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 图形与几何》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这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的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哪些性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研讨课教案_22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研讨课教案_22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设计说明】:图形与几何版块的总复习分为: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旋转两节课。

本节课主要复习重点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相关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梳理、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数学学习,获得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梳理和对比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单元整理和复习时,已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实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属于期末总复习,不能等同于单元复习,重在从易混易错、重难点知识、综合性知识三个方面实行对比和梳理。

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引导孩子使用“以一当百”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实行学习,因而本节课想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例子来实行引导,以期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有所协助和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题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里有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很难哟!你们敢挑战一下吗?(敢)2、(出示:1×100 ○100×1)那好吧请看题,你们认为圆圈里填什么呢?(出示:=)。

3、你们是不是认为老师在戏弄你们呀!为什么你有这种看法?4、其实啊,老师真没有戏弄你们!这道题如果纯粹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填=号千真万确。

5、不过今天,老师要引导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填“>”。

你猜我是怎么想的?(多请几生来说)6、(出示:掘井图片和文字:就拿掘井来说,在1个地方挖100锨,和挖100个地方,每个地方只挖1锨,哪种办法更容易挖到水?)猜不出,老师给你一个提示,你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看法,你理解得很深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2)》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图形的拼组、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一次系统复习和提升,旨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会用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形状,也能理解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分类和判断,以及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分类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会用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形状,能理解和运用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分类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会用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形状,能理解和运用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分类和判断,以及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从而达到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回顾和预习三角形、图形的拼组、旋转和轴对称等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拼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几何。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

(包括文字、举例等)(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

(如下)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单位:m3、 dm3、 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6.5图形与几何(二)(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6.5图形与几何(二)(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 6.5图形与几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对称性。

2.掌握如何画不同类型的对称轴。

3.学会如何使图形对称。

二、教学重点1.图形对称性的概念。

2.如何画不同类型的对称轴。

3.如何进行图形对称。

三、教学难点1.图形对称的概念理解。

2.不同类型的对称轴的画法。

3.如何应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对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运用学生自己的身体进行对称练习,如让学生将左手按照对称轴进行对称,然后通过教室的镜子或水面来观察左右手的对称情况,让学生体会对称的概念。

2. 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对称性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称性、对称轴的概念,引导学生朝向本课学习的方向。

3. 画对称轴通过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图形或图片,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对称轴,并让其他同学来判断自己画出来的对称轴是否正确。

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4. 图形对称讲解图形对称的方法,例如沿着对称轴把图形重合,通过对称性进行变换,使图形变相似或相等等。

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练习图形对称,巩固知识点。

5. 实战应用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图形或图片,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对称轴,并通过对称性对图形进行变换。

在实战应用中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称性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对称轴的画法,以及如何使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对称。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帮助。

六、课后作业在家里进行练习,尝试让自己创造出不同的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五年级上学期的几何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平面几何图形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角的分类等。

这些内容都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知识点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比如,对于一些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判断和分析可能还不够熟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性质和概念,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性质和概念,以及角的分类。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判断和分析,以及角的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形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学习图形的进一步拓展,旨在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了解四边形的对角线定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2.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3.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转化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2.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及转化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分类?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方法。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类、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点评,总结错误原因,强化正确答案。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2)》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课题图形与几何(2)课型复习课
设计理念
本节复习课,是在学生上节课对本册教材第一、三、五单元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地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学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旋转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教案
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上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册教材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对其只有个架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各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板书课题)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例1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
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立体图形。

例2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例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8cm,高是4cm。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图形与几何知识,哪些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有一定的困难?
布置作
业,拓展
延伸。

完成教材第120页第15、16题。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观察物体,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了重点复习,课堂中,学生以练习、回忆为主,让学生充分自学,能力得到了锤炼与提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课时《图形与几何(2)》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激发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工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总结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解释和应用。

4.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应用:学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2)》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2)》精品教案

第 9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教学内容】课本第117页的第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7页第3题。

(1)说一说左图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2)右图中绿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图形与几何2.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2)旋转【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内容为图形的变换。

这个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学习小提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2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2 教案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7页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
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7页第3题。

(1)说一说左图可以通过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2)右图中绿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2)旋转
【教学反思】
本课时复习内容为图形的变换。

这个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欢迎下载!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解答:
1.下面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考点2:旋转的特征。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分析: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2.如下图,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O。点A与点A′互为对应点,OA与OA′的长度(相等),且夹角是(直)角。
30×2+22×10=280(cm2)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80 cm2。
考点5:容积知识的实际应用。
一张长40 cm、宽20 cm的长方形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去掉一个边长为5 cm的小正方形,用它做成一个长方体无盖小铁盒。做成的长方体小铁盒的容积是多少?(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分析: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图形的运动:旋转。
培优作业
如下图,在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中心位置各挖去一个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求剩余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6×6×6+1×1×4×6=240(cm2)
答:剩余图形的表面积是240 cm2。
教学反思
复习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考点3: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现在有下面几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若干张。从中选择6张铁皮,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油箱,应怎样选择?
分析: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他4个面是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根据以上特点进行选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九2《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九2《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

1.学生独立回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他的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遗漏内容。

(包括文字、举例等)(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如下所示。

①观察物体: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顶点:8个。

棱:12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面:6个,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顶点:8个。

棱:12条,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

面:6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

V =abhV =a 3 S =6a 2S =2(ab +ah +bh )V =abh V =a 3 S =6a 2 S =2(ab +ah +bh )体积单位:m 3、dm 3、cm 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2.图形与几何90°。

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会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化解措施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观察物体→旋转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容积知识的实际应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考点出示题目分析解答同步检测考点1:观察物体。

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立体图形。

分析:从正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左边一层,右边两层;从左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前面一层,后面两层;从上面看是,说明最下面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

1.下面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解答:考点2:旋转的特征。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分析: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

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解答:2.如下图,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O。

点A与点A′互为对应点,OA与OA′的长度(相等),且夹角是(直)角。

考点3: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现在有下面几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若干张。

从中选择6张铁皮,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或正分析: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他4个面是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3.一个长方体,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9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12+6+9)×4=108方体油箱,应怎样选择?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特点进行选择。

解答:正方体:④6张。

长方体:①②③各2张;①4张,④2张;②4张,④2张。

(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08厘米。

考点4: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

工人师傅挖了一个长30 m、宽25m、深2 m的游泳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几何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几何 名师教学教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教科书P115~117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119~120“练习二十八”中第11~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

2.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来摆放小正方体及图形的运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累几何与图形领域内容的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准确、有序梳理,完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唤醒知识师: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和“图形与几何”有关的内容?在哪个单元学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师:你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核心知识点。

师:本学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丰富,本节课我们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主,对本学期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二、操作整理,知识建构1.想象操作,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建构。

师: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吗?下面有许多种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纸,请你从中选择出部分卡纸,围成长方体,你会怎么选?【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选择长10cm、宽7cm,长10cm、宽3cm,长7cm、宽3cm的卡纸各两张,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也可能会选择长10cm、宽7cm,长10cm、宽5cm,长7cm、宽5cm的卡纸各两张,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你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仔细观察,能试着总结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根据长方体棱、面的特征以及相邻两个面的联系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已经是参考了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用表格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九2《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九2《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促使自主建构、优化认知构造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首与整理,此中察看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一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指引学生在剖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美知识网络构造。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经过对照、沟通,从而修正完美,能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累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而后让学生依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究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升。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稳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课过程⊙回首整理(一)请学生回想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对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要修业生尽量详尽地归纳所学知识,鼓舞学生用文字、绘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学生独立回想、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报告沟通。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知识进行简单地整理,并在组内进行沟通。

再让每个小组介绍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依据学生的报告,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尽量记录详尽,防止遗漏内容。

(包含文字、举例等)存心识地依据类型板书,以下所示。

①察看物体:从正面、侧面、上边察看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极点:8个。

棱:12条,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长方体面:6个,一般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极点:8个。

正方体棱:12条,全部棱的长度都相等。

面:6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

333体积单位:m、dm、cm。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点。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现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学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学课件)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
学习目标
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 作交流等过程中,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有 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 念并掌握其内在的联系,能灵活运用。
复习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和“图形与几何”有关
的内容?在哪个单元学的呢? 第一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
第三单元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巩固练习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仅根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 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巩固练习
风车绕点O( 时针旋转
转的 方向和角度。
) °。
巩固练习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确定原图形的其他关键点是哪几个?
第五单元学习了图形的运动。
探究新知
说说你的收获吧!
我认识了长方体 和正方体。
我会画旋转后的 图形样子。
我探究出了体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大家说得不够完善,今天我们 就来系统地复习一下。
探究新知 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规律?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的立体图形不一 定相同。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的立体图形的 形状一定相同。
巩固练习
怎么画呢?
确定原图形的其他关键
点是B、C、D。
1. 过点A分别作AC,AB的垂线,在AC的垂线上找到
点C的对应点C′,使AC′=AC;
2. 在AB的垂线上找到点B的对应点B′,使AB′=
AB。
巩固练习
3. 在过点A与AD垂线上找到
点D的对应点D′,使点A和 点D′之间也是4小格。
4. 顺次连接点A、点B′、点
巩固练习
这是小明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果用6个同样 的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2图形与几何课时目标导航复习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和长方体、正方体。

(教材第116~117页“总复习”第2、3题以及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复习目标1.复习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性质。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掌握图形的运动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回顾1】观察物体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2)假如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回顾2】图形的运动1.认识旋转。

(1)物体绕着某一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前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2.旋转作图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线段;(2)画出关键点或线段旋转后的位置;(3)顺次连结所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点。

3.设计图案。

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许多基本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出来的。

4.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经过怎样旋转得来的?【回顾3】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长方体的这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和长方体、正方体
教材第116、第117页内容及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1. 复习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性质。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仪等。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出示模型)。

看到它们,你能想到什么?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观察物体和图形的运动这三部分的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把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1.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观察图形、图形的运动、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三部分都学了哪些知识?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有条理性。

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2.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集体汇报。

3. 复习观察物体。

师: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2)假如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①的体积是
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复习图形的运动。

师:什么是旋转现象?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经过怎样旋转得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5.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特殊情况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师: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后作答。

师:正方体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请大家看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以上面的图为例)
(1)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2)哪个是横截面?横截面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析。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师:一般情况1mL表示什么单位?
师: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回顾知识并作答。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复习,并初步整理成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根据三视图判断小正方体的个数时,要判断出有几层,每一层有多少个;在学习旋转时,要分清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在解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问题,如果是求表面积的问题,还要弄清求几个面。

在求体积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A类
1.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 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被不小心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 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4. 画出左边物体的三视图。

B类
1. 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分米,每立方分米的石头大约重
2.7千克,这块石头重有多少千克?
2. 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560
2. 48
3. 120
4. 图略
B类:
1. 5×5×5×
2.7=337.5(千克)2. (20×30+30×15)×2=2100(平方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
11. 略12. (1)略(2)10000.781123000.56
13. 30×25-5×5×4=650(平方厘米)(30-5×2)×(25-5×2)×5=1500(立方厘米)
14. 8×6×2.8+4×4×4-8×6×4=6.4(升)15、16.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