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护理上的疼痛的名词解释
护理上的疼痛的名词解释护理上的疼痛的名词解释与管理引言:疼痛是人类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层面,疼痛都对我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在护理领域,了解和管理疼痛对于提供优质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护理上的疼痛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一些疼痛管理的方法。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疼痛可被定义为一种不适或不愉快的感觉,通常与组织损伤或疾病相关。
根据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所在部位,疼痛可被分类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
生理性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例如在手术后的伤口愈合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
而病理性疼痛是由疾病、损伤或其他异常因素引起的疼痛,例如慢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
二、疼痛的评估方法准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特点对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管理疼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1. 数字评分:患者将其疼痛水平从0到10之间进行评分,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2. 表情评估: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例如皱眉、捏紧拳头等,以评估其疼痛程度。
3. 词汇描述:患者描述自己的疼痛是“刺痛”、“胀痛”、“针扎”等,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疼痛的性质。
三、疼痛管理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管理疼痛的方法之一。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非处方药,例如酮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或处方药,如哌替啶和阿片类药物。
对于慢性疼痛,可能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使用冷热敷、电刺激和按摩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冷热敷可以通过改变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区域的炎症来减轻疼痛。
电刺激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终末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3.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管理疼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疼痛常常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相伴随。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疼痛带来的不适和情绪困扰。
四、团队协作和疼痛管理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团队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心理健康专家等不同的专业人员需要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疼痛管理。
疼痛知识点归纳总结
疼痛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疼痛的基本原理1. 疼痛的概念和分类疼痛是一种不适的感觉体验,是身体的一种警告信号,通常发生于身体受到伤害或疾病的时候。
疼痛可以根据其持续时间和原因进行分类,如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 疼痛的生理机制疼痛的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疼痛感受器的激活、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疼痛信息的加工。
疼痛感受器主要有辅助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组成,当身体受到伤害或刺激时,疼痛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疼痛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最终被大脑感知为疼痛感觉。
3. 疼痛的调控机制疼痛的调控机制包括末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等多个部位的调控。
这些部位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激活来调节疼痛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对疼痛进行调节和控制。
二、疼痛评估和诊断1. 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评估工具通常包括视觉模拟评分表、面部活动观察法、多维疼痛评估量表等,通过对疼痛的程度、频率、影响和特点等进行评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2. 疼痛的诊断方法疼痛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详细的疼痛评估和体格检查等,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疼痛的病因和类型。
三、疼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 疼痛的治疗原则疼痛的治疗原则包括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2.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疼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生活方式干预和替代疗法等,如按摩、针灸、瑜伽、音乐疗法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3. 疼痛的药物治疗疼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通过减轻炎症、抑制神经传导和调节神经递质来减轻疼痛。
4. 疼痛的介入治疗疼痛的介入治疗包括神经阻滞、神经刺激、植入物和手术等,可以通过干预神经传导和疼痛感受器来治疗疼痛。
四、慢性疼痛的管理1. 慢性疼痛的特点和影响慢性疼痛通常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其特点是持续性、复杂性和多样性,长期的慢性疼痛会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严重影响。
疼痛评估与管理指南
疼痛评估与管理指南疼痛是让人不堪忍受的感受,是人体自然的一种保护机制,但过度或长期的疼痛会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正确评估和管理疼痛,专业的指南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疼痛评估与管理的指南,并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
一、疼痛的定义与分类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描述为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根据疼痛的发生机制、持续时间和病因等方面的不同,疼痛可被分类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由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持续时间较短,且有明确的病因;而慢性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病因复杂且多样。
二、疼痛评估工具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疼痛,医疗专业人员使用各种疼痛评估工具。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类比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疼痛描述量表(PDS)等。
这些工具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来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特征,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疼痛的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医疗专业人员根据病因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设计出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
疼痛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以便从不同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2. 综合治疗:疼痛管理应该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方法,从多个层面来减轻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考虑到每个患者的疼痛特点和个体差异,疼痛管理应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最佳效果。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疼痛管理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疼痛变化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四、疼痛管理的新进展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疼痛管理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其中包括:1. 个体化药物治疗:基于患者的基因型和药物代谢特点,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通过遗传检测和代谢酶分析等方法,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神经调节技术:神经调节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TENS)、脊髓电刺激(SC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在疼痛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类疼痛等级标准
人类疼痛等级标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其等级可以根据自体感受、静卧及运动时疼痛程度、是否影响睡眠、是否需要用药等多个标准来划分。
一般来说,疼痛可以分为4个等级,包括0级、1级、2级、3级。
具体如下:
1. 0级:无疼痛感,常见于健康人,无需治疗。
2. 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一般不需要用药物治疗,可见于蚊虫叮咬、针刺等情况。
3. 2级:中度疼痛,为持续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该类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常见于痛经、骨折等情况。
4. 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服用镇痛药。
该类疼痛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情烦躁等症状,常见于急性阑尾炎等情况。
此外,还有其他的疼痛等级标准,如分为10级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其中0级表示无痛,10级表示剧痛。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疼痛等级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感到持续的剧烈疼痛,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疼痛定义
●疼痛定义:疼痛时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觉很情感体验。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等多系统的改变。
●疼痛的分类:一、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分:(一)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二)、根据疼痛所在躯体部位分类。
二、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刺痛、灼痛、酸痛。
三、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一)伤害性疼痛(二)炎性疼痛(三)神经病理性疼痛(四)癌痛(五)精神、心理性疼痛四、根绝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来进行疼痛划分。
●疼痛的诱因:疼痛常由于某些明显诱因或有明显的原因,如搬重物时突然引起腰腿痛,截肢术后可能导致残肢痛或幻肢痛,湿冷天气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等。
有些疼痛并没有明显的原因。
因此,应询问有无感染、外伤、过劳、情绪激动、体位性低血压疲劳、饮食习惯等。
损伤、炎症、神经病变●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疼痛:一、阿司匹林作用: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合成,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肾损害:对老年患者、肾低灌流量者和肾功能不全者,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影响肾脏灌流,导致或加重肾损害,但停药后可恢复。
肝损害:少数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停药后可恢复。
有严重肝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禁忌症: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有出血史溃疡患者。
慎用:哮喘、过敏体质、溃疡病、G-6-PD缺乏、痛风,心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二吲哚美辛,又称消炎痛,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合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
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产生解热作用。
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中医学关于疼痛的分类
中医学关于疼痛的分类中医学关于疼痛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胀痛:疼痛兼有胀满的感觉,多因气滞所致。
胸、胁、脘、腹胀痛,多系气滞为患。
2. 刺痛:疼痛如针刺,多因瘀血所致。
机体局部刺痛,多由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或不通所致。
3. 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割,多因实邪阻滞气机所致。
如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腓肠肌疼痛剧烈,如刀绞割,寒战、高热、出血,系疫毒蕴结,阻滞腓肠肌,致其气机闭阻使然;肠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等,腹中出现绞痛,系管腔组织扭转,闭阻气机所致;结石、蛔虫阻滞胆道,引起胆绞痛,系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所致。
4. 冷痛:疼痛兼有冷感而喜暖,多因寒邪所致。
冷痛有虚实之分。
寒邪阻滞脏腑经脉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
5. 灼痛:疼痛兼有灼热的感觉而喜凉,多因火热之邪所致。
灼痛有虚实之分。
火热之邪流窜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虚火灼络所致者,为虚证。
6. 重痛:疼痛兼有沉重的感觉,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
但头重痛,亦可由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7. 酸痛:疼痛兼有酸软的感觉,多因气血不足或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所致。
8. 走窜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最常见的原因是风寒湿痹里面的风痹,风有走窜的特点,所以关节疼痛,常常是这个关节痛一阵以后,变成另外一个关节痛。
9. 固定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多半属于瘀血、瘀血阻塞、气血壅聚、热盛血瘀的时候,常表现为固定痛、刺痛。
固定痛也见于寒湿阻滞、寒凝气滞、湿邪黏滞的情况。
10. 隐痛:痛的程度比较轻,病人感觉不明显,有时候好像有一点点痛。
隐痛多因病情轻浅或正气虚弱而暂时未成脓或瘀阻气滞所致。
此外,还有空痛、卒痛、持续痛等疼痛类型。
空痛是疼痛有一种空虚的感觉,比如妇女月经以后小腹部有一种空痛的感觉;卒痛是指突然出现的疼痛;持续痛是指疼痛持续很长时间或一直存在。
这些疼痛类型在中医学中也有所涉及。
以上是中医学关于疼痛的分类的简要介绍,疼痛的类型多样且复杂,具体的分类和病因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和临床诊断进行综合分析。
疼痛评估中的疼痛类型和程度分类方法
疼痛评估中的疼痛类型和程度分类方法在医疗领域中,疼痛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准确评估疼痛的类型和程度,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疼痛评估中常用的疼痛类型和程度分类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患者的疼痛状况。
一、疼痛类型分类方法1. 根据疼痛的起源分类:根据疼痛的起源,疼痛可以分为两类:神经性疼痛和非神经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包括由炎症、神经病变、创伤等引起的疼痛。
典型的神经性疼痛包括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非神经性疼痛:与神经系统无关的疼痛,通常由组织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如头痛、关节炎痛等。
2. 根据疼痛的特征分类:根据疼痛的特征,疼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锐痛、刺痛、隐痛、胀痛、酸痛和麻木感。
锐痛:痛苦感强烈,如被尖锐物刺伤、骨折等。
刺痛:像被针扎一样的疼痛感,如脂肪瘤、带状疱疹等。
隐痛:感觉钝,持续时间长,如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胀痛:部位肿胀膨胀的疼痛感,如肌肉水肿等。
酸痛:酸涩感的疼痛,如乳酸堆积引起的肌肉酸痛。
麻木感:对疼痛刺激感觉减弱或消失,常见于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二、疼痛程度分类方法1. 疼痛程度的自我评估:疼痛程度可以由患者自行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值评分法(NRS)。
VAS是通过让患者在一条直线上用箭头或点来标记疼痛程度,从而将疼痛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NRS则是要求患者根据一个0到10的数字范围选择对疼痛程度最符合自己感受的数字,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 疼痛程度的观察评估:对于无法进行主观评估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来评估疼痛程度。
表情评估量表(FPS-R、Wong-Baker面部疼痛量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从而判断疼痛的程度。
行为评估(BPS)和生理评估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姿势、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估疼痛的程度。
疼痛分类
按疼痛的程度分1.轻度疼痛:程度很轻或仅有隐痛。
2.中度疼痛:较剧烈,如切割痛或烧灼感。
3.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如绞痛。
按疼痛的病程长短分1.急性疼痛:如发生在创伤、手术、急性炎症、脏器穿孔等的即刻疼痛。
2.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按疼痛的深浅部位分1.浅表痛:位于体表皮肤或黏膜,性质多为锐痛,比较局限,定位明确。
2.深部痛:内脏、肌腱、关节、韧带、骨膜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不局限,病人常只能笼统地说明疼痛部位。
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周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盆腔痛、下肢痛、肛门痛、会阴痛等。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熟悉评估方法名称)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想象中剧烈疼痛”(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0为无痛,4以下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大于7为重度疼痛,10为最痛或极度疼痛。
此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疼痛定量方法,也是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主诉分级法按病人描述自我感受的疼痛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重度疼痛。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是仍然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及睡眠。
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耐受,需要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干扰睡眠,被动体位,必须依靠止痛治疗。
数字分级法0度:无痛。
Ⅰ度(轻度):间歇痛,可不用药。
Ⅱ度(中度):持续痛,影响休息。
Ⅲ度(重度):持续剧痛,必须用药才能缓解。
Ⅳ度(严重疼痛):持续剧痛并伴有出汗、心率加快等植物神经症状。
程度积分法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介绍疼痛程度积分法:1分:轻痛,不影响睡眠及食欲。
2.5分:困扰痛,疼痛反复发作,有痛苦表情,痛时中断工作,并影响食欲、睡眠。
5分:疲惫痛,持续疼痛,表情痛苦。
7.5分:难忍痛,疼痛明显,勉强坚持,有显著的痛苦表情。
疼痛的基本概念
疼痛的基本概念疼痛可以被定义为身体内部或表面上的某种感觉或情感体验,通常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害相关联。
疼痛是机体最常见的体征之一,是指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某种不适或不适感觉。
痛觉是一种多层次的感觉,从感知到基于情感的维度都可以被处理。
因此,对疼痛的了解需要对其多个方面进行认识。
疼痛类型疼痛可以有不同种类和特征,通常可以根据其起源和表现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疼痛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突发性和持续性疼痛:根据疼痛的出现和持续时间,可以将疼痛分为突发性和持续性疼痛。
突发性疼痛通常是急性疼痛,表现是突然出现、快速发展、强烈的疼痛感。
持续性疼痛通常是慢性疼痛,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的长时间持续的疼痛感。
2. 感知性和情感性疼痛:感知性疼痛通常是由于组织受损而导致的疼痛,包括刺痛、钻心、闷痛等感觉。
情感性疼痛通常是与情感体验相关的疼痛,包括焦虑、悲伤、愤怒等情感表达。
3. 本地疼痛和放射性疼痛:本地疼痛通常是在导致疼痛的原始损伤区域内感受到的疼痛,而放射性疼痛会从原始损伤区域向周围的区域扩散。
放射性疼痛可以从源头出发,例如神经炎、疝、肠梗阻等,甚至在病变区域出现外部症状,例如心绞痛、胰腺疼痛等。
疼痛评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获得相关疼痛治疗和药物,而且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疼痛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各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一般而言,疼痛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疼痛程度的评估:对疼痛程度的评估可以使用数值板、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量表等。
2. 疼痛的出现和停止时段:通过了解疼痛的出现和停止时段,可以更好地了解疼痛与其他症状之间的联系,如疼痛与饮食、体位立即相关。
3. 疼痛的性质:通过了解疼痛的性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类型和表现特征。
例如,可以询问疼痛的类型和特点、感知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4. 疼痛的诱因:疼痛的诱因可以帮助确定其原因和类型。
例如,可以询问疼痛是否与活动、压力、温度等有关。
5. 疼痛与其他症状的关系:对于已知的诊断或疾病是否与其他症状有关,例如咳嗽、头痛、恶心等。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WHO的疼痛分级标准。
疼痛是人体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它可以是身体某一部位的局部疼痛,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疼痛感。
疼痛的程度不仅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级显得尤为重要。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为临床上常用的疼痛分级标准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内容。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一级,轻度疼痛。
二级,中度疼痛。
三级,重度疼痛。
四级,极重度疼痛。
一级疼痛,轻度疼痛通常是指轻微的不适感,患者可以忍受并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比如头痛、轻微的关节疼痛等都可以归为一级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如休息、按摩、热敷等方法进行缓解。
二级疼痛,中度疼痛通常是指疼痛感较为明显,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但仍然可以忍受并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比如牙痛、中度的腹痛等都可以归为二级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一些药物的帮助来缓解疼痛,但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三级疼痛,重度疼痛通常是指疼痛感非常明显,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比如严重的关节炎疼痛、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等都可以归为三级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或者物理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四级疼痛,极重度疼痛通常是指疼痛感极其剧烈,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比如癌症疼痛、严重的烧伤疼痛等都可以归为四级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接受特殊的疼痛管理。
总的来说,WHO的疼痛分级标准为临床上对疼痛进行评估和分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疼痛的准确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一标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疼痛管理。
(完整word版)疼痛定义
●疼痛定义:疼痛时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觉很情感体验。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等多系统的改变。
●疼痛的分类:一、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分:(一)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二)、根据疼痛所在躯体部位分类。
二、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刺痛、灼痛、酸痛。
三、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一)伤害性疼痛(二)炎性疼痛(三)神经病理性疼痛(四)癌痛(五)精神、心理性疼痛四、根绝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来进行疼痛划分。
●疼痛的诱因:疼痛常由于某些明显诱因或有明显的原因,如搬重物时突然引起腰腿痛,截肢术后可能导致残肢痛或幻肢痛,湿冷天气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等。
有些疼痛并没有明显的原因。
因此,应询问有无感染、外伤、过劳、情绪激动、体位性低血压疲劳、饮食习惯等。
损伤、炎症、神经病变●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疼痛:一、阿司匹林作用: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合成,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肾损害:对老年患者、肾低灌流量者和肾功能不全者,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可进一步影响肾脏灌流,导致或加重肾损害,但停药后可恢复。
肝损害:少数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停药后可恢复。
有严重肝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禁忌症: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有出血史溃疡患者。
慎用:哮喘、过敏体质、溃疡病、G-6-PD缺乏、痛风,心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二吲哚美辛,又称消炎痛,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合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
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产生解热作用。
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疼痛基础必学知识点
疼痛基础必学知识点1. 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
2. 疼痛的分类:疼痛可以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病理生理基础和引起疼痛的原因来分类。
- 持续时间:急性疼痛(通常在损伤后短时间内发生,并且随着伤害的修复而减轻或消失)和慢性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
- 病理生理基础:疼痛可以分为神经病理性(由于神经损伤或病变引起)和非神经病理性(由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疼痛。
- 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以分为病因性(由疾病或损伤引起)和非病因性(例如身体姿势引起的肌肉酸痛)疼痛。
3. 疼痛的传导和感知:当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时,疼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然后被感知为疼痛。
疼痛的传导过程包括感受损伤的神经纤维,将疼痛信息传递到脊髓,然后通过脊髓-脑干通路传递到大脑皮层。
4. 疼痛的评估:疼痛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疼痛的程度和类型,以便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评估疼痛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位置、放射范围以及与活动或姿势的关联等。
5. 疼痛的治疗:疼痛的治疗目标包括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行为治疗和手术等。
6.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之一,包括使用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以及使用强力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来缓解剧烈疼痛。
7.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和康复治疗等,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消炎和促进康复。
8.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疼痛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减轻疼痛的方法。
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等。
9.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某些疼痛病因的有效方法,如切除肿瘤、修复损伤的神经或手术介入治疗等。
10. 疼痛管理的个体化: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和疼痛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疼痛管理需要个体化和定制化的方法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和特点。
疼痛管理指南
疼痛管理指南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它是人体对于对组织、神经或器官的损伤或炎症所产生的一种警告信号。
合理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疼痛的分类、评估、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疼痛问题。
一、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原因,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 急性疼痛急性疼痛是突然发生的疼痛,一般在损伤后立即出现,并伴随着明确的病因。
急性疼痛通常是自限性的,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疼痛并治疗病因。
2.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病症,也可以是一个疾病的症状。
慢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二、疼痛评估对于疼痛患者的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它有助于确定疼痛的类型、原因和强度,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1. 详细病史获取了解患者在疼痛发生之前的状况和事件,包括损伤、疾病史以及用药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疼痛背景,并寻找可能的病因。
2. 生理检查通过观察、检查和触诊等手段,评估疼痛患者的生理状况,寻找与疼痛相关的体征和因素。
3. 疼痛量表使用可靠和有效的疼痛量表,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或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 Pain Scale,FPS),来帮助患者描述疼痛的强度。
三、疼痛治疗疼痛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核心,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等)和处方药(如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疼痛尤其有效,如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3.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从而减轻疼痛程度和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疼痛分类
按疼痛的程度分1.轻度疼痛:程度很轻或仅有隐痛。
2.中度疼痛:较剧烈,如切割痛或烧灼感。
3.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如绞痛。
按疼痛的病程长短分1.急性疼痛:如发生在创伤、手术、急性炎症、脏器穿孔等的即刻疼痛。
2.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按疼痛的深浅部位分1.浅表痛:位于体表皮肤或黏膜,性质多为锐痛,比较局限,定位明确。
2.深部痛:内脏、肌腱、关节、韧带、骨膜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不局限,病人常只能笼统地说明疼痛部位。
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周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盆腔痛、下肢痛、肛门痛、会阴痛等。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熟悉评估方法名称)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想象中剧烈疼痛”(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0为无痛,4以下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大于7为重度疼痛,10为最痛或极度疼痛。
此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疼痛定量方法,也是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主诉分级法按病人描述自我感受的疼痛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重度疼痛。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是仍然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及睡眠。
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耐受,需要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干扰睡眠,被动体位,必须依靠止痛治疗。
数字分级法0度:无痛。
Ⅰ度(轻度):间歇痛,可不用药。
Ⅱ度(中度):持续痛,影响休息。
Ⅲ度(重度):持续剧痛,必须用药才能缓解。
Ⅳ度(严重疼痛):持续剧痛并伴有出汗、心率加快等植物神经症状。
程度积分法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介绍疼痛程度积分法:1分:轻痛,不影响睡眠及食欲。
2.5分:困扰痛,疼痛反复发作,有痛苦表情,痛时中断工作,并影响食欲、睡眠。
5分:疲惫痛,持续疼痛,表情痛苦。
7.5分:难忍痛,疼痛明显,勉强坚持,有显著的痛苦表情。
疼痛的分类(仅供参考)
疼痛的分类一、疼痛的定义对疼痛下定义一直是个困难而广受争议的问题。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对疼痛提出了以下定义:“与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或类似的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1994年,根据对疼痛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疼痛的定义又有了更多的注释。
IASP 认为,对于大多数人群,组织损伤是疼痛定义的“金标准”。
但人们也认识到,没有组织损伤或组织损伤愈合以后,疼痛仍然可能存在,疼痛有时还受情绪等心理因素影响。
因此在对疼痛概念的进一步论述中认识到,疼痛与神经系统内组织损伤信号的传导并不等同,所以心理因素也不能完全从客观的疼痛指标中剔除。
换言之,疼痛通常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即每个人的体验和表达都是不同的。
因而定义疼痛时,也应该考虑两个问题:①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可能没有或只有轻微的疼痛;②疼痛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所以IASP进一步提出,同样的损伤可能引起不同的疼痛感受,并认为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①产生疼痛的不同病理情况;②心理活动;③与疼痛有关的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或充满希望、乐观;④文化背景的影响,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忍耐。
理解疼痛如何来分类有助于提供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但是至今尚无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疼痛分类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划分。
正如Gatchel所述,时间分类可较好的帮助理解生物心理因素对疼痛的作用,以及指导评估和治疗。
但值得注意的是,简单的时间分类往往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如急性反复发作的疼痛(间歇性急性疼痛),进而忽略了与疾病进展有关的因素,如肿瘤和COPD。
在此我们首先从病程发展的角度来讨论常规分类的急性和慢性疼痛。
二、疼痛学相关的名词和术语疼痛术语的名词表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6期的Pain杂志上,在此前,很多名词业已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如其中之一“异常性疼痛”已在疼痛和其他杂志的栏目中迅速应用。
疼痛与生理学机制
疼痛与生理学机制疼痛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不适感,它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
无论是由外部刺激还是内部损伤引起,疼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要理解疼痛,我们需要了解疼痛的生理学机制。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疼痛是一种不适感,是机体对损伤、激素、炎症等刺激的生理反应。
按照疼痛的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按照疼痛产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局部疼痛和全身疼痛;按照疼痛的病因可以分为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等。
二、神经细胞在疼痛传导中的作用在疼痛传导中,神经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疼痛刺激到达身体的感觉器官时,感觉器官会将疼痛信号传递给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将疼痛信号传递到脊髓。
在脊髓中,疼痛信号被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感受和感觉。
三、生理学机制对疼痛的调节在疼痛产生的同时,机体也会产生一系列对疼痛的调节机制。
其中,内源性疼痛调控机制是指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调节疼痛的物质,如内啡肽等。
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四、神经可塑性与疼痛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结构和功能的可适应性改变。
在疼痛过程中,神经可塑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可塑性改变了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的功能,使疼痛信号在神经系统中更容易传递和增强,从而导致疼痛的加重和持续。
五、物质介导的炎症疼痛炎症疼痛是一种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
在炎症过程中,炎症细胞产生和释放多种物质,如组胺、脑啡肽等,这些物质能够刺激和敏化神经末梢,并增加疼痛的感受。
同时,炎症还会引起组织肿胀和红肿,从而增加疼痛的强度和范围。
六、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症状。
这种疼痛常常是由于神经损伤和慢性炎症引起的神经敏化所致。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是疼痛范围广泛,疼痛强度较大,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
七、疼痛的治疗策略对于疼痛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一.按刺激性质之分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
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
三.按发病机理分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
四.按疼痛感觉分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
六.按时间模式分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
疼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的评估方法引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以匡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通常由组织损伤、疾病或者神经功能障碍引起。
根据其发生的机制和性质,疼痛可以分为两类: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是由组织损伤引起的,具有明确的起始时间和可预测的病程,常伴有局部炎症反应。
慢性疼痛则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疼痛,通常持续超过3个月,并且不易缓解。
二、疼痛评估的重要性:疼痛评估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它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特征和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疼痛评估也是疼痛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匡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疼痛的机制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三、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1. 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NRS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疼痛评估方法,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0到10的数字上标注疼痛的程度,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患者的数字评分来了解其疼痛的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视觉摹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VAS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患者需要在一条长度为10厘米的直线上标注疼痛的程度,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测量标注点与起点的距离来评估疼痛的程度。
3. 疼痛描述法(Pain Descriptor Scale):疼痛描述法是一种用文字描述疼痛特征的评估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当的描述词语,如“刺痛”、“胀痛”、“酸痛”等。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患者的描述来了解疼痛的特征,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 疼痛问卷调查法:疼痛问卷调查法是一种系统采集患者疼痛信息的评估方法,常用的问卷包括McGill疼痛问卷、疼痛障碍问卷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一.按刺激性质之分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
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 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
三.按发病机理分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
四.按疼痛感觉分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
六.按时间模式分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的分类及各种疼痛的定义
一.按刺激性质之分
1.机械性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
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2.温度性痛: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炎症病因分
1. 炎症性痛:是指由正常的无害刺激引起的疼痛。
2. 非炎症性痛: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结石、癌症等。
三.按发病机理分
1.病理生理性疼痛:由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2.精神心理性疼痛:是指一些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往往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始终不得缓解的疼痛。
四.按疼痛感觉分
1.快痛:是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是指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的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五.按疼痛强度分
1.轻度痛:是指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痛:是指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是指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受到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的疼痛。
六.按时间模式分
1.一过性疼痛:是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
2.间断性疼痛:是指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是指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是由于机体组织受到各种损害刺激而产生的痛觉。
七.按机体部位分
1躯体性痛:是指身体痛,包括头痛、肩酸背痛、肢体痛、胸痛、腹痛、腰痛等。
2.内脏性痛:是指痛觉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差、对机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的一类疼痛。
八.按神经部位分
1.中枢神经性痛: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2.周围神经性痛:是指由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
3.植物神经性痛:是指由植物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
.
九.按病程长短分
1.急性痛:在几小时、几天、直至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
2.慢性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
十.按表现形式分
1.原发痛:是指组织内的神经末梢直接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的疼痛。
2.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牵涉痛。
3.反射痛:又称扩散痛,是指神经的一个分支受到刺激或损害时,疼痛除向该分支支配区放射外还可累及该神经的其他分支支配区而产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