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会宁籍博士的资料
西夏学学者
著名西夏学学者1、罗振玉罗振玉(1866~1940),中国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
初名宝钰,后改振玉。
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松翁,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
浙江上虞县人。
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
1919年回国,1924年奉溥仪之召,任南书房行走,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
伪满洲国成立后,曾任监察院长等职。
一生喜爱收集金石铭刻,广泛收集和整理敦煌遗书、甲骨汉简、金石铭刻等各类文物资料。
与其子一起开创西夏文字、文献介绍研究之先河,是中国西夏官印的拓荒者,西夏文字的传播者。
他是第一个把黑水城出土的夏汉对照词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介绍给中国学术界的。
1913年,俄国伊凤阁教授在日本赠给罗振玉《番汉合时掌中珠》,罗氏1924年影印刊行,以广其传。
罗振玉将自己收藏的七方西夏官印,刊于1916年所著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书。
1926年又出版《西夏官印集存》,收西夏文官印33方,并首次进行考释。
2、罗福成罗福成(1885~1960),字君美,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的长子。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
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究先驱,并做出了贡献。
1919年发表了《西夏译莲花经考释》和《西夏国书类编》,均为山东学社刊印。
前者考释西夏文莲花经,后者把一些西夏文字单词分类编排,便于检索。
1924年全文摹写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由其自办的天津贻安堂书店石印出版。
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了《韵统举例》、《文海杂类》、《杂字》、《居庸关石刻》、《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等多篇论文。
旅顺库籍整理处石印出版了罗福成整理手写的《西夏国书字典音同》,这是继《番汉合时掌中珠》之后又一部工具书。
3、罗福苌罗福苌(1895~1921),字君楚,罗振玉次子。
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幼而通敏,年未冠既博通欧洲诸国文字,于法语、德语造诣尤深。
会宁杨华的简介
会宁杨华的简介
会宁杨华,男,汉族,1965年生于甘肃省会宁县。
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批评等领域。
近年来,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主编和参与编写了多部著作。
曾获得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他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幼儿园霉干菜课程故事
幼儿园霉干菜课程故事一罐霉干菜,培养出千名博士!这座“教育之乡”,未来可期!老一辈科学家严济慈、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知名企业家郭广昌……一位位成就卓越的人物有着相同的根——东阳。
在东阳江水的滋养下,一代代优秀学子秉持勤奋苦读的精神,借助基础教育这一阶梯,走向四方、攀上高峰。
对这个地处江南的县级市来说,“教育之乡”绝非虚名。
1989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就曾概括,东阳是“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
30年后,这个数字扩大了10倍,达到“十百千万”的规模,即有东阳籍院士12名,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名,博士1100多名,教授1万多名。
有人说东阳人靠的是苦读。
东阳人对此并不讳言,很多人的记忆中都藏着一罐乌黑的霉干菜。
但“教育之乡”就是一汪苦水泡出来的吗?聊起东阳教育的辉煌,当地人为这个引以为豪的美誉给出很多注解,它们也昭示着东阳教育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百姓双手托起来的教育9月3日,巍山教育发展基金成立大会在巍山高中举行, 这个高达 1.08亿元的基金,由巍山当地乡贤捐助,每年用于奖励的金额近500万元。
此外,近几个月来,“东阳中学发展基金”募集意向已经超2亿元。
教育基金在东阳并非新事物。
1989年乡贤王惕吾出资100万美元设立“王惕吾奖学金”,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成立。
截至目前,东阳教育基金联盟共有基金55个,总额超过3亿元。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东阳的教育,是80多万东阳人民用双手托起来的。
”谈及东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动力,东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在响表示,东阳百姓崇文重教之风体现在日常的举手投足之间。
早年,曾有一位母亲乘公共汽车,去看望在东阳中学读书的儿子,公交司机得知后改变线路,破例将其送到学校门口,全车乘客无人有异议。
崇文重教的传统,与东阳的自然禀赋不无关系。
如今的歌山画水,当年在人们眼中是穷山恶水。
“不读书,无出路”的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事事争先的性格深植民众基因。
“当年,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大家都以读书为荣,以成绩好为荣。
“状元县”教师为何逃离讲台
“状元县”教师为何逃离讲台作者:习宜豪张诗颖郑丽娇孙良滋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12期2015年6月,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从事业单位的在职财政供养人员中招录189名公安派出所警察,结果,报名并参加考试的974人中,中小学教师占了一半还多,并最终有158名教师进入了警察队伍。
此事之所以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会宁在全国教育界是赫赫有名的“状元县”“博士之乡”有关。
会宁自古文风昌盛,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县共产生两位全省高考状元、1000多名博士和8万余名大专院校学生。
但是,随着学校的撤并,学生数量的大幅减少,许多被束缚在农村的教师开始迫切希望进城。
于是,当警局的大门向教师敞开时,教师们纷纷逃离三尺讲台,似乎也顺理成章。
全县招录189名公安派出所警察,主动报名参加考试并被录用的中小学教师占了158名前不久,30岁的特岗教师杨博正式告别待了5年的三尺讲台。
2010年6月,杨博毕业于河西学院,他在大学读的专业是英语,次月他便参加了甘肃省特岗教师的考试,并被分配到了土高乡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当年,包括会宁县在内的43个比较困难的县,面向甘肃本地生源招聘了农村特设岗位教师3079名,聘期为3年。
招聘公告上明确注明,“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
土高乡中学距会宁县城大约105公里,在坎坷的山路上,即便是开车也需要四五个小时。
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中,出过3位博士。
杨博在土高乡中学的讲台上一待就是5年。
如果没有什么变化,他可能在这里干到退休。
直到2014年11月5日这一天,会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了白银市县区公安派出所公开选拔人民警察的公告。
这个招警公告让杨博看到了离开农村的机会。
公告上说,白银市计划选拔990名公安派出所警察,会宁县招录的最多,有270名。
这是近几年来,会宁县公安局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
记者从会宁县公安局了解到,会宁县这次之所以招录这么多警察,是因为之前警力相当不足。
2012年鄂州市公开招录硕士博士担任科级领导干部面试人员
2012年鄂州市公开招录硕士博士担任科级领导干部面试人员名单序号报考专业类别姓 名性别总 分备注1鄂城区产业经济类王汉保男86.52鄂城区产业经济类李帅男863鄂城区产业经济类孙 玮女864鄂城区城乡规划类骆玲女895鄂城区城乡规划类张付刚男866鄂城区城乡规划类吴秋君女82.57鄂城区水利类韩勇男828鄂城区水利类龙伟男799鄂城区水利类潘乐男7310鄂城区行政法或经济法冯玲女97.511鄂城区行政法或经济法曾文君女9212鄂城区行政法或经济法程琳女8713鄂州经济开发区规划类刘凯男8414鄂州经济开发区规划类肖文芳女81.515鄂州经济开发区规划类肖 茜女86公开调剂16鄂州经济开发区经济、金融类杜文光男9017鄂州经济开发区经济、金融类杨新梅女8818鄂州经济开发区经济、金融类祝柏桦女83递补19鄂州经济开发区市政工程类唐凯男86公开调剂20鄂州经济开发区市政工程类田心男85.5公开调剂21鄂州经济开发区市政工程类万军男76公开调剂22葛店开发区法律类黄鹂女10723葛店开发区法律类胡丹凤女102.524葛店开发区法律类刘坚男101.525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王会宁男9526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邱耀东男83.527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张寅男83.528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陈帅男6729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刘春伟男89公开调剂30葛店开发区规划设计类张苗女85公开调剂31葛店开发区经济管理类朱兰春女10332葛店开发区经济管理类杨年芳女99.533葛店开发区经济管理类高春华女9934华容区城市规划与管理类刘真男8235华容区城市规划与管理类陈小路男86.5公开调剂36华容区城市规划与管理类陈涛男84公开调剂37华容区道路桥梁工程类宋建停男89.538华容区道路桥梁工程类金博男84.539华容区道路桥梁工程类郑建强男81.540华容区经济管理类杨飞男10041华容区经济管理类方芳女9742华容区经济管理类谭新辉男95.543华容区经济管理类沈斌男9344华容区经济管理类方兴男90.545华容区经济管理类黄娟娟女89.5递补46华容区农业经济类张小华男97.547华容区农业经济类曾凡兵男84.548华容区农业经济类孟晓祥男8449华容区水利工程类肖义龙男82.550华容区水利工程类翟勇男88公开调剂51华容区水利工程类刘甘霖男83.5公开调剂52梁子湖区道路桥梁工程类王卿男90.553梁子湖区道路桥梁工程类穆明男7954梁子湖区道路桥梁工程类仇红涛男77.555梁子湖区环境工程类王岩女9356梁子湖区环境工程类李柏山男9157梁子湖区环境工程类艾锐女8958梁子湖区建筑工程类彭友钧男7959梁子湖区建筑工程类肖金敏男83.5公开调剂60梁子湖区建筑工程类张懂男78公开调剂61梁子湖区水利工程类谈波男8662梁子湖区水利工程类宋志权男84.563梁子湖区水利工程类李显锋男97公开调剂64梁子湖区规划类孟芙君女91.5公开调剂65梁子湖区规划类林丽女89公开调剂66梁子湖区规划类幸丽君女84公开调剂67市旅游局旅游管理类李杜红女9468市旅游局旅游管理类张妍女92公开调剂69市旅游局旅游管理类熊学魁男92公开调剂70市安监局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工程周岩男8871市安监局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工程李文洁女8772市安监局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工程马先锋男78.5递补73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郑继承男8774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张桢男84.575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陈源男72.576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王伟男91.5公开调剂77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李杰男87公开调剂78市财政局金融、财税类王峰男83.5公开调剂79市发改委经济类董黎明男10180市发改委经济类蔡晨女98.581市发改委经济类刘彦君女95.582市发改委经济类董江涛男9583市发改委经济类于帆女9384市发改委经济类刘班男9385市供销社经济类吴国艳男9686市供销社经济类陈莉娟女9587市供销社经济类王小巍男94.588市规划局规划类、建筑类或地理信息焦泥沙女90.589市规划局规划类、建筑类或地理信息赵屹男81.590市规划局规划类、建筑类或地理信息杜海莲女77递补91市国土局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姚程成女106.592市国土局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刘海迪女9793市国土局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张乐敏男9494市科技局材料及冶金、化工与制药、李金鹏男96.595市科技局材料及冶金、化工与制药、刘文斌男9696市科技局材料及冶金、化工与制药、宋文俊男95递补97市林业局森林培育及相关专业周翔男97.598市林业局森林培育及相关专业余胜男8099市林业局森林培育及相关专业张雄男86.5公开调剂100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郭建玉男97递补101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许白女93.5递补102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陈迎男89递补103市农委农学类廖晓芹女91.5104市农委农学类陈亮女91.5105市农委农学类王珍女90.5106市审计局财会审计及相关专业李敏惠女95107市审计局财会审计及相关专业夏亮男77108市审计局财会审计及相关专业王文亮男88公开调剂109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李陈君女86110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牛军宜男85111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曹庆山男83112市招商局英语或外贸类专业廖守通男97.5113市招商局英语或外贸类专业龚青莲女96.5114市招商局英语或外贸类专业范明思女96115市住建委土木工程类刘仁兴男96116市住建委土木工程类金波男89.5117市住建委土木工程类刘轶翔男87递补。
三苦两乐
"三苦两乐"精神已成为会宁财富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 2010-04-16 08:33:39)稿件来源:甘肃经济日报编者按:会宁教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是中国教育史上特有的成功范例。
在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下、穷困落后的生存环境里,崇文修德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情牵魂绕的地方领导,爱岗敬业的辛勤园丁,发奋刻苦的莘莘学子,坚守希望的痴心家长,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持续改写着基础教育的实践,不断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奇迹,长久改变着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全县的面貌。
同时,会宁教育事业的卓异成就又与会宁基础教育的辉煌发展互动相成。
这种创造性的成功教育格局,则是办健康教育、办规范教育,办阳光教育等多纬度理念构织而成的。
引言说起会宁,“会师圣地”、“苦甲天下”、“西北高考状元县”全国知名。
其中“西北高考状元县”,当属本土的“会宁创造”。
“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
”恢复高考制度32年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
会宁学子已遍及全国,走向全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社会进步之基石。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甘肃省人大代表、会宁五中副校长王锡武坦言,对于会宁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教育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撑,特别是贫困农民家庭的精神支撑。
县委、县政府“打好三张牌,走好六条路”的发展战略,其一就是“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
多年培育的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已经成为会宁教育的法宝和财富。
人类社会,一要生存,二要发展。
今年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举行了教育界年度盛会——“教育改变人生,网络引领未来”新浪2009年中国教育盛典。
颁奖典礼上,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新生代调查机构共同发布了权威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
清华会宁籍在校及毕业生简介
清华会宁籍在校及毕业生简介(2012-06-11 22:32:27)转载▼清华大学(41人)1.曹树良,男,汉族,1955年1月出生,会宁汉岔乡荆家坪村人。
1972年毕业于甘沟中学,1978年3月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
现任清华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李云川,男,汉族,会宁二中毕业,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博士。
3.刘景城,男,汉族,会宁一中毕业,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博士。
4.刘星桥,会宁一中毕业,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
5.董海,会宁二中毕业,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
6.胡旭隆,男,汉族,会宁一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博士。
7.武晓峰,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会宁县韩家集乡人。
1985年会宁三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先后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和环境工程的双学士学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进行博士后研究。
现任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8.赵有健,男,汉族,1969年2月出生,会宁县郭城镇黑虎岔人。
1986年会宁三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先后获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硕士、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2001年11月起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9.王弘,会宁二中毕业,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
10.王树虎,男,汉族,河畔镇中滩村人。
1991年会宁三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
11.王小军,1992年会宁二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
12.孙亚军,男,1977年9月出生,会宁县甘沟驿镇人,1994年会宁二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环境系,硕士。
现任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投融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新城开发、房地产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13.薛建团,男,汉族,1975年出生,会宁县土高山乡薛沟村人。
1994年会宁二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2001年攻读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基本情况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有耕地460多万亩,辖28个乡镇、284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5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0.6%,是甘肃人口和地域大县。
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37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 mm。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的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1997年,会宁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会宁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红军会师旧址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
会宁有西北教育名县的盛誉。
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
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8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艰苦奋斗办教育的实践之路。
今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4188人,其中重点上线1497人。
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
境内海拔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无污染,是甘肃省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主产区,肉羊、肉牛等草畜产品比较丰富,地方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亚麻之乡”。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会宁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十年九旱,年平均降水量仅37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 毫米,是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长征中走出的三位医学博士
长征中走出的三位医学博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队伍里,有三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获得了博士文凭,人称’’红军博士’’。
他们是:潘世征(学习普通外科)、钱信忠(学习保健组织)、涂通今(学习神经外科)。
如今,潘世征和钱信忠两位博士已经逝世,涂通今博士还健在。
潘世征:白求恩的得意门生潘世征,原名潘是真,字昭麟。
湖南省宁乡县人。
1916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只念过三年书,1930年,潘世征年仅14岁,就远赴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队伍。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随红六军团参加长征。
在长征路上,他随身总是背着一袋子书,其中有医学书也有文学书。
行军打仗的间隙进行阅读。
有时候因为军情紧急,上级命令轻装,他舍不得轻装掉书,可又不能不执行命令,只好狠下心看一页撕去一页。
到了一本书被撕完,彻底“轻装”之际,书上的知识也被他牢记到脑子里去了。
由于勤奋好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医学知识日益丰富,年仅20岁就成为一名粗通医术的医生。
王震曾经评价说:“(潘)世征同志救了许多人的命,他也救了我的命。
没有他,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抗日战争期间,潘世征有幸被选送到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身边学习进修。
不料,正规医科大学出身的白求恩却因为他的基础差而不愿收留他,潘世征一再请求留下来,即使是当看护兵、勤务员也行。
真诚恳切的态度终于感动了白求恩,这才同意收下他听课。
潘世征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得到了白求恩的赏识。
尽管如此,潘世征依然没能避免与白求恩发生误会。
但是不久,白求恩从翻译口中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动,也深感惭愧。
怀着深厚的感情,手把手地指导他做手术,帮助他整理手术图谱,耐心地给他讲解医学理论,尽心传授给他许多医学知识和技艺。
使潘世征进一步成长为一名八路军的著名外科医生。
等到学习进修结束后,白求恩已把潘世征看作自己的得意门生了。
1939年10月,白求恩病重时,将自己的手术刀送给了潘世征。
陈刚 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
陈刚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作者:华南来源:《中华儿女》2014年第19期“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要回来做些事。
”30年前,老父亲的一句话让这位青海大学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几次放弃留在北京或南下挣钱的机会,回到高原上,留在青海大学讲台上。
30多年来,陈刚从讲师成长为专家,担任青海大学副校长,见证这所青海省唯一一所211大学中教职队伍博士从1名到110多名的飞跃。
此间,身边人才次第成长,独木已成林。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
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下午的中科院院士三江源项目咨询会,一边对第二天带团队到基层科研调研进行最后布置。
忙碌之余,陈刚接受记者的采访,谈及自己,他谦虚的不愿多说;讲起学校发展变化,他却滔滔不绝。
情系母校不改初衷陈刚出生在东北,童年跟父母西迁到青海,从此扎下根来,成为一名“青二代”。
牧草摇曳的如画风景和苍莽奔放的大漠豪情,在他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回想充满感怀:“记得我小时候,国家号召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我父母都在地质单位工作,两人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我也随着落户这里。
”上学时,陈刚学习成绩很好,却无奈与同龄人一样,在时代大潮中上山下乡,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
光阴一晃许多年,终于盼来恢复高考的喜讯,陈刚考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攻读兽医学。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动物不会说话,我却能给它们把病看好,这是我的本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本科期间学习很好,毕业时各科平均达到93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
我们那一届畜牧班一共留校三名,都是各专业前三名的学生。
”带班上课、钻研业务,年轻的陈刚在三尺讲台上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
然而,不久他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
“从专业发展来讲,个人知识积累不深对未来发展有很大限制,正好1985年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的人以委培形式到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
我经过努力,顺利考取到北京读了四年硕士研究生。
100多名会宁籍博士的资料
100多名会宁籍博士的资料张自和1944 年11 月23日生,现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沙勇忠1968年7月生,平头川乡人,武汉大学情报专业博士,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万同1964年10月生,头寨子人。
博士,现任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兰大基础数学研究所所长。
武生智1964年6月26日生,2003年5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忆春1970年生,青江驿乡人,2000年攻读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王文1957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研究所副所长,教学中心副主任。
刘玉冰1974生,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苏培玺1964年4月生,老君坡乡人,1999年考取中科院兰州分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职博士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张志斌1965年9月生,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西北师大任教,现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冯曦明1964年7月生,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与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张兵1965年1月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蔡宝来1965年生,新塬镇人,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学强男,1971年生,白草塬镇人,1996年考入华东师大教育系博士研究生,28岁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杨勇男,1967年7月生,大沟乡人,1998年攻读兰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兴武男,1962年生,丁沟镇人,博士,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柴守玺男,1962年出生,博士,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牛俊义男,1957年12月生,博士,现任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耕作栽培系主任、教授、博导。
孙万仓男,生于1957年4月,博士,现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主任、教授、博导。
红军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近7万名红军将士战斗、生活所需,还把400多名会宁子弟送进了红军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就近500万斤。
而如今,曾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会宁,也得到了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
仅2008年,国家下拨会宁农村建设、扶贫、社会事业等诸多项目资金就达到52150万元;2006年以来,中央、省、市累计下达抗旱资金305万元,引洮工程等诸多饮水和灌溉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从去年开始,每年都有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十几位老师参与教学。
第二批支教老师的带队老师陈德明说:“我们在这里上课,要把如东教学的新方法带到这里,更要认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会宁县城正南30公里的中川乡大墩梁烈士陵园拾级而上,耳听着杨树、侧柏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又回到了会师之后的大墩梁阻击战。
在这一场战役中,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伤亡。
如今,站在烈士陵园里俯视四周,农田里的小麦正在收割,玉米正在吐穗,一片丰收景象,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
每逢清明、春节,上坟的大墩村民总记得到烈士陵园点一炷香、烧几张纸……登上会师楼,远眺白云蓝天,看着楼上猎猎作响的红旗,耳边仿佛又听到激战的枪炮声,看到红军战士从硝烟中走来。
高原小城会宁,已经紧紧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感情,穿越时空,无法阻隔。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谱写历史新篇章(二)会师精神鼓舞开创新的伟大篇章73年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激励着会宁人,克服天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会宁缺水,多年平均降水在3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十年九旱。
境内主要河流——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大部分是苦咸水,无法利用。
杜守琴说:“上世纪70年代大旱时,麻雀和牲口一看见部队的送水车就往前冲,赶都赶不走。
”今年,会宁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旱,从1月到6月初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城区断水,农田失灌。
面对罕见旱情,会宁县干部群众发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夏粮绝收了,但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却抵御住了干旱,丰收有望;水窖干了,政府筹措资金补助群众一车一车从灌区拉水,没有一户群众因为干旱而断水……经过6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会宁水利设施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发展。
看看咱会宁人
看看咱会宁人走出了大山的会宁人----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各个行业奋斗的年轻人们!苦了累了想想我们是会宁人,我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会宁,一个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极差的国家贫困县;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虽然这里条件艰苦,气候异常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但这里有一个令所有会宁人都非常自豪地名字——状元县!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苦甲天下”的会宁再次向全世界演绎了一个新的传奇:挣扎在温饱线上的58万会宁人民在短短20年内为国家培养出4万多名大学生,3000多名研究生,目前全球各地的50 0多名博士来自这里!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遍布着会宁学子的足迹,据统计,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的会宁籍学子就有240多名!现在感受一下“博士之乡”的贫穷、辛酸、自强和荣耀。
(一)地球背面的会宁博士兄弟【1,2】从会宁县郭城镇向西出发约5公里处有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路牌,路牌标着两个字:新庄。
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沿着路牌旁边的山路一直朝北前进就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杜岘。
据说全村近几年走出去的大学生有20多名,大名鼎鼎的“洋博士”王彦森、王彦硕兄弟俩就出生在这里。
由于没有任何资源,杜岘人长期盼望的柏油马路成为永远的梦想,他们清楚的知道没人会给这个没有“钱途”的地方铺油路,一路上的黄土“包裹”着我们的车子,凸凹不平的10里山路一走就是半个多小时。
杜岘村位于山梁上,持续4年的大旱,让这里看不到任何生机。
王彦森、王彦硕兄弟的家位于村子最北边,73岁的母亲去了小女儿家,家里只有大哥王彦青一个人,他正在门口晒柴禾,由于庄稼连年绝收,全村人做饭烧的柴都是山沟里挖来的,刚挖的柴只有晒干后才能烧。
大哥彦青今年53岁,性格耿直、倔强,一直是村里的务农好手,一听我们是来采访他家出了两博士的事,大哥并没表现出热情,他说:“就是多念了几天书,有啥采访头,家里坐坐也可以,采访就算了。
”话是这么说,但大哥还是礼貌的将我们让进他家的院子。
我的家乡
经济
会宁是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区域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没有污染, 有生产绿色产品的天然优势。2004年,全县种植紫花苜蓿70万亩,羊饲 养量80万只,牛饲养量7万多头;种植杂粮35万亩,年产豌豆、扁豆、 荞麦、莜麦、良谷米4万多吨;种植洋芋65万亩,年产洋芋100多万吨; 种植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31万亩,年产大板凤眼黑瓜籽7000多吨、杏产 品4万吨。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矿泉水;用当地杏仁和矿泉 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被评为省市名牌产品;年产3.5万平方米 的仿古地毯,是外贸出口的免检商品;荞麦米和良谷米被国家认定为A 级绿色产品;小杂粮、草畜、洋芋和瓜菜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形成了三利、祁连雪、博亚、恒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3年,会 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 乡”。会宁交通通信便利。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西与兰州市为邻, 南过西安,北达内蒙古。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 会公路贯通南北,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西 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过境会宁,2万多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贯通城 乡,连接国内外。
教育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自古以来有崇文修德, 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 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 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4 万人,其中,获得学士学位1万多人、硕士学位 1000多人、博士学位200多人。会宁教育的“三 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 师乐教、学生乐学)精神享誉省内外,赢得了 “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称誉
历史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 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 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 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 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 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 之称。秦始皇、郭文普、 汉武帝、林则徐、 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 足迹,翰墨诗赋。
甘肃省会宁县
甘肃省会宁县简介位于甘肃中部。
北与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接壤,南与定西市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市安定区、兰州市榆中县,东靠平凉市静宁县和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卫市海原县,。
坐标在北纬35°33′至36°26′、东经104°31′至105°34′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辖28个乡镇,总人口58.31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6个民族。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
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
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
秦始皇、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
会宁脊梁观后感
会宁脊梁观后感篇一:六年级,读后感,600字精选作文:《状元神话》观后感600字作文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状元神话》影片,主讲会宁县中的一座“状元村”。
那是一座红色县城,有着“蒲甲天下”之说。
会宁极度缺水,十分干旱,在当地百姓中,水,就如油一样宝贵。
然而,在会宁县新庄乡,他们却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四万多名精英!其中还有一千多名硕士学生!在那里,学生们凌晨五点就在学校里大声朗读诗书,操场上读书声四起。
在八点的时候,大家一起跑步,但时不时就会有人因极度虚弱而晕倒。
到了中午,他们就只能就着白开水吃干馍馍;有的为了节省钱,就只吃干馍馍;有的条件好,也只能吃半碗菜,半碗饭。
会宁县的学生是苦学,教师是苦教,家长是苦供。
那么,我们、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呢?重庆市巴南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我们学校设备齐全,每名学生都有一套整齐的桌椅,每间教室还配了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
中午,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第一次吃不饱,还可以加第二次餐。
饭后又吃着家长担心我们吃不饱而精心准备的食物。
老师们“唰唰”地在干净整洁的黑板上写着字。
家长们一月可以挣个几千元,不愁吃也不愁穿。
为什么穷苦的乡村就可以考上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呢?是学子们的刚强、发愤图强!是家长们那为了儿女上学坚强不屈的脊梁!是老师们坚持不懈要将学生送出贫脊的黄土高原的精神!直至现在,我都在细细地回想:这就是会宁人最大的特点——不弯的脊梁啊!文中作者记叙了观看影片《状元神话》的事,对会宁县的学风进行了描写,作者赞美了会宁人最大的特点——不弯的脊梁啊。
本文行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叙事完整;不足之处在于语言平淡。
篇一:《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四平市篇二:《亮剑》观后感《亮剑》观后感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亮剑》这部经典的电视连续剧,自从这部戏2006年在央视上映就好评如潮,不知获得了多少观众的赞赏,深受观众的喜爱,创了当年的电视收视记录,堪称当时电视界一个不可多得的奇迹,从而推动影视界创作很多类似《亮剑》这种风格题材的革命电视剧,激发很多观众朋友的爱国热情。
西部教育:会宁和渭源
西部教育:会宁和渭源作者:邹蓝来源:《西部论丛》2006年第01期甘肃有两个县以教育出名。
一是渭源县,新近有县委领导秉笔直书该县教育之窘迫而为天下知。
县委副书记李迎新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描述了民办教师的生存境遇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其中每月拿40元的又占代课教师的70%,部分教师这样微薄的工资居然20年不变。
另一个是会宁县,有“高考状元县”之美誉。
据会宁教育局资料显示,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会宁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3 18万名,其中获博士学位的有200人,硕士学位的1000多人,学士学位的则有万余人,还给当地的建设培养了17万名初中级技术人员。
据说中科院北京院所中会宁籍的硕士、博士人数众多,还有到海外深造而有突出成就者。
同在甘肃省,都是贫困县,而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却有如此大的分别,我感到有些纳闷。
身为经济研究者,我在西部发展研究中,从来不忽略非经济因素,教育即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非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中央和省区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比重分别为2%和11%左右,其余的87%左右基本由县级政府承担。
2001年教育拨款制度改革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一级负担约为78%,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负担约2%。
那时的情况比现在还好一点。
如果说“全国百强县”——江苏无锡的江阴与之相比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不会惊讶,毕竟财政状况判若两样。
但仅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会宁和渭源这两个相距不远的贫困县,教育方面的差距绝不可能这么大。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无情。
会宁最漂亮的建筑都在学校,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公共设施。
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投入也比较大。
会宁在2003年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9月“两基”达标通过了甘肃省政府的评估验收。
会宁各乡镇为达到国家的普九标准,基本靠举债修建校舍,购置教学设备。
很多学校和基层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很重。
木匠“博士”李先念
以“博士”身份为掩护,从事早期革命活动,誓言为旧社会打“棺材”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乡李家大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从7岁开始,他就随父、兄下田干活。
父亲李承元见他聪明伶俐,就送他上了私塾。
3年私塾读完,满指望能到高桥学堂继续读书,可由于家境贫寒,只好辍学。
父亲对他说,百艺好藏身,去学博士吧,博士口长在别人锅里,除了工钱外,还能吃个饱饭。
就这样,12岁的李先念先后师从3位博士师傅学艺。
最先跟三姐夫袁传祖学,可不到一年,袁传祖一病不起,他只好回到家中。
母亲让他又拜本村一位博士为师,可当地有个吴姓恶霸经常找李先念的碴,母亲担心儿子吃亏,便没有让他继续学下去。
第三位师傅叫袁学福,李先念跟他学艺时间最长,关系也最密切。
袁学福家住黄陂县塔尔乡叶家田村袁家湾,离李先念家乡李家大屋只有5华里。
袁学福祖辈四代是博士,跟李先念还是表亲,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李先念。
李先念聪明、悟性高,勤奋好学,很快就出师了。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这样回忆:“我们几个人当中,有的家与先念同志的家只一河之隔,儿时就知道先念同志的名字,听说了他为穷人打抱不平的事迹。
凡是穷苦人家求他做木工活,他都热情相助;而对地主豪绅家,他却不情愿去干,就是干了,也不认真,还要他们多付工钱。
他这种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朴素的阶级感情在穷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小李木匠。
”1924年,黄安、黄陂一带遇到干旱,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手艺人的活计也很少。
袁学福就到汉口球场街一个远房亲戚开的寿器店(棺材铺)谋了一份差事。
他本可把这份差事留给自己的儿子去做,可他偏偏给了李先念。
去汉口的那天,15岁的李先念感激地望着师傅,用手抹去脸上的两行热泪。
在汉口做工期间,李先念与市民、民工广泛接触,夜间还到江边码头打短工,亲身体验到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疾苦。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李先念目睹了北伐军的革命风采和受到群众热烈拥戴的场景,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多名会宁籍博士的资料
张自和1944 年11 月23日生,现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沙勇忠1968年7月生,平头川乡人,武汉大学情报专业博士,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万同1964年10月生,头寨子人。
博士,现任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兰大基础数学研究所所长。
武生智1964年6月26日生,2003年5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忆春1970年生,青江驿乡人,2000年攻读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王文1957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研究所副所长,教学中心副主任。
刘玉冰1974生,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苏培玺1964年4月生,老君坡乡人,1999年考取中科院兰州分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职博士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张志斌1965年9月生,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西北师大任教,现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冯曦明1964年7月生,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与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张兵1965年1月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蔡宝来1965年生,新塬镇人,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学强男,1971年生,白草塬镇人,1996年考入华东师大教育系博士研究生,28岁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杨勇男,1967年7月生,大沟乡人,1998年攻读兰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兴武男,1962年生,丁沟镇人,博士,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柴守玺男,1962年出生,博士,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牛俊义男,1957年12月生,博士,现任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耕作栽培系主任、教授、博导。
孙万仓男,生于1957年4月,博士,现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主任、教授、博导。
师尚礼男,现为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书记、博士、副教授。
田振际男,1964年11月生,甘肃会宁人,博士,教授。
现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
张世珍男,1963年12月生,1997—2000年在马来西亚皇太子大学(UPM)作为研究助理和博士后研究员学习、工作,并获动物病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树刚男,1963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安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
杨具瑞男,1964年生,副教授,现在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刘俊杰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在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张根林男,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石河子大学副教授。
裴登峰男,1964年生,现为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杨三正男,湛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研究生。
张玉红女,曾在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
杨福增男,1966年生,博士,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
邢强男,1970年9月生,1999年考取华南师大博士研究生。
武兆俊男,1957年6月生,博士,现在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研究所工作。
李健男,1969年4月生,1998年赴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
刘胜旺男,1969年7月生,博士后,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田圃男,1974年10月生,1999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雷耀辉男,1970年8月生,2001获得博士学位。
王万雄男,1964年3月生,2000年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王君男,1976年3月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
姜永萍女,1972年3月生,2004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
董志忠男,1969年9月生,博士,现在重庆建筑学院工作。
李强男,1962年9月生,博士,现在福州大学工作。
李云阁男,1967年生,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博士研究生在职学习。
何兴民男,1963年生,1999年获得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徐改平女,1971年10月生,博士后,现在复旦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冉毅东男,1962年生,在奥克兰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赵永平男,1968年7月生,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科威特科学院副院长特聘专家
赵贤四男,1962年生,博士,现在美国。
牛德民男,1967年5月生,1997年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
张静仁男,1991年去美国留学,博士。
2001年夏天,被奥尔巴尼医学院聘任为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中心教授。
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
王震,男,甘肃会宁人,1969年3月出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学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财务金融与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Petroleum Science》、《国际石油经济》编委等。
曾获第九届全球金融学会优秀论文等学术奖励。
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了《中国经营困境公司绩效、重组与公司治理研究》等专著。
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能源公司并购与国际石油合作、能源金融与风险管理。
:陈彩苹(1976-)女,汉族,甘肃会宁人,博士研究生。
中科院寒旱所,目前研究方向为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联系方式:E-mail:caipingl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