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题临安邸》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题临安邸》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题临安邸》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题临安邸》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题临安邸》的意境和主题。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题临安邸》。

3.能够自主创作一首与《题临安邸》相关的小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题临安邸》的意境和主题。

2.正确朗读古诗《题临安邸》。

难点:1.理解古诗《题临安邸》中的较生僻词汇。

2.自主创作与《题临安邸》相关的小诗。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师生共读古诗《题临安邸》,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思想碰撞。

3.学生个别朗读古诗,纠正发音。

第二课时1.学生自主创作与《题临安邸》相关的小诗,可以是对古诗的延续或者感悟。

2.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小诗,进行欣赏和点评。

3.教师对学生的小诗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

第三课时1.学生针对古诗《题临安邸》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整合学生创作的小诗,制作成诗集,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3.整理学生对古诗《题临安邸》的感悟和思考,形成读后感,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古诗《题临安邸》的意境和主题,还可以培养自主创作和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创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古诗与教学设计古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展开教学设计,并提供适合的格式来书写。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提升语文素养。

课时一:导入与预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学习,与《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相关的知识。

2. 彩蛋任务:学生自主阅读《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并思考与大自然相关的形容词和动词。

课时二:诗歌品味与背诵(30分钟)1. 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语调、节奏和抑扬顿挫。

2. 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结合诗句情境进行诗歌演绎,加强语感的培养。

3. 学生学习背诵《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逐句模仿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课时三:理解与赏析(30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与描写。

2.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分析,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意象和修辞手法,并找出诗歌的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理解古诗的内涵,并用简短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课时四:创作与拓展(35分钟)1. 学生逐句背诵《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感知古人的情感和情怀。

2. 学生以《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为蓝本,自由创作与诗歌相关的段落,表达对大自然美的感悟。

3.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的欣赏和评价。

课时五:诗歌呈现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按诗歌章节的顺序,逐首背诵《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将其与原诗进行对比、参照,讨论创作体现出的美感和差异。

3. 教师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在古诗学习中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准确理解和欣赏《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还能够培养语感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说课稿一、说教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思收复失地。

林升目睹了这种社会现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出临安城虚假的繁荣景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堕落,饱含着诗人的愤怒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具备了初步的诗歌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他们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南宋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了解有限。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习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讽刺意味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批判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讲授法对于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含义以及历史背景知识等,通过清晰准确的讲授,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南宋临安城的风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5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5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诗文内容:《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文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2 生字词:外、青山、西湖、歌舞、休、熏、游人、醉、杭州、汴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课件或黑板。

(2)教材《题临安邸》。

4.2 学具:(1)笔记本。

(2)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南宋时期的临安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临安的诗歌《题临安邸》。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题临安邸》,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3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诗文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如诗人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描绘临安美景的画或短文。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感慨暖风熏得游人醉意境直把杭州作汴州象征七、作业设计(1)背诵《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及作者。

2.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朗读。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字及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诗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

3.与古诗相关的配套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学生课前阅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文字和意义。

–学生课堂朗读诗歌,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3.拓展:–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介绍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拓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4.总结:–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题及情感。

–鼓励学生对古诗进行后续的欣赏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易于学生理解)六、课堂检测1.请学生简要说说《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指出诗中表达出的情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展开,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古诗欣赏能力的目的。

后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单元统整,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期盼是等待,是渴望,是呼唤。

千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儿女都有不同的期盼。

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将通过一个大任务一一“穿越古今,追寻期盼,去寻找,古代诗人心中的期盼;去聆听近代内忧外患下的呼唤;去讲述,现当代困难中的坚守,去期盼未来家乡的巨变。

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三篇课文,学会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示儿》《题临安邸》。

二、理解诗题,读好古诗1 .理解诗题。

读了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示儿》诗人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看的,一封遗嘱。

《题临安邸》题写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旅店墙壁上的诗。

看注释、扩词法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2 .读好古诗。

过渡语: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这两首诗?指名读——评价。

检查朗读三首古诗,相机正音,指导读好节奏。

想要将古诗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好节奏,做到声断气连。

(师生对读古诗)齐读。

三、品悟思辨,完成任务。

任务一:寻找期盼,感悟诗情读好古诗,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寻找诗人心中的期盼。

自学:自读古诗及注释。

共学:小组研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心中的期盼”是什么?从诗句中找到依据。

(1)生自学、共学。

(2)汇报交流《示儿》。

诗人心中的期盼是,我从诗中(哪些词句)知道 . ∙预设:陆游的期盼是希望看到祖国统一。

你们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①引导理解:元,本来。

但,唯一。

九州,全国。

陆游作为临死之人已经将一切看空,将死置之度外,但他唯独因祖国没有统一而悲伤,心系国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设计,紧扣住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带着学生读中理解、感悟情感、熟读成诵。

遵循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在朗读与表达中让学生“言”“意”得以生长。

同时基于学生学情,引入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让学生通过资料、通过诵读走近诗人的时代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进而体会情感。

课文简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紧扣“爱国情怀”单元主题,由《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分别为宋朝和清朝不同年代的诗作,但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课要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其中“杭、恃、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祭、熏”笔画较多,“哀、乃”容易与“衰、及”混淆,书写时容易多笔少画,要注意辨析。

《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题临安邸》是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此诗是诗人在镇江应道士所邀为祭风神、雷神而作,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 认识“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 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4.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是写哪里的?没错,写的都是杭州的诗,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杭州有关的诗《题临安邸》。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临安:杭州)3.简介作者:林升: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邸”的读音,“熏”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临安”“邸”“汴州”等词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如何描绘我所见的美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启发他们如何运用诗词表达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题临安邸》的背景、情感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古诗并尝试自己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题临安邸》的基本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是林升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学习这首诗能帮助我们体会古典诗词的美,并了解历史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描写,如“山色空蒙雨亦奇”,探讨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词汇来描绘景色和气氛。
-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时代背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临安邸》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丽的景色让你忍不住想要表达出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美景的。
-情感共鸣: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需要教师引导和情境创设。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题临安邸》。

认识本诗中的“熏”,会写“熏、杭”,并能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3.借助教材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4.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深沉、强烈爱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陆游在临终时还在盼望祖国统一的浓浓爱国情,也不禁为陆游不能亲眼见到祖国统一心生遗憾。

那么,此时此刻,造成陆游这种遗憾的南宋王师又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题临安邸》中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对诗歌题目进行理解,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题:题写。

临安:南宋的都城。

邸:旅店。

题临安邸: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3.指名学生分享查找的本课的写作背景资料,教师进行引导,并对学生分享的资料进行梳理。

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种情况下,林升写了这首诗。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对诗歌朗读,检查学生对朗读的预习情况。

2.对学生朗读的字音等进行纠正。

3.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根据范读,画出课文停顿的地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5.生字学习。

(1)出示本课生字“熏、杭”,指名学生朗读,并进行书写指导。

熏:第二笔横与四点底宽度相当,中间的竖是一笔写成。

杭:“木”捺变点,避开“亢”的撇。

(2)将“熏”与“黑”进行对比呈现,利用“熏”的会意字的造字法来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林升。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较为复杂的古诗之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句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图片:临安城的图片,用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音频:古诗的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临安是什么地方吗?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哪些景色?”2.呈现(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然后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提问:“这首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什么意思?”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色。

提问:“如果你在临安城,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2)古诗意境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举例:《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想象春风拂过江南的场景,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古诗背景与文化内涵:讲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举例:介绍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理解与赏析: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词、难句,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举例:《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解释“熏”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2)古诗意境的体会:学生可能难以将古诗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举例: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如《泊船瓜洲》中的“钟山”、“明月”等。
(3)古诗创作背景的掌握:学生对于古诗的历史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可能影响对古诗的理解。
举例: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如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王安石的变法经历等。
(4)古诗朗读技巧的掌握:学生可能在朗读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
举例: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纠正读音、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首诗均为宋代诗人所作,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和吟诵古诗。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背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了解作者林升的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中通过描绘临安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诗中的深远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临安这个美丽的城市,为学习《题临安邸》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让学生 multiple reading,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临安美景。

3. 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忧虑之情。

4. 感悟诗情让学生谈论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5. 背诵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题临安邸》并背诵。

2.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题临安邸》的意境美和诗人的忧虑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业设计上,既有抄写和背诵,又有谈论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

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 教学流程: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

(出示《题安林邸》范读)(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临、邸、腑、壁,理解诗句意思。

2. 情感目标: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质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感情,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质疑、表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你们,读书也是这样的,要想读得更多,读得更透,就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探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诗《题临安邸》来感受一下读书的快乐。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谁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学生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4. 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非常好。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不顾国家前途命运的行为。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的旅舍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新授过程(一)初读感知1.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正音。

3.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并把相关的内容用笔画下来。

4.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5.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看看这些内容是怎样的。

(出示资料)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6. 师小结:是啊!统治者的腐朽行为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自己走向衰落。

然而他们却在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且作人间快活仙”,这怎能不使人民气愤呢?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现在让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过去,走进那黑暗的客栈,去体会当时那令人发指的情景吧!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受感触的部分,细细体味。

并把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7. 指名说自己的体会。

并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诗句。

8. 正当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候,统治者却偏安一隅,寻欢作乐,而忘记收复失地,这可真是——(齐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邸、熏”等5个生字,会写“熏、杭”等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暖”“醉”等词语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背景介绍法: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这首古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纠错。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感悟情感,体会意境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情感出发点。

思考:古诗中的“暖”“醉”分别指什么?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古诗大意。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慘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了这首《题临安邸》。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学“熏、杭”两个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师相机抽查。

2.结合注释,解读诗题。

题:在墙上写,写。

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

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旅店。

这首诗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试题是后人加上去的。

3.熟读诗歌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北宋灭亡”“汴京繁华”“南宋偏安”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1)“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2)面对这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3)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理念】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题临安邸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新坝民族学校陈传先《题临安邸》是宋代爱国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向大家展示了临安青山叠翠、楼台鳞次栉比的美景;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达官显贵们在西湖边没有休止的歌舞。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 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邸”、“熏”等生字。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示儿》这首诗中爱国诗人陆游的遗愿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师:诗歌中提到的王师们都去干什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题临安邸》这首诗。

二、诵读古诗,了解诗文。

(一)、解诗题师:经过自学,林升写的这首《题林安邸》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师:是的,题:就是题写的意思;林安:在今天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邸:指旅店。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题写在林安的一个旅店的墙上的诗。

】(二)了解作者林升师:作者林升是何许人也?请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荔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三)读准古诗1、自读师: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生读师: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读得很好,字正腔圆。

3、齐读师:请同学们像这位同学一样字正字腔圆地读。

4、有节奏地读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感。

请同学们按照课件上的停顿一起来读一读。

三、品读古诗,体悟诗情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读的字正腔圆,也很有节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

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

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

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

教师相机补充。

(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

(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

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

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醉生梦死的人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

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

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课件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权贵醉生梦死林升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教学反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首古诗只有几十个字,又是古人所作,多了一层时代隔膜,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大。

怎样让古诗教学更有效?我也觉得挺棘手,为了更好地上好古诗课,我上网学习了大量的古诗优质课例。

现将学到的点滴总结如下。

一、凭借“注释”,理解诗意。

在教授《题临安邸》是,预习环节,我要求学生自学: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诗歌的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从课堂检测来看,五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二、补充资料,引起共鸣。

古诗内容高度凝练,情感极其含蓄,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接触古诗不多,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样突破呢?在教授《题临安邸》时,我作了如下尝试:1、课前师生一起搜集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为孩子们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2、课堂上,师生一起分享、交流背景资料,感受当时社会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配合学生们背过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反映的场景,配以音乐和教师的激情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在金人占领区生活的宋朝人民度日如年的凄凉,和他们企盼南宋王朝收复失地,拯救百姓的迫切。

当学生感受到百姓那无助时,随即引导学生质疑:“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到底干什么去了?”此时,再来品读诗歌,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抓住“诗眼”,品读情感。

古典诗歌讲求锻字炼词,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凝于一字、一词或一句中。

如果在教学时,能抓住关键所在,即诗眼,加以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深刻体会诗歌的内涵。

《题临安邸》一诗中,一个“醉”字把那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贵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教学时,我紧抓“醉”字,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南宋王朝统治者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淫靡生活场景。

通过交流感受南宋朝廷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昏庸无耻,感受诗人的悲愤之情和他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课堂上,学生感受深刻,诵读更是慷慨激昂,一个“醉”字引领学生走进了诗歌的内涵,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四、反复吟诵,读中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只有依靠充分的诵读,才能感悟诗的内涵。

教授《题临安邸》时,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诵读。

1、初读古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当学生读通、读顺古诗时,必然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又可为后面的品味诗歌奠基。

2、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当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时,我配以悲壮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

如:⑴在金人的奴役下,南宋的老百姓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着南宋统治者们早日去解救他们,可这帮南宋统治者们却躲在这里醉生梦死——(女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⑵北方的失地等着他们去收复,可他们却在这淫靡的生活中一醉不醒——(男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在这帮酒囊饭袋眼中,杭州这样一个临时避难的地方,简直成为了昔日的都城汴州。

他们已经丢失了汴州,难道还想丢失杭州吗?——(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⑷想到北方的国土还没有收复,诗人不禁想问一问那些南宋的统治者们——(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⑸向导北方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不禁想问问这些酒囊饭袋——(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⑹在那些南宋的统治者当中,你最想指着谁的鼻子问一问?——(反复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越读越有激情,将身心融入了诗中,对诗歌内涵的感悟更加深刻了。

五、适度拓展,积累诗文。

《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歌150篇,而每册课本中只有几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拓展。

教学时,我拓展了同时代、同主题的两首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夏日绝句》,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南宋爱国诗歌多首,并熟读成诵。

适度的拓展,扩大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总之,古诗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古诗文的教学值得语文老师们反复推敲。

如何高效进行古诗教学,还有很多有待于我努力学习、实践和探索,且学且行且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