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性作家

合集下载

女性文学作家代表)

女性文学作家代表)

一、台湾女性文学创作代表人物林海音(1918~2001),本名林含英,台湾省苗栗县人。

1948年底从北平返回台湾。

曾任《国语日报》编辑、《联合报》副刊主编。

1967年创办《纯文学》月刊,次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

结集问世的小说、散文、随笔、评论、儿童文学、剧本共计29 部。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烛芯》;长篇小说《晓云》《春风丽日》《孟珠的旅程》;散文集《冬青树》《两地》《剪影话文坛》《家住书坊边》等。

孟瑶(1919~2000),本名扬宗珍,生于湖北汉口。

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1949年迁台,一直任教于大学中文系。

历任台中师范学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兴大学中文系主任。

孟瑶代表作有《心园》《穷巷》《屋顶下》《乱离人》《黎明前》《危楼》《畸零人》《剪梦记》《这一代》《磨剑》《满城风絮》《望乡》《一心大厦》《春雨沐沐》《女人,女人》,以及历史小说《杜甫传》《龙虎传》等。

郭良蕙,山东巨野县人,1926生于河南开封市。

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48年迁台,曾创办《世界音像》杂志。

1953年开始小说创作,迄今已出版作品60余种。

郭良蕙的作品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银梦》《禁果》《第三者》《台北的女人》等;长篇小说《黑色的爱》《心锁》《遥远的路》《四月的旋律》《金色的忧郁》《黄昏来临时》《我心·我心》《早熟》《焦点》《邻家有女》《蚀》《花季》《两种以外的》等。

琦君(1917~2006),本名潘希真,浙江省永嘉县人,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央大学、中兴大学教授。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与他年说梦痕》《母心似天空》《水是故乡甜》,小说《菁姐》《百合羹》《橘子红了》等。

张秀亚(1919~2001),河北省沧县人,北平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

曾主编《益世报》副刊,来台后任静宜英专、辅仁大学研究所教授。

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简媜

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简媜

龙源期刊网 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简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23期简媜,本名简敏媜,生于1961年10月9日,籍贯台湾宜兰。

简媜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的大气。

从小她便比别的孩子早熟、敏感。

生活在乡下,虽然比较欠缺文化的刺激,但大自然及周遭的种种,她都能以一颗纤巧敏锐的心去观察与体会。

国一那年,一场车祸夺去简媜挚爱的父亲的生命,从此,身为长女的她,不但肩负起照顾四个弟妹的责任,而且也因此变得更独立自主。

她喜欢读书,并且有意进入文学殿堂潜心学习。

简媜的第一本书《水问》,忠实记录了简媜大学四年生活中的种种。

她细密的心思、敏锐的感受,使她写草木,比别人有情;写朋友,比别人知心;写爱情,比别人刻骨铭心;写对知识的追求,比别人多一份舍我其谁的抱负;写心情的转折,更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文中的情境。

不过,这样不受拘束的文字,却是极富创意且非常美的,因而有人认为简媜的散文是唯美派抒情写景小品。

简媜对此不同意,她说:“我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命。

虽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

”后来,简媜背起行囊远离故乡,走进了繁华如梦的台北,领略都市的另一种况味。

在《浮在空中的鱼饼》的集子里,简媜刻画了台湾社会上一些简单的人,描写了台湾社会上一些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些人与事中点点滴滴地渗透着她对人情、人性的渴慕,渴望回归到以往一度体验过的和谐的人伦关系。

可能是长期接触佛经的缘故,佛经对她的影响极大,简媜在自己的散文世界里始终扮演着“千岁老人”或者“得道高僧”的角色,孜孜不倦地阐释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似乎台湾的散文家都有这种表达的欲望,相反他们对政治与现实一般是比较陌生与厌倦的。

【本报编辑部】。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姓名中文名称: 林海音又名: 林含英性别: 女生卒年: 1918—2001国别: 中国籍贯: 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

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报》聘为编辑。

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

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扶植和支持台湾的本土作家。

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

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

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了,于是陷在困苦之中。

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影射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生活状况,把作者抓了起来,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编副刊了。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

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电影:城南旧事
拍摄时间:1982彩色片(宽银幕) 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吴贻弓
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
主要演员:沈洁(饰小英子) 郑振瑶(饰宋妈) 张闽(饰秀贞) 张丰毅(饰小偷) 袁佳奕(饰妞儿) 严翔(饰英子父) 洪融(饰英子母) 徐才根(饰冯大明)
本片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 最佳故事片金鹰奖,中国电影家协会 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
为什么喜欢城南旧事
小说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
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 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 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它的境地并不是窄 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 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 代风云。 全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终离作者远 去,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 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
林海音
林海音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 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奠 定台湾女性小说的一块基 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 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 湾苗栗县头份镇。父母曾在 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 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 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 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 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 日报”实习记者,1948年举 家回台,后来主持《联合报》 副刊10年。办“纯文学杂 志”27年。
内容片段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 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 “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 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 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 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 来往往过路人。 赏析: 这一段让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的个人是很有性格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毛的个人简介,供大家参阅!三毛简介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人物经历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作家林海音》课件

《作家林海音》课件
《作家林海音》ppt课件
目录
• 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 林海音的文学作品 • 林海音作品的主题与思想 • 林海音的影响与评价 • 林海音的创作心路历程 • 林海音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与家庭
出生背景
林海音出生于中国台湾,是20世 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家庭背景
林海音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母均为教师,从小受到良好 的教育。
访学与讲学
林海音曾多次受邀到国外访学和讲学,与国际文 学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出版
林海音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作品,为中国文学 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与影响
文化交流的使者
林海音的作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文学创新
林海音在文学创作上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束缚,为世界文学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亲情
林海音的作品中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她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纽带,展现出亲情的温暖和支持。
友情
林海音的作品中也经常涉及到友情 ,她通过描写朋友之间的支持和互 助,展现出友情的力量和重要性。
社会批判与人性的探索
社会批判
林海音的作品中经常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她通过描写社会 中的不公和不义,呼吁社会正义和公平。
通过对北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的描述,表达了对这座古都的热爱与 敬意。
《故乡的元宵》
回忆了故乡元宵节的习俗和场景,展 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儿童文学
01
02
03
04
《绿野仙踪》
改编自弗兰克·鲍姆的同名经 典童话,以优美的文字和插画 呈现了一个奇幻的冒险故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林海音简介林海音简介林海音林海音(lin hai yin)林海音,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林海音生平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后来林焕文远渡重洋到日本经商,在那里生下长女英子——林海音.以后又迁居北京,任邮政局课长.林焕文人缘好,又慷慨仗义,这对童年的林海音影响很大.代表作:《城南旧事》.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刊登在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并且她的《城南旧事》节选——《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入小学教材参考资料:国家数字文化网已出版书《城南旧事》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刊登在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林海音,1910年12月12日出生,原名林正英,台湾妇女运动先驱,中国社会主义女作家、诗人和翻译家。

她被誉为“中国女作家的骄傲”。

林海音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从小,她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独立、自强的个性。

她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不公感到深深的同情,决定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为社会发声。

林海音的作品以描绘女性生活和探讨性别平等为主题,她以深入挖掘女性内心世界而受到广泛赞誉。

她的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束缚和压迫,又展示了她们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故事。

林海音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非常出色。

她曾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如《彷徨》、《重逢》等,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封建伦理对女性的限制,呼吁女性发声争取平等权利。

此外,她还写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除了小说创作,林海音还热衷于文化翻译工作。

她翻译了许多国外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通过她的翻译工作,她开拓了中国读者的文学视野,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思考。

林海音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成就给予她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她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如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中华友谊奖”等。

她的作品也被多次翻译成其他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除了文学创作,林海音还积极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尤其是妇女权益方面的工作。

她是台湾第一个妇女杂志《妇女界》的创办人之一,通过这个平台,她呼吁女性关心社会问题、争取平等权利。

她也是台湾第一个妇女解放的组织“新女界”的发起人,这个组织致力于改善台湾妇女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林海音是一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她相信社会主义可以解放妇女,给予她们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她通过她的作品和社会活动,不断地推动妇女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为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海音于1995年1月5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4岁。

尽管她已经离世,但她的作品和思想仍然在影响着人们,她的文学成就和妇女权益事业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篇一:林海音作者简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林海音,女,中国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中文名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外文名无类别《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作者林海音目录1作者简介2工作作者简介编辑(1918—2019)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

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工作编辑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作品

林海音作品

林海音“是海峡两岸共同培养和造就的台湾第一位女作家,以她天才的创作,为台湾文坛奠下了第一块女性小说的基石。

”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

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赠的“终身成就奖”。

《城南旧事》是她的短篇小说集代表作。

《城南旧事》,创作于一九六○年十月。

它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既独立、又有连贯的短篇组成。

不足十万字,却是林海音最为人称道的作品。

它缘起于作者强烈的怀乡情感和童年记忆,并带有作者创作历程中特殊的生命印记。

北平是她的故乡,故乡铭刻着她一生中唯一的童年岁月,见证着她初涉世事时的足迹,也记载着她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

在北平城南胡同度过的童年岁月,使身居孤岛的林海音首先把怀乡的情感投向北平。

它借一个小女孩英子的目光。

将五个短篇缀连而成的以其童年时代的北平生活为背景所写的成年人的故事联系起来,成功地将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和平民生活展现出来。

这曲深婉的人生骊歌,平实而深远的文字复原着让人留恋的童年时光。

《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作品。

所谓“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是指:“这类文学的中心读者是成年人,它是以表现成年人眼光中的现实世界或心灵中的幻想世界为中心内容,以再现和提升成年人的审美意识为重要美学特征的文学。

”但它为什么又同样深受到儿童的喜欢,成为儿童文学经典性的作品?它是通过什么方式走向经典化之路的?这将是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一、童年情结与儿童视角童年是生命的起点,是全部人性的最初展开。

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童年情结不仅在情感上始终缠绕着他们。

在生命律动方面影响着新的起伏涨落。

而且。

“那些最初的、自发的(然而也是强烈的)情感体验像浇在心田深处的第一层水泥浆。

完整的个性大厦就在这层‘墙基’上逐渐构建起来。

”同时,童年情结又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作家或艺术家以后主要的创作文本发生关联,成为一定创作思维定势的某种定向路标,或一口取之不尽的灵感的泉眼。

545位台言作

545位台言作

545位台言作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545 位台湾作家的简介
2.这些作家的作品特点和成就
3.对这些作家的评价和影响
正文
545 位台湾作家,是指台湾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一批作家。

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为台湾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作家的作品特点和成就各异。

例如,黄碧云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描绘,被誉为台湾文学的新浪潮代表;林清玄则以其清新的文风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诠释,成为台湾散文的代表人物;而余光中则以其优美的诗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台湾诗歌的巨匠。

这些作家的作品,不仅在台湾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中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台湾文学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理解台湾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对这些作家的评价和影响,我们不能不提到他们在台湾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台湾文学的内涵,也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总的来说,545 位台湾作家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和文化资源。

第1页共1页。

台湾女性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7
❖ 朱秀娟的《女强人》 ❖ 孟瑶的《一心大厦》 ❖ 2、女性摆脱对男性的精神依附 ❖ 如廖辉英的《红尘劫》黎欣欣 ❖ 《今夜微雨》的杜佳洛 ❖ 长篇小说《盲点》 ❖ 吕秀莲的《贞节牌坊》、《这三个女人》
2021/4/8
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9
2021/4/8
台湾女性文学
岁涵
1
❖ 女性文学与女性写作 ❖ 一、初始期的女作家创作 ❖ 包括苏雪林、谢冰莹、孟瑶等 ❖ 林海音的创作 ❖ 1、生平简介:林含英、英子 ❖ 2、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烛芯》 ❖ 长篇小说《晓云》《春风》《孟珠的旅程》
2021/4/8
2
❖ 3、作品内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 她的笔下有两类女性: ❖ (1)旧时代的牺牲者 ❖ 代表作品《殉》《烛》《金鲤鱼的白裥裙》 ❖ (2)新女性的悲剧 ❖ 《晓云》何静娟的人物形象
❖ 其二,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为新女性主义文 学的勃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背景
❖ 2、对女性问题的探讨
2021/4/8
6
❖ (一)女人要先做人,才能成为女人
❖ 李昂的《杀夫》蕴涵着对男权秩序的颠覆精 神
❖ (二)新女性的形象设计 ❖ 1、女性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附 ❖ 如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静敏,良三
2021/4/8
2021/4/8
3
❖ 二、发展期的女作家创作 ❖ 代表作家: ❖ 欧阳子: 人物心灵的解剖师 ❖ 1、作家简介:原名洪智惠,台湾南投人,1939生
于日本广岛,1945返台。童年记忆的缺失。1957 考入台北大学外文系。 ❖ 代表作《花瓶》 ❖ 2、故事梗概 ❖ 3、人物形象:石治川、冯琳

台湾女性作家 林海音等(第七周)

台湾女性作家   林海音等(第七周)
作家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79,206页)
• 林海音《番薯人》 :“那时在北京的 台湾人大约有四五十人,他们不愿在 日本人的统治下生活,远离家乡来到 大陆,他们在籍贯上大都填写他们的 祖籍闽、广两省。一来是为了躲避日 本领事馆之类的机构注意,二来如果 说是台湾人,会被投以歧视异样的眼 光。因而彼此间提到台湾人,就以 ‘番薯人’代之。因为台湾的地形像 一个番薯。不提台湾而用蕃薯,实际 上包含了异乡人无限的辛酸。”
然后启航: • 而年复一年所得到的只是免于饥
饿的口粮。
• 她曾表示要与他结成同命鸳鸯, • 并给他大量的珍珠玛瑙和宝藏, • 而他的须发已白,水手老去, • 他却始终无知于宝藏就在他自己的故乡。 • 可惜这故事是如此的残缺不全, • 以致我无法告诉你那以后的情况。
• 1968年,林海音以文坛大将的气度创 办了纯文学出版社,创造了文学书籍 出版的“纯文学岁月”。“纯文学” 一共出版了400多本高品质的书。
• 林海音所描写的下一代的妇女家庭婚姻悲 剧,主要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社会背景上 来描写台湾当代女性命运的变迁,描写现 代的工商社会的经济观念、价值观念给青 年一代的妇女所带来的冲击。在《晓云》、 《孟住的旅程》、《风雨夜归人》、《春 风》、《玫瑰》等小说,则极力从台湾现 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生活万花筒中,关照女 性命运。
• 在描写旧式妇女婚姻悲剧的时候,林海音 还注意透过人生世象的展示来控诉封建婚 姻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扼杀。对旧时代的 女子来说,婚姻就是命运。而不能自主选 择的婚姻,注定是依附于男性社会的命运。 如《殉》这篇小说中,那个冲喜不成以女 儿之身终生守寡的方大奶奶,只能暗藏着 对小叔子幽微压抑的情意,充当封建婚姻 制度的一个活着的殉葬品。
艺术特色

台湾女作家有哪些

台湾女作家有哪些

台湾女作家有哪些台湾女作家一琼瑶,原名陈吉吉,1938年出生于四川,后随家人来到台湾。

琼瑶是言情小说界名家,在华人读者中享有盛名。

虽然已经过了看琼瑶的年龄,并且开始难以忍受老年琼瑶的媚俗,但我却无法否认在少年时自己曾经迷恋过她的童话爱情世界,并且曾经为《窗外》而流泪。

因此,我不愿全盘否定琼瑶,正如我不愿全盘否定过去的自己。

台湾女作家二三毛原名陈平,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现已辞世。

其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的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吸引许多读者的关切。

三毛的世界也许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但她带给读者的却是真实的阅读乐趣,而穷究作品内容是否真实,也实在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台湾女作家三席慕蓉,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台湾女作家四朱天文1956年出生。

台湾小说家,影视编剧。

主要作品有《小毕的故事》,《恋恋风尘》,《戏梦人生》,《最好的时光》,《世纪末的华丽》,《巫言》。

朱天心,1958年出生,朱天文之妹。

台湾著名作家,编剧。

主要作品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等。

其中《击壤歌》最为人津津乐道。

琦君台湾作家

琦君台湾作家
问1:文章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事?表现出作者 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
——思乡 问2: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 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 的关系? 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
补气、健脾、明目,药香 加酒香,味甜
亲密融洽、温馨和谐
整体感知:
问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 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故乡人那些品质? 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问4: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 酒”吗? 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 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 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 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关于母亲的细节
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 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 远也不会忘记。
关于母亲的细节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 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得意”是母亲兴奋、自豪的外露;
“说了一遍又一遍” 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 无私、朴实、富有耐心;
“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体现母亲 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
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细节描写的常见方法
1、动态造型: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
2、静态描摹:对人物或事物的某个部位作细节描 写。如眼睛、手、脸等。
3、运用修辞:运用比喻、夸张等。
品析课文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 情趣,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 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遥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 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 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 ,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 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 ,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小学毕业那天,她的爸爸
也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 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 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20世纪60年代,当现代主义文学风靡台湾文坛的时候,虽有少
数女性小说家跟踪西风,学习写作现代主义小说,多数台湾女性小说 家却坚持和发展开放的现实主义。 即使是受到现代主义影响的女作家,当她们写情与性时,或探索人心 的原始森林(欧阳子),或奔突于灰色的梦魇世界(施叔青),在现 代主义的“外套”下包裹着现实主义的“真身”。台湾的女性小说家 60年代仍然发出“异声”。
1
2
3
小说集《哭墙》、《晓风小说集》 等,其中《白手帕》、《红手帕》 《梅兰 竹菊》、比较为人所乐道
《画爱》、《第五墙》、《武陵人》、 《和氏璧》、《第三害》、 《自烹》、 《晓风戏剧集》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 她又是极人道的。”
相识
婚礼
刘克用 精神异常
潘渡娜自杀
1997
1999
2000
早春
6月
12月
刘克用将潘渡娜 潘渡娜想起了 潘渡娜被误 自己被赋予生 认为怀孕 嫁给了张大仁 命的秘密
再次见 到刘克 用
“耶和华啊!求你使外邦人恐惧,愿他们知 道自己不过是人。”
——《圣经》诗篇

家乡美
1号选手
林海音(1918-2001),本名林含英,小 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五岁 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平新 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 文学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散文
广播剧
《冬青树》《两地》《家住书坊边》《芸窗夜读》
《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 话集》 《金鲤鱼的百裥裙》《奶奶的傻瓜相机》 《往事悠悠》
“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 弱”。 ——高阳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 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 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导演 吴贻弓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 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 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 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 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凌 梦
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 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 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 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 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 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 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 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 难过。
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 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 娘的态度不对,英子很伤心, 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 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 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 爸爸很难过。
超越梦想
台湾女性小说 的发展特点
20世纪50年代,
台湾当局号召作家写“反共文艺”。但是,台湾的 女性小说家,除个别人的某些篇什在特定的社会氛 围中曾增添过“反共的尾巴”外,大多数台湾女性 小说家的书写,却是侧重于思乡忆旧的文学情怀、 女性情感的命题,以及表现反封建的妇女心声。其 中,林海音对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的显示; 郭良蕙对女性情感境遇中世态炎凉的表现;孟瑶对 时代变迁背景下儿女情长的指东说西;她们从台湾 文坛出发的时候,更希望自己的写作定位首先是文 学的角度,而非政治的传声筒。在“反共文艺”的 噪音中,台湾女性小说家发出了“异声”。
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 润着 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 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 亲、师生之 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 ,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写作风格上不 卖弄学问,而是以浅显的文字写感人的 故事。由于她客观的态度、细腻的观察 和收放自如的文字,使得她的故事“艺 术性很强,感动人而不琐碎”。
所谓“潘渡娜”,即英文中的“Pandora”,在 大陆通常被翻译为“潘多拉”。 她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为了惩罚一个桀骜不驯的男 人而制造的一个“完美的女人”,而在潘多拉随身 携带的“魔法盒”里面,隐藏着罪恶、贪婪、欺诈 等等恶劣的品性,所以“潘多拉的盒子”也常常被 作为罪恶的根源的代名词。 而这篇以“潘多娜”为题的科幻小说,正是以这样 的理性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基因技术和人造人的发 展,从而引申出一个世纪末的“凄厉的爱情故事” 。。
及至70年代,台湾的乡土文学成了热点。这也影
响到台湾女性小说家,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转移创 作视点,或发现妇女生活中的“诗与真实”,在风格 上求新求变(季季);或以女性的视点观察大千世界, 以落实的笔触描绘出自己情感上的感受(心岱);或 对寂寞深闺进行人性发掘(荻宜);而善写言情小说 的琼瑶,写出了爱情王国里的女性梦幻;独闯世界的 三毛则写了浪迹天涯的人生传奇。台湾的女性小说家 还是发出了“异声”。
晓风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个对万物有 情的女子。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她多方出 击。 她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85年年度小 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现代科幻小 说, 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大陆香港 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 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威权与陋 俗作不羁挑战。 她的散文,自学生时代获“幼狮文艺奖”后 屡获各种大奖。但她散文创作最大的奖来自 读者,是口碑而非奖杯。多年来,她的散文 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国文课本 ,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 。
主要作品:
《白手帕》 《红手帕》 《愁乡石》 《春之怀古》 《地毯的那一端》 等。
1941年出生于浙江 金华,江苏铜山人
1949年随母亲一起赴 中国台湾
在阳明大学任教 至2006年退休
就读于东吴大学 曾任教东吴大学和 香港浸会学院
才艺大比拼
《晓云》 《孟珠的旅程》(长)《城南旧事》《绿 藻和咸蛋》《浊苡》《婚姻的故事》(短)《林海 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
星光大道
台湾小说
------女性作家专场
闪亮登场
《惠安馆》
内 容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 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 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给别人,不知 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 自己的朋友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一言 一行也和秀贞十分接近,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 ,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 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但秀贞与妞儿在 飞驰的火车下丧生了。
《华文文学》 1987年01期
【摘要】: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科学家向他介绍了一个 年轻而贞洁、貌美而有教养、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作为妻 子。她具有好妻子的一切条件,而没有人性的弱点。 可是, 他和她为什么婚后没有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为什么她对那 堆瓶瓶罐罐如此动情?…… 奇特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引人入 肚,发人深思 【关键词】: 大仁 油漆匠 上帝 试管 艺术家 小姐 耶和华 护士 画家 母亲
经典语录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 山一样,看起来走了 许多冤枉的路,崎岖 的路,但终于到达山 顶。 孤独不算孤独,贫 穷不算贫穷,软弱不 算软弱,如果你日夜 用快乐去欢迎他们, 生命便能放射出像花 卉和香草一样的芬芳 ——使它更丰富,更 灿烂,更不朽了—— 这便是你的成功。
“急忙打开书,一页, 两页,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 读的滋味!”
1968年和几位朋 友合办文学杂志 《纯文学月刊》。 1990年,回到阔别 了四十一年半的北 京,并成为两岸文 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因中风并发肺炎及 败血症,于12月1日 深夜11点46分不治 辞世,享年83岁。
2号选手
笔名:晓风、桑科、可叵 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现71岁(2013年)。
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 文及戏剧著作有三、 四十种 ,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 文字。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 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 大散文家选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进入多元文化的社会。台湾的女 性小说家,更以闺秀文学、新女性主义文学发出了“异声”。 情爱红尘是闺秀文学的书写场域;新女性主义文学则是异军突 起。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在台湾流行。但这里的台湾
女性小说,或以眷村(指国民党史当局为迁移台湾带有家眷的 中下层官兵提供的住所,从几十家到成百上千家,聚落为村而 得名)小说来传达弱势族群的心声;或书写历史,对女性命运 进行重新阐释;或以女性乡土想像的叙写,触及乡土文学的复 杂层面(凌烟、蔡素芬);或拆解人性,作为新世代女作家 (刘叔慧、张瀛太、赖香吟、朱国珍、郝誉翔、宇文正、凌明 玉、成英姝等)的写作态势。她们依然发出异声。
标志:1966年出版 的第一本散文集《 地毯的那一端》 特点:以一个聪颖 纯情少女的眼睛看 世界,世界是条清 澈澄碧、纤尘不染 的潺潺溪流。
标志:以散文集《 愁乡石》 、《步下 红毯之后》 至《你 还没有爱过》 为 标志,过渡完成。 特点:犹如小溪奔 向了风云激荡、爱 恨交织、浊浪排空 的湖泊
标志:至《我在》 、《从你美丽的流 域》、《玉想》 特点:才宣告了 一位以生命和创意 的生成,以生存本 体论的诗性阐释为 其宗旨的散文大家 的诞生和完成。
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 日本,不久即返台, 后又举家迁居北京,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 北京,林海音的童年 在古城北京度过,成 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 个精神上的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