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
贝多芬的评价
贝多芬的评价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充满激情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对贝多芬的评价。
贝多芬是一位具有极高音乐才华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等等。
他的音乐作品常常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例如,他的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部分被视为音乐史上的重要突破,引领了后来交响乐的发展方向。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他的音乐常常具有宏大的规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他通过音乐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音乐所传递的力量和情感。
例如,他的第五交响曲中的开头四个音符被广为人知,象征着力量和坚韧的精神。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创新和个性。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和规则,而是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音乐结构。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和弦进行和节奏变化,使他的音乐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例如,他的钢琴奏鸣曲中的《月光奏鸣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弦进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具有普世价值和永恒的影响力。
他的音乐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他的时代受到了赞赏,而且在后世的音乐家和听众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作品经常被用于电影、电视和广告等媒体中,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是他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
他的音乐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正义的追求。
他的音乐常常具有悲壮和战胜困难的主题,体现了他对人类坚韧精神的崇高赞美。
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贝多芬是一位具有极高音乐才华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具有创新和个性,具有普世价值和永恒的影响力。
他的音乐作品是他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贝多芬的音乐天才
贝多芬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一个名垂千古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贝多芬的音乐天才体现在他对音乐的创新、对情感的深度表达以及对人类精神的启迪上。
首先,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他对音乐的创新思维。
他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形式,运用大胆的和声、复杂的节奏和丰富的旋律,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语言。
例如,他在交响乐《命运》中使用了命运主题,以表达人生的坎坷与挣扎。
而在《第九交响曲》中,他首次引入了合唱部分,用歌唱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的美好向往。
贝多芬的这些突破性创新使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新鲜感和现代感,成为了音乐史上的里程碑。
其次,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他深谙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媒介,通过音符和旋律,他成功地传达了欢乐、忧郁、愤怒等各种情绪。
例如,《热情》奏鸣曲以其澎湃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充满了音乐的力量和激情。
而《悲怆奏鸣曲》则传达了贝多芬内心的孤独和对命运的抗争。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让人们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体验,更让人产生共鸣,感受到音乐深处承载的情感力量。
最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对人类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娱乐和艺术欣赏的方式,更是一种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和提高精神境界的力量。
贝多芬的音乐引领着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激励人们勇气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人们灵魂的栖息之地。
综上所述,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启示。
贝多芬无疑是音乐史上的瑰宝,他的音乐将永远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被公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总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每一首都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情感和内在的冲突。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激烈的情感,他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他的钢琴奏鸣曲往往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交替出现的忧伤和欢乐的旋律,以及音乐中的急剧变化,都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技巧。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结构上追求完美,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曲式,例如奏鸣曲的三个乐章结构和自由发展的特点。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要求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包括迅速的音阶运行、复杂的和声技巧和灵活的手指技巧。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独特的创新和个性。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引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例如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自由的发展和变奏、大胆的和声和节奏处理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突然的转折和意外的乐音,使音乐更具有戏剧性和个性化。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旋律和和声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激昂的乐句,也有抒情的旋律,既有严肃的大调,也有动人心弦的小调。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类生活和宇宙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类命运的主题,以及对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热爱和追求。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仅仅是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艺术和哲学的结合。
他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创作了一系列永恒的作品,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界和钢琴演奏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集是其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反映了贝多芬的音乐思想和个性。
一、音乐风格1. 运用复杂的音乐结构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采用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具有较长的音乐句式和乐章。
他在音乐形式的构建上运用了各种变化和发展,从而使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2. 强调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强调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运用音乐表现技巧,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他的钢琴奏鸣曲在情感表达上较为深刻,刻画出了人生的苦涩和美好。
3. 以钢琴为主导乐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钢琴为主导乐器,整个作品的音乐思路和主题都是建立在钢琴和弹奏上的。
他通过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二、艺术特征1. 较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他跳脱了传统音乐结构和旋律风格的束缚,吸收了各种新的音乐元素和技法。
2. 蕴含有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蕴含有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究。
他在音乐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艺术、自由等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3. 具有坚定的个性和想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坚定的个性和想法。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点,表现了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总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他音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思想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进具有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思想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思想摘要:贝多芬的天才在奏鸣曲-交响曲的思想结构形式中得到了表现。
他的速记本显示出他构想的乐思是怎样一步步地最后形成的,也显示出他将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时付出了多么艰卒的劳动。
关键词:浅谈;贝多芬;音乐思想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
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
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
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
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
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
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我们熟悉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了贝多芬的人生信条。
《英雄》是为纪念拿破仑而作,整首曲子的感情深沉、真挚,欢乐和严肃的气氛交替着贯穿其中,完整的表现了一个英雄的人格。
《命运》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这两首曲子可以说是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恩格斯赞美《命运》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胜利,还有什么比战胜命运更能令人敬仰与称赞的呢?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站在世界顶端的巨人!音乐是贝多芬灵魂的唯一支点,只要有音乐,身边的任何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古典音乐史上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充满了精神上的力量和情感活力,在古典与浪漫时期之间搭起了一座巨大的桥梁。
他的音乐越过了18世纪的古典音乐形式的界限,表现出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人性。
贝多芬的音乐精神是一个庞大的概念,不仅仅指他的音乐风格,而是指他的音乐和他的生命、思想、信仰、艺术追求以及生活哲学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首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中富含了强烈的个性与自由主义思想。
他憧憬自由平等的社会,反对压迫与贫困,追求人类精神上的自由和尊重。
这种自由主义思想也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音乐形式,表达出个性化的音乐思想与风格。
如“第五交响曲”中的著名主题,简洁而有力,彰显出贝多芬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主题思想。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大规模的音形冲撞和音名的急剧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音乐风格和节奏,这些元素都反映出他坚定的个性和反传统的精神。
其次,贝多芬的音乐精神中包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与人格尊严的观念。
他相信人类的理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他反对腐朽、假冒和骗局。
他的音乐追求恢弘、高尚、优美的风格,强调人类的精神质量和生命力,反映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与奉献,同时期望引发人类的情感共振和思考。
作品如“第九交响曲”中结合了《欢乐颂》和舒伯特诗人南丁格尔的《欢乐颂》,展现出激辩人权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特点。
同时,贝多芬的音乐精神还表现出对音乐创新和经典精华——连续性和变化的关系的兴趣。
他尝试通过对古典音乐形式、和弦结构的变化,构建出更加复杂多样的音乐风格。
如他在交响音乐的作品中,运用主题变形等手法创造出动态的变奏形式,“第七交响曲”中著名的飞扬的舞曲,即充满了创新性又保留了它的古典级别。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终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堪称绝世之作。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其丰富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而闻名于世。
首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特点,如条理清晰的结构、优雅的旋律和平衡的和声。
然而,他的作品同时也展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如激情澎湃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投射和曲式的自由变化。
贝多芬在这两种音乐风格之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融合,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独立性。
其次,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和自我表达。
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他借此音乐形式来宣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突破,以及对琴键上的技巧和音色的创新。
贝多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急促的音符、激情四溢的和声和突然的音乐性转折,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他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此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的音乐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从愤怒、悲伤到温柔、欢乐,贝多芬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层面。
他的音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贝多芬的音乐既具有个人情感的显露,又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成为了一种普世的表达方式和人类情感的共鸣。
最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尝试了形式和结构上的革新,他打破了传统的套路,大胆创造了新的曲式和表达方式。
他对音乐的追求和探索成为了后来音乐家们的榜样和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美和真理的探索,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堪称经典。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个性、激情和创新,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贝多芬常常在作品中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境,带给听众一种强烈的感受。
他的作品不再追求简单的表面美感,而是追求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被誉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奏鸣曲中的第一乐章以其梦幻般的旋律和独特的和声结构而闻名于世,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内心痛苦的表达。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和技巧上的挑战性。
贝多芬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不断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出了独特而复杂的结构。
他引入了自由奏鸣曲式(free sonata form),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
他还通过大胆的和声和技巧上的挑战来展示他对钢琴音乐的独到见解。
他的钢琴奏鸣曲《热情》(Piano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中的第三乐章以其复杂的技巧和充满激情的音乐表达而闻名。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语言非常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古典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展现了他对音乐语言的独特理解。
它们的旋律线索清晰,变化多样,表达力强烈。
贝多芬还常常使用对位法和和声振奋人心的对位法和和声技巧。
他还利用丰富的音色和细腻的音乐品味来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钢琴音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他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关注。
贝多芬的音乐常常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力量和希望的主题。
他在音乐中通过独特的和声、旋律和节奏表达出我们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情感,使得他的音乐具有普遍性。
初中文化教案:介绍贝多芬作为伟大音乐家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世界
初中文化教案:介绍贝多芬作为伟大音乐家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世界。
一、艺术成就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既有古典风格的浪漫旋律,又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创新精神,极具独特魅力。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始终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相联系,因此他的音乐作品一直被视为是他的情感自传。
贝多芬最著名的是九部交响曲,从中可以看出他创作音乐的深层次思想和艺术水准。
《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主题,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名曲,成为了音乐史上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贝多芬还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命运颂》等音乐杰作。
这些作品无论从旋律、和声、节奏、场景描写等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他作为音乐家的艺术成就和个人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爱情、自由、民主等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二、精神世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机械的乐曲堆砌,更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他的音乐表现出一种对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爱情、英雄主义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精神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注和探索。
例如,《第九交响曲》中的歌颂诗《欢乐颂》真实的表现了他对于人民的向往,反映了他的政治观点和精神追求。
同时,他的音乐作品也烘托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内在,因此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悲壮和感人,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磨难和苦痛。
在面对聋哑这一难以想象的磨难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执着,总结出了创作中的方法和技巧,为他的音乐事业撑起了坚实的支撑。
这种不屈的精神和无畏的斗志,是他音乐作品中最有价值、最有力量的部分。
三、总结贝多芬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感染力,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完整人格的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关注,他充分的表达了对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的向往和憧憬。
他的生命和音乐,都是一种难以复制的价值和光芒,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
贝多芬音乐精神探索与启示
贝多芬音乐精神探索与启示陈娟娟【论文摘要】在欧洲古典音乐领域,贝多芬是知名度很高的作曲家之一,这都归功于他不朽的音乐作品及伟大的音乐精神。
沿着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的变迁之路来探索贝多芬通过音乐所传递的伟大精神,贝多芬的音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坚忍不拔、勇于反抗、不向命运妥协的崇高形象,可以激励当代大学生在逆境中奋勇前行。
他是一位至高无上的音乐家,也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他的音乐精神是永恒的。
【论文关键词】贝多芬;音乐创作;音乐精神在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是一位横跨两个时期的巨人。
一方面,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的早期创作将海顿、莫扎特以来的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顶峰;另一方面,他在成熟时期的创作又宣告了一种新的风格———浪漫主义音乐的诞生。
作为一位主宰19世纪音乐潮流的作曲家,贝多芬揭开了西方音乐史上崭新而辉煌的一页。
一、外部条件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一)18世纪欧洲社会环境的影响贝多芬身处世纪之交,此时欧洲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坚定了人们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心,为音乐家指出了一条独立、尊严和自由的创作之路。
尤其是到了晚年,贝多芬身处奥地利乃至全欧洲的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之下,曾强烈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他的作品尤其是交响乐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和典型形象就是“反抗—艰苦的斗争—胜利”。
而他这种不屈不挠的英勇性格在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及《艾格蒙特》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里得到了最形象化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里,他对周围的贵族社会同样抱着不妥协的态度,努力冲破了贵族沙龙那种纯娱乐性的艺术枷锁并决然地抛弃了它。
(二)海顿、莫扎特音乐风格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贝多芬在创作生涯中曾跟随“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两位大师学习。
海顿音乐的轻松、诙谐,其音乐有着难以复制的非凡成就和鲜活的艺术感染力,风趣幽默,充满喜剧色彩;莫扎特音乐质朴、严谨,富哲理性,同时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
读《贝多芬》有感(15篇)
读《贝多芬》有感(15篇)读《贝多芬》有感(15篇)读《贝多芬》有感1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又是幸运的。
他从小就非常酷爱音乐,很有音乐天赋,但不幸的是,他26岁患了耳疾,致使双耳失聪,但他仍然坚持创作,也正是音乐挽救了这位伟大生命。
当他完成〈第九交响曲〉前五六年,他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越来越差,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
但是就是这们一个人,却创造了奇迹,创造了普通人不能创造的奇迹,这要比普通人付出多少倍才行啊!从贝多芬身上,我看到了只要有决心、耐心和衡心,再加上一些灵感,就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
我们生活中有的人很有天赋,但是却不努力,却无所事事。
同学们,我们的天赋和条件比贝多芬要好得多,只要努力也一定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努力来创造自己的奇迹吧!读《贝多芬》有感2头发乌黑,极为浓密……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撼;但大多数的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
贝多芬没有出色的外貌,但拥有更出色的才能,那颗坚持不懈心造就了他。
出身只是幌子。
贝多芬之父是个无才华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系一厨师的女儿。
过于简陋的过去,并没有泯灭了他拼搏奋斗的信心,厄运涌来,一次次面对中他在成长。
热爱生活,向往未来。
贝多芬是亲近自然的人,多少名篇来源于自然,一点点积累着他的情感,抒写着他的心声,传载着美好与乐观。
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他的心,强热的爱国情冲击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灵感由之而来。
幸运之神往往是丢三落四的。
是啊,在事业上贝多芬是佼佼者,但他在情感上,像大多数的名人一样,是失败者。
他对他的兄弟去世留下的儿子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他的信明确体现出:我亲爱的儿子!——什么也别说了,——到我的怀中来吧,你将听不到一句恶言恶语……即使不是亲儿子,贝多芬仍怀着父亲对儿子的心,可惜的是这位侄子的所作所为不配得到他的信赖。
侄子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变得更坏了,因为我伯父要我上进。
而在贝多芬临死前,被伯父疼爱的侄子始终没有在其身边。
贝多芬的读后感
贝多芬的读后感贝多芬的音乐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在听完他的作品后,我被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所震撼,也被他对音乐的追求和坚持所敬佩。
贝多芬的音乐给人一种很宏大的感觉,他的音乐作品似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却又真实的力量。
无论是《命运交响曲》还是《第九交响曲》,贝多芬都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故事,表达了一个个情感。
音乐中的旋律激情澎湃,如波浪般起伏不定;和声的处理也十分巧妙,充满张力而又富有表现力。
当听到这些作品时,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在音符中自由流淌,与我产生共鸣。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力量。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音乐中融入了对命运的思考,对人类的人道精神的追求,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渴望。
《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部分,“万众一心”、“让友谊之火燃烧”等词句似乎在呼唤着人类的团结和和平,让人感到一种力量的激动和希望的喷涌。
同时,贝多芬的作品也给我启示和希望。
贝多芬是一位失聪的作曲家,他在巅峰时期失去了对音乐的听觉,但他却在这样的困境中坚持创作,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伟大作品。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只要有坚持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的毅力和才华,不仅赢得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声誉,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艺术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音乐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力量和希望,也感受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音乐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类精神的鼓舞和启发。
总之,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通过他的音乐,我了解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也明白了艺术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贝多芬的音乐永远不会过时,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启迪。
在激流中奋进——浅谈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人 物 的悲剧 生 活 以 及其 内心 强 烈 的挣 扎 与 矛盾 ,体 现 了 但 真 正 的战斗 随之 而来 。 与 生 命 斗争 的主 题 ,这 些 都是 其他 乐 曲无 法相 比 的。该 曲所 表 达 的热情 奔放 、 豪 迈 的情 感 ,以及 英雄 主 义思 想 , 与 贝 多芬 本 人认 为 的意 志 和智 慧 必 将 战胜 大 自然 是相 吻
对 光 明和 未 来 生 活幸 福 的 向往 。在 往后 的展 开 中 ,乐 句 胜利 ,也 带 给人 们 极 大 的鼓 舞 。 贝多芬 的学 生里 斯 在 回
采用 f 小 调 ,结 合 1 2 / 8拍 子 ,以奏 鸣 曲形 式 进行 展现 。
光 和 温 暖 ,这 与 第 一 主题 形 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开 始 主 题 度 的音 域 跨 越 ,力 量 非 常弱 ,过 渡 为和 弦 后 非 常严 谨 ,
第一 主题 的 基调 比较 庄 严 ,第 二 主题 的旋 律 则体 现 了 阳 但人 们终 究 要 回到 自然 的生活 中 ,要对 生 活充 满信 心 。
【 关键词 】 奏 鸣 曲; f 小调 ;独创精神 ;古典式 ;顽强奋斗
中图分类号 :I 6 2 4 .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一 { ' } 1 2 5 ( 2 0 1 7 ) 0 1 — 0 0 7 5 一 ( ) 2
《 热情 奏 呜 曲 》是 贝多 芬所 有 奏 鸣 曲中 最 富有 激 情 致 死 ,反 而 在绝 境 里 发 现 了美 与 希 望 ,并 陶 醉 在美 妙 的
运 的反 抗 ,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在 之 前 的几 个 乐章 里 ,再也 没 有 出现 痛 苦 的情 感 , 这 一 乐章 表现 的是 英 雄 主义形 象 进行 发展 的全过 程 。 而是 生 命 斗争 的旋 律 ,其 具 有艰 苦斗 争 的气 势 。乐 观 主
浅谈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贝多芬
浅谈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贝多芬在西方浪漫主义期间,文学和人们思想上产生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奇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和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由、热情奔放的感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音乐中,可以肆意地表出内心最真挚情感,一批又批优秀音乐家相继出现,如舒伯特、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等等。
而贝多芬则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和引领者。
他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1]一、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原指罗曼语书写的故事,随着发展故事情节也包含着各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或骑士的故事。
十八世纪,文学中初次涌现出了浪漫主义因素,从而才在艺术上逐步兴起。
在其作品里,我们不难发现创作者将其个人所有的感情、兴趣或是天赋完全在不受任何约束地情况下抒发出来,自由便是其最大的特点。
贝多芬在继承古典乐派传统之上,大胆加入夸张的手法,除此之外还打破了古典音乐一贯追求完整结构的限制,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性。
乐器的使用从单一性质过渡到了多元化,作品的产生越发的具有即兴特色。
我们较为熟悉的夜曲、练习曲、舞曲等不断产生,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等不断丰富着浪漫主义的音乐形式。
贝多芬最让他自豪的交响曲也是其中之一。
七和弦与九和弦或是半音法的转调常常出现在乐曲中,在和声以及不协和音的不断普及后,被众多音乐家自由地使用。
以上这些都是用来显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首要对象。
二、浪漫主义的先驱——贝多芬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死于1827年3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从小音乐天分极高的贝多芬在父亲严格的训练下,小有成就,先后师从于里斯、莫扎特、海顿、萨列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基本把当时所有的音乐文体都涉猎一番。
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以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为主,一直到了他中年才完成了第一步交响曲,到晚年的音乐作品流露出浪漫主义色彩。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
浅谈贝多芬的⾳乐精神浅谈贝多芬的⾳乐精神⾳乐在每个⼈的⼈⽣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古典⾳乐的纯净⾳符中⾛来,站在⼤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轻⾳乐的美妙。
绕梁三⽇,余⾳不绝。
欢快洒落在⼼窝⾥,宛如⼀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灵进⾏⼀次洗礼。
优美的⾳乐让⼈沉醉,优美的灵魂,优美的歌谣,让⼈有种返璞归真的童乐,如阳光般温暖美好。
⼈⽣之路遥远漫长,路途中有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鲜花,但也有杂草,有荆棘。
⼈⽣不可能是⼀帆风顺的,有掌声有鲜花,但也有艰难有挫折。
这可能会让那些畏惧困难的⼈低头,放弃。
可对那些不⽢平庸⼀世的⼈来说,那是⼀场不分昼夜的争⽃,通常是在孤单与寂静的情形下展开的惨烈的,没有光辉和幸福可⾔的争⽃。
在他们⾝上重压着贫苦、每⽇的烦忧,还有繁重和愚笨的劳动,不存在任何希望,看不到欢乐的曙光。
⽽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个经典。
以下就从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与其创作的作品来分析贝多芬的⾳乐精神。
讲起贝多芬,⼀个画⾯就不由得飘过脑袋:头发蓬松,⾦刚怒⽬。
是的,这就是贝多芬在⼤多数⼈们⼼中的形象、标志。
他的笑不带任何愉悦的⽓息,它是粗犷⽽狂野的,丑陋的,⽽且时间极短—那种笑来⾃于⼀个不习惯欢愉的⼈。
他总是神情抑郁,表现出“⼀种⽆药可治的忧伤”。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可撇清的关系。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物之⼀,对世界⾳乐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作⽤,被世⼈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16⽇⽣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城—波恩。
他出⽣于夫拉芒家族,⼀个⾳乐世家。
他的祖⽗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亲是⼀个宫廷男⾼⾳歌⼿。
他的母亲是⼀个⼥佣,⼀个厨⼦的⼥⼉。
贝多芬⾃幼便已显露出他的⾳乐天才,⽗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提琴,⼋岁时他已开始在⾳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乐教育⼀直是⾮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论贝多芬音乐精神的现实意义
2010·1纵观音乐历史长河,能够给人类留下深远影响的大师,可以如数家珍。
而他们中,集古典之大成与开浪漫之先河者,当数“乐圣”贝多芬。
说到贝多芬,人们的大脑中马上就能闪现出“悲怆奏鸣曲”、“埃格蒙特序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众多的音乐作品;或者浮现出“狮子一般蓬松的乱发”、“坚毅的眼神”、“随时拿着笔准备记录内心感受”的大师形象。
对于这位伟人的事迹,我相信人尽皆知。
而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渴望再从贝多芬人性光辉中找到对本人的现实影响以及对当代青年的人生启示,树立坚毅顽强的价值观,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索,与时代共进。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波恩。
童年时代的贝多芬不曾享受过家庭的温馨,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斗争。
父亲是一个男歌手,长期酗酒,经常用暴力迫使年幼的贝多芬学习,稍有不慎即遭毒打。
十七岁便失去了母亲,年纪轻轻就做了一家之主。
这些经历在贝多芬幼小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是即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成长,也没影响到他在音乐领域展露才华。
贝多芬十二岁时就被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负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学琴的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以后的萌芽时期:经济慢慢开始复苏,人们潜意识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我就是在那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被父母引进了音乐之门。
由于身处外地,要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只能每星期由家长陪同乘坐火车路途颠波数个小时才能到达,学完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回家。
学习很辛苦但很愉快。
后来由于在路上耽误太多学习时间,但昭仪老师建议我寄住到音乐学院旁边一所小学的老师家里。
那时八岁的我便独自一人来到了成都这座陌生的城市,走上了艰难漫长的学琴之路。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有幸接触到贝多芬等许多伟人的作品,也对贝多芬其人有了模糊的了解,小小年纪就觉得应该向他学习并视其为偶像,也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合贝多芬的作品浅谈其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结合贝多芬的作品浅谈其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他的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
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个时代。
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
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贝多芬的创作生涯大略可分为3个时期:1800年以前为早期,1801~1814年为中期,1814年以后为晚期。
贝多芬许多作品的写作年代是先后交错的,不能绝然按年代把它们纳入各个时期,例如《第二交响曲》完成于1802年,但按其风格和手法而论,应属于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包括在波恩和1800年以前在维也纳写的一些室内乐和第1、第2交响曲等,主要沿着海顿和莫扎特的道路有所发展,尚未能独辟蹊径。
从社会学视角谈贝多芬
从社会学视角谈贝多芬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全球范围内的赞誉,不仅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社会学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贝多芬,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一位音乐天才,同时也是一个富有社会情感和艺术理想的人。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贝多芬,解读他如何在社会层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贝多芬是一个充满着独立和个性的人。
他在音乐创作上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主题,不受当时音乐风格的影响,大胆地突破传统,开创了新的音乐篇章。
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音乐家们往往会受到贵族和教堂的庇护,必须迎合它们的口味和需求。
然而贝多芬并不甘心受制于他人,他选择了独立的创作道路,这使得他在音乐史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这种独立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鼓舞了他们追求自我表达和创新。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音乐作品常常描绘出社会中的不公和人类的痛苦,例如《命运交响曲》中表现出的对命运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以及《第九交响曲》中表现出对和平与团结的憧憬。
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了贝多芬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思考,同时也激励着人们积极地去改变和探索社会的未来。
他的音乐不仅成为了一种艺术享受,更成为了一种社会的反思和启迪,对社会的改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贝多芬的生平也充满了社会学上的启示。
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音乐风格和社会影响。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但家庭环境却并不和睦,父亲酗酒,母亲早逝,这些遭遇成为了他后来生活中的一种负担和动力。
贝多芬的性格特点也是深受社会环境所影响的,他自幼便表现出了对人类团结和自由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经历和性格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社会情感和人文理想,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素材。
贝多芬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究
贝多芬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究贝多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艺术方面。
他发展并创新了交响曲,贝多芬赋予了慢乐章新的特点,即如赞美诗一般表达出贝多芬式的悲怆。
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人类在音乐历史发展上的宝贵财富之一。
他在奏鸣曲结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音乐界的伟人对音乐的变革,是音乐的创意。
贝多芬取得了相对于其他音乐家来说非凡的成就,他解放了音乐艺术,他的音乐可以表达他所处时代的时代特点,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分别描述了他的精神历程。
他采用了海顿式手法,继承了他人的旋律。
同时他把莫扎特旋律中的深情纳为己用。
贝多芬的音乐个性鲜明,粗犷、热情是他的音乐所具有的特征。
贝多芬的成就有赖于本身的不懈努力,虽然他的父亲逼迫他从小练琴,虽然家庭的协助非常大程度上协助了他的发展,但是没他个人的天赋,练也难以成就天才。
贝多芬的一生都系则在音乐上,他获得了无数成就,赢得了无数人的赞美。
贝多芬是什么家,这一问题很多人都能够答得出来,那就是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
当时,贝多芬出生的时候,也正赶上德国以及维也纳音乐发展非常快,产生了很多很多音乐方面的天才,而贝多芬大概就是受到那样的氛围的影响,很小就在音乐上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后来更是创作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作品。
讲起贝多芬做为音乐家的身份,其实就是绝对的名副其实的,贝多芬的一生,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居多。
其中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就是《英雄》、《命运》、《田园》等经典曲目了,可以说道,这些就是当时乃至后来音乐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作品,更是对于从古典主义转为浪漫主义的音乐环境具备很大的影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贝多芬作为杰出的音乐家,他在音乐史的地位是非常不一般的,他的一生,不仅因为创作出60多部经典的伴奏曲目而闻名,更因为其艺术的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获得了后人的广泛称赞。
当人们回忆起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时,总是会忍不住提起他的这些成就。
贝多芬就是什么家,通过上面的了解想必大家都已经晓得了,其实,与他同一时代的音乐家也不在少数,但是贝多芬之所以更加注重,也就是与他的艺术才华和对音乐的爱好密不可分的,反过来,这些也成就了他做为音乐家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贝多芬的音乐精神音乐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古典音乐的纯净音符中走来,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轻音乐的美妙。
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一些活泼轻盈的精灵,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优美的音乐让人沉醉,优美的灵魂,优美的歌谣,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童乐,如阳光般温暖美好。
人生之路遥远漫长,路途中有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鲜花,但也有杂草,有荆棘。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掌声有鲜花,但也有艰难有挫折。
这可能会让那些畏惧困难的人低头,放弃。
可对那些不甘平庸一世的人来说,那是一场不分昼夜的争斗,通常是在孤单与寂静的情形下展开的惨烈的,没有光辉和幸福可言的争斗。
在他们身上重压着贫苦、每日的烦忧,还有繁重和愚笨的劳动,不存在任何希望,看不到欢乐的曙光。
而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
以下就从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与其创作的作品来分析贝多芬的音乐精神。
讲起贝多芬,一个画面就不由得飘过脑袋:头发蓬松,金刚怒目。
是的,这就是贝多芬在大多数人们心中的形象、标志。
他的笑不带任何愉悦的气息,它是粗犷而狂野的,丑陋的,而且时间极短—那种笑来自于一个不习惯欢愉的人。
他总是神情抑郁,表现出“一种无药可治的忧伤”。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可撇清的关系。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
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
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子的女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
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
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
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
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
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
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
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
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
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
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
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怆”、“月光”钢琴奏鸣曲和“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
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
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孤独寂寞充斥着贝多芬的一生。
但他不屈不挠,敢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作斗争也许正是这些挫折造就了这位影响深远的大师。
在悠悠音乐史中,贝多芬是顶天立地的,他不仅是作曲家,也是艺术家、思想家。
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欢乐颂》,更成为人类团结的颂歌。
他成功的做了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及第九交响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感动震撼不已。
贝多芬作品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他著名的《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却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弹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①《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课文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异常安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从音乐中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月光的柔和光明让贝多芬冥想、沉思、安静。
贝多芬就是这样灵感丰富,超脱于自然。
他的《命运交响曲》是惊心动魄的。
一支《命运交响曲》,诉说的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力,从黑暗悲苦的深渊中走出来,迎向命运不可驱避的威力,而最后奏出的还是人类得胜的凯歌。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虽然耳聋后的贝多芬曾一度将自己形容为“上帝最可怜的造物”。
但他清楚他的意志所在,他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
他在笔记薄上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好,我的天才最终会获胜……二十五岁!不是已经来临了吗?……就在这一年里,整个的人应该显现出来了。
”可见,贝多芬就像《命运交响曲》表达的一样,他并没有放弃,他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
英雄交响曲中的贝多芬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
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
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
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
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
”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下来,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
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看过他画像的人,都不禁从那逆立的乱发,令人震慑的目光推断其性格:孤僻冷峻,愤世嫉俗。
而事实上不然。
他慈悲,热烈,比任何人都热爱自然,渴望与人交往,热爱世界和人类。
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如此热烈、慈悲的胸怀,只为了人类的欢乐、自由与平等!我们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
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