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了修订。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地理研究,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为终身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共分为四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乡土地理。
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认识、地图的绘制和运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初步技能。
2. 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文化、历史的了解,提升乡土情怀。
3.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和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2. 评价建议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材编写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附录附录1:课程标准编制说明详细介绍课程标准的编制背景、原则、过程和主要内容。
附录2: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文献列出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文献。
附录3:课程标准修订历史梳理课程标准从起草到修订的过程。
结束语本次修订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修改名词:初中地理学新课程标准
修改名词:初中地理学新课程标准
为了提升初中地理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经过
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决定对初中地理学的新课程标准进行修改。
下面是对部分名词的修改建议:
1. 地理学:将其修改为地理科学。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理
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强调其科学性。
2. 地球:将其修改为地球系统。
这个修改将更加准确地表达地
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包括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将其修改为自然地理学。
这个修改可以更明确地
表示自然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4. 人文地理:将其修改为人文地理学。
这个修改可以准确地表
达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5. 地形:将其修改为地貌。
这个修改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6. 气候:将其修改为气候系统。
这个修改将更加准确地表达气候与大气、水文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强调气候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通过对以上名词的修改,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初中地理学的教学,并将学生对地理学的理解和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得到认可并尽快被采纳。
谢谢!。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修订版)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版。
新的课程标准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地理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旨在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理解,包括其物理特性、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对地理现象和挑战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和参与全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主要修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更新内容:根据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发展动态,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地理知识。
2. 深化研究:加强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注重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提升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研究能力,加强实践操作和实地调查的训练。
4. 材料丰富: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
5.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技术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
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建议以下几点:-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 教材选择:选择与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相符合的优质教材,确保教材内容完整、准确、生动。
- 创设实践机会: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实践应用地理知识的机会。
-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结论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地理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和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努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完整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地理学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并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基础内容1. 地理概念和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
2. 地理技能:学生应具备地理观察、数据分析和地图阅读等地理技能。
3. 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应熟练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二、主题研究1. 自然环境:学生应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人文环境:学生应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文化差异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3. 可持续发展:学生应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图像和实时数据,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2. 项目实践:通过设计和实施地理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地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
2.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进行评价。
3. 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地理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材选用: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地理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研究特点和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确保教学进度。
3. 资源利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地图、实物模型、实验装置等,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完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学生,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精选资料】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教学调整的说明ppt课件
新增加的“北京、台湾、香港、澳门 为必学区域”,以及“在学习区域时, 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 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 题”,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 的运用,突出了社会发展对学习内容的 需求。
乡土地理部分修订的幅度相对较大。体 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 念……………………
3.创新教材建设
• “教材编写建议”由原实验稿“实施建议” 的第四条改为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第 三条,体现了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教学资 源”的共识。本条建议把实验稿的“重视 教材的系列建设”一项内容移植到最后一 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并进行 详细阐述。最为醒目的是增加并单独表达 “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 功能”一项内容。
例如,删去了原来的“以日本为例学
习区域地理”的案例,修订为“在以一 个国家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引导 学生从该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然地 理要素对该国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的 举例建议
在“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教学建议中,将原来一则内容较为空泛、 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的“地理野外考察”案 例,修订为比较贴近学生和学校实际的 “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以 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 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 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 爱护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的建 议,这样使得文件规范性增强。
2、还有个别地方内容有所增加。
如“地图”单元增加了“在地图上判读经 纬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 缓”的内容,更加全面;又如,在第三块 “中国地理”部分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 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 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了解我国是一个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条标准; 关于长江和黄河,则明确要求“说出长江、 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影响”
2012年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地理素养,提高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了解地理基本规律,提高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2. 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
4.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跨区域地理现象和问题。
5. 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可持续发展要素。
三、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模型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四、课程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3. 图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4. 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地理实践活动机会。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课程标准,确保地理课程的有效实施。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优化】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优化】1. 简介本文件详细描述了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实践应用,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确定了以下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学会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
-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进行地理观察、调查、实验和论证等实践活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地图的类型与应用3.2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形与气候- 人口与城市- 农业与工业3.3 世界的地理差异- 地理分区与主要国家- 经济发展与文化特点3.4 人类与环境-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5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地图4. 教学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
-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与考试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
考试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一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6. 实施与保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支持;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以上就是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
希望各相关方共同努力,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做出贡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比较
一
: 的同时 , 适应当前全球形势和我国 自然灾害发展频繁
、
前言的修 订
1 . 引言部分
l 这一国情 , 增加了“ 增强防范 自然灾害” 这一情感 目标 言部分更加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培 }
养方 向, 明确提 出“ 有利于为 国家乃至全球 的环境保
1 . 内容 标 准 的修 订
对 内容标准的修订更注重学生的操作性 。
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 有责任感的公民” 。 这也 }
需求的结果 。
2 . 课 程 性 质 部 分
( 1 ) 强调动态 的学习 , 降低学习难度 。 如实验稿 的
是修订稿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 } 标 准 中关于人 口和 民族这部分 内容 , 标准是 “ 说 出我
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 ,同时还进一 气 的学 习中, “ 用 实例说 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 的影 步完善了课 程特征 , 在原来 区域性和综合性 的基础上 } 响 ”修改为 “ 用实例说 明人类 活动对空气质量 的影 增加 了地理课程 的“ 思想性 、 生活性 、 实践性 ” 三大特 响” ,表述更加具体 ;在 自然资源的学 习中将过去的 征 。它立足地理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 , 强化 了地理教 } “ 运用实例 ,说 出我 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 育特有的德育价值和素质教育功能 。 的大型工程 ” 修改为“ 结合实例说 出我 国跨流域调水
更具提示性 , 广大一线教 师可 以根据活动类型指导设 教育 的主渠 道 , 而要 想学好地理 , 实践操作 是必不可 计 出更多的课堂 、 课外活动 。
少的 ,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 , 修订后的标准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一、前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
3. 学会使用地理图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描述、分析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会地理调查、观测和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全球观念。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地壳构造与地震、火山2.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编制与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二部分:自然资源与环境1. 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土地资源-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3.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候灾害及气候资源的利用5.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1. 人口-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 城市- 城市化、城市布局及城市问题3.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战略第四部分:区域地理1. 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 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3. 西北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4. 青藏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全球地理问题1. 国际合作- 国际组织、全球性问题与合作机制2. 全球地理问题-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024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
2024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一、引言本文档是对2024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本,旨在提供一个更新的教学指南,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修订过程经过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且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二、修订目标本次修订的目标是根据最新的地理知识和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更新和优化。
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4. 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技能;5.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修订内容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修订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核心概念,以确保与最新的地理学科知识相一致;2. 调整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案例和实例;3. 更新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4. 强化地理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科间的协同教学效果;5. 修订地理课程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确保内容准确、易懂、生动有趣。
四、实施与评估为了确保修订后的地理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准备和课程实施计划等;2. 进行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地理课程的实施方案。
五、结论通过本次修订,2024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地理素养水平。
修订过程遵循独立决策、简单策略的原则,并且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修订过程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内容
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将地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3. 主要内容:
- 初中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球的构造,包括大陆、海洋、气候等。
- 初中二年级:学生将学习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等。
- 初中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
5.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
的地理学习成果和能力。
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
科学习能力。
以上是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旨在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地理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新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和地理教育相关规定,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2024年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评价和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培养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基本认识。
2.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自然地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特征和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
4.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问题和区域发展策略。
5.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
3. 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
(全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增强人地协调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强调人地关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地理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关爱地球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1. 地球与地图:学习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投影、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2. 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地理分区,掌握各大洲、主要国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 中国地理:学习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等。
4. 乡土地理: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网络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表现、地理实践作品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修订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内容的修订陈振坤地理12-1初中7-9年级地理义务教育主要以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一、课程修订的过程初中地理学科新课程标准修订由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第一版);此后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
二、新旧课程内容对比对比新旧义务教育地理课标,发现主要内容并未有过大的改变,且某些内容和要求有所删减。
但是新课标学习标准的描述更加明确、科学,某些内容标准要求的深广度有所降低。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单纯地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转变为理解地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1、内容标准有一些删减,适当降低了难度并明确意图作为4大块之一的“地球与地图”中,“地球”部分将原来的“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更加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科学史教育。
第二大块“世界地理”部分,“气候”单元的第一个小标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被修订为“天气”,使之一与“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等几个同级标题更加匹配。
将原来的“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改为“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内容范围缩小,更加确切2、还有个别地方内容有所增加。
如“地图”单元增加了“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的内容,更加全面;3、地理课程学科价值和功能更加凸显“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1)“课程内容”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ﻬ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 作者:
————————————————————————————————日期:
ﻩ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ﻬ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