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合集下载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距较远,学生对其背景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

3.历史地图、图片等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历史氛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战争过程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战争发生?如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共四年。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1860年,焚掠圆明园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1)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得鸦片合法化)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还有台湾、琼州等)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⑤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辆。

(2)1860年与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当时咸丰帝逃出北京城)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沙俄侵略: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先后侵占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黑龙江、乌苏里江本来是中国的内河,现在成了中俄界河。

而且黑龙江下游成了俄国的。

19世纪80年代,沙俄还通过中俄《伊犁界约》占领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知识点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 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时间: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2、概况:①《瑷珲条约》(1858):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②《北京条约》(1860):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

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

④《改订条约》(1881):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势力增强。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课后练习1. “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2. “鸦片、大炮、十字架”被称为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三部曲”。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道光帝时)2、英国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①在中国小农业、家庭手工业占主导,英国货物很难在中国销售。

②英国商人发现鸦片交易可以牟取暴利。

3、鸦片走私危害:①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鸦片使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道光皇帝为何接受林则徐的戒烟建议?①大量白银外流;②军队战斗力削弱;③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

5、英国倾销鸦片对中英的影响?结合鸦片走私危害6、“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7、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8、林则徐戒烟措施:①暗访调查②缉拿烟贩③强制外商交出鸦片④虎门海滩强制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①保护鸦片走私活动②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11、《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2、《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④西方列强蜂拥而至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五口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最早出现在上海)1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5、《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发动原因:英国不满足已取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知识点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为什么要侵略中国?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书第2页)二、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目的:牟取暴利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三、鸦片的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银贵钱贱”清政府以白银收税加重人民负担。

3、走私鸦片腐蚀清政府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放任鸦片走私。

清朝的统治机构因受贿放私变得更加腐败。

4、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四、禁烟运动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

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设禁烟局配制戒烟药丸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的坚强意志。

五、鸦片战争原因: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于是英国决定发动战争。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全面落后于英国)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元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的商品输出,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六、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1840年)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是( )A.渥巴锡B.郑成功C.林则徐D.关天培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B.中英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虎门销烟最深刻的历史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C.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望夏条约》C.《南京条约》D.《黄埔条约》6.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7.焚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英俄联军B.八国联军C.英法联军D.俄美联军二、列举题1.列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定的条约。

中国近代史复习知识点(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复习知识点(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的大量倾销,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更使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为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借口中国禁烟。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了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4.时间:1840.6——1842.8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延伸)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②经济上: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社会矛盾上: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⑤思想上:一些知识分子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⑥革命任务上: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不满足于已经攫取的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体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体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体系1840年代末至1860年代初,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外部侵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事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

本文旨在全面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体系,包括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历程、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读者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有所帮助。

一、历史背景自18世纪中叶开始,尤其是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列强迅速崛起,它们寻求更多的市场和资源,积极开拓新的殖民地,而中国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市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让西方列强有了更大的优势,中国被迫签署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并对外开放了五个沿海口岸。

随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落,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1840年代末,中国的鸦片走私问题愈发严重,极大影响了国内经济,战争也因此爆发了。

1856年6月,中国军队在广东水域扣留了英国商船,这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二、战争历程1.英法联军的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美国等列强组成了联军,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1857年,英国、法国先后攻占了广州、天津等一些大城市,随后召开了在天津的联合会议,提出了若干不平等条约要求,以至于最后引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2.圆明园的烧毁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成为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战场之一。

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掠夺和烧毁,这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3.《北京条约》的签订1860年10月,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普鲁士、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七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再次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和特权,这使得中国陷入更加困境的境地。

三、战争的影响1.中国政治和经济的衰落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进一步衰落,给中国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中国鸦片战争或第二次英法
联军侵华战争,是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间的一场历史事件。


下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些知识点:
1. 起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56年,当时一
起英国商船在中国河北省遭到了海盗袭击,其中一名英国人被杀。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进行赔偿并允许他们在中国开设领事馆,但
遭到了拒绝,这导致了双方的冲突升级。

2. 参与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参与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英国派遣了大规模的军队和舰队前往中国,法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3. 战争过程,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迅速攻占了中国的一些重
要港口城市,包括广州、天津和北京等地。

在战争中,英法联军使
用了现代化的武器和战术,对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

4. 条约签订,最终,中国政府被迫于1860年签订了《天津条约》,同意向英法联军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给英
法两国。

此外,中国还被迫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并允许外国使馆
进驻北京。

5.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国内动荡,也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府的权威。

这场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继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总的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超全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超全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起点【1】英国走私鸦片根本目的:扭转贸易逆差【2】鸦片贸易的危害:①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②加剧中国的贫弱③严重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④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⑤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4】禁烟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原因:鸦片走私严重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5】虎门销烟意义:维护民族尊严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起点二,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西之间的第一次较量)【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清政府(主观):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武器装备落后,指挥失利,军队没有战斗力列强(客观):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对外疯狂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武器装备先进【战败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制度的腐朽决定了国力的衰弱在历史的浪潮面前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三,(英)《南京条约》(184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条约内容: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元(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2】条约整体影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58)【1】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便于今后控制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便于侵略者控制中国内河航运权)【2】条约整体影响:外国势力直接影响统治中心西方侵略者对中国侵略范围扩大【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二,太平洋抗击洋枪队(1851-1864)【1】洪秀全青浦大捷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2】太平洋运动影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3】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第三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一,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喀什噶尔【2】曾纪泽采用“以外交为主以武力为后盾”的方法收复伊犁【3】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侵略者:凶手:英法组成联军,帮凶:俄、美。

4.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5.签约:(1)《天津条约》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②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原因:《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2.借口: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

3.经过:(1) 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4.签约:奕䜣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

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其中《瑷珲条约》一次就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一次性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俄国是强迫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年级历史上册2-14课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2-14课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2-14课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第一二三单元重点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

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八年级历史两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两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的背景?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3、鸦片战争的交战双方和起止时间?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一点最能
体现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
5、南京条约的特点?
6、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7、鸦片传入中国的危害?青少年对毒品应持
什么态度?
8、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

9、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0、南京条约的危害?
11、鸦片战争的影响?
12、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13、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14、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说
法对吗?为什么?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及发动国家?
3、英法联军的罪行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4、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罪行/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著名战役名称及时间?
6、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内容?
7、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内容?
8、有没有必要重修圆明园,理由是什么?
9、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及失败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知识笔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知识笔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知识笔记1. 了解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余波1.1 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到1842年,英国为了自己的鸦片贸易利益,和清朝打了个不可开交。

这场战争最后以《南京条约》告终,英国在中国获得了不少特权,但鸦片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际就是这场战斗的“续集”,继续围绕鸦片以及其他一堆不平等条约的争端。

1.2 战争的根源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源就是,清朝相关部门对鸦片的抵制依旧坚决。

英国觉得这块儿市场不能再丢掉了,另外法国也想趁机插一脚,大家一拍即合,再次开战。

那时候,外国列强的胃口都大得很,想要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2. 战争的过程:大战开场2.1 主要战役1860年,战争正式打响。

首先,英法联军组成了“联合舰队”,把清朝的大城市几个轮番轰炸了一遍。

比如天津、北京这些地方,都成了战场。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场面真的是火光四射、硝烟弥漫,让人眼花缭乱。

2.2 关键事件战争中有几个关键事件不可忽视。

首先就是英法联军攻陷了天津,接着就一路南下,北京也没能逃过一劫。

在北京,清朝相关部门的圆明园被联军烧得一片狼藉,损失惨重。

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把清朝的颜面彻底扫地了。

3. 主要条约:不平等的“和约”3.1 《天津条约》1860年,战争结束后,清朝和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这份条约,直接把清朝的商业和领土利益都拱手让给了列强。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的几个大城市设立领事馆,贸易方面的限制也大大减少,这样外国商人就能更方便地在中国做生意了。

3.2 《北京条约》紧接着,清朝还签了《北京条约》,这份条约更是把“摊牌”进行到底。

圆明园被烧毁的事儿,也在这份条约中得到了“赔偿”。

这些条约,基本上是让清朝相关部门不得不低头,承认了很多不平等的条款。

这样一来,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压迫,政治上也变得非常被动。

4. 战争的影响:从战火到沉重的代价4.1 对中国的影响这场战争,让中国的国门彻底向西方列强打开了。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实观念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对历史史实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理解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二历史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初二历史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初二历史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1860年8月,率领太平军在青浦打败洋枪队。

1862年,在浙江宁波慈溪的战役中,击毙华尔。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历史知识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鸦片战争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docx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借口: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参与国: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xxx,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xxx。

四、《xxx条约》的签订:1.概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xxx。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xxx条约》。

2.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xxx;增开汉口、xxx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五、《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1.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

2.条约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六、火烧圆明园:1.背景:《xxx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xxx,进逼xxx。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xxx,自己逃往xxx避暑山庄。

2.概况: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xxx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七、《xxx条约》的签订:1.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xxx城。

奕䜣被迫与俄、美、英、法交换了《xxx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xxx 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具体如下,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
 知识点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rdquo;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rdquo;;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rdquo;。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时间: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2、概况:①《瑷珲条约》(1858):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