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常识61189
政治理论相关概念常识
政治理论相关概念常识政治理论相关概念常识“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形态”第一条: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条: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第三条: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第四条: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三会一课”:“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
“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
“三个规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岗双责”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案双查”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归纳政治理论是初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政治运行规律,培养政治素养的基础。
下面对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政治知识。
一、国家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国家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政治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国家的政体、政权、政治机构、政治制度等。
2. 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分类:国家政治制度主要分为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注重人民的主权,强调人民的参与和监督;专制制度则强调领导集体的权力和权威。
3. 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指阶级斗争消亡、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形态,有无阶级、无国家、无私有制特征。
二、国家政权1.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代表国家行使统治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和人员。
国家政权分为两权分离和两权合一两种形式。
2.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君主制、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
不同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3. 国家政权的来源:国家政权的来源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人民的选择。
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律和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三、国家政治机构1.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包括国家主席、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
这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共产党主导的国家政治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主义党是领导核心,通过各级党委、政治局等机构来领导国家政权运行。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层层代表制,保障人民的权益。
四、国家治理机制1.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有机整体,由国家权力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构成。
2. 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指国家实施决策、管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执行力、社会调节和协调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政治常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政治常识
一、政治理论基础
1. 什么是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规律以及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参与等内容的理论体系。
2. 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理论?
重要的政治理论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发展观等。
3. 为什么需要研究政治理论?
研究政治理论可以增强我们的政治觉悟、明确政治方向,提高我们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判断水平,为参与社会和国家政治事务做好准备。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
1. 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在政治领域中建立起来的、包含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人民团体等各种政治组织的规范和制度。
2.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通过选举和协商的方式,使人民通过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3. 什么是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国家允许并包容多个政治党派参与政治竞争,通过选举等方式实现政权交替的制度。
三、政治参与与政治教育
1. 什么是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决策、政治活动中表达意见、参与行动,对政治事务产生影响的行为。
2. 如何进行积极健康的政治参与?
积极健康的政治参与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倡导民主、理性和和平的方式,通过合法途径参与选举、提出建议和批评等方式参与政治活动。
3. 为什么需要进行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可以增强人民的政治素质,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培养正确的
政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大全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大全政治理论知识点大全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在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政治理论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份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大全,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政治学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的概念与特征1.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权力和合作关系来解决公共事务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政治的特征:普遍性、综合性、统治性、积极性、动态性。
二、政治的本质和目的1. 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斗争。
权力是政治活动的核心,政治活动的目的和手段都是通过权力来实现。
2. 政治的目的:政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公正分配。
三、政治的组成要素1. 政治的主体:政治的主体是指各类政治力量,包括政党、政府、国家组织、社会组织等。
2. 动员和管理力量:动员和管理力量是指政治主体通过不同方式来组织动员、调动和管理社会力量。
3. 政治目标:政治目标是政治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包括政权目标、民生目标、国家利益目标等。
4. 政治手段:政治手段是政治主体为实现政治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政治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等。
四、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概念与特征:国家是一个统一的政权组织,具有领土、人口和主权的统一整体。
2. 政权的概念与特征:政权是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权力机构。
五、民主与专制1. 民主的概念与特征: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政治参与等方式,参与国家政治和管理,实现自身权益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2. 专制的概念与特征:专制是指国家集权,人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政治权力过于集中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 社会主义的概念与特征: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人民的解放,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2. 资本主义的概念与特征: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社会制度。
政治理论知识归纳
政治理论知识归纳政治理论知识归纳政治的学习,多数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可是想掌握好这些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归纳总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理论知识归纳1政治理论知识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的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个职能。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升高,可换更多的人民币)。
6、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值)8、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影响(其中△指当前和预期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的。
11、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政治必备理论知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在社会再生产中,直接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消费起桥梁作用,而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5、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7、通过改革:①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②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研究生考试中的政治理论知识详解
研究生考试中的政治理论知识详解研究生考试中,政治理论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考生需要深入了解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研究生考试中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研究政治实践中的法律、制度、制度变革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这些研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政治理论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的规律,并为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规律的核心理论体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基本理论,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在政治实践中坚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实践,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
2.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旧的社会制度被推翻,新的社会制度得以建立。
阶级斗争理论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问题,努力解决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问题。
3.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实践的基本原则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问题,认识和把握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一种政治理论体系,用来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理论基本常识(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理论基本常识(汇总)政治理论基本常识一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远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3、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政治理论基本常识二1、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政治理论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政治理论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政治理论重点政治理论是大二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些考试必备的政治理论重点。
1. 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理论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学科性;- 反映了客观现实;- 具有普遍性。
2. 主要的政治理论流派2.1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公民的自由。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亚当·斯密等。
2.2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2.3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秩序和稳定,主张保护现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爱德蒙·伯克、邓肯·麦克鲁汉等。
2.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公平和社会正义,主张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列宁、等。
2.5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强调民主和人民的力量,主张通过直接民主方式决策。
民粹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洛丁、拉古阿等。
3. 政治理论的发展方向3.1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对传统自由主义的一种重新诠释,主张更少的政府干预和更多的市场自由。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海耶克等。
3.2 后现代政治理论后现代政治理论质疑传统政治理论的合理性和普遍性,主张关注个体权利和身份认同。
代表人物包括费希特、汉娜·阿伦特等。
以上是政治理论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为考试做好准备。
> 注意:以上内容为一份简要概述,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政治理论内容。
建议在复时从课本和研究资料中获取详细的知识和理论内容。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基础知识总结第一部分1、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领导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来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
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时代的前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政绩。
一是要扬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二是要扬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的政绩观,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三是要扬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要落实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上。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全面衡量干部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变化;既要看当前发展的实绩,又要看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党建成效和社会稳定,从而真正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①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
④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
⑤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⑦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部编版初中政治必背政治理论汇总
部编版初中政治必背政治理论汇总
本文汇总了部编版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必备政治理论知识点,供学生参考复。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概要:
第一章: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总依据和总指导。
-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理论基础的核心。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使命
- 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我国的政治制度
-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五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国家的发展要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六章:国家安全
-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安全负起责任。
第七章:法治与公民道德
- 法治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基石。
- 公民道德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
此文档提供了初中政治课程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复和巩固。
学生们应该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内容,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来源于部编版初中政治教材,严禁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政治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总称。
政治理论知识点是初中政治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的国家观、社会观和政治观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对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权、政策和社会等。
二、国家及其组成要素国家是具有一定人口、一定领土、独立主权的统一的社会集团。
国家的组成要素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三、国家政权及其产生方式国家政权是国家所依靠的权力机关或组织。
常见的国家政权产生方式有选举产生和继承产生两种。
四、宪法及其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制度、权力的组织方式和行使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五、政治制度及其分类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
常见的政治制度分类有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两种。
六、政治意识及其形态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问题认识和思想感情的总和。
政治意识的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觉悟。
七、民主与集中制民主是指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和决策的权利,集中制是指国家权力集中于少数人的制度。
八、法治的内涵和作用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保障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制度。
法治的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权威和法律保障。
法治的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发展。
九、政党与政治参与政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实现政治权力竞争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制。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十、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国际政治的特点包括国际法的适用、主权平等和利益共同体。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到此结束。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初中生们深入了解政治的本质、国家的组成和运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政治理论常考知识点
政治理论常考知识点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生命线。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理论常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理论常考知识点: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政治理论常考知识点: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政治理论常识
一、现代教育思想(一)现代教育建立在现代大工业、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基础上的教育;对美国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称谓。
与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相对。
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实施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2、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高校逐渐实教学、科研、生产一体。
4、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成人教育迅速发展,由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6、新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
7、国际交往频繁,教育日趋国际化。
(二)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材为目标的新型的现代教育体系。
1、现代教育体系包括(1)教育思想。
(2)教育体制。
(3)教育目标。
(4)教育内容。
(5)教育方法。
(6)教育技术手段。
(7)教育研究方法。
(8)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2、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1)教育普及化。
(2)教育终身化。
(3)教育国际化。
(4)教育个性化。
(5)教育信息化。
(三)现代教育观1、质教育观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1)关于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理解①德:即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思想好。
②智:即智育,就是使学生学习好。
③体:即体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使学生身体素质好。
④美:即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A、使学生爱美,讲究卫生;B、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认识社会,塑造美好的未来。
⑤劳:即劳动, 就是使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参加社会实践。
(1) 关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初中知识点归纳——政治理论篇
初中知识点归纳——政治理论篇政治理论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制度、政治发展的基本知识,培养正确的政治态度,提高政治素养。
下面将按照任务要求,对初中政治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政治理论的定义和作用。
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规律和政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它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
政治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政治意识:政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政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和政治意识。
2. 提高政治素养:政治理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政治制度、政治道德、政治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修养。
3. 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理论可以培养学生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见解。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初中政治理论的具体内容。
1. 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
例如,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2.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学生需要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包括“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4. 党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纪律和党的组织等。
5. 政治生活和公民权益:学生需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益,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等。
同时,还要了解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选举和表决的方式和程序。
总结起来,政治理论是学生初中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掌握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培养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思维,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修养。
初中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知识点整理政治理论是初中政治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
下面是初中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知识点整理:1. 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了解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了解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了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 了解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的基本战略,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了解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
4. 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 了解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要求,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民族精神;- 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尊敬英雄的情感和品德。
5.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促进国际关系和谐稳定、推动人类社会持续进步;- 了解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以上是初中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组织,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并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
了解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和坚定。
初中政治知识点的政治理论汇总
初中政治知识点的政治理论汇总政治理论是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基础。
下面是对初中政治知识点的政治理论进行汇总的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其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它强调了社会阶级斗争的存在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待事物矛盾的分析方法。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还包括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
社会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它强调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掌握和管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式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通过党的领导实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一致。
社会主义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实行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各民族地区建立自治机关,实行民族自治,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三、国家和政权的基本情况国家是指人民生活在一定领土内,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具有独立主权的社会组织形式。
政权是实行国家治理的组织体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集中和运用。
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领土、人口、主权和政权。
我国是一个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拥有14亿多的人口,是应试研究认知用户需求的专业研究机构主权国家。
政权按照它的性质可以分为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
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包括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等。
五、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包括中国革命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
六、党的基本路线和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行动指南,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发展阶段的需要,包括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外交政策等。
九、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包括中国的政治体制、政府治理体系等。
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制度。
十一、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制度。
十二、中国特色军事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军事发展道路是中国军队的建设标准,包括中国军队的使命、任务等。
总结: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军事发展道路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包含了中国政治的基本原理、发展道路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知识点。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分享
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分享政治理论知识点分享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政治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初中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理论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政治理论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政治的基本理论。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支撑。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性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劳动人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它强调公有制和广泛的人民民主,旨在消除阶级剥削和社会不平等。
3. 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重要组织原则。
它强调党内的民主讨论和集中统一的原则。
在党的决策中,兼顾思想的大普及和科学的意见分歧,通过充分讨论和集体决策,使党内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共产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党的团结和坚定。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的立法、监督和决策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人民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
5. 公有制和私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是经济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管理的经济制度。
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或集体所有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且逐渐发展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6. 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是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
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机制、政治制度的建构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梳理和理解。
本文将以精细、简洁、特色鲜明且学术性强的方式,对政治理论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介绍。
首先,政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政治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来源。
政治的本质是指政治现象的根本属性,它涉及到权力、利益、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权力的来源是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主要有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合法性原则等几种形式。
政治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来源是政治理论研究的基础。
其次,政治理论还关注政治制度的建构和政治行为的运行机制。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集权制度等几种形式。
政治行为的运行机制是指政治行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主要涉及到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政治理论还研究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
政治思想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它涉及到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理念是指对政治目标和政治价值的追求和表达,主要包括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几个方面。
最后,政治理论还关注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
国际政治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它涉及到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国际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治理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治理和政治合作,主要包括全球环境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安全治理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机制、政治制度的建构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关注政治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理解政治制度的建构和政治行为的运行机制,思考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关注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
通过对这些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提升我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C )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没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B )A. 万物皆备于我B.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心外无物4.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B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5.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D )A. 我思故我在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万物皆备于我 C.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AD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科学之科学D. 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 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ACD)A.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B. 历史观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C. 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D. 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4.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单项选择题.1.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2.科学证明,人脑是(C )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质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B)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说明(D)A. 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 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8.“现实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什么观点(B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旧唯物主义观点9.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D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受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0. 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的表明实践是(D)A.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 历史性活动C. 社会性活动D. 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BD)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CD)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D.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BCD)A.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 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 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D.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4. 相对静止是指(.ACD)A.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 运动的一般状态C. 在特殊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D. 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5. 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D)A. 纸上谈兵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 实事求是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判断题.1.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3.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4.相对静止是指事物绝对不动(×)5.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对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的两种不同观点(×)单项选择题.A 3.C 4.C 5.D 6.B 7.D 8. A 9.C 10.C)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C. 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 抹杀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B. 割裂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C. 否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 混淆了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区别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生热D. 电闪雷鸣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能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质量不变规律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又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这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 辩证法观点B. 唯物论观点C. 唯心论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8.“不积哇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明了()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 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9.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以下什么原理的要求()A. 矛盾普遍性原理B. 矛盾斗争性原理C. 矛盾特殊性原理D. 矛盾同一性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3.ACD 4.ABD 5.CD 6.CD)1.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 “天地变化,二端而已”B.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C. “吁炎吹冷,交错而动”D. “万物莫不有对”2. 黑格尔说:“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 部分依赖于整体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3.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4.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天下之热,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5.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 水往低处流B. 日出于东落于西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A2.D3.B4.C5.C6.C7.B8.D9.D 10.D 11.C 12.A 13.C1 .“一切真理都发源于直接经验”。
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观点C.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错误观点D. 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观点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B. 社会存在C. 社会基本矛盾D. 社会实践3.认识的客体是指()A. 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 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物D. 人的自由创造物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5.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A. 对立统一的关系B. 真理包含客观真理C.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D. 有些真理是客观真理,有些真理不是客观真理6.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A.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 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具有能动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认识关系B. 实践关系C. 价值关系D. 审美关系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A. 类似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1.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 实践标准是不可能的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2.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3.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BD 4.BC 5.ABC 6.BC 7.ABD 8.ABD 9.ABC10.ACD1. 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A. 工人炼钢B. 渔民出海捕鱼C. 技术革新的试验D. 农民种田2. 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A. 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 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有用,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