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补其母”取穴法对肺气虚证小鼠气虚证象的影响

合集下载

补母泻子法的应用

补母泻子法的应用

• 4、井穴补泻法
• 汪机《针灸问对》根据《难经·七十三难》所述,提出在针 刺补泻时可取荥穴代井穴以泻,取合穴代井穴以补,是为 变通的配穴补泻法。如足少阴肾之井穴涌泉,施泻法时可 用然谷(荥穴)代替,施补法时可用阴谷(合穴)代替。又如足 厥阴肝之井穴大敦,施泻法时可用行间(荥穴)代替,施补 法时可用曲泉(合穴)代替,等等。
• 3、泻南补北法
• 根据《难经·七十五难》所载"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理论, 在虚实相兼、病证复杂的情况下,可同时取二经的五输穴和有关穴位,分 别予以针刺补泻。一般用于五脏病证,如肝实肺虚、心实肾虚等,为两脏 同病、一虚一实而设。
• 如木火刑金、肝实肺虚的咳血,可取足少阴肾之经穴复溜(金穴)或合穴阴 谷(水穴)以补,即所谓"补北方"之法;取手少阴心之少府(荥火),或少冲(井 木)以泻,即所谓"泻南方"之法。在这组处方中,体现了五行生克乘侮变化 的道理。肝木过旺,反侮肺金而为病,致成肝实肺虚的证候。取穴补肾水 (补北),水为金之子,肾水生则助其母,上润肺金,故肺气充实,不为肝 木所侮;取穴泻心火(泻南),木为火之母,心火降则子盗母气,故肝木得平。
补母泻子法的应用
二一 五补 腧母 穴泻 补子 母法 泻的 子概 法念 的 应 用
目 录
概念
• 针刺补泻法之一。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 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 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
概念
• 子母补泻法出自《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 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这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 论,结合脏腑经络的五行属性提出的临床治疗法则。具体 说来,即某脏(经)虚证可用补其母脏(经)的方法治疗,某脏 (经)实证则可用泻其子脏(经)的方法来治疗。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能调节阴阳盛衰,恢复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 状态,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黄贵生老师笔课:临床不仅要看子的状态,也还要看母的状态。

所以临床看病,不是演绎数学,硬拿一套平面逻辑去套。

比如妈妈有个儿子,儿子长大了,能够努力工作,挣钱给妈妈,妈妈就轻松了。

但是儿子长大了,去赌,去吸毒,乱花钱,妈妈就劳累了。

所以要看子的状态。

母的状态亦然。

所以不从实际的状态去考虑母子的关系,只在打口水战,没有意义的。

我们在针灸临床的实际应用上,要明白补和泻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要清楚来。

也要明白什么是实的状态,什么是虚的状态。

比如一个房间,平时五个人住下,很舒服了。

忽然有一天,这个房间来了八个人,这个房间就有点挤了。

我们可以说这个事实。

如果有一天,这个房间只剩下三个人,这三个人要做五个人的事情,太过得劳累了,这个就是虚了。

所以在用针补泻,是调理的过程。

太过的拥挤,让他发散;太过的稀松让他充实,所以我们遇到虚的情况用补母穴,遇到实的情况用泻子穴。

当然这个补泻我们还要看,这个虚实是不是只在本经上。

如果这个虚实只在本经,没有影响到他经。

我们只在本经上补泻就好了。

如果这虚实已经影响到他经了,我们就要加上他经来调理了。

正是因为在临床上很少单纯的虚和单纯的实,所以我一般在同一条经上,同时用母穴和子穴。

好多人看到我的做法,都很吃惊。

哎,怎么可以同时用母穴和子穴呢?这个不是矛盾么?不矛盾的,如果你掌握好了补量和泻量。

该补的你就补,该泻的你就泻。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你的补泻手法的掌握了。

没有这套补泻量的掌握,你理论上怎么个讨论,也是白搭。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少阳头痛,你去判断她的虚实。

第一个你要懂得判断虚实。

如果虚实都判断错了,你往下做得都错,给病人越治越坏。

你去摸她的脉,看她的舌头,这个比较的精确,不能只问她痛了多久。

看她的少阳脉在头部是实的,你还得去找找实的原因。

不能一上来就泻,为什么呢?因为一条少阳脉只在一部分是实的,其他部分是虚的。

说明这条少阳脉在某点上堵了,堵的上游是实,堵的下游是虚。

“虚补母,实泻子”在五行中的运用

“虚补母,实泻子”在五行中的运用

“虚补母,实泻子”在五行中的运用补母:例如肾水生肝木,肾是母,肝是子,如果出现肝木虚弱证,不直接补肝,而补生肝的肾。

如肝有虚火证,失眠烦躁,嘈杂容易饥饿,头面烘热,脉弦细而数,重按无力,治疗宜滋补肾水以消肝的虚火,用六味地黄丸。

针灸方面:所有虚火,就针刺“曲泉穴”,用补法。

“曲泉”是肝的合穴,合者水,水者肾也。

泻子: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木是母,心火是子,如果出现肝实证,不直接泻肝,而泻肝木所生的心火。

如肝有实火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胁肋灼痛,小便黄赤,口苦,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可用泻心法。

针灸方面:肝有实火,就剌“行间”穴,用泻法。

“行间”是肝的荣穴,荣者火,火者心。

这些治法,是脏腑病变的间接治疗。

“虚则补其母”,即补本脏之母,用于本脏虚证。

如肝木阴虚, 不直接补肝,而是补其母——肾水,水能生木,从而达到补肝的目地。

肺金不足,可补其母——脾土,土能生金,从而达到补肺的目地。

“实则泻其子”,即泻本脏之子,用于实证。

如肝木气盛(阳亢等),可不直接泻肝,而是泻其子脏——心火,以达到泻肝之目地。

因为子能令母虚,子夺母气,从而使其母脏之盛气得以平复。

运用中可根据实际病情,或单纯补母、泻子、或母子兼顾。

针灸学中,“虚则补其母”,则凡是某经虚证,即可单补其母经或本经母穴。

如肝经虚证,则戓补其母经——肾经合穴(水穴)阴谷,或补其本经合穴(水穴)曲泉。

“实则泻其子”,则凡是某经实证,即可单泻其子经戓本经子穴。

如肝经实证,则戓补其子经——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还有滋水涵木法,:滋养肾水, 以养肝木。

又称滋肾养肝,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或肝阳偏亢之证。

培土生金:是补脾气以益肺气。

即补脾益肺,用于脾虚肺虚之证。

金水相生:是补肺滋肾,用于肺肾阴虚之证。

“金能生水,水能润金”,金水相生,肺肾同治。

“虚补母,实泻子”在五行中的运用是客观辩证的治疗法则,掌握了五行生克自然规律之后,关于补泻之法的运用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的救治准则。

【转载】浅释中医进补的原理+什么叫虚不受补?原来是这样的!+揭秘:“补法”到底该如何运用?

【转载】浅释中医进补的原理+什么叫虚不受补?原来是这样的!+揭秘:“补法”到底该如何运用?

【转载】浅释中医进补的原理+什么叫虚不受补?原来是这样的!+揭秘:“补法”到底该如何运用?浅释中医进补的原理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平衡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

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调经论》指出的“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

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使得阴阳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则称之为阴阳失调。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进补作为中医“八法”中的补法,也应当依据辨证论治的总原则,实施辨证施补。

在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中,阴阳系八纲之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统帅其他六纲,其中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是互根的。

明代赵养葵在其所著的《医贯·阴阳论》中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说明,指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意思是说阴精(指一切营养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阳气(指一切生理功能活动)必须依赖阴精的资助。

如果没有阴精的资助,生理功能活动便无以产生;而阴精的生成又必须以阳气为之生化。

如果没有阳气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阴精。

阴阳之间相互依赖,互生互长。

在补益当中必须根据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滋阴、或壮阳、或阴阳双补,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调和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充盈方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早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中医认为气在人体中有五大作用:第一,气可以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起着激发与推动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补虚泻实即扶正祛邪。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其中,“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

疾病有虚实,针灸分补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灵枢·经脉》亦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一)虚则补之“虚则实之”“虚则补之”,意即治疗虚证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虚弱性病证,如精神倦怠,肢软乏力,心悸气短,语声低微,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大便溏泄,遗尿或尿频,或肌肉萎缩,肢体瘫痪等。

临床上应用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针灸方法的选择,针和灸皆可补可泻,但两者比较而言,针偏于泻,灸偏于补,故凡虚证(除阴虚外)皆可加灸。

二是针灸补泻手法的选择,虚证当用补法:偏于阳虚→气虚,针用补法,或用灸补法;偏于阴虚→血虚,针用补法,血虚也可用灸补法,但阴虚一般不宜用灸法;阴阳两虚则灸补为上,如《灵枢·官能》所言:“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此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灵枢·终始》也说:“如此者弗灸。

”指出对六部脉小→阴阳营卫气血皆严重不足的病证,针灸并非最好的治疗手段,当首先用甘味药物补益脾胃,以化生营卫气血,待营卫气血相对充足后再施以针灸。

三是选用偏补的穴位,常取下腹部穴位,如神阙→气海→关元,及其他穴性偏补的穴位,如足三里→膏肓→命门→太溪等穴,对五脏虚证多用相应的背俞穴和原穴,也可用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

(二)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之“陷下”,《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本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脉象,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中医治病原则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应用

中医治病原则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应用

中医治病原则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的应⽤五⾏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

多⽤于哲学、中医学和占⼘⽅⾯。

五⾏学说是华夏⽂明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彼此之间存在相⽣相克的关系。

五⾏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所以,在中国,“五⾏”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五⾏学说是战国⾄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五种物质的不同配⽐,组成了万物,因此,世界万物都可以归⼊这五⼤类之中。

五⾏学说源于先民的⽣活和⽣产实践。

《尚书·洪范》⽈:“⽔⽕者,百姓之所饮⾷也;⾦⽊者,百姓之所兴作也;⼟者,万物之所资⽣,是为⼈⽤。

”到了战国晚期,贤哲们还根据五⾏的特点,将⾃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类别。

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构建起⼀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

这⼀学说渗透进⼊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命的⼀⼤⽅法。

五⾏⽣克思维⽅法是四诊合参思维⽅法的补充。

五⾏学说是揭⽰⼈体⽣理功能内在联系及其病理变化相互影响规律的学说,它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把病⼈的声⾳、⾯⾊、⼝味、⽓味、五脏六腑、五官七窍、⾆苔脉象等按五⾏学说进⾏属性归类,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属性及所在的脏腑经络。

然后根据五⾏学说的⽣克乘侮规律,结合疾病的临床症状、疾病的因果关系及各个脏腑病变的先后次序及疾病可能发⽣的传变⽅向,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根据五⾏⽣克的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如疾病的临床症状为胁肋胀满、脘腹胀痛、⾷欲不振、体倦乏⼒、脉弦等,我们就根据⽊克⼟的规律诊断为“肝⽓犯胃”。

肝⽓横逆在前,脾胃虚弱在后。

如果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苦、胁痛、咳嗽、痰黄、脉弦,我们就根据⽊侮⾦的规律诊断为“⽊⽕刑⾦”。

肝⽕在前,肺热在后,可⽤清肝热的⽅法治疗咳嗽。

如果病⼈表现为咳嗽、⽓短、乏⼒、⾃汗、痰薄、脉弱等脾肺不⾜之象,我们就根据五⾏⽣克中⼟⽣⾦的规律诊断为“⼦盗母⽓”。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测试(卷12)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测试(卷1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虚则补母B.实则泻子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抑强扶弱【答案】A2、“热因热用”适用证候是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表寒里热D.上热下寒E.表热里寒【答案】A3、属于“实则泻之”治法的是A.滋阴B.温阳C.活血D.填精E.生津【答案】C4、痰饮停胃可见的症状是A.肢体麻木B.恶心呕吐C.胸闷心痛D.胸闷气喘E.胸胁胀满【答案】B5、水火之宅是指A.脾B.胃C.肾D.肝E.肺【答案】C6、保养肾精的原则,最重要的方法是A.调摄精神B.形神共养C.节欲保精D.食疗补精E.药物调治【答案】C7、体质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A.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B.形态结构与心理特征C.形与神D.先天与后天E.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答案】C8、某女,23岁。

心烦,舌赤糜烂,尿少尿赤。

中医病机是A.大肠实热,腑气不通B.心经实火,移热小肠C.肾气虚弱,蒸化无权D.肝气郁滞,郁而化火E.脾失健运,腹胀腹泻【答案】B9、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10、与女子胞的生理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A.肾.心.肝.脾B.心.肺.肝.肾C.脾.胃.心.肝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答案】A11、人体之精按其功能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C E12、老年人体质的特点是A.脏腑气虚B.稚阴C.稚阳D.气郁E.阴虚【答案】A13、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属于A.象思维B.系统思维C.变易思维D.逻辑思维E.辩证思维【答案】B14、“寒因寒用”适用证候是A.真寒假热B.表热里寒C.真热假寒D.上热下寒E.恶寒发热【答案】C15、维持吸气深度最关键的脏为A.肝B.肺C.心D.肾E.脾【答案】D16、较早运用体质一词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金匮要略》C.《温病条辨》D.《养老奉亲书》E.《临证指南医案》【答案】A17、慢性肾虚水肿的患者病情加重,又出现烦躁不安.抽搐,其病机变化是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阳偏衰D.阴偏衰E.阳偏胜【答案】A18、胆的别称表述错误的是A.中精之府B.中清之府C.精明之府D.清净之府E.中正之官【答案】C19、膀胱的生理功能包括A.化生尿液B.贮存尿液C.排泄尿液D.吸收水分E.蒸化尿液【答案】B C20、失眠健忘.多梦惊悸,由于血的功能失常的是A.濡养作用B.化神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答案】B21、突发神不守舍,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常由情志刺激诱发的是A.大怒B.大喜C.悲伤D.忧思E.恐惧【答案】B22、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足阳明E.手少阳【答案】C23、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的是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抑木扶土法D.益木生火法E.培土制水法【答案】A24、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循行包括A.额部B.侧头部C.头顶D.后头部E.面颊部【答案】A C D25、防止体内液态物质无故丢失,主要体现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D26、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是A.精B.气C.血D.津液E.神【答案】E27、水不涵木是指A.肾阳虚不能温煦肝阳B.肝阴虚不能充养肾阴C.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D.肝火太旺下劫肾阴E.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亦虚【答案】C2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阳邪B.干涩C.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升散【答案】A C D29、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恋E.正胜邪衰【答案】B30、胃的生理特性表现包括A.喜燥B.恶燥C.喜润D.恶湿E.喜升【答案】B C31、与髓的化生关系最密切的脏为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32、《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一、外感风寒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原则外感风寒咳嗽是指人体受到外来风寒邪气侵袭,导致肺气失宣,肺阳不亢所致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为初起时感觉头痛、发热、咽部干痒,并伴有打喷嚏、流清涕。

随着病情的加重,咳嗽逐渐加重,伴有胸闷、声音嘶哑、气喘等症状。

根据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外感风寒咳嗽属于寒邪壅肺的范畴,而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宣肺散寒。

中医常采用发汗、吐纳、解表、宣肺散寒等方法来治疗此类疾病,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的循经艾灸法治疗原理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关系指导下的治疗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五行学说认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而在五行生克关系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互制约,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在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中,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如果患者的身体虚弱,气血不足,那么就需要采用补法来进行治疗。

而在补法中,根据五行学说,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因此可以采用补肺经穴位用的艾灸法进行治疗。

在艾灸过程中,通过热力刺激肺经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从而达到宣肺散寒的效果。

三、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观察为了观察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了一些患有外感风寒咳嗽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

这些患者均接受了循经艾灸法治疗,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其症状变化、舌苔、脉象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患者在接受循经艾灸法治疗后,其咳嗽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部分患者的咳嗽症状减轻,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声音变得柔和,呼吸也变得更加顺畅。

在舌苔和脉象方面,我们也观察到了一定的改变,比如舌质变得红润,舌苔变薄,脉搏变得更加平稳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随机对照试验等,来验证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效果。

子母补泻法——精选推荐

子母补泻法——精选推荐

⼦母补泻法⼦母补泻法⼦母补泻法:⼦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的五⾏属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临床应⽤分本经取⽳和异经取⽳两种⽅式。

(1)本经取⽳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母⽳。

如肺(经)五⾏属⾦,经渠五⾏属⾦故为其本⽳,太渊五⾏属⼟⽽为其母⽳,尺泽五⾏属⽔则为其⼦⽳。

因此,肺的虚证宜补太渊,肺的实证应泻尺泽。

胃(经)五⾏属⼟,⾜三⾥属⼟为其本⽳,解溪属⽕为其母⽳,厉兑属⾦为其⼦⽳。

胃的虚证宜补解溪,胃的实证应泻厉兑。

再如,⾜厥阴肝经之五⾏属⽊,肝(经)之实证、热证,本着“实则泻其⼦”的法则,应取本经⾏间⽳泻之,因为⾏间为“荥⽕”,乃⽊之⼦⽳;肝之虚证,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法则,应取本经的曲泉⽳补之,因为曲泉为“合⽔”,乃⽊之母⽳。

(2)异经取⽳法:系按⼗⼆经脉配合五⾏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经选⽳施术。

其中⼜有四种不同的⽤法:⼀是在⼦母经上随意取⽳,如肝(经)的实证,在其⼦经(⼿少阴⼼经)任取⼀⽳,⽤泻法;虚证在其母经(⾜少阴肾经)任取⼀⽳,⽤补法。

⼆是只限于选⽤⼦母经的本⽳,例如肺的虚证宜补⾜太阴经太⽩(母经本⽳),肺的实证应泻⾜少阴经阴⾕(⼦经本⽳)。

胃的虚证宜补⼿太阳经阳⾕(母经本⽳),胃的实证应泻⼿阳明经商阳(⼦经本⽳)。

如肝实证只选⽤⼼经本⽳少府(属⽕);肝虚证只选⽤肾经本⽳阴⾕(属⽔)。

三是只限于选⽤⼦经⼦⽳或母经母⽳,如肝实证只选⽤⼼经⼦⽳神门(属⼟);肝虚证只选⽤肾经母⽳复溜(属⾦)。

四是选⽤相表⾥经脉的⼦母⽳,属于⼀种变法。

如肝实证,选取胆经的阳辅(⼦⽳);肝虚证选取胆经的侠溪(母⽳)。

【中医理论】中医五行学说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中医理论】中医五行学说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中医理论】中医五行学说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导读:《难经》中提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改如何解读。

虚则补其母是指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

如肺气不足,经常感冒、汗出、咳嗽等,除直接补肺外,重视补脾,使土能生金,则肺虚能尽快得到康复。

实则泻其子是指某脏之病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泻其子脏也是重要的治法。

如肝火偏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致遗精梦泄,在治疗上就应清泻肝火之实,使肝火得平,则肾的封藏功能也就恢复,遗精梦泄可随之而愈。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

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

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

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

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

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

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

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单桂敏分享调理肺气虚弱(补肺气)的艾灸穴位

单桂敏分享调理肺气虚弱(补肺气)的艾灸穴位

单桂敏分享调理肺气虚弱(补肺气)的艾灸穴位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肺气虚弱以及补肺气的艾灸调理方法。

病证名。

又称肺气不足。

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

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

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晄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治宜补益肺气。

《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引起肺气虚弱的原因有哪些:1、慢性肺部疾病除了先天的体质因素导致之外,肺部疾病也会引起肺气虚。

肺气不足的话,就会导致一直咳嗽,长时间下去,身体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肺气虚的症状就会体现。

2、抵抗力下降长期工作没有注意到,从事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工作太过疲劳,就很容易积劳成疾,从而引起肺气虚。

例如,有人出现感冒一直咳嗽也没有好转,时间长了也会导致肺气虚。

如果身体感染了病毒,或者是暑热、生了一场大病等,也是很容易导致肺气虚。

如果脾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会影响清气上升不了肺部,时间长了引起肺气虚。

肺气虚弱的一些临床表现:临床方面,将肺气虚的症状主要定义为咳嗽气短、盗汗、胃寒、气短乏力、脸色惨白、舌苔发白、脉象比较的细弱,并且容易受到外邪的感染。

中医方面认为,肺部主要管理的就是身体中的呼吸以及声音,同时对于体内的水分循环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肺气虚主要就是由于身体过度疲惫或者是久咳还有重病等等之后,脾虚不能够正常的上升导致肺部不能够很好的清理出现亏损的情况,这就导致肺部的活动减弱,令身体出现肺气虚的情况。

具体的肺气虚常见的症状如下:1、身体感觉到有气无力,只要稍微一运动或者是劳作就容易出现气喘吁吁以及呼吸急促的情况。

2、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入侵身体,所以很容易出现感冒、流鼻涕或者是畏寒的情况。

3、在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鼻窦炎。

4、脾肺虚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或者是瘙痒的情况,特别是秋冬这两个气候比较干燥的季节更加的明显。

5、肺气虚容易导致身体中肾源不足,这样体内的水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出现尿频尿急以及尿不尽的情况。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解释针灸医籍选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解释针灸医籍选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解释针灸医籍选读针灸治疗原则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也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

意义: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具体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总体上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具有执简驭繁的重要指导意义。

内容:针灸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补虚泻实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气夺则虚。

”因此,“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

虚则补,实则泻,属于正治法。

《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⑴“虚则补之”:就是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针刺补虚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

如在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补法,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选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也可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⑵“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即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

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作用。

如子宫脱垂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⑴“实则泻之”:就是实证采用泻法治疗。

针刺泻实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

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可以起到祛除人体病邪的作用;选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宜、水沟、素髎、丰隆等,也可达到祛邪的目的。

⑵“菀陈则除之”:“菀”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

“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

“菀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

即对于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①如闪挫扭伤、丹毒、红丝疔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体表红丝窜行等,可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瘀、解毒泻火、消肿止痛。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症状在人群中较为常见,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中,循经艾灸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理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通过调节五行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面对外感风寒咳嗽的治疗过程中,循经艾灸法被认为可以通过温疗作用促进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加速病邪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的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效果。

具体包括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讨循经艾灸法在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进一步验证循经艾灸法在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对照性研究设计,共选取了100例患有外感风寒咳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50例患者采用循经艾灸法治疗,另外50例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研究过程中,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符合研究入选标准。

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每日记录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定期进行随访。

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还对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严格的研究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旨在全面评估循经艾灸法在治疗外感风寒咳嗽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补虚来调节五脏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

五腧穴穴位歌及五腧穴子母穴补泄核心提示: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泄其子穴。

《难经·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子母穴的补泄:五输穴子母补泻临床应用分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泻南补北”三种方法。

1.本经补泻: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

2.异经补泻:按十二经脉配合五行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

3.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是以“损有余而益不足”为治疗原则,是对“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充。

五腧子母穴五行属性脏腑(经脉)肝胆心小肠心包三焦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五行木君火相火土金水火母穴曲泉侠溪少冲后溪中冲中渚大都解溪太渊曲池复溜至阴子穴行间阳辅神门小海大陵天井商丘厉兑尺泽二间涌泉束骨十二经虚实经脉虚实本经取穴异经取穴经脉虚实本经取穴异经取穴手太阴肺经虚太渊太白足太阴脾经虚大都少府实尺泽阴谷实商丘经渠手少阴心经虚少冲(少海)大敦(曲泉)足少阴肾经虚复溜经渠实神门太白实涌泉(然谷)大敦(行间)手厥阴心包经虚中冲(曲泽)大敦(曲泉)足厥阴肝经虚曲泉阴谷实大陵太白实行间少府手阳明大肠经虚曲池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虚解溪阳谷实二间足通骨实厉兑(内庭)商阳(二间)手太阳小肠经虚后溪足临泣足太阳膀胱经虚至阴(委中)商阳(二间)实小海足三里实束骨足临泣手少阳三焦经虚中渚足临泣足少阳胆经虚侠溪足通谷实天井足三里实阳辅阳谷五脏虚实证证型补泻取穴肝实肺虚泻心火补肾水少府阴谷心实肾虚泻脾土补肝木太白大敦脾实肝虚泻肺金补心火经渠少府肺实心虚泻肾水补脾土阴谷太白肾实脾虚泻肝水补肺金大敦经渠免责声明:发布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且不可直接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注解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注解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注解《难经·六十九难》中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本文是当时针法选穴补泻法的指导原则。

就是说:根据五行学说的生克规律,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虚者补其母,就是治疗某一脏的虚证,采取补其母脏、母经或母穴的方法治疗。

实者泻其子,就是治疗某一脏的实证,采取泻其子脏、子经或子穴的方法治疗。

后世依此理论。

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各科的药物治疗当中,同样也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此就常用的方法简述于下。

虚则补其母的应用肺金虚弱可补其母脏脾土,也叫培土生金法:肺金虚可出现咳嗽、气喘、言语低微、周身无力、时常感冒、吐痰等。

如属肺气虚,则出现自汗、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缓无力等,以补脾土生肺金为治,方可用香砂六君子汤。

如属肺阴虚,则出现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也可补脾土以生肺金,药用太子参、百合、山药、莲子、白术等。

再如经常感冒的肺卫气虚证,笔者常用的玉屏风散,即是以大剂量的白术健脾气补肺卫而取效,以预防感冒。

肾水虚弱可补母脏肺金,也叫金水相生法:肾水亏虚多出现腰背痛,双膝酸痛,头痛头晕,耳鸣,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性功能低下。

如属肾阴虚可见手足心热,盗汗,双目干涩,舌红脉细数,可以补其母脏肺金,多用百合、太子参、五味子等。

如属肾阳虚,可见手足冷、畏寒、舌淡、周身浮肿、脉沉缓等,可选用紫河车、冬虫夏草、胡桃肉、蛤蚧等。

笔者治疗肾气虚而不纳气的哮喘,多用五味子、山药、太子参等补肺,以助肾纳气平喘。

肝木虚弱可补其母脏肾水,也叫滋水涵木法:肝木虚可出现头晕、头痛、周身无力、双目胀痛、两胁胀满或痛、双下肢无力等症。

如属肝阴虚又可见双目干涩、手足心热、舌红、盗汗潮热、脉细数等。

如肝气虚多出现四肢畏寒、气短、舌质淡白、脉沉缓无力等症,常用补肾水的方剂,肝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肝气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皆可起到肝肾同补的作用。

中医观点:虚则补其母

中医观点:虚则补其母

中医观点: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就是对某一脏的虚证,采取补其母脏、母经或母穴的方法治疗。

肝经和心经的母穴有些例外,不是补。

当您要补肝,而肝又不受补,一补它就上火时,则说明肝需要调理。

心经和心包经的母穴是祛心火的。

肺经肺经上俞穴太渊穴属土,土生金,此穴为肺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所以此穴可治一切肺虚之症。

肾经肾经上经穴的复溜穴属金,金生水,此穴为肾经的母穴。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复溜穴和肺经的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的。

尺泽穴是降肺气的,复溜是补肾气的,二者一降一补才能真正达到身体的平衡。

方法就是:先揉尺泽把上面的气降下来,继而揉复溜把降下来的气接收固定住,最后通过揉太溪穴完成储备的过程,这样一步一步就可以真正把肾气补足了(但身体特别没劲儿的朋友不适合这种方法)。

那么哪个穴位来使用这些储备的肾气呢?那就是涌泉,因为涌泉穴是通肝的,肾是先天之本,它得通过肝的生发、疏泻才能用。

文章来自御冰台脾经脾经上荥穴大都穴属火,脾经属土,火能生土,所以此穴为本经母穴。

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腿抽筋等。

心经心经上井穴少冲穴属木,木生火,此穴为心经的母穴,主要是祛心火的。

当您特别爱心烦、急躁、老想喝点儿凉水的时候,只要用大拇指从这块儿往下推推捋捋,就能把心火祛除。

心包经心包经上井穴中冲穴属木,木生火,此穴为心包经的母穴,是专门用来开窍醒神,祛热清火的。

肝经肝经上合穴曲泉穴属水,水生木,此穴为肝经的母穴。

木曰曲直就直接把肝习性说出来了。

“泉”是指水,肾主水,水代表肾。

因此,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既然能沟通肝肾,曲泉穴就能治肝肾阴虚,相当于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又是祛湿热的要穴,相当于二妙丸。

所以揉曲泉穴相当于吃了两味中药,既能滋阴又能祛湿。

五脏虚证之取穴法

五脏虚证之取穴法

五脏虚证之取穴法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气、血。

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调理,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一定要细心判别。

1气虚1、肺气虚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取穴:太渊、肺俞、太溪(太渊,肺俞,合谷,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俞纯补肺气少兼理气。

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2、脾气虚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

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

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

)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俞,因为脾俞善长纯补脾脏。

2血虚1、心血虚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治则:养血安神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

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

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

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2、肝血虚主证: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治则:补血养肝取穴: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肝经、心经的穴位。

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观察。

本文首先介绍了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原理。

研究采用了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结果表明,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下循经艾灸法对外感风寒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将重点关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下循经艾灸法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应用,为中医药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外感风寒咳嗽、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循经艾灸、疗效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多由外感风寒引起。

传统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属于寒邪,易伤人体阳气,导致阳气不足,从而出现咳嗽等症状。

针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在中医治疗中常采用循经艾灸法进行调理治疗。

循经艾灸法是指根据经络的走向和运行规律,选取相应的经穴进行艾灸,以达到调理气血、祛寒散邪的目的。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认为五脏相互关联,补其母则虚得以治,因此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也被运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通过对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效果观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中医药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观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观察。

通过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艾灸治疗,以验证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并评估循经艾灸法对外感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探讨中医传统理论在治疗外感病症中的应用及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循经艾灸法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五行学《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中医五行学《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中医五行学《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每一脏都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

以木(肝)为例,“生我”者水(其母),“我生”者火(其心);“克我”者金(肺),“我克”者土(脾)。

所以,虚补其母、实泻其子是在此基础上,所积累的治疗方法。

虚则补其子:虚则补其母用于治疗母子关系的虚证。

·例如:水生木(肾生肝),肾是母,肝是子,如果出现肝(木)虚弱证,不直接补肝(木),而补生肝的肾。

实者泻其子:实者泻其子用于治疗母子关系的实证。

例如:木生火(肝生心),肝(木)是母,心(火)是子,如果出现肝实证,不直接泻肝,而泻肝木所生的心火。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是指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

如肺气不足,经常感冒、汗出、咳嗽等,除直接补肺外,重视补脾,使土能生金,则肺虚能尽快得到康复。

实则泻其子是指某脏之病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泻其子脏也是重要的治法。

如肝火偏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致遗精梦泄,在治疗上就应清泻肝火之实,使肝火得平,则肾的封藏功能也就恢复,遗精梦泄可随之而愈。

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 “虚则补其母”取穴法对肺气 虚证气虚证象的影响,并为临床提供相关参 考依据。
拟采取研究方法步骤
1.材料与方法: 1.1造模:雄性小白鼠20只,体重约20g左右,浙江中医药大 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一周将小鼠置实验环境中喂养, 室温18~22℃,自由摄食水。一星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空 白组2只,造模组18只。造模组采用杨氏[5]简易造模法复制 肺气虚证:将小鼠置入一透明玻璃钟罩内以4支香烟点燃烟 熏,每日熏烟12min,一天2次,造模15天。正常组则置于 正常无烟环境中饲养,自由进食、饮水。隔天监测体重,每 日观察记录其一般状态。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若出现咳嗽、 痰鸣、气短气急、皮毛失去光泽,倦怠,活动减少,并呈现 出毛枯体瘦,口鼻中有质地清稀的分泌物流出且体重较空白 组而言增长缓慢,则表示造模成功。
[4]刘小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治规律探讨,新 中医,2002,(10)
[5]杨明华.小鼠肺气虚证简易模型的复制及其护肺冲 剂对其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275~276
谢谢观赏
临床上治疗肺气虚证,常采用肺肾同治的方法,
但刘小虹等[4]在文献中指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 发展经过由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阴阳两虚 而逐渐加重。可见脾土在肺气虚证发展中的重要 意义。
同时中医理论指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子”。补母,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需补益本脏以 使之恢复,同时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 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以使之恢复。肺五行属金, 脾五行属土,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脾 虚所谓“子盗母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 之源。脾失健运,水湿内聚于痰上壅气道则气虚 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肺气虚者不但要补肺还要 健脾即“培土生金”,通过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 从而加强疗效,改善症状, 由此也引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现代临床论证[2.3],针灸对治疗肺气虚型哮喘、 肺气虚型鼻鼽等有较好的疗效。据现代研究表明, 针灸疗法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达到解除支气管 痉挛,减小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的效果,从 而缓解肺气虚证气短气急、咳嗽痰鸣等的证象。 又基于针灸这一传统的手段,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且器械简单,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因此本课题 组采用针刺的方法予以治疗。
“虚则补其母”取穴法对肺气虚 小鼠 Nhomakorabea虚证象的影响
组员: 留菁菁 俞金金
万燕环 黄益平
课题基本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目的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步骤 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六.可行性分析 七.资金预算
研究内容
将小鼠造成肺气虚模型,用 “虚则补其母” 取穴法,针刺脾经上的穴位以培土生金,观 察其对肺气虚小鼠气虚证象的影响
肺气虚证的治疗。
可行性分析
小鼠来源充足,价位学生可接受。 小鼠饲养条件不高,在校学生也可完成。 尺泽、阴陵泉在小鼠上定位容易,且在临床
上应用较为广泛。
资金预算
材料 小鼠 细针 香烟 动物中心饲养 实验室借用 其它 总计
数量 20只 4包 7包 22天 1天
单价 10 2.5 8 20 20
研究背景
肺气虚证是指肺的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它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慢性呼 吸系统疾病,同时也是肺心病、肺间质纤维化等疾 病的共同基础病机。然而目前肺气虚证的新药研究 尚未取得很大进展,对治疗肺气虚的中药研究也仅 局限于经典的补肺方、玉屏风散[1]等。
关于针灸治疗肺气虚证,在《针灸集成》等历代 文献中已有相关的记载,认为针灸疗法不仅能补益 肺气,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肺 气虚的症状。
3. 统计处理:
不同组间均数(x±s)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率 的差别是否有统计意义采用卡方检验。应用 spss12.0对数据进行处理。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论证针灸对治疗肺气虚证的疗效。 2.探讨“虚则补其母”取穴法能否改善肺气
虚小鼠的气虚证象。 3.推广至“虚则补其母”取穴法能否应用于
1.2分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将18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肺经组、培土生金组。 1.21肺经组:取尺泽穴。每天1次,针刺30min,每隔 10min施以捻转补法1min,频率100r/min(针刺及行针均 由一人完成)。 1.22培土生金组:取阴陵泉、尺泽穴。刺法同上。
1.23对照组:同样抓取,不做任何处理。
价格 200 10 56 440 20 50 776
参考文献:
[1]彭波等.中医治疗肺气虚证述评,辽宁中医学院学 报,2003,5(4):340~341
[2]周子信等.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肺气肿163例,中 国针灸,1996,16(12):13~14
[3]张玲.益气扶正汤及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陕 西中医2003,24(10):882~883
7天后观察疗效。
2. 观察指标 :
2.1 一般情况:小鼠的活动、神情、毛发的光泽、 有无脱落及死亡情况。
2.2体重:一周末,于小鼠禁食2h后,测各组体重 变化。
2.3呼吸频率:待小鼠平静呼吸后,测每分钟胸廓 运动次数。
2.4御寒能力:将各组小鼠一起放入-10℃的冰柜 中,40min后统计死亡情况,计算冻死率,以此 观察小鼠的御寒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