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

合集下载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6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6

第六单元精选试题一、判断与改错题1、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工具。

2、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内容为生活性交通。

3、消防、救护等内容为服务性交通。

4、上下班、上下学内容为通勤性交通。

5、居住小区级道路,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6、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必须在空间上不能重叠7、住宅区可以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上设出入口,其位置可以靠近道路交叉口。

8、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路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的纵坡宜按机动车道的纵坡要求控制。

9、一个较大规模的住宅区(如居住小区)一般至少需要一个对外联系的通路出入口。

10.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

11、营造街道生活应该成为住宅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填空题1、住宅区交通组织的基本方式有,。

2、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相关关系的因素有,,。

3、对于居民自身发生的内向性区内交通而言,不论通勤性交通还是生活性交通,居民在选择交通方式更注重的是和,因此选择和交通方式占绝大多数。

4、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或布置的方式,并以或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5、住宅区交通组织考虑的因素包括合理处理与、与、与、与、与之间的关系。

6、当住宅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该小于米。

7、居住组团级道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在米,车行道宽度要求为米。

三、单项选择题1、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有()种。

A、2种B、3种C、4种D、5种2、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

A、交通时间B、交通费用C、交通距离D、方便程度3、居住区级道路,车行道一般需要()。

A、8米B、9米C、10米D、11米4、居住小区级道路的车行道宽度一般在()。

A、5-7米B、5-8米C、6-9米D、7-9米5、居住小区级道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居住区规划试题及答案

居住区规划试题及答案

居住区规划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功能分区C. 交通便捷D. 经济节约答案:D2. 居住区规划中,绿地率的最低标准是多少?A. 25%B. 30%C. 35%D. 40%答案:B3.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居住区配套设施?A. 教育设施B. 医疗设施C. 工业区D. 商业设施答案:C4. 居住区规划中,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是多少?A. 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B. 大寒日不低于3小时C. 冬至日不低于2小时D. 冬至日不低于3小时答案:B5.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居住区交通规划的原则?A. 人车分流B. 交通便捷C. 停车方便D. 交通管制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A. 绿化覆盖率B. 噪音控制C. 空气质量D. 交通流量答案:ABC2.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主要目标?A. 提高居住质量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护环境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AC3.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A. 住宅建设B. 公共设施C. 交通规划D. 绿化建设答案:ABCD4.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可持续发展C. 功能分区D. 经济节约答案:ABC5. 居住区规划中,下列哪些是居住区配套设施?A. 教育设施B. 医疗设施C. 工业区D. 商业设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居住区规划中,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是冬至日不低于3小时。

(对)2. 居住区规划中,绿地率的最低标准是30%。

(对)3. 居住区规划中,交通规划不需要考虑人车分流。

(错)4. 居住区规划中,工业区是居住区配套设施的一部分。

(错)5. 居住区规划中,居住区环境质量与绿化覆盖率无关。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居住区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原则。

居住区规划_真题-无答案

居住区规划_真题-无答案

居住区规划(总分64,考试时间90分钟)1. 居住区的分级控制规模一般以下列( )为标准。

A.人口和户数 B.建筑规模 C.占地规模 D.投资规模2. 住宅设计一般以下列( )为单位进行。

A.户型 B.套型 C.房型 D.标准层3. 住宅户内楼梯,一面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m。

A.0.75 B.0.8 C.0.9 D.1.04. 以下居住建筑日照标准确定因素中,( )不符合规定。

A.所处地理纬度 B.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C.所处气候特征 D.以冬至日为日照标准日(II类地区)5. 决定住宅间距的主要因素中,下列( )不考虑。

A.通风、日照 B.视线干扰 C.消防、抗震 D.水文、地质6. 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概念中,以下( )说法不正确。

A.小区级的小游园应与小区级道路相邻B.居住区公园与居住区级道路相邻C.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再大也只能属组团级的“大绿地”D.组团内绿地,如果四面邻组团路,面积达到小区级规模绿地,应成为区级中心绿地7. 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中,不应采用下列( )方式。

A.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勿须便捷 B.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穿行C.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D.满足住宅的日照通风8.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30000~50000人,小区( )人,组团1000~3000人。

A.5000~6000 B.7000~9000 C.7000~15000 D.9000~200009. 小区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的( )。

A.45%~60% B.55%~65% C.60%~75% D.75%~80%10. 小区多层住宅的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为( )m2/人。

A.15~19 B.10~12 C.16~20 D.7~1011. 条式住宅间距、多层之间不小于( )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小于( )m。

A.10、15 B.6、13 C.9、18 D.12、1812. 在华北地区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多层为( )%,高层为( )%。

(完整版)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A答案

(完整版)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A答案

(完整版)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A答案《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卷A3。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设施服务范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4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3 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声标准为_B__A 30-40分贝B 35-45分贝C 35-40分贝D 40-55分贝4 哪一个不属于住宅区绿地的三大功能_A__A 美观功能B 使用功能C 生态功能D 景观功能5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但坡长不能超过( )米。

BA.8.0%;50 B.8.0%;20 C.3.0%;20 D.3.0%;50三、简答题(8分*5=40分)1。

住宅的群体组合中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几个?并且要写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照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形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布,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缺点: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影遮蔽的问题。

2、周边式:住宅沿街坊道路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置形式。

特点: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内部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的空间,有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缺点:对地形的适应性差3、点群式:围绕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或水面有规律或自由的布置,形成丰富的群体空间。

特点:日照、通风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缺点: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大,识别性较差.4、院落式: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的或版封闭的院落空间。

特点: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与儿童活动场地,提高容积率。

缺点: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

5、混合式:指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或院落式,其中二种或数种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特点:空间丰富,适应性广,组成空间多变的住宅组群。

6、自由式:在群体布置时,形成似围非围的相互流动的院落空间效果,在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段因地就势,适于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过关必做1500题(居住区规划)【圣才出品】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过关必做1500题(居住区规划)【圣才出品】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用地规模约为65公顷,主要目的是()。

[2018年真题]A.为了降低建筑密度,保证良好的居住环境B.为了社区更加多样化C.为了保证上小学不穿越城市道路D.可以形成规模适宜的社区【答案】C【解析】“邻里单位”六原则包括:①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③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绿地或中心广场中;④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应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进行控制,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⑤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图书馆、商店、公共活动中心、教堂;⑥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2.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7年真题]A.外部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B.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C.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并与其他机构的服务设施一起布置D.邻里单位占地约25公顷【答案】D【解析】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以保持内部的安全和安静;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3000~4000人;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居住区规划原理考卷-1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居住区规划原理考卷-1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内部的对外联系应妥善处理。

下面哪种说法不妥()。

A.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B.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C.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控制在80~130m之间D.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则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口2、、下列()项有误。

A.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B.住宅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C.公共建筑超过24米时为高层D.公共建筑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3、、关于住宅建筑设计,下列说法()项有误。

A.住宅层高不应高于2.8mB.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4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mC.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2.20mD.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1/3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2.10m4、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高级住宅”是指()。

A.建筑装修标准高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住宅B.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高级住宅C.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D.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5、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时,应设不小于()面积的消防通道。

A.160m,3m×3mB.160m,4m×4mC.180m,4m×3mD.120m,4m×4m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建筑密度2、住宅用地3、公共绿地4、道路红线5、日照间距系数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

2、居住区规划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因素。

3、居民调查的作用与意义。

4、围合空间的作用。

四、论述题(25分)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方法较以前有哪些改变,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完整版)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

(完整版)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

居住区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3.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4.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6.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6分)1。

居住区的用地分类有哪些?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答:居住区的用地四类:(1)住宅用地(R01)。

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室前小路等)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R03)。

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用地,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R04)。

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和休息场地.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1)住宅用地的划分一般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

(2)住宅用地与公共绿地相邻,如果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线时,通常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米计算。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1)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1)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1)1.1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特点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有坊墙、坊门,每晚实行宵禁,坊门关闭,禁止出入。

街巷:一般不通机动车,日照采光通风条件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

邻里单位:城市道路不得穿越邻里单位;邻里单位内设有小学,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保证充分绿化,各住宅都有充分日照、通风和庭院。

居住小区:有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其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的上限。

综合居住区:以居住区用地为主体,附设不同类型的工作地段,以节约上下班的时耗,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方便生活,利于工作和生产1.2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异同1.3 什么是社区?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四个条件是什么?社区: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交往的社会群体。

条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2.1 概念: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人们日常生活、居住、游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

(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区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单选题]1.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周边式布局的街坊是典型的邻里单位B.(江南博哥)以小学的合理规模确定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C.邻里单位应避免外部车辆穿行D.邻里单位要求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包括:①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以保持内部的安全和安静;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3000~4000人;④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⑥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单选题]2.下列关于居住小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历年真题]A.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B.因地块大小不同,而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C.居住小区是封闭管理的居住地块D.以一个居委会的管辖范围来划定居住小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居住小区的核心概念是按照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和城市干路网的间距,综合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应一定的人口规模配建一套生活服务设施,并通过减少城市交通穿越,保证日照、通风和一定绿地等措施,保证较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单选题]3.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邻里单位的规模应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B.邻里单位的道路设计应避免外部汽车的穿越C.为邻里单位内居民服务的商业设施应布置在邻里的中心D.邻里单位中应有满足居民使用需要的小型公园等开放空间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佩理的论述,邻里单位由以下六个原则组成:①规模。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5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5

第五单元精选试题一、判断与改错题1、一般认为,一种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

2、一般认为D/H大于4的空间会使人感觉是一个广场或庭院。

3、在传统的街道中,D/H为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般均属于住宅街区中的生活性街道。

4、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米。

5、一个能够观察人行为的最大距离一般是150-200米,所以,住宅区中低等级的街道(或道路)其直线段一般也不宜大于这个距离。

6、整体空间组织首先应以住宅区整体的空间与景观规划结构为基础。

7、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应更多地考虑住宅区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形成。

8、各个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以构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为原则。

二、名词解释题1、住宅日照2、日照标准3、日照间距三、单项选择题1、住宅区规划设计所考虑的空间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研究如何通过()的构筑营造一个适居的居住环境。

A、外部空间、外部空间B、内部空间、内部空间C、外部空间、内部空间D、内部空间、外部空间2、下列不属于外部空间的形成的限定方式的是()。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3、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4、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5、()是一些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形成的消极空间。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6、一般情况下,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地运用()的空间限定方式。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7、在住宅群落空间和由点状或塔状住宅限定的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中,较多地运用()来进行空间限定。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8、围合空间形成的关键在()。

A、立体B、平面C、点D、线9、在立体上,围合空间的比例则关系到空间的心理感受,()的D/H会使人感觉不稳定甚至失去空间在平面上构筑的围合性,而()的D/H会使人压抑。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2)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2)

居住区试题及答案(2)1.1 社区:指⼀定地域内⼈们相互间的⼀种亲密社会关系。

社区理论强调了社会整体关怀,把居住置于社会⽹络的整体中,居住空间内允许与其它城市职能混合布局。

形成社区四个条件:①有⼀定的社会关系。

②在⼀定地域内相对独⽴。

③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④有相近的⽂化、价值认同感。

1.2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异同:2.1概念:居住区居住⼩区组团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2)居住⼩区⼀般称⼩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然分界线所围合,不为城市⼲道穿越,并与居住⼈⼝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套能满⾜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般称组团,指⼀般被⼩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规模(1000-3000⼈)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2.2居住区由哪些⽤地组成(四⼤类)居住区⽤地组成:⽤地组成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1、住宅⽤地45-60 55-65 60-752、公建⽤地20-32 18-27 6-183、道路⽤地8-15 7-13 5-124、公共绿地7.5-15 5-12 3-8居住区⽤地100 100 1002.3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简述各⾃特点1)⽚块式布局■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不强调主次等级,成⽚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块式布局形式;■常采取规划组织结构基本模式。

2)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道路、绿带、⽔体■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配全局的作⽤。

3)向⼼式布局■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性,易于形成中⼼。

并以⾃然顺畅的环状路⽹造就了向⼼的空间布局。

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答案,十五 道题1

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答案,十五  道题1

1.居住区由哪些用地组成?各项用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含路面、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绿地(指公园、小游园、运动场等集中绿地)。

此外,工业、非配套公建等其他用地不属居住区用地用地面积之中。

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人口一般为多少?居住区:3~5万人、小区:5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3.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般有三种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4.住宅组合有几种基本方式?其优缺点是什么?行列式: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现行布局有利于服务实施的高效分布,线路的连续性可以减少出行距离,并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

缺点:形式单调,识别性差,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周边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

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点群式: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院落式: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提高容积率布局具有设施共享、可识别性和领域感强等,但东西两侧转角部分容易产生阴影遮蔽混合式:空间丰富,适应性广自由式: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段因地就势5.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备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其合理服务半径是多少?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居住区规划原理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居住区规划原理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居住区规划原理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 ”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参考答案:分级2.下面哪一项距离不适合选用步行交通?()参考答案:1500m3.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请问该项目的容积率是多少?()参考答案:2.04.幼儿园、托儿所的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外。

参考答案:1/25.在住宅单元组合方式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便于施工的为哪种组合方式?()参考答案:平直组合6.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为40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请问该项目的容积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4.07.某城市居民小区,有居住户数1000户,居住人口3200人,小区车位比为1:1.5,请问该小区有多少停车位?()参考答案:15008.当建筑物总长度超过 220米,或沿街部分长度超过()米时,应在适合位置设置消防通道,如设置有困难时,应采取环形消防车道用以解决。

参考答案:1509.在北方城市中,哪种住宅形式使用的数量占比最大?()参考答案:普通单元式住宅10.15分钟生活圈内的配套设施的距离应为多少公里范围内?()参考答案:1公里11.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参考答案:越高、越高、越小12.在城市中心,如想住宅建筑每一层均有较大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又能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可采用哪种住宅形式?()参考答案:退台式住宅13.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14.以下哪些选项不可作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来源?()参考答案:甲方的个人喜好15.根据住宅防火间距的要求,两栋高层住宅建筑,层数均为18层,两侧间距应最小满足()的安全距离。

居住区规划原理A试卷

居住区规划原理A试卷

线封密三峡大学试卷班级姓名学号2020年春季学期城乡规划专业《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考试试卷(A 卷)注意:1、本试卷共2页;2、考试时间:110分钟;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问答题(50分,第1、2题15分,第3题20分)1、请描述不同地形地貌居住区类型及特征。

(15分)2、请描述“隐喻式”布局形态,并举例绘图说明。

(15分)
A1页3、请诠释住宅套型设计中的“动静分区”,并绘制简图。


20分)
得分
线封密三峡大学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二、论述题(50分,共2题,每题25分)1、试论述居住区与城市融合的设计理念。

(25分)
A2页2、请论述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包括哪些系统及主要内容,并以一个居住小区为例进行分析。

(25分)得分。

居住区规划测试试卷1

居住区规划测试试卷1

《居住区规划》试卷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新建居住区,应满足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同期投入使用的要求;旧区可遵循规划匹配、建设补缺、综合达标、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改造。

()2、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时数2h。

()3、中学是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必须配建的设施。

()4、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应考虑地域气候的影响,南方应侧重考虑设置遮阳场所;而北方应侧重考虑设置冬季避风场所。

()5、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含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含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含居住街坊指标。

()6、配套设施应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

()7、学校体育设施是城市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是节约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应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

()8、居住区内的步行系统应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应便捷链接公共交通站点、并连通城市街道、室外活动场所、停车场所、各类建筑出入口。

()9、少于100个车位的停车场,至少要有一个无障碍停车位。

()10、当同一座建筑既有平屋面、也有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各自按照平屋顶和坡屋顶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之后,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建筑的建筑高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居住街坊是实际住宅建设开发项目中最常见的开发规模,一般以()户为宜。

A、200—800B、300—1000C、500—1000D、1500—40002、按国家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具有以下特点的住宅类型为(),节约用地,节省市政投资,可以争取较多的公共绿地和场所,丰富城市景观;但用钢量大,远离地面,对人们心理、生理有不良影响。

A、低层住宅B、多层住宅C、中高层住宅D、高层住宅3、初中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A、500mB、800mC、1000mD、1200m4、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满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小时的日照标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第一单元精选试题(1)判断与改错题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2)名词解释题1、住宅区2、居住区3、居住小区4、居住组团5、住宅街坊6、住宅群落(3)单项选择题1、()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2、()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3、()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4、()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5、()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6、()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7、()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9、()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居住区规划理论考试

居住区规划理论考试

名词解释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而提出的一种居住区规划理论。

(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规模:根据学校确定邻里的规模;边界: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开放空间:邻里公共空间;机构用地: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地方商业: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服务;内部道路系统: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

)3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居住综合体(区):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区:居住与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7扩大小区: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及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

8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9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10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居住区规划原理考卷-4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居住区规划原理考卷-4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专业:学号:姓名:成绩: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20年B、10年C、5年D、2年2、请在以下选项内选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A、确定城市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的用地面积和用地界限B、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C、确定城市主、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和控制点坐标与标高D、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E、建筑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和总平面布局3、请在以下选项内选择唐长安格局的主要特点:A、三套方城B、中轴对称C、坊里制D、“因天材,就地利”E、方格路网4、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A、30000~50000人B、10000~15000人C、3000~5000人D、1000~300人5、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通常为:A、1000~1200米B、800~1000米C、600~800人D、400~600米6、符合管线综合原则的选项为:A、重力管让压力管B、大管径让小管径C、临时管让永久管D、新建管让已建管二、简答题(41分)1、简述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8分)2、分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和相互的差别。

(11分)3、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原则。

(11分)4、比较行列式和周边式布局的优缺点。

(11分)三、问答题(35分)1、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15分)2、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并简述其作用。

(20分)一、选择题1、C2、A、D3、B、C、E4、B5、B6、C、D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和相互的差别。

住宅区绿地包含住宅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绿地率的计算方法是总绿地面积与住宅区用地的比值,是衡量住宅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B答案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B答案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卷B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6分*5=30)1.社区:不是一个行政和规划概念,它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它更强调的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按社会学的解释,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1.一定的社会关系;2.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域;3.有一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2.访谈调查:一种由调查人员(访谈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提问并回答的调查方式。

3.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4. 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5.道路用地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二、选择题(2分*5=10分)1. 城市道路应分为(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答案:B2. 工程管线干管综合管沟的敷设,应设置在( ),敷设工程管线支管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 )。

A.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机动车道下面B.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C.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面;非机动车道下面D.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下面答案:B3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答案:C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答案:A5、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一).doc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一).doc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一)1.居住组团人口适合规模为(A )A. 1000-3000 人B.3000-5000 AC.4000-6000 AD.5000-7000 A2.形成社区的基础是(D)A.血缘关系B.工作关系C.亲戚关系D.邻里关系3.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是指(D)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C.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4.居住组团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C)A. 90~120 米B. 100^150 米C. 150~250 米D. 300^6005.在居住小区的用地配置中,道路用地所占比例为(A)A. 7%"13%B. 9%~16%C.D. 12%~20%6.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 (建筑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是(A)A. 1B. 2C. 3D.47.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音标准为(B)页A. 15〜25分贝B. 35-45分贝C. 55—65分贝D. 75—95分贝8.住宅区尽端式道路超过120米时应设置尽端回车场,其尺寸不小于(C)A. 5米X5米B. 8米X8米C. 12米X 12米D. 15米X 15米9.沿街超过160米长的建筑物应该设置的消防车通道的宽度不小于(A)A. 4米B. 5米C. 6米D. 7米10.住宅区内公用电话亭服务半径为(B)页A. 100 米B. 200 米C. 300 米D. 400 米11由于物业管理机构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布局上与社区活动中心结合便于联系与运作,一般服务半径不宜超过(D)A. 200 米B. 300 米C. 400 米D. 500 米12.根据地形坡度分级的标准,地面坡度在10%〜25%的地形称为(C)A.平坡B.缓坡C.中坡D.陡坡13.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B)A.住宅用地、建筑用地、绿化用地、规划用地B.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住宅用地、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D.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4.住宅区人口净密度计算式是(B)A.住宅区总人口 /居住用地面积B,居住区总人口 /住宅建筑总用地C.住宅区总人口 /住宅基地总面积D.住宅区总人口 /规划区总面积16.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A)A. 300—800 人 / 公顷B. 400— 600 人 / 公顷C. 500〜800人/公顷D. 600 —900人/公顷17.问卷调查回答问题的答案设计中不含有(C)A.定名变数B.定序变数C.定距量表D.分类变数18.不属于住宅区主要噪声源的是(B)A.交通噪声B.动物噪C.人群活动噪声D.工业生产噪声19.我国居住环境白天(上午7点一下午9点)和夜晚晚上9点一上午7点分别容许的噪声标准是(C)A. 20 30分贝,25 35分贝B. 32 40分贝,28 42分贝C.46 50分贝,41 45分贝D. 50 55分贝,60 65分贝二、多项选择题(10分)21.住宅区规划结构的基本性质有(ABCDE)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E.图示表现性22.住宅区规划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应遵循的原则有(CDE)A.交通发达B.美化环境C.生态优化D.社区发展E.共享社区23.居住区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包含(BD)A.小学绿地B.林荫道C.各种道路的行道树D.居住区公园E.宅旁宅间绿地24.住宅区的供水系统有(ABC)A.分类供水系统B.分压供水系统C,分质供水系统D.饮用水供水系统E.冷热水供水系统25.以下属于居住组团应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有(AB)A.幼儿园B.居委会C.文化活动中心D.门诊所E.中学三、填空题(10分)27.一般情况下,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较多运用(围合)的空间限定方式,而住宅群落空间的构筑较多运用(实体占领)来进行空间限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3.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4.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6.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6分)1.居住区的用地分类有哪些?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答:居住区的用地四类:(1)住宅用地(R01)。

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室前小路等)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R03)。

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用地,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R04)。

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和休息场地。

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1)住宅用地的划分一般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

(2)住宅用地与公共绿地相邻,如果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线时,通常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米计算。

(3)住宅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邻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界。

2.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及特点?答:居住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三种:(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交叉处设立交。

特点:保持居住区内安全和安静,保证社区内各项生活与交往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居住区内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在尽端路的尽端处设有机动车停车场或回车场。

步行道常贯穿于居民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起居宅、卧室联系起来。

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一般适用于私人汽车较多的居住区。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特点:与“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体系相比,在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交通组织方式既经济又方便,我国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的道路系统都采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体系,居住区内车行道明确分级,并贯穿于居住区或小区内部,道路系统多采用互通式、环状尽端式或两者相结合。

(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特点:这种形式是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公共服务中心或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但步行道和车行道的交叉处不采取立交。

采取此道路系统时除在平面上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立体空间的处理达到部分分流的目的。

一般通过将步行系统整体或局部高架处理,做一些步行平台式天桥,可以使人行和车行在立体空间上得到分离,达到比一般平面人车分行或混行更好的效果。

3. 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的组成有哪些?答: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居住区内的各级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布置方式有哪些?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是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

布置方式:一是设在住宅或其他建筑的底层;二是独立设置。

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居住区中,中小学校规划布置的考虑因素有哪些?答: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原则:(1)在使用时可根据选用的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

(2)当规划用地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与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3)地处流动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流动人口数量增设有关项目及增加相应面积。

(4)在Ⅰ、Ⅵ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服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5)在Ⅰ、Ⅶ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6)旧区改造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7)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800~1000 米;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400~500米;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为150~200米。

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2)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并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3)应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将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设在交通较方便、人流较集中的地段。

(4)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组合体。

居住区中,中小学校规划布置的考虑因素:中小学校选址应有足够的用地面积,便于学生上学,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出入口较为明显;学校基地有良好的通风与日照条件,并远离铁路线和城市交通干道,避免交通噪声对教学的干扰;学校基地形状应有利于校舍、校园及运动场地的布置,以便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留出相应的学生运动场地;此外,还应注意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与绿地相邻或与其它一些较安静且不怕吵闹的公共建筑相邻布置。

6. 绘出用地平衡表,并简述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作用:(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进行方案比较。

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7.影响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因素要有哪些?答:(1)住宅层数与经济性(2)进深(3)长度(4)层高8.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确定道路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如道路出入口、中心线转点和变坡点、红线、路沿石处等的设计标高);(2)确定建筑物室内地坪和室外四角的设计标高;(3)环境竖向规划如设置挡土墙,护坡等;(4)确定排水组织如标明排水坡向、汇水沟、散水坡的位置,设计标高及地下排水管沟走向;(5)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9.简述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答:⑴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⑵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⑶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⑷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⑸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⑹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⑺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⑻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⑼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⑽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10分)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答: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⑴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

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

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下列几种:(1)交错排列(2)变化间距(3)单元错接⑵周边式。

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

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

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

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

⑶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

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⑷混合式。

指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结合周边式布置。

2.居住区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住区作为城市功能结构和乡村人居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有其合理的规模。

这个合理的规模应符合居住功能、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

住区的合理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制约:⑴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与规模相对应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米。

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

⑵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模式的城市交通要求城市干道之间保持合理的间距,以保证交通安全、快速和畅通。

以此划分的城市地块往往成为决定住区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