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制度转变历程
浅析韩国金融制度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韩国金融制度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摘要: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韩国金融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
从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韩国的金融制度是较为实用性的金融制度,自建国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其金融制度的沿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在每个阶段,韩国的金融制度在理论上都存在着诸多缺陷,但其操作性一直不错,为韩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保障。
其发展历程可表示为“自主中立金融——管制金融——自由金融”三个阶段。
一、历史沿革1 自主中立金融阶段。
建国初期为了治理混乱的经济金融秩序,消除严重的通货膨胀,消除殖民地金融制度的影响。
1950年5月颁布的《韩国银行法》确立了韩国金融业的民主性、自由性与独立性,紧接着其中央银行韩国银行的成立标志了韩国自由中立的金融体制开始运作。
在整个50年代,韩国政府都在为巩固其新建立的自由中立的金融制度而努力,颁布了多部关于银行的法律,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农业银行法》等。
到50年代末,韩国自主中立的金融制度已基本成型。
2 管制金融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金融业进入管制阶段,也是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体制时期,金融体制独立性逐渐丧失,转而成为政府推行其产业政策的工具。
1962年韩国修改了《韩国银行法》,政府接管了中央银行的大部分权利,使政府直接干预和控制金融具有了合法的依据。
在这一阶段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很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无足轻重。
进入70年代,政府逐渐意识到金融多样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72年,韩国政府采取措施,整顿民间金融市场,调整和转换银行债务,降低利率等,其目的是改善金融机构状况,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3 自由金融阶段。
1980年韩国颁布了《一般银行经营的自律化方案》,1982年修正了《普通银行法》,开始了韩国金融业向自由化国际化发展的变革,并通过出售银行股份等方法完成了部分银行的私营化,以此来刺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浅析韩国金融制度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韩国金融制度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韩国作为一个亚洲四小龙之一,其金融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演变。
本文将对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进行浅析,并探讨这些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二、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1. 初始阶段在韩国的初期发展阶段,金融制度非常薄弱。
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金融市场规模非常有限,金融机构的数量也较少。
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
2. 金融改革与创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进行金融改革与创新。
政府推动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
这些举措推动了韩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3. 金融危机与改革然而,韩国在1997年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韩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依赖短期外债、金融机构过度放松贷款标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增加外汇储备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韩国金融体系得到了健康发展。
4. 韩国发展成为金融中心通过前期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后期的金融危机与改革,韩国金融体系逐渐得到了健康发展。
如今,韩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规模庞大,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金融改革韩国金融制度演变的过程表明,金融改革是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国在金融体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机构过于依赖传统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韩国金融改革的经验,加强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 加强金融监管韩国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并对金融机构进行了整顿。
我国也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3.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韩国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韩国金融体制的三次变革
韩国金融体制的三次变革作者:苗子瑜杨红来源:《新财经》2008年第02期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韩国经历了三次金融体制变革,每次变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或经济恢复产生深刻影响韩国是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
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了“汉江奇迹”,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暴发,韩国也未能幸免,经济发展遭受重创,但经过几年调整和金融变革,经济很快恢复并再度迅速增长。
第一次变革:政府全管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制定了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保证计划顺利实施,韩国政府开始全面直接管制金融。
通过立法获得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1961年,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广泛重组。
1962年修改《韩国银行法》,使政府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人事任命、财务预算和日常业务等直接干预和控制合法化。
韩国银行也因此失去了独立性。
政府还组建了各种形式的专业银行,把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特别是贷款、证券和信托业务分开,实行银行分业化和专业化。
建立主办银行制度。
20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实行“信用控制体系”政策,要求每个企业与某一家银行保持特定的信用关系。
银行不仅对企业提供主要的融资,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这家具有特定关系的银行就是企业的主办银行。
韩国政府实行主办银行制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主办银行来实施对企业集团的信贷控制,形成了政府、银行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准内部组织关系。
在主办银行制度下,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系统的控制。
政府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与措施。
韩国政府的经济企划院每年根据其制定的《总投资预算计划》来确定经济增长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预期流通速度。
信贷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机构是金融通货管理委员会而非中央银行,该委员会根据《利息限制法》来制定中央银行的最高存款利率。
政府还采取分配贷款的办法,对重点部门和大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对因执行政府政策而出现存贷款倒挂的金融机构提供利息补贴。
为了促进产品出口,韩国金融机构给予出口厂商相当于其他贷款利率一半的利率优惠,并且不限制贷款数量。
韩国经济分析
一、韩国经济现状及前景众所周知, 韩国在60 年代初期还只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 但由于坚持推行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 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从而推动韩国的总体生产规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外出口贸易规模, 以及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发生了令世人注目的巨大变化, 进而使韩国不但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且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重要的一员。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1962—1971 年经济起飞阶段。
期间, 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911% , 国内生产总值由23 亿美元增长到95 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由87 美元增加到289 美元。
(2) 1972—1981 年经济发展阶段。
期间, 韩国的经济特别是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668 亿美元, 增长717 倍;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到1734 美元, 增长6 倍; 出口贸易总额由1971 年的1016 亿美元增加到213 亿美元, 增长近20 倍。
(3) 1982—1991 年经济腾飞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 韩国经济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还是在工业化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增长率年均达到1011% , 大大超过了同期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2727亿美元, 同发达国家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规模方面的相对差距大为缩小, 由1983 年的只相当于美国的1ö4 5 缩小到1989 年的1ö27。
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60 年代初的4219%、1612%、4012%变为816%、2916%和6118%。
特别是,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 重化学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发生巨大变化, 前者从60 年代初占2113% 上升到7413% ,后者则从占7817% 下降至2517%。
韩国金融财务制度的演变
韩国金融财务制度的演变韩国金融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韩国早期的金融系统主要依赖于私人资本和借贷关系。
在现代,韩国的金融财务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逐渐由封闭的制度向开放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本文将对韩国金融财务制度的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古代韩国金融体系在古代韩国,主要金融活动包括农田贷款、债券发行和贵族财政管理等。
韩国古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土地所有制,土地被视为最重要的财产,其价值决定了个人或家族的社会地位。
百济、高句丽和新罗等民族在早期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其中主要以宫廷和王族为中心,实行封建制度。
在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金融联系较为薄弱,金融活动主要以贷款为主,大部分金融资源由贵族和宫廷垄断。
土地贷款是最为常见的金融活动,农民需要向地主或贵族借款以租种土地或种植作物。
此外,债券发行也是宫廷主要的筹资方式,用以维持朝廷的财政支出。
在这一时期,韩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封闭性,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贵族和宫廷手中,农民和商人缺乏获得金融支持的渠道。
这种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
二、日据时期的金融改革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开始,韩国的金融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韩国经济的控制和监督。
日本政府在韩国设立了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推行了现代化的金融制度,并引入了新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在这一时期,韩国的金融体系逐渐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银行业和证券业开始崭露头角,金融市场逐渐形成,货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得到了促进。
此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还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金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然而,尽管日本殖民政府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韩国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
日本政府仍然着重于加强对韩国经济的控制和监督,导致金融体系过于集中化和垄断化,缺乏竞争和市场化的机制。
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历程的阶段性分析
1 韩 国 经 济 略 .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美 国援助 领导人主要 注意 力在政治军事斗争 . 相对忽视 经济建设 . 导致韩 国经 济落后于 同在半岛的朝鲜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朝鲜的三分之一 经济发展滞后进 一步加剧社会 民众 对执政者 的不 满 . 几经 动乱 . 军事 强人朴正熙上台 . 韩 国进入朴 正熙 时期 . 也就是 韩国“ 真 正开始发展经 济” 的起飞时期 。 整体来看 , 韩国经济转型发展 大体可 以分 成三大 阶段 : 朴 正熙执 政前期( 1 9 6 2 ~ 1 9 7 1 年) , 朴正熙执政后期 ( 1 9 7 2 1 9 7 9年 ) , 后朴 正熙转
工业化 时期 , 确定 钢铁 、 有色金属 、 机械 、 造船 、 汽车、 电子 、 石油 化学 、 水泥 、 陶瓷器及纤维工业等十大产业作 为韩国战略投 资重点 , 在税收 、
外汇 、 信贷 、 关税 、 建设项 目等方面 , 对企业实行产业倾斜 , 从而加快重
化工业等资本 密集型产业 的发 展 . 带动第 二产业 在三 大产业 中所 占比 重超过第一产业 。韩 国出 口 结 构随着 产业结构 的调整而发 生变化 , 为 韩 国对外贸易注入新 的发展 动力 . 进而在 投资出 口主导的经济发展模 式背景下直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在第 三个五年计划期 间 . 韩 国出 1 2 1 总额突破 1 0 0亿 美元 , 带 动人均 国民收入 突破 1 0 0 0美元 。 韩 国正式跻 身“ 亚洲四小龙” 行列。 然而 . 韩 国政府 对经济运行 的强 势干预 . 尤其 是对企业集 团的非 均衡化倾斜发展 政策 却扭曲政 企关 系 , 大 企业或 企业集 团与政府官员 形成盘根错节 的复杂关 系 . 财阀在 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当中的势力影响 膨胀 . 再加上政府为 了推 动重化工业 化而实行 的政 策性金融 . 以及 商 业 银行的倾斜性放款行 为 . 影响市场对 资源 的有效 配置 . 并导致 分配 不公 . 为韩 国经济金融体 系脆弱 . 以致难 以应对东 亚金 融危机 的挑 战 埋 下伏 笔。 到2 O 世纪7 0 年代 中后期 . 韩 国经济非均衡化发展过程 中社会 民 生问题 逐渐暴 露出来 , 收入分配差距 、 区域差距 、 城 乡差距等 结构性问 题 日益 凸显. 再加上朴正熙 当局专权作风趋于强硬 . 引发 民众不满 。 虽 然 韩国第 四个五 年计划 已经 明显转而重视经济 民生均衡化发展 问题 . 但 在多重 矛盾 的背景下 , 1 9 7 9 年 1 0 月2 6日. 朴正熙遇刺身亡。同年 , 受 国际政 治经济环境影 响.再加上韩 国经济发展模式结构性 问题 , 韩 国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 . 亟待进一步调整转型 1 _ 3 后朴正熙时期韩 国经济转型发展情况 朴 正熙身亡后 . 经过短 时期 的混乱 . 韩 国陆军少将全斗焕发 动“ 双 十二” 政变 , 重新 实行军人执政 。 然而 , 迫于 国内外压力 , 全斗焕当局开 放选举 , 军政府 出身 的卢泰愚继任总统 。此后 , 韩 国完成 了政治转 型 , 金泳三 当选总统 , 成为朴正熙身后韩 国第一任文人民选总统。 韩 国在后朴正熙时期不但推动政治转型 ,还大力促进经济转 型。 韩 国政 府提出 “ 稳定 、 效率 、 均衡 ” 的方针 , 并将第五个五年计划 由经 济 发展计划改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化发展 . 以及新 自由主义 在欧美国家的兴起 . 韩 国政府逐渐 调整经济管理 方式 . 转变 政府职能 . 由直接 出面推动重化工业化发展 . 改为发挥市场机制 , 改善 竞争秩序 , 政府投资侧重研发层 面. 以保障韩 国出 口竞争力 , 推 动韩 国 竞争优势 由价格成本转 向质量 、 品牌等非价格因素。韩 国出V I 趋于好 转. 贸易赤字下降 . 到 1 9 8 6年实现贸易盈余。 1 9 8 6年后 , 韩 国进入 第六个五 年计划 时期 。 在低 汇率 、 低油价 和 低 国际利率 的背景下 . 韩 国出口进 一步增长 . 带动韩 国经 济总量和人 均 国民收入增加 。随着政治转型 . 韩国进一步调整政府职能和市场秩 序. 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健 . 使韩国得以成功举办 1 9 8 8 年首尔 ( 汉城 ) 奥运会。 1 9 9 2 年. 韩国开始执 行第七个 五年 计划。 但 1 9 9 3 年, 金泳三总统 上 台后 , 停止 了军 政府背景 的卢 泰愚 当局 的经济计划 . 改 为实行新经 济计划 , 提出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 、 产业结构和金融机制改革。 在 当时 知识经济在欧美 国家兴起 . 韩 国高度重视信 息产业 . 大力 发展 电子信 息、 精密机械 、 精 细化工 、 新材料 、 新能源等产业 , 提高产业结构 的技术 附加值。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 发前 . 韩国已经跃 居发达 国家行 列。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6年)
1 2
60年代韩经济开始起步,1965年韩 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3 4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 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继 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 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 工业发展时期
80年代,韩经济开始自由化并 开始着手进行结构调整
0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为促进出口,韩国将韩元贬值100%,并将多无汇率体系转为单一率体系。当时劳动力 成本较低,出口主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进口中占较大比重
0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1
70年代,发展重工,产业重点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韩国开始着力促进重化工业的发展。 同期,韩国发起了著名的"新农村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金融危机阶段 (1997年~1998年)
外债在GDP中所占比 重快速增长韩本身
外汇储备不充足
大企业负债率居高不 下,企业财务结构十 分脆弱。据统计1997 年前韩企业平均负债 率超过400%,30家大 企业的平均负债更高
达518%,
1996年,韩贸易收 支状况较差,(韩 宝钢铁、起亚汽车 等若干大企业又相
②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
在韩国,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决定利率、存贷、 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 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事障碍
0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01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02
韩国选择了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
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
韩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韩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典型的追赶型国家,韩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渐次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之一。
韩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分界点,韩国经济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1961-1997年的37年间,GDP平均增速为7.9%;1998-2012年的15年间,GDP 平均增速为3.9%;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幅度高达51%。
其中1998-2007年GDP平均增速为4.4%,2008-2012年GDP 增速为2.9%,国际金融危机也使韩国GDP平均增速下降34%。
一、韩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从1961年韩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朝鲜战争)水准开始,在迄今约50余年的时间里,韩国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分别是1962-1971年的奠定自主经济基础期;1972-1978年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期;1979-1989年的经济转型期;1990-1997年的加速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期;以及1998年迄今的经济改革与重整期。
(一)奠定自主经济基础期(1962-1971年)在本时期中,由于成功实施第一、二期五年经济开发计划,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出明显好转,韩国经济状况不论在质或量的方面,均获得显著改善,从而奠定迈向现代化及自主经济的基础。
此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1)将投资优先分配于制造业,通过工业化主导经济成长;且为支持工业化战略,采取重点开发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及公共建设,以突破基础设施部门的瓶颈,引导产业结构的改善。
(2)为了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及资源禀赋贫乏的问题,积极推动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更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同时,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也获得大幅改善。
(3)动员国内资金的积累,激励国民增加储蓄,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外资,以满足高速增长的投资资金需求。
投资资金自给度得到显著改善,但也加重了外债偿还负担。
(4)1960年代的经济发展计划因侧重于公共建设部门和战略性部门的发展,导致生产要素未能实现有效分配、产业间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加大。
韩国经济
从1962年起,政府连续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每个计划的内容都与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相一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业重点,且保持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是韩国经济发展计划的主体,是韩国产业发展的总纲,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
韩国能在30年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迅速走出低谷,引起了全球密切关注。
韩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即“政府”这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韩国产业发展现状1、韩国产业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韩国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6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时机,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使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
重化工业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韩国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重化工业取得迅速发展。
韩国重化工业发展之初是为了实现资本设备的进口替代,但随着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迅速发展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以及70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加强,发展中国家价格竞争使韩国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产品出口受限,韩国急需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导向局面。
韩国利用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
韩国政府主导的重化工业发展到1980年完成了预定目标,重化工业在制造业中比重上升到50%以上。
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进入80年代后,韩国出口面临三大挑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差距缩小。
韩国经济
韩国经济发展轨迹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8月独立至1962年实施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前为一个阶段——动荡与恢复阶段;1962年至1992年为第二个阶段——高速增长阶段;1993年7月公布“新经济五年计划以后为第三个阶段——调整改革发展阶段[①]。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
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
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
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
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②]。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③]。
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
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
“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④]。
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⑤]。
韩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
韩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韩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其现代化却是在二战后才开始加速推进的。
经过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韩国已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
韩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二战后,韩国的经济和基础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战争结束后,韩国进入了重建和复兴的阶段。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例如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和社会福利计划等。
这些计划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1960年代,韩国实行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业。
韩国政府还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积极拓展经济建设。
这些政策为韩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80年代,韩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以至于韩国被誉为“两只老虎”之一。
在1990年代,韩国继续发挥其制造业的优势,开始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扩展。
该阶段的代表性产业包括三星、现代、LG等韩国知名企业。
韩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
此时,韩国经济崛起的速度已经赶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000年后,韩国的科技创新被认为是该国的新引擎。
韩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许多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的发源地。
同时,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经济和社会水平不断提高。
韩国现代化的主要成就韩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韩国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韩国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发展韩国现在是世界第十三大经济体,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从经济亚后立足出发,无论是出口、制造业、高科技、电子通信等产业现已发展成熟,并且在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二、军事实力韩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韩国采取自我保护和国防的措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之一,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文化影响力近年来,韩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K-pop、韩剧、韩菜等文化元素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关注,韩国的文化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关于《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端,与中国一衣带水。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韩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为新型工业化国家,到1995 年一跃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史称“汉江奇迹”. 1996 年,韩国正式加入OECD,随后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标识着韩国仅仅用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就由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新兴发达国家。
韩国发展基础和发展战略与中国相似,因此通过对韩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韩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从而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1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历程韩国独立初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美国援助。
领导人主要注意力在政治军事斗争,相对忽视经济建设,导致韩国经济落后于同在半岛的朝鲜,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朝鲜的三分之一。
经济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不满,几经动乱,军事强人朴正熙上台,韩国进入朴正熙时期,也就是韩国“真正开始发展经济”的起飞时期。
整体来看,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大阶段:朴正熙执政前期(1962~1971 年),朴正熙执政后期(1972~1979 年),后朴正熙转型时期(1981~1997 年)。
1.1 朴正熙执政前期韩国经济转型发展情况1961 年,韩国陆军少将朴正熙发动“五·一六”政变,建立“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开始了军政府时期。
此时,军政府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为此,朴正熙一方面设立中央情报部,严厉镇压政敌异端;另一方面,成立经济企划院,统筹经济规划、财政预算和外来资本。
基于政变前民主党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军政府出台了韩国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以期通过经济建设成就来“合理化”军事政变。
由于韩国当时国内市场狭小,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自然资源储量较小,朴正熙政府调整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之前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积极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从而扩大投资,尤其注重投资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加工业: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韩国经济简介
韩国经济简介1.时间表格a)1945-1948 美国军政府统治时期i.特殊时期,韩国一直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实行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b)1948年:韩国建国(李承晚政权, Rhee Syngman)c)1950 – 1953:朝鲜战争(美国经济受到极大破坏)d)1953 – 1961:战后恢复时期(从依靠外援到进口替代策略)e)1961 – 1997:韩国经济增长时期i.韩国经济发展是从1961年开始,历届政府都在回复和发展经济上提出了许多措施,使韩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ii.1961 – 1979:朴正熙总统(Park Chung-hee)iii.1979 – 1987:全斗焕总统(Chon Du-hwan)iv.1987 – 1993:卢泰愚总统(Roh Tae-woo)v.1993 – 1997:金泳三总统(Kim Young-sam)2.各时代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a)朴正熙时代韩国经济发展(1961-1979)i.韩国经济的五年计划:1.1962-1966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一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及时捕捉国际产业机构变化的有力机遇,主推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起飞。
2.1967-1971 第二个五年计划:继续实行“出口第一主义”政策,五年间出口额增加了近5倍。
工业开始了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农业地位下降3.1972-1981 第3,4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确立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六大战略产业,并在金融支持,税收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旨在提升产业结构。
利用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机遇,推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
ii.财政金融状况:1.将银行国有化,实行政府控股,同时令货币大幅贬值,以有力于出口2.以低利率贷款给大财阀,鼓励重化工产业发展,促进出口。
3.债务金融投资规模式。
国内大企业通过更低利率的国外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出口。
韩国经济发展史
韩国经济发展史韩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经历了高度的贫穷和破碎的状态,韩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成功地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第一阶段:1945年至1949年在韩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年,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二战的破坏,韩国的经济基础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恢复经济运作和基本生产。
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工业化和教育重建等政策,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50年代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朝鲜战争的阴影下,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计划。
首先,政府推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着力发展出口行业,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这些政策促使了许多企业的成立和扩张,为韩国经济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措施,如五年计划和重化工业政策,以促进工业化进程。
第三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
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速,重工业和制造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许多大型企业如三星、现代和LG等迅速崛起。
同时,韩国还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汽车和电子产品等。
外贸一直是韩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韩国的出口贸易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韩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韩国政府开始经济转型,致力于发展知识经济和服务业。
韩国通过创新、研发和教育投资等手段,努力提高国家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韩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和机会。
总的来说,韩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鼓励创新的环境和勤劳的韩国人民。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韩国成功地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
韩国发展历史
引言概述:韩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从韩国的历史背景开始,以及韩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科技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进而探讨韩国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历史背景:韩国地处东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韩国曾是较为封闭的国家,并遭受过多次。
后来,韩国经历了三国时代、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等王朝的兴衰。
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经济发展:1.工业化进程: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工业化政策,逐渐建立起韩国独特的经济模式。
韩国发展了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出口国。
2.经济增长: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韩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扬。
3.技术创新:韩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韩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4.国际贸易:韩国以出口为引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韩国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政治制度:1.民主化进程:韩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但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了民主化改革。
韩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完善,人民的参与和言论自由得到了保障。
2.政府机构:韩国的政府机构体系较为完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多个部门。
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外交关系:韩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与美国、中国、等亚洲地区的大国关系密切。
韩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体制:1.教育改革:韩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养等。
韩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2.教育投入:韩国高度重视教育,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
3.学术研究:韩国的学术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韩国经济制度转变历程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强化金融支持,韩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 长期低息贷款,一般贷款周期为8年,利率一般在2%~8%,远低于10%左右 的商业贷款。同时,设计了多种以政府为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补充和引 导民间风险投资。更重要的是,韩国还以技术作为担保依据,由政府基金向 银行提供担保,银行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主要支持资产规模小、资金不足, 但创新能力很强、具有成功前景的风险企业。
韩国政府为了促进民间金融机构的“技术中小企业融资”,从2006年开始 强化民间的技术评价能力,设计并普及企业的技术评价模型,通过技术评估 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截至2008年7月,已有3000亿韩元来自民间金融 机构的资金,以民间技术评价机构的评估报告为基础,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进 行了投资。另外,韩国引入“共同中小企业融资”(Co-Finance)制度,即韩 国中小企业振兴财团以信用方式提供政策性资金贷款,而民间银行提供对等 的资金支持,通过官民合作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200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600美元,成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 家。
韩国经济制度的转变
20世纪8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大力扶持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 2008年
20世纪60年代 —发展纺织业 1940年代末期 —财阀培养期 1997年 20世纪70年代 —扶持重工业
战争结束后 —进口替代战略
1950年后期到1960年 —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 制
20世纪70年代——扶持重工业
韩国经济的及时转型,使韩国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以及资本密集 型重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70年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2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 优先发展六大战略工业的政策下,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 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历程
韩国经济发展历程一、韩经济发展历程回顾1948年韩建国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韩经历了三年战争洗礼,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战争结束后,其经济主要依赖美国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60年代韩经济开始起步,以第1个“5年经济发展计划”为标志,韩开始工业化进程。
此时,韩政府开始实施以促进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为促进出口,韩将韩元贬值100%,并将多元汇率体系转为单一汇率体系。
当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出口主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进口中粮食占较大比重。
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同时,韩还制定了《外国资本促进法》,鼓励外资流入。
外资在当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62年外资在韩国内投资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3%。
70年代,韩开始着力促进重化工业的发展。
1973年韩公布并开始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大量投资向重化工行业倾斜。
这一时期是韩造船、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工业的萌芽期,也是韩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的时期。
重化工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效果十分明显,1972-1978年韩GDP年均增长10.8%,重化工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亦由72年的21%上升至78年的35%。
同期,韩发起了著名的“新农村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80年代韩经济开始自由化并开始着手进行结构调整。
70年代的过度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韩政府要求大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汽车、重机械制造、冶炼、造船和海外工程建设领域。
这一措施促使韩产生了一批大财阀加深了这些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垄断。
同时,韩开始银行业私有化,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障碍,金融服务开始逐步走向多样和成熟。
这一时期韩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亦有所放宽,1984年修改了《吸引外资法》,取消了对外资持股比率和利润汇出等的限制,对外资的审批亦转向NEGATIVE系统。
90年代是韩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化进程的时期。
90年代经济区域化蔚然成风,新的国际贸易体制逐步形成。
韩积极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并于1995 年成为WTO创始国之一,1995年韩人均收入首超1万美元,1996年韩加入OECD,标志着韩正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精品】韩国经济发展轨迹
韩国经济发展轨迹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独立至1962年实施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前为一个阶段—-动荡与恢复阶段;1962年至1992年为第二个阶段—-高速增长阶段;1993年7月公布“新经济五年计划以后为第三个阶段——调整改革发展阶段[①].(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
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
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
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
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②].(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③]。
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
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
“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
6%[④]。
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
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之反思
通 过 专 业 机 构 推 动 中 小 企 业 实 施 国 际 化
大 小 企 业 合 作 拉 动 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大 力 推 进 中 小 企 业 的 技 术 融 资 加 快 大 企 业 结 构 调 整, 提 高 效 率 和 企 业 活 力 大 型 国 企 发 展 重 在 实 现 竞 争 实 力 规 模 经 营 整 顿 金 融 秩 序, 改 革 官 治 金 融, 理 顺 监 管 体 制
韩国政府为了促进民间金融机构的“技术中小企业融资”,从2006年开始 强化民间的技术评价能力,设计并普及企业的技术评价模型,通过技术评估 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截至2008年7月,已有3000亿韩元来自民间金融 机构的资金,以民间技术评价机构的评估报告为基础,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进 行了投资。另外,韩国引入“共同中小企业融资”(Co-Finance)制度,即韩 国中小企业振兴财团以信用方式提供政策性资金贷款,而民间银行提供对等 的资金支持,通过官民合作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大多数人将1997年当作是汉江奇迹的结束。1998年金大中执政后, 公开反对韩国的财阀和金融与财政制度,并开始对韩国经济进行改 革和结构调整。在金大中的领导下通过韩国国民的努力以及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580亿美元的援助,韩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 金融风波的危机,使世界再次为之惊叹。
2008年
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制。 此后,政府一直热衷于扶植大企业,对企业拔苗助长,埋下了以后 发展中的祸根。
20世纪60年代——发展纺织业
20世纪60 年代初国民经济结构仍然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基本上停 留在战争结束初期的水平。 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兴起科技革命浪潮,生产里 获得极大的发展,进入产业结喉转换阶段,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1962年以后韩国把经济发展向以国际时 常为主,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并且培养纺织工业,提高 就业率。
1940年代末期—财阀培养期
韩国政府将原日本占有的财产转移给私人,开始培养“企业家”, 利用独裁体制,强行将没收的日本殖民企业卖给私人财团,现代, 大宇,金星,鲜京,斗山和三星等资本家族就是通过接受这类企业 打下的基础,朴正熙政权为财阀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并为财阀提 供政府担保使得韩国财阀能够得到大量的外国贷款。
20世纪80年代— 大力扶持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
韩国政府为避免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萎缩,促进 经济良性循环,在产业政策上作出了重大决策,将目标转向高新技 术产业。把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 现在电子,汽车,精密机械已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韩国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逐步取消对大企业优惠,转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如制定了《中小企业创立补助法》、《中小企业产品购买促进法》 。
1997年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韩国。韩国外汇储备锐减到60亿美元, 汉江奇迹创造的财富缩水一半。韩国财阀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也 突现出来,几十个大财团中竟有十几个财团应声倒下,其他财团不 同程度陷入经营困难。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财阀经济模式”不利于 市场化竞争、容易催生腐败等弊端,并开始减少对财阀的无条件支 持。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强化金融支持,韩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 长期低息贷款,一般贷款周期为8年,利率一般在2%~8%,远低于10%左右 的商业贷款。同时,设计了多种以政府为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补充和引 导民间风险投资。更重要的是,韩国还以技术作为担保依据,由政府基金向 银行提供担保,银行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主要支持资产规模小、资金不足, 但创新能力很强、具有成功前景的风险企业。
尴尬—中国为什么没有三星,LG?
扶持企业对象不同
中国政府扶持的主要是国有大企业,而韩国扶 持的主要是私营大企业,这与中国大企业形成的背 景分不开,中国大企业首先是特殊国情下政府主导 的产物。
扶持企业方式不同
中国对大企业的主要扶持政策是维护国企的垄断 地位,并要求企业突出主营业务、在国内市场基础上 积极开拓海外业务。而韩国政府的主要政策是通过银 行体系给大企业提供巨额低息贷款,并支持其多元化。
奇迹的名字叫韩国
班级:金融1010 组员:周辑帅20102211185 查资料,制作、修改制作ppt框架及内容,整合资料,演讲 郭芳均20102211031 查资料,修改ppt框架及内容,整合资料 姜凯宁20102211042 修改ppt,整合ppt,美化ppt
目录
振奋—伟大的汉江奇迹 伟大—韩国经济制度的转变历程
至20世纪末韩国已经发展成发达国家之一,这一经济现象被称 之为“汉江奇迹”。
发生背景
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一片狼藉。 朴正熙执政期间,按照韩国国情开展了新乡村运动和五年计划,使 得韩国的农业和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在他看来没有经济的振兴是 不可能有民主的,他认为贫穷使得国家变得脆弱,他认为当时的韩国不 具备民主自由的条件,因此他把消除贫困而不是建立民主国家当成头等 大事。 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要改造工业结 构,扩大产业基础;要发展综合化学、造船和机械工业,有必要引进最 新技术,建设大型工厂。将重化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同时并进,赶超 朝鲜的意志。同时,朴正熙政权不顾人权对新闻传媒和言论自由进行限 制,朴正熙不但限制言论自由,而且对反对他的人进行逮捕、镇压。
大小企业合作拉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韩国政府除了大力引进海外技术,加强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联合技术开发以 外,正在大力推动“大小企业合作”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自2002年开始,韩国政府与三星、浦项制铁等大企业及公共机构签订了官民合 作计划,促进“以购买为前提的新技术开发事业”,即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 得到大企业购买时,政府即向中小企业支持部分研发费用。目前参与“以购买为 前提的新技术开发事业”的企业数已经由2007年的51家增加到2008年年底的69 家,较好地推动了韩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同时,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大中小型企业合作模式由“制度上的共赢”转向“文化 上的共赢”,推动以采购为主的合作模式向涉及研发、质量等所有领域合作的共 赢模式。2004年韩国产业资源部决定将30%的产业基础资金支援给大企业和中小 企业的合作事业,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设备投资、人才培 养、提高质量、推进销售等事业,推动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尴尬—中国为什么没有三星,LG? 国之反思
伟大的汉江奇迹
汉 江 奇 迹
发 生 背 景
结 果
汉江奇迹
汉江奇迹,是指韩国经济在几十年内快速崛起。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之一;到了上 世纪60年代,在前总统朴正熙的主导下,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 导向型”经济战略,韩国飞速发展包括快速的工业化、科技进步、 国民教育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 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扶持重工业
韩国经济的及时转型,使韩国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以及资本密集 型重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70年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2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 优先发展六大战略工业的政策下,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 工业。
197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国家财政赤字高达20亿美元,韩币贬 值21%。更要命的是各国开始紧缩银根,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短缺,使韩 国经济运行严重受阻。 这是自1962年以来韩国经济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朴正熙政府经过深思熟虑, 决定不惜冒巨大风险保持经济增长势头,政府不顾居高不下的贸易赤字,用 长期贷款购进急需的先进机器设备。其思路是,不顾一切地提高重工业和化 学工业的生产力,继续进行其“出口闪电战”开辟海外市场。这种策略令许 多国际经济学家为韩国捏了把汗。不过,进口机器设备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 很快抵消了贷款债务。 1975年,正当亚洲各国仍在忍受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剧痛时,当美、日还在 经济负增长的艰难时,韩国“激进”的经济战略确结出了硕果:其重工业产 品在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达到45%,其贸易格局一下子成为发达国家的模 式。1976年,韩国以一种耀眼的经济发展势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出口 额81亿美元,经济增长率14.2%,人均国民收入752美元(1966年125美 元)。
200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600美元,成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 家。
韩国经济制度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 —大力扶持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 2008年
20世纪60年代 —发展纺织业 1940年代末期 —财阀培养期 1997年 20世纪70年代 —扶持重工业
战争结束后 —进口替代战略
1950年后期到1960年 —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 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大企业模式受到程度不同冲击,由此,韩国开始 反思其“财阀经济”,转变发展战略,推动大小企业协同发展。 韩国以财团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后来足以与西方的国际集团一争 雌雄的现代、三星、大宇等大型企业集团。 有数据显示,在韩国,75%的公司资产被最大的10 个家族所控制,四大 财阀掌握着韩国主要大宗商品70%的市场。以家族为代表的韩国大财阀、 大股东对经济的控制程度很高,绝大部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由大股东担任 或指定。 作为韩国第一企业,三星的业务遍及电子、造船、建筑、保险等领域,旗 下公司2007 年总收入为1500 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当年GDP 总量的六分 之一,旗舰公司三星电子的年出口额接近韩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三星 在全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财阀集团一统天下正是韩国经济的特色,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 对财阀的理解,就不能理解韩国的经济。”
韩国政府与财阀相互协助使财阀成为了韩国政府经济振兴蓝图的实 际执行者
战争结束后—进口替代战略
战争结束后韩国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社会,重建工业基础,鉴于起经济 基础薄弱,资源贫瘠,又缺乏资金和技术,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点只能放 在过内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采用进口替代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