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七个比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绪论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平面结构设计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原型法2.立体结构设计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服装结构的内容服装人体工学规格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庛病与修改第一章服装与人体工学第一节人体的构成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
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
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
7。
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PKPM中那七个比的详细出处及调整
一、轴压比1、定义: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作用: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限制柱(墙)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墙)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墙)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墙)的破坏呈脆性。
3、规范限值:1)柱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4.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6.3.6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4.2条2)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11.7.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6.4.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2.13条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调整方案:增大柱(墙)的截面尺寸或提高该楼层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二、剪重比1、定义: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剪力标准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2、作用:为了控制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结构的安全。
3、规范限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5.2.5条《高层建筑混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4.3.12条注:1、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应允许线性插入取值;2、7、8度时括号内的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3、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不满足《高规》第3.5.2、3.5.3、3.5.4条),剪重比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4、“扭转效应明显”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楼层平均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1.2倍。
4、不满足规范限值时的调整方案: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条调整各层地震内力”后,程序按抗震规范5.2.5条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的要求。
史上最精华的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
史上最精华的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该帖被浏览了14884次 | 回复了500次史上最精华的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
注意咯,这个是作者搜集整理在加工的!看懂了这个,去调那些参数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不信你去试试!!觉得好的话,一定要顶!!!那些天做的时候也比较匆忙,出现了部分错误也在所难免,现在把部分错误勘正出来,还请大家一起来批评指正。
本人一定尽力,将本文做到最全最好!!过段时间出一个完整的勘误版本!!现在希望大家持续批评指正,作者已经阅读了346贴了!现将部分网友的部分指正列举如下1,轴压比中的最后一段话对应错了~~应是“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轴压比大于0.1,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3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感谢128楼和255楼网友指正!2,楼主,你整理的关于层刚度比的计算方法,说是有三种,新的pkpm2010已经不允许设计人员自主选择计算层刚度的方式了。
直接是默认第三种,你这是是pkpm08版本的计算方法。
pkpm2010的计算方式是:“层刚度计算中,satwe提供三种计算方法,分别是"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值(抗震规范法)"。
剪切刚度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14条文说明中给出的方法计算的,剪弯刚度是按照有限元方法,通过加单位力来计算的;地震剪力与相应位移的比值方法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3条文说明给出的。
由于计算理论不同,三种方法可能给出差别比较大的刚度比结果,根据 2010 版规范, SATWE 对层刚度比计算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调整,取消用户选项功能,在计算地震作用下,始终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薄弱层判断,并始终给出剪切刚度的计算结果,当结构中存在转换层时,根据转换层所在层号,当 2 层以下转换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转换层上下的等效刚度比,对于 3 层以上高位转换则自动进行剪弯刚度计算,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等效刚度比。
结构设计中的七个重要参数
1、轴压比轴压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延性,具体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过大则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此时应加大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轴压比过小,则结构的经济性不好,此时应减小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02周期比周期比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置合理,具体要求见高规4.3.5。
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意思是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沿两个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个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03、位移比/位移角位移比是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端部最大位移(层间位移)与两端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
(完整版)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
位移比高规 3.4.5:为减少扭转对结构布置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的1.5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建筑不应大于0.9。
说明:过大的扭转效应会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对结构的扭转效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限制:1、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位移可取“规定水平地震力”计算,“规定水平地震力”一般可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
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为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
2、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周期比计算时,可直接计算结构的固有自振特性,不必附加偶然偏心)周期比位移比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
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
节点号在“SA 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
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周期比比调整方法: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结构七个比值的规范要求
多高层结构设计计算的几个值
一.周期比
二、(弹性)层间位移角
(刚性)位移比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三、剪重比
《高规》5.2.5条与《抗规》4.3.12条相同
四、刚重比
《高规》5.4.1-5.4.4条
总结:
刚重比>=1.4时,满足整体稳定要求;>=2.7时,不用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五、刚度比
《高规》3.5.2、3.5.8、5.3.7、10.2.3条
《高规》177页
六、层间剪力比《高规》
《抗规》
七、其它系数的调整
1、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要求应不小于90%。
若不满足,可调整“计算振型数”,但振兴数达到上限时,仍不满足的话,就要需考虑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2、计算振型个数
注意:振兴个数最大不宜超过结构的总自由度数,例如,刚性假定的单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得超过层数的3倍。
3、地震作用最大方向
当不小于15度时,需将数值回填到“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4、高宽比
《高规》3.3.1条
5.结构基本周期
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
可先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再从计算书中读取数值,回填入“结构基本周期”选项。
6.整体抗倾覆验算
看WMASS总信息里的倾覆力矩是否大于抗倾覆力矩。
七个比值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计算结果见图形文件输出之三。
轴压比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加大柱截面修改,当轴压比较小时表明截面太大,应减小截面。
轴压比超限时的调整:现有面积×现有轴压比/轴压比限值=调整后的面积。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计算结果见WZQ.OUT。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 自动按抗规5.2.5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以增大地震作用。
如果是在高烈度区,说明结构侧向刚度不足,宜调整结构布置或抗侧力构件,而不宜直接放大地震力。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计算结果见WMASS.OUT。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均归入不规则。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见抗规3.4.2,计算结果见WDISP.OUT。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归入不规则。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4.3.5,计算结果见WZQ.OUT。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须手算。
周期比计算方法:1)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判断:从计算书中找出所有扭转系数大于0.5的扭转周期,按周期值从大到小排列。
同理,将所有平动系数大于0。
5的平动周期按其值从大到小排列;2)第一周期的判断:从队列中选出数值最大的扭转(平动)周期,查看软件的“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看该周期值所对应振型的空间振动是否为整体振动,如果其仅仅引起局部振动,则不能作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要从队列中取出下一个周期进行考察,依此类推,直到选出不仅周期值较大而且其对应的振型为结构整体振动的值,即为第一扭转(平动)周期;3)周期比计算:将第一扭转周期值除以第一平动局期值即可。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建筑结构不规则程度的判断
46
简答题:
简述哪些结构布置类型属平面不规则?
47
六、竖向不规则
序 号 B1 B2 竖向不规则内容 侧向刚度(注5)小于 相邻上层的 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 三层平均值的 一般不 规则 70% 80% 特别不 超限程度 规则 控制 60% 70%
48
地下1层(层高3000),地上18层(底层3600、标准 层2850)剪力墙结构住宅。 剪切刚度判断
• 多层结构周期比控制
20
多层钢结构实例:典型两个主轴方向动力特性相差太大 振型号 周 期 转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0.9746 179.98 1.00 (1.00+0.00) 0.00 2 0.7078 173.03 0.02 (0.02+0.00) 0.98 3 0.4251 90.01 1.00 (0.00+1.00) 0.00
i层剪力i层层间位移52六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内容一般不规则特别不规则超限程度控制b1侧向刚度注5小于相邻上层的7060b2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层平均值的8070b3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见转换层53竖向不规则内容一般不规则特别不规则超限程度控制b4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层的8065b5除顶层或高度小于主楼总高20的裙房高规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30等效剪切刚度收进层小于下层的50连续两次收进后小于未收进层的30545556竖向不规则内容一般不规则特别不规则超限程度控制b4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层的8065b5除顶层或高度小于主楼总高20的裙房高规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30等效剪切刚度收进层小于下层的50连续两次收进后小于未收进层的30b6下部楼层水平尺寸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90或外挑4m80或外挑5mb15对多高层均有要求b6仅对高层57选择题
PKPM 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
PKPM软件计算结果分析详细说明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高规》JGJ3-2010中第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JGJ3-2010的第3.7.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抗规》GB50011-2010中第3.4.4条第1款第一条:“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一、前言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所需遵循的一套规范,它包括了设计原则、荷载计算、材料选用、结构构造、施工要求等内容,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经济、美观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
设计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结构不会发生倒塌或崩塌的情况。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的计算和验证,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设计师需要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建造成本。
设计师应该在材料的选择、结构构造、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以确保结构的经济性。
3.美观性原则除了安全性和经济性,美观性原则也是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需要在结构的外形、颜色、光泽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以使建筑物成为一个美丽、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三、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设计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重要步骤,它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情况,计算出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的过程。
荷载计算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
1.活载荷载活载荷载是指人员、设备、家具、机器等非永久性荷载。
在荷载计算中,应该精确地计算出活载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以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
2.风荷载风荷载是指由风引起的荷载。
在荷载计算中,应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风荷载的特性等因素,以计算出风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3.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由地震引起的荷载。
在荷载计算中,应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地震荷载的特性等因素,以计算出地震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四、材料选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离不开材料的选用。
材料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经济性和环境因素等因素。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在混凝土中的使用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指标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指标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2 符号
新规范基本上沿用 02 规范的符号,增加了以下符号: (1)δgt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 土结构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标准中 Agt 。用于控制受力钢筋的延性(极 限应变εsu )。
(2)Φ:钢筋直径符号(不表示钢筋牌号)。
(3)HRB500: 强度级别为 500N/mm2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4)HRB400E: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 (5)HRBF500: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6)RRB400: 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7) ηns 、 ηs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其效应的增大系数(偏心距、 弯矩等),对构件 ( p -δ������ ) 由“ηns ”表示;对结构 ( P -∆) 由“ηs ”表示。
3.3.4 (新增)偶然作用下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计算规定。 作用效应设计值S按偶然组合计算 结材构料重强要度性取系标数准值γ0取不小于1.0的数值 3.3.5(新增)既有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计算规定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下 列内容: a.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b. 对使用上限制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 应力验算; c.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 算; d. 对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 率验算(新增内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框架结构(办公楼)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框架- 剪力墙结构(多层厂 房)、排架结构(单层厂房)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板柱结构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 构(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商住楼)。
混凝土梁的自重和承载力规格
混凝土梁的自重和承载力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构件,其自重和承载力是重要的设计参数。
本文将从混凝土梁的材料、尺寸、荷载等方面出发,提供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规格,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二、混凝土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水泥等级:P.O 42.5R3.骨料:普通级砂、碎石4.水泥用量:按照设计强度等级控制,一般不低于350kg/m³。
5.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碎石=1:2.5:3.5;水灰比不大于0.5。
三、混凝土梁尺寸1.梁的截面应足够宽,以便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得以发挥。
2.梁的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或T形,其中矩形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高度不应小于250mm;T形截面的上翼宽度不应小于200mm,下翼宽度不应小于300mm,高度不应小于400mm。
3.梁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间距不应超过3m。
4.梁的截面应尽量对称,以减小内力偏心距和变形。
5.梁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截面尺寸和配筋间距的限制。
四、混凝土梁荷载1.自重荷载:按照混凝土梁截面积和混凝土密度计算得出。
2.活荷载:按照设计要求计算得出。
3.其他荷载:如附加荷载、风荷载等,按照设计要求计算得出。
五、混凝土梁承载力1.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截面形状、配筋等因素的影响。
2.混凝土梁的强度计算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满足弯曲、剪切、挤压等极限状态的要求。
3.混凝土梁的截面应满足受拉区域的配筋要求,并考虑钢筋的强度和数量。
4.混凝土梁的变形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六、混凝土梁的施工质量要求1.模板应牢固、平整、尺寸正确,不得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
2.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并注意钢筋间距、弯曲度、连接质量等。
3.混凝土应按照配合比正确浇筑,并注意浇筑顺序、振捣质量、养护时间等。
4.混凝土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裂缝、麻面、脱皮等缺陷。
七、总结混凝土梁的自重和承载力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参数,其材料、尺寸、荷载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人体学设计知识点
人体学设计知识点人体学是设计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的结构、比例、形态,为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参考和操作指南。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学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比例原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姿势等内容。
一、比例原理在人体学设计中,比例是一个关键概念。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便在设计中保持人体的正确比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比例原理:1.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设计中的比例原理,它将一个整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整体与另一个部分之比。
设计师可以运用黄金分割原理来确定构图和布局的比例。
2. 三分法则:三分法则是将整个身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根据三分法则,人体的头部属于上部,腰部到胯部属于中部,胯部以下属于下部。
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个比例关系来调整衣物的长度和剪裁。
3. 七头法则:七头法则是指人体的身高分为七个等分,每个等分称为一个“头”。
根据七头法则,人体的头部长度应该是整个身体的1/7,这个原则在绘画、雕塑和时装设计中都有应用。
二、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人体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研究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捕捉和表达人体的形态和特征。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它由骨头和关节组成。
设计师需要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骨骼之间的关系,以便在设计中准确地表达人体的姿势和动作。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力量,它由肌肉和肌腱组成。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肌肉群的位置和形态,以便在设计中准确地表达人体的肌肉线条和轮廓。
3. 内脏系统:内脏系统包括心脏、肺、胃等内脏器官,它们负责人体的生命活动。
设计师需要了解内脏器官的位置和形态,以便在设计中准确地表达人体的体形和特征。
三、人体姿势人体的姿势是人体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姿势下人体的形态和特征,以便在设计中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 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 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 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 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考虑周期比限 制以后,以前看来规整的结构平面,从新规范的角度来看,可 能成为“平面不规则结构”。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 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 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2.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计算结果详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因SATWE电算 结果中并未直接给出周期比,故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需 人工按如下步骤验算周期比: a)根据各振型的两个平动系数和一个扭转系数(三者之和等于1) 判别各振型分别是扭转为主的振型(也称扭振振型)还是平动 为主的振型(也称侧振振型)。一般情况下,当扭转系数大于 0.5时,可认为该振型是扭振振型,反之应为侧振振型。当然,对 某些极为复杂的结构还应结合主振型信息来进行判断; b)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长 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 c)计算Tt / T1,看是否超过0.9(0.85)。 对于多塔结构周期比,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这时应该 将多塔结构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注 意不是在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结构)。
4.刚重比
4.1 名词释义:
结构的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刚重比。它是 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且重力二阶效应随着结构刚 重比的降低呈双曲线关系增加。高层建筑在风荷载或水平 地震作用下,若重力二阶效应过大则会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 故控制好结构的刚重比,则可以控制结构不失去稳定。
4.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
1.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
[抗规]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 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 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高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 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高度高 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 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 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 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 高规 ]5.4.4 条规定 :
1 . 对 于 剪 力墙 结构 , 框 剪结构 , 筒体 结构稳 定性必 须符合 下列规 定 : 2 . 对 于 框 架结 构稳定 性必须 符合下 列规定 : D i* Hi/ Gi> = 1 0 4 . 3 电 算 结 果 的 判 别与 调整要 点 : 1. 按照下式计算等效侧向刚度: 2 . 对 于 剪 切型 的框架 结构 , 当 刚重比 大于 1 0 时 ,则结 构重力 二阶效 应可控 制 在 2 0 % 以 内 , 结构 的稳定 已经具 有一定 的安全 储备; 当刚重 比大于 2 0 时 , 重 力 二阶 效应对 结构的 影响已 经很小 , 故规 范规定 此时可 以不考 虑重力 二阶效应。 3. 对于弯剪型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当刚重比大于 1.4 时 , 结 构 能 够 保 持整体 稳定; 当刚重 比大于 2 .7 时,重 力二阶 效应导 致的内 力 和 位 移 增 量 仅在 5 % 左右 ,故规 范规定 此时可 以不考 虑重力 二阶效 应。 2 . 若 结 构 刚重 比 ( Ejd/ GH2 )>1 .4 , 则 满足整 体稳定 条件 ,SAT WE 输 出结 果 参 WM ASS.OUT, 3 . 高 层 建 筑的 高宽比 满足限 值时, 可不进 行稳定 验算, 否则应 进行。 4 . 当 高 层 建筑 的稳定 不满足 上述规 定时, 应调整 并增大 结构的 侧向刚 度 。
3.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抗规]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
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高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 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 平均值的80%; [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 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 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 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E.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 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 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E.02)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框架-剪力墙结 构的与底部大空间层相同或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侧向刚度与 转换层下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 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2.周期比:
2.1 名词释义: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周 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藕连 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
2.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
[高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 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即周期比),***高度高层建筑不 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 建筑不应大于0.85。 [高规]5.1.13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振型数不应小于9,抗震 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 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 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1.4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PKPM软件中的SATWE程序对每一楼层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 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 详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但对于计算结果的判读,应注意以下 几点: (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 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 要考虑偶然偏心 (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 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 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 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 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5) 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 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5).扭转周期控制及调整难度较大,要查出问题关键所在,采取 相应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a)扭转周期大小与刚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无关,只与楼层抗 扭刚度有关; b)剪力墙全部按照同一主轴两向正交布置时,较易满足;周 边墙与核心筒墙成斜交布置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满足; c)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若层位移角控制潜力较大,宜减小结 构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期; d)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应检查 是否存在扭转刚度特别小的层,若存在应加强该层的抗扭刚度; e)当不满足扭转周期限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各层抗 扭刚度无突变,说明核心筒平面尺度与结构总高度之比偏小, 应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墙厚,增大核心筒的抗 扭刚度。 f)当计算中发现扭转为第一振型,应设法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剪 力墙,不应采取只通过加中部剪力墙的刚度措施来调整结构 的抗扭刚度。
1.3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 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 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 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 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 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 构产生不利影响。
3 刚度比
3.1 名词释义:
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也称层刚度 比),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 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 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 层刚度比作为依据。[抗规]与[高规]提供有三种方法计算层刚度, 即剪切刚度(Ki=GiAi/hi)、剪弯刚度(Ki=Vi/Δi)、地震剪力 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Ki=Qi/Δui)。
3.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规范对结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也要求在刚性 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 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比并找出薄弱层, 然后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结构计算。 (2)层刚比计算及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详建筑结构 的总信息WMASS.OUT。一般来说,结构的抗侧刚度应该是沿高 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少,但对于框支层或抽空墙柱的中间楼 层通常表现为薄弱层,由于薄弱层容易遭受严重震害,故程序 根据刚度比的计算结果或层间剪力的大小自动判定薄弱层,并 乘以放大系数,以保证结构安全。当然,薄弱层也可在调整信 息中通过人工强制指定。 (3)对于上述三种计算层刚度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选择:对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或多层建筑及砖混结构应选 择“剪切刚度”;对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或有支撑的钢结构应选 择“剪弯刚度”;而对于通常工程来说,则可选用第三种规范建议 方法,此法也是SATWE程序的默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