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1、壶是怎样传热的1.家庭中经常要烧开水,水烧开后需要保温。
2.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3.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一样。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传热的基本规律:金属>非金属,固体>液体,液体>气体。
导热性能比较为铁片>瓷片>玻璃片>木片>塑料片5.烧水时,火在壶底加热,过了一会,整个壶身就热了。
壶身是怎样传热的?答:壶身主要是由金属制成的,要研究壶身是怎样传热的,就是研究金属是怎样传热。
火在壶底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达到壶身的传热。
6.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有什么现象发生?加热另一端,现象相同吗?答:①加热水平的金属丝时,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②加热倾斜的金属丝时,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而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
(加热另一端时现象相同)7.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片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答:①加热铁皮的一边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由边缘向周围扩散。
证明了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②加热铁皮的中心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证明了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8.做菜的锅,烧水的壶等,大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锅铲和勺子的柄大多是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这是为什么?答: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好,做菜的锅和烧水的壶用金属材料制成,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菜,烧好水,更加节约资源。
锅铲和勺子的柄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话,导热性能比铁的要差一些,是在做饭或吃饭的过程,不至于因过高的温度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光的传播》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光的传播》1.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中,因为有光才有色彩斑斓的世界。
2.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带来光明,太阳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答:太阳发出的光在均匀的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自身能发光?他们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答: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光源有两种:1.自然光源(如太阳、火焰、闪电、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激光束等)4.月球是光源吗?答:月亮不是光源,光源指的是能自身能发光的东西。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5.蜡烛燃烧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眼睛里的?答:蜡烛燃烧时可以发光,那么燃烧的蜡烛就是形成了光源,当我们看燃烧的蜡烛时,燃烧的蜡烛发出的光就沿着视线传播到我们的视野中6.调整三张卡片的位置,当眼睛能看到蜡烛的光是三个小孔的位置,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答:当眼睛能看到蜡烛的光是三个小孔的位置,一定是三张卡片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
实验说明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7.通过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8.小孔成像的原理答:小孔成像实验以及原理将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然后用光照射,然后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影,这样的现象就叫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关于光的传播的事例答:影子的形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另一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太阳完全被遮住称为日全食,遮住部分称为日偏食。
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鄂教版人教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

1.金属丝传热实验:1.热是怎样传导的2.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材料:铁架台、金属丝、火柴、酒精灯、蜡(凡士林膏)步骤:①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涂有蜡(凡士林膏)的火柴粘在金属丝上;③用酒精灯给金属丝加热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落,然后中间的掉落,距离火源最远的最后掉落。
结论: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看到的现象: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向四周融化一段加热:蜡从一端向四周融化。
3.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
4.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答:再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5.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比如:铁片、铁棒、铁丝、铜丝等金属物)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比如:木片、玻璃片、塑料片、瓷片、木棒、塑料棒等)6.锅、壶等用金属制成,原因:金属的导热性能强。
7.锅铲勺子柄大多用橡胶、塑料、木材、陶瓷制成,原因是:橡胶、塑料、木材、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不会烫手。
8.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原因是: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强,当手触摸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所以感觉更凉。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水的传热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黑芝麻(木屑)步骤:①将半杯装有黑芝麻(木屑)的水放在石棉网上②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结论:水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
3.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现象:①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没有明显变化②冷水在上,热水在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最后两杯水混合在一起。
4.水是怎样传热的?(什么是热对流?)答: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
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答①动物——②植物——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物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等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
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
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
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1、壶是怎样传热的1、“研究壶的传热方式”实验(一)实验过程: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和另一端。
实验现象:火柴棍逐个掉下。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条形金属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研究壶的传热方式”实验(二)实验过程: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
实验现象:1、(加热一边)铁皮一边的蜡开始熔化;(加热中间)蜡从中间开始熔化。
实验结论:热传导不受上下左右方向的影响,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3、什么叫作热传导?答: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
4、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如:铁棒、钢丝等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如:木棒、竹筷、玻璃棒、塑料棒等5、做菜的锅、烧水的壶等,大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金属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6、锅铲和勺子的柄大多是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这样有什么好处?(答: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都是热的不良导体)7、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
这是为什么?答:金属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能迅速将手的热传导出去;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速度慢。
因此,用手摸这两种材料,感觉金属材料更凉。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一)实验过程: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些黑芝麻、木屑或纸屑等,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实验现象:细小的物体在水中上下运动。
实验结论:烧杯中的水在上下循环流动。
2、“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二)实验过程: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
实验现象:热的水上升,停在水里;较冷的水下降,停在水底。
3、“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三)实验过程:将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
实验现象:热水位置在上时,热水和冷水可以相对保持稳定;热水位置在下时,冷水迅速下降,热水迅速上升。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单元梳理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单元梳理第一单元: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1壶是怎样传热的:知识点1: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部分。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知识点2: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知识点1: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知识点2:水和空气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很少,热对流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知识点1:发出热量的物体是热源。
知识点2: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而热传导、热对流是需要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热传递的。
4保温和散热:知识点1:怎样保温?(阻止热传递)知识点2:怎样散热?(加快热传递)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5孩子与父母:知识点1:性状(从父母处获得的稳定的相貌特征),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知识点2:动物的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知识点: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是在性状上又有一些差异。
7灭绝的远古动物:知识点:科学研究发现,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当今存活的有些生物和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8水中的微小生物:知识点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知识点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9显微镜下的细胞:知识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10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知识点1:生活中的应用的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抗生素)。
知识点2:病毒和致病菌。
知识点3:大型微生物(蘑菇、木耳)11预防传染病:知识点1:传染病是一种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是你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2、 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3、 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4、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5、 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
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
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6、 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
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
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
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7、 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
鹰的翅膀常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
鸽子的翅膀常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最新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新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五年级科学知识背诵要点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让你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2、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
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
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4、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
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
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
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5、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
鹰的翅膀长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
鸽子的翅膀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让你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2、1606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
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
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4、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
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
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
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5、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
鹰的翅膀常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
鸽子的翅膀常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
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答①动物——②植物——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物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等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
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
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
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
•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 但是不同的让你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 差异。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 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 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 较大差异。
• 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男生12岁开始,生长 速度加快;女生从10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PPT学习交流
2
• 2、 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 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 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 用获得的。
• 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 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 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 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PPT学习交流
这是鱼在靠腮进行呼吸。 鱼的共同特 点: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 游泳,身体表面长有鱼鳞或粘液。鳝鱼、
泥鳅都是鱼类。
PPT学习交流
10
• 9、 青蛙的外形特点:身体略成纺锤体, 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前腿短小,
后腿长,脚趾间有蹼。 蛙的一生要经 历: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长大后生
消费者。 青蛙如果被捕杀,蛇就会缺 少食物受到威胁,而害虫因为少了天敌 而大量增加;庄家就会被害虫吃掉,我 们要做到一、不捕食青蛙,二、不破坏 他们的生活环境,三、劝说他人不要伤
害青蛙。
PPT学习交流
8
• 7、 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 (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 把(锯子)。利用苍耳发明了粘子,鸟 的翅膀发明了飞机,鸡蛋发明了薄壳结 构屋顶,鱼鳍发明了船桨,蝙蝠发明了 雷达。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共30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课我们身体的变化1、差异。
2、在不断生长变化。
第二课林中的树1、1606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2螺旋,看清标本。
3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物。
5第三课树木中的纹路12色较深,质地细密。
3、复一年,年轮不断增多,小树也渐渐长得高大粗壮了。
4在温暖湿润的年份,(1)、利用细(2)、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1)、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2)、保护森林、水域等自然环境;(3)、(4)、减少人为笼养现象,让鸟类在自然界自由飞翔;(5)、宣者。
2、加庄稼就会被害虫吃掉,我们要做到(1)不捕食青蛙,(2(3)劝说他人不要伤害青蛙。
3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网。
第七课茅草与锯子1鸡蛋发明了薄壳结构屋顶,鱼鳍发明了船桨,蝙蝠发明了雷达,鸟发明了直升机,昆虫的触角发明了天线等。
2、李时珍(1518-1593)第八课鱼1、常见的鱼有:鲫鱼、草鱼、团头鲂、鲢鱼。
2羽状暗红色。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和尾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
3液。
、鳝鱼、泥鳅都是鱼类。
自然水域中生活着许多动物,有的名称中还有一个“鱼字”海马等。
鲸鱼是哺乳类(胎生)鲨鱼是鱼类(卵生)。
(鲨鱼,鳗鱼,鲤鱼,海马,泥鳅属于鱼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奶的鳄鱼是爬行动物和他同类的是乌龟。
鲨鱼和海马都是鱼用鳃呼吸的卵生动物)以上了解即可。
第九课蛙1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
浮萍的,有发。
第十二课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长所需的肥料。
2所有生物,组成了“池塘群落”持着生态平衡。
3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第十三课做个小生态瓶1准备合适的容器。
(2)装沙。
将沙洗净,放入瓶内。
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3糖水。
(4)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
(5)放置动物,盖紧瓶盖。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光的反射》

人教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光的反射》
1.镜子是我们家庭生活常用的一种物品,光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光遇到镜子,就能发生镜面反射
2.让光照射到镜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我们可以看到被镜子反射的光,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3.改变照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答:入射光倾斜程度越大,则反射光的倾斜程度越大;反之,入射光的倾斜程度越小,则反射光的倾斜程度也越小。
4.将一个物体放入有一个观察孔,一个遮光孔的箱子中,眼睛贴着观察孔,观察箱中的物体,同时控制遮光孔的打开和关闭,我们有什么发现?
答:关闭遮光孔时,我们通过观察孔看不到箱子里边的物体;但是当打开遮光孔时,我
们就可以看到箱子中的物体了。
5.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哪些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光,哪些是物体反射的光?
答: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这些物体都是自身发出的光,而月球自身不能发光,但月球可以反射的太阳光。
6.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
7.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8.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
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
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
9.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答: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
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背诵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
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①动物——②植物——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物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等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
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
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树林中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点都是适合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我们要爱鸟护鸟做鸟类的朋友,为鸟类提供和好的生活环境,制止任何伤害鸟的行为。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第一课我们身体的变化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人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第二课林中的树1、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2、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叶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5、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第三课树木中的纹路1、在树皮和树干的木质部分之间有几层细胞,这几层细胞围成了一个圈层,这个圈层里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细胞来,年复一年,树木便会越长越粗壮。
2、春夏雨季,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树木便会迅速生长,分裂出的细胞很多,个儿较大,形成的一圈木质显得疏松,颜色较浅。
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变冷,雨水相应减少,树木这时分裂细胞的速度减慢,分裂出来的细胞个儿较小,形成的一圈木质颜色较深,质地细密。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年复一年,年轮不断增多,小树也渐渐长得高大粗壮了。
4、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
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5、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
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第四课蘑菇1、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
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2、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
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3、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细菌和病毒。
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细菌。
电子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
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4、细菌和病毒与人的关系:对人有害的细菌、病毒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与人无害,少数的细菌病毒对人有益。
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1)、利用细菌和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制醋需要醋酸杆菌,制酱油、酿酒也要用到细菌的作用。
第五课林中的鸟1、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
鹰的翅膀长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
鸽子的翅膀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的翅膀宽而圆,适于在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子的翅膀窄而尖适合快速飞行。
2、鸟类的外形特点是:用翅飞行,用喙摄食等。
树林中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我们要爱鸟护鸟做鸟类的朋友,为鸟类提供和好的生活环境,制止任何伤害鸟的行为。
4、鸟的身体特点:身体分头、颈、躯干、尾、四肢五部分;身体表面有羽毛,前肢变为翅膀。
它们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鸟的羽毛有帮助飞翔、保温的作用。
5、怎样保护鸟:(1)、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2)、保护森林、水域等自然环境;(3)、杜绝捕杀鸟类的行为;(4)、减少人为笼养现象,让鸟类在自然界自由飞翔;(5)、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
第六课谁吃谁1、生物之间的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2、青蛙如果被大量捕杀,蛇就会缺少食物受到威胁,而害虫因为少了天敌而大量增加庄稼就会被害虫吃掉,我们要做到(1)不捕食青蛙,(2)不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3)劝说他人不要伤害青蛙。
3、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所以就会存在很多食物链。
由于一种动植物可能与多种动植物具有食物联系,因此,很多条食物链就会彼此交错,成为网状。
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网。
第七课茅草与锯子1、鲁班利用茅草获得启示发明了锯子,利用苍耳发明了粘扣,鸟的翅膀发明了飞机,鸡蛋发明了薄壳结构屋顶,鱼鳍发明了船桨,蝙蝠发明了雷达,变色龙发明了迷彩服,鸟发明了直升机,昆虫的触角发明了天线等。
2、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春人。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
第八课鱼1、常见的鱼有:鲫鱼、草鱼、鲢鱼。
2、鱼的外形是流线型的,两头小中间大,鱼的表面有鱼鳞或者粘液,鱼鳃是扇形的羽状暗红色。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和尾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靠胸鳍、腹鳍、背鳍保持身体平衡。
鱼的嘴和鳃盖不停的张合时,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鱼在靠腮进行呼吸。
鱼上浮时,鳔充气,鱼下沉时,鳔放气。
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
3、鱼的共同特点: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长有鱼鳞或粘液。
鳝鱼、泥鳅都是鱼类。
自然水域中生活着许多动物,有的名称中还有一个“鱼字”,如甲鱼、鲸鱼、鳄鱼、娃娃鱼等,可它们不是鱼类;有的名称中没有“鱼”字,可它们属于鱼类,如泥鳅,海马等。
鲸鱼是哺乳类(胎生)鲨鱼是鱼类(卵生)。
(鲨鱼,鳗鱼,鲤鱼,海马,泥鳅属于鱼类;章鱼,墨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鲸鱼和海豚都是哺乳动物,宝宝是喝奶的鳄鱼是爬行动物和他同类的是乌龟。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和他类似的是青蛙。
鲨鱼和海马都是鱼用鳃呼吸的卵生动物)以上了解即可。
第九课蛙1、青蛙又名田蛙、田鸡等。
青蛙的外形特点: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或深色的条纹,腹部是白色,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会发出呱呱的声音。
2、青蛙捕虫时弹出舌头,把飞虫粘住卷回嘴里。
青蛙在水中运动时蹼足增加阻力,使反推力加大,加速游泳速度。
3、蛙的一生要经历: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4、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对农作物有益。
5、蛙和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后大都生活在陆地,大鲵(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6、蟾蜍卵与青蛙卵的区别是,如果卵结成的卵块是一团一团的,这就是青蛙的卵;如果许多卵成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两行,像一串珠子似的,这就是蟾蜍的卵。
第十课龟和鳖1、龟和鳖的身体分为头和颈、躯干、四肢、尾巴五个部分。
2、龟的壳比较硬是椭圆形有骨片组成,鳖的壳比较软是卵形的,草质皮肤。
龟和鳖的四肢都是粗短强壮适合陆地爬行,趾上有蹼,适合在水中游泳,脚趾尖有利爪,主要用于挖掘冬眠。
3、爬行动物一般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巴,表面有鳞或甲善于爬行,用卵繁殖。
龟一般把卵产在陆地上潮湿的泥土或沙土里。
龟、鳖、蛇、壁虎、蜥蜴和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
蚂蚁、蚯蚓和蜈蚣都不是爬行动物。
第十一课池塘中的植物1、池塘里生长着丰富的植物,最常见的有鸭舌草、芦苇、凤眼莲、睡莲、香蒲、菹(zu)草。
2、池塘中的植物生长形式有:挺水植物(叶比水高,如芦苇)浮水植物(叶浮在水面上,如鸭舌草、凤眼莲和睡莲)沉水植物(叶沉入水中,如菹草)。
浮萍的根少、小,茎细、短、软,叶大少。
3、水生植物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改变它的生活环境,它会生长不良或死亡。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虽然是一种可作猪饲料或绿肥的水生植物,但由于生命力很强,繁殖迅速,往往弥漫整片整片的区域,危害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因此是有极大危害的物种之一。
4、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正常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发达的通气系统,根一般不发达或退化,水生植物都具有排水器。
第十二课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水生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呼吸所需的氧气;而动物给植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动物的排泄物或死后腐烂的尸体还给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肥料。
2、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活在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池塘群落”。
池塘中的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使池塘群落保持着生态平衡。
3、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第十三课做个小生态瓶1、小生态瓶的要求:有水生动物和植物,并且它们的大小、数量要合适。
步骤:(1)准备合适的容器。
(2)装沙。
将沙洗净,放入瓶内。
(目的: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3)加水。
最好加没有污染的河水或吃糖水。
(4)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
(5)放置动物,盖紧瓶盖。
2、我们可以根据池塘群落里的生态平衡关系,做一个小生态瓶。
做好的小生态瓶要摆放在便于观察、光照充足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3、舀小鱼、小虾、小螺等小动物时,要轻舀轻放,避免伤害小动物。
第十四课水泥和沥青1、铺路架桥经常要用到水泥和沥青。
水泥的特点:灰色、白色粉末状。
沥青的特点:黑色、颗粒状。
水泥加水干燥后,变成了坚硬的块状,不能再变回原来那种粉末状的水泥,这是一种不可逆变化过程。
2、沥青加热后会由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状态,这是一种可逆变化过程。
不可逆变化有:烧煤、铁生锈、炒菜、食物做熟颜色改变。
可逆变化:盐溶解、水结冰、雪融化、糖溶解。
第十五课盘山公路1、斜搭的木板是一种简单机械,人们把它叫做斜面。
2、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高度相同时,长度越长越省力;斜面的长度相同时,斜面越矮越省力。
利用斜面省力的有:盘山公路、大桥引桥、斧子、楼梯、螺丝钉、刀刃等。
第十六课桥1、许多公路上建有桥,桥使我们的交通更便捷,常见的桥有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立交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