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教具、学具准备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
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平面立体)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分组讨论)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
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教学过程备注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显示)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长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长方体的认识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约法三章,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是什么?”(2)通过幻灯片呈现不同的长方体图片,问学生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特点。
2.新课讲解(1)通过黑板呈现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确长方体的概念。
(2)讲解长方体的三条边和六个面板的名称,详细介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练习题现场演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理解。
3.实践活动(1)教师将一些长方体模型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探究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模型。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计算长方体某个面板的面积?4.巩固练习(1)通过讲解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在课外布置一些长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数学培养。
5.小结(1)教师使用黑板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概念、特点,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强调学生需要练习和掌握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正确地解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需要再强调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由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多数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长方体的特征。
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特征。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自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与同桌交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探究的成果,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应用。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学习长方体认识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认识。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篇1一、教学思路:《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
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
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先利用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2.新课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长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2)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性质。
教师提问:请大家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各个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没有弧度。
(3)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
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学生回答:长方体是一种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立体图形。
3.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长方体的平面图。
(2)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体的平面图,并标注各个面的长度和宽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长方体有了哪些认识?学生回答: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性质和定义。
5.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硬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并标注各个面的长度和宽度。
(2)思考:长方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画出长方体平面图,加深了对长方体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方形认识教案7篇
长方形认识教案7篇写教案的能够促使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长方形认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长方形认识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三、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二)图形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三)认识长方形。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四)通过折叠验证: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五)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
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长方形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三维空间概念、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方体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长方体。
2.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
2.准备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如牙膏盒、书、纸箱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长方体的三维空间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形状和大小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小棒和硬纸板制作长方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利用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一个立体图形,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准备长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个模型,你们能找出它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长方体的尺寸,让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在纸上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长方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脑像图。
教学准备:长方体框架、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体、白纸一张、直尺、铅笔、剪刀、线绳、橡皮泥、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点动成线、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小魔术,想看吗?但在看魔术的同时老师需要你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一个点)生:一个点。
师:如果让这个点向右平移一段,它滑过的痕迹会是什么?生:一条直线。
师:只是一段呢?生:一条线段。
师:仔细看,老师的魔术开始了。
变!(课件演示电动成线的过程)你猜对了吗?2、线动成面师:如果让这条线段向下平移一段,同学们想一下它滑过的痕迹会是什么?生: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师:老师要继续给你们变魔术了,仔细看!变!(课件演示先动成面的过程)这次谁猜对了?3、面动成体师:如果再让这个长方形沿水平方向向后平移滑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滑过之后的痕迹,在你的脑海中会呈现什么样的形状?生:长方形。
师:变!(课件演示面动成体的过程)真不错!4、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刚才的魔术中老师已经将大家从平面图形的世界带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很神奇吧!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看作长方体?生:举例。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师:如果要把他们的形状画下来,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师:你想知道长方体的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切中认识面、棱、顶点1、面师:瞧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什么礼物?喜欢吗?老师能让这个不规则的物体变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我用的什么方法吗?生:用刀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操作和想象发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长方体棱的特征探索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搭框架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感知点、线、面、体的关系。
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中国举行!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来到咱们的课堂。
冰墩墩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一个点,猜一猜,这个点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会是什么样子?(点动成线)再猜,这条线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呢?(线动成面)再猜,如果这个面也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会是?(面动成体)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思维和想象的大门,一起走进长方体。
【设计意图】把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引入课堂,于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出发,通过动态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表象,感知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二、动手感知,初步体验。
1.观察长方体与点、线、面有什么不同。
2.在长方体学具中,找到点、线、面,并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师:这个平平的、滑滑的就是长方体的面,直直的线在立体图形里叫做棱,尖尖的是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由平面过渡到立体,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件的演示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面、棱、顶点三部分之间的关系:长方体上有面,面与面相交形成了棱,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是顶点。
三、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师:(出示长方形的面)搭一个长方形框架需要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生:2组,2个长一组,2个宽一组。
师:如果要搭一个长方体框架,大胆猜一猜,可能需要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生1: 2组生2:3组生3:6组师:到底需要几组呢?我们搭一搭就知道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它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3.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长方体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定义、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长方体实物或模型。
2.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题。
3. 教学课件或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第3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个性化设计:强调:长方体有12条棱,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小结:(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个性化设计:强调: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3、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投影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人教版五下3.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3. 实验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长方体模型,亲自验证长方体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长方体的三维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感受。
答案:6个面,矩形
4. 操作题:
- 题目:请用纸和剪刀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并标注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相对面和顶点。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制作长方体模型,并标注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相对面和顶点。
5. 应用题:
-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为5米,宽为3米,高为2米。请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答案: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对角线长度为5√2米。
4. 对于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长方体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② 长方体的性质与规律:
- 长方体的对角线相等,且穿过相对的顶点。
- 长方体的对角线、棱和面之间的关系:对角线连接相对的顶点,棱分为三组,每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 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长方体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体积,如箱子、书柜等。
- 长方体的形状和结构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家具的制作等。
3. 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长方体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体积,如箱子、书柜等。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
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学生准备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
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
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形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P18~P19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
让同学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测、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考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使同学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发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细木条、橡皮泥、学习单等。
五、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在学习新课之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那些图形?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请看它们聚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生1:平平的,滑滑的。
生2:躺着的。
生3:在同一平面内。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请看这组图形,和上面进行对比,你又有什么感觉?生1:立着的。
生2: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各部分都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学习为我们打开立体图形知识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请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生:饮料盒、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牙膏盒。
(二)探究与解决1.自主学习长方体组成部分。
师:我们都要研究长方体哪些知识呢?(课件展示),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第一个问题上,自主学习时间开始。
生:介绍面、棱、顶点定义。
(结合课件演示)师:同桌之间指一指手中长方体物品,各部分名称。
谁愿意展示?生:展示并抢答。
师:(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评价)接下来,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生:各部分特征。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word资料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脑像图。
教学准备:长方体框架、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体、白纸一张、直尺、铅笔、剪刀、线绳、橡皮泥、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点动成线、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小魔术,想看吗?但在看魔术的同时老师需要你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一个点)生:一个点。
师:如果让这个点向右平移一段,它滑过的痕迹会是什么?生:一条直线。
师:只是一段呢?生:一条线段。
师:仔细看,老师的魔术开始了。
变!(课件演示电动成线的过程)你猜对了吗?2、线动成面师:如果让这条线段向下平移一段,同学们想一下它滑过的痕迹会是什么?生: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师:老师要继续给你们变魔术了,仔细看!变!(课件演示先动成面的过程)这次谁猜对了?3、面动成体师:如果再让这个长方形沿水平方向向后平移滑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滑过之后的痕迹,在你的脑海中会呈现什么样的形状?生:长方形。
师:变!(课件演示面动成体的过程)真不错!4、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刚才的魔术中老师已经将大家从平面图形的世界带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很神奇吧!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看作长方体?生:举例。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师:如果要把他们的形状画下来,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师:你想知道长方体的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切中认识面、棱、顶点1、面师:瞧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什么礼物?喜欢吗?老师能让这个不规则的物体变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我用的什么方法吗?生:用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
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牙膏盒、魔方、粉笔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制作的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请看,你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师:课件出示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体的
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结合课件,师小结:平平的部分就是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棱的交点就是顶点。
师:请拿着你准备好的长方体物品,同桌间互相边指边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请拿出导学案,谁来说说在预习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哪些特征?
预设: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你的长方体是这样的吗?(拿一个特殊的长方体)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问:哪些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
(边指边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测量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分别相等。
师:谁来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量一量)
师:长方体的顶点呢?(8个)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预习,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那这些特征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长方体的特征,请看!(课件演示)
师:请同桌拿着长方体互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活动。
问:谁愿意拿着你的长方体向同学们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请一位学生回答)
3.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活动,我们对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对长方体的棱做更深入的探究。
请拿出课前制作好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如果把长方体的棱分组的话,你会怎样分?
生:3组。
师:哪3组?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
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几条?按长、宽、高来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指出老师手上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所以,我
们也可以把长方体的12条棱像这样分成4组,每组有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
课件同步演示。
4.看书质疑。
师: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在书本的第18、19页,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把
18、19页要补充的地方补充完整,然后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新知。
师:你还有哪个知识点不明白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一做相关的练习。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都是(),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
长度();长方体有()个顶点。
2.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提高。
李师傅用铁丝焊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方
体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