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案
近代中国历史框架
专题二总体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的框架结构一、三个重要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转换的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不是“完全胜利”,中国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政权更替(联系古代中国王朝更替):晚晴(清王朝政权1840—1912年)→1912-1949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或北洋政府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三、社会性质(将1840—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侵犯,又保留了部分国家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这两个层面都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四、两大基本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五、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与反封建。
↓六、革命性质:反侵略(反帝)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革命的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革命)↓→参考必修ⅢP70“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诞生;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建革命)八、四条发展线索1、列强侵华,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屈辱史);必修Ⅰ专题二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历史(抗争史);必修Ⅰ专题二史抗英斗争收复新疆海战斗争反帝运动救亡抗战3、中国志士仁人探索国家出路(发展前途——近代化)的历史(探索史);必修Ⅰ专题三;必修Ⅲ专题三、四;选修4中的孙中山、毛泽东4、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化)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发展史)。
必修Ⅱ专题二、四说明:四条线索交互作用,第一条线索代表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当然要注意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使命”的问题);第二、三、四代表中国社会的“上升”。
中国近代史
代表人物为李时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
3、争取独立谋求进步说
胡滨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谋求社会进步(发展资本主义)两项根本任务。这两项任务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一切斗争,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斗争在内,都是围绕着这两项根本任务进行的。它们构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2)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
? (3)后现代主义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
五、怎样学习
学习历史有二个目的:一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二是总结历史经验,以为今日的借鉴。
(1)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了解历史事实,来龙去脉。
大学: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研究,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史”,而是历史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历史,而是认识历史。过去的历史不能告诉我们未来正确之路,但可以告诉我们哪里是弯路。
? (5)报纸、杂志类
《申报》、《新民丛报》、《清议报》、《民报》、《东方杂志》等。
(6)外国资料: 官方资料,私人著述、回忆录等。
2.史学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戴逸的《中国近代史》。
如今,比较有影响力的通史类著作有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许纪霖的《中国现代化史》、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郭廷以的《中国近代史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 2、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扩张
(1)英国的崛起与扩张
(2)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 1、近代早期的中外交往
专题02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2020-2021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复习
1898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1900
义 和 团 运 动 达 到 高 潮
1906
清 政 府 预 备 立 宪
1911 1912 1915 1917
辛 建清 新袁北 加
亥 立帝 文世洋 入
革 中退 化凯军 一
命 华位 运复阀 战
民 动辟割
国
据
1919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发动 时间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1900年
发动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德 意、日、奥、俄
列 发动 打 开 中 国 市 场 , 进一步打开中国 转嫁国内危机, 进一步瓜分中国,
强 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市场
贯彻大陆政策 镇压义和团运动
侵 华
签订 条约
国民抗争史
五、辛亥革命 1.背景 (1)必然性:
①维新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20世纪初,民资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⑤“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 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和领土完整;掠夺中国 的原料和劳动力,外国资 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 交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一、总体把握1、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
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1)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使中国沉沦。
(3)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4)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化。
2、三个阶段(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年代-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时期:1945、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
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一、起止时间(1949年——现在)二、四大分期(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改革开放)(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P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9 内容:4点P2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点P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P7 原因:P7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1950——195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胜利意义:P10结果: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政权巩固原因:3点P12P12 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土地改革运动指导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1952)结果:P12意义: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主人。
人民政权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工业化的起步背景:P18实施一五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P18(1953——1957)结果:P18 成就:P18——19 意义:P18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一化三改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农业实行合作社P23 对象及方式对手工业实行合作社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1953——195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
农 民 阶 级
政:依法治国 内容 经: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资政新篇》 文:设新式学堂 1.具有鲜明的资义色彩 评价 2.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3.没有可供发展的经济条件,战争环境无法实行 失败原因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义和团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 义 和 团 口号:扶清灭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近现代阶段划分——近代:列强入侵、民族奋起
• • • • • 第一阶段: 1840——1912 第二阶段:1912——1927 第三阶段:1927——1937 第四阶段:1937——1945 第五阶段:1945——1949 清政府 北洋政府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康梁维新派 19C90S
谭嗣同:《仁学》、自由平等、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纲常礼教 严复:全面系统介绍西学、《法意》《天演论》《原富》——新民强国 要不要维新变法 促进思 论战:维新派VS顽固派、洋务派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想解放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导火线:瓜分中国狂潮 内容
资 产 维新派 阶 级
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基;未形成理论,未付诸实践
康梁维新派 19C90S
政:甲午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 经:民族资义经济发展,资级力量发展 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万木草堂、办报刊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 特点:托古改制,将西方民主政治与儒家经典相结合 原因:为减少变法阻力,反映了民资软弱性 (根因: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变法通议》 代表 梁启超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育人才、兴学校、变科举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影响 局: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实践活动,影响有限;局限于地主知识分子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线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大事件线索跨越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
1.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2.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3.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5. 1861年:同治维新,尝试进行西式改革的一段时期。
6.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7. 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8.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反对外国势力和基督教传播的民族主义运动。
9.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10. 1915年: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
这些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反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艰难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民主共和制的尝试,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些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 国 近 代 史 线 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1949、4 也叫:民主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中共成立1927P58中(二)国土地革命时期近(1927、8代1937、7、7史19311936、12、1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7、7日本的侵略 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12做法:工农红军改变为新四军、八路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三)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1937、7、7—— 中国军队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 1945、8、15) 中国的反抗 的三次大捷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 内容:P83 1945、4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中 1945年 加速日本投降的五件事:P84 国近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 代 也回到祖国怀抱史准备内战——重庆谈判 原 因(1945、8-——1945、10)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四) 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转战陕北 陕北战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1945、8、15-—— (1946、6——1947年夏) 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1949、9) 领导人、军队——刘邓大军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意义:P94党主力收缩,决战时机成熟主力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概况:P96—P98(1948、9——1949、1) 意义:P99背景: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到长江北岸政权垮台——渡江战役 概况:解放军三路进攻,占领南京,政权垮台, (1949、4) 国民党一败涂地退往台湾 意义;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A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B 、蒋为赢得时间,欺骗人民C 、中共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8、15)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1945、8——1949、4)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考研复习指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线索
考研复习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线索
众所周知,考研政治不会考查那些边边角角的小知识点,而是根据重大的历史事件命题。
“逢五逢十”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这是“史纲”复习的核心内容。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关于分期线索,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1. 一条主线索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2.三条分线索
上篇部分可以说有两大线索构成。
一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二是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反抗压迫而进行的艰难的探索。
在第一条线索内,我们可以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结构
四中国现代史 1.时限:1949年10月 20世纪90年代 1.时限:1949年10月——20世纪90年代 时限 20世纪90 2.社会性质: 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3.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 3.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主要矛盾 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年底~1976.10) (1976.10~至今) 至今) 年底 ) 至今 年底) (1949.10~1956年底) 1956年底 年底 (
�
4.主要任务: 4.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5.三个阶段: 5.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 的曲折探索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3)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
(1945.9~1949.9) 1945.9~1949.9) 解放战争时期 1937.7~1945.8) 抗日战争时 (1937.7~1945.8) 期
国共十年 (1927.8~1937.6) 1927.8~1937.6) 对峙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 1919.5~1927.7) 命开始和国民 (1919.5~1927.7) 大革命时期
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1840-1864年 1840-1864年 开 始 沦 为 进 一 步 加 深 19C60-20C初 19C60-20C初 大 大 加 深 完 全 形 成 20C初 1919五四前 20C初-1919五四前 深化
[资料]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线索
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抗战) 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
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37-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 国 近 代 史
探索史
只有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1919-1949) (1937-1945)
侵华史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辛丑条约》 民族危机 全面加深
(1840-1842)(1856-1860 ) 《南京条约》 民族危机开始 《瑷珲条约》
(1894-1895) (1900-1901)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落后就要挨打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5)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
认识1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 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认识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 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 斗的信念。
中国近代历史线索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分期
基本线索:
十年对峙
(1927-1937) 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1937-1945) 1937-1945)
(1945-1949) 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
过渡时期
(1949-1956) 1949-1956)
探索时期
段
1845、 1845、8、号召中国人民进行反抗
1945、 1945、8、 15
抗日战争结束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抵抗派;洋务运动 “五四”、“一二 九”、 五四” 一二·九 五四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 抗议美军暴行” “抗议美军暴行”、“反饥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饿、反内战、反迫害” 反内战、反迫害” 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前期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中共): 无产阶级(中共):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大革命 国共对峙、抗日、 国共对峙、抗日、解放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
第五次 国民党: 国民党:次反革命围剿 反革命围剿
一、二、三、四
西安事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
1.1927—31 1927 31 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矛盾居主导地位 1931-----35 2.1931---35 中日矛盾逐步上升 1935年 3.1935年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进 攻 阶 段
“八·一三” 1937、 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八 一三 1937、 一三” 事变 8、13 1937、 在南京连续屠杀6 南京大屠 1937、 在南京连续屠杀6周 12 杀 占领广州、1938、 中国丢掉华北、 占领广州、1938、 中国丢掉华北、华 武汉 10
初中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历史知识是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掌握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是一项关键技能。
以下是一些详细复杂的教育文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
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其次,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整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对于学生应对考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学习内容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时间顺序整理。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时间线索: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重时间线索的把握,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
2.理解历史背景: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
3.分析历史事件:学生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整理,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1.时间线索法: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时间线索图,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时间脉络。
2.联想法: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尝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以增强记忆效果。
3.思维导图法: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中考备考技巧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学生要熟悉中考历史考试大纲,了解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模拟练习:学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答题技巧: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答题思路的清晰、条理分明,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时间题目的解决方案(中国近现代史时间线索)2014年10月12日22:03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①1840年,鸦片战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其原因是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④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⑤1911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
(注: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1)、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注:“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与不妥协性)。
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其原因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真正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一,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科学指导思想。
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第四,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1922年,中共二大。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④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7 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1927年,八七会议。
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
②1935年,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③1935年,一二九运动。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④1936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①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1938年3月,李宗仁等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1937年9月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②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
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6年,《五四指示》。
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③1947年,《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3.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1)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各种敌对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恢复国民经济。
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①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