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日记进行初中数学教师有效反思的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数学日记进行初中数学教师有效反思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学生“学”是课堂教学本质的需要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观念的提出,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一脉相承。课堂教学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还是以学习活动为主?这是新课改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从本质上说,我认为:课堂是一种学习活动。是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即课堂教学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是为学服务的。只不过学生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要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上。
(2)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需要
学生是存在学习基础、智力、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等差异的,统一规格教学,势必会造成差别越拉越大。“数学日记”有利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这有助于不同学习差异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而巧用数学日记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的有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地做到“因材施教”,并且通过数学日记作为窗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及时地改善教学方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3)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有位教师说:“我读了《卡尔威特教育法》,受到很大启发,感到课堂上不能缺少讨论、争论和交流。能让学生争论、交流,就产生了心灵的摩擦、智慧的冲撞,摩擦冲撞可以产生电火花,这就产生了灵感。不只是学生有了灵感,教师也有了灵感,教师和学生因此变得聪明起来了。”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体会中可以看出,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课堂的智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但是,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尽如人意、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数学交流渠道的现象。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思考能力,自主学习,有创造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习体验、价值观、情感态度交织在一起,因此,初中数学“日记”顺应了这一改革的潮流,打开了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大门。
2. 背景分析(研究综述,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最早使用“日记”配合教学的学科是语文科目,而较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魏书生的美育专著《心声》。长期以来,日记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学生数学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数学逐渐变成一门充斥形象、符号的冷冰冰的学科,数学的人文性被活生生地抹杀了,因此,数学也成为很多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
近年来,在一些教育研究期刊中,也发现了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将“日记”引入了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数学日记在国内外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已经开始走近课堂,美国的数学日记的实施属于较前沿的研究,国内有些是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有些是研究“数学日记在情感教育目标评价中的作用”,有些是研究“数学日记对中专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国内外的数学日记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他们的成功研究为本文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初,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中论述了反思性思维(Retentive:Thinking)与教学的关系,提出“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我国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主张: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师的习惯。杜威曾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再次指出,形成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的重要性。
目前,教师应如何利用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为教学服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如何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现在本校初一年级推行的“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如何抓住学生这一根本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反思更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这就是本课题急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3、主要概念的界定: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把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以及自己在数学活动中产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日记”:新课结束后,要及时记录新学的知识要点;说说自己的见解、观点、疑问或对例题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创新方法;也可以课前预习日记。
(2)考后“日记”:学生对期中、期末、月考等考试后的阶段小结;
(3)探究“日记”: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现象,就能把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有关数学问题的场景描绘出来。同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记录实践活动,也可以写自己创编数学童话、趣味故事等等;
(4)专题“日记”:让学生在日记里说出自己学习某个数学专题的真实体验,如学习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某章节后是否有收获;学习的心理状况如何;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要求;学习方法应该怎样调整等等。
4、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数学“日记”为师生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平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数学“日记”可以作为数学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通过批阅数学日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教育,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把平常只注重知识传授数学教学,发展为既注重知识传授也注重思想、个性品质培养的数学教育。数学“日记”为把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提供了可能。
(2)初中数学“日记”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利于认知反馈与情感交流
在平常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情感缺乏交流,数学作业的功能局限于教师获得数学信息和学生训练解法两个方面。初中数学“日记”却把学生的认知反馈和师生的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以往教师是通过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来估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但由于学生中存在弄虚作假的原因,并且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又只能发现“对”与“错”,其错误原因只能靠教师去估计,因此这种反馈往往失真。而在初中数学“日记”中,学生记述了哪一项知识易学,哪一项知识难学,记述他们对某一项知识的理解方式,记述他们归纳的一个公式或对一个问题独特的解题思路,这样数学“日记”就克服了平常数学作业的一些缺点;教师通过批阅“日记”,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了解教学效果,有效改进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认知反馈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初中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教师通过批阅日记,交换自己的想法、感受。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数学“日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数学“日记”为教学反思提供第一手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
自我教育是现代人必需的一种能力,一次数学“日记”就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在日记中,学生要回顾所学的知识,要记述理解知识的方式,要寻找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批判性的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学生会自我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勇气,学生会自我找到继续前进的正确方向,这种自我教育比教师说教式的教育更有实际意义。教师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深刻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数学“日记”中,学生会记下老师哪一段话最有趣,哪一种教法好,哪一个问题老师没讲清,哪一堂课学得枯躁无味,某道题还有哪一种新的解法等,从这些信息中,教师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教师通过及时的总结,就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支撑
对于利用“日记体”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交流与反思,并不是笔者天马行空地构建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1、响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为初中数学“日记”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初中数学“日记”以自己独有的特性:内省性、个性化、开放性、创新性和文化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阔空间;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有效教学反思的源泉。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反思不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的知识掌握过程,而是以深化和培养教师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以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为手段的提升、深化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扩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知识需要被重新构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过程不能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培训或者强制性制度要求,教师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构建的过程。而初中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话语权”及主动权,将课堂上的知识积累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也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的目标;同时。初中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正是由于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那么,自我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是获得事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学反思中的“思”的内容是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并且是一种敢于否定自身的批判性反思。既然是批判,就必定有分析、有重建,需要新一轮实践的进行检验,正是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