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ppt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 教学PPT课件
三种基调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
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2、明暗面的表现方法 两种方法: 线条画法:受光面不加线条,过渡区用稀疏、细小线
条、背光面用粗而密的线条。 涂影画法:背光灰白和深色基调范围内涂上浓淡不同
的色块,以表现明暗变化。
23
24
作业
25 25
26
27
28
29
30
7
点线
8
折 线
曲 线
9
丁 形 线
小 片 全 涂
10
平行直线
图— 1
图— 2
“线条随面走, 面变线也变”, 就能较好地反 映景物形态的 变化。图-1运 用了较多的线 条,图-2的线 条较少,却具 有同样的效果。 具体运用中一 定要注意线条 的分配,避免 单调和呆板。
12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
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
描绘同一景物,可以运用不同的线条,而效果是不一样 的。是以三种不同线条和技法描绘花岗岩风化的块石。
不同线条的比较
13
三、不同线条所起的作用
白描法,只需要画轮廓线及主要的块面分割线,线条简单明 晰,但主体感较差,由于它的线条不多,画起来快速简便, 适于野外记录地质的总体轮廓。
14
块面分割线
3
阴影线条及成图
4
阴影线条及成图
3、阴影线条 是用于反映
景物明暗差别的 线条,以增强素 描的立体感效果, 也可以帮助表现 景象背光部分表 面的起伏变化, 但一般描绘远景 时应尽量少用或 不用。
5
二、线条的运用
根据前面述说“五大面”,地质素描时,运用线条,
可根据选用水平线、直立线、斜线、弧形线和曲线五种。
地质素描3
• 运用阴影线时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①方向性。阴影线的起伏必须保持与景物表面的起伏一致,掌握"
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亦变"的原则。
•
②疏密性。线条的疏密是表示光线明暗的办法之一,明处用线要疏,
暗处用线要密,最暗时甚至涂黑,尽量符合阳光照射于景物上的实际情
况。
•
③灵活性。在注意景物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美化图面,如何
合宜地运用阴影线颇有讲究。也就是说,阴影线的长短、疏密、曲直、
断续等技法的运用要灵活掌握,以美化和令人悦目为标准。
曲线—表现 光滑圆润的 轮廓和质感
折线-刚直 挺拔、明确 有力
点描-利用点的疏密变化表现质感
用不同的线条描画不同地貌形态
利用点描、直线、弧线、折线分别表示沙地、古长城遗址、页岩低山、 变质岩高山,使不同物象具有不同质感
山岳和断层三角面的几何形态
用不同方向和不同交角的线条 表示立体
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增加立体 感
线条和质感
• 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并非 物象本身所固有,而是抽 象出来的,如物象的形状、 结构、明暗、质地、以及 环境位置等特点中提炼而 来。如物象边线(轮廓 线)、起伏转折线、各个 局部的衔接线、明暗交接 线等等。
砂岩用点描表现
• 素描的线条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 一是轮廓线,用于勾勒景物的基本轮廓,必须抓住景物的关
顶面
亮调
正面
暗调
高光
亮调
侧面
灰调
野外地质填图培训ppt课件
• D3716
• 点性:断层点(D2g/S1x) • 点位:陈家山北东300米的垭口处
• (X:544321;Y:3558976 或E104°45′37″;N33°12′43″)
• 此处的地貌上为一垭口。
•
北西盘:为泥盆系中统观雾山组(D2g),其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重
结晶作用强烈。此处岩石破碎强烈,方解石脉发育,脉宽一般1-3cm。脉体的产状多为:187∠51、
• 岩层产状132∠42。
• 点为南东为灌口组三段(K2g3),岩性为紫红色中-薄层泥岩与灰绿色薄层钙质泥岩不 等厚互层,二者之比约为2:1,岩层产状较陡95∠47,紫红色泥岩中见少量钙质结核, 结核大小3-5cm。泥岩中含有大量介形虫化石。泥岩中水平层理发育,主要为浅湖相 沉积。地表植被多阔叶林、灌木等。
• 灌口组二段(K2g2)与灌口组三段(K2g3)为整合接触,两者地层产状一致,连续沉 积,无沉积间断,未见风化壳。
• 照片: D3715zp(灌口组三段钙质泥岩)
• 点间描述:
• 1:0+272.2米,方位115度:沿途露头较好,为灌口组三段(K2g3)灰绿色薄层钙质泥岩
分布;2: 272.2+456米,方位135度:沿途为灌口组三段(K2g3)紫红色中-薄层泥岩夹
• (X:544321;Y:3558976 或E104°45′37″;N33°12′43″)
• 此处露头出露较好。 • 此点附近的岩石可见为灰白色的酸性侵入岩体,中粒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粒度多在3-5mm之间。岩石中石英含量25-26%, 斜长石35-38%,碱性长石26-27%,黑云母8-10%,极少量 的角闪石;其中以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自形-半自形板状,风 化面偶见环带结构,石英、碱性长石多呈他形。黑云母部分蚀变 为绿泥石。根据矿物组成及含量可定名为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在 此套岩石中常见有微细粒闪长质暗色包体杂乱分布,直径1- 7cm,浑圆-不规则状,略大的包体与花岗岩之界线多较清楚, 暗色包体含量1-2%。包体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 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 点间描述(R): • 1:0+ 1084.70米;方位198.55度:断续出露基岩为中粒二长花岗岩 (ηγ ),浅灰色、灰白色,中粒结构,矿物粒径多3-5mm,块 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少量黑云母 和角闪石;含少量细粒暗色包体。
地质素描4
突起描画时,低突起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轮廓线要细,甚至 点描或不连续线条,中突起矿物如磷灰石、电气石、黑云母 等轮廓线宜稍粗,高突起矿物如榍石、锆石用粗宽的黑线表 示,极高突起的矿物应在颗粒内分别加上稀疏或密集的、细 的或粗的麻点表示。
矿物解理、裂纹宜用线条表示,黑云母解理常用较粗的实线, 白云母的解理用较细的虚线
褶皱素描
(2)断层素描:
①素描断层现象之前,也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 以此追索断层的上下盘及其错动关系,确定断层的 形态特征及其名称。
②将断层面(线)画在图框的适当位置内,勾勒时宜 注意断层面的产状,特别是倾角的大小、断距的大 小及其比例关系,必须尽量符合实际。然后画出" 标志层"的上下盘位置,这样,这个断层的性质及 其格局就基本上控制住了
坡面线:表示坡面特征和坡面起伏的线,有直立、水平、倾斜、弧状等多方面的情况。
花岗岩露头的层状剥离
石灰岩溶蚀 仍要注意层理及各层的关系
(三)、标本素描 岩石、矿石、矿物、化石等标本
首先定向放置,适当布景,如深色标本衬上白纸作背景 目测:确定轮廓和比例,用分规或直尺度量
描绘大体轮廓和主要地质界线
女神蚬
达尔文介属
描绘细部轮廓和次要地质界线
描绘明暗质感、突出地质特征
二、素描实例
(一)、露头素描 1、地层素描 地层素描多用于剖面图的测制方面,是实测
剖面图和信手剖面图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 作为近景插图之用。 包括岩性、岩层层面、层理、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的含矿性等方面
③如果断层的规模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出现拖 曳褶皱、断层角砾岩、发育大量岩脉之类, 则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取舍,作删除或夸张的 画法,不必拘泥于如数素描,能说明问题就 行了。
地质素描2
水平岩层的透视 右为岩层露头的素描图,左为该露头的透视分析图。 沟谷两侧为不同方向的崖壁,岩层产状都水平。 A-崖壁平行画面,层理为平行画面的水平线,不消失,为原线 B-崖壁垂直于画面,层理为垂直画面的水平线,为平行透视,为变 线,消失于心点 C、D-崖壁以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与画面斜交,系成角透视,消失于 各个余点
野外的不消失现象
直立原线 直立峭壁垂直基 面、平行画面, 在透视图上不消 失,保持原状 (长江三峡)
野外的不消失现象
水平岩层(四川资阳)
野外的不消失现象
倾斜岩层的倾斜原线(黄河西固)
2、消失、变线、消失点
• 凡与画面不平行的一组直线,在画面上 愈远愈见靠拢,最后消失于一点,这种 现象是消失,这种线段叫变线。
中于一点。
2、透视学的术语:
• 视点(E):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 物象(A):被描画的物象 • 画面(K):透视图所在的透明图片 • 视线(E1,E2,……):视点与物象各点
间的连线
• 视锥(E-L’M’N’O’):以视点为锥顶 的视线所形成的一个圆锥
• 视域(LMNO):视点一定时的最大可 见范围
• 地平线、视平线与视点关系: • 画者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 • 画者仰视或俯视时两者分离 • 视点的高度决定地平线的高度,视点多高,地平线多高
高视点,视域开阔,地质地貌现 象都在地平线下方;视域内,地 面部分往往大于天空部分,地物 前后关系明显。
图2-5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线、视角、视锥、视域
视角在60°以内时,物象清晰而不变形,所以60°为人眼 的最大正常视角。 视角与物象的大致关系: 视角为28 °-37 °时,视域内物象观察得最清楚, 视角为28 时°,画者与物象的距离为物象直径的2倍; 视角为37 °时°,画者与物象的距离为物象直径的1.5倍; 视角为53 °时°,画者与物象的距离为物象直径的1倍;
地质工作基础-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地质工作基础: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
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地质素描的优越性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
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
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
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
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
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 教学PPT课件
12
山岳的素描
5
4、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素描位置 若反映某天然露头不同岩性抵抗风化能力或岩层产状
对地形起伏的影响。则选择视线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小于 30°夹角的位置,倾斜岩层风化后,硬岩突出,素描位置 应选在出露较好,一端沿走向伸展方向上的某一点上。
6
素描露头的选着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
三、图幅大小和空间利用 图幅大小的确定,主要有一下因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
一、确定主题 二、位置的选择(图)
1、褶曲素描的位置 2、表现河流阶地及河流两岸冲刷现象的素描
3、素描山岳或山前地貌的形态
4、不同对象应选择不同素描位置
三、图幅大小和空间利用
1、素描内容的多少有三种方式
2、能否如实地反映地质素描的对象
3、方便复制和保管
4、图幅空间的处理和利用
1
1、素描内容的多少有三种方式 a、广幅是用于反映诸多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画幅,即
具有宏观性的地质题材,如广貌的地貌,几种现象相联系的 地质素描。
b、中幅是对某一基本地质现象的素描,它的内容单一、 范围不大。如一个向斜、背斜、岩溶孤峰、单斜山、溶洞等。
7
广幅
8
中幅
c、特写是突出某种地质现 象的细小结构、构造、形 态的素描。如劈理、缝合 线、层间滑动面、一个旋 转构造的砥柱和回旋面, 有时为了地质记录重点突 出。 2、能否如实恰当的反应地 质素描的对象
特写
10
• 3、方便复制和保管: • 地质素描,是野外调查的重
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07
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07
河北张家口珍珠岩
山西大同第四系火山的纺锤形火山弹
河北滦平岔道口水下凝灰岩磨光面
矽卡岩中的黄铁矿
山东里旺重晶石脉穿插磁铁矿标本
来源:蓝淇锋、宋姚生、丁民雄等
二、野外常用的几种素描
1.剖面素描:地形与剖面相结合,使地质内容更加突出,这是野外地质工作中最普遍的素描形式。
逆断层及褶皱
2.地景素描:地精素描描绘的范围较大,地质体在地面所组成的地景层次较复杂,该种素描需要处理的手法较多较为复杂。
广西桂林岩溶地貌
3.露头素描:这种素描的地质现象规模较小,往往是一些微地貌和小构造。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4.标本素描:包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构造标本、和古生物标本,要求精细入味。
粉砂岩组成的砾岩
三、地质素描几点要求
地质素描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应尽可能标注以下内容
1.图名及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
2.地质界限或代号及相应说明;
3.图中标志性地点的标注;
4.比例尺;
5.素描地点、作者及单位。
四、矿哥教你画素描
教学1
↓ ↓ ↓
↓ ↓ ↓
↓ ↓ ↓。
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图
工程名称:司家营田兴铁矿3#主井地质素描人员:
地质素描时间:开挖(爆破)时间:2010.12.18 22:18
素描编号:0001
现象描述(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
涌水状态、发生时间等):
无
图形素描(断层、节理的位置、走向倾向;溶洞、空洞、采空区的位置;坍方位置、大小;偏帮部位;岩爆部位;渗水涌水的位置等):
白云质灰岩,岩层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成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其岩层产状为:N65ºW/70ºNE;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局部有填充粘土,
N70ºE/75ºSE,N45ºW/75ºSW,右拱脚有少量裂隙水。
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
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地质素描
立体
立体图形素描,不 但要表现地质现象 的存在和诸多因素 间联系,而且把现 象的空间关系反映 出来。给人以立体 感觉。它是以绘画 为基础的一种表现 手法。
素描要点
要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地质内容,要处理 好以下几个关系: 1、用透视关系反映地质构造在空间位置 的变化。其原则是:近大远小。 近:高、大、宽、前、下、弯、滑 远:低、小、窄、后、小、直、朦。
地质素描的步骤
1、控制比例,划出总体轮廓,确定景象前后位置。 控制比例一般用比例法:素描前手握铅笔,伸直手臂,以笔的一端瞄准景物高、低、 长、宽、大、小等可比较的一端,并移动拇指把一端准确记下来。以第一次的比较长度 作为一,其它各次以其比较的相对比例相应地定在图上,作为圈定大体轮廓的控制。然 后用简单线条勾出图象的大体轮廓,并作为圈定整个画面其它景物高低、大小、远近比 较标准。 2、画出景象的几何立体形态,划定块面 在大体轮廓已定基础,从近到远、从主到次,逐个将已圈定的景象单位,按实际形 状所近似的几何立体正式成立圈定出来,并分析其主要块面性质,画出分割线条。这时 素描已初具立体感效果。 3、画细部,加注说明 成分割线条画完后,即应着手景物细部的表现,作者根据要表达的地质内容特点, 可选用不同线条。完成后加注说明: 1)图中的主要高地、居民点、河流等名称和标高; 2)地层界线、地质符号或代号及相应说明; 3)比例尺、方位、日期; 4)图名或素描图说明。
在运用上述线条法则基础上,常以点线、 折线、曲线、丁形线、小片全涂、平直 线等六种辅助线交叉使用,或选用其中 某一种作为主要线条,以再现不同类型 的景物。如坚硬的砂岩用折线,凹凸不 平的用丁形线,广阔平原和田园、水平 层理用平直线,沙丘、沙滩用点线,外 貌园滑、尖利构造用曲线等,不同线条 所起的效果不同。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ppt
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1、明暗面的表现
地质素描,一般只要掌握三种基调,即物像接受光源的角度不 同,受光的程度就有强弱的区别,受光的一面最强,为白色基调; 背面的最弱,为深色(或黑色)。在受光和背光的过渡区,光线适 中,为灰色。根据这些线条不同的基调,用线条来反映景象形态结 构空间立体感。
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要使素描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客观地质体,必须处理好两 大关系,即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透视关系和景物形状起伏 变化关系,前者主要是运用透视法则来解决,后者主要运用 块面分析来解决)。
所谓块面,也就是素描所能(或所需)表现的基本单位 是由哪几种形状的面所组成。野外一般是循着它的自然分割 面去寻找。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律大小,可视素描内容的 需要而定。往往为了突出某一地质内容而需要更详细地表现 一些细小的起伏变化,如下图引起各种地景块面的分解。
60
四、线条的对比 利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疏密、刚柔对比可以突出重点、 增强空间感,还可以表现差异,地质作用程度的差别造成地 质现象的形态特征。
61
四、线条的对比
1、粗细对比
粗细对比可增强空间感。
62
四、线条的对比
2、虚实对比
63
四、线条的对比
3、疏密对比
64
四、线条的对比
4、刚柔对比
表现软硬岩性的差别。
时要注意空气透视变化,虚实处理得当,从而显示出它前后关 系。
36
近前远后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5、近下远上 是指在视平线以下景物(俯视)越近的物像越接近图幅
的底边线(基线),越远的物像越接近地平线。
近下远上
37
6、近清远朦
因空气透视的影响,会产生清晰度的不同变化,近的清晰 可见,远方城镇及山体朦胧不清。素描时,尽力把近景画实、 远景画虚,景物之间留下一定空白,显示出它们的虚实层次。
侵入岩区野外工作方法地质素描精品PPT课件
根据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 玻璃质结构
根据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
粗粒结构:矿物颗粒直径 >5mm 中粒结构:矿物颗粒直径 5-2mm 细粒结构:矿物颗粒直径 2-0.2mm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 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粗大的矿物颗 粒散在细小的颗粒或玻璃质之间。 相对粗大的颗粒称斑晶,细小的称 基质。基质由细晶、微晶、隐晶质、 玻璃质组成。
岩石的定名
在野外估算矿物含量的基础上,通过 QAP 图解,定出岩石的名称。 (如二长花岗岩)
特征的暗色矿物应加入岩石的命名。暗 色矿物名称应置于岩石名之前 。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完整的岩石名称应包括,岩石的颜色、 结构(构造)、岩石名称。
(浅肉红色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侵入体的野外调查
直而长,节理面粗糙,时常充填岩脉。 S节理——纵节理:与流线平行,同时又
垂直层节理和和横节理。一般无岩脉充填。 L、Q、S三组节理彼此相互垂直,与流动构造 有一定的关系。
包体的研究
包体是深成岩体中分布的规模较小 的与寄主岩有一定界限的岩石团块。
根据其来源可将包体分为异源包体 与同源包体。
异源包体
包体与与寄主岩石来源不同,包体常来 自围岩,是在寄主岩石岩浆上侵过程中 进入寄主岩石的,又称捕虏体。
可进一分为浅源捕虏体与深源捕掳体。 对捕虏体可依其岩性命名,如 大理岩捕虏体、绿片岩捕虏体。
同源包体
包体与寄主岩石来自同一岩浆房。 同源包体根据其物质成分可称为
***质包体。 如:闪长质包体、辉长质包体、
在研究岩浆流动构造时,流面和 流线都要研究。在流面和流线同时 发育的地方,一般流线分布在流面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近前远后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5、近下远上 是指在视平线以下景物(俯视)越近的物像越接近图幅
的底边线(基线),越远的物像越接近地平线。
近下远上
37
6、近清远朦
因空气透视的影响,会产生清晰度的不同变化,近的清晰 可见,远方城镇及山体朦胧不清。素描时,尽力把近景画实、 远景画虚,景物之间留下一定空白,显示出它们的虚有规则圆形物体的透视规律,
曲
一是透视圆面的前半圆大于
线
后半圆;二是相同的圆柱体
透
视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三是
圆柱体在视平线以上可见底
圆,在视平线以下可见顶圆;
四是圆柱体居视平线上,上
下圆成弧形。
30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透视有规律,是规律就不能
立体图形
6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11
24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为达到立体感的效果,就必须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加以应用。现将
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素描技法要领分述如下:
透视,就是物像在平面 上的投影。所谓投影, 即假设素描者与实物间 有一透明的垂直平面。 实物轮廓线上所有的点 与素描者眼睛的连线。 在假设垂直平面上相交, 这些点就是实物在平面 上的投影点。如果这个 假设平面是画纸,那么, 这些投影在平面上的交 点的连线就是我们所要 画的像。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 第四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 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
2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二、透视的主要类型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
4、曲线透视
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要使素描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客观地质体,必须处理好两 大关系,即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透视关系和景物形状起伏 变化关系,前者主要是运用透视法则来解决,后者主要运用 块面分析来解决)。
26
透视现象
二、透视的主要类型
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是在方 形物体的平面中,存 在着平行画幅的面或 前一边平行于视线, 投影到画面上前一个 边比后一个边长,左 右的夹角向视平行线 收拢至视平行线交于 一点,这种透视为平 行透视,又称一点透 视。
27
2、成角透视:是画幅与素描对象在平面位置上有一定角度或者说 立方体的一角对着视线(斜放)三个可视面好似菱形,四个边既不 平行、也不相等,在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如图),因此又叫两 点透视。
透视原理示意图
2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远近高低和角度不同,在视觉 上会引起不同的反映,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在平面上用 线来表示景物规律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各种景物在人们视觉中,在空间位置上总是给人以近大远小、近宽 远窄,直至成一线一点或消逝。同样的物体越远越小、越低、最远,在 地平线上变成一个小点。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物体因距离及角度的变化, 其形状、大小、清晰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随之产生变化的透视现象, 是人们视觉反映的基本规律,即透视率。
两点透视
28
3、倾斜透视:是指前后两边高度不同的方块,投影到画面
上时,其上下边延长的交点,不在视平线上,具有三个消失点。倾 斜透视富有变化,有动势感,多数存在于仰视和俯视之中,是物体 与画面和地面都不平行的直线或平面的透视。
倾斜透视
29
4、曲线透视:曲线可分成
平面曲线和立体曲线,这两
种曲线又可分为规则曲线和
地质素描往往离不开地形的形态描绘,而地形形态本身 就是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映,因此地质素描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 分就是地形形态的素描。地形形态变化比较复杂,素描只有抓 住它的形体特点,才能准确地描绘地形变化的轮廓,掌握地形 形体特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几何形状作大致分析和比较。
41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1、近高远低
5、近下远上
2、近大远小
6、近清远朦
3、近宽远窄
7、近弯远直
4、近前远后
3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地质素描:目的在于阐明某些地质问题,不仅要 描绘单一的地质现象,而且要把某些地质实体的 空间变化及相互关系表现出来,并要尽可能给人 以立体感、真实感。一般而言,地质素描有两种 表现形式:平面图形素描和立体图形素描。
近清远朦
38
7、近弯远直
即在曲线透视的作用下,弯曲的公路和河道,越近越大, 越远弧度越小,直至成一线。
近弯远直
39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 的比较)
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40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的比较)
近高远低
33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2、近大远小
主要是指景物体态的 大小,公路边上的树,其
大小是近似的,但从视觉 上则是近的大、远的小。
近大远小
34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3、近宽远窄
是指等宽的景物、因距离变化、两边连线至远方逐步 由宽变窄,最后在视平线上交汇成一点。
近宽远窄
35
4、近前远后 是指地貌开阔而又遮挡重叠,透视变化不太明显,素描
违背。透视有法则,就是熟练地掌握野外见到的地景变
化,要比理论概念上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根本在于需要多画多练习。
32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1、近高远低 近高远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度、空间方面。公路边
上的电线杆,其大小、长短本是相等的,由于距离的远近变 化,电线杆的顶点与地上的交点各自连成一条线,就会在视 平线上相交成一点。
4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素描,是 反映某一角度或某 一横剖面的地质现 象,用极简单的线 条,少量地质符号 为辅助,按可见实 际地质现象表现这 一横剖面范围内特 定的地质内容。类 似速写的一种表现 方法。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立体图形素描,不 但要表现地质现象 的存在和诸多因素 间的联系,而且把 现象的空间关系反 映出来。给人以立 体感觉。它是以绘 画为基础的一种表 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