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

合集下载

地质素描3

地质素描3
键部位,按透视法则表达之。故轮廓线所表达出来的景物形 象,有如一幅速写图。 • 二是阴影线,使景物符合"立体感"的形象,必须运用阴影线, 阴影线的关键在于表达光线在景物上的明暗差异。
• 运用阴影线时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方向性。阴影线的起伏必须保持与景物表面的起伏一致,掌握"
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亦变"的原则。

②疏密性。线条的疏密是表示光线明暗的办法之一,明处用线要疏,
暗处用线要密,最暗时甚至涂黑,尽量符合阳光照射于景物上的实际情
况。

③灵活性。在注意景物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美化图面,如何
合宜地运用阴影线颇有讲究。也就是说,阴影线的长短、疏密、曲直、
断续等技法的运用要灵活掌握,以美化和令人悦目为标准。
曲线—表现 光滑圆润的 轮廓和质感
折线-刚直 挺拔、明确 有力
点描-利用点的疏密变化表现质感
用不同的线条描画不同地貌形态
利用点描、直线、弧线、折线分别表示沙地、古长城遗址、页岩低山、 变质岩高山,使不同物象具有不同质感
山岳和断层三角面的几何形态
用不同方向和不同交角的线条 表示立体
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增加立体 感
线条和质感
• 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并非 物象本身所固有,而是抽 象出来的,如物象的形状、 结构、明暗、质地、以及 环境位置等特点中提炼而 来。如物象边线(轮廓 线)、起伏转折线、各个 局部的衔接线、明暗交接 线等等。
砂岩用点描表现
• 素描的线条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 一是轮廓线,用于勾勒景物的基本轮廓,必须抓住景物的关
顶面
亮调
正面
暗调
高光
亮调
侧面
灰调

地质素描4

地质素描4
矿物糙面、清洁度、蚀变强弱等宜用点描表示
突起描画时,低突起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轮廓线要细,甚至 点描或不连续线条,中突起矿物如磷灰石、电气石、黑云母 等轮廓线宜稍粗,高突起矿物如榍石、锆石用粗宽的黑线表 示,极高突起的矿物应在颗粒内分别加上稀疏或密集的、细 的或粗的麻点表示。
矿物解理、裂纹宜用线条表示,黑云母解理常用较粗的实线, 白云母的解理用较细的虚线
褶皱素描
(2)断层素描:
①素描断层现象之前,也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 以此追索断层的上下盘及其错动关系,确定断层的 形态特征及其名称。
②将断层面(线)画在图框的适当位置内,勾勒时宜 注意断层面的产状,特别是倾角的大小、断距的大 小及其比例关系,必须尽量符合实际。然后画出" 标志层"的上下盘位置,这样,这个断层的性质及 其格局就基本上控制住了
坡面线:表示坡面特征和坡面起伏的线,有直立、水平、倾斜、弧状等多方面的情况。
花岗岩露头的层状剥离
石灰岩溶蚀 仍要注意层理及各层的关系
(三)、标本素描 岩石、矿石、矿物、化石等标本
首先定向放置,适当布景,如深色标本衬上白纸作背景 目测:确定轮廓和比例,用分规或直尺度量
描绘大体轮廓和主要地质界线
女神蚬
达尔文介属
描绘细部轮廓和次要地质界线
描绘明暗质感、突出地质特征
二、素描实例
(一)、露头素描 1、地层素描 地层素描多用于剖面图的测制方面,是实测
剖面图和信手剖面图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 作为近景插图之用。 包括岩性、岩层层面、层理、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的含矿性等方面
③如果断层的规模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出现拖 曳褶皱、断层角砾岩、发育大量岩脉之类, 则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取舍,作删除或夸张的 画法,不必拘泥于如数素描,能说明问题就 行了。

地质工作基础-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地质工作基础-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地质工作基础: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

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地质素描的优越性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

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

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

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

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

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

地形素技法

地形素技法

(一)山地的素描山地是相对平坦地面而言的正地貌。

它由山岭和山谷复合而成,相对高度大者称为山,相对高度小者称为丘陵,是野外最常见的地貌类型。

山地的形态复杂多变,有的起伏剧烈、多悬崖峭壁,有的则起伏和缓。

山地的画法首先要从最明显的山脊峰顶线入手;第二步按照次一级峰顶线把它分解成一座座的山岭;第三步按照从某座山岭伸出的“山股”画出更次一级的峰顶线或者谷地线;最后在受光处少绘或不绘晕纹线,在背光处多画晕纹线,以衬出山脊形态。

对于由坚硬岩石构成的陡峻山地来说,轮廓多用硬直、棱角明显的线条表示,“山股”峰顶线多用“人”字线表示,山谷线多用较平直折线表示(图3—5,a);对于由软岩石或土质构成的和缓山地来说,轮廓线一般用平滑圆弧曲线表示,不画“山股”峰顶线,山谷多用倒“人”字线表示(图3—5,b)。

(a)陡峭山地素描图 (b)和缓山地素描图图3—5 山地素描技法(二)地质素描地质素描图的描绘是在地形素描图的基础上,画出岩石露头处的地层符号、产状、厚度和地质构造线等而成(图3—6)。

在岩石露头被松散堆积物掩盖的部位,仍按地形素描图的画法进行素描。

关于地层符号的画法应按有关地质书刊的统一范例,尽量不要在野外自创地层符号,以免给读者带来读图困难。

在地质素描图上,允许画上一些野外肉眼难以看出的地质构造线,并尽可能标出其产状。

对于断层构造线,如有可能亦应标出断盘位移方向。

为了突出表现特定的地质现象,在地质素描图上允许少画或不画与目的无关的景物或线条。

图3—6 地质素描技法(三)植物素描从自然地理学角度看,植物素描应表现植物群落特征,而不是表现单个植物体。

但由于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与单个植物形态密不可分,况且在近景素描时也要描绘一些单株植物,所以研究和熟悉单个植物体的画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植物素描时,最重要的问题是灵活运用不同的线条以区分不同植物的外貌特征。

如乔木应先画出粗大的树干和树冠外形,然后根据树杈和树叶的展布特征用不同的晕线表示出树冠内部细节特征(图3—7)。

地质素描的常识、步骤、实例:地层素描、构造素描、地貌素描、化石素描

地质素描的常识、步骤、实例:地层素描、构造素描、地貌素描、化石素描

地质素描的常识、步骤、实例:地层素描、构造素描、地貌素描、化石素描地质素描的常识、步骤及实例摄影有许多缺陷(或者说受限制)的问题,运用素描的办法差不多都可以得到弥补和解决。

比如素描不受天气的限制,不受镜头取景范围的限制,不受近景清楚、远景模糊的限制等等。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并认为哪些特征应该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可能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该排除时,若用照相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会有'鱼龙混杂'、'喧宾夺主'之嫌,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若用素描技术处理,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地质体的各种形象与特征,对附近的景物等有所取舍,该强调哪些,该精简哪些,都可以凭自己的运笔而描绘。

比如说,当我们在野外的岩层露头上看到有两三组颇有意义的节理,需要给予摄影,而这些节理的裂缝中长满杂草,摄下来的照片肯定看不清节理特征。

此时,若用素描技术处理,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了。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不画或少画那些干扰节理特征的杂草,而将这两三组不同方向的节理画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的处理,并没有歪曲地质体的客观事实,倒是更清楚地强调了客观实际,这是完全合理的。

又比如在野外遇上大型脊椎动物化石,为了研究它的埋葬特点,很需要有一幅能表达其实景的照片或画图。

但由于骨骼上沾满碎石污泥,若用相机摄影,这许多附属物必然完全摄入镜头,致使骨骼的轮廓带来模糊不清的形象,如用水冲洗或揩抹干净,费事费工,还不见得满意。

此时如用素描的办法来处理,可以有意识的把骨骼上的附属物舍去,将骨骼的轮廓画得清楚些。

再如画一幅视野广阔的地貌图,比用相机拍摄要好,它可以把远山远景的轮廓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素描对于地质工作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何谓素描?简单他说,一句话:单色作画。

也就是运用单色线条在平面上勾画出景物的立体形象。

何谓地质素描?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

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07

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07

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07
河北张家口珍珠岩
山西大同第四系火山的纺锤形火山弹
河北滦平岔道口水下凝灰岩磨光面
矽卡岩中的黄铁矿
山东里旺重晶石脉穿插磁铁矿标本
来源:蓝淇锋、宋姚生、丁民雄等
二、野外常用的几种素描
1.剖面素描:地形与剖面相结合,使地质内容更加突出,这是野外地质工作中最普遍的素描形式。

逆断层及褶皱
2.地景素描:地精素描描绘的范围较大,地质体在地面所组成的地景层次较复杂,该种素描需要处理的手法较多较为复杂。

广西桂林岩溶地貌
3.露头素描:这种素描的地质现象规模较小,往往是一些微地貌和小构造。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4.标本素描:包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构造标本、和古生物标本,要求精细入味。

粉砂岩组成的砾岩
三、地质素描几点要求
地质素描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应尽可能标注以下内容
1.图名及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
2.地质界限或代号及相应说明;
3.图中标志性地点的标注;
4.比例尺;
5.素描地点、作者及单位。

四、矿哥教你画素描
教学1
↓ ↓ ↓
↓ ↓ ↓
↓ ↓ ↓。

地质素描图类型和画法

地质素描图类型和画法

劈理
二、信手剖面图
• 方位、百分比尺、图例、产状、小构造
30
ZCR
r2 6 1
33 Z C R
15
ZCR
25
15
r2 6
25
20
0 100 200m
2
3
4
5
图2-17 上二叠统那益雄组中基本层序 a:含砾石英砂岩 b:细砂岩 c:泥岩 1.平行层理 2.水平层理
图2-28 波里拉组基本层序 a:内碎屑微晶灰岩 b:页岩 1、滑塌2、图水2-平30层波理里拉组基本层序
图2-29 波里拉组基本层序 a:石英砂岩b:砂岩c:粉砂岩 d:含钙泥质岩e:含铁质泥岩 1、重荷模2、正粒序层理3、脉状层理4、水平层理
图2-91 扇根相沉积旳基本层序类型
A.碎屑流砾岩 B.颗粒流砾岩 C.片流砾岩
沉积构造
0 2m 来姑组滨岸砂岩浪成交错层理
扎 N西

F45
33560(S1) 0
S1
江东岩组
100m
S2 肉切村岩群
0
350 (S1)
36
39
不整合关系
• 注意产状、地层代号、方向
图2-40 肯底玛地域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与上三叠统巴贡组之间旳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层序
• 岩石组合、沉积构造、韵律
图2-14尕笛考组基本层序 1.岩屑石英砂岩,2.生物碎屑灰岩
图2-15 诺日巴尕日堡组基本层序 a:砾岩; b:复成份岩屑砂岩; c:泥岩 1.斜层理 2.正粒序层理 3.平行层理
图2-16 九十道班组灰岩基本层序 a:藻礁灰岩 b:蜓灰岩 c:含蜓燧石结核生物质灰岩 d:含碳质泥质灰岩
体(n)、张裂隙பைடு நூலகம்a)投影;11.主应力;12.上盘运动方向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

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 、地质素描的优越性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

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

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

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

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

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

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地层素描。

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地层特征等,如地层剖面素描图。

地质构造素描。

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以野外地质物象为对象,用素描技法描绘出地质客观实体的空间形态及相互关系。

如地貌景观、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等内容。

往往用许多文字还表达不清的地质现象,而一张素描图却表达得十分清楚,这对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地质素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份,第一步先要对井巷现场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包括岩性、产状、构造、位置关系等,第二步进行内业整理,对外业工作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上图,按一定比例绘制地质情况,必要时附上文字说明,如有条件,对一些地质特殊地段还可采用井下摄影技术。

一、透视法在野外素描中的应用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前远后、近弯远直的透视法原理,将地质景观反映到素描图面上二、块面的应用法为了将复杂的地貌形态反映到面上,就需要先简单的几何体将类似的地形形态逐块进行勾绘,构成与素描对象近似的块面,以及各部分相对大小和结合关系,组成景物的整体关系。

块断面是构面形体的基本单位,不论地景形态多么复杂多变,但均可划分成理想的几何形体,有利于分析、对比和素描。

三、素描图中线条的运用(一)、轮廓线条:它概括了物象外形特点,相当于逆光照片中物体周边线. (二)、块面分割线条:表现物象表面起伏变化的线。

在轮廓像中反映物体次级形态的一种线条,使物体具有立体质感,以表示物体的(竖面、平面、斜面、波状面和弧形面)五大块面。

(三)、阴影线条:用于反映物体明暗差别的线条或点。

运用线条时根据五大块面,可选用水平线、直立线、斜线、弧线和曲线分别表示地形、物体形态的变化。

在素描中,运用各种线条要注意其反映物具体部位特征:弧线、曲线一般附合物体起伏变化特征,线条宜均匀柔滑,如缓山坡地形。

陡坡、陡崖用直竖线,线条一般平行,不要相互斜交呈网。

四、野外常用的几种地质素描图(一)、剖面素描:野外地质工作者经常在穿越主要地质路线时勾绘地质随手剖面,以反映所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地层、构造、侵入岩形态及穿插关系等),但多是和平常的剖面测制图相同,没有反映路线所通过的地形地貌和在不同高程上地质现象的变化,缺乏立体感。

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图
工程名称:司家营田兴铁矿3#主井地质素描人员:
地质素描时间:开挖(爆破)时间:2010.12.18 22:18
素描编号:0001
现象描述(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
涌水状态、发生时间等):

图形素描(断层、节理的位置、走向倾向;溶洞、空洞、采空区的位置;坍方位置、大小;偏帮部位;岩爆部位;渗水涌水的位置等):
白云质灰岩,岩层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成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其岩层产状为:N65ºW/70ºNE;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局部有填充粘土,
N70ºE/75ºSE,N45ºW/75ºSW,右拱脚有少量裂隙水。

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
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地质地质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地质地质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地质地质绘图的方法和步骤一、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

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具体绘图步骤如下: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使剖面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当然,如果路线长,地质内容复杂,剖面可以绘得长一些。

绘地形剖面图,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将山坡画陡了。

一般山坡不超过30°,更陡的山坡人是难以顺利通过的。

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及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

相应层用线条联接以反映褶皱的存在和横剖面的特征。

标注地层、岩体的岩性花纹、断层的动向、地层和岩体的代号、化石产地、取样位置等。

写出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地物名称、绘制图例符号及其说明,如为习惯用的图例,可以省略。

从作图技巧方面来说,应注意以下三个“准确”:①地形剖面图要画准确;②标志层和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要画准确。

如断层位置、煤系地层位置、火成岩体位置等;③岩层产状要画准确,尤其是倾向不能画反,倾角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线条花纹要细致、均匀、美观,字体要工整,各项注记的布局要合理。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ppt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ppt
65
五、线条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1、明暗面的表现
地质素描,一般只要掌握三种基调,即物像接受光源的角度不 同,受光的程度就有强弱的区别,受光的一面最强,为白色基调; 背面的最弱,为深色(或黑色)。在受光和背光的过渡区,光线适 中,为灰色。根据这些线条不同的基调,用线条来反映景象形态结 构空间立体感。
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要使素描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客观地质体,必须处理好两 大关系,即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透视关系和景物形状起伏 变化关系,前者主要是运用透视法则来解决,后者主要运用 块面分析来解决)。
所谓块面,也就是素描所能(或所需)表现的基本单位 是由哪几种形状的面所组成。野外一般是循着它的自然分割 面去寻找。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律大小,可视素描内容的 需要而定。往往为了突出某一地质内容而需要更详细地表现 一些细小的起伏变化,如下图引起各种地景块面的分解。
60
四、线条的对比 利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疏密、刚柔对比可以突出重点、 增强空间感,还可以表现差异,地质作用程度的差别造成地 质现象的形态特征。
61
四、线条的对比
1、粗细对比
粗细对比可增强空间感。
62
四、线条的对比
2、虚实对比
63
四、线条的对比
3、疏密对比
64
四、线条的对比
4、刚柔对比
表现软硬岩性的差别。
时要注意空气透视变化,虚实处理得当,从而显示出它前后关 系。
36
近前远后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5、近下远上 是指在视平线以下景物(俯视)越近的物像越接近图幅
的底边线(基线),越远的物像越接近地平线。
近下远上
37
6、近清远朦
因空气透视的影响,会产生清晰度的不同变化,近的清晰 可见,远方城镇及山体朦胧不清。素描时,尽力把近景画实、 远景画虚,景物之间留下一定空白,显示出它们的虚实层次。

005地质素描

005地质素描

3、用线条表达地质的形态变化 要把空间特体表现在平面上并显示立体形态, 必须把变化复杂的光线,即明与暗表示出来,没有 明暗便没有立体,在地质上一般用轮廓线、块面分 隔线、阴影线(线条加密)来表达。线条可以是水 平线、直立线、斜线,也可以是弧形线和曲线,这 些线条要与五大面对应使用,即"线条随面走、面 " 变线也变"。只要掌握了这个法则,物象的主要分 割面的性质和基本外形起伏就反映来来。用线条的 平直、弯曲、粗细、长短及其疏密变化便可以把地 形的缓急、陡峭勾绘出来。
素描原则
1、主题明确:不同的调查研究目的,决定不同的素描内容,作 者画素描之前应对某一地质现象要深刻认识,认识越正确、越透彻, 确定素描的主题越有说服力。 2、素描位置选择 选择画素描角度很重要,观察角度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如 一个平卧褶皱。当垂直轴向观察时,只能表现岩层"水平"的产状, 不能真实反映构造形态。经验证明:最宜于表现特象立体感的角度, 作者能乍到物体三个角度(三个面),如素描山岳或山前地带的十 二月形态,应选择与山脉走向45°交角方向。褶皱构造位置,应选 在与天然剖面的垂直方向或大于45°侧视角度。总的原则是要能够 全面反映想要表现的地质现象和能更形象表现地质现象形体变化, 一般以侧视及俯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选择较为合适。
地质素描的步骤
1、控制比例,划出总体轮廓,确定景象前后位置。 控制比例一般用比例法:素描前手握铅笔,伸直手臂,以笔的一端瞄准景物高、低、 长、宽、大、小等可比较的一端,并移动拇指把一端准确记下来。以第一次的比较长度 作为一,其它各次以其比较的相对比例相应地定在图上,作为圈定大体轮廓的控制。然 后用简单线条勾出图象的大体轮廓,并作为圈定整个画面其它景物高低、大小、远近比 较标准。 2、画出景象的几何立体形态,划定块面 在大体轮廓已定基础,从近到远、从主到次,逐个将已圈定的景象单位,按实际形 状所近似的几何立体正式成立圈定出来,并分析其主要块面性质,画出分割线条。这时 素描已初具立体感效果。 3、画细部,加注说明 成分割线条画完后,即应着手景物细部的表现,作者根据要表达的地质内容特点, 可选用不同线条。完成后加注说明: 1)图中的主要高地、居民点、河流等名称和标高; 2)地层界线、地质符号或代号及相应说明; 3)比例尺、方位、日期; 4)图名或素描图说明。

2019年度井巷地质素描图

2019年度井巷地质素描图

XXX 县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巷地质素描图巷道名称: +720m 运输大巷 地质素描人员: XXX 素描位置: 距开口5m 地质素描时间: 2019.10.15 开掘(爆破)时间: 2019.8.2 素描编号: 0001现象描述(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涌水状态、发生时间等):无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涌水状态,层理清晰,岩性较完整.图形素描(断层、节理的位置、走向倾向;溶洞、空洞、采空区的位置;坍方位置、大小;偏帮部位;岩爆部位;渗水涌水的位置等):+720m 运输大巷布置距煤层20 m 粉砂岩层中,其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含黄铁矿较多。

根据勘探及四邻已揭露的资料,本底板岩石运输巷在掘进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大的断层,。

施工负责人 XXX 地测科长 XXX 地质工程师XXX总工程师XXX右墙脚左墙脚右拱脚左拱脚右拱脚左拱脚右拱脚左拱脚井巷地质素描图巷道名称: 7413运输巷 地质素描人员: XXX 素描位置: 距开口5m 地质素描时间: 2019.10.5 开掘(爆破)时间: 2019.8.10 素描编号: 0001现象描述(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涌水状态、发生时间等):无偏帮现象、岩爆现象、渗水涌水状态,层理清晰,煤岩性较完整.图形素描(断层、节理的位置、走向倾向;溶洞、空洞、采空区的位置;坍方位置、大小;偏帮部位;岩爆部位;渗水涌水的位置等):位于宣威组二加三段顶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现矿区内可采煤层分布于+826—+700m 标高之间,上距第四段底界(K 7标志层)2.73m ,下距B 3煤层平均间距2.73m ,煤层厚0.97—1.40m ,平均1.19m 。

一般含1—2层夹矸,夹矸一般位于煤层中部或下部,夹矸厚0.01—0.14m ,岩性为炭质泥岩或高岭石粘土岩,其中一层为褐灰色高岭石化晶屑凝灰岩,具砂状结构,易于识别,厚度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板为深灰、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或砂质泥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含黄铁矿较多;底板多为深灰色粘土岩或砂质泥岩,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

4步教你画山,素描基础入门教程,新手必看

4步教你画山,素描基础入门教程,新手必看

4步教你画山,素描基础入门教程,新手必看
1 以岩石为主的山可以概括为近似于“金字塔”的三角形结构。

在绘制时,用较硬的线条来表现山体的质感。

山石的纹理用线:
在画以岩石为主的山时,山石分面纹理的用线也十分重要,绘制时要根据山石的结构走向顺势而行。

尽量疏密结合,适当地添加褶皱线,突出山石的纹理特征。

下面列举几种绘制纹理时常见的错误画法。

错误一:等量分割
错误二:零碎散布
错误三:树杈添枝
错误四:均匀平行
2 在轮廓线内部从上到下绘制山体的边缘轮廓线,岩石的质地坚硬,绘制时用丰富的转折线表示。

3 在石头的表面顺着边缘线绘制纹理,在石块的相连处短线较为聚集,区分出石块的前后关系。

4 继续丰富石块的表面纹路,注意纹路线条不可太多,太多则乱,太少则无法区分出空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素描往往离不开地形的形态描绘,而地形形态本身 就是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映,因此地质素描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 分就是地形形态的素描。地形形态变化比较复杂,素描只有抓 住它的形体特点,才能准确地描绘地形变化的轮廓,掌握地形 形体特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几何形状作大致分析和比较。
41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4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素描,是 反映某一角度或某 一横剖面的地质现 象,用极简单的线 条,少量地质符号 为辅助,按可见实 际地质现象表现这 一横剖面范围内特 定的地质内容。类 似速写的一种表现 方法。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立体图形素描,不 但要表现地质现象 的存在和诸多因素 间的联系,而且把 现象的空间关系反 映出来。给人以立 体感觉。它是以绘面”
要使素描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客观地质体,必须处理好两 大关系,即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透视关系和景物形状起伏 变化关系,前者主要是运用透视法则来解决,后者主要运用 块面分析来解决)。
近清远朦
38
7、近弯远直
即在曲线透视的作用下,弯曲的公路和河道,越近越大, 越远弧度越小,直至成一线。
近弯远直
39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 的比较)
二、地景形体变化的“五大面”
40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一、地景(貌)形体的简化(与几何立体的比较)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1、近高远低
5、近下远上
2、近大远小
6、近清远朦
3、近宽远窄
7、近弯远直
4、近前远后
3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地质素描:目的在于阐明某些地质问题,不仅要 描绘单一的地质现象,而且要把某些地质实体的 空间变化及相互关系表现出来,并要尽可能给人 以立体感、真实感。一般而言,地质素描有两种 表现形式:平面图形素描和立体图形素描。
26
透视现象
二、透视的主要类型
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是在方 形物体的平面中,存 在着平行画幅的面或 前一边平行于视线, 投影到画面上前一个 边比后一个边长,左 右的夹角向视平行线 收拢至视平行线交于 一点,这种透视为平 行透视,又称一点透 视。
27
2、成角透视:是画幅与素描对象在平面位置上有一定角度或者说 立方体的一角对着视线(斜放)三个可视面好似菱形,四个边既不 平行、也不相等,在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如图),因此又叫两 点透视。
近高远低
33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2、近大远小
主要是指景物体态的 大小,公路边上的树,其
大小是近似的,但从视觉 上则是近的大、远的小。
近大远小
34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3、近宽远窄
是指等宽的景物、因距离变化、两边连线至远方逐步 由宽变窄,最后在视平线上交汇成一点。
近宽远窄
35
4、近前远后 是指地貌开阔而又遮挡重叠,透视变化不太明显,素描
透视原理示意图
2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远近高低和角度不同,在视觉 上会引起不同的反映,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在平面上用 线来表示景物规律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各种景物在人们视觉中,在空间位置上总是给人以近大远小、近宽 远窄,直至成一线一点或消逝。同样的物体越远越小、越低、最远,在 地平线上变成一个小点。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物体因距离及角度的变化, 其形状、大小、清晰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随之产生变化的透视现象, 是人们视觉反映的基本规律,即透视率。
时要注意空气透视变化,虚实处理得当,从而显示出它前后关 系。
36
近前远后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5、近下远上 是指在视平线以下景物(俯视)越近的物像越接近图幅
的底边线(基线),越远的物像越接近地平线。
近下远上
37
6、近清远朦
因空气透视的影响,会产生清晰度的不同变化,近的清晰 可见,远方城镇及山体朦胧不清。素描时,尽力把近景画实、 远景画虚,景物之间留下一定空白,显示出它们的虚实层次。
立体图形
6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11
24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为达到立体感的效果,就必须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加以应用。现将
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素描技法要领分述如下:
透视,就是物像在平面 上的投影。所谓投影, 即假设素描者与实物间 有一透明的垂直平面。 实物轮廓线上所有的点 与素描者眼睛的连线。 在假设垂直平面上相交, 这些点就是实物在平面 上的投影点。如果这个 假设平面是画纸,那么, 这些投影在平面上的交 点的连线就是我们所要 画的像。
无规则曲线,其中重点把握
有规则圆形物体的透视规律,

一是透视圆面的前半圆大于
线 透
后半圆;二是相同的圆柱体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三是
圆柱体在视平线以上可见底
圆,在视平线以下可见顶圆;
四是圆柱体居视平线上,上
下圆成弧形。
30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透视有规律,是规律就不能
两点透视
28
3、倾斜透视:是指前后两边高度不同的方块,投影到画面
上时,其上下边延长的交点,不在视平线上,具有三个消失点。倾 斜透视富有变化,有动势感,多数存在于仰视和俯视之中,是物体 与画面和地面都不平行的直线或平面的透视。
倾斜透视
29
4、曲线透视:曲线可分成
平面曲线和立体曲线,这两
种曲线又可分为规则曲线和
违背。透视有法则,就是熟练地掌握野外见到的地景变
化,要比理论概念上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根本在于需要多画多练习。
32
三、透视法则与规律的应用
1、近高远低 近高远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度、空间方面。公路边
上的电线杆,其大小、长短本是相等的,由于距离的远近变 化,电线杆的顶点与地上的交点各自连成一条线,就会在视 平线上相交成一点。
野外地质素描图画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块面分析法在地质素描中的运用 第三章 地质素描中怎样运用线条 第四章 地质素描取景方法及应用 第五章 地质素描的步骤及要点
2
第一章 地质素描方法的基本要点
一、透视法基本原理
二、透视的主要类型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
4、曲线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