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一例帮助患病解戒人员侯某回归社会的案例
【案例背景】侯某,小学文化,今年62岁,有吸毒史(“多进宫”人员),离异,有一个女儿,但没有抚养过,基本没有往来。
因为长期吸毒,侯某家徒四壁,几个兄弟姐妹都对他避而远之。
侯某曾尝试过出去打零工维持生计,但是因为双腿有腿疾被辞退,故现今困难重重,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对象,只能靠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
【案例基本情况】侯某因为吸毒二十多年,落下不少病根。
膝盖酸麻疼痛、弯曲僵硬,膝关节活动受限,时有肿胀情况,并且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有时候连路都走不了,经常晚上疼到睡不着。
目前仅靠药物治疗只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医生建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可侯某无力支付四万多元的住院手术费用,多次哽咽地说:“这么贵的手术费用哪里支付得起?活着比死还难受”,希望能得到经济方面的帮助支持。
一、制定方案综合各方面因素,侯某因长期吸毒,目前只能维持低保生活,又因腿有疾病丧失工作能力,无力担负手术费用。
根据侯某目前困难需求,所职能部门制定帮助方案:成立帮扶小组,协调多方力量,解决核心难题,连接往日亲情,尽快融入社会。
二、帮助过程第一步,构建帮扶系统,寻求社会救助。
一方面,面谈了解,掌握情况。
针对侯某情况,厦门强戒所衔接帮扶中心与其所属社区社工人员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尊重、真诚、共情和理解等方式,认真聆听侯某倾述,适时表达同感,让其心中压抑的心情得以宣泄,在此过程中全面了解侯某医疗需求和面临困难。
另一方面,掌握政策,链接资源。
帮扶小组通过网上国家政策查询、实地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得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后,立即帮助侯某链接相关资源,联系慈善会机构,探讨帮扶可行性。
第二步,解决医疗问题,帮助重获新生。
一是准备手续,申请救助。
综合侯某所有情况,在本人同意下,协助其通过居委会开具相关证明,准备各种证件,帮助侯某向慈善会申请办理救助手续,联系定点医院,从实质上缓解其经济压力,给了侯某“定心丸”,让其能够安心治疗。
社区戒毒个案工作情况汇报
社区戒毒个案工作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在社区戒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此,我将对社区戒毒个案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开展社区戒毒工作中,加强了对戒毒对象的个案管理。
我们根据每位戒毒对象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戒毒计划,并严格执行。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戒毒对象的日常监督和辅导工作,确保他们能够按时按量服用戒毒药物,避免出现戒毒药物滥用的情况。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帮助了一些戒毒对象实现了戒毒的初步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戒毒效果。
其次,我们在社区戒毒工作中,加强了对戒毒对象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我们组织了一些心理专家对戒毒对象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解决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心理治疗,一些戒毒对象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戒毒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 consoli。
然而,社区戒毒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一些戒毒对象对戒毒的意愿不强,缺乏主动性,导致戒毒效果不明显。
其次,社区戒毒工作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我们在开展社区戒毒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次,社区戒毒工作中,一些戒毒对象的家庭环境复杂,社会关系复杂,对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机制,加强对戒毒对象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戒毒意愿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将争取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提高社区戒毒工作的保障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社区戒毒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看,社区戒毒个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为社区戒毒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社区戒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案例:李四的戒毒之路一、背景信息李四,男,32岁,已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
2017年初,因为长期吸毒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被家人送至本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经过一年的戒毒治疗,李四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戒毒所外的生活仍然充满挑战。
为了帮助李四更好地融入社会,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二、教育矫治过程心理辅导戒毒所的心理医生为李四提供了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他一些应对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定期与李四进行电话沟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李四提供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旨在帮助李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训过程中,李四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戒毒所社工协助李四联系到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和企业,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这些组织和企业为李四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同时,社工还鼓励李四参加社区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康复戒毒所与李四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李四的戒毒进展和生活状况。
家庭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支撑,戒毒所希望通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李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此外,戒毒所还为李四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李四的戒毒工作。
三、成效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四在戒毒所的教育和矫治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李四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和烹饪技能,并在社区康复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李四逐渐适应了社会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四、总结本案例展示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的支持下,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戒毒和康复的过程。
禁毒社工个案服务案例
禁毒社工个案服务案例一、个案背景。
阿强(化名),男,35岁,有多年吸毒史。
他原本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伙子,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庭也算美满。
可自从沾上毒品后,一切都变了。
工作丢了,家人对他失望至极,朋友们也都离他而去。
阿强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感觉生活毫无希望,却又难以摆脱毒品的控制。
二、接案过程。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眼神空洞。
那是在社区戒毒中心,我作为禁毒社工被分配负责他的个案。
我主动跟他打招呼:“嗨,阿强,我是你的社工[我的名字],以后我就陪着你一起打这戒毒的仗啦。
”阿强只是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
我心里明白,他对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肯定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三、预估问题。
1. 生理依赖。
阿强吸毒多年,身体已经对毒品产生了很强的生理依赖。
戒毒初期,他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比如头疼、失眠、浑身酸痛等,这是他戒毒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2. 心理障碍。
由于吸毒导致的社会关系破裂,阿强内心极度自卑和孤独。
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被家人和朋友抛弃,对未来没有信心,缺乏戒毒的内在动力。
3. 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家人对阿强失望透顶,不愿再与他有过多联系;朋友也都远离他。
在戒毒过程中,他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支持网络,这使得他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时重新陷入毒品的怀抱。
四、服务计划。
1. 短期计划(1 3个月)帮助阿强缓解戒毒初期的生理不适。
我联系了社区的医疗资源,为他安排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药物辅助治疗,就像给他的身体来一场“大检修”。
与阿强建立信任关系。
我经常去看望他,和他聊天,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他以前喜欢的足球。
我会跟他聊最近的球赛,哪个球队踢得精彩,慢慢地,他开始愿意跟我多说几句话了。
2. 中期计划(3 6个月)开展心理辅导。
我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阿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帮助他正视自己的过去,克服自卑心理。
我还鼓励他写日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都写出来,就像给心灵来一次大扫除。
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
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社区戒毒是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来对毒品成瘾者进行戒毒治疗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个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能够帮助毒品成瘾者重建信心,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实现戒毒治疗的效果。
个案管理一般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整合医疗、心理治疗、社会工作等多种资源,对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社会适应等问题给予指导和辅助。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体现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运用。
案例一:张某,男性,25岁,初次涉毒,轻度成瘾。
通过基础体检和心理测试,发现他生理状况较好,但精神状态极度疲劳,容易发脾气,且缺乏自控能力。
个案管理团队为他设计了行为治疗和口腔药物替代治疗,同时呈现心理训练,帮助他规范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二:王某,女性,30岁,慢性吸毒成瘾。
她曾多次在康复中心受过治疗,但总是反反复复。
个案管理团队通过系统评估发现,她的问题在于缺乏生活、职业和家庭支持。
团队采用家访和社区资源整合的方式,协助她寻找就业机会和家庭关系重建,同时提供身心康复训练。
案例三:李某,男性,40岁,严重毒瘾,患有精神疾病和结核病等多种疾病。
在他接受治疗的初期,由于身体状况极度不稳定,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医院治疗。
个案管理团队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安排专人护理和医疗照顾。
通过个案管理的细致治疗,李某逐渐恢复了稳定的身体状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最终实现戒毒治疗的目标。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能够针对每个毒品成瘾者的特定情况,制定出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治愈机会。
因此,社区戒毒机构应继续推广和完善个案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服务毒品成瘾者。
在个案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等多个层面,以便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是采取多学科、多专业的治疗方式,整合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等多种资源,提高治疗效果和个体化的康复效果。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一、基本情况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
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
二、主要成长经历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
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
三、违法事实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
四、现实表现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
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
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
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
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
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
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
(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
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领域。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矫治工作。
本文将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个案,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个案背景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个案是非常重要的。
个案是指对某一戒毒人员的独立研究和评估,以了解其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
在本个案中,我们将以张某(化名)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张某是一个36岁的男性,长期吸毒导致身体虚弱,社会关系破裂,失去工作,并且无法独立生活。
他的毒瘾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他被送入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治疗。
三、个案分析1. 毒瘾程度评估张某的毒瘾程度属于重度,他已经有多年吸毒史,并且无法自行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需要我们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戒毒治疗计划,以帮助他戒除毒瘾。
2. 家庭背景评估张某的家庭背景并不稳定,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对他的疏于教导,缺少亲情和爱的关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依赖毒品来填补内心空虚。
3. 社会环境评估张某的社会环境也属于不良,他曾经与毒贩有过交往,社交圈子中多为瘾君子和违法分子。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他更难脱离毒品的诱惑。
在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四、教育矫治策略在制定张某的教育矫治计划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到他的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并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矫治策略。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戒毒治疗程序:采用系统的戒毒治疗程序,包括身体戒毒、心理矫治、社会适应等环节,逐步减少对毒品的依赖。
2. 心理支持:提供持续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解决内心的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对毒品的渴望。
3. 社区重建:帮助张某重新融入社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避免再次陷入不良的社交圈子。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指对吸毒成瘾者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二、个案介绍1. 个案背景李某,男,30岁,吸毒成瘾者,曾多次因吸毒被警方处罚。
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无助,希望能够戒毒并重新开始一段健康的生活。
2. 个案分析李某的吸毒问题源于他的朋友圈子,他的朋友们都是吸毒者,他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他的毒瘾加重。
此外,李某也存在心理问题,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和无助,吸毒成为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三、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方法1. 个案评估在进行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个案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个案的吸毒情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等,为后续的矫治工作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吸毒史的详细记录 - 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 心理评估,包括对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 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包括个案的家庭、朋友、社区等资源2. 戒毒计划制定根据个案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
戒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戒毒方法选择,如冷静戒毒、替代疗法等 - 戒毒时间安排,包括戒毒期限和戒毒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 心理支持方案,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 - 社会支持方案,如家庭支持、社区帮助等3. 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是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的危害,改变他们的吸毒观念和行为。
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提供毒品知识教育,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 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 -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 组织戒毒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4. 后续跟踪和支持戒毒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戒毒人员需要长期的支持和跟踪。
在戒毒结束后,应继续关注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一例帮助女性戒毒人员牛某坚定戒毒信念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在多年的戒毒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年轻戒毒人员吸毒的原因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父母在异地打工或者工作忙,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管,尤其在孩子处于逆反期、青春期这些关键时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人情世故的说教,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培养和礼貌礼节教育都没有,任由孩子我行我素,自由发挥,导致孩子任性、厌学甚至弃学,早早步入社会,结交不良朋友,染上吸毒恶习。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牛某,女,2000年出生,小学文化,宁夏本地人,吸食冰毒,初次戒毒。
自幼家庭贫困,父母靠打工务农维持生计,对牛某照顾很少。
六岁那年,妹妹出生了,父母更无法顾及,就把她托付给奶奶照管,这在牛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她从心里认定父母有了小妹妹就不爱她了。
牛某本就不喜欢上学,奶奶也管不了,还因逃学被父亲打骂过几次,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
12岁离家出走,且故意疏远父母和亲人,将近5年时间里她没有与家人联系,跟着所谓的朋友混迹社会。
14岁沾染冰毒,16岁因吸毒被行政拘留,并被决定社区戒毒。
期间,因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报到,被公安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刚入所时,牛某无法接受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事实,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且内心十分封闭,加上没有亲属探访,也无法再与朋友联系,心理落差很大,抵抗戒治的情绪非常明显,态度消极,行为散漫,习艺劳动也敷衍了事。
民警想办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动员父母来所探访。
第一次探访时,分离了多年的母女都无话可说,探访不欢而散,后来父母也再没到所探访。
(二)方案制定及实施针对牛某的情况,管教民警立足“亲情引导教育、重树自信教育、毒品认知教育、心理干预教育、回归指导教育”五个方面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对症实施教育转化工作。
1.亲情引导教育在与牛某的谈话中,民警发现每次提及家庭与父母时,她会刻意回避但内心又充满了对父母的歉意。
这足以说明,家庭在她心里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通过观察发现,每次拨打亲情电话时,该戒毒人员与父母总是聊一两句就挂了电话,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歉意。
禁毒 个案服务 案例分享
禁毒个案服务案例分享
禁毒个案服务是指通过个别或团体方式,根据禁毒服务的需求和目标,为相关个体或团体提供相应的禁毒帮助和支持。
下面是一个禁毒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案例名称:A先生的康复之路
案例背景:A先生是一名长期吸毒者,已经成瘾多年。
他的家庭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他决定接受禁毒个案服务,并希望能够实现戒毒和康复。
服务内容:
1. 初步评估:禁毒服务的第一步是对A先生进行初步评估,
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吸毒史、身体状况等,并确定他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2. 康复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计划中包括戒毒方案、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各种禁毒服务措施。
3. 戒毒过程:A先生开始进行戒毒过程,包括戒毒期的身体调适和戒断症状的处理。
禁毒服务人员会根据需要提供药物辅助戒毒。
4. 心理辅导:A先生接受心理辅导,以帮助他理解吸毒背后的原因,解决吸毒产生的心理问题,并学习健康的应对机制。
5. 康复训练:A先生参加康复训练,学习如何避免毒品诱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康复技能培训,提升他
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6. 社会支持:禁毒个案服务也包括提供社会支持,帮助A先生在康复完成后重新融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并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
案例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禁毒个案服务,A先生成功完成了戒毒并进行了康复。
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重新获得了工作并恢复了家庭关系。
他表示感激禁毒个案服务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决心继续保持戒毒康复的状态。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个案分析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
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
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
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
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组X号。
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
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
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
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
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
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
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
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
“陪伴与鼓励”戒毒人员个案社工案例计划
“陪伴与鼓励”戒毒人员个案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李满雁梁嘉琪单位 |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案例背景(一)基本信息案主姓名:阿毅(化名)。
性别:男。
年龄:46岁。
文化程度:小学。
婚育状况: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女儿因病2014年去世。
滥用药品类型:海洛因。
案主于1999年10月因脚受伤,受到同村兄弟介绍用于止痛,后逐渐成瘾。
此后,案主反复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多达六次。
从白云心理戒毒医院出来后,案主一人居住,妻子外出打工,儿子则在哥哥家寄居。
(二)个案来源2017年开始社工开始接触案主,此时案主处于反复吸食阶段,社工陪伴案主一起在社区进行“干戒”,但案主始终未能坚持,于是被送往强制隔离戒毒,后因身体原因转送至白云心理戒毒医院进行戒毒治疗,于2018年12月底出院回归社区。
案主在白云心理戒毒医院时,社工与案主家人保持联系,与案主本人及其家人均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此次案主回归社区后社工立即开展服务。
二、案例分析(一)操守方面案主刚出白云心理戒毒医院回归社区,已达至生理脱毒。
但根据案主过往的复吸经验,往往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案主产生烦躁、逃避等负面情绪,从而寻求毒品逃避现实。
因此,当生活出现不顺心或遭受打击时,案主很容易会下意识地通过复吸来“解决”。
再者,案主所处社区吸毒人员较多,案主与部分吸毒人员关系密切,这些都让案主“复吸”的成本降低。
(二)经济方面案主自身拥有维修摩托车辆的技术,也曾有开摩托车维修档的经验,在出院之前案主便有重操旧业的打算,只是缺少资金支持。
此外,社工了解到案主以往开店并没有取得合法的经营许可,这对其未来生活带来了很大隐忧。
(三)家庭方面案主的过往的吸毒行为导致案主家庭关系破裂,妻子因案主复吸行为而离家外出工作,儿子无奈之下只好寄居于案主大哥家。
在讨论到儿子时,案主对于儿子表现出一定的愧疚以及补偿心理,表示希望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又不知如何去做。
强戒毒人员赵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3
强戒毒人员赵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一、一般资料赵某,男,37岁,已婚,小学文化,傣族,二进宫学员,家中姐弟四人,其排行老四。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有精神疾病史。
2001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2003年3月被决定劳动教养戒毒,2012年再次复吸,2012年6月投送我所强制隔离戒毒。
二、来访者主诉一段时间以来入睡困难,白天情绪烦躁,听到其他学员大声说话烦躁情绪加重,不愿与人沟通,情绪郁闷,睡不着时总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和出所后会遇到的难处。
现在我自由没有了,出所后一无所有,我没脸面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岳父家的人,戒毒后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以后他们都不会再信任我。
我这次强戒除了妻子其他亲人没有一个来接见我。
这样反复的想,想的很细,经常几个小时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中,自我感觉这样不好,主动去控制,可是一会儿又回到刚才想的问题上来,做事情注意力不能集中。
感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该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交流时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穿着干净整齐,内心较有思想。
该学员日常管理中能做到遵规守纪,服从教育矫治的安排,习艺劳动表现积极。
近几日情绪变化大,处于一种低迷伤感,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的状态。
四、评估与诊断赵某出现上述症状时间较短,为近期发生,自己能找到明显原因,内容尚未泛化。
其情感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强度不大,对自身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症状有充分的自知力,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能够很现实的分析自己复吸的利弊,思维合乎逻辑,感到痛苦,希望得到帮助解决问题,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
具体原因是复吸引发趋避式冲突进而导致混合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五、制定方案近期目标:同来访者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澄清自身心理冲突,摆脱对自身现状的过分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将存在问题无限放大的心理暗示,鼓励其作出新的有效行为,树立信心,重新开始,并且掌握一定的全身放松及情绪调节方法技巧,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一、基本情况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二、主要成长经历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三、违法事实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四、现实表现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六、采取的措施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学员郭某某的思想顾虑;一、成立帮教小组,根据帮教小组民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配,民警王刚负责对郭某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民警周军负责对郭某某进行入所行为规范的教育,骆志强负责郭某某的亲情帮教和社会帮教;二、积极引导郭某某,帮助其培养积极向上健康心理,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克服其存在的自卑,狭隘、嫉妒、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逐步修复其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三、在教期间规范管理,以管促变;在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上,对其严格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其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郭某某养成做事严谨,不推诿的好习惯;四、以法律教育为突破,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对自身罪错违法性的认识;五、从亲情帮教和社区巩固戒毒成效两个方面入手;提供一个其步入社会后仍能巩固戒毒成效的环境,防止解教后戒毒衔接工作不紧凑,出现真空状态的现象;七、教育矫治要达到的目标:一、帮助其摆脱“毒瘾好戒,心瘾难除”的恐惧心理;二、帮助其修复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抵御“毒友”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责任民警:王刚2011年3月28日强戒人员郭某某的个别教育矫治个案一、基本情况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二、主要成长经历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三、违法事实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四、现实表现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六、教育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在认真研究分析郭某某存在思想上的恐惧和顾虑后,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社区教育巩固戒毒成效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戒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郭某某解教前的恐惧心理和后顾之忧;一、帮助郭某某,使其在服教期间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针对吸毒类劳教人员的个别教育,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下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力,提高对不良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专题心理辅导员要定期给郭某某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他摆脱自卑、狭隘、妒忌、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的困扰;通过健康心理辅导修复郭某某被毒品摧残的意志;二、帮助郭某某,使其在教期间培养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让郭某某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逐步端正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在具体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其养成办事不拖沓、不推诿的习惯;经常自我警醒,干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遇到困难要有克服的信心,学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敢于在错误面前承担责任,在失败面前不言气馁,逐步实现思想上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转变;三、充分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郭某某的母亲对其非常关心,每个月都来场所探视;要充分发挥亲情对吸毒人员郭某某的帮教作用,让其摆脱被亲友、社会健康群体鄙视的不健康心理;让他在需要亲人关心时得到亲人的关心,在需要亲人帮助时亲人伸出无私关爱的双手;让亲人的关爱融入郭某某的心里理,填充郭某某回归社会后的心理空虚;管教民警也要经常送去关心和帮助,劝诫其远离吸食毒品的朋友,拥有健康的朋友圈、生活圈;六、教育矫治效果一、通过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的帮教,使其逐渐摆脱了“毒瘾好戒,心瘾难除”的恐惧心理;对毒品海洛因的心理依赖程度逐步减轻;二、帮助其修复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通过在教期间不间断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其摆脱自卑、狭隘、嫉妒、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的困扰,学会了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磨练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品性;三、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防御“毒友”侵蚀的能力;通过正面教育、警醒告诫,帮助吸毒人员郭某某在服教期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了是非好坏的辨别能力;树立起了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七、矫治心得一、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在教期间应该从严管理,要严出威力,“严”出约束力,同时做到严中有教;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矫正其在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和散漫作风;二、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的教育要有深度,让其充分认识到毒品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明白自己给亲人朋友带来的伤害,只能是自己在真正戒毒后用心去弥补;三、给予劳教人员郭某某在服教期间必要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多种形式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觉到政府的关心、民警的关心、重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四、注重家庭社会帮教的长效性,扎实有效地展开劳教所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正确引导劳教人员亲属参与帮教工作,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家庭观念,被扭曲的生存法则,错误的处事原则;积极联系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所举办知识讲座,提高戒毒劳教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成功戒毒的信心和毅力;责任民警:王刚2011年3月28日。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一、案例背景。
阿强(化名),男,35岁,有多年的吸毒史。
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工人。
阿强以前因为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这不仅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把家里的积蓄消耗得差不多了。
他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多次,但每次从戒毒所出来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自身戒毒意志的不坚定,很快就又复吸了。
二、初次接触与评估。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很萎靡,眼神里没有什么光彩。
他对我这个来帮扶他的人也充满了怀疑,觉得我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真的对他有什么帮助。
我和他聊天,想先了解他的想法。
他就一直说自己已经没救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不过我能感觉到,他其实还是有点想改变的,只是被毒瘾折磨得太没有信心了。
我给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发现他虽然身体状态差,但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他以前学过一点电工知识,这是个可以挖掘的优势。
三、制定帮扶计划。
1. 健康恢复方面。
我联系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给阿强安排了定期的身体检查。
医生说他因为吸毒,肝脏和肺部都有些小毛病,需要慢慢调养。
我就和阿强约定,每周至少要有三天的时间去社区公园散步锻炼,从刚开始的十分钟慢慢增加到半小时。
给他制定了健康饮食计划,告诉他要少吃那些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我还给他举了个例子,说就像汽车要加好油才能跑得好一样,他的身体也需要好的食物来恢复。
2. 心理支持方面。
我每周都会找阿强聊天,听他倾诉那些心里的苦水。
他有时候会说在戒毒所里的经历,有时候会抱怨家人对他的失望。
我就耐心地听着,等他说完了,再给他一些正面的反馈。
我告诉他,他以前犯的错是因为被毒品控制了,现在他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还给他分享了一些成功戒毒的案例,像我们社区有个小伙子,以前吸毒比他还严重,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鼓励他参加社区组织的心理辅导小组。
刚开始他很抗拒,说和一群陌生人说自己的事情很别扭。
我就说这就像大家一起抱团取暖,都是有相似经历的人,互相鼓励会更有力量。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通过综合矫治帮助戒毒人员尚某适应戒治环境的案例
【案例背景】尚某,1992年出生,2020年10月13日入所,小学文化。
此戒毒学员性格较为孤僻偏激,心胸不够宽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与他人关系紧张。
该学员在公安戒毒所期间发生与他人打架1次、辱骂民警1次,表现出很强的抗改情绪,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该学员入所后,面对环境转换明显表现出“水土不服”。
症状:焦虑不安,夜里失眠,甚至出现“幻觉”现象。
由于他性格孤僻,平时不愿与人交流,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抵触情绪,康复训练、习艺劳动消极怠工,生活中无病装病、小痛大养,甚至经常因琐事与室友发生争吵、推诿扯皮。
大队民警多次找其谈心谈话,引导教育,但收效甚微。
【案例基本情况】2022年1月9日下午,尚某在康复劳动现场以为同戒吴某欺负他,并与之发生口角。
当时尚某死瞪着吴某,别人劝也不听,后来同戒许某从座位上走过来,推了尚某一下,叫他去做事,尚某就举拳要还手,在推拉的过程中,尚某的右脸颊碰到墙角而造成小面积擦伤。
尽管大队对相关当事人按情节轻重进行了处理,但尚某始终不依不挠,并提出无理要求甚至扬言要绝食。
大队及时召开专题动态分析会,并根据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尚某的现实表现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矛盾化解和思想稳控工作。
措施一:明确责任,严格管控措施。
针对尚某性格偏激、抗拒管理和心理承受差等特点,大队研究将其列入重点人员。
实行联管联控责任制,落实包夹包控措施(分管领导—包室民警—室长—安全员),严防死守。
同时安排一名思想积极进步并与尚某关系相对较好的一名同乡刘某与之结成帮扶“对子”,借助亲情、乡情的纽带作用,进行帮带引导,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掌控思想动态。
同时实行专人负责,持续跟踪问效,无缝链接,确保尚某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不失管,不失控,确保发现问题、解决矛盾,避免事态进一步延续和扩大,力争把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措施二:深入交心,把准思想脉搏。
大队民警通过查阅档案、信息员收集情况等多种举措,准确掌握尚某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和现实想法。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罗某改善不良习惯积极参与戒治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罗某,男,2001年5月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人员。
罗某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
由于年幼无知,罗某经常逃学打架,最后被学校开除出校园。
后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兄弟”,年仅17岁的罗某在这些兄弟们的怂恿下尝试了麻黄素后吸毒成瘾,为了毒资不断的跟爷爷奶奶骗钱,发展到后来的偷窃。
在19岁的时候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案例基本情况】(一)个案分析年少的罗某在戒毒所因对严格的管理不习惯以及对毒品的心瘾仍然存在,对戒治活动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他情绪暴躁、一言不合就握紧拳头,让其他戒毒人员难以亲近,同时也让管教的警察头疼不已。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因不满监督岗的管理与其发生了口角,在管教警察的及时制止下,才避免发生斗殴。
针对罗某的这些情况,管教警察召开了集体研判会,并在会上对罗某生活经历进行了梳理和了解,对他的性格和行为做了仔细的分析,认为罗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缺少安全感,由于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喜欢做出格的事情,博得他人关注。
其次是法律意识淡薄,由于交友不慎深受社会青年的影响,导致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有暴力倾向,由于在社会上游荡的时间较长,所谓的哥们义气比较重,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往往只会想到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二)戒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对罗某情况的客观分析,大队研究并为罗某制定了戒治方案:第一是打破罗某的防备心理,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第二,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助其认清是非,辨明善恶丑美。
第三,加强文化法律知识和毒品常识的教育,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毒品对自己以及社会、家庭的危害。
具体的戒治方案实施如下:1.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基础,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罗某与其他戒毒人员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年龄小,不善于沟通,针对这个特点,为了改善他与警察的关系,大队安排了一名新入职的年轻警察作为他的管教警察,该警察善于与人交流并年龄和罗某比较接近,通过多次的聊天发现罗某的兴趣爱好是打篮球,根据罗某的兴趣爱好,责任警官与他分享了关于篮球的各种球星以及各种NBA赛事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了与罗某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消除隔阂,打开心扉,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分析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
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
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
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
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
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
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
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
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
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
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
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
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
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
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
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
及时发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当地公安和法院得到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助该员。
最终得知其儿子死刑缓期执行,该员情绪得到些许稳定。
大队针对该员的情况制定如下矫治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勉励该员只有认真改造早日戒掉毒瘾,才能争取早日与自己的儿子相见。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其儿子的事情,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引以为戒,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3、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该员的丈夫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自己的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关心该员,使她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干部的关怀,从而认真改造。
4、与其亲戚取得联系,通过共同帮教,稳定该员的情绪,尽量环节该员的思想负担。
5、加强夜间巡查力度,该员由于家庭变故,常常夜间难以入睡,为了防止该员突发事件,应加强巡查力度,观察该员的入睡情况,遇到该员有思想情绪时,及时予以开导。
通过以上的种种矫治措施,目前该员情绪基本得到稳定,改造生活也步入正轨,但是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她的观察,注意其心理变化,挖掘其内心深处潜在的危机,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化。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明白帮助学员戒毒不光是要生理戒毒更重要的是心理毒瘾的戒除,当她们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时转而向毒品来需求解脱以前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会前功尽弃。
从这个案子得到以前几点启示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冷静的思考,避免因冲动引起的灾难,因为冲动是魔鬼。
2、亲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育上也要充分利用亲情教育手段。
3、如何让学员信任你,就是切实的为他们考虑。
面对全世界禁毒、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还要加强完善戒毒矫治工作。
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对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理念,有效地运用心理矫治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把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扶回正途,重新塑造一个个拥有崭新思想的合格的中国公民,让所有吸毒人员从心理上彻底地、真正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