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试题附加题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及答案解析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官制度由韦伯正式提出成为课题,并被当作一种合理的、理性的制度。

他标志出来的文官制度,当是工具性的理性运作。

中国的文官组织来源非常久远,而且最完备、最复杂的文官体系理论早在《韩非子》时代就出现了,但是文官体系却不是中国所独创的,很多古代文明都有过文官体系,只是文官体系理论基础的出现以中国为最早。

中国文官制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并不仅是工具性的合理制度,而且有儒家意念掺和其中,这是韦伯在讨论西欧16世纪以来的文官制度中缺少的一环。

儒家意念如果当作意念系统,可能会成为教条。

任何东西若变成教条就会神秘化,走上信仰的途径,而不走理性辩论的途径。

儒家意念之作为目的而论,也可以相当于基督教意念,是一种信仰;可是倒过来讲,儒家意念并不是上天的神谕,而是经世的使命。

在这一点上,儒家意念的神秘性并不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的的理性和工具的理性相配合,使中国文官体系在国家与社会的拉锯战中,不但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且也成为国家和社会之间联系的力量。

这个特色是中国以外的史学家在讨论文官制度时未能理解到的地方。

文官体系萌芽于西周时代,秦始皇时代的文官制度已极为庞大,极有效率,不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终究只是工具性的。

汉朝尤其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国家得胜的结果是发展出察举制度,过了一段时候,察举制度变成了联系国家和社会的桥梁,使各地的俊杰之士经过察举而进入政府;政府的政令也经由各地俊杰之士达到各地,而文官体系也同时获得了儒家意念。

于是文官体系在由纯工具性蜕变成兼顾工具性和目的性的过程中,竟蜕变为自成一格的合理制度。

文官体系所具目的性又造成另一种形势:文官体系与王权的对抗。

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附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附答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现代诗人虽然受西方文学潮流影响颇深,但从未传统意象的作用。

不过,与古代诗人比较起来,他们习惯于选用的甚至是怪诞的意象,以表达现代人、富有个性的心理感受。

A. 歧视别出心裁标新立异B. 忽视别有洞天标新立异C. 忽视别出心裁异乎寻常D. 歧视别有洞天异乎寻常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坍圮散落。

A. ④①⑤③②⑥B. ④⑤③①②⑥C. ⑤③①②⑥④D. ⑤⑥①②③④3.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他人身上。

我们要在自己生命的土壤中扎根,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内在的空虚,一旦起了风浪,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A. 要为漫长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B. 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自主尤其重要。

C. 经历挫折而立于不败之地最可贵。

D. 坚定的人生方向能助人到达彼岸。

4. 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右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B.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C.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

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

密封线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___校学(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镇江市高三语文试卷·附加题第页(共2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1.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

本试卷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

然皮、陆二子差有兴会,犹堪讽咏。

若韩退之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饾辏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

黄鲁直、米元章益堕此障中。

近则王谑庵承其下游,不恤才情,别寻蹊径,良可惜也。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节选,有删改)22.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5分)23. 文中提及的皮、陆、元章分别是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老葛朗台在骗葛朗台太太的继承权并要她签字时,“眼光从文书转向夫人,又从夫人转向文书,紧张的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

”这里的“转”和“抹”深刻揭示出老葛朗台贪婪自私的心理和爱财如命的个性。

B. 《风波》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

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无知,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22.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

史才固以檃栝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

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

论者乃以“诗史”誉杜,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王夫之《古诗评选》)23. 王夫之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分)24. 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与史的区别。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家》中,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致其难产而死。

而真正害死瑞珏的是残酷愚昧的封建礼教。

B. 孔明屯军五丈原,派人挑衅魏军,后者并不出战。

孔明就用大盒子装了女子的饰物和衣服,并写了一封信送给司马懿。

司马懿看后非常恼怒:“孔明视我为妇人耶!”立刻发兵迎战。

C. 哈姆莱特请求霍拉旭在戏剧《捕鼠机》上演时,集中精神注视国王克劳狄斯。

王子认为如果国王在听到戏词后,隐藏的罪恶仍不露一丝痕迹,就证明他们见到的鬼魂是恶魔。

D. 葛朗台提出打算帮弟弟还债,德·格拉桑自告奋勇要替葛朗台见债权人,向他们收回债券,把付款日期往后推,只是要葛朗台在清盘总数上多付一笔附加费。

提议被葛朗台拒绝了。

E. 《茶馆》中的小丁宝虽然年纪轻轻,却有胆有识。

她讽刺小刘麻子要开办的是缺德公司,警告王利发茶馆要被占。

而她为王利发求情,剧终为王利发哭泣,又体现出她善良的一面。

26. 简答题。

(10分)(1)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描写到:(宝钗)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挺括(kuò)___________ 混搭(hǔn)______________ 撂挑子(liào)___________ 擢发难数(zhuó)B.伎俩(liǎng)________ 扒窃(pá)______________ 煞风景(shā)______________ 瑕瑜互见(xiàn)C.忸怩(ní)______________ 涅槃(pán)______________ 露一手(lòu)______________ 蒙头转向(mēng)D.威吓(hè)______________ 翎毛(líng)___________ 阑尾炎(làn)______________ 鸠占鹊巢(jiū)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震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B.电话普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既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

C.最近中国赴美上市潮汹涌澎湃,就在新贵们觥筹交错,兴高采烈之时,另一些被潮水拍在沙滩上的落魄者却胆战心惊,张皇失措,终日为能不能退市而废尽心机。

D.去年,老伴发觉视力下降,看什么东西都迷迷糊糊,眼前还老闪现斑斑点点的黑影,到了太阳光下,更明显。

检查显示,眼球晶状体浑浊,眼底尚未发现异常,这是老年性白内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光辗转,再刻骨铭心的誓言终将烟消云散。

如今的我也早已韶华已逝、朱颜暗淡,究其最后,我还是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将你思念。

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附加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附加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边城》描写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真诚善良的民众。

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2)尽管地处火车南站商圈的黄金宝地,但由于管理体制以及人员基本素质等原因,该企业多年来。

(3)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只想快速发财。

A. 秀外慧中过屠门而大嚼一锤定音B. 秀外慧中捧着金饭碗要饭一锤子买卖C. 秀色可餐过屠门而大嚼一锤定音D. 秀色可餐捧着金饭碗要饭一锤子买卖.2. 下列对联与所咏传统节日不匹配...的一项是A.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清明节)B.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晴雪兆丰年(元宵节)C.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中秋节)D. 黄菊倚风村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重阳节)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B.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C.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刘克庄《落梅》)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4.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进入60年代,诗歌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

,:,;,偏重于革命的壮志豪情的抒写和斗争精神的表现。

①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产生分化又重新整合的过程②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③另一些诗人以郭小川和贺敬之为代表,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④分化主要产生两种倾向⑤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⑥努力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A. ⑤⑥③①②④B. ②⑤⑥③①④C. ②①④⑤⑥③D. ⑤⑥③①④②5. 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附加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附加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1.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

本试卷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古__人__之__诗__本__乎__情__非__设__以__为__之__者__也__是__以__有__诗__而__无__诗__人__迨__于__后__世__则__有__诗__人__矣。

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

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

夫设情以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

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

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

(节选自徐渭《肖甫诗序》,有删改)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

23. 材料中关于诗歌本质的观点,在南朝钟嵘所著《____________》和南宋严羽所著《____________》也都有相关的阐述。

(2分)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有诗人而无诗”的原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端午节》中,方玄绰虽责备太太提出买彩票的想法“无教育”,但也动心于“头彩几万元”的广告,这是对骨子里落后、表里不一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B. 《三国演义》中,通过“怒鞭督邮”“大骂吕布”“大闹长坂”“单刀赴会”“义释严颜”等情节塑造了勇武过人、粗犷鲁莽、粗中有细的张飞形象。

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22.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诗有叙事叙语者,较史尤不易。

史才固以檃栝生色而从实著笔自易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之中诗道废矣。

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

杜子美仿之作《石壕吏》,亦将酷肖,而每于刻画处,犹以逼写见真,终觉于史有余,于诗不足。

论者乃以“诗史”誉杜,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王夫之《古诗评选》)23. 王夫之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分)24. 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与史的区别。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家》中,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致其难产而死。

而真正害死瑞珏的是残酷愚昧的封建礼教。

B. 孔明屯军五丈原,派人挑衅魏军,后者并不出战。

孔明就用大盒子装了女子的饰物和衣服,并写了一封信送给司马懿。

司马懿看后非常恼怒:“孔明视我为妇人耶!”立刻发兵迎战。

C. 哈姆莱特请求霍拉旭在戏剧《捕鼠机》上演时,集中精神注视国王克劳狄斯。

王子认为如果国王在听到戏词后,隐藏的罪恶仍不露一丝痕迹,就证明他们见到的鬼魂是恶魔。

D. 葛朗台提出打算帮弟弟还债,德·格拉桑自告奋勇要替葛朗台见债权人,向他们收回债券,把付款日期往后推,只是要葛朗台在清盘总数上多付一笔附加费。

提议被葛朗台拒绝了。

E. 《茶馆》中的小丁宝虽然年纪轻轻,却有胆有识。

她讽刺小刘麻子要开办的是缺德公司,警告王利发茶馆要被占。

而她为王利发求情,剧终为王利发哭泣,又体现出她善良的一面。

26. 简答题。

(10分)(1)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描写到:(宝钗)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201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附加题)

201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附加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题(附加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页。

满分40分。

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文言材料阅读(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

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

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夫子曰:“《诗》可以兴。

”《骚》与《史》,皆深于《诗》者也,言婉多风皆不背于名教而梏于文者不辨也故曰必通六义比兴之而后可以讲春王正月之书。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节)21. 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言婉多风皆不背于名教而梏于文者不辨也故曰必通六义比兴之旨而后可以讲春王正月之书。

22. 选文中《骚》《史》分别指 、两部作品(2分)23. 作者认为《骚》《史》是千古至文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答: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茶馆》第二幕中,给人算命的唐铁嘴生意变好了,抽上了白面。

而曾任国会议员的崔久峰却放弃了革命的理想。

两人命运的变化折射出当时中国昏暗动荡的现状。

B. 在《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称大海为“1amar ”,意为男性。

说明老人将大海视为强劲的对手,想征服它,显示了“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C. 欧也妮偶然中看见了查理的书信,得知查理因破产而不得不和情人分手,知道了查理对自己的印象,这让欧也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情,希望帮助查理摆脱困境。

D. 赤壁之战中,徐庶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但并未揭发,而是借机让庞统帮自己逃离曹营。

于是庞统故意散布谣言,称西凉韩遂、马腾谋反,让徐庶借平乱之机脱身。

E. 《呐喊》塑造了许多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比如为儿子治病讨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夫妇,有要忘却当年革命同伴的N 先生,还有被老妇以撞到讹诈不敢反驳的车夫。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试题附加题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试题附加题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乐府宁朴毋巧,宁疏毋炼。

张籍《短歌行》云:“菖蒲花开月常满。

”伤于巧也。

无名氏《木兰诗》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后人疑为韦元甫假托,伤于炼也。

古乐府声律,唐人已失。

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非古诗也。

明李于鳞句摹字仿,并其不可句读者追从之,那得不受人讥弹?(选自沈德潜《说诗晬语》)22.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

(5分)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非古诗也。

23.《木兰诗》是▲(朝代)民歌,与《▲》合称“乐府双璧”。

(2分)24.文章举李白和李于鳞的例子想表达什么观点?(3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是(5分)...的两项A.《三国演义》中,司马昭派邓艾、钟会二人分路伐蜀,钟会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过摩天岭发现一座空营,体现钟会的大胆机智和姜维的疏忽。

B.《家》中,高克定在外讨了姨太太,租了小公馆,还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高老太爷清楚地意识到高家如今走着下坡的路了,从此一病不起。

C.《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家中的墙上挂着耶稣圣心图和考伯瑞圣母图,本来墙上还挂着一幅他太太的照片,但他取下了照片,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

D.《呐喊》中,古久先生、红鼻子老拱、邹七嫂、陈士成、方玄绰等人物,依次出自《狂人日记》、《明天》、《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等作品。

E.《哈姆莱特》中,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之前,国王克劳狄斯瞒着雷欧提斯在他的剑上涂上毒药,最后,两人在比剑过程中都被毒剑刺中身亡。

26.简答题(10分)(1)《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宝钗为什么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6分)▲▲(2)《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为什么将查理来到老葛朗台家比喻为“像蜗牛跌进了蜂窝,又像一只孔雀闯进农家幽暗的鸡窝”?(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乐府宁朴毋巧,宁疏毋炼。

张籍《短歌行》云:“菖蒲花开月常满。

”伤于巧也。

无名氏《木兰诗》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后人疑为韦元甫假托,伤于炼也。

古乐府声律,唐人已失。

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非古诗也。

明李于鳞句摹字仿,并其不可句读者追从之,那得不受人讥弹?
(选自沈德潜《说诗晬语》)22.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

(5分)
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非古诗也。

23.《木兰诗》是▲ (朝代)民歌,与《▲ 》合称“乐府双璧”。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
..是(5分)
...的两项
A.《三国演义》中,司马昭派邓艾、钟会二人分路伐蜀,钟会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过摩天岭发现一座空营,体现钟会的大胆机智和姜维的疏忽。

B.《家》中,高克定在外讨了姨太太,租了小公馆,还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高老太爷清楚地意识到高家如今走着下坡的路了,从此一病不起。

C.《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家中的墙上挂着耶稣圣心图和考伯瑞圣母图,本来墙上还挂着一幅他太太的照片,但他取下了照片,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

D.《呐喊》中,古久先生、红鼻子老拱、邹七嫂、陈士成、方玄绰等人物,依次出自《狂人日记》、《明天》、《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等作品。

E.《哈姆莱特》中,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之前,国王克劳狄斯瞒着雷欧提斯在他的剑上涂上毒药,最后,两人在比剑过程中都被毒剑刺中身亡。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宝钗为什么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6分)
▲▲
(2)《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为什么将查理来到老葛朗台家比喻为“像蜗牛跌进了蜂窝,又像一只孔雀闯进农家幽暗的鸡窝”?(4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明末收藏家卞永誉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时,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

“山静日长”始于宋代唐庚的诗《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艺术家山静日长的体验,
使我联系到中国画永恒感
......的问题。

《容膝斋图》是倪云林典型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在他凝滞的笔墨下,一切都静止了,也将时间悬隔了,这可能就是永恒了。

佛教将时间分为三际:过去,现在,未来。

时间在流动,转眼就是过去,人们具体的生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

时间催促着人,引起人的嗟叹。

中国艺术家正是看到这一点,他们要“断三际”,要“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要挣脱时空的束缚,放飞自己;要揭开时间之皮,看看其中所隐藏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中国哲学原本强调于极静
..,从急速奔驰的时间列车上走下,走入静绝尘氛的
..中追求极动
境界,时间凝固,心灵从躁动归于平和,一切目的性的追求被解除,人在无冲突中自由显现自己,一切撕心裂肺的爱,痛彻心腑的情,种种难以割舍的拘迁,处处不忍失去的欲望,都在这种宁静中归于无。

如苏轼诗中所说:“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

”心灵无迁无住,不沾不滞,不将不迎,时间的因素荡然隐去,此在的执着烟飞云散,此时此刻,就是太古,转眼之间,就是千年。

千年不过是此刻,太古不过是当下。

清恽南田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

绝俗故远,天游故静。

”什么叫做天游?天游,就是儒家所说的上下与天地同体,道家所说的浑然与造化为一。

天游不是俗游,俗游是欲望的游,目的的游,天游是放下心来与万物一例看。

中国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谛听这永恒之音的。

(选自朱良志《中国画里的山静日长》,有删改)27.根据第一段简要分析“中国画永恒感”的内涵。

(6分)
28.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极静”和“极动”?(4分)
29.中国绘画与中国哲学有怎样的联系?两者有哪些相似的价值追求?(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