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短文二篇 热爱生命》教案 长春版

《短文两篇》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散文的内容,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2学情分析本课所教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分析基本的思想和作者情感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对生命的的意义的认识,指导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生命、热爱生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热爱生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韩红与《天亮了》这首歌曲的创作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就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缆车车亡事故。
惨祸发生在1999年10月3日上午11时30分。
在这场惨祸中,两岁半的潘子浩是一个奇迹,他仅仅是嘴唇受了点伤,缆车坠地的一瞬间,父亲潘天奇、母亲贺艳文将潘子浩举过头顶,双手牢牢抓紧,在这危急的时刻,年轻的父母用高举的双手阻挡了袭向儿子的死神,而他们自己的身体却没有任何的防护,儿子得救了,父母却永远和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孩子,他们眷恋的世界。
潘子浩说起妈妈,爸爸时:我妈妈爸爸出差了。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用真情创作了感人至深的《天亮了》韩红说她一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特别恨那些对生命完全没有任何尊重可言的人。
生命是最重要的话题,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
(引出关于生命的话题内容)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谈生命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文章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渡和一般的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要加强诵读,在多读的基础上着重理解、领悟文中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其次,要注意品味文章中的精美语言,记诵名言警句。
(三)审美鉴赏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这一篇短小的散文,是一篇文质兼备的美文。
文章表现了丰富多彩而有复杂多变的感情,给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多重的启发、教益。
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一开始写它“愤激”“怒吼”“奔腾”,字里行间充满激情;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自己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小树则有所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继而“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没有悲哀。
虽然复杂多变,但总的来说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了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四)重点难点突破1、阅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本文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怎样划?[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就本文的层次划分有多种意见,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第一层:(第一句话)这是文章的领起句。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应该独立成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颗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最后结尾。
总结全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析]本题旨在通过对课文的感觉感知,达到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深化对文章思想的认识。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要求陈述的是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而不是学生畅谈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所以,应尽量贴近课文的本意。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短文二篇 热爱生命》课件1 长春版

热爱生命
蒙田
对"度日"的认 识
对生命的理解
对死亡的态度
消磨光阴
慢慢赏玩 “哲人” “我” “糊涂人” 毫不惋惜 生活关心
飞快的去“度”
细细品尝 对
苦事、贱物 比
优越无比 论
寄托来世 乐于生
证
抓紧时间
风格: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生活”与“生命” 什么关系?
热爱生命的表现是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本质就是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 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
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 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 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 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 万人自杀未遂。
在网上有一篇调查报告:有20%的大学 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37%的自杀未遂 者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5分钟。他们 自杀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最让人不 可思议的竟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胃
口,父母不能来给他做饭。
死亡是否是个人的事情?
◆生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呵护的结 果,没有权力任性处理
◆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 影响
◆1500余万自杀死亡者亲友因长期存在 的悲伤反应接受过心理帮助
热 爱 生 蒙命
田
蒙田,M.de(1533年2月 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 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 加斯科涅郡人,出身新贵族, 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曾当过 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 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 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 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 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 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 (或译《随感录》) 2卷,于 1580年出版。
生命的力量(教案)

生命的力量(教案)如今,生命的力量可谓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研究生命,而生命的力量也更加的神秘和神奇。
以下是一份关于生命力量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力量、它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它。
一、什么是生命力量?生命力量是指维持生命的活力和能量。
简而言之,它是生命的本质和基础。
生命力量可以体现在生物体内,例如:血液在身体内循环、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反应、细胞的新陈代谢等等。
二、生命力量的作用1. 促进生长和发展生命力量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组织生长和细胞分裂中,生命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生命力量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展。
2. 保持健康生命力量与身体的健康紧密相关。
它可以使身体保持活力和弹性,促进防病和治疗疾病。
生命力量可以帮助身体消除毒素和废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恢复身体机能。
3. 促进心理健康生命力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
如果身体的生命力量充沛,心理健康自然稳定。
反之,如果身体缺乏生命力量,人们会感到疲倦、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保持生命力量对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增强生命力量1. 饮食健康的饮食是增强生命力量的重要途径。
应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和含有健康脂肪的鱼类等食品。
此外,注意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选择天然的,不含添加剂的食品。
2. 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能力和生命力量。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体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总体建议是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
3. 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睡眠可以帮助身体修复,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消除精神压力。
人们应该保持睡眠时间的稳定,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 压力管理心理压力可以影响到身体的生命力量。
人们可以通过做一些愉悦的事情、放松身心、采用正面思维来降低压力。
身体力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方便使我们的身心保持平衡,增强生命力量。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短文二篇 热爱生命》课件 长春版PPT

2.写作特点
(1)对比的写法。
(2)风格朴素,富有逻辑性。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思 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些例子,这 里面的人们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他 们人生值吗?
何 人 平 来 你 地 花 离 正
间凡过却清朵开是
玥 照 生 , 像 香 从 。 花
亮命你天。枝你样 。最不使命头捐年
后曾一运散出华 的离样如落自, 闪开飞此,己你 光,翔残留,却 ,你。酷得如悄 把用你,满同然
刘伟,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 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 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 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全然。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
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 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 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
3
生字词
fùyŭ
赋予
cÌ wăn×ī
厚赐 惋惜
弥mĺ补
yĺng zào
zào
丰盈 躁动不安 枯燥
词语解释
哲人:(书)智慧卓越的人。 丰盈:1.身体丰满2.富裕、丰富(本文)。
躁动不安:因急躁而动个不停。 稍纵即逝:时间一放松就失去了。 垂暮之年:指老年。 垂暮,将近晚上,
比喻接近晚年。 浑然不觉:完全没有感觉。浑然,完全地,
汶川地震中等待救薛枭被困,是因为他很难 被救出来,救援人员怕他 挺不过去,一直很着急, 他为了安慰救援人员就和 他们打的赌,
《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案 (2)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欣赏雕塑艺术应从雕塑的本质意识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和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即体检意识。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做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设疑探究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18、19、20世纪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8、19、20世纪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

希腊罗马雕塑给我们总的印象是什么?
雕刻家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 技巧。人体比例匀称,形体结构严谨明确, 肌肉富有弹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 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 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
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 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部环境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 技。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 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 掉衣服参加竞赛,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 运动家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因此 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 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而雕塑家也很喜 欢表现男性或女性健美活泼的各种姿态。
为什么都被称为 维纳斯呢?
多产的象征 母性和生殖崇拜
体现了生命的张力
美是多方面的
优美抒情与庄严崇高 爱与美的女神
《手持角杯的裸女》
岩壁浮雕
在欧洲奥瑞纳文化期发现的人物 雕像很多,其中以法国鲁塞尔岩廊 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为最 杰出。这位女子右手托着一只角状 器,左手搭在稍为隆起的腹上,披 肩长发绕在左肩,袋状的双乳悬挂 在胸前,腹部和臀部宽厚肥硕,面 部简略未作刻画,粗壮的大腿往下 细小而至于虚无。从形象动作的姿 态特征中,人们猜想这位女子正在 主持一项巫术仪式,祈祷猎物丰收 和部族昌盛、安康。也有人认为手 中托举的角器是人类繁殖的吉祥物, 表明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 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 征——兽角。
思考: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 的区别是什么?
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
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视觉空 间的艺术”。 2.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 (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原文《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

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
了自己的理想,果断地“站了起来”,继续自己的研究。 他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 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想自己的疾
病。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像常人那样生活!在生活中,只要能自己做到的事情
2、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感受和行为反应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 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 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 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 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 识和态度不同。
4、挫折的积极影响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 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 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 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 活经验。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如同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 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我们每 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 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的能力。
生活中的挫折时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 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 正确看待挫折,并能愈挫愈勇,战胜挫折。
史铁生:再见轮椅!再见世界!
史铁生总梦想自己是一个田径运动员,最好有“一米九以上的身材”,并且跑起百米来要超 过“九秒九几”。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田径比赛,他甚至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 但因为瘫痪,这个病人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整整38年。2010年12月31日,在距离自己60岁生 日仅仅4天的时候,因为突发脑溢血,史铁生带着永不能实现的梦想和未完成的书稿,离开了这 个世界。这个一直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男人,终于“辞职”了。 从21岁那年开始,史铁生就一直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他把身体比喻成一架飞机,先是作为 “起落架”的两条腿瘫痪了,然后像是“发动机”般的两个肾也“一起失灵”,患上了尿毒症。 他不得不每周接受三次透析,全身的血液先被抽出来,再被输回去。经历过1000多次的针刺,手 臂间肿胀的动脉和静脉就像“3条大蚯蚓”。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甚至就连喝汤时呛了一口都 可能感染肺炎”。 可是,在朋友们的眼里,史铁生乐观得“根本不像一个被重病缠绕 的病人”。几乎所有采访过他的人都提到,他很少一脸愁容,恰恰相反, 他“太爱笑了”,黑镜框后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有时还透着几分孩 子般的狡猾”。 当然,并非从一开始,这个病人就能笑着面对他无法摆脱的梦魇。 21岁时,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朋友们还记得, 那时,如果有嘲笑他的腿,“他恨得想抱着炸药包冲过去”。
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2.掌握雕塑基本材料和技法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践。
3.通过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对于外国雕塑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3.掌握雕塑基本材料和技法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践。
4.通过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1.雕塑艺术在西方艺术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主要外国雕塑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
3.雕塑基本材料和技法的概念。
4.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雕塑技法和材料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雕塑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
3.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塑技法和材料的运用。
五、教学流程1. 概念讲解(10分钟)在本部分,教师会对外国雕塑艺术做一个概念的讲解,例如外国雕塑艺术的定义和分类等,让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 代表作品介绍(20分钟)在此部分,教师会介绍主要的外国雕塑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例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和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等。
3. 雕塑材料和技法讲解(20分钟)在此部分,教师会对雕塑基本材料和技法做一讲解,例如石雕、木雕、铜雕和陶艺等,让学生对基本的雕塑技法和材料有所了解。
4. 雕塑创作实践(60分钟)在该部分,学生将有机会在使用学校提供的基本雕塑材料和工具的情况下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会得到老师的指导。
5. 作品欣赏和评价(20分钟)在此部分,学校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彼此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雕塑水平,并增进学生之间的艺术交往和互动。
六、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是否能熟练使用创作工具和材料,并能在实践中发挥较好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九上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和分析,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外国雕塑作品中体现的“力量与生命”主题,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和鉴赏外国雕塑艺术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雕塑艺术的特点和“力量与生命”主题展开。
具体内容如下:1. 艺术感知:学生需从所给雕塑图片中,选择出五幅能反映主题的作品,并简单描述作品的形态和风格。
2. 探索创作:选取一件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线条、表情、结构等角度入手,感受雕塑的质感和视觉冲击力。
3. 作品解析:分析作品如何通过线条和造型来表现“力量与生命”主题,包括作品的背景、文化内涵及创作理念等。
4. 艺术日记:学生需记录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对雕塑艺术的看法等。
三、作业要求1. 艺术感知部分要求学生在选择作品时,要准确判断作品是否符合“力量与生命”主题,并详细描述作品特点。
2. 探索创作部分要求学生对所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作品的细节观察和整体把握。
3. 作品解析部分要求学生结合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解析报告。
4. 艺术日记部分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文字形式呈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艺术感知的准确性、探索创作的深度以及作品解析的全面性。
2. 鼓励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成长,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和解析。
3. 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通过作业反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短文二篇 热爱生命》课件1 长长

◆每起自杀案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 影响
◆1500余万自杀死亡者亲友(qīnyǒu)因长期 存在的悲伤反应接受过心理帮助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热 爱 生 蒙命
田
(rè ài)
蒙田,M.de(1533年2月28 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思想
张海迪 《生命的追问》食指《热爱生命》 周国平《妞妞——一个(yī ɡè)父亲的札记》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shì fǒu)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让它变得丰盈饱满。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如果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
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 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chángshì)过战争的危险,牢 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 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 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杀害的危险, 那么(nà me)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 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 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在网上有一篇调查报告:有20%的大学生曾 有过自杀的念头(niàn tou),37%的自杀未遂者 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5分钟。他们自杀 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 竟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父母不能 来给他做饭。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优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优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
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
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3重点难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学出示一块大理石。
师: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
(150。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热爱生命》课件(共47张PPT)

•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 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 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 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 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拓展延伸
• 1、举出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事例 • 2、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美国作家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 老人桑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子的宣言: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 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尼克 .胡哲
生字词
fùyŭ
cÌ wăn×ī mĺ
赋予 厚赐 惋惜 弥补
yĺng zào
zào
丰盈 躁动不安 枯燥
•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 值得称颂 • 富有乐趣 • 是自然的厚赐
享受生活 珍惜光阴 增加分量
全文是由哪个词语引出话题的?对这个词作者是如何阐述 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和“生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海子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 卧轨自杀
海明威1961年7月2日 顾城1993杀妻后自杀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 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
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 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 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 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2009年11月8日晚,河南省新密市实验高中高三学 生李金川在宿舍服毒自杀。
2009年11月25日中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07级的一 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在宿舍内触电身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 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欣赏雕塑艺术应从雕塑的本质意识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和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即体检意识。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做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设疑探究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18、19、20世纪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8、19、20世纪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
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雕塑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领悟雕塑家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创造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作品新的认识。
发挥想象力,尝试创造雕塑的多种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19世纪的雕塑,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雕塑。
教学难点:理解雕塑作品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外国雕塑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拍摄些学校雕塑或城市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学生准备:1.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2.拍摄身边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四、外国雕塑艺术的赏析方法和要点1.观察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
2.赏析作品,掌握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本质特征。
3.思考探讨,领悟作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与方法■ 顽石中的生命示例作品《维伦多夫的维纳斯》1.基本信息:它于1909年发现于奥地利的维伦多夫,故被称作“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采用石灰石雕成,是西方史前时代最形象、最著名也最精彩的女性雕像。
高11厘米,宽5厘米。
2.艺术语言:雕刻手法单纯、简洁,写实与抽象并重,却具有极强烈的表现力。
整个维纳斯的处理全集中在与生育相关的部位,着力突出那种丰乳肥臀的壮硕感,从而使她成为一种繁殖力的象征,一个值得崇拜的偶像。
3.时代文化精神:对于史前人来讲,种族的繁衍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体现他们的这种观念和理想,史前人没有受什么规范的约束,只是把那些能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本质特征和形态组合成一个完整结实的团块,使这个小小的雕塑形象具有了厚重感。
每个细部几乎都是由基本的几何形(圆形或圆柱形)构成的,它们融入整体,显得那么浑然天成、生动有力,真可以说把雕塑艺术的一些最基本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体的感受与追求,以与之适应的形式,突出地体现出来。
4.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使学生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它的艺术造型将生命之源融入一块石头中。
示例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1.基本信息:希腊时期,大理石,高204厘米,亚历山德罗斯。
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被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2.艺术语言: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种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庄严崇高而端庄,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
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
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
3.时代文化精神:整尊雕像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
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4.教法建议:感悟式欣赏。
通过观察,领悟作品独特的美,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力量之美示例作品:《掷铁饼者》1.基本信息:大理石雕复制品,原作为青铜,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希腊雕刻家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2.艺术语言: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鲜明生动、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种姿态给予人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
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
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了一种肯定和稳固性。
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他的大腿和躯干在上边形成了两个彼此相等的对角线。
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整个艺术形象健美而动人。
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的雕塑树立了榜样。
3.时代文化精神: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这件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表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4.教法建议:设疑探究,让学生掌握雕塑家精湛的雕塑技艺,雕塑家在一个固定姿态的空间上表现着时间性,雕塑家以敏锐的观察抓住了掷铁饼者最用力的一瞬间动作,尽管在形体上是紧张的,但是整个雕像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感觉。
示例作品:《拉奥孔》1.基本信息: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1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2.艺术语言:雕塑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其中人物拉奥孔的形体较大,其他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
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
作品中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
这是一组忠实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3.时代文化精神:《拉奥孔》在表现爱国者与神的悲剧性冲突上的鲜明,在人体解剖上的精通,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都无愧于一座群雕名作。
但由于作品过于强调人物极度痛苦的外在形态,缺少更深刻的心理刻划,所以并非是艺术上极臻之作。
《拉奥孔》鲜明又突出地显示了希腊时代雕塑的激情特征,从而成为该时代的典型代表作品。
4.教法建议:设疑探究群雕的构图,领悟作品的悲剧色彩和力量之美。
■思想的表达示例作品:《摩西像》1.基本信息: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2.艺术语言: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像,头威严地竖立着一对犄角,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
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
眼睛又大又美,直望着,射出火焰似的光。
头发很短,胡须如浪花般直垂下来,长得要用手去支拂。
臂与手像是老人的,血管突得很显明,但他的手长长的,巨大的双膝似乎与身体其他各部不相调和,它们占据全身面积的四分之一。
他的衣服如在米氏其他作品中一样,纯粹是一种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写实,而是适应造型上衬托的需要。
因为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显著。
3.时代文化精神: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
4.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知识,了解米开朗基罗这位伟大雕塑家和他作品的艺术特点。
示例作品:《伏尔泰坐像》1.基本信息: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还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乌东(1741~1828年)在乌东众多的杰作中,比较著名的一件就是《伏尔泰坐像》。
这座雕像创作于1778~1780年,现藏于法国法布博物馆。
2.艺术语言:伏尔泰被表现为身穿古代宽敞的长袍,身躯前倾,面带嘲讽微笑的形象。
宽松的长袍几乎遮盖了年逾八旬伏尔泰的孱弱身躯,其流畅概括的衣纹又显示出稳重的造型感,使人物产生一种庄严高尚的气质。
这位思想家虽年岁已高,但颜容仍然焕发着锐气逼人的智慧和魄力,特别是眼部的雕刻,妙不可言地表现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流露出的人物内心的无穷奥秘。
伏尔泰的面庞瘦削,但是他敏锐的大眼睛传递出内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着一种嘲讽的微笑。
在这件雕塑面前,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伏尔泰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变化和活动着,在他的脸上焕发着永远清新的智慧。
3.时代文化精神: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
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
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斗士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