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管理制度4337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本公司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实行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和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原则。

第四条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避免或者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鼓励对危险废物的合理利用;实行对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物资部门负责收集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并负责对废物集中设施的监督管理,并定期向质量安全部提交监测报告。

第二章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本公司严格控制新建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危害性大且难以安全处置的建设项目。

建设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项目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八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向物资部申报登记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九条产废单位应当采取调整产品结构或者生产工艺等措施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

第十条质量安全部和物资部有权对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其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和运行情况。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1)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2)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3)危险废物造成的污染及损害情况;(4)限期改正或者限期治理执行情况;(5)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管理制度;

(6)其他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污染严重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公开其产生危险废物的状况以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接受监督。

第三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全过程控制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第十二条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危险废物。

第十三条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第十四条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包装物。第十五条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六条危险废物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七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处置;不按照规定处置的,应当进行限期改正;限期结束后仍然不按照规定处置,由质量安全部按照公司规定负责处罚。

第十八条在搬迁、转产、终止之前,必须对已经产生尚没有处置的危险废物和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对产生的危险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消除可能产生的污染,将评估报告报质量安全部备案。

第十九条危险废物接收单位不得接受没有转移联单或者与转移联单不符合的危险废物。

第二十条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单位应当制定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如果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潜在的环境和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工伤事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3工作程序

成立应急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组长,安环部经理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经理和二级单位经理组成。

各单位成立应急小分队,必要时进行24小时值班(如重大节假日、汛期、其他特殊时期)。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的范围:

a.火灾、爆炸;

b.风险级别为5、4级的重要危险源;

c.∑Bi≥13的重要环境因素;

d.自然灾害如暴雨引发的事故;

e.其他重大突出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a.所辨识(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大量泄

漏、重大环境污染等)和潜在的紧急情况(主要指安全控制设备的失灵

或损坏、特殊气候的影响、突然停电等)及重大突发事故的性质、危险程度、后果;

b.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义务;

c.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物质准备;

d.外部结构(消防、医疗、公安、地方政府)的联络方式;

e.报警及于上下各级、各部门间的联络协调工作程序;

f.应急救援的方法、程序;(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通道的标志)

g.重要记录、设备设施、信息的保护。

h.事后的调查、分析及处理等;应急响应

报告或报警

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或发现人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或安环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a.发生事故的部门、时间、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