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

门诊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了规范门诊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2.本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遵从医疗服务的专业原则和道品性为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门及相关医疗服务人员。
2.本制度的内容包含门诊医疗服务的流程、规范、要求等。
第三条重要内容1.患者就诊流程的规范管理。
2.患者隐私保护与信息管理。
3.医疗人员服务行为的规范。
4.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
5.突发事件和投诉处理机制。
6.知情同意管理。
第二章患者就诊流程的规范管理第四条患者挂号流程1.患者到达门诊大厅,向挂号台供应相关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
2.挂号台工作人员确认患者身份,为其办理挂号手续。
3.患者取得挂号单,并依照医生排班情况在等待区等待。
第五条就诊次序与时间管理1.医生依照患者的挂号情况进行就诊次序的布置,优先处理急诊病例。
2.患者就诊时间不得超出门诊时间的规定,如需延时就诊,应提前与医生或相关工作人员沟通。
第六条医生就诊流程1.医生依照患者的病情进行非抢救项目的诊断和治疗。
2.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3.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保存相关医疗记录。
第七条收费与结算流程1.医疗人员应依据患者的诊疗情况,供应明细的医疗费用清单。
2.患者应在就诊结束后,到窗口进行费用结算。
第三章患者隐私保护与信息管理第八条患者信息手记与保管1.患者的个人信息必需经过患者本人同意,方可手记,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管。
2.患者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
第九条信息披露与共享1.患者的个人信息只在医疗需要的情况下,经患者同意,方可披露给其他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
2.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应遵从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四章医疗人员服务行为的规范第十条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1.医疗人员应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绝更新医疗知识。
医院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任。
为了确保医院管理规范、高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医院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设立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护士长等岗位。
(2)医院设立党委会、院委会、职代会等组织,确保医院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 人员管理(1)医院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2)医院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医院对员工实行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
3. 医疗质量管理(1)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2)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3)医院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
4. 药品管理(1)医院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医院设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对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3)医院定期对药品进行抽检,确保药品安全。
5. 医疗设备管理(1)医院对医疗设备实行统一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制度。
(2)医院设立设备管理小组,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医院对设备进行定期更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6. 患者服务(1)医院实行患者服务承诺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2)医院设立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预约、投诉等服务。
(3)医院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三、医院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流程(1)患者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方式预约就诊。
(2)患者持预约信息或挂号单到挂号处办理挂号手续。
(3)患者根据挂号信息到相应科室就诊。
(4)医生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5)患者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到药房领取药品。
(6)患者完成缴费后,可到住院部办理住院手续。
2. 医疗质量管理流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2)科室主任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第三条我院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 依法依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3. 严谨求实,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 诚信为本,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二、医疗服务规范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遵守医疗保密制度。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八条医院应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等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报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用品质量。
三、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制定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确保医疗服务高效、便捷。
第十条医院应设立门诊、住院、急诊等医疗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预约挂号制度,方便患者预约就诊。
第十二条医院应设立导诊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病房管理,确保患者安全、舒适、便捷。
四、医疗费用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物价政策,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管理制度,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公开、透明。
第十六条医院应设立收费窗口,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缴费服务。
第十七条医院应严格执行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等收费标准,确保收费合理。
五、监督与考核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考核,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十条医院应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血液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血液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订立旨在规范和优化血液科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法规法规定,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血液科的医疗服务活动,包含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急诊患者等。
第二章服务流程管理第三条医疗服务流程1.门诊服务流程:–病人到达门诊后,由负责接待的护士询问病情、取基本信息,并布置病人等待就诊。
–医生依据病人情况进行医生问诊、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等操作。
–医生依据病情订立诊疗方案,并进行治疗或药物处方。
–医生与病人进行讲解、予以饮食和生活引导,解答病人疑问,并指定随访时间。
–门诊结束后,护士完成相关病历记录和统计工作。
2.住院服务流程:–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决议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并布置床位。
–病人入院后,由负责接待的护士进行病史摘要记录,认真询问患者病情。
–医生进行入院访视、体格检查,并订立住院治疗计划。
–医生与病人进行沟通,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
–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定期评估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病人出院时需由医生进行出院访视,并向病人解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时间。
–护士负责完成病人出院相关手续、病历整理及患者跟踪随访等工作。
第四条服务质量监控1.首次就诊病人满意度调查:–在病人首次来院就诊时,予以满意度调盘问卷,对病人对医疗过程、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改善服务质量。
2.复诊病人满意度跟踪:–对于门诊复诊病人,通过电话、邮件或掌上APP等方式跟踪病人治疗效果、满意度等信息,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优化服务体验,确保服务质量。
第三章资源管理第五条医疗设备和器材的管理1.血液科医疗设备和器材管理包含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
2.对于医疗设备和器材的采购,必需符合国家及相关标准,遵从医院采购管理制度。
3.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测、维护保养,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
眼科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眼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二)科学管理,持续改进;(三)规范操作,安全第一;(四)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第二章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第四条预约挂号(一)患者可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二)医院设立预约挂号窗口,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挂号服务;(三)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确保预约挂号流程顺畅。
第五条诊疗服务(一)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二)医生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四)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住院管理(一)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住院流程及注意事项;(二)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三)严格执行查房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四)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第七条患者投诉处理(一)设立患者投诉渠道,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投诉;(二)对患者投诉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处理;(三)对投诉处理结果进行反馈,确保患者满意度。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目标(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二)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二)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要求;(三)开展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意识;(四)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第十条医疗安全目标(一)确保患者医疗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发生;(二)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降低医疗风险。
医疗服务流程与标准化管理制度

医疗服务流程与标准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医疗服务流程管理。
第二章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第三条前台接待流程1.前台接待人员应穿着整齐、谦恭礼貌,对患者进行登记、挂号、预约等服务;2.接待人员应供应必需的就诊指引,帮忙患者顺利完成就诊流程;3.接待人员应及时与医生协调,解决患者就诊中遇到的问题或需求。
第四条门诊就诊流程1.患者在门诊等待区排队,依照号码次序就诊;2.医生应按时接诊,认真听取患者症状、检查报告等相关信息;3.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4.就诊后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并开具相应的医嘱;5.患者在门诊窗口缴费,并按医嘱领取药品。
第五条住院就诊流程1.患者到住院部接待台进行登记,办理住院手续;2.接待人员应予以患者相关住院指引和必需的布置;3.患者应在住院期间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按医生要求搭配治疗;4.医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察看、诊断、治疗,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和健康;5.出院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病情、治疗效果、病愈引导等,并开具出院证明。
第三章质量管理与风险掌控第六条质量管理1.医院应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2.医院应定期对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3.医院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回复患者投诉。
第七条风险掌控1.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对可能显现的风险进行防备和掌控;2.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配送、使用的规范制度,杜绝药品流通环节的风险。
第四章安全与保密管理第八条安全管理1.医院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和资产安全;2.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工作,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病房医师基本服务制度1、主管医师必须明确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患者入院后及时查看,了解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开医嘱并于8小时之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请示诊治意见。
2、按要求及时完成住院病历。
病历记录文字要求清楚、整洁、无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划双线、签字、注明时间并将改写内容注在旁边。
病历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诊断、手术应按照统一的ICD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医保性质患者,如需特殊检查、治疗及应用贵重药品者,必须事先经上级医师同意后,按医保要求与家属谈话签字并审批表审批后执行。
4、认真及时查房并书写病程记录,必须明确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并详细、准确记录。
5、及时、认真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让家属和患者能真正成为治疗的主体。
6、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前由术者或主管上级医师向病员或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及其并发症,并完成手术签字;还应按医院要求完成委托书、有创检查、某些特殊检查及输血同意单。
7、较大手术者(急诊手术除外)需提交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并请上级医师审核,要求所有手术写“术前小结”。
8、对全科查房及术前讨论,各级医师应做好准备,如:病历、术前讨论记录单、各种检查报告、影像学检查片子、所需检查器材等,并告知患者等待检查。
9、术后主管医师应向主班护士交代手术经过,并尽快完成术后记录的书写,上级医师向家属交待病情。
10、术后患者合理用药,严格按各科室规定或各专业组规定使用,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操作及一次性用品准确、严格记账,做到不多记、不漏账。
11、患者出院,主管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病历首页的填写及诊断证明(因报销需要部分资料在患者出院时应立即完成),出院带药必须严格按要求开具处方。
12、全体医师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病、有事须向科主任请假。
每日上午8:00按时参加早交班,各级医师各尽其责,遵守岗位责任制,完成查房、手术等医疗工作。
13、值班医师坚守岗位,若因会诊、出诊等需离开病房应告知科主任及当班护士;负责会诊患者的会诊工作,完成急诊病历记录。
医疗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范文

医疗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范文医疗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一、医疗管理制度医疗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组织内各层级人员之间实施医疗工作的规范,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医疗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并进行改进。
3. 建立规范的医疗诊疗流程,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的医疗流程,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4. 制定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医疗纠纷处理流程等,保障医疗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5. 制定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费用的计费规定、费用的审查和核算机制,防止医疗费用过高和虚假记账。
二、处置流程医疗处置流程是指在医疗工作中,对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和顺序的规定。
医疗处置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一般病情处置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前台接待人员核对患者信息并登记。
(2) 医生就诊:患者在医生诊室等待医生接诊,医生进行初步问诊和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3) 诊断与治疗:医生可要求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化验、影像学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并进行治疗。
(4) 处方开具:医生根据患者诊断结果和治疗需要开具药品处方,并给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5) 费用结算:患者到前台缴费并登记,取药并领取病历。
(6) 随访与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患者进行随访或复诊。
2. 紧急情况处置流程(1) 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急救科等相关科室,接待人员迅速登记并通知医生。
(2) 急救处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急救处理,并安排进行必要的检查。
(3) 会诊及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可请求会诊其他科室医生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做出进一步处理。
如需要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需填写转诊申请表等相关文件。
(4) 通知家属: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是指在医疗机构或者组织中,针对医疗服务的管理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的设计和执行。
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病患能够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框架和关键要点。
一、医疗管理制度1.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服务能够顺利地进行。
主要包括院长/董事会、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3.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药品的安全使用、手术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
4.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疗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安全、完整和保密。
包括电子病历管理、医疗数据分析、医疗信息安全保护等。
5.医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激励、发展等,以确保医疗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医疗管理流程1.医院接诊流程:包括病患的登记、排队、问诊、初步诊断、医疗费用估算等流程。
主要目的是为病患提供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
2.医疗服务流程:包括病患的进一步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手术安排等流程。
主要目的是为病患提供专业、规范的医疗服务。
3.护理服务流程:包括病患的护理需求评估、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执行等流程。
主要目的是为病患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4.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估、改进等流程。
主要目的是持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医疗信息管理流程:包括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交流等流程。
主要目的是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便利。
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对于医疗机构和病患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疗管理制度及流程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正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围绕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其流程展开讨论。
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的概述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服务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它涵盖了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流程、人员管理、设备设施、质控体系、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高效。
二、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规范流程、标准化操作、严格质控等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 保障患者权益: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强调患者的权益保护,包括信息告知、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方面,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以尊重。
3.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能够对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提升医疗机构形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疗人员。
三、医疗服务管理流程1. 患者登记与接待: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接受工作人员的登记和接待,获取就诊号码和排队等待。
2. 医生就诊:患者根据排队号码等待医生的叫号,医生根据就诊需求和患者病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3. 检验与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患者进行相应的检验、检查项目,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4. 医嘱与治疗: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病情,制定医嘱并予以执行,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护理与照料:患者在医院期间,需要得到护士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与照料,包括病情观察、给药、营养补充等方面。
6. 结算与离院:患者完成治疗后,需要进行费用结算,并办理出院手续,医生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建议。
四、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制定服务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医疗服务的各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流程、要求等,为医务人员提供可执行的操作指南。
医院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确保医院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二、医院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流程(1)患者就诊前,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挂号。
(2)患者持预约号或挂号单到门诊大厅挂号。
(3)挂号后,患者根据挂号单上的科室和就诊时间前往相应科室就诊。
(4)就诊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和治疗。
(5)患者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和用药。
(6)患者完成治疗后,凭处方到药房领取药物。
(7)患者就诊结束后,如有疑问可向导诊台咨询。
2. 医院内部工作流程(1)医务人员按时到岗,参加早会,了解当天工作安排。
(2)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科室工作有序进行。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4)医技科室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检查、检验等工作,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5)药剂科负责药品采购、储存、分发等工作,确保药品供应充足。
(6)后勤部门负责医院环境卫生、设备维护等工作,保障医院正常运行。
三、医院管理制度1. 组织管理制度(1)医院设立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等职务,明确各自职责。
(2)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组织机构,确保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2. 医疗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3)加强医疗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3. 药品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分发、使用等规定。
(2)确保药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院。
4.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医院财务状况良好。
(2)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5.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确保患者信息安全,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四、结语本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就医体验。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1.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责任、流程和措施,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疗服务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服务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评估、控制和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服务投诉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服务投诉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能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2.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流程是指患者从就诊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操作。
一般包括以下流程:-接诊与挂号: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接待处会进行登记,然后发送至相应的科室进行医生接诊和挂号。
-诊断与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会开出相关的检查、化验、影像等检查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手术与康复: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医生会进行手术安排,并在手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
-护理与服务:医院会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服务,包括病房护理、膳食、家属陪护等。
-出院与随访:治疗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出院后,医生还会进行随访,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查和评估。
此外,医疗服务流程还应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安全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控制、医患沟通等环节,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总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操作。
它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信誉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高端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高端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供应优质的高端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本医院订立了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高端医疗服务项目,并认真规定了服务流程、质量标准、管理责任等内容。
第二章高端医疗服务流程第一节高端医疗服务项目选择与预约流程1.客户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了解本医院供应的高端医疗服务项目。
2.客户选择心仪的项目后,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电话或直接到医院前台进行预约。
3.预约成功后,医院将布置专业医生进行初步咨询。
第二节高端医疗服务项目定制与执行流程1.初步咨询后,医生将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
2.医生依据客户的需求和医疗专家的看法,订立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3.医生将诊疗方案提交给医疗服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4.诊疗方案审核通过后,医疗服务管理部门将与客户签署高端医疗服务协议,并收取相应费用。
5.客户支出完费用后,医疗服务管理部门将布置医疗团队开始执行诊疗方案。
第三节高端医疗服务质量掌控流程1.医疗团队对每位客户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评估,确保客户的身体情形符合高端医疗服务的要求。
2.医疗团队依据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或治疗。
3.医疗团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手术安全与治疗效果。
4.手术或治疗结束后,医疗团队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实现高端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
5.客户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医院将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客户的满意度。
第三章高端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第一节高端医疗服务基本要求1.医院应供应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保障客户的隐私和安全。
2.医院应配备高级别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以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医院应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包含知名专家和娴熟护理人员。
4.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监测和改进服务质量。
第二节高端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1.客户满意度:通过客户调查以及投诉和反馈处理情况,评估客户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和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制
度和规章。
1. 门诊管理制度:规定了患者门诊就诊的流程、预约挂号、候诊、诊疗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确保顺畅流程、高效运作。
2. 住院管理制度:对患者住院的流程,包括入院登记、病历建立、护理、医生查房、手术安排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患者得到
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3. 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规定了医院内各项诊疗技术的管理要求,包括临床实验室、影像检查、手术室、药房等各个技术科室的运作
标准和质量要求。
4.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定了医院内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包括医疗纠纷处理、医疗差错报告、不良事件报告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5. 患者权益保障制度:规定了医院对患者权益的保障措施,包括患者知情权、隐私权、安全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确保患者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6. 医患沟通与协调机制:规定了医院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包括医患沟通与纠纷解决渠道,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以上是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的一些常见内容,具体制度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而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的运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医院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核心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医院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建立健全医院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院工作流程和医院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医院工作流程1. 入院流程(1)患者就诊:患者通过预约挂号、现场挂号等方式选择就诊科室。
(2)挂号:患者或家属在挂号窗口办理挂号手续,获取就诊序号。
(3)候诊: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在候诊区等候。
(4)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开具处方。
(5)缴费:患者或家属在收费窗口缴纳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等费用。
(6)检查: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在相应科室进行检查。
(7)取报告:患者或家属在检查科室领取检查报告。
(8)取药:患者或家属在药房领取处方药品。
(9)出院:患者完成治疗、缴费后,办理出院手续。
2. 住院流程(1)入院:患者通过预约挂号、现场挂号等方式选择就诊科室,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住院。
(2)办理住院手续:患者或家属在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缴纳住院押金。
(3)入住病房:患者入住病房,护士进行健康宣教。
(4)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护士执行医嘱。
(5)检查: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在相应科室进行检查。
(6)护理:护士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
(7)康复: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康复训练。
(8)出院:患者完成治疗、缴费后,办理出院手续。
三、医院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管理制度(1)明确医院组织架构,设置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2)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2.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质量。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降低医疗风险。
(4)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药事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诊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诊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诊所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诊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服务宗旨诊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核心,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组织机构诊所设立医疗服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监督医疗服务质量,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重大问题。
四、服务内容诊所提供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科等在内的全科医疗服务。
五、服务流程1. 患者就诊流程:挂号 - 就诊 - 检查 - 开药/治疗 - 结算 - 离院。
2. 预约挂号: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按照预约时间就诊。
3. 就诊: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诊所,由导医引导至相应科室就诊。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4. 检查:根据医生诊断需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5. 开药/治疗:根据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可能需要开具药物或接受治疗。
治疗项目包括手术、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6. 结算:患者按照诊所规定支付医疗费用。
诊所提供现金、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
7. 离院:患者完成治疗后,由医生开具离院证明,患者离院。
六、服务规范1. 医生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2.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治疗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 医生应遵守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4. 护士应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5. 诊所应保持环境卫生,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6. 诊所应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病历资料的安全和保密。
七、服务监督医疗服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医疗服务质量,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诊所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以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和质量保障。
管理制度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医疗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稳定性。
2. 财务管理制度:确立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规范,包括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财务报表等,保证财务运作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3. 设备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内部设备的采购、维修、报废以及设备使用规范进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患者信息、医疗记录和医疗资料进行安全储存和合理使用,保护患者隐私。
工作流程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是指医疗服务从接诊到治疗、康复的整个流程。
以下是一般的工作流程:1. 接诊与挂号:患者来院后,前台接待人员进行接诊和挂号,核实患者身份和基本信息。
2. 医生诊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
3. 医疗执行:医生根据治疗计划开具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
4. 检验与检查:根据需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验或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5. 药物配发与用药管理:根据医嘱,药房配发所需药物,并进行用药指导和管理。
6. 康复与随访:治疗结束后,医生或康复师可能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随访,以确保病情好转和痊愈。
结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以上是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简要介绍。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医疗服务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提供优质、高效且安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医疗机构内部及与外界的医疗协作具有高效性与流程性。
一些基本制度和流程是必要的,来规范医疗服务提供和管理,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运营的核心价值。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以提供具有良好**安全医疗服务为最终目标。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应具有如下基本要素:1.质量手册: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规范,质量规划、检查检测、分析改进、法律法规、文件控制等内容。
2.质量目标: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并以相应的考核结果约束医疗工作。
3.质量管理的工具:实施质量管理所使用的计划、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4.质量体系审核和核查:对体系的全面检查和审核,并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二、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以提高医院业务流程的效率和纪律性,并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方案流程、评估流程和改进流程等。
1.流程标准化:建立一套医疗服务流程,包括患者就诊流程、手术流程、诊疗流程、床位分配等流程,让患者感受流程化服务的便捷和高效。
2.流程管控:通过流程单元划分、流程编制、流程日常管理来控制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流程优化:对就诊等流程进行疏通和优化,提高就医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服务人员管理制度医疗服务人员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部分,因此对医疗服务人员的管理应当更加严格,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1.招聘制度:建立科学的招聘标准,严格把关招聘过程,保障优秀医疗人员加入医院,形成合理的人员架构,提高医院整体实力。
2.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医护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医德医风。
3.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促进医院的发展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对优秀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鼓励。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二、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质量管理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监督和指导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2. 医务部负责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医疗安全培训、处理医疗安全事件等。
3. 各临床科室设立医疗安全员,负责本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包括落实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收集医疗安全信息、协助处理医疗安全事件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内容1. 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医务部定期组织医疗风险评估,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医疗安全培训与教育医务部定期组织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疗安全知识、急救技能等。
3. 医疗安全制度建设医务部组织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操作规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4. 医疗安全事件处理医务部负责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工作,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医务部报告,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
2. 医疗安全事件调查医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评估事件影响,制定整改措施。
3. 医疗安全事件处理医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处理,包括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培训、处分等。
4. 医疗安全事件总结医务部组织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特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需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特需医疗服务的管理,包括特需门诊、特需病房、特需手术等。
第三条特需医疗服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2. 优质、高效、安全原则;3. 患者至上、尊重隐私原则;4. 规范、有序、持续改进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特需医疗服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特需医疗服务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第五条特需医疗服务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特需医疗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特需医疗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特需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操作规程;2. 负责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的审批、备案、撤销等工作;3. 负责特需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控、评价和持续改进;4. 负责特需医疗服务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5. 负责特需医疗服务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6. 负责处理特需医疗服务投诉和纠纷。
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第七条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包括:1. 特需门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私密性强的门诊医疗服务;2. 特需病房: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和优质的服务;3. 特需手术:为患者提供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医疗服务;4. 特需康复: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
第八条特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合理、公开、透明;3. 与普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保持合理差距。
四、特需医疗服务流程第九条特需医疗服务流程如下:1. 患者咨询:患者可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方式咨询特需医疗服务相关信息;2. 预约挂号: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特需医疗服务项目,进行预约挂号;3. 接诊服务:患者按预约时间到院,由特需医疗服务团队进行接诊;4. 诊疗服务:特需医疗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私密性的诊疗服务;5. 费用结算:患者按照收费标准支付相关费用;6. 术后随访:特需医疗服务团队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确保患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房医师基本服务制度1、主管医师必须明确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患者入院后及时查看,了解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开医嘱并于8小时之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请示诊治意见。
2、按要求及时完成住院病历。
病历记录文字要求清楚、整洁、无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划双线、签字、注明时间并将改写内容注在旁边。
病历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诊断、手术应按照统一的ICD 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医保性质患者,如需特殊检查、治疗及应用贵重药品者,必须事先经上级医师同意后,按医保要求与家属谈话签字并审批表审批后执行。
4、认真及时查房并书写病程记录,必须明确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并详细、准确记录。
5、及时、认真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让家属和患者能真正成为治疗的主体。
6、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前由术者或主管上级医师向病员或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及其并发症,并完成手术签字;还应按医院要求完成委托书、有创检查、某些特殊检查及输血同意单。
7、较大手术者(急诊手术除外)需提交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并请上级医师审核,要求所有手术写“术前小结”。
8、对全科查房及术前讨论,各级医师应做好准备,如:病历、术前讨论记录单、各种检查报告、影像学检查片子、所需检查器材等,并告知患者等待检查。
9、术后主管医师应向主班护士交代手术经过,并尽快完成术后记录的书写,上级医师向家属交待病情。
10、术后患者合理用药,严格按各科室规定或各专业组规定使用,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操作及一次性用品准确、严格记账,做到不多记、不漏账。
11、患者出院,主管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病历首页的填写及诊断证明(因报销需要部分资料在患者出院时应立即完成),出院带药必须严格按要求开具处方。
12、全体医师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病、有事须向科主任请假。
每日上午8:00按时参加早交班,各级医师各尽其责,遵守岗位责任制,完成查房、手术等医疗工作。
13、值班医师坚守岗位,若因会诊、出诊等需离开病房应告知科主任及当班护士;负责会诊患者的会诊工作,完成急诊病历记录。
14、各级医师认真出好门诊(急诊),执行“首诊负责制”,对于非本科患者亦应该做好会诊、转诊工作,急诊患者应亲自护送到相应科室,不能推诿患者,做到认真负责。
15、医师及医护间应团结合作,杜绝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切从患者出发,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科室诊疗流程医院患者住院流程图急诊与病房流程规范门诊和病房流程规范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流程规范要加强临床和科研协作,密切配合,对需要紧急CT及X线、化验等各项检查的患者,医技科室应优先安排,并尽快出具检查报告,做到早检查、早报告;病房经治医师及时追踪检查报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医技科室对诊断或报告有疑问者,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并加强临床随访,必要时可请临床医师会诊,协助检查及诊断。
住院患者转科科流程规范患者确诊为其他专业疾病或合并其他专业疾病且比本专业疾病更为紧急时转出科护理人员通知住院处办理转科手续(危重患者优先办理)患者及其家属要求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科,要向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
如家属坚持转科,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经家属签字后再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患者。
科室普通患者诊治方案确认流程1、对普痛入院患者立刻指定主管住院医师,并由住院医师24小时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天2次查房;2、主治医师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查房,并确定诊断和进一部诊治方案,对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
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做好病历记录。
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手术患者术前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
3、急诊入院患者2天内(急危重患者入院后须立即请示科主任,科主任及时查房,并记录),门诊患者3天内有主任查房,进一部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
主任每周查房1次。
4、住院期间小手术可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决定实施,大中型手术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最终确认手术方案,病历中应详细记录,须有副主任以上医师参加,术者及管床医生必须参加讨论。
科室疑难患者诊治方案确认流程1、疑难患者入院应尽快指定住院医师,并由该住院医师24小时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日2次查房,并做好病历记录。
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提醒主治医师对新住院疑难患者查房。
2、主治医师及时对新入院疑难患者查房,并指示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性诊治方案,如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
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
并尽快向科主任汇报。
3、疑难患者入院24小时内有科主任查房,进一步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
科主任每周查房1-2次。
4、对疑难病例必须经过全科病例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
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病历中应详细记录。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资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处及分管院长,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邀请院外专家会诊。
住院患者诊疗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程序1、诊疗方案包括:治疗方案、手术、术前检查、术后处理、重要会诊、转入转出患者等,当诊治方案临时改变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请示上级医师,并经集体讨论后决定。
2、治疗方案的改变:一些重要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改变,如:化疗方案、抗生素的变更、是否进行肠道准备、吻合器的应用等,经本组上级医师、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3、手术中临时改变术式:若手术探查中发现与术前讨论的术式有明显改变,由手术主持医师即刻向上级医师报告,若上级医师不能决定时,则逐级上报至科主任、分管院长;经讨论决定新的手术方案后,由术者或上级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交待病情,得到患者和(或)家属的书面同意后,方能继续手术。
4、重要检查的改变:改变一些重要检查项目,如:MRI及血管造影等均需请示上级医师,经本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5、诊疗过程的改变:患者诊疗过程发生改变,如:需要其他科室会诊或院外会诊、患者须转入其他科室治疗、其他科室患者须转入我科手术等,均须向上级医师汇报,经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6、其他:对于危重、疑难患者的重要诊疗方案改变或重要患者(干部、外宾等)诊疗方案的改变,必须报告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备案及分管院长。
改变诊疗方案时,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并将改变情况及讨论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临时改变治疗方案或改变手术方式报告授权程序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1、危重患者入院时,门急诊护士应提前通知相关病区做好准备,并安排人员护送患者到病区,病情严重者接诊医师应陪同前往,以防不测,并与病区值班医师进行病情及处理情况交班。
2、病区护士接到危重患者住院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准备接诊。
3、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准备出适合抢救的环境和仪器、物品。
4、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员,必要时组织专人特护小组。
5、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黏膜、口腔、肢体等情况。
6、氧气吸入保持鼻导管通畅,开放人工气道,护士应及时有效清除患者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7、监测患者血压、呼吸、意识、面色、皮肤、末梢循环及有无发绀等。
8、留置导尿、胃管者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仔细记录出入量。
9、护士医嘱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及治疗,用药注意三查十对,严防差错发事故生。
10、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1、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对丧失语言能力但意识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2、危重患者诊治有困难时,接诊医师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主任,帮助指导诊治工作,必要时请医务处组织全院扩大会诊,病区履行危重患者报告制。
13、各级医生病情需要随时查房,并及时写好病程记录。
14、医师、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做好记录交接班采取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复合外伤首诊处理流程1、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首次接诊的医生即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对病员应认真组织就地抢救,不得推诿,刁难病人。
2、对患多种疾病的急诊病人,首次接诊医师应根据此次就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诊,首诊医师不能确定应属于那科病员时,应建立病历,做好有关检查和必要的处理后再请有关科室会诊。
3、边缘或跨科疾病,同时会诊医师未做处理时,应由首诊医师处理,不得推诿病人,收住院有问题时,应及时请示科主任,出面解决。
4、收入院时,急诊科要有护理人员陪同,危重病人要亲自陪同,条件不允许时,要同病房联系协调。
转诊他科时,首诊医师要待他科医师接诊,确认后属该科疾病,方能离去。
复合伤患者的应急预案(一)急诊室医护人员人员应熟练掌握复合伤的抢救治疗原则。
(二)急诊室要随时备好有关抢救用品,如夹板、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敷料等。
(三)遇有复合伤患者时,应迅速而正确地按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急患者情况,对于心搏呼吸骤停的,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及咽部的血块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五)对于连枷胸者,立即给予加压包扎,纠正反常呼吸,开放性气胸应用大块敷料封闭胸壁创口,对于闭合性气胸或血胸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时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六)控制外出血,出血处加压包扎,遇有肢体大血管撕裂,要用止血带绑扎,注意定时放松,以免肢体坏死,疑有内脏出血者进行胸腹腔穿刺,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七)对于开放性骨折,用无菌敷料包扎,闭合性骨折用夹板固定。
(八)按医嘱给予补液、止痛、镇静等药物,对于颅脑损伤或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度冷丁。
围手术期质量关键过程流程1、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手术患者术前必须完善各项检查,并做好充分准备方可手术。
管床医师完成术前谈话及知情同意书签字工作。
2、护理人员接到医嘱后,按医嘱要求为患者做术前常规准备,包括皮肤准备、配血、肠道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3、术前麻醉师要亲自查看患者并做好访视记录。
4、责任护士接到医嘱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卧位练习、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5、术前按医嘱给药,准确记录护理病历。
6、术晨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下义齿、发卡、手饰等。
7、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师亲自向患者交代知情同意书。
8、手术室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共同查对患者身份并签字,巡回护士协助麻醉科医师正确安排卧位,清点手术用物并签字,器械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