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实习的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道民事纠纷,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因房屋租赁合同发生争议。
以下是案件的基本情况:原告张三:系某市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一套。
2018年5月,张三将房屋出租给李四,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约定租金为每月5000元,押金为一个月租金,共计5000元。
合同中还约定,如李四提前解除合同,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张三,并支付一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
被告李四:系某公司职员,于2018年6月开始租赁张三的房屋。
租赁期间,李四因工作调动,于2021年4月提出解除租赁合同。
双方就违约金问题产生争议,李四认为合同中的违约金过高,拒绝支付。
张三遂将李四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1. 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过高?2. 李四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三、案例分析(一)违约金是否过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金应当与违约行为相适应。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在本案中,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为一个月租金,即5000元。
根据案件事实,李四租赁房屋三年,每月租金5000元,共计18万元。
李四提前解除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一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即5000元。
从金额上看,违约金并不过高,与实际损失基本相当。
然而,考虑到房屋租赁合同的特殊性,房屋作为生活必需品,其租赁期限较长,提前解除合同对出租人造成的影响较大。
因此,从公平原则出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能会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
(二)李四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租赁期限届满,租赁合同终止。
当事人可以约定在租赁期限届满前解除租赁合同,但应当提前通知对方。
”在本案中,李四因工作调动,提前一个月通知张三解除租赁合同,符合法律规定。
因此,李四有权解除租赁合同。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基本合理,但考虑到房屋租赁合同的特殊性,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
学习法律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
学习法律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引言学习法律是一项繁重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要求你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它们。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挫折,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本文将帮助你解答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便你能更好地学习法律。
学习法律的常见问题解答问题1:学习法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学习法律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你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法律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你能够理清复杂的关系并进行推理和分析。
其次,你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法律文件通常非常冗长且充满术语,你需要能够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理解其含义。
同时,你还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另外,你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法律知识非常广泛且复杂,你需要能够记住大量的法规、判例和案例分析。
问题2:如何有效地学习法律?学习法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法律知识庞杂,你需要有系统地学习和整理。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分配时间和资源,并确保学习的全面性和深度。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法律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还需要理解和应用。
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教材、参加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等,可以帮助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积极参与课堂和讨论。
课堂和讨论是学习法律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你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并深入了解相关概念和原则。
•多读案例和判决书。
案例和判决书是法律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你理解法律原则的应用和解释。
阅读真实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练习解决问题。
找到一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进行练习,提高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你可以更好地应用你所学到的法律知识。
问题3:如何理解法律术语和条款?法律术语和条款是法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以下是一些建议:•阅读相关词典和参考书。
法律词典和参考书可以帮助你理解术语的含义和用法。
中职学生实习期间常见法律纠纷处理规定纪律财产
中职学生实习期间常见法律纠纷处理规定纪律财产前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中所称学生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实习是其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的过程,是在校期间学习和即将踏入职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增加社会阅历,提早适应社会生活,为以后就业增加机会,也便于将在校学习和就业顺利衔接起来。
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也经常遇到法律纠纷,常见的法律纠纷主要有工伤、人身伤害、违反纪律和财产安全等。
本篇笔者主要就违反纪律、财产安全和失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给读者有所启示。
正文一、违反纪律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如果违反纪律,各学校一般都会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制定相关的条例,对实习实训期间的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
例如:学生实习期间《(包括假期)未经实习单位、学校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和班主任同意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或者没有按规定办理实习单位变更手续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擅自脱离实习岗位时间达一天以上者,按旷课计,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因此而产生的其他事故《(如交通、安全事故等),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连续两周失去联系者,按照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在实习期间不遵守厂规厂纪的《(如迟到、早退、串岗、睡岗、脱岗、酗酒等),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因此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由实习学生承担。
违反操作规程操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除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习单位的相关规章处理外,学院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如果违反纪律。
处理的依据一般为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训期间的相关制度或者条例。
如果学生不仅仅是违反纪律,甚至有违法行为,那就得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处理。
二、财产安全财产是以占有和支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物质和思想为内容的、以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形式的人与人的关系。
关于实习须知的法律问题
关于实习,你应该知道的16个法律问题。
一、新规适用于哪些学校的实习生?根据新规的规定,新规适用于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
非全日制职业教育、高中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参照执行。
新规规定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
二、顶岗实习期限多久?新规第十条规定,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
三、实习需要签订协议吗?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前,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签订实习协议。
协议文本由当事方各执一份。
没有签订实习协议的,不得安排学生实习。
四、学生可以自己去实习吗?新规第八条规定,学生经本人申请,职业学校同意,可以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
但是,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由职业学校安排,学生不得自行选择。
五、实习学生的人数有规定吗?实习单位应当合理确定顶岗实习学生占在岗人数的比例,顶岗实习学生的人数不超过实习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10%,在具体岗位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高于同类岗位在岗职工总人数的20%。
六、实习协议包括哪些内容?实习协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各方基本信息;(2)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要求与条件保障;(3)实习期间的食宿和休假安排;(4)实习期间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职业病危害防护条件;(5)责任保险与伤亡事故处理办法,对不属于保险赔付范围或者超出保险赔付额度部分的约定责任;(6)实习考核方式;(7)违约责任;(8)其他事项。
顶岗实习的实习协议内容还应当包括实习报酬及支付方式。
七、学校和实习单位不能有哪些行为?(1)安排、接收一年级在校学生顶岗实习;(2)安排未满16周岁的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禁忌从事的劳动;(4)安排实习的女学生从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禁忌从事的劳动;(5)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6)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实习生的权益保护及法律限制
实习生的权益保护及法律限制近年来,随着实习制度的普及,实习生的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享有一定的权益,同时也要面对一些法律限制。
本文将探讨实习生的权益保护及法律限制,以期增加大家对实习制度的了解。
一、权益保护1. 薪酬待遇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薪酬待遇是实习生权益保护的关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实习生支付劳动报酬,且薪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实习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理的实习薪酬,并要求按时足额支付。
2.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权益同样需要得到保护。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要求实习生工作。
同时,实习生也享有带薪年假等休假权益。
3. 安全保障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实习生在工作中如遇到安全事故或工伤,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也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实习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二、法律限制1. 实习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的实习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六个月。
超过六个月的实习,应当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法规定享受相应的权益和保护。
2. 工作内容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应当与其专业背景和学习目标相符。
用人单位不得将实习生安排从事与其专业无关或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
实习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3. 解雇权用人单位在雇佣实习生期间,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实习生提供解雇权保护。
用人单位不得在实习生的劳动期限内任意解雇实习生,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实习生的维权途径实习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1. 协商解决实习生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提出自己的权益要求,并寻求双方的合理解决办法。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商,解决矛盾,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实习实习生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范
实习实习生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范正文:实习生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范实习,作为学生们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实习生在工作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实习生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国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就实习生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范进行探讨。
1. 实习生的权益保护现状在职场中,实习生通常处于一个低收入、高工作强度和多种限制的环境中。
他们不仅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还面临着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的限制。
在一些情况下,实习生甚至会遭受欺辱、虐待和性骚扰等问题,这种不公平对待对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实习生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为了解决实习生的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以中国为例,实习生权益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用工关系的明确《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建立明确的用工关系,签署实习协议或合同。
这一规定明确了实习生的身份和权益,并使实习关系具有法律效力。
2.2 最低工资保障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实习生的工资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一规定确保了实习生的基本收入权益,减少了实习生被剥削的可能性。
2.3 劳动保障实习生享有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的劳动保障待遇,包括工伤保险、社会保险等。
这一规定保障了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福利权益。
2.4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应当与正式员工享有相同的待遇。
这一规定保障了实习生在工作和休息时间上的平等权益。
3. 实习生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但实习生权益保护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国家的实习生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法律概念不明确、具体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了实习生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3.2 实施难度由于实习生的工作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实习生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风险探究-法律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风险探究-法律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 劳动法律风险防范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探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大力支持和配合、高职院校全力以赴、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关注和支持, 多方协力, 共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院校; 顶岗实习; 法律风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就业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顶岗实习教学开展后, 在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风险管控, 促进、规范和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 等五部门早在两年前就一起颁布了有关实习生的管理规定, 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今年2月, 下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实践表明, 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仍有很多难点, 正视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种种法律风险, 探索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对降低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有一定的意义。
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一) 合同风险公民成为劳动法律主体, 要有劳动行为能力和权利。
权利能力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有关条例完成劳动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而行为能力则是劳动者的行为要履行劳动权利、义务能力。
但实际上, 顶岗实习的学生两方面均不足。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学生与顶岗实习单位属于何种法律关系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 导致实习学生的法律身份定位不准。
虽然在开始实习前均必须签订以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但协议书仅为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前所签的意向协议, 实习学生与单位间的关系也并非劳动法或民法中所规定的关系, 而实习纠纷往往是由于该类问题引起的。
大学生法律知识及案例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法律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依法行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引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在面临法律问题时无法正确应对,甚至触犯法律。
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1.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学生应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3条)2.民法知识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公平、诚信等。
同时,了解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具体法律内容。
3.刑法知识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如犯罪、刑罚等。
同时,了解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等常见犯罪。
4.行政法知识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合理性等。
同时,了解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法律制度。
5.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劳动保护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如劳动合同、劳动争议等。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1.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某高校大学生小张,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的想法。
一天,他潜入学校实验室,盗取了价值数千元的实验器材。
后被警方抓获,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启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切勿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案例二:大学生合同纠纷案某高校大学生小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实习协议。
实习期间,公司未按协议支付小李报酬。
小李将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李报酬。
启示: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实习报告总结——浅析实习生在实习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
法律实习报告总结——浅析实习生在实习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选择实习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及扩大自己的人脉。
然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实习生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以及合理的应对方法。
下面就通过本次实习的经历来分析实习生可能在实习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实习协议的签署在实习中,最初应当注意的是实习协议的签署问题。
实习协议是实习单位和实习生之间的重要合同文件,它规定了双方应当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签署实习协议的时候,实习生应该认真阅读协议内容,确保自己能够履行协议中的责任。
此外,实习生还应注意协议中的禁止性条款,例如:禁止向外界泄露公司机密信息、禁止从事危险工作等。
如果实习生违反了这些禁止性条款,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实习中,实习生务必要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定。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实习中,实习生会接触到实习单位的知识产权,例如:商业机密、专利技术等。
因此,实习生必须认真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避免自己因不当行为导致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从而遭受到公司的法律追究。
同时,实习生也应注意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问题。
实习生所完成的实习任务可能具有独立创作性和独创性,因此,实习生应该及时向实习单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避免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抄袭或侵犯。
三、劳动合同的签署在实习结束后,有可能实习单位会对实习生进行招聘。
此时,实习生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的签署问题。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双方在就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前,实习生应当明确自己的岗位、待遇、薪资结构等问题,并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签署劳动合同。
四、保障自己的权益在实习中,实习生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应当保障自己的权益。
如果发现实习单位有不合法的行为,实习生应当及时提出异议,并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协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实习法律保障问题初探
大学生实习法律保障问题初探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实习权益屡受侵犯的案例时有发生,而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期的法律“真空”地带,作为弱势群体的实习生的基本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而无法保障。
因此大学生实习中合法权益如何保障成为目前热烈讨论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积极维护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法律近几年,我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有五百多万人,如果加上大中专学生数字更为可观,就业压力十分严峻,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是毕业生就业之前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劳动力短暂补充的一个渠道。
但现有的法律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相关规定不完善,出现实习期的法律“真空”地带,作为弱势群体的实习生的基本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而无法保障。
笔者试从对大学生实习权益被侵害的现状与处理方法的分析入手,探讨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可行性路径。
一、大学生实习权益被侵害的现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
”毕业实习对于大学生知识的外化、知识水平的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实力也被认为是走向社会的前奏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
然而大学生实习在法律上却存在较大漏洞,不少实例不难看出大学生实习阶段权益的受损无法得到保障。
大学生在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往往是选择忍气吞声,其中既有维权意识不足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足的因素。
根据2011年前程无忧网就学生和企业安全和权益维护情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在明知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忍气吞声”。
同时也有超过半数(55%)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对管理实习生感到困难。
根据笔者调查收集的材料,大学生在实习期被侵权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黑中介常以高薪为诱饵骗得求职学生交纳中介费、体检费等等,由于大学生缺乏对人才市场和社会的了解,极易误入黑中介的圈套。
企业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法律合规问题
企业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法律合规问题对于即将踏入职场或正在企业实习的大学生来说,了解和遵守企业中的法律合规问题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
以下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法律合规问题。
一、劳动合同与实习协议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一定要签订实习协议。
实习协议是保障实习生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应当明确实习的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实习报酬、劳动保护等关键条款。
实习生要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确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其中的所有条款。
同时,要注意区分实习协议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适用于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员工,而实习协议则是针对实习生的。
有些企业可能会试图以实习协议的形式规避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益,这是不合法的。
实习生应当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实习期间,实习生可能会接触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专利技术、版权作品等知识产权。
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或使用这些知识产权。
例如,如果实习生参与了某个研发项目,了解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和数据,就不能将这些信息透露给竞争对手或用于个人的商业活动。
否则,不仅会违反法律,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自己也将面临法律责任。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如果是基于企业的任务或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其知识产权通常归企业所有。
实习生不能擅自将其用于其他用途。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企业有责任为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实习生在工作中也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如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向企业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职业健康,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的实习生要注意预防颈椎病和眼疲劳等职业病。
四、反不正当竞争实习生要遵守企业的竞争规则,不得参与任何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贿赂、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恶意贬低竞争对手等。
例如,不能为了获取业务而向客户或合作伙伴提供不正当的利益,也不能在市场宣传中故意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实习中的劳动法规
实习中的劳动法规在实习期间,了解并遵守劳动法规是每个实习生都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实习中的工作时间、薪酬待遇、休假假期及工作安全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实习中的劳动法规。
工作时间根据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对于实习生来说,这个规定同样适用。
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工作,不得超时工作。
薪酬待遇实习生的薪酬待遇也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根据劳动法规定,实习生应当享受与同等劳动条件下的正式员工相同的工资待遇。
实习生的工资待遇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或者实习协议约定的方式支付,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休假假期劳动法规定了每年的带薪假期,对于实习生来说,也同样适用。
根据劳动法规定,每年的带薪假期为5天以上,并且享受带薪假期的具体安排由雇主与实习生协商确定。
实习生有权享受带薪假期,雇主应当与实习生协商并保障其休假权益。
工作安全实习生的工作安全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雇主有责任为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
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安全事故或者伤害时,雇主应当及时应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雇主不得歧视实习生,不得因为实习生的性别、种族、宗教、国籍等因素对其进行任何不公平的待遇。
雇主还有责任及时支付实习生的工资,并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总结实习中的劳动法规对实习生的权益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习生要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在实习过程中与雇主保持充分的沟通,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雇主也要尽责,履行与实习生的劳动合同或者实习协议,为实习生提供公平合法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通过了解劳动法规,实习生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同时,雇主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确保实习生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只有在良好的劳动关系中,实习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实习经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律师整改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实习律师,我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积极履行职责,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现将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二、问题及原因分析1. 业务能力不足(1)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有时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对案件判断出现偏差。
(2)法律文书撰写能力欠缺:在撰写法律文书时,存在逻辑不严密、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2. 沟通协调能力不足(1)与当事人沟通不畅:在接待当事人时,有时未能充分了解其诉求,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2)与同事协作不够紧密:在团队合作中,有时未能主动与同事沟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 工作态度问题(1)缺乏主动性:在实习过程中,有时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责任心不强:在处理案件时,有时对细节把握不够严格,导致案件出现纰漏。
三、整改措施1. 提升业务能力(1)深入学习法律法规: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加强法律文书撰写训练:学习优秀法律文书,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水平。
2. 提高沟通协调能力(1)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在接待当事人时,耐心倾听其诉求,了解其真实需求,提高沟通效果。
(2)加强团队合作:主动与同事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3. 改善工作态度(1)增强主动性: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提高工作效率。
(2)强化责任心:对待案件,严格把关,确保案件质量。
四、整改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业务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加强实践,我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更加深入,法律文书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2. 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在与当事人和同事的沟通中,我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提高了沟通效果。
3. 工作态度得到改善: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责任心更强,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五、总结实习期间,我深知自身存在诸多不足,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实习的法律要求与实践建议
实习的法律要求与实践建议实习是大学生拓宽视野、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然而,随之而来的法律要求却让许多实习生感到困惑。
本文旨在介绍实习的法律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实习生顺利度过实习期。
一、实习合同的重要性实习合同是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依据,对于维护双方权益、规范实习行为至关重要。
实习合同应包含以下要素:实习期限、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报酬等。
在签署实习合同时,实习生需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并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二、劳动法规的适用在实习期间,劳动法规对于保护实习生的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习生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劳动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时、工资、休假等方面。
实习单位有责任确保实习生的权益得到维护,不得任意剥夺或限制其权益。
三、实习期限与薪酬问题实习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超过六个月即视为正式雇佣关系,实习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实习单位商议确定实习期限。
此外,实习报酬是保障实习生权益的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法规,实习生无论实习期限长短,都应当获得合理的实习薪酬。
实习薪酬的确定应该根据实习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估。
四、实习风险与保险要求实习期间,实习生面临各种风险,如工作意外、人身安全等。
为了保障实习生的权益,实习单位有责任提供适当的保险保障措施。
实习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实习单位提供的保险类型和保险金额,确保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能及时得到保险赔付。
五、实习期间的工作环境与安全保障实习单位有责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实习单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培训实习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以降低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
六、实习生的合理要求与行为准则在实习期间,实习生既要明确自己的权益,也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定与要求。
实习生应根据具体实习情况,合理地提出自己的工作要求,例如提前与导师商议实习目标、争取参与有意义的项目等。
实习生的合法要求和实践指南
实习生的合法要求和实践指南近年来,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了解并适应职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对实习制度的不了解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认知,一些实习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
因此,本文将为实习生们介绍合法的要求和实践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实习期。
一、实习合同的签订实习合同是实习期间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重要法律依据。
在签订实习合同时,双方需要明确以下内容:1. 实习期限:规定实习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六个月;2. 实习工作内容:详细罗列实习生需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应与其所学专业相关;3. 实习报酬及福利待遇:约定实习期间的薪酬、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4. 实习生权益保护:明确实习期间实习生的法定权益,如劳动保障、休假等。
二、合理的工作安排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并确保实习生不承担不属于实习生应尽的职责。
实习期间,实习生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计划和安排,确保任务的及时完成。
同时,实习生也应与导师或直接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
三、合法的待遇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为实习生提供报酬,并根据实习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交通补贴等。
实习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内容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更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四、合法权益的保障实习生作为劳动者,享有一定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不得剥夺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安全和健康权益:用人单位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2. 工时和休假保障: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工作小时和休假时间;3. 责任和报酬待遇:实习生应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实习报酬,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实习生的自我提升实习期间,实习生应注重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1. 学习与总结:与导师或直接负责人沟通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总结实习经验;2. 提升能力:主动参与并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3. 加强沟通与团队合作:与团队成员合作,加强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法律知识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仍可能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结合几个典型案例,探讨大学生应掌握的法律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二、大学生应掌握的法律知识1. 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大学生应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行政区划等。
这样,在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时,能够及时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民法知识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掌握以下民法知识:(1)合同法:了解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法律知识,避免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权益受损。
(2)侵权责任法:了解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赔偿范围等,学会在遭受侵权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物权法:了解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
3. 刑法知识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以下刑法知识:(1)犯罪构成要件:了解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2)刑罚的种类:了解刑罚的种类,如主刑和附加刑,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3)自首、立功:了解自首、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4. 行政法知识行政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
大学生应了解以下行政法规知识:(1)行政处罚:了解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和适用范围,学会在遭受行政处罚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行政复议:了解行政复议的范围、程序和期限,学会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寻求救济。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签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甲同学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实习协议,约定实习期为三个月,每月工资2000元。
实习期间,甲同学发现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且工作环境恶劣。
甲同学遂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并改善工作环境,但公司以实习协议为由拒绝。
法学专业法律实习中的案件分析与解决方案总结
法学专业法律实习中的案件分析与解决方案总结在法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法律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提升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案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法学专业法律实习中的案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劳动法案件分析劳动法案件是法学专业法律实习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案件。
在实习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雇主与雇员之间发生的劳动纠纷。
针对这类案件,我们需要分析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法律规定,同时了解劳动关系的各种法律权益。
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审查劳动合同:详细审查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合同,了解合同中约定的权益、义务以及争议解决条款等内容。
同时,要关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无违法之处。
2.了解劳动法规: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确保在解决劳动纠纷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条款。
3.调查事实情况:收集和分析劳动纠纷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纠纷的起因、过程以及各方的主张。
通过收集证据和了解事实情况,可以有助于确定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针对劳动法案件的解决方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调解协商:支持双方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可以减少纠纷的进一步升级。
2.仲裁申请:如果协商不成或者一方不配合,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在仲裁过程中,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并按照程序进行申请。
3.诉讼程序:如果仲裁未能解决纠纷,一方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进行诉讼时,需要研究相关法律文书和诉讼程序,以及充分准备当事人陈述和证据。
二、刑事法案件分析刑事法案件也是法学专业法律实习中常见的一类案件。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刑事案件,如盗窃案、抢劫案等。
针对这类案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实习期间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将履行实习医师(护士)的职责,开始与病人及其亲属打交道,将面对各类病人,也将面临各种医疗问题,依法行医是目前的大趋势。
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医护执业环境较差。
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从实习生开始养成良好的依法行医观念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从医生涯中顺利执业并拓展自己的事业。
这就要求医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对我国的现行医疗法律法规有所熟悉和了解。
本章节将对我国现行常用的医疗法律法规和可能涉及的其他法律法规作一概略性的介绍,同时讲解简要介绍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尽量避免陷入医患纠纷。
第一节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及实习必备的生法律法规知识一、我国卫生法律法规概况1、我国公共卫生立法的基本现状卫生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
1989年2月21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可以说是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3年5月13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法律空白,使我国的公共卫生法制化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公共卫生法制化建设方而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
近20年来,我国卫生领域中颁布或修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这对于依法管理卫生事业,规范卫生秩序,遏止违法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制建设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法律施行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却不容忽视。
卫生法律法规人不健全,例如上缺乏“基本卫生法”,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各个省市县级政府还办不了相应的卫生法规,各个医疗机构还根据法规制定了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实习生必须要遵守的。
2、实习必备的生法律法规知识进入新世纪,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卫生系统人员的法律素质,真正做到依法依法行医、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为实习生,我们必须了解的法律法规有:卫生法规:1.国家执业医师法2.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3.护士管理办法及护士条例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病历书写规范6.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7.处方管理办法8.传染病防治法9.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3.药品管理法14.食品卫生法1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非卫生法规:1.《民法通则》的相关部分2.“交通事故处理条例及赔偿办法”3.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实习期间常见的医学法律法规问题及其处理1、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自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来,我国就有了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更是目前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项法律制度。
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护士管理办法》和《护士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还有即将出版齐备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医患纠纷是指患者及其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和其他服务人员之间在整个诊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执。
除医疗纠纷涉及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处分权等。
医疗纠纷是指病人经过门诊或住院诊断治疗及护理后,医患双方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诊断治疗结果的认识和看法不一致,并产生明显的分歧和争执,患方以围绕生命权和健康权为中心。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已换纠纷不断增多。
在解决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方面,目前在各个医疗机构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协商: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解决问题办法。
(2)行政调解:通过行政机关调解,达成一致的解决问题办法。
(3)医疗诉讼:通过医疗诉讼,由法庭裁决。
3、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患纠纷3.1医疗风险概述风险指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发生从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
它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危害性。
医疗风险指医疗行为过程中人们(医患双方)所面对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医疗纠纷。
其中医疗纠纷占半数以上(54%)。
医疗风险按照风险的承担人不同可分为就医风险和行医风险两类。
病人就医要承担就医风险,例如:外科手术创伤、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疗并发症等;医护人员行医就要承担行医风险也可以称之为职业风险或执业风险,例如:医源性感染、医患纠纷、医疗中自身损伤等。
医疗风险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
医疗风险的原因比较复杂。
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原因、社会原因、患方原因和医方原因。
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患纠纷,是每个医务人员在执业实践中始终不可回避的任务之一。
3.2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下面仅针对多见的、有共同性的原因,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提出一些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一、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一)、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就医过程中的权利:满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尊重病人的选择,帮助病员了解和遵守就医中的义务。
(二)、鼓励病人和家属参与诊断治疗抉择“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可能的一切!”“让病人和家属参与医疗决策”和“把看病改为看病人”。
例如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是否选择手术,可能医生只有一个选择,家属却可能有数个选择。
任何违背病人和病人家属意愿的决定,都往往是医疗纠纷的祸根。
(三)、完善各种签字手续:重大检查、创伤性检查、手术前,详尽讲明告知风险和预后,求得病人及家属谅解、同意并签字。
为帮助病人了解真实病情,选择手术方案,对新开展手术、疑难复杂手术可实行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将整个手术讨论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讨论中,主管医生要将病情、拟订的手术方案、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预防、应急措施作全面客观介绍,再请其他医护人员提出各自不同看法,同时当场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最后汇总分析、确定最佳方案供病人选择。
七、让患方明白就医后接受医疗的风险和责任让患方明白就医后接受医疗的风险和责任,严格说来属于告知的范畴,为了让患者明白就医后接受诊断医疗的风险和责任,在此单独讲述,以示其重要性。
1、诊断治疗中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创伤痛苦、创伤并发症、生命危险、医疗费用等。
2、接受治疗后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远期并发症、不能根治、功能障碍等。
3、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病人并完善病历。
切记只说不记、只做不记录或事后再补;事后修改病历,实属伪造,必将败诉。
八、重点病人,重点防范容易引发纠纷的人群:1、病人或家属特别挑剔的;2、病人或家属懂医的、懂法的。
患者家属中有从医人员者。
由于医务人员熟悉医疗行业之中的瑕疵,如某项医疗活动影响医疗效果,很容易引起纠纷。
3、病人或家属经济条件不好的;经济拮据,无亲人照看,语言交流困难者。
极少数病人及其家属心理错位。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患、保三者经济关系的进一步确立,广大患者费用意识增强,以用药不合理、治疗抢救不及时、技术水平低、医疗设备功能不到位等某个细节纠缠不休,终极目的是要获得经济利益,未达愿望声称告状,甚至要诉诸于法律。
4、病情复杂的诊断不明的、治疗后病情反复的、病情危重的。
患多种疾病,与多科室有关的病人。
有潜在生命危险的人。
5、本院职工的熟人。
为了省钱,擅自减化医疗程序,减少检查项目。
因是熟人,手术前医生不做详细的交代,更有甚者不签协议书,以致漏诊、误诊,留下纠纷的隐患。
九、加强医务人员团结协作,统一解释口径医务人员间之的团结协作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医护人员间之的团结协作。
2、医药技之间的团结协作。
3、护技之间的团结协作。
4、医护人员与后勤人员的团结协作。
5、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效果的解释,统一口径。
全院医务人员对每一个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效果的解释,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在患者面前评判兄弟科室工作,不对兄弟科室工作品头论足。
避免在患者家属面前,不负责任地议论医疗过程,从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一些莫名的猜疑,引发医患病纠纷。
十、明白医生的权利,牢记医生的义务,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一)医生的权利与义务1、医生的权利法律误区:将病人在知识上的弱势混同于法律上的弱者。
由于社会上错误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医生是强势群体,所以医生的权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使医生成为真正的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
(1)非经医学技术鉴定并结论为医疗事故的,不受法律追究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权利法律依据:《条例》49条2款的规定。
但《执业医师法》21条所规定的七项权利中无此内容,应明确写进执业医师法。
(2)豁免权(刑事豁免及民事部分豁免)依据:公益豁免、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刑法制定有“医疗事故罪”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制定有医疗事故罪的国家。
误区:刑法万能法律万能(3)检查权(4)独立处置权(处方权),不受患者意志约束,医生可拒绝患者点药等(5)紧急处置权(6)强制治疗权(7)误诊权(允许误诊权)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医疗保健人员发现……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允许疑似诊断,即允许误诊也。
误诊的原因客观(医学的局限性,个体差异)主观(思维方式,技术水平)所有的腹部手术均称“剖腹探查”,尸检与临床诊断符合率60~70%,因误诊而起诉医生,这是十分荒唐的,是对医学与法律的无知表现。
(8)有条件的隐瞒病情权(11条)(9)拒绝治疗权以下情形医生可拒绝治疗:a、病人不配合治疗时;b、医生人身权利遭受威胁或不法侵害时;c、医生的人格尊严遭受侮辱时;d、病人及其家属违反院纪院规,又不听劝阻时;e、病人欠费或拒付费用时;f、当医生成为该病人的被告时。
(10)劳动权(11)休息权(全国人均寿命71.4岁,医务人员人均寿命68.3岁)(12)获取报酬权(欠费问题严重)(13)继续学习与培训权(14)科学试验与研究权(15)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权(病人有权复印病案,值得商榷)(16)职称晋升权(17)人格尊严受尊重权(18)自卫权(19)申请复议权(20)申诉权(有地方规定只要有病人投诉的就下岗,严重侵犯了医务人员的申诉权。
)(21)起诉权(22)参加诉讼权(医生是医疗事故的主体,却常常被剥夺出庭诉讼权)(23)有因冤假错案获得国家赔偿权(四川中江县流产案医师李蓉因提起国家赔偿而被判刑2年,怵目惊心!)(24)有参加学术团体,加入医师协会的权利(25)宪法赋予的其他权利,如集会游行权(必须依法行使)(26)依法参加医疗机构的民主管理等2、医务人员的义务(执业医师法22条)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最低要求)主要有:(1)有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含宪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的义务;(2)有履行医师职责,不违反禁止性医疗操作规范的义务;(3)对急危患者有不得拒绝抢救的义务;(4)不得违规使用麻醉药品、剧毒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义务;(5)遇有自然灾害、疫情流行、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有服从政府调遣的义务;(6)有尊重患者人格,保守患者隐私的义务;(7)有不得出具虚假医疗证明的义务;(8)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有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的义务;(9)发现涉嫌刑事伤害或非正常死亡,有向有关部门及时报告的义务(中国特有《医师法》29条2款);(10)因病情需要必须对病人行重大伤害或重大危险性的治疗措施或试验性治疗时,有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义务;(11)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如实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义务(条例11条);(12)有不用虚假宣传或广告招揽病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