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具备自我监督的职责和能力
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工作规范
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工作规范一、引言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行为规范是为了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本文旨在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供指导,确保行政机关的工作规范化、有序化。
二、工作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管理行为必须依法行使,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 公正原则:行政管理行为应当公正、公平、公开,不得歧视任何个人或组织。
3. 服务原则:行政管理行为应当以服务公众为宗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 诚信原则:行政管理行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虚假宣传或欺骗公众。
5. 效能原则:行政管理行为应当高效、高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工作流程1. 任务接收:行政机关应当明确任务接收的渠道和方式,确保任务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
2. 任务分配: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工作负荷合理分配任务,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
3. 任务执行: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任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 任务反馈: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的进展情况,接受上级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5. 任务评估:行政机关应当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效能性。
四、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行为。
2. 公开透明: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公开相关行政管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行政管理行为的透明度。
3. 服务公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
4. 保护个人信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或滥用个人信息。
行政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行政机关的权利与义务行政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它在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授权、监督、执行和责任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行政机关拥有授权的权利。
授权是行政机关正常运作的基础,通过授权,行政机关获得了一系列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操作权限。
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公民的各项权益。
比如,卫生行政机关制定和实施卫生防疫政策,确保公众的健康权益;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授权的权利使得行政机关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众的权益。
行政机关有义务进行监督。
监督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之一,它是保障行政管理公正、高效的重要手段。
行政机关应对其他机关和公务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遵守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合法、尽职尽责。
行政机关应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防止不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监督的义务是行政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重要责任,它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效能。
第三,行政机关有执行的权利。
执行是行政机关的核心职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等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处罚。
执行的权利使得行政机关能够切实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同时,行政机关还可以通过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方式执行相关决策,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局面。
行政机关有责任承担的义务。
行政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行政机关还应当依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回应公众的合理诉求。
总而言之,行政机关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行政执法的职责与效能分析
行政执法的职责与效能分析行政执法是政府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过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
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实施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对行政执法的职责和效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行政执法的职责主要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权益和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执法机关要维护社会秩序,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确保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行政执法机关要维护公共利益,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完整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行政执法机关还要保障法律权益,加强对合同、知识产权等的保护,维护公平交易环境。
行政执法机关要提供公共服务,指导和协助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的行使,提供便利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行政执法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执法效果和社会认可。
执法效果是衡量行政执法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执法机关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技能,提升执法效能,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效力。
行政执法的效能还包括社会认可,即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和认可程度。
行政执法机关应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执法公正性和透明度,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行政执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执法机关面临的执法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违法行为形式多样化,执法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些地方存在执法不公正、滥用职权等问题,导致执法效能下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犯罪和跨境违法行为增加,对执法机关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升行政执法的职责和效能,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管理,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第二,加强执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有效的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第三,加强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第四,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升执法机关应对新型犯罪和违法行为的能力。
行政监察工作规定
行政监察工作规定行政监察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规范行政监察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监察工作是指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的工作。
第三条行政监察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行政监察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权益,防止滥用职权,减少腐败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第四条行政监察工作应坚持依法依规,公正廉洁,定期进行,实行联防联控,确保行政监察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行政监察机关是行政监察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由国家设立和授权的机关担任。
第二章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第六条行政监察机关依法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主要职责包括:(一)实施行政监察,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二)开展行政机关内部监察,监督行政机关保持机关纪律和工作纪律的执行;(三)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行政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四)受理和处理行政机关发生的投诉、举报和申诉;(五)开展行政机关内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六)推动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和务实行政。
第三章行政监察工作的实施第七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力,确认监察事项,组织开展监察工作。
第八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察工作制度,完善监察工作程序,规范监察工作行为。
第九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监察工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第十条行政监察机关在监察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并跟踪处理结果。
第十一条行政监察机关可通过委托、联合办公等方式,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第四章行政监察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第十二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接受上级监察机关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
第十三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监察工作的内部监督制度,自我纠错和监督。
第十四条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行政监察工作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近年来,我国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民众合法权益,我国逐步建立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外部监督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这三项制度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办法。
一、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执法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它包括了行政执法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
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效益。
但是目前我国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行政执法领域的权力较为集中,对内部监督制度的执行产生了阻碍。
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的执法能力,导致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由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的管理水平不高,监督工作常常处于形式化、流于表面的状态,影响了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改进现状,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监督管理,提升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要加大对内部监督制度的宣传力度,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监督氛围,使内部监督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行政执法外部监督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外部监督的主体分散,缺乏统一的监督机制和规范,导致了监督效果的局限。
社会各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不一,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由于一些监督机构的权利受到局限,导致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效果不佳。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外部监督制度的执行效果,需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要加强对社会各界监督力量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和水平。
要完善监督机构的权利和政策保障,保障他们的监督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三、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和渎职失职行为进行追究的制度。
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3篇)
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的两个基本概念,行政职责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指示,履行的应尽的职责和使命;行政职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授权,行使的权力和权限。
一、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和使命。
行政职责的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指示中得到的指令行为性质,另一方面是从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和社会期望中得到的期望性质。
行政职责是指导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指南,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基础。
行政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其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国家机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维护公正、公平和法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责时,应坚持公正、公平和法制原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法制秩序。
3. 履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既要履行对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又要为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4. 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行政机关要做到统一领导、科学决策、协调推进和监督指导,保证行政机关的高效运转,提高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行政机关要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制定行政措施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行政职责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和使命,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基础,是行政机关对社会的应尽义务和责任的一种表现。
二、行政职权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权力和权限。
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工具和手段,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职责的基本方式。
行政职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定性: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授权依据,行使的行政职权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规定。
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
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行政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在法律授权下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的权力。
行政权力的运行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了避免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行政权力的监督应由多方面进行。
一方面,外部监督机构如立法机关、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等对行政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
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机关的权限和义务,监督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确保行政资源的合理利用。
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查处行政权力的滥用和失职行为。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应发挥监督作用。
媒体通过报道和曝光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引起社会关注和批评。
公民通过举报和申诉等方式来揭示并打击行政权力的滥用行为。
行政权力的约束应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行政权力的行使应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限和程序,同时也规定了行政机关对社会和公民的权益的保护。
法律的约束能够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机关应具备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透明度保证了行政决策的公开和可追踪性,让公众了解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问责机制要求行政机关对其决策和行为负责,包括政策效果的评估和责任追究。
再次,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约束还需要强化内部机制。
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制度、规范和程序。
行政机关应设立独立的内部监察机构,对行政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纠错。
在人员选拔和考核上,行政机关应注重公正和公平,确保任人唯贤,严禁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
行政机关应加强对下级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约束需不断完善和加强。
在法律层面上,应当加强法律的完善和创新,完善涉及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律法规。
在制度层面上,应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体系,明确行政机关的权责,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在实践层面上,应依法严惩行政权力滥用行为,加大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惩治力度。
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
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是组织和管理机关工作的重要方面。
机关职能是指机关所具备的职责和权限,用于实现其设立的目标和任务。
岗位职责是指在机关中担任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的概念和作用,并以政府机关为例,详细分析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
首先,机关职能是机关所具备的职责和权限,用于组织和管理机关的工作。
机关职能包括决策、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等。
具体来说,决策是机关职能的核心,决策是指根据机关的目标和任务,对所管辖的事务进行判断、选择和安排。
制定政策是指机关依据决策结果,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用于指导和规范机关的工作。
执行是指机关根据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包括组织、协调、监督和落实等。
监督是指机关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岗位职责是机关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岗位职责是指在机关中担任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用于实现机关设立的目标和任务。
在政府机关中,不同岗位担任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例如领导岗位、行政岗位、技术岗位、执法岗位等。
领导岗位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机关的决策和政策,指导和协调机关的工作。
行政岗位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机关的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技术岗位的职责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为机关的决策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执法岗位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执行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机关职能是机关的宏观职责和权限,指导和规范机关的工作;岗位职责是机关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用于实现机关设立的目标和任务。
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机关职能为岗位职责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指导,并为岗位职责的正常发挥提供了保障;岗位职责通过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实现了机关职能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在政府机关的实际工作中,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机关职能和岗位职责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3篇)
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和政策制定:行政机关负责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实施国家政策和推动各项工作。
2. 行政管理:行政机关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种行政事务,包括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3.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推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计划,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
4. 人民生活服务:行政机关为人民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5.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行政机关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6. 执法和监督: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执法和监督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7. 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行政机关负责处理国内外的对外事务,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代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以上仅是行政机关工作职责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工作职责还会因机关的性质和职能而有所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机关也会有不同的安排和职责分工。
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2)1、负责公司行政类管理工作:保安、保洁、宿舍、餐厅、消防、车辆、绿化、劳动保护及环境建设等工作;2、负责办公物资(含固定资产、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购置/盘点/维修/报废,做到台账清晰,流程合规,确保物资满足办公需求;3、负责公司车辆的管理:司机公出安排、用车审批管理;4、负责公司接待及会务安排:内部会议、客户到访接待、政府相关单位到访接待等工作;5、负责组织公司团队建设活动及企业文化建设;6、负责行政类通告文件、制度的编辑与下达‘7、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3)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责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协调: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局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拟定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并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2. 行政管理: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办公设施管理等,确保各项行政事务的顺利进行。
了解行政法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
了解行政法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在行政法领域中,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是确保政府合法行使权力,并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从行政法的角度来探讨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的具体做法。
一、政府权力监督的法律基础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是行政法的重要内容,其法律基础主要包括宪法和行政法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限制的要求和原则。
行政法规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细则,通过制定和修订行政法规,可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的行使。
二、政府权力监督的方式和机构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来进行。
1.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政府机构内部对其权力行使进行的自我约束和监督。
在我国,政府机构内部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或者组织,如纪检监察机构、审计机构等,负责对政府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此外,政府内部还设置了各种决策程序和制度,如公开透明、程序合法性等,以便实现对政府行为的自我监督。
2. 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社会力量对政府权力行使进行的监督和约束。
在我国,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监督,包括各类新闻媒体对政府行为的报道和监督;二是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等机构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以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提出。
三、政府权力限制的法律制度政府权力的限制是确保政府权力不滥用、不侵犯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权力限制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宪法限制和法律限制两个层面。
1. 宪法限制宪法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限制,其中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划分、权限的设定、权力运行的程序规定等。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政府对公民权益的保护义务,进一步限制了政府权力的行使。
2. 法律限制除了宪法的限制外,我国还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行政程序法等,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了具体的限制和规范。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政府的行为准则和约束条件,明确了政府权力的行使程序和方式,保障公民权益不受侵犯。
机关行政工作管理规范
机关行政工作管理规范一、引言机关行政工作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权限,履行行政职能、提供行政服务的工作。
为了规范机关行政工作,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民权益,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和程序,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提供高质量的行政服务。
2. 保障公民权益: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3.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机关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三、工作原则1. 法律依据:机关行政工作必须依法进行,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公正公平:机关行政工作必须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任何个人或者组织。
3. 服务导向:机关行政工作要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主动为公民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4. 透明公开:机关行政工作要保持透明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5. 效率优先:机关行政工作要高效、迅速,减少行政程序和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作流程1. 任务接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接收来自上级机关或者公民的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2. 任务分解: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将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目标。
3. 工作安排: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人员配备。
4. 工作执行:按照工作安排,有序进行任务的执行,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5. 工作反馈:及时向上级机关或者公民反馈工作发展情况,解决问题和难点。
6. 工作总结:完成任务后,对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五、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机关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职责权限行使权力。
2. 保密工作:机关行政工作人员要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机关内部信息。
3. 服务态度:机关行政工作人员要以礼貌、热情的态度对待公民,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4. 工作效率:机关行政工作人员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不迟延、不推委。
5. 决策科学:机关行政工作人员在决策时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行政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形态,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实现民众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行政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就容易滋生腐败、滥用权力和侵犯公民权利等问题。
为了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系列制约与监督机制,以保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法律性和责任感。
行政权力的制约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
法律是行政权力的最基本约束,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行政机关的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和条件,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法律还应当规范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行为,确保行政权力的运行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维护公共利益和民众的权益。
行政权力的监督是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
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主要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行为进行的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通过内部审计、纪律处分等方式,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减少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外部监督可以通过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媒体和公众等途径进行。
立法机构可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询问,司法机关可以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媒体和公众可以通过监督报道和舆论监督,对行政机关进行舆论压力和社会监督。
这些外部监督机制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的滥用和侵权行为,增强行政机关的责任感和透明度。
再次,行政权力的制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制度设计来实现。
一方面,可以建立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调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对行政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追责。
另一方面,可以提倡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力量。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公众听证、公众评议等方式,将民众的利益纳入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增加行政机关的透明度和合法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
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必备的能力,其基本内容包括:
1.法律意识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一项能力就是法律意识能力。
只有明确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限制,才能做到依法行政。
2.法律知识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二项能力是法律知识能力。
只有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依法行政。
3.决策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三项能力是决策能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方案,才能做到依法行政。
4.执行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四项能力是执行能力。
只有严格按照决策方案执行,才能做到依法行政。
5.监督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五项能力是监督能力。
只有不断加强对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才能做到依法行政。
6.合作能力:行政机关要具备的第六项能力是合作能力。
只有与其他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依法行政。
总之,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必备的基本能力,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 1 -。
行政监督部门职责(二篇)
行政监督部门职责行政监督部门是负责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的专门机构。
其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督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法定行为。
行政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执行合法、公正、规范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
具体包括监督政府机构是否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相关职责,是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是否按照规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等。
二、检查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工作效果。
行政监督部门负责检查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工作效果,包括查验有关材料、数据,实地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等。
其目的是评估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特别是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政府项目,行政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公正、透明和依法执行。
三、处理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行政监督部门负责处理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一方面,行政监督部门要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核实,查明事实,依法处理;另一方面,行政监督部门要设立投诉渠道,接受和处理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举报,保护和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
行政监督部门负责加强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具体包括组织培训班、开展培训课程,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提供学习资料和教育资源等。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五、推动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改革创新。
行政监督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的改革创新,促进政府机构的扁平化、高效化和责任明确化,提高公职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研究和提出政策建议,组织和推动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等。
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不断提升工作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4篇)
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是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工作所具有的两个重要方面。
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过程中所拥有的决策、批准、命令、处罚等行为权限,包括权力的范围、内容和行使程序。
而行政职责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所要履行的各项职责和义务,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一、行政职权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法定权限。
行政职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法定性行政职权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机关无法超出其赋予的职权范围。
这是为了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滥用职权、违背法律精神。
2. 相对专一性行政职权是由法律对行政机关进行授权的,它是专一的行政行为,不能代替或替代其他主体的行政职权。
例如,只有行政机关才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其他主体不能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这一职权。
3. 单向性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对个人、法人或其他行政机关进行的直接控制,是行政行为向特定主体或特定范围进行的,它是一种纵向关系。
行政职权的行使不需要得到控制对象的同意,行政机关可以独立行使。
二、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义务。
行政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职责行政机关要履行物质职责,即对社会经济事务进行管理和调节。
例如,行政机关要负责组织治安维护、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2. 服务职责行政机关要履行服务职责,对公民、法人和其他单位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行政机关要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3. 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要履行管理职责,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例如,行政机关要制定各种管理规定和标准,进行监管和执法工作。
4. 监督职责行政机关还要履行监督职责,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违法和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例如,行政机关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5. 调解职责行政机关还要履行调解职责,对纠纷和矛盾进行调解化解。
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二篇)
行政机关工作职责内容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的一部分,承担着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一系列重要职责,其工作内容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
在这____字的篇幅里,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责内容。
第一部分:行政机关的职责概述一、管理职责行政机关的核心职责之一是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包括对人员、资金、物资等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依法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所辖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治理现代化。
二、决策职责行政机关还承担着重要的决策职责。
决策职责体现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究和决策决策等形式,制定、实施和调整公共政策和行政法规,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执行职责作为国家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还有着重要的执行职责。
执行职责主要包括履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决议,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行政决策,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四、监督职责行政机关还承担着监督职责。
监督职责包括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以及对公职人员和公职机关的监督。
同时,行政机关还要接受国家或上级机关的监督。
第二部分: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责一、协调职责行政机关要负责协调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行政机关要做到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协调发展。
二、制定规划和政策行政机关要负责制定国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
行政机关要对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政策进行研究和决策,为发展提供战略方向。
三、推动经济发展行政机关要负责推动经济发展。
行政机关要重点关注国家的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等问题,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投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政机关要负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行政机关要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社会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行政机关要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
监督行政的概念
监督行政的概念监督行政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活动,旨在确保政府和公共机构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
它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政府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监督行政的定义、目的、原则、方法和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理解监督行政的概念。
监督行政的概念是指在行政活动中对政府和公共机构进行监督,以确保其合法、公正、透明地行使权力。
它是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行政活动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查、检查和监察,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廉洁行政、高效行政。
监督行政旨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机构的正确决策和有效执行,提高行政机关的透明度和责任性,以缩小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对称。
监督行政的目的是多维的。
首先,它旨在确保政府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以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第二,它促进政府机构依法行政,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第三,它监督政府机构的活动,确保政府工作的透明、公开、负责,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
第四,它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行政,保证行政工作的廉洁、高效,维护公共利益。
最后,监督行政还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加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机会,提高政府工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在监督行政中,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法治原则,即监督行政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确保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其次是公正原则,即监督行政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方面的利益,不偏袒任何一方。
再次是透明原则,即监督行政应该公开透明,确保政府机关的决策和工作过程对公众可见,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最后是独立原则,即监督行政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权力,以降低受监督对象的干扰和影响,保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监督行政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内部监督,即政府机关内部对自身行政活动进行自我监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监察制度、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等。
行政机关具备自我监督的职责和能力
行政机关具备自我监督的职责和能力,行政机关可以从什么执政角度1.定义: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作用: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它可以及时反馈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效果,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除提供实践依据。
(2 )可以预防和纠正向对方的违法行为。
(3 )它是保证执行法律、法规,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关系所谓监督行政,是指各类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是否依法行政所实施的监督。
两者主要区别在:(1 )监督的主体不同。
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2 )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其客体是行政相对方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的情况等。
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3 )两者的性质不同。
行政监督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影响行政相对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监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4.内容:一、执政党的监督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方式有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二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具体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过程实行监督;三是通过推荐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政府重要职务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实现党对政府公职人员的领导和监督;五是通过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和处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实行监督。
机关行政的职责和作用
机关行政的职责和作用
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机关行政负责制定和推动政府政策,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政决策和措施,以实现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
2. 组织和协调:机关行政负责组织和协调政府机构的工作,将各部门的职能协调一致,并确保政府决策的一致性和执行力。
3. 监督和管理:机关行政负责监督和管理政府机关的运行,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以确保公务员的廉政、效率和公正。
4. 公共服务提供:机关行政负责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以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5. 法规和规章制定:机关行政负责制定和发布法律、法规和规章,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机关行政的作用在于为政府决策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确保政府工作的顺利运行和公平公正。
同时,机关行政还承担着监督和公众参与的责任,以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机关具备自我监督的职责和能力,行政机关可以从什么执政角度1.定义: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作用: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它可以及时反馈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效果,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除提供实践依据。
(2 )可以预防和纠正向对方的违法行为。
(3 )它是保证执行法律、法规,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关系所谓监督行政,是指各类监督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是否依法行政所实施的监督。
两者主要区别在:(1 )监督的主体不同。
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2 )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其客体是行政相对方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的情况等。
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3 )两者的性质不同。
行政监督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影响行政相对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监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4.内容:一、执政党的监督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方式有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二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具体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过程实行监督;三是通过推荐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政府重要职务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实现党对政府公职人员的领导和监督;五是通过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和处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实行监督。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我国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视察和检查;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受理申诉和检举;罢黜职务。
三、司法监督司法监督包括: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两类。
检察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实行监督的范围是:法纪检查;经济检查;侦查监督。
审判机关监督的方式和种类有:通过宪法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行政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国家赔偿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刑事诉讼四、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进行的监督。
监察机关为行使监察职能,履行下列职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五、公民监督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包括:批评和建议;控告;检举和举报;申诉;信访。
六、社会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新闻舆论监督;公众舆论监督。
5.近年来,行政腐败的监管不力,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不完善,尤其是监督不力有关。
腐败严重影响和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行政机关的权威,这就要求必须要完善行政监督体制,要求行政监察机关更加严格执法。
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途径。
发展民主政治,就是使人民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参政权和议政权,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力的真正落实。
监督权是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监督的一大优势。
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履行职务,并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行政监督,能够加强国家行政人员的法制观念,从而使依法行政的原则在现实行政行为中得到贯彻。
首先研究解决行政法律规范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对条文规定不具体、不明确,或发现有过时或违法时,应及时研究解决。
指导监督对象的行政执法活动,处理监督对象在行政执法中越权、滥用职权或失职渎职行为。
回复: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预防、补救和改进的作用。
强化行政监督的意义在于:完善宪政体制;制约行政权利;遏制腐败现象;落实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一、执政党的监督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方式有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党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二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具体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过程实行监督;三是通过推荐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政府重要职务来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实现党对政府公职人员的领导和监督;五是通过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和处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实行监督。
二、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我国权利机关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视察和检查;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受理申诉和检举;罢黜职务。
三、司法监督司法监督包括: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两类。
检察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实行监督的范围是:法纪检查;经济检查;侦查监督。
审判机关监督的方式和种类有:通过宪法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行政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国家赔偿诉讼进行的监督;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的监督。
四、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监察机关为行使监察职能,履行下列职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审计机关主要从经济角度对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五、公民监督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包括:批评和建议;控告;检举和举报;申诉;信访。
六、社会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新闻舆论监督;公众舆论监督。
回复:1、一般监督。
一般监督,也叫层级监督。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
一般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一般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三种主要形式。
所谓日常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双向监督,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
其中自上而下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在推行行政命令过程中对下级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所实施的监督,以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偏离行政目标的不当行为,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自下而上是指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对上级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检举、控告等。
所谓主管监督,是指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
如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关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的监督等。
这种监督有些属领导关系,有些属业务指导关系,其权限范围由中央和地方上下级部门之间实行领导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不同而相区别。
所谓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它部门实行的工作监督,它包括平行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
职能监督是以业务内容为核心的专项监督。
如国家财政部就其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工作,对各部委、各地区的预算、计划、收支等工作实施的监督等。
又如国家人事部就其主管的人事业务,对各部委、各地区行政编制、人事录用、人事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监督。
一般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并由此而形成的制度丰富多彩,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制度。
(1)工作报告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里所说的报告工作,就是指下级国家机关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就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措施、重要事项、事件和问题向上级所做的报告。
工作报告分为工作简报、年度报告、专题报告、临时报告和综合报告等形式。
通过这些报告可以保证上级行政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掌握动态、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而有效地领导和监督下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2)审查批准制度。
审查批准制度是指监督主体按照有关的法律规范对被监督对象的部分行政行为进行审核确认的活动,审查批准的内容主要涉及比较重大的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如对某一行政法律规范、行政决定、命令、预算、决算、财政收支计划、报表、帐簿、单据等进行审阅核对,以确定其是否合法、合理及符合必要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3)备案检查制度。
按照法定规定,下级制定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或者某些行政执法活动都应在事后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以供上级行政机关及时了解情况。
同时,如果在备案检查中发现违法或者不当之处,上级行政机关可以责令下级行政机关予以纠正,或者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撤消。
(4)违纪调查制度。
违纪调查制度是指具有监督权的的国家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发生的事故和违法乱纪案件所进行的调查和处理,它包括一般性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比较重大复杂的违法乱纪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5)行政复议制度。
凡是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失的,有权依法申请复议。
受理复议的复议机关一般是具有上下隶属监督权的机关,即做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只涉及具体行政行为,不涉及抽象行政行为。
(6)批评建议制度。
批评建议制度是指下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的决定、命令、指示等,认为有违背法律、政策或有错误时,有权提出批评或建议,以监督上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当然也包括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领导者对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从目前中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一般监督的职权和责任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受“官本位”和封建人治观念的影响,自下而上的监督,往往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和干扰,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规范,完善制度,积极探索监督方式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