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经常性的文字材料写出新意
作文中如何做到语言新颖

作文中如何做到语言新颖作者:刘会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2期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一篇有创意的文章,除了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新颖外,语言也要新颖。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做到语言新颖?我觉得不妨從以下四个方面勤加训练。
一、改变常规句式创建新的句式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官,行美以感目。
语言要做到三美,不光要表意准确,同时要注重音律上的美感和行文上的清丽雅致,新颖独特。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常规句式,创建新的句式来使语言变得灵动。
比如描写春草,可以写“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也可以像朱自清一样,写“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将定语“嫩嫩的”“绿绿的”后置,后置之后,改常规句式为长短句交错的句式,这样长短句交错,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语言节奏,同时强调、突出小草的质地和颜色。
鲁彦曾这样描写大海落潮时的画面“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这组句子,为了表现落潮时大海的特点,先用两个长句来比喻,引起读者联想,接着用两个短句“低低地”“轻轻地”形容,强调大海落潮时轻柔、静谧的特点,然后再用两个长句比喻,这样长短句交错的句式,不仅给人音律上的美感,而且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人如临其境。
二、巧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譬如,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譬如,夸张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是语言有创意的直接体现。
让我们来重温经典“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如何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如何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在习作中,许多学生常常为作文写不出新意而苦恼。
怎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怎样让我们的个性融入习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命题要妙作文是人们把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们展开联想,思如泉涌。
巧妙的命题,能唤起脑中的积蓄,引发我们的兴趣,使我们渐入“作文佳境内”。
因此,在命题上要大胆创新,如学校组织游园活动,回来后,进行习作,许多学生跳不出《游公园》、《公园风闻》等一些老框框题目,导致年年游公园,次次习作依旧,言不由衷,索然无味。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命题,如《风景这边独好》、《美丽的九曲桥》、《花为什么这样鲜?》、《公园里的比赛》等,既耐人寻味,又耳目一新,效果自然会很好。
二、立意要深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确定作文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感情。
立意深就是要从平凡的事件中挖掘出能反映时代要求的、正确的、鲜明的,深刻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停留在对事件表面的认识上。
一般来说,写人的作文,不能只写其相貌、穿戴,而要写出表现其心灵美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写事的作文,不要只写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要写出事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写景的作文,不要就景写景,要做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含意深刻,不致于平淡无奇、落入俗套。
三、角度要小作文最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材料堆砌,中心不突出。
角度小,并不是指那些毫无意义的零碎事,而是要从小中见大,从小事中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从平凡中见精神。
如写《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个题目,时空跨度大,内空纷繁复杂,难以下手,可把题目具体化,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如《难忘的一节课》、《快东“六一”》等。
这样,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写,避免了空洞抽象,又能反映出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四、材料要精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靠材料来表现的。
材料要精,这里的精,既指新鲜生动、典型的材料,又指真实具体、自己熟悉的材料。
六年级语文写作技巧提升之如何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六年级语文写作技巧提升之如何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在学习语文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常常会陷入一个困境:他们的作文内容往往相似,缺乏新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写作技巧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写出更富有新意的作文。
一、挖掘独特的题材写出有新意的作文首先需要有一个独特的题材。
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些热门话题,如环保、科技、友情等,但要注意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切入。
例如,可以写一篇与环保相关的作文,但通过描述一个小动物的视角来体现独特性。
这样的创意将给作文增添新鲜感,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使用多样的写作技巧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光有独特的题材还不够,同学们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生动描绘人物或场景;可以采用对比、转折等表达方式来突出作文的重点。
当然,这些技巧的使用要适度,不宜过于炫技,以免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
三、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是作文的灵魂,对于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尤为重要。
同学们应该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文字精确地描述出来。
通过细腻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对作文中的情境和人物产生共鸣,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写一篇关于冬天的作文,不仅描述寒冷的感觉,还可以加入对冰雪的质地、颜色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冰天雪地。
四、发挥想象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奇妙的情节和人物。
例如,可以写一篇关于太空冒险的作文,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宇航员的形象、太空飞行的场景,并加入一些悬念和惊喜元素,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当然,同学们在运用想象力的同时,也要保持作文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五、组织结构得当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不仅内容要有创意,结构也要得当。
同学们应该注意作文的层次感和条理性,避免过于杂乱或过于呆板。
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过渡词、段落分明等手法,让作文的结构更加紧凑和有序。
六、反复修改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同学们应该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
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多次审查和修改,从语言、表达到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修整。
文字材料修改技巧

文字材料修改技巧一、文字材料修改技巧之整体思路文字材料修改就像是给它做个大变身,可有趣啦。
咱们得先搞清楚材料是干啥用的,是要去说服别人呢,还是单纯讲个故事。
如果是要说服,那就要让观点特别突出,像把小旗插在山顶上一样明显。
要是讲故事,就得把情节讲得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连贯。
二、文字材料修改技巧之语言部分1. 用词方面要把那些干巴巴、硬邦邦的词换成生动的词。
比如说“很”这个字,用得太多就没劲儿了,可以换成“超级”“特别”“极其”之类的。
像“这个东西很好”,就可以改成“这个东西超级棒”。
口语化的词要多用。
像“咱们”“啥”“咋”这些词,能让文章立马接地气。
比如“我们应该怎么做”就可以写成“咱们应该咋做”。
2. 句子结构别搞那些长长的、弯弯绕绕的句子。
简单点,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可以改成“好多因素影响着,咱就这么决定了”。
三、文字材料修改技巧之内容部分1. 删减多余内容那些和主题没啥关系的话,就像杂草一样,得拔掉。
比如说写一篇关于旅游经历的文章,里面却大篇幅讲自己工作上的事儿,这就不行,得删得干干净净。
2. 补充必要内容如果发现文章里有些地方没讲清楚,就像拼图少了几块一样,那就得补上。
比如写一个产品的介绍,只说了功能,没说价格和使用场景,那就要加上。
四、文字材料修改技巧之逻辑部分1. 顺序调整如果内容的顺序乱了,就像搭积木搭歪了一样。
比如先讲了结果,再讲原因,这就不对,得把原因放在前面,结果放在后面,这样读起来才顺溜。
2. 连贯性加强各个部分之间要有联系,就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
比如上一段讲了一个人的优点,下一段就不能突然开始讲天气了,得接着这个人的优点继续说,比如他的优点在某个具体事情上是怎么体现的。
写作文怎样做到材料新颖立意高

写作文怎样做到材料新颖立意高1. 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
考高分的作文,在立意方面应该做到中心明确,突出、新颖,深刻。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语文课上,老师不是常带我们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吗?这中心思想就是中心,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不管它是写人,还是写事,也不管它涉及内容多少,它都必定有一个中心。
比如《爱迪生》写的是爱迪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想尽办法搞实验,不怕危险,不顾劳累,顽强地工作,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写这个故事,是要赞扬爱迪生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赞扬爱迪生的精神,让大家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涉及的思想内容很多,但它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众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
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写了很多事:童第周一面干活一面学习,他很好学;他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请校长让他继续跟班学习;他有志气,刻苦学习和钻研,终于成功地剥掉了青蛙卵的外膜等等。
这么多的事都是紧紧相连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一定要争气”展开的。
正因为童第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并“取得了成功”,他才能为自己争气、为中国人争气。
他的这种“一定要争气”的精神正是作者要赞扬、表达的中心思想。
中心要明确课文有中心,我们写文章也一样。
我们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都是为了要说明一个道理。
当然,这个要说明的道理必须是明确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
有位小同学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时,写了一个叔叔骑车撞倒了一个老太太,溜之大吉。
他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呢:现在年轻人的道德水平很有问题。
武老师帮助他分析道:这篇作文写的也可能是事实,但他所说明的道理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他的立意不正确,中心思想有问题。
作文语言怎么写出新意如何写出新意的作文

作文语言怎么写出新意如何写出新意的作文
一.锤炼动词、形容词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字词,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
如:“爷爷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送着孙子远去。
”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心锤炼,使“爷爷”的形象如一尊雕塑凸现于眼前。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变枯燥为生机。
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
”“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
”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
三.独创妙语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独辟蹊径创新语句的一种方法。
比如:“一支钢笔用得像博物馆的‘三八大盖枪’,可还不能光荣‘下岗’。
”“‘高三’两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
”“说实在的,班主任可真是黑,相信漂白几次后也不会输给包公的。
班主任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距离为1.6452926m。
”上述一系列创新出来的佳此妙句,读后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四.力求含蓄风趣
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嚼,如嚼橄榄。
语言风趣,能使文章活泼,不觉呆板。
比如:“每日,总是‘夕阳红’们迎来一轮红朝日,小公园里早一片‘刀光剑影’了。
”其中,不说老年人而说“夕阳红”,不明说耍刀舞剑晨练之情景,却用“刀光剑影”来描摹,既含蓄又新颖,且不乏韵味。
五.注重新奇组合
组装是一种创新过程,其方式有多种:比如张冠李戴、褒词贬用、巧借熟语、错位搭配、旧词新用等等。
如何让文章写的有新意四招就能写出新颖的作文

如何让文章写的有新意四招就能写出新颖的作文话说三遍淡如水。
同样在习作中,最怕的也是没有新意,拾人牙慧。
大家写作文的时候都想着把文章写的有新意,能够吸引别人的眼光,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写出新颖的作文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4个小妙招,从这四点出发,就肯定能写出新颖的作文呢。
1、“新”在观察中鲁迅说过:“要写好作文,第一须观察。
”观察,可以让小朋友们发现生活的变化;观察,可以让小朋友们有新的感受和体会;观察,还可以让大家捕捉到新鲜的素材。
比如习作《我的发现》中写道:“啊,哪儿飘来的一阵阵腥味?哦,是厨房!我迫不及待地奔进厨房,揭开锅盖一看:红通通的一片,像火一般。
这时我的脑海里迅速闪过一个问号:刚才在盆里的虾是浅灰色的,怎么一到锅里就变成了火红色呢?我将信将疑,拿来铲子翻炒了一下,全是红的,一点也不错。
”小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捕捉到新鲜的素材,习作立即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新”在实践中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在实践中你不但会有新发现,而且会有新的体验。
作文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并体会,就一定能写出富有原汁原味的好习作。
如果没有实践,没有用心去感受,能写出这样鲜活的习作吗?因此,实践是作文的舞台,会诞生一篇篇出色的习作。
3、“新”在想象中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会给作文插上一对神奇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当想象飞起来时,一个个神奇的句子就会伴随着自己的情感自然吐出。
请看习作《变幻的云》一文中的精彩片段:“天上的云就是会变,一会儿像洁白的绵羊在快乐地奔跑;一会儿像猩猩在瞪着圆圆的眼睛,一脸愤怒地走来;一会儿又变成一群猴子在欢蹦乱跳,时而龇牙咧嘴,时而嬉皮笑脸地招手……”哈哈,发挥想象写出来的语句就是生动有魅力!4、“新”在写法中我们习作时还要学会让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比如习作《今天我当家》的开头:“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
吃饭,离不开她做;穿衣,离不开她洗;遇到困难,更是离不开她的帮助……其实,我也渴望自己快快长大。
让作文语言出新的技巧

作文语言出新的技巧一篇好的文章是以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构思为基础的。
而真正的素材、感情、构思转化成文章时,都要以语言为载体。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章,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出新,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呢?除了平时注重多读、多看、多积累外,还应注意运用以下一些技巧。
一、恰当运用修辞格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语言会熠熠生辉,增强表现力,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增添文采,提高品位。
例如:(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中的文字是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段,融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为一体,描绘出了春风的特点,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给人以具体、形象、生动的感受,升华了语意。
又如,一位学生劝告老师要善待自己时这样写到:(2)可是,再优秀的老师,不也是血肉之躯吗?很难想象,当一个人的眼睛因劳累过度而“罢工”时,他怎样去履行责任?当一个人的大脑因紧张过度而“死机”时,他怎样去履行责任?当一个人的胃因饥饿而“辞职”时,他怎样去履行责任?当一个人的身体因疾病侵袭而“下岗”时,他怎样去旅行责任?没有了健康作保证,谁能保证责任的持久与完整呢?(2)中这段话运用排比句的形式,活用时尚语言,倾注了对老师的关爱,可谓情理交融,令人感动。
二、巧妙运用仿拟法我们在课本里读过的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作家在谴词造句上的反映。
作为初中生,受其水平所限,很难写出像作家那样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的佳句,所以我们可以依据某种现成的形式仿照,摹拟出新的内容,即“依葫芦画瓢”,使语言推陈出新。
文稿如何才能写出“新意”

职场上有些文稿,特别是总结、计划、汇报,常常是看来看去感觉没什么变化,去年怎样写今年还怎样写,在这个场合这样写在另一个场合还这样写,给这个领导汇报的和给另外一个领导汇报的没什么区别,老是那么几条,老是那些内容,老是那些形式,老是那些套路,给人以布置工作年年岁岁“调”相似、岁岁年年“策”相同之感,成了缺乏新意的陈词滥调,成了毫无特色的大路货,让人读之寡然无味、听之昏昏欲睡,自然难以得到读者和听众的认同。
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字材料的新意。
文贵在新,没有了新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缺乏新意的种种表现文字材料缺乏新意,表现多样,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表现一:缺乏针对性对象变了、场合变了,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变,没有做到“看客做菜”。
有一次,在写给上级单位的汇报材料的时候,由于前几日刚写过给另外一个上级部门的,所以就在上一个材料的基础上稍微做了调整就报领导看,结果领导大发雷霆,在报给他的材料上写了两个字:糊弄!认为没有认真对待,是在应付,后来在思路、结构、内容上均做了调整才得以通过。
这实际上就是不分对象、没有新意的结果。
表现二:缺乏变化性形势、环境、情况发生了变化,工作总结、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却没有发生变化。
有的文字材料,工作总结、计划和往年没什么变化,结构上还是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当前形势任务分析、新的一年的工作安排,每一部分内容上也是原来的几大块,感觉是“涛声依旧”,从中看不出新变化、新情况、新思路、新举措。
表现三:缺乏创新性表达的手法、技巧机械、僵化,缺少变化。
有的文字材料,表述上习惯于老套路、老把式。
曾经有一位领导说某同志一写材料,就老是“几个着力、几个下功夫、几个坚持、几个加强”,这实际上就是缺乏创新性的表现,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让人一眼就看破、识透,知道有哪些套路,给人“黔驴技穷”的感觉。
要知道,再好吃的吃久了也会腻,再好看的看久了也会觉得平淡无奇。
文字材料,没有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行不通的。
公文写作中重复性材料如何写出新意?只需五招

重复性材料如何写出新意?只需五招有些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周期性和规律性。
但如果老是写那么几条,老是那些内容,文稿就会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还给人以重复雷同、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之感,所以,我们就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 联系实际的确,很多材料涉及话题是老生常谈,但在不同时期,话题就会出现变化,如政策规定发生变化、上级有了新的指示等。
因此,我们在写材料时,就要注意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将这些变化融入到材料中,做到与时俱进。
2 转换视角角度一变思路宽。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便能引出不同的话题。
如,转变作风抓落实的问题是各种材料中常会提及的,小伙伴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写。
从抓落实的要求来写:端正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改进方法。
从抓落实的方法来写:要扑下身子;要突出重点;要紧盯问题。
从解决抓落实存在的问题上讲: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要解决藏忧护短的问题;要解决作风漂浮的问题;要不见成效的问题。
3 改变行文思路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抓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行文思路来写。
在这里,一定要记住,不是所有的领导讲话,都是先讲重要性,再讲实际情况怎么样,最后再提几点要求的套路如,讲理想信念一定要忠贞不渝这个问题。
有一篇文稿是这样写的:“大家都知道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情况。
在西方长期‘和平演变’下,苏共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坍塌,使一个有80多年历史的大党一夜之间崩溃。
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有2000万党员时丢掉了政权,这种教训太深刻了、太惨痛了。
这说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
如果动摇了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甚至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
”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出话题,是不是就显得很高大上?4 转变表述方法同样的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述方法,稍微的做一下调整,就能写出不一样的材料。
如何写好材料 如何让材料总冒出新词妙句

如何写好材料如何让材料总冒出新词妙句法宝⼀:⼼思细腻,留⼼⽂字这是性格上的要求。
要胜任材料岗位,必须要对⽂字⾮常敏感,有时候甚⾄需要有⼥性般的的细腻⼼思,善于体贴⼊微观察感悟⼯作和⽣活,特别是⽬⼒所及的⽂字,能够极其敏锐甚⾄病态地察觉和解读⽂字的意义,甚⾄在⻅到后就能惟妙惟肖模仿,直⾄融会贯通,纯熟驾驭。
⼤⼤咧咧、粗枝⼤叶,或者⽬中⽆⽂、对⽂字视⽽不⻅的⼈,都是不能胜任写材料的⼯作的。
法宝⼆:博闻强识,⻅多识⼴这是阅历上的要求。
很多⼈认为能写好材料⼀定要资历深厚,但⼀些⼯作时间很⻓的⼈却总也写不好,原因就是他的时间没有⽤在丰富⾃⼰的阅历和思想上,甚⾄很多常识性的东⻄都不清楚,以⾄于交谈之中常常发表⼀些反智⾔论,更不⽤说胆识、⻅识和学识了,这样的⼈写出来的⽂字难免也是苍⽩、粗鄙、浅薄的。
⽽⼀些年轻⼈写出的⽂章,往往⻅识独到、鞭辟⼊⾥,就是因为平⽇⾥观察了⼯作和⽣活,积累了⾜够的思维素材,这就告诉我们要当⼀个“有⼼⼈”,把事情都看在眼⾥。
法宝三:遍览群书,才思敏捷这是底蕴上的要求。
写材料就像是榨⾖浆,⽤语⾔⽂字作⽔,把⾖⼦的营养和⻛味——也就是思想——萃取出来,除去⾖粕——不需要的废话。
这就需要⼤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上好的“⽔”和“⾖”。
没有深厚积累的底蕴,思维就会被限制,写作时就不可能迸发灵感。
这⾥的书,也包括前⼈写的各类⽂章和材料,这都是活⽣⽣的案例和实践检验过的教材。
法宝四:惯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是习惯上的要求。
语⾔是思想的载体。
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思想是语⾔的实质。
材料(也即⽂章)写得好的⼈,总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喜欢研究、琢磨、玩味,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个进⼊他的眼界的新鲜事物。
在⼀番“格物致知”之后,也总是喜欢总结出个⼀⼆三,想⽅设法把事情的来⻰去脉、规律特点梳理清楚。
更进⼀步地,他们常常还会想⼀想这个事情能不能为我所⽤,⽐如对我认识世界有没有启发?于我丰富经验有⽆助益?甚⾄要考虑⼀下要不要写进材料?法宝五:情怀深厚,追寻义理这是悟性上的要求。
四招让文稿更有新意

四招让文稿更有新意
机关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周期性和规律性。
有些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由于形势任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个主题。
对于文稿起草人员来说,如果老是写那么几条,老是那些内容,文稿就会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还给人以重复雷同、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之感,也不会得到读者和听众的认同。
那么,重复性的文稿怎样写出新意呢?
在联系实际上求新
尽管有些材料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话题不同时期总是有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如环境发生变化、政策规定发生变化、上级作出新指示、基层遇到新情况等。
因此,我们在起草文稿时,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的情况。
只要和实际紧密结合,就会有用不完的素材、写不完的“新话”。
在视角变换上求新
角度一变思路宽。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引出不同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而且有利于引出新的思路。
在行文思路上求新
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应抓住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行
文思路来写。
不要一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总是先讲重要性,再讲实际情况怎么样,最后再提几点要求。
如果改变一下行文思路,在讲某个问题之前先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以事明理,再简明扼要地提出要求,这样讲有时会更有新意,效果会更好,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
在表述方法上求新
同样的内容有多种表述方法,变化一下,就能写出不一样的稿子。
如,同样是讲机关建设的重要性,同样是分认清形势、履行职能和自身状况等多个方面来写,可以有多种表述。
不同的表述方法是避免重复雷同的一种技巧。
经常写经验材料毫无亮点,怎么才能写出新意?

经常写经验材料毫无亮点,怎么才能写出新意?有学员问我们:主要发布在内宣上面,我们经常要写征迁工作的经验性、总结性稿件,常写的话,觉得做法都是相似,感觉写写就和以前一样了,毫无亮点,请老师指点怎么解决?随风老师说:提几点想法,希望有助你启发思路:一、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是个大前提,不要刻意找亮点,注意平时发现、总结。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找差距。
如同样工作别人需要4小时完成,而你需要6小时,那么你就要分析为什么,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经验;二是找不同。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到不同的结果,拆迁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普遍性问题,触及的矛盾和利益多,有的地方开展的很顺利,有的地方阻力重重,甚至发生了很多问题,这里面有政策的问题,是否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
我们要从实际工作中去探寻经验、发现亮点。
二、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无序到有序也是创新。
经验是相对而言的,一套工作方法,在这里是经验,放到别的地方也许行不通。
能用传统的方法,解决当前老大难问题,这也是经验。
我市从前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解决了市区三轮车营运的问题,其间没有处罚一名驾驶人,靠的是街道干部上门反复做工作、政策回购等措施,现在路上找不到一辆营运三轮车,我们创造了全国经验,实行“柔性执法”的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三、经验来自领导、基层同志们和普通群众。
一项工作成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我们要了解领导决策的初衷是什么,是否达到他想要的结果,领导过策的过程等。
同时,工作取得成效,基层同志们和群众感受最直接,他们看到的问题也最准。
经验材料形成前后,要与基层同志们和普通群众多交流,一定会得到很多启示。
我写的很多经验材料,往往受基层启发最大,很多时候是基层的意见颠覆了我最初的想法。
弘文老师说:一是可以从不角的角度来尝试变化,有时可从征迁的方法方式,有时可从做群众工作的角度,有时可从补偿的角度,有时还可以从安置的角度来写;二是可留意上级有什么新的要求、新的动向;三是可收集好各地不同的征迁工作动态,从中掌握、提练不同时期的工作亮点。
工作总结和讲话每年都写,如何写出新意?

工作总结和讲话每年都写,如何写出新意?工作报告每年都写,不是办公室的人员大都认为无非都是那些事情,有什么难写的?但是,难点在于怎样才能写出新意。
其实,笔杆子们最难写的就是工作报告这一类分量重又经常讲的稿子,它们的框架、内容、风格都比较稳定,很容易写成老生常谈。
对这一类常规性、惯例性的文稿,撰写上要兼顾继承与创新。
一、正确看待继承的问题一个单位,有一些工作是要反复强调的,有一些思路是一以贯之的,有一些原则是经久不变的。
这就是需要继承的内容,反复强调、不断重申,才能让人加深印象,让人感觉到它的重要性。
我们讲的继承不是简单机械地把原有内容拿过来,而是对重点内容重新述说,或者变换角度再次强调,做到安排工作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落实工作既遵循上级精神,又结合自身实际。
二、只想继承不想创新第一种是觉得差不多就行,不想费心思去创新;第二种是一味遵循条条框框,按照从众心理和习惯方式来写作;第三种是凭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写作,不敢跨越和突破,担心创新万一砸了怎么办。
结果就是,虽然心里想创新,但行动上裹足不前。
不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不突破思维定式,就难以写出有新意的公文。
公文创新的空间很大,关键在于写作者要把创新当作一种习惯,多写新话、实话、活话、提神话。
三、如何创新出彩提倡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
公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在工作中干出来的,这就需要写作者向现实矛盾和问题聚焦,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这样创新才能有深厚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
1、在框架结构上创新。
比如,每年的工作报告通常都是两段式或者三段式,要创新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多段式,把重点问题拎出来一个个单说,通过形式的创新来丰富和完善相关内容。
2、阐述角度上的创新。
比如,去年说了干部教育、群众工作、自身建设等,今年还要说,那我们就可以换个视角,讲讲为什么要这样部署工作。
这是对具体工作安排背后的工作思路的揭示,不但能写出新意,还能加深大家对所写内容的理解,让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怎样写出富有新意的文字材料

怎样写出富有新意的文字材料什么样的文字材料才算富有新意?一般来讲,就是有创见、有变化、有个性的文字材料。
人们最厌烦那种人云亦云、天天重复的陈词滥调,推崇那些有变化、有创新、有个性的新词新语。
那么,何为新意,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
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讲新话的内涵,又明确了讲新话的要求,对如何讲新话、改文风,使文字材料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要讲新话?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只有讲新话才能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变化,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才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回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落实、指导好新的实践。
一个有成效的会议,注定是酿造新思想、新思路的平台;一个好的讲话,注定是牵着人们思想走的精神旗帜;一个好的文件,注定是有所突破、能够改变现状的佳酿。
也正因如此,人们在解读某个会议讲话和文件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期待,就是要从中看到、听到或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新精神、新信息、新亮点。
那些角度新、立意新、话语新的讲话,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爱戴,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一个讲话、一个文件毫无新意,总是重复前人的话、上级的话和别人的话,既没有新思想、新观点,又没有新举措、新语言,那么,这样的讲话和文件有多少实际意义?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可以说,会不会讲新话,能不能讲出新意,最能反映一个机关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精神状态。
因此,一定要在讲新话、立新意上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功夫,作为一种境界和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讲出新话呢?一、思想观点要新公文是承载思想的载体。
思想有高下、深浅、新旧之分。
站在巨人肩上者为高,拜在权威脚下者为低;看事物本质者为深,见事物皮毛者为浅;与时俱进者为新,逆势而动者为旧。
教你如何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教你如何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一篇文章只有写得别具一格,才有吸引力。
因此,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弄清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是选材的主要依据,老师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要求,对素材进行严格筛选,才能写得非常出色。
2、要写出新意。
好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角度新,有一定的深度。
如:写一个场面的文章,不乏这样的内容:劳动场面,体育运动会场面,学习场面,繁华的街市……这些场面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写的索然无味,千篇一律。
于是,我就让学生选一个最好自己经历过的,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找出一个新奇的闪光点,着重描写,这样文章就精彩多了。
文字材料如何出新?同样的材料,有人能写的有深

文字材料如何出新?同样的材料,有人能写的有深度、有高度,有人写的就平平无奇。
材料一出手,是文字“小白”还是机关“笔杆子”,高下立现。
下面几个角度可以在你写完一稿之后,仔细琢磨、逐句推敲,迅速的提高你的文字高度,凸显你的文字功底不一样!一、联系事物的特点比如说,我在办事窗口放个便民饮水机,怎么写?一般角度:优化便民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XX窗口开展“便民饮水点”社会服务,为办事群众、环卫工人……角度出新:XX窗口“便民饮水点”折射了政府服务角色的转变。
一杯水的温度,测量出了政府服务的温度。
或者通过“便民饮水点”,让一个小小的饮水机变成“放管服”改革的生动脚注。
同样是一杯水,联系事物的特点,一杯水有温度,服务也可以有温度,两者就可以结合。
又比如: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对事物共性规律的认识)。
这样的文字既优美又有高度,就像现在很火的一句流行语“干干巴巴,一点都不圆润,盘他!”二、总结概括、归纳很多总结、发言材料都是“千篇一律”,公文具有严肃性,这样并不是不好,而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内表现新的内容。
一般角度:建立委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建工作“三级责任制”,创新制定违纪廉政风险点提示,定期研究党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
配齐配强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领导班子,切实保障党建经费保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系统党建工作推进会,提升基层党建的规范化水平。
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考核、党支部工作点评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核制度,建立规范化评价考核,实行党建与业务“双否决”。
角度出新:建设“三个体系”,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以“三级责任制”(委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为载体,突出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完善组织体系,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抓手,配强人员、做足保障,以标准化推进系统党建科学化;三是强化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考核、党支部工作点评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核“三驾齐驱”考核机制,实行党建与业务“双否决”。
语文作文素材新颖方法

语文作文素材新颖方法如何让材料新起来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
1、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
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
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
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
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
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2、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
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
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
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
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
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
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经常性的文字材料写出新意机关工作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有些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一些周期性的请阅件、通报、报告等,机关干部不可避免地会经常写到,去年讲这些问题今年还要讲这些问题,现在面临的问题今后还会遇到,有时围绕同一个问题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连续讲好几次,每一次都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要求,新的写法。
如果老是那么几条,老是那些内容,肯定有重复的问题,材料也就很难打动人,还会影响它的指导性。
解决老生常谈、重复较多的问题,基本方法是注意变化,在变化中出新。
那么,经常性的材料怎样写出新意呢?一是从联系实际上求新有些材料尽管话题是老的,但是,在不同时期,总是有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
比如,大的环境发生变化,政策规定发生变化,上级又有新的要求,下级在组织落实时遇到新的情况等等。
所以,我们在起草材料时,就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的情况,思考问题。
可以说,只要和实际结合得紧,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写不完的新话。
比如,讲安全稳定工作就要讲形势。
2008年是抗击冰冻雨雪灾害、抗震救灾、藏区维稳、支援奥运。
但2009年形势又有了新变化: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的第风波”20周年、取缔****邪教组织10周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又出现了金融危机、新疆“7·5”事件。
只要一联系这些新的情况,虽然是个老话题,但仍有提不完的要求,讲不完的新话。
再比如,讲理想信念一定要忠贞不渝这个问题。
如果总是讲那些口号式的话,提那些原则性的要求,就会使人感到这些话不知听了多少遍了,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有一个材料讲这个问题时,注重联系实际,比较好地克服了重复感的问题,材料中是这样讲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工作、学习、生活的根本动力。
大家都知道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情况,在西方长期“和平演变”下,苏共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坍塌,使一个有80多年历史的大党一夜之间崩溃。
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有2000万党员时丢掉了政权,在宣布解散时竟然绝大多数党员没有站出来反对,这种教训太深刻了、太惨痛了。
这说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
如果动摇了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甚至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
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丝毫不能动摇我们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念,对党的领导的信赖。
二是从视角变化上求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引出不同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而且有利于思想与时俱进。
比如,转变作风抓落实的问题,这是各种材料经常要写的话题。
为了不重复,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来写。
从抓落实的一般要求上,可以讲这样几层:①要端正指导思想;②要振奋革命精神;③要转变领导作风;④要改进工作方法。
从抓落实的条件上,又可以讲这样几层:①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②要完善工作责任制;③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从抓落实的方法上,又可以讲这样几层:①要扑下身子抓落实;②要突出重点抓落实;③要盯着问题抓落实。
从抓落实存在的问题上讲,又可以讲这样几层:①要解决做工作图出名挂号的问题,坚持一切从有利于部队全面建设出发;②要解决藏忧护短的问题,在勇于揭露矛盾、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③要解决工作漂浮、不能吃苦的问题,提倡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④要解决机关活动多、效果差的问题,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
所以说,角度一变思路宽,旧话题也可以不重复。
三是在行文思路上求新就是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抓住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思路来写,不要都是先写重要性,再讲实际情况怎么样,再提几点要求。
比如,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问题,可以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信念,二是加深理解,三是学以致用。
信念问题着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并把它同我们党理论指导上的一贯性联系起来讲。
学习问题联系实际讲为什么学不起来,重在解思想扣子。
运用问题着重从理论上讲清重要性,再提出如何运用的要求。
这样,在行文上错落有致,使人不感到雷同。
再比如,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材料,一般都是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一个思路去写的,如果改变一下行文思路,在讲某个问题之前先举一个这方面的经典例子,以事明理,再简明扼要地提出要求,这样讲更有新意,效果会更好,印象也会更深。
有位领导讲到机关干部做工作要增强信心、永不放弃这个问题时,讲法就很新颖,没有循规蹈矩去讲,他是这样讲的: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同一个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
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攻击。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之后,鳄鱼不再进攻。
这时候,心理学家悄悄地拿开水族箱中间的玻璃挡板。
那只鳄鱼竟然仍一动不动,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眼皮眨也不眨一下。
鳄鱼放弃了自以为是毫无结果的所有努力,最终饿死在水族箱中。
其实,工作中,有些人时不时会扮演这种鳄鱼的角色,当挫折接踵而至,失败如影随形的时候,一些人选择的往往并不是坚持不懈,而是放弃所有的努力。
工作中,难免有矛盾、困难和挫折,但不可放弃追求的脚步,即使失败,也绝不能放弃努力,要坚定地对自己说“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前面就可能是一片豁然开朗的新天地。
一个不太好管的兵,经过多次做工作效果仍不明显时,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次!一个问题下了很大功夫没有解决时,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次!一个材料几次在领导那里过不了关时,再试一次!每个人都说你没有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因为再试一次,并不是从零开始,只是带着一点擦伤继续前行,而每次的失败和奋斗,都能使你的素质得到提高,思想越来越成熟,办法越来越多,它能磨炼你的本领和耐力,增强你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永不放弃、持之以恒,每次困难、挫折都是你迈向成功的阶梯。
四是在表述方法上求新同样的内容有多种表述方法,变化一下,就能写出不同的稿子。
比如,有一个单位领导连续几年都讲了关于司令机关建设问题。
同样是讲司令机关建设的重要性,同样是分认清形势、战争需要、履行职能和自身状况四个方面来写,但每一次都采取了不同的写法。
第一次写的是:①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是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②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是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③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军事工作的需要;④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是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需要。
第二次写的是:①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看,加强司令机关建设势在必行;②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看,加强司令机关建设至关重要;③从做好新形势下军事工作的需要看,加强司令机关建设任务艰巨;④从参谋队伍的现状看,加强司令机关建设十分紧迫。
第三次写的是:①要认清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变化,迎接强敌威胁的挑战;②要关注世界军事领域的新发展,迎接军事革命的挑战;③要适应军队跨世纪发展的新要求,迎接艰巨任务的挑战;④要研究司令机关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迎接复杂环境的挑战。
这几种写法内容基本一致,但在表述方法上有所不同,第一种是“四个需要”,第二种是“四从四看”,第三种是“四新四挑战”。
如果每次都写一样的话,恐怕稿子很难通过。
五是在材料的结构变化上求新一个材料,从结构上来说,可以这样组织,也可以那样组织,不同的结构,势必有不同的论述重点。
上次是横着展开的,这次可以纵着展开;上次是几个问题并列的,这次可以逐层递进,也可以从一个问题切入,再引出几个问题。
结构上变化了,内容的重复感就会减轻一些,就不会使人感到雷同。
比如,有个单位这些年的半年工作总结,连续三年基本上都是这样五个特点:一是注重从总体上筹划安排,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二是紧紧抓住重点不放,抓落实的力度比较大;三是突出精神比较强,一些会议活动组织圆满;四是加强指导检查,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五是狠抓教育管理,安全稳定的良好形势得到巩固和发展。
尽管每个特点下面的内容不太一样,但由于写作结构没有变化,总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去年他们在写作结构上做了一些变化,把上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六抓”:一是注重抓筹划;二是注重抓大事;三是注重抓难点;四是注重抓督查;五是注重抓质量;六是注重抓管理。
这样写出来后,不仅重复感没有了,而且也非常符合实际,在工作的分项归类上也不用生拉硬拽了。
再比如,这几年有一个部门起草部领导在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时,在结构上,基本每年都有所变化。
就工作回顾这部分来说,有的重点写取得的成绩不写工作过程;有的把所做工作和取得成绩绞在一起讲;有的是按工作类别分项来写;有的是按局(室)担负的职责分块来写。
结构上这样一变,不仅不感到雷同,而且每次还能给人以新鲜感。
六是在运用材料的套路上求新在工作总结写作中,一般的写作思路往往是先写工作过程,其次写取得的成绩,再写存在的问题,最后写今后的打算。
在这里,写成绩时,有的人极力堆砌材料,生怕漏掉一点点“政绩”,而在写存在的问题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这种总结的效果是,只见成绩不见问题。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套路,要灵活地、切实地运用好各种材料。
写成绩时,材料要用足,写问题时,材料也要用足,而且越典型越好,越说明问题越好,越说到要害越好。
因为成绩属于过去,而问题如不重视,则还会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以往工作总结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时,大量运用材料,而写经验体会时,则简单地概括几条,不用或少用材料。
如果改变一下这种写作套路,在谈经验体会时,多用典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就会增强说服力。
所以,只要改变一下用材料的套路,文章也能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