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秀拉_中的人名寓意与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1-18
作者简介:李喜芬(1963-),女,河南原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第39卷 第4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7月 Vol .39 No .4
JOURNAL OF ZHE NGZ HOU UN I V ERSI TY
July 2006
《秀拉》中的人名寓意与原型
李喜芬
(河南农业大学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莫里森擅长用人物特殊命名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在《秀拉》中,她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探究非洲传统文化的渊源,宣扬她本人真知灼见的女权主义思想,从不同的视角说明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关键词:人名寓意;神话原型;圣经典故
中图分类号:I 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6)04-0134-03
在文学作品中,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特殊命名来赋予作品多重的寓意是许多作家常用的技巧。“作家在创作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为揭示人物性格、命运及其作品的背景、结局等的关系而给人物赋予特殊姓名。如: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梅尔维尔的名著《白鲸》中的Ahab 和Isl mael,英国散文作家班杨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Faithful 和Christian,这些特殊的名字不仅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而且使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无限的张力。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就非常善于运用人物的特殊名字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寓意。作为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把写作当作“思考方式”,对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她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以独特的视角、多变的叙述方式揭露性别歧视、揭示处于边缘地带的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抨击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的社会中所受的双重压迫。为了揭示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熟稔西方文学的莫里森借助神话原型,对《秀拉》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特殊命名,这些特殊名字不仅反映了她真知灼见的女权主义思想,而且使她的作品蕴含多重寓意。
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模式或意象,如在我们的故事、宗教和幻想中表示出来的出生、死亡、复活、四季、母亲等。”人类学家弗莱指出神话就是原型,也就是说,在进行叙述时是神话,在提到意思的时候是原型。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以人物、意象、象征、主题、情节等多种形态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通过特定的文化语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揭示作品的主题。弗莱认为文学是“移位的神
话”,古代的神话和宗教信仰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发
生了“移位”,如诞生、发展、死亡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和神话中某一神仙的诞生、发展、死亡有些相似之处。莫里森不仅系统地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而且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熟谙《圣经》、古罗马希腊神话,精通创作艺术,她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系列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不但借鉴了传统神话的叙事模式,而且将西方、非洲以及美籍非裔人的民间信仰、神话、通灵以及魔幻等因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如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就借助《圣经》中所罗门国王的原型向读者道出美国黑人那不堪回首的被奴役的辛酸历史,揭示美国黑人的真正宝藏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她赋予人物特殊的名字,通过名字的特殊寓意和神话传说,揭示黑人女性和命运抗争、寻求自我、发掘自我的执着精神,指出非洲文化渊源和美国黑人文化交相辉映。
1
《秀拉》既是小说之名又是主人公的名字,这本身就极富象征涵义。在非洲的语言中,“秀拉”有诸多不同的涵义:(1)恐惧;(2)逃跑;(3)用棍戳,刺;(4)由好变坏;(5)受挫;(6)精神上的失败;(7)被战胜;(8)由于害怕而无法动弹;(9)不知所措。作者给予黑人女性秀拉这个特殊的非洲名字,隐喻她桀骜不驯的性格、坎坷不平的一生。与常人不同,秀拉的眼角上与生俱来就有一块胎记,有人说它像玫瑰,有人说它像蛇,还有人说它像水蝌蚪,更有人说那是她母亲汉娜的骨灰印记,似乎命中注定她令人感到神秘、恐惧和向往,她将要给“底层”的人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传统的西非文化中,女祭司的身上都纹有图案,
・
431・
大多数是水生生物,不同的图案标志着不同的等级,专家可以通过这些图案读出她曾向什么神宣过誓。如果说秀拉的胎记像水蝌蚪,那么就从形式上来隐喻了她的水祭司身份,她是传统非洲诸神特选的使者,拟送给“底层”的人们一股清澈的涓流,揭示黑人非洲文化传统的渊源,指点他们寻求自身的价值。然而,长期生活在“底层”的美国黑人忘记了他们血液中最具非洲文化传统的东西,他们认为秀拉脸上的印记就是她母亲的骨灰,她天生是一个恶魔,注定要给他们带来厄运,因此,他们鄙视她、孤立她、唾弃她、诅咒她,认为她是“底层”社区的渣滓。凄惨、孤独、无奈,秀拉悲壮地走了,她又回到了母亲的子宫,“倦起身子钻进了水的温柔之中。水会带走她,会永远地洗浴她那疲惫的身体”。然而,秀拉是诸神特选的孩子,显然受到了诸神的保护,谁冒犯她将会受到惩罚。就在秀拉死后的那年冬天,“底层”社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连绵不断的冻雨和刺骨凌厉的寒风使庄稼歉收、家禽暴死,感恩节凄惨苍凉。好不容易等到冰雪开始融化,灾难却又接踵而至,社区所有15岁以下的孩子都得上了猩红热和哮喘,15岁以上的人却患上了风湿症等多种疾病。然而,对“底层”人们的惩罚并没有停止,由于诅咒了水的神灵,更大的灾难降落在了他们的身上,就在元月三号谢德里克发起的“自杀节”上,发生了惨烈的“隧道事故”,“……他们发现自己在一间水屋里……湍急的水流使落水者难以跃出水面,前去试图救难的人也被拉进死亡。”很多人都在这场事故中丧失了生命。这是否隐喻着美国黑人应该牢记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在接受白人文化的同时不要泯灭自我,否则,就没有黑人民族的出路。
秀拉眼角上的胎记又很像一条小蛇,和反叛原型撒旦有一定的联系。在《圣经》里,撒旦是上帝宠爱的天长使,但却处处和上帝作对,一心想篡夺上帝之位。他唆使人们干坏事,挑拨离间,寻衅捣乱,无端加害仁义之士,甚至阴谋造反,最后被上帝打入地狱。但他不思悔改竟化为蛇身,引诱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偷吃智慧之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他是上帝和人类的敌人,但是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把撒旦描写成了一位敢于挑战上帝权威、具有反叛精神和自由意志的叛逆英雄。无疑,莫里森把撒旦反抗上帝这一神话故事中的“反叛”母题进行了“置换变形”,创造出了具有同样反叛精神的黑人女性秀拉。她和撒旦的联系不仅仅是她脸上的蛇形胎记,她和撒旦一样,骨子里就具有反叛的因子,她“小时候从没害过病,谁也不记得她得过水痘、喉炎,甚至没淌过鼻涕。她小时候同样玩的挺野,可是……她浑身上下没一点受过伤的痕迹……无论是小虫或是蚊子都不往她身上落。……她喝啤酒的时候从来不打嗝”。她是“邪恶”之首,任何邪恶的东西都奈何不了她。少女时代为了反抗白人男孩的欺负,她不惜用小刀划破自己的手指吓跑对手。成年后的秀拉更具叛逆精神,为了追求自我,过自主独立的生活,她敢于挑战家中的“上帝”———她的外婆伊娃,她不听外婆要她结婚生子的劝告,大声宣布“我不想造就什么人,我只想造就我自己”。她选择独身、不要孩子,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妇女生活模式,她独自发动了一场颠覆传统范式、消解男权统治的战争。她去神圣的教堂却不穿内衣,毫无愧疚地把伊娃送到养老院而独占其家园,她选择男性伙伴,和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只上床一次就毫不怜惜地甩掉。她的离经叛道把整个“底层”社区撕成了两半,成了“底层”社区中的“撒旦”。莫里森把撒旦的反叛原型“移植”到了秀拉身上,使秀拉像一株带刺的玫瑰一样孤傲艳丽地在“底层”开放,她无愧于一个敢于反叛权威、颠覆男权统治、消解传统范式、执着追求自我的女英雄。
2 伊娃(Eva)的名字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人类的第一位母亲夏娃(Eve)她在尘世间生儿育女,辛勤劳作,使人类繁衍生息。莫里森借助这个母亲原型,在《秀拉》中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个敢爱敢恨的黑人女性。伊娃在遭到丈夫的遗弃之后曾挣扎着抚养三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但却力不从心,无奈,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离开社区。18个月后,伊娃回到了社区。此时,伊娃失去了一条腿却多了不少钱,她领回自己的孩子,以母性的爱和对丈夫的恨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家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具有非凡的能力,她爱孩子胜过一切,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她不惜让火车轧掉一条腿换取抚恤金,让孩子们从此过上无忧的生活。她乐善好施,收留漂泊者“柏油娃”,抚养无家可归的杜威们,招待来来往往的朋友和寄宿者。然而,她对丈夫的仇恨使她非常强悍,她像上帝一样主宰着孩子们的命运。
在“木匠路七号”,伊娃建造了巨大的家园,在这里莫里森“戏仿”了《圣经》中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整个世界的神话故事,不过她颠覆了男性主宰世界的模式,创造出上帝的女性版,伊娃俨然是“木匠路七号”院的“上帝”:“在三楼坐在轮椅里指挥着孩子们、朋友、漂泊者和成群的寄宿者。”事实上,伊娃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主宰着这里所有人的命运,她收养了三个男孩,他们肤色不同、个性迥异,但她却给这三个孩子都取名“杜威”,慢慢地三个孩子泯失了个性,成为一个整体;她收留“柏油娃”却任其酗酒;她亲手烧死自己的儿子“李子”。尽管她身陷轮椅,可那些与她谈话的人却要“抬头看着她:仰望着她两眼间宽宽的目距,仰望着她软而黑的鼻翼,仰望着她下巴上突出的部分”。伊娃是绝对的权威,她总想以自己的价值观操纵和影响其他人的命运。
伊娃的女版“上帝”形象虽然从形式上消解了男权统治,但从本质上说,她是“底层”社区男权社会的代言人。《圣经》中描写道:在创造整个世界之后的第
・
5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