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避雷针是怎么发明的
避雷针是怎么发明的
避雷针是由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期发明的。
他观察到雷电现象,并开始研究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闪电的损害。
富兰克林的设计基于他的观察结果,他注意到闪电是通过带电的云朵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他设想出一种方法,通过将高大的金属杆插入地面,然后将导体与杆顶部相连,将闪电引导到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闪电直击。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在费城一次雷雨天气中,把风筝放入空中,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把"天电"引入了莱顿瓶,成功地证实了闪电的特性。
1753年他在充分研究了"天电"特性并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1776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闪电实验,其中包括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州会议厅上安装了一根高大的金属尖顶杆。
当雷暴天气来临时,富兰克林观察到电荷从尖顶杆上收集到金属线,然后通过杆子排入地面。
这个实验证明了避雷针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真实的建筑物中。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设计是避雷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并为后来的电气工程和防雷技术奠定了基础。
谁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
谁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麻省波士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他是美国革命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
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他亦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
早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父亲十七名子女中最小的儿子。
他上学8至10岁,十二岁时在他兄长的出版社当学徒。
十七岁时出走到费城,数月后到伦敦,在一家印刷厂内工作。
后来在一名商人帮助下回到费城,成立了他自己的印刷公司,出版报纸,并且发表自己的文章,在当地的社会中得到相当的尊重。
之后他出版的一本箴言书籍《穷理查年鉴》Poor Richard,令他大受欢迎。
173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其他人合力组建了费城的第一家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收藏的书籍包括神学、历史、文学、科学等;之后北美各城市亦效法建立;对北美各地人民的启蒙起了不少作用。
173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组建了北美第一支志愿消防队。
173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以普通法婚姻关系结合。
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在1724年曾订过婚,因为女方家长反对而未能实现,Read 另嫁他人。
后来Deborah Read被丈夫遗弃,其夫从此不知下落,依照当时法律,Read一辈子没有再婚的自由。
因此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 Read终身不能循合法形式结为夫妻。
但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另有一名私生子威廉(William Franklin),生于他与Read结婚之前,生母不详。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打雷闪电可吓人啦,还会把房子给点着。
但是后来呀,有个聪明的人发明了避雷针,这可帮了大忙!
这个人叫富兰克林。
有一天,富兰克林在外面玩儿,突然就打起了雷,闪起了电。
他看到天上的闪电,心里就想:这闪电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富兰克林可勇敢啦,他决定要弄明白。
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在一个大风筝上绑了一根铁丝,然后在下雨天的时候,他就去放风筝。
哎呀,这可太危险啦!不过富兰克林运气好,没出事儿。
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闪电其实就是一种电。
后来,他就想办法怎么能不让闪电把房子点着。
想来想去,他就发明了避雷针。
有了避雷针,闪电就顺着避雷针跑到地下去啦,房子就安全多啦!
小朋友们,富兰克林是不是很厉害呀?
《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发明故事,那就是避雷针的发明。
以前呀,每次打雷闪电,大家都特别害怕,因为闪电可能会把房子烧着,还可能会伤到人。
这时候,有个叫富兰克林的叔叔站了出来。
他对闪电特别好奇,总想着要搞清楚。
有一次下大雨,他居然拿着一个绑着铁丝的风筝就跑出去了。
这可真是大胆呀!
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了闪电的秘密,原来闪电就是一种电。
然后呢,他就努力想办法,最后发明了避雷针。
从那以后,避雷针就像一个勇敢的小卫士,保护着我们的房子,让闪电乖乖地顺着它跑到地下去,再也不能捣乱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富兰克林叔叔学习,勇敢探索,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发明出很厉害的东西呢!。
盘点富兰克林的几大发明,原来电是他发明的
盘点富兰克林的几大发明,原来电是他发明的本文导读:一、电电是谁发明的?在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的推测。
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了他所提出的“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的设想。
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他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是谁发明的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二、避雷针在继电是谁发明的之后,1750年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
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
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
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三、8次和16次幻方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中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
幻方中的64个数字是从1顺序增加至64,每半行、半列上各数和为130(幻和是260),幻方角上的四个数与最中心四个数和等于幻和值260。
从16到10,再从23到17所成折线“∧”上八个数字之和也为260,且平行这种折线上的八个数字和也为260。
四、改良壁炉18世纪,大多数家庭都要靠低效的老式壁炉来取暖。
这种壁炉要不仅烧很多木头,还有大量的热量散失,不时迸出的火花也有把房子点着的危险。
于是富兰克林炉应运而生。
这个炉子也被称作“循环炉”或者“宾夕法尼亚壁炉”,一个中空的隔板,和一个用来阻止热量顺着烟囱流出的倒虹吸烟道。
五、双焦距眼镜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
科学的种子-科学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
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莱顿瓶中。
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
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
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谁发明了避雷针
谁发明了避雷针
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面对屡屡被雷电击伤的人们,被雷电击毁的房屋,开始尝试研究避雷针。
到底天上的雷电是什么?他做了一个令世人吃惊的实验:
这天,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带着一只丝绸做的风筝和一个莱顿瓶去田野做实验。
天阴沉沉的,似的马上必须下一场大雨。
富兰克林的风筝可不是通常的风筝,不光就是丝绸搞的,上面除了一根金属导线,这样风筝线被雨水淋湿后就变成了导线,风筝被雷击中后就能够把电传导下来。
不一会,天上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来临了,一道闪电击中了风筝。
富兰克林看见上面的金属导线竖立起来,连忙叫儿子把莱顿瓶拿过来,只看见莱顿瓶上闪起了蓝色的、耀眼的火花。
后来,将莱顿瓶送回实验室,经过反反复复实验,富兰克林证实了天上的雷电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用电。
他利用这一原理发明者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在下雨天可以避免雷击,防止房屋受损。
是一件对广大群众都有益的发明。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一位著名发明家、政治家和作家,他有着众多的发明成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避雷针。
在18世纪,雷电对人们还是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因为人们不了解雷电的性质和产生原理,所以雷击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教堂塔楼和建筑物等高大物体。
富兰克林也曾目睹过这种惨状,因此他十分关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据传说,1772年的一天,富兰克林正在亲自做实验,试图探究雷电的性质和规律。
当他看到手中拿着的那根金属棒受到电流的影响,电荷聚集在了笨重的金属棒上面,他脑海中顿时想起了一种解决建筑物遭雷击的方法——使用避雷针。
于是,富兰克林赶紧动手去实验,他打造了一个长长的、尖尖的金属针,把它插进了地上;然后,他再将一根银宽带与针连接在了一起,再将银带搭配一个便于操作的嵌入式开关(就是那个“开关”),钉在了房顶上。
一根笨重的架子支撑着银带,看上去就像是太阳伞。
当乌云密布且有闪电时,富兰克林把电线插到开关上,雷电击中了避雷针,电流沿银带流到太阳伞中的接地线,然后流回地球中心,不触及建筑物和里面的人。
这样,富兰克林发明了第一根避雷针,这不仅改变了建筑物建造的方式,也减少了死亡与财产损失。
避雷针的发明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也让富兰克林成为了一个申遗文化名人。
富兰克林的发明过程启示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正确的发明和使用技术,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界的挑战。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的身份而闻名于世。
他发明的避雷针更是他的杰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在18世纪,人们对雷电现象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雷电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威胁。
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开始对雷电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人们免受雷电的侵害。
他在法国巴黎和贝尔维尔的住所,进行了关于静电学的研究,最终他发明了避雷针。
据说,富兰克林是通过观察大风筝的运动来发现了避雷针。
他在风筝上用上了金属棒,把风筝放飞在空中时,金属棒上产生了静电,并与云层中的电荷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道电流。
由此,他发明了避雷针,通过将金属棒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将大风筝和电云层中的电荷引导至地面,从而保护建筑内的人们不受雷电的危害。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顶部,成为了人们避免雷电危害的重要工具。
这项发明不仅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同时也为后人对雷电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直到今天,避雷针依然是保护建筑物和人类安全的重要设备。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发明不仅是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更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明。
它改变了人们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使人们不再对雷电感到恐惧,同时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成为了一项深受人们敬仰和尊重的伟大发明。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就能创造出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事物。
而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雷神”的秘密
“雷神”的秘密在人们眼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人们一直认为“雷电”的闪电就是大级别的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雷电”还是世界上一大“谜团”!“雷电”的许多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雷电”的“异常”现象:由于“雷电”常给人类带来各种危害,于是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的原理是基于“尖端放电”。
按照伦理“雷电”最容易击中树木及高大建筑物、尤其是“避雷针”!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的观察发现:“落雷点”非常随意,并不会特别“亲睐”树木、避雷针等。
就像一个“熊孩子”你无法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的是,有些“雷电”居然绕过“避雷针”直接击打在被保护的建筑物上,好像“避雷针”只是个摆设?这直接违反了“尖端放电”的理论。
所以有理由叙述下“静电”与“雷电”的区别,看看“雷电”究竟神秘在那里。
在气候干燥的冬天,人们常在不经意的时候碰到导电的金属物体时“啪”的一声被电了一下,这就是人体积累的“静电”释放时产生了电火花。
实际上这时人体还没有碰到金属物,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这个距离与人体所带“静电”电压值成正比,为(1万伏特/厘米),如果一个人的手指距离金属物0.3厘米时产生了电火花,那么这个人身上积累的“静电”电压值就是3千伏特,如果这个人手指距离金属物2厘米时产生了电火花,那么这个人身上积累的“静电”电压就是2万伏特,反之亦然。
那么如果你让这个带2万伏特“静电”人的手指在离金属物3厘米处让她发出电火花,即便是用出“洪荒之力”她也无法办到的!但。
是。
如果把这个人换成“雷神”呢?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雷神的手指”可以在距离金属物10厘米、20厘米、甚至30厘米处轻松的射出一条电火花来!说白了就是‘电’借助‘神力’便拥有了‘超能力’。
惊了吧?人做不到的事“神”做到了,也就是说“神”是不讲规则的。
(这又是雷电的另一个未解之“迷”)“雷电”的“秘密”远不止这些。
帮雷电搭个梯子——避雷针的发明
我们都知道,雷电就是普通的电。
然而,当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却遭到了许多权威科学家的嘲笑。
他决定用事实证明一切。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了。
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奔向郊外一个空旷的地方。
那风筝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
它是用丝绸做成的,顶端绑着一根金属丝,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绸带,可防止实验者触电,绸带和细绳之间挂着一片钥匙。
富兰克林和儿子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
风筝像鸟儿一般渐渐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紧握着没被雨水淋湿的绸带,认真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风筝细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细绳传导下来了。
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伸手碰了一下钥匙,身上立刻感到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我被电击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
随后,他把风筝细绳上的电引入莱顿瓶,莱顿瓶内电光闪烁。
回到家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雷电与普通的电性质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彻底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说法,使人们认识到雷电的本质,而且证实了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
1753年的一天,富兰克林突然想到:高大的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正当他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俄罗斯彼得堡传来了不幸的消息: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
这更坚定了他研制避雷装置的决心。
他在屋顶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粗导线,再沿着楼梯将导线引到地里。
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沿着细铁棒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子完好无损。
富兰克林成功了!他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
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装上了避雷针。
——避雷针的发明◆小圆球。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
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
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
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
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
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
“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
”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
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
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
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
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
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
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
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富兰克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作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他在政治、科学、出版、外交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在科学领域,富兰克林发明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设备,其中包括著名的避雷针。
18世纪初,神秘的雷电现象使人们感到恐惧和不安。
富兰克林在研究气象和电学时,对雷电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开始进行一系列实验,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雷击。
富兰克林初步的想法是,设计一种大型的金属罩子,将建筑物完全包住,以阻挡雷电。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实用。
于是,富兰克林开始寻找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贝尔法斯特时,富兰克林从当地的文献中得知,以前曾经在法国进行过一项试验。
一位名叫杜福尔的医生,试图用带有金属针的竹杆引诱云电,并成功地触发了一次闪电。
这个想法启发了富兰克林,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概念变成一种可行的设备。
富兰克林用一根长竹杆来进行实验,将红色绸子绑在杆子的顶部。
当龙卷风经过时,绸子会受到静电荷的吸引,向杆子倾斜。
通过这个实验,富兰克林得出结论,可以用金属导电棒替代竹杆来引诱雷电,从而避免建筑物被雷击。
在1752年的夏天,富兰克林决定实施这个想法。
他购买了一些铜线和铁钉,并设计了一个被称为“风筝”的装置。
这个装置由一个大竹篮,一个帆布降落伞和一些铜线和铁钉组成。
他在帆布降落伞的框架上装上一根高耸的竹杆和一条铜线,并将帆布降落伞系在竹杆的下端。
然后,他等待着一个适当的天气条件来进行试验。
当一个风暴来临时,富兰克林把风筝放到空中,同时将铜线接到一个屋顶上的钥匙。
当闪电击中风筝时,电荷通过铜线流入钥匙,从而证实了他的实验理论。
富兰克林的避雷针设计成功后,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它成为一种有效预防建筑物被雷击的措施,保护了无数的人和财产。
富兰克林的这个发明对于现代科学和电气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经典案例。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DIV.MyFav_129980771026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H1{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24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99807710263 H2{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99807710263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99807710263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299807710263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99807710263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99807710263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99807710263P.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LI.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DIV.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A:link{COLOR: #0000a0; FONT-FAMILY: 宋体;TEXT-DECORATION: none}DIV.MyFav_1299807710263 SPAN.MsoHyperlink{COLOR: #0000a0; FONT-FAMILY: 宋体; TEXT-DECORATION: none}DIV.MyFav_1299807710263A:visited{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299807710263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purp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299807710263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99807710263P.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LI.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DIV.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99807710263 SPAN.CharChar1{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99807710263SPAN.CharChar{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9980771026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99807710263 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299807710263 UL{MARGIN-BOTTOM: 0cm}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发明故事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发明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发明故事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
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
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逐步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
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
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
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
“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
”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
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
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
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理解到雷电的本质。
所以,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
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
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增大电容量。
依据自然现象的发明创造
依据自然现象的发明创造一、闪电的发现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出现在雷暴天气中。
闪电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
古人对闪电的形成原理并不了解,他们将闪电视为神灵的怒火或是上天的惩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揭开了闪电的神秘面纱。
二、发明创造1. 避雷针的发明由于闪电具有巨大的能量,当闪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火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通过将建筑物与地面之间建立一条导电通路,将闪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闪电的侵害。
2. 电的发现与应用闪电是电的一种表现形式,电的发现对人类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电的存在,并开始研究电的性质和应用。
随着电学的发展,人们创造出了电灯、电视、电话、电脑等许多革命性的发明。
3. 雷达的发明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设备,可以探测到远离地面的目标。
雷达的发明对于天气预报、飞行导航、军事防御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雷达,人们可以提前预知雷暴天气的到来,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激光的发明激光是一种高度聚焦的光束,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定向性。
激光的发明对于科学研究、医疗治疗、工业加工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例如,激光可以用于进行精细的眼科手术,治疗近视、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5.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加热水源等。
太阳能的利用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等领域。
三、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现象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电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得光明和热量,电脑的发明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信息,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这些发明创造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雷达的发明使得海上航行更加安全,农业生产中的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能提供光照和温度控制,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的故事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
不过,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很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
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不过,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
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1727年,英国成立了讨论火药仓库免遭雷击对策委员会,富兰克林被任命为委员。
但是对避雷针的顶端的形状是尖的还是圆形的好,人们发生了争执。
富兰克林避雷针
富兰克林避雷针简介富兰克林避雷针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和其他高耸物体免受雷击的装置。
这种避雷针是由18世纪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因而得名。
富兰克林避雷针采用接地原理,将雷电引入地下,以确保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安全。
原理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原理基于电荷中和的原理和电力分布的特性。
当雷云产生较强的静电荷,靠近大地时,避雷针能将高电位的电荷通过导线引入地下,从而减少了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避雷针主要由导体材料制成,如铜或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它们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的顶部,并通过导线连接到地面。
当雷电靠近避雷针时,电荷开始沿着导线流动。
导线的直径和材料的导电性决定了电流的流向和大小。
在富兰克林避雷针的设计中,导线的直径通常足够大,以承受来自雷电的大电流。
这也是为了确保电荷能够顺利地从雷云中释放到地下。
导线与地下的连接非常重要。
通常,导线会埋入地下,直接与大地连接。
这样一来,导线能够有效地将电荷引入地下,使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受到雷击的损害。
安装和维护安装富兰克林避雷针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常,这项工作由专门的电气工程师或避雷针安装公司来完成。
他们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为您提供最佳的避雷针安装方案。
在安装富兰克林避雷针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工作。
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勘测,确定最佳的避雷针安装位置。
这通常是在建筑物的顶部,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雷云和电荷。
接下来,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线材料和直径。
这将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条件来决定。
导线的长度和连接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安装完成后,富兰克林避雷针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这是为了确保避雷针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定期检查包括检查导线的连接情况,修复或更换受损的部件,并清理导线周围的杂物。
避雷针的作用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其他高耸物体的影响。
避雷针能够将电荷引入地下,使建筑物免受雷击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由于云层相互摩擦、碰撞而使不同的云层带不同的电,当电压达到可以穿过空气的程度以后,临近的两片云层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花和巨大的响声。
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到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
放电如果通过人体,能够立即致人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避雷针是一种防止直接雷击的装置。
它的作用是将高空的雷电引向自身,使之泻入大地,从而保护周围的建筑物。
实际上,避雷针在我国出现最早.据《谷梁传》《左传》《淮南子》等著作记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即出现了为防止雷击而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室”。
宋朝以来,许多建筑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
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使厅堂的人有地方避开雷击,消除了电学上所称“跨步电压”的危险。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
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
手上还有麻木感。
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
电也能被尖端吸收。
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
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
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
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
再将导线引入地下。
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
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
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
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
而避雷针在最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
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
由于避雷针已在费城等地初显神威,它立即传到北美各地,随后又传入欧洲。
避雷针传入法国后,法国皇家科学院院长诺雷等人开始反对使用避雷针,后来又认为圆头避雷针比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好。
但法国人仍然选用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
据说当时的法国人把富兰克林看作是苏格拉底的化身。
富兰克林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
他的肖像被人们珍藏在枕头下面,而仿照避雷针式样的尖顶帽成了1778年巴黎最摩登的帽子。
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在英国人眼中似乎成了将要诞生的美国的象征。
据说英国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出于反对美国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国全部后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尖头统统换成圆头,以示与作为美国象征的尖头避雷针势不两立,这真是避雷针应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