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Word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1《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1《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摩擦过的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②.用摩擦过的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 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2. 接触带电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3. 感应起电⑴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⑵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实质:自由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规律:近端感应种电荷,远端感应种电荷。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四.元电荷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符号:2. 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它是电荷量的最单位。

3. 元电荷的值:e=,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定。

4.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倍。

5. 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与其的比值。

五.验电器和静电计1、人们选用什么仪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阅读课本了解验电器和静电计的结构和功能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2、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题型1: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

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规律是什么?2. 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A小球带有3×10-3C的正电荷,B小球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

先让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 最终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 A= C 、q B=C,q C= C。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2.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4.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二、学习重点: 电荷守恒定律三、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物体起电的原因1.自然界中的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有什么特点:2.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3.金属有什么特性?4.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本质是什么?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各带什么电荷?练习1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 .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 .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2)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结果怎样?b.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①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②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ⅰ 若为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平分 接触后再分开Q Q 21 Q 21 ⅱ 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同种电荷,则总电荷平分 接触后再分开2Q 6Q 4Q 4Qⅲ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平分接触后再分开Q 3Q Q Q(3)感应起电思考a:什么叫静电感应?思考b: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思考c: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思考d: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思考e:在b和c中,金属箔片各带什么电荷?思考f:感应带电的本质是什么?结果如何?想一想: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异同点是什么?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三、元电荷1.什么叫电荷量?符号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表示?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单位是什么?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6: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6: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比荷的概念.[基础知识]一、电荷的种类及物质的电结构1.电荷的电性及电荷间作用(1)电性: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2.原子的组成原子由 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核外的电子带 .通常原子内正、负电荷的数量相同,故整个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性.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想一想 1.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是否有电荷?二、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 .2.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的现象.(2)感应起电:利用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3.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接触后会带上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接触起电,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接触后,会使电荷量.想一想 2.采用感应起电的方式能否使绝缘体带电?三、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1)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2)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保持不变.2.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常用符号Q或q表示,其国际单位是.(2)元电荷:科学家发现和所带的电荷量最小,且其他物体所带电荷量是该电荷量的,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 C.(3)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跟电子的质量m e之,叫做电子的比荷,其值为e/m e=1.76×1011 C/kg.想一想 3.一个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5.0×10-19C吗?[典例精析]例1 下列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例2 如图所示,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带负电的橡胶棒,移近或接触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两导体球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B.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移走橡胶棒,两球都不再带电C.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分开两球再移开橡胶棒,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D.橡胶棒与甲球接触一下移开,再分开两球,甲球带负电,乙球带正电例3 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对点题组]1.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c斥a、b斥c、d吸b,则()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D.c、d小球带异种电荷2.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3.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参 考 答 案 ☆--[基础知识]一、1.(1)玻璃棒 橡胶棒 (2)排斥 吸引 2.原子核 质子 中子 负电3.自由电子想一想1.不带电的物体内有电荷,正负电荷电量相同,故对外不显电性.二、1.负电 正电 2.(1)异种 同种 (2)静电感应 3.平分想一想2.不能,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三、1.(1)转移 不变 (2)代数和 2.(1)库仑 (2)质子 电子 整数倍1.6×10-19 (3)比想一想3.不可以,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e 的整数倍.[典例精析]例1 [解析] 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还需知道验电器金属球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故选BD.[答案] BD例2 [解析]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是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而使橡胶棒带负电,A 错误;橡胶棒靠近甲球时,发生感应起电,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移走棒后,两球上的电荷中和,都不带电,若先移开两球再移走棒,两球上的电荷不能中和,甲、乙两球仍带电,故B 、C 正确.橡胶棒与甲球接触,是接触起电,两球都带上负电荷,分开两球,仍都带负电,D 错误.故选BC.[答案] BC例3 [解析] (1)设A 、B 带同种电荷为q ,则A 、C 接触后,A 、C 带电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球接触后,B 、C 所带电量为q B =q C ′=q +12q 2=34q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34q =23. (2)设q A =+q ,q B =-q .则C 与A 接触后,A 、C 带电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接触后,B 、C 带电量为q B =q C ″=12q -q 2=-14q ,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14q =21. [答案] (1)2∶3 (2)2∶1[对点练习]1. [解析]由d 吸a 、d 吸b 可知,a 与b 带同种电荷,且与d 带异种电荷;由c 斥a 、c 斥b 可知,c 与a 、b 带同种电荷,所以c 与d 带异种电荷,A 、C 错误,B 、D 正确.故选BD.[答案] BD2. [解析]甲、乙相互摩擦后,甲、乙带等量异种电荷,由于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 ,则乙必带负电1.6×10-15 C ;乙与丙物体接触后,电荷平分,故乙、丙两物体各带负电荷8× 10-16 C ,故选项A 、D 正确.[答案] AD3.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学史和对元电荷的理解,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由以上可知[答案]为B 、C 、D.[答案] BCD。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案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目标定位]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问题设计]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何种电荷呢?玻璃棒和丝绸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负电.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上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2.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答案(1)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3.接触起电:电荷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延伸思考]带正电的金属球A与不带电的金属球B接触,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电子从B转移到A上,使B带上了正电荷.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设计]1.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答案不会2.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答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说明:(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保持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平分电荷,两小球带电荷量都为Q=Q1+Q22(式中电荷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延伸思考]1.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2.“电荷的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还成立吗?答案不是.“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其带电电荷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这样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电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三、元电荷[问题设计]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答案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C的整数倍.由于4×10-19C是1.60×10-19C的2.5倍,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C.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要点提炼]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 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说明:(1)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例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答案BD例2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正电导体C时()图2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 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再是最远端,人是导体,人脚下的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都移走,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会分布在整个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张开.选项C正确.从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答案BCD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答案AD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解析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但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也没有电性之说,A项错误,C项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项错误;元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D项正确.答案CD1.(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就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失去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所以C正确.2.(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抑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________×10-18 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9.2×10-18 C B.9.4×10-18 CC.9.6×10-18 C D.9.8×10-18 C答案C3.(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6.4×10-9 C、Q B=-3.2 ×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 3.0×1010个解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球,中和A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 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 球上有净正电荷,B 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 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 =ΔQ e =4.8×10-9 C 1.6×10-19 C =3.0×1010个题组一 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 .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号电荷C .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一定显正电性D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答案 BC解析 物体间通过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发生转移,哪个物体会失去电子决定于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A 错误;但两物体间摩擦时,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必定失去多少电子,故B 正确;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必定带负电,反之带正电,故C 正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 错误.2.如图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1A .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 .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 .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 .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答案 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能移动.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答案A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起电.故D错误.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四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等量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2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图2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题中“近旁”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D对.6.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3甲、乙所示,则( )图3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 .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 BC解析 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题组二 对元电荷的理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 .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D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 =1.60×10-19 C 答案 BD解析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 、D.8.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 CB .-6.4×10-19C C .-1.6×10-18 C D .4.0×10-17 C答案 A 解析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为e =1.60×10-19 C ,选项A 中电荷量为32e ,B 中电荷量为-4e ,C 中电荷量为-10e ,D 中电荷量为250e .选项B 、C 、D 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 是不可能的.题组三 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9.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是()A.-q B.q C.2q D.4q答案C10.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C11.如图4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 A、Q 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图4A.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 A>Q 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 A、Q 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答案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 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 A、Q 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1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________ C,q B=________ C,q C =________ C.答案5×10-67.5×10-67.5×10-613.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接触后再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2∶3 (2)2∶1解析 (1)设A 、B 带电荷量均为q ,第三个小球先与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两球分别带电荷量为q 2,第三个小球再与B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q 2+q 2=34q ,所以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2∶3.(2)设A 带的电荷量为q ,B 带的电荷量为-q ,第三个小球先与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为q 2,再与B 接触,先中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12q +(-q )2=-q 4.所以,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2∶1.。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案好!!!!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案好!!!!

邹城一中学案编制人:田佑涛审核人:张圣金审批人:相龙虎【预习导引】一、电荷1.电荷有两种,摩擦过的带正电,用摩擦过的带负电.2.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

这就是摩擦起电。

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移动,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电,远离的一端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既不能,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电荷守恒定律也常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总是保持不变的.三、元电荷1.电荷量:叫做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用符号C表示.2.元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是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的值e= 。

3.比荷:电子的与电子的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e/m= 。

【自学检测】1.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再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上的金属箔已闭合D .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 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上的金属箔已闭合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为2/3e,d夸克带电荷量为一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 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 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4.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是-3×10-9C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9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交流与讨论】一几种起电方式的实质1. 通过毛皮摩擦橡胶棒,丝绸摩擦玻璃棒说明摩擦起电的实质2. 接触带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这种方式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称为接触起电.讨论用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接触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物体相接触,电荷怎样变化?3.通过右图实验讨论说明感应起电的方法及实质(1)方法(2)感应起电的实质是?思考(1)当带电体与验电器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铂片怎样变化?(2)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导体棒时金属铂片怎样变化?(3)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是否相同?二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1. 内容:2.一个高能光子产生一对正、负电子时,或一对正负电子、湮灭转化为光子时,电荷守恒定律是否仍然成立?3.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1= 6.4×10-9C,Q2= -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三元电荷1.电荷量2.元电荷3.比荷注意:(1)带电物体电荷量不可能是任意的一个数值,它只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4: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4: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了解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3、体会用守恒的思想看世界。

重点: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15分钟认真研读课本1—4页,并完成预习案,20分钟完成探究案。

2.将你预习中的疑问填在“我的疑问”中,准备在课堂上组内讨论.[预习案]一电荷摩擦起电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什么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正负电荷是谁命名的?2、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为什么对外表现出不带电?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二.元电荷1、电荷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吗?3、元电荷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已知氢离子的质量是kg 271067.1-⨯,则氢离子的比荷是多少?[针对训练1]M 和N 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 带正电荷1.6×10-10C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摩擦前M 和N 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 转移到了MC .N 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 .M 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我的疑问]请写出你的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解决![探究案]探究点一. 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实验:取有绝缘支架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 、B ,使它们彼此接触。

(如图)1、 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 移近导体A ,物体C 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试分析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那端聚积?A、B上的金属箔是否会张开?为什么?2、如果把C移走,那么A和B上的金属箔是否会张开?为什么?3、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走C,那么A和B上的金属箔是否会张开?为什么?小结:什么是静电感应?什么是感应起电?[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B端分别感应出什么种类的电荷?探究点二.电荷守恒定律1、静电感应是不是创造了电荷?实质是什么?2、根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思考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怎样的?4、电荷守恒定律还有另一表述吗?自我小结:简要的总结今天你学会的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是表示跟质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3、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量Q A= -6.4×10-9C,Q B=-3.2×10-9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4、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选修3_1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选修3_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第1课时班级姓名第小组【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课前自学】回忆你初中所学习的有关电荷的知识,尽可能说出来。

1、回忆化学中学过的原子结构图,怎样理解“整个原子对外较远..位置表现为中性”?2、我们初中学习过摩擦起电。

请解释为什么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而丝绸带负电?3、老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只是靠近验电器,并没有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了,请解释这个现象。

4、请认真观察课本第3页“静电感应”实验。

思考课本提出的三个问题。

并初步解释这个现象。

5、阅读电荷守恒内容。

我们常说,一个物体不带电,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物体里面没有电荷?6、在国际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什么是元电荷,它的值是多少?如何理解物体所带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而是元电荷的整数倍?7、电子与质子电荷量相等,电子与质子的比荷哪个大?为什么?【自主探究】1.带电微粒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CB.-6.4×10-19C C .-1.6×10-18C D.4.0×10-17C2.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3.如图1-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4.如图1-2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5.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 A= C,q B= C,q C= C.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3所示.现使b带电,则()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7、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第一章静电场学案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答案1.正负排斥吸引2.负正正负3.电中性自由电子正自由电子4.异号电荷同号电荷感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5.转移转移6.电荷量库仑C7.元电荷1.6×10-19C整数倍比荷一、电荷[问题情境]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答案1.来自原子内部;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自由活动是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的转移.答案1.负正2.异号同号3.电子[问题延伸]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答案必须是导体,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情境]现代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可达千万度,那么,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1.电荷是摩擦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吗?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否守恒?答案1.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物体组成的一部分2.守恒[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________,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答案2.零[问题延伸]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例1 如图1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图1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也正确.答案BCD名师点拨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变式训练1如图2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图2(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则B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与B接触一下,A和B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则A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与B分开,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C和-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QA+QB2=1.6×10-9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10-9C+1.6×10-9C=4.8×10-9C 转移的电子数N=ΔQe=3.0×1010个答案见解析名师点拨对于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性则总量平均分到一半,如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如果未讲明相同的小球,不一定平均分配.变式训练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C,qB=________C,qC=________C.答案0.5×10-50.75×10-50.75×10-5【即学即练】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答案C解析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3.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3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答案A解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10-19C的整数倍.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消失答案BC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产生的正电荷和电子C.感应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D.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可以移动的正电荷答案AC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所以A、C正确,B错误.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可以移动的自由电子,而不是正电荷,D项错.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小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带电情况可能是( ) A.A和B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A和B原来带有同种电荷C.A和B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A和B原来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D解析当A和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时,接触一下后电荷被中和.A 项错误.4.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图4所示,下列几种方法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4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带的电荷量如果不变,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答案AC解析A项正确,这是感应起电的正确操作步骤,B项错;C项正确,描述的是接触起电的操作步骤;D项错误,在感应起电中可以做到“棒带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都带电”.5.如图5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 图5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答案AB解析由题意可知验电器是带电的(因箔片有张角),当不带电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由于感应起电,金属球A会带上异种电荷,因异种电荷相吸,所以验电器上带的电荷会更多的聚集到小球B上,箔片上聚集的电荷会减少,故张角减小,A项正确;当金属球A带负电时,同样因异种电荷相吸,使得箔片上聚集的电荷减少,张角减小,B项正确.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6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图6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答案B7.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C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C项正确.8.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指摸甲球.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球不带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 )A.○1→②→③→④→⑥B.①→②→④→③→⑥C.○1→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答案C解析○1→②→③→④→⑤是做静电感应实验的正确步骤.9.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荷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荷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答案两球都带正电且均为2×10-8C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要平均分配电荷量,故两球均带q=(q1+q2)/2=[(+6×10-8)+(-2×10-8)]/2C=2×10-8C,带正电.10.如图7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钟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图7(1)电子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答案(1)5×107(2)5×103s解析因每个电子的带电荷量为-1.6×10-19C,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所以电子瓶上收集到的电子个数为n=(-8×10-12C)/(-1.6×10-19C)=5×107个实验的时间为t=(5×107)/104s=5×103s。

高中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及教案

高中物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及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学情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高中物理选修3-1.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1.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一、重点知识: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2.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

所以,电荷量e称为。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3.使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带电状态的过程叫。

常见的起电方式有、和等。

例如:一个带电的金属球跟另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者必定带上等量同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不带电的导体在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带电体的作用而重新分布,使导体的两端出现电荷。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发生正负电荷湮没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仍然不变,所以电荷守恒定律也常常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

6.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

[范例精析]例1 图1-1-1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

试问:(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拓展把AB紧密靠拢,让C接触A或B,然后移去C。

再把A与B分开,则A、B都带等量正电。

例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最新精品导学案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教案编写人:廖庆波审查人:高一物理组编写时间:2012年4月24日班级: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互相作用。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觉起电的实验过程,认识使用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构造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要点、难点)b5E2RGbCAP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要点)4.知道元电荷的观点,知道电荷量不可以连续变化。

【学法指导】进一步领会物理学中的守恒思想。

【知识链接】用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带____ 电荷;用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带____电荷;这表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

p1EanqFDPw【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电荷请阅读课本P2“摩擦起电”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问题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有些______跑到丝绸上了,玻璃棒因缺乏电子而带____电,丝绸因有了剩余的电子而带____电。

DXDiTa9E3d小结 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约束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于是本来电中性的物体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失掉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RTCrpUDGiT请阅读课本P “金属模型”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3....问题 2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会离开原子核的约束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类电子叫做_________ ,失掉这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______。

在金属内部,每个带正电的离子只好在5PCzVD7HxA______地点上 ______而不 _______,只有 __________穿越此中,所以使金属成为导体。

jLBHrnAILg 问题 3、察看“静电感觉”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填“张开”或“闭合”)现象①: A 和 B 接触时,把带正电荷的物体 C 移近导体A,金属箔 _____;现象②:这时,把 A 和 B 分开,而后移去C,金属箔 ______;现象③:再让 A 和 B 接触,金属箔_______。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3、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

4、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一)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 C。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式1、摩擦起电(1)定义: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2)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感应起电(1)定义: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2)实质: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四)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重难点解析(一)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二)感应起电的过程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在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靠近带电体一端的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的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比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被吸引到靠近带电体的一端,从而使这一端带负电,另一端则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

无论是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还是接触起电,其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2【学习目标】·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一、电荷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实质:二、电荷守恒定律:三、几个基本概念:电荷量:元电荷:比荷:静电感应、感应起电:四、思考与练习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

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C.元电荷就是电子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E.在上题图中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课后作业:问题与练习1、2、4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A先与B接触,A再与C接触,后B、C接触2.BCD 3.CD 4.AB【阅读材料】静电学发展史“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

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历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历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点电荷的概念。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

3、会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知识梳理(一)电荷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二)电荷守恒定律1、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元电荷1、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都是 16×10⁻¹⁹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倍。

2、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 q 与其质量 m 的比值叫做比荷。

三、实验探究(一)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器材: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支架实验步骤: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使它们靠近。

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使它们靠近。

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使它们靠近。

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现象及结论: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设计新人教选修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设计新人教选修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的实质.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及其本质.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了解比荷的概念.自主探究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和.(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2)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2.同号电荷相互,异号电荷相互.合作探究一、起电的三种方式【提出问题】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的不紧的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而带负电,失去的物体带正电.【例题1】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硬橡胶棒上了C.硬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硬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归纳总结】(1)相互摩擦的物体一定是同时带上了量的号电荷.(2)摩擦起电的本质是.2.接触带电:指一个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的金属导体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例题2】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B,其中A带电为Q,B不带电,将A与B接触后再分开,则A、B 的带电情况怎样?【归纳总结】(1)接触带电的本质: .(2)电荷量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总电荷量.3.感应起电(1)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利用而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3)感应起电的本质: .二、电荷守恒定律1.表述一:电荷既不会,也不会,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2.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三、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制单位是,简称,用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即所带的电荷量,用表示,等于C,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与电子的之比.【例题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带电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号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号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2.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A.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3.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荷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5.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号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号电荷6.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二、非选择题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最终A带上了-10-8 C的电荷.实验过程中,是电子由A转移到B还是由B转移到A?A、B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各是多少?8.A为带正电的小球,B为原来不带电的导体.把B放在A附近,A、B之间存在吸引力还是排斥力?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新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

第六章静电场学案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元电荷的含义,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述。

2、掌握库仑定律,能够解决有关的问题。

3、理解电场强度及其矢量性,掌握电场强度的叠加,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

理解引入电场线的意义。

【知识梳理】知识点1.如何理解电荷量、元电荷、点电荷和试探电荷?知识点2.物体起电方式有哪几种?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思考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思考2.下面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做点电荷B.只有做平动的带电体才可看做点电荷C.只有带电荷量很少的带电体才可看做点电荷D.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可多可少知识点2.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库仑力的方向怎么判断?思考3.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 q1q2r2,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思考4.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B、C,A带电荷量+7Q、B带电荷量-Q、C不带电,将A、B分别固定起来,然后让C球反复很多次与A、B球接触,最后移去C球,则A、B球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A.35/8倍B.7/4倍C.4/7倍D.无法确定5.如图1所示,带电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OA=OB,都用长L的丝线悬挂在O点.静止时A 、B 相距为d.为使平衡时AB 间距离减为d2,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A .将小球A 、B 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C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典例导学】一、点电荷和库仑定律 【例1】 (2011·海南·3)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 ,球2的带电量为nq ,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 ,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A .n =3B .n =4C .n =5D .n =6图2【例2】 (2010·启东模拟)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 ,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A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B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C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D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2二、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例3】 (2010·金陵中学模拟)如图3所示,电荷量为Q 1、Q 2的两个正电荷分别置于A 点和B 点,两点相距L ,在以L 为直径的光滑绝缘上半圆环上,穿着一个带电小球q(可视为点电荷)在P 点平衡,若不计小球的重力,那么PA 与AB 的夹角α与Q 1、Q 2的关系满足( )A .tan 2 α=Q 1Q 2B .tan 2 α=Q 2Q 1C .tan 3 α=Q 1Q 2D .tan 3 α=Q 2Q 1图3[变式训练1] (2009·浙江理综·16)如图4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q >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 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图4A .l +5kq 22k 0l 2B .l -kq 2k 0l 2C .l -5kq 24k 0l 2D .l -5kq 22k 0l 2【例4】 如图5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 m 的点电荷A 、B ,A 带电+Q ,B 带电-9Q.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 ,恰好使三个点电荷均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问:C 应带什么性质的电?应放于何处?所带电荷量为多少?图5[变式训练2] 如图6所示,水平天花板下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的两个相同的带电小球a 、b ,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固定球+Q 时,两悬球都保持竖直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球带正电,b 球带正电,并且a 球带电荷量较大B .a 球带负电,b 球带正电,并且a 球带电荷量较小C .a 球带负电,b 球带正电,并且a 球带电荷量较大D .a 球带正电,b 球带负电,并且a 球带电荷量较小图6三、库仑力与牛顿定律相结合的问题【例5】一根放在水平面内的光滑玻璃管绝缘性能很好,管内部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弹性金属小球A 和B(如图7),分别带电荷量+9Q和-Q.两球从图中位置由静止释放,问两球再次经过图中位置时,A球的瞬时加速度为释放时的几倍?图7[针对训练3]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带电小球A、B、C,它们的质量均为m,间距均为r,A、B带等量正电荷q,现对C球施一水平力F的同时,将三个小球都放开,如图8所示,欲使得三个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间距r不变,求:(1)C球的电性和电荷量;(2)力F及小球的加速度a.图8【当堂检测】1.关于点电荷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B.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做点电荷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做点电荷D.对于任何带电球体,总可以把它看做电荷全部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2.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1.6×10-10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3.下面各图A球系在绝缘细线的下端,B球固定在绝缘平面上,它们带电的种类以及位置已在图中标出.A球能保持静止的是()4.如图9所示,把一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a、b两小球均可看成点电荷)()A.带负电,放在A点B.带正电,放在B点C.带负电,放在C点图9D.带正电,放在C点5.(2010·辽宁沈阳二测)如图所示,点电荷+3Q与+Q分别固定在A、B两点,C、D两点将AB连线三等分.现使一个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C点开始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不计试探电荷的重力.则关于该电荷在CD之间的运动,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一直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变小B.做先减速后加速的运动C.一直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变小D.做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巩固提升】1.(2010·广东模拟)如图11所示,三个小球a、b、c分别用三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点O,细线的长度关系为Oa=Ob<Oc,让三球带电后它们能静止在图中位置.此时细线Oc沿竖直方向,a、b、c连线恰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球质量一定相等B.a、b、c三球所带电荷量一定相等C.细线Oa、Ob所受拉力大小相等D.a、b、c三球所受静电力大小一定相等2.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相距一定的距离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A 和B.在t 1=0时,同时将两球无初速释放,此时A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经一段时间后,在t 2=t 时,B 球的加速度大小也变为 a.若释放后两球在运动过程中并未接触,且所带电荷量都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个小球带的是同种电荷B .两个小球带的是异种电荷C .t 2时刻两小球间的距离是t 1时刻的2倍D .t 2时刻两小球间的距离是t 1时刻的22倍3.如图所示,A 、B 是系在绝缘细线两端,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其中m A =0.1 kg ,细线总长为20 cm.现将绝缘细线绕过固定于O 点的光滑定滑轮,将两球悬挂起来,两球平衡时,OA 的线长等于OB 的线长,A 球依靠在光滑绝缘竖直墙上,B 球悬线OB 偏离竖直方向60°,求B 球的质量和墙所受A 球的压力.(g 取10 m/s 2)4.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的物体A 和B(A 、B 均可视为质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1)A 受到的静摩擦力;(2)如果将A 的电荷量增至+4Q ,则两物体将开始运动.当它们的加速度第一次为零时,A 、B 同时运动了多远的距离?5.所示,一光滑绝缘导轨,与水平方向成45°角,两个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的带同种电荷的小球从等高处由静止沿导轨下滑(导轨足够长).求:(1)两个小球间距离为何值时,两球速度达到最大值?(2)以后小球做何种形式的运动? 图146.如图15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沿一直线等距离排列三个小球A 、B 、C ,三球质量均为m ,相距均为L.若小球均带电,且q A =+10q ,q B =+q ,为保证三球间距不发生变化,将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于C 球,使三者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求:(1)F 的大小;(2)C 球的电性和电荷量. 图15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思考】 1.BD2.D [能否将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关键在于我们分析时是否无需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即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可不予考虑时就可以将其看成点电荷,至于它的电荷量就可多可少.]3.D4.C [C 与A 、B 反复接触后,最终结果是A 、B 原先所带的总和,最后在三个小球间均分,最后A 、B 两球的电荷量为7Q +(-Q )3=2Q.A 、B 原先有引力:F =k q 1q 2r 2=k 7Q·Q r 2=7k Q 2r 2;A 、B 最后的斥力F ′=k 2Q·2Q r 2=4k Q 2r 2,所以F ′=47F ,A 、B 间的库仑力减小到原来的47.]5.BD [对B 球,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F m B g =d L ,而F =k Q A Q B d 2,可知d =3kQ A Q B L m B g ,故选B 、D.]思维提升1.元电荷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而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二者的物理意义完全不同.并且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为元电荷的整数倍.2.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电子的转移.移出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移入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在电子移动中,电荷总量不会改变,即电荷是守恒的.3.实际带电体在距离较近时,不能被看做点电荷,即库仑定律不再适用.4.电荷平分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导体球必须完全相同,因为电荷的分布与导体的大小、形状等有关系.【例题】例1 D [根据库仑定律,球3未与球1、球2接触前,球1、2间的库仑力F =k nq 2r 2,三个金属小球相同,接触后电量均分,球3与球2接触后,球2和球3的带电量q 2=q 3=nq2,球3再与球1接触后,球1的带电量q 1=q +nq 22=(n +2)q 4,此时1、2间的作用力F ′=k nq 2·(n +2)q 4r 2=k n (n +2)q 28r 2,由题意知F ′=F ,即n =n (n +2)8,解得n =6.故D 正确.][规范思维] 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将平分电荷.例2 D [因为a 、b 两球所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它们各自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相互靠近的一侧电荷分布较密集,又L =3r ,不满足的要求,故不能将带电球壳看成点电荷,所以不能应用库仑定律,故F 库≠k Q 2L 2.此时两个电荷间的实际距离L ′<L ,所以F 库>k Q 2L 2.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不满足,但因为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作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故F 引=G m 2L2.故D 项正确.][规范思维] (1)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而均匀球体可看做质点.(2)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两相距较近的球体不能被看做电荷量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因为两球体相距较近时,电荷将重新分布.例3 D[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 AP 、F BP 为库仑力,FN 为环对球的弹力,根据矢量三角形:tan α=F BPF AP由库仑定律得:F AP =kQ 1q x 2AP ,F BP =kQ 2qx 2BP由几何关系得:tan α=x BPx AP联立解得:tan 3 α=Q 2Q 1,D 正确.][规范思维] 本题实质上是三力平衡问题画出物体受力的矢量三角形,再借助几何知识,问题即迎刃而解. 例4 负电 A 的左边0.2 m 处且与AB 在一条直线上 -94Q解析 根据平衡条件判断,C 应带负电,放在A 的左边且和AB 在一条直线上.设C 带电荷量为q ,与A 点相距为x ,则以A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kqQ A x 2=k Q A Q Br2① 以C 为研究对象,则 kqQ A x 2=k qQ B(r +x )2② 解①②得x =12r =0.2 m ,q =-94Q故C 应带负电,放在A 的左边0.2 m 处,且与AB 在一条直线上,带电荷量为-94Q.[规范思维] 三个点电荷都平衡的规律:三个点电荷一定满足:(1)在同一直线上;(2)两同夹一异;(3)两大夹一小.例5169解析 释放后A 、B 吸引、相碰,相碰后电荷中和一部分后重新分配,对于本题中两个小球完全相同,电荷应均匀分配,即A 、B 两球相碰后均带电4Q.对于A 球,释放时受库仑力F 1=k9Q·Q r2. 再次经过图示位置时受库仑力F 2=4Q·4Qr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ma 1 F 2=ma 2 故a 2a 1=F 2F 1=169. 即A 球瞬时加速度为释放时的169倍.[规范思维] 通过此题进一步体会力学规律和方法在电场中的应用:①明确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或平衡方程或动能定理等).[针对训练] 1.C 2.B3.(1)负 2q (2)33kq 2/r 23kq 2r 2m解析 设取A 、B 、C 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a.以A 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如右图所示,A 球受到B 球的库仑斥力F 1和C 球的库仑力F 2后,要产生水平向右的加速度,故F 2必为引力,所以C 球带负电荷,又由库仑定律得:F 1=k q 2r 2,F 2=k q·q Cr2,分解F 2得:⎩⎪⎨⎪⎧F 2cos 60°=F 1F 2sin 60°=ma解得:q C =2q ,ma =3kq 2r 2,a =3kq 2r 2m所以F =33kq 2r 2. 【当堂检测】1.A 2.BC 3.AD 4.C 5.AB【巩固提升】1.C [以小球c 为研究对象,受到4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Oc 绳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a 球对c 球的静电力F ac 和b 球对c 球的静电力F bc ,由于小球c 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 ac 和F bc 的合力必沿竖直方向,因为a 、b 、c 构成一等边三角形,所以F ac =F bc .分别对a 、b 两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正交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易得,细线Oa 、Ob 所受拉力大小相等,C 正确;a 、b 、c 三球的质量、带电荷量没有要求,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A 、B 错误;若三球的带电荷量不相等,三球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等,D 错误.]2.BD3.0.2 kg 1.732 N ,方向水平向左解析 对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T -m A g -Fsin 30°=0①Fcos 30°-FN =0②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T =F ③F =m B g ④由①②③④式得m B =0.2 kgFN =1.73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墙所受A 球压力大小FN ′=FN =1.732 N ,方向水平向左.4.(1)k Q 2r 2 方向水平向右(或指向B) (2) kQ 2μmg -r 2解析 (1)物体A 静止时,受力如右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F =k Q 2r2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F -Ff =0A 受到的静摩擦力:Ff =k Q 2r2,方向水平向右(或指向B).(2)设物体A 、B 的加速度第一次为零时,A 、B 间的距离为r ′,如下图所示,Ff =μ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 4Q 2r ′2-Ff =0 解得r ′= 4kQ 2μmg由题意可知A 、B 运动的距离为x =r ′-r 2= kQ 2μmg -r 2 5.(1)Q k mg(2)振动解析 如右图所示,小球A 受力与B 受力对称,对B 受力分析,开始时Fcos 45°<mgsin 45°,小球A 、B 分别沿斜面加速下滑,当Fcos 45°=mgsin 45°时,A 、B 两球速度达到最大.这以后由于F 增大,两球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故:(1)由Fcos 45°=mgsin 45°,所以F =mg ,而F =k Q 2r 2.所以r =Q k mg . (2)以两小球相距r =Q k mg的两点为平衡位置各自沿导轨往返运动,即振动. 6.(1)70kq 2L 2 (2)带负电 403q 解析 因A 、B 为同种电荷,A 球受到B 球的库仑力向左,要使A 向右匀加速运动,则A 球必须受到C 球施加的向右的库仑力,即C 球带负电.设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A 、B 、C 三球整体,有F =3ma对A 球,有k 10q·q C (2L )2-k q·10q L 2=ma 对B 球,有k 10q·q L 2+k q·q C L2=ma 解得:q C =403q(负电),F =70kq 2L2.。

【高中】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关键字】高中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揩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揩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课前预习自查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摩揩起电:用毛皮摩揩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揩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4.感应起电: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6.电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知识探究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1-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典例探究题型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例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3所示.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 )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与a分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题型二、元电荷的理解【例2】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题型三、常见的带电方式【例3】如图1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拓展探究:如果该题中A带负电,和B接触后张角怎么变化?题型四、电荷守恒定律【例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达标训练1-1-1中的同学的带电方式属于( )A.接触起电B.感应起电 C.摩擦起电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接触起电 D.感应起电3.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感应起电 D.摩擦起电4.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5.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荷6.如图2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做电荷的湮灭-3-8.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就是该分子是不显电中性的,它通过电场会发生偏转,非极性分子不偏转),可做如下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 )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 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9.在上题中,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水流.则( )A.水流将向远离橡胶棒的方向偏离 B.水流将向靠近橡胶棒的方向偏离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橡胶棒 D.水流不偏转10.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3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11.如图4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12.如图5所示,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它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地方.放开气球后,你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13.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Q,B、C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有3Q的电荷量,应该怎么办?8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导学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
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
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
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
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
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m q .电子的比荷为kg C m e e
/1076.111⨯=.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
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
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
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
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故D 错误.
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图1—1—1
“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
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
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部分抵消),最后都达
到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同步检测]
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
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在
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 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 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
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
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
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
判断( )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
使导体B 带上正电?
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
B
图1—1—2
图1—1—3
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
电荷量分别为q A = ,q B = ,q C = .
[综合评价]
1.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 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 图1—1—4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 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 ,
B 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若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
验电
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 ,这时B 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
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
a 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
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1—1—6
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 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放开
C. b 立即把a 排斥开
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图1—1—6
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 ,16C 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 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910
-C,Q B =–3.2×910-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
后,小球A 、B 各带电多少库仑?
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3×10-3C 的正电荷,小球B 带有
-2×10-3C 的负电荷,小球C 不带电.先将小球C 与小球A 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
+ C A
B
+ + A B
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第一章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答案:1. 正负 2.(1)正负(2)异同(3)一部分电荷 3. 创
造消失保持不变
[同步检测]答案:1.带电摩擦 2.AD 3.不带不带负正 4 .远离靠近 5.AC 6.C 7.D 8.电荷A靠近导体B时,把B先拆分开后把电荷A移走,导体B靠近电荷A的一
端带正电
9.A 10. 5×10-6C 7.5×10-6C 7.5×10-6C
[综合评价]答案:1.BC 2.B 3.B 4.正负 5.D 6. 8×10-19C 1020 7.(1) 4.
8×10-9C (2) 1.6×10-9C
1.6×10-9C 8. 1.5×10-3C –
2.5×10-4C –2.5×10-4C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