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追求的历史教师郭福斌(精选)
角度:历史教学之要——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二
角度:历史教学之要——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二郭蕾徐赐成放宽教学的视野,使教学立意具有了来源和基础。
在更广的视野中思考历史知识的价值,寻找教学立意的生长点,就需要独特而多样的角度。
郭富斌老师在他的教学培训讲座中曾多次谈及这个问题,提出历史教育的多种角度,如“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站在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结合点上、站在基础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结合点上、站在应试教学和历史教育的结合点上”等。
洞察其中,在这些具体的角度背后,始终存在的是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历史的现实思考,这是最重要的角度!历史教育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而展开的,没有现实使命价值的历史教学缺乏生命感,不能让学生将历史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的历史教学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历史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世界眼光、民主思想、独立人格、较高素养的现代公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成为现代公民是关乎人的自由、幸福、权利等根本问题,认识到未来中国需要建立公民社会以推动民主宪政、法治建设,才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正因如此,历史教育在实践上是一种难度非常高的教育,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情感。
自然,历史教育者须有较高的教育艺术。
教学中如何透过层层的迷雾挖掘历史?如何透过一个个历史人物、一件件历史事件去追寻现实的倒影?如何巧妙的架接起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桥梁?这需要历史教师的智慧和探索。
通过郭富斌老师的一些课例,我们可以有些体会:首先,从现实问题的深刻关照中分析历史。
2008年3月,郭老师在讲授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工业时,郭老师从官办、观念、时局、技术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种种问题。
首先郭老师揭示官办企业的结局大部分都走向困境,而企业的创办人或管理者却个个富甲一方。
如李鸿章死后的财产为4000万两,故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这说明企业被企业运行者操作成为其摄取国家财富的工具;从观念角度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它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
视野:历史教育之源—— 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一
视野:历史教育之源——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一徐赐成郭富斌老师在谈及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时,经常提到的关键词是“理想、视野、情怀和担当”,如果说这些是他的追求和信仰的话,那么“理想、视野、情怀和担当”又无不体现在郭老师的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而这种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大历史教育观。
“大历史观”就是“小事件,大道理”,最早提出者是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大历史观”就是用宏观的、放宽的视野来研究历史。
所谓宏观的、放宽的视野,就是广泛地运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与美国、西欧的历史进行比较,加以研究。
并在所著的《大历史不会萎缩》中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
”大历史观不是用单一的尺度和个别的因素去限制整个历史事件的分析,而是强调要放宽历史时空的视野,注重大历史背景下的事件本身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互动和共鸣。
郭富斌老师将这一认识历史的方法运用到历史教育实践中,认为大历史观不仅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即在教育教学中,用大历史观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世界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让思想跨越时空的限制而在历史与现实中驰骋,由此建立历史的联想与对比,产生思想的火花和探究的冲动,进而涵养出历史思维能力。
从根本上讲,大历史教育观要求历史教师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历史教师教育视野的广度决定着历史教育资源的效度。
一、大历史教育观的本质是重视历史教育价值大历史观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意在通过变换认识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蕴含的问题和价值进行再认知,从而发现最具现实感的历史理解。
大历史观一般是把一个微观的研究对象(例如,某一个具体时空的历史)放在宏观的历史条件下观察与把握,联系纵横面去考察其与前后时间的联系,进而突显意义。
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郭富斌)
农村土地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 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 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 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在这里,国家就是最高的地主。 在这里,主权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集中 的土地所有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历来我国的土地就不是或主要不是‘ 按资分配’而是‘按权分配’的,最有资 格当地主的并不是富人,而是权贵。” ——秦晖、金雁《田园诗与狂想曲》 有产者与无产者对抗模糊 有权者与无权者对抗突出
是否可以将新中国建立后,台海 两岸为何未能迅速地实现和解作为探 讨的重点?
为什么有着深厚“和”文化基因的中 华民族在台海两岸的和解问题上至今未能取 得突破性进展?是哪些因素在阻碍和解的实 现?我们能消除这些因素吗?
是否可以国共内战为例,对“内 战没有赢家”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跳出两党的视角,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 审视这场战争,当下的我们真的能很自信地 说中国共产党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吗?
“人类对思想的畏惧远超过世上其他事物 ——甚至超过死亡。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 破坏与恐怖的;思想无情地对待特权、既有 体制与安逸习惯;思想是无政府与无法无天 的,它无视权威,对识途老马嗤之以鼻;思 想往地域深处窥视,面无惧色;思想看见人 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深不可测的沉默重 重包裹,但它仍傲视一切,宛若宇宙主宰般 屹立不摇。” ——伯特兰∙罗素
美国与中国历史谁更悠久问题 西方中心问题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改变世界的 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
主讲教师:郭富斌
三、工业革命的威力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生活变奏
“毁灭了一个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汤因比 “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 ——哈孟德
思维:历史教师之本——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三
思维:历史教师之本——郭富斌老师中学课堂教学研究之三徐赐成郭富斌的大历史教育观以其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特的分析视角、现实的教学立意、严谨的思维逻辑、经党的素材整合、生动的教学过程,在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现出鲜明的教学魅力。
大历史教育观在理论上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历史教学方式上是一种创新,在实践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功。
首先,大历史教育观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2届文科班的学生给郭老师的信中写到:“记得您讲《新文化运动》那一刻的掌声吗?那真的是最让我感动的一节课了。
您那么动情的讲解,将我们带到了那个追求民主自由与科学精神的时代,那时的人,既纯粹又执着,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执着于自己的民族与国家。
那一刻,我在您的眼中也看到了这些;那一刻,跨万水千山,越时光洪流,电光石火之下,我放佛感到了不同时代却同样高尚的灵魂的碰撞,听到了同样执着于伟大的心灵的对话。
而我也好像在那之间,看着画中鲁迅犀利睿智的双眼,我竟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真希望可以回到那样的年代,做一个纯粹又执着的人。
”从学生这些话中不难看出,郭老师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功力”,更有课本所囊括的历史追智慧,还有师生情感和心灵的共鸣,其教学效果和“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已非常清楚。
其次,大历史教育观课堂教学具有相当的教学论价值。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10年在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上海)年会上执教的公开课。
当时郭老师执教的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后,学会理事长赵亚夫先生和《历史教学》原主编任世江老师分别撰文,都对郭老师的这节课做出极高评价。
任世江老师说:“郭富斌的这节课是一种有别于教材内容的全新设计。
”“像郭富斌这样的老师做公开课,我想受益的主要不是学生,而是参加会议的教师。
这节课更应该作为教师培训的资源。
这样的课首先要讨论他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这是理解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基于对课程内容理解才能在相同水平上讨论问题。
回看清秋不改其乐_特级教师郭富斌访思录_郭富斌
回看清秋不改其乐———特级教师郭富斌访思录郭富斌1徐赐成2(1.西安中学,陕西西安710018;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总第664期Sum No.6642013年第03期No .03,2013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教学,阅读,教师,专业成长[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3-0055-10【收稿日期】2012-12-10编者按:中学特级教师作为一线教师中的成功群体,一直是我刊的关注对象,从2013年起,我刊将不定期刊发“特级教师访谈”,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历史特级教师,希望从中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学特色和其对目前教学的思考。
刊载内容力求实效并具有思想性,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来为广大教师的专业之路提供借鉴和指导,最终厚实我们的历史课堂。
徐赐成(以下简称“徐”):郭老师您好,请简要介绍一下您是为什么选择了历史学科的?郭富斌(以下简称“郭”):我是因为对历史的热爱才进入陕西师大的。
当年一本院校我报了四所学校,四个志愿专业清一色的是历史系。
在我的潜意识中,历史是我的生命归宿,历史的神奇(神秘)深深地吸引着我。
报考陕西师大是因为当年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陕西师大历史系教授声讨日本的新闻,我深深地为他们的情怀所感染。
我是被历史牵着手走入大学校门的。
成为一名历史教师是我一生的幸运,因为它能把我的职业与我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我是准备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历史的。
徐:由此可见,“热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热爱历史属于个人兴趣,历史教师则有了责任和使命的要求,二者间的转换是需要过程和条件的。
郭:对,这可能与我的求学经历有关,我有一位启蒙老师,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的班主任老师。
他当时只是一位年轻的民办教师,一直生活在农村,但儒雅帅气,多才多艺,会弹管风琴,会拉二胡、手风琴,又能歌善舞,上课说一口没人会说,也不愿说的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衣着虽然朴素但很干净得体,同样是红卫服就比别人穿着合体,特别是冬天,爱穿一件很少见的浅灰色的对襟罩衫,围一条素雅的带格子的围巾,加上一米八二的身高,显得是那样与众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做一个有追求的历史老师课件128张】(共128张PPT)
教育的三个层次。 第—层次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 是什么样的,成为—个有知识的人 第二层次是应该使受教育者知道世 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 人 第三层次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 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勇于探索、 创造的人
觉醒---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发现---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人
解放---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智慧---第14课 理性之光 力量---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面对四大问题—— 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 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
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 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学革命
我觉得,做一个在评比表上能合格的教师 不难,在同行的经常性评比中,评出一个 “优秀教师”也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做一 个让多数学生在心里觉得“合格”,并能 留在某些优秀学生的记忆深处、影响他们 良性成长的教师。要让学生觉得合格的标 准才是真标准,而且要让他们毕业后也觉 得你依然合格,依然值得牵挂,让他们为 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拥有你这样的教师感 到欣慰。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始西方文化之旅。这是 一段全新的旅程,与我们在中国文化园地 看到的风景大相径庭。我们旅行的起点是 2500年前,终点是100多年前。我们将从西 方文化的精神家园希腊出发,经过文艺复 兴的故乡意大利、宗教改革风暴的中心德 国,启蒙运动的圣地法国,最后到达近代 科学太阳升起的英国,沐浴人文精神的阳 光、科学理性的雨露。
完成四个解放—— 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科学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024年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篇1立志近期,我参加了教育集团组织的线上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集团校数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深入地思考,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也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明确了日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针对“磨课”、“公开课”一类的词语,教师再也熟悉不过了。
但一堂好课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许多“功夫”,一遍遍的演绎和完善,只为在同行和领导面前展示最好的教学效果,某种意义上达到了教学任务,实现了个人愿望。
笃行听完郭老师的讲座,我对好课的标准有了另一方面的思考。
如果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只会让教师和学生身心俱疲,叫苦的是课堂的参与者,同行看到的只不过是台上的表演。
其实我也在想到底什么是好课?总该有一个标准吧!以前我理解的是首先要认真做好三备及导入工作,这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其次对照课标要求,实现教学重难点;再次是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良好的课堂反馈。
但这四点往往也是最难实现的,可能需要教师毕生去求索和学习。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理解有一些简单和误区,随着课改的要求,好课也必须紧跟课改的步伐,现在的孩子如若采用之前的老办法,那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富有知识的一代人,还是具有健康人格和个性品德的新时代学生。
依照叶澜教授的观点,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应该做到“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除了课堂中体现出来的“五实”原则,我认为在课堂外有机地渗透一些隐性知识也大有必要,势在必行。
魏小云老师关于班级管理的讲座也非常精彩实用,给目前“害怕”担任班主任的我吃了一剂“定心丸”。
其实我是排斥当班主任的,虽然入职三年,但总觉得班主任工作繁琐不已,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容易。
魏老师讲到班级管理需要“三心”艺术,即耐心、细心和用心。
随后又分析了“三心”所对应学生的学段及特点,讲述了大量实例,循循善诱,我听完讲座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其实自己大可不必害怕,之前害怕是没有了解每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一味的觉得繁琐,其实不就是没有耐心吗?耐心可以培养,何况任何事情都有技巧方法,我只是刻意把工作想得过于困难。
郭富斌历史教育的情怀与视野课件
郭富斌提倡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通过历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有助于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03
促进教育公平与普及
郭富斌的历史教育理念和实践关注不同背景和层次的学生,努力让更多
人接受优质的历史教育,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对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郭富斌的历史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 信心。
培训与讲座
多次受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历 史教育培训和讲座,分享教学 经验和理念。
推动教学改革
致力于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 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
合素质。
历史教育的情 怀
对历史的热爱与敬畏
历史是人类的记忆和经验,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是教育者应 有的情感态度。郭富斌认为,只有对历史充满热爱和敬畏, 才能真正地传授历史的智慧和价值。
郭富斌的历史教育视野
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育
01
02
03
全球史观
强调从全球视角出发,研 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联系。
比较研究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和 文明的历史进行比较,深 入了解各种历史现象的共 性和差异。
多元文化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历史解释和观点,促 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提升历史教育的质量 郭富斌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历史教育的质量,培养 更多优秀的人才。
对教育领域的意义与影响
01 02
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郭富斌的历史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
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历史教师的视角-精品文档
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历史教师的视角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内学者已进行了一定探讨。
如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崔允?t老师指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何善亮老师认为,“以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人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是我们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更为基本的标准。
[1]这些探讨主要围绕着学生而展开。
诚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理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标准,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具有“主体-间性”关系,这要求我们也应从教师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的有效。
在此,笔者以历史学科为例,试从历史教师的视角来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一、历史教师有效预设,使教学发展具有主线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较为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和淡化了原有的教学预设目标。
他们所开展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花样翻新,但是一节课后学生却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该掌握什么,其任意生成往往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甚至会改变的历史课堂的学科性质。
诚然,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将遇到很多新的情况,产生很多新的问题,教师应该据此灵活地调整原有的教学目标,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使课堂处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但无论怎样地动态生成,课堂教学都不能过分偏离原有的教学预设。
因为,每一节历史课都蕴含着特有的逻辑,且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历史教师只有据此进行预设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中心和可供操作的程序方法,历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和效率。
而脱离预设的过分生成将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漫无目的,教学或浅尝辄止,或偏离主题,或丧失历史特性。
因此,有效的历史课堂必须以教师的有效预设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预设为主线。
教师的学养与教学智慧一听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札记
教师的学养与教学智慧一听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札记特剐关注魏痂期骠霜蜀魏喾摺营? ?听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本记。
赵亚夫为过。
本文仅从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引子体制的建立》一课中摘录几则内容,谈点粗略的看法,并年月日,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借他“读书的边界,就是教师教学的边界”的语义转化为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晋元高级中学隆重召本文题目,以便读者更直截了当看到这节课的目的??开,其间,当下最知名的两位特级历史教师李惠军、郭富向学生传达历史智慧。
斌老师现场上课,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破题的功力其一,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宗旨之一是“以服务为目的”。
服务的对象当然是历史教育抑或广大的岳麓版必修Ⅱ第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历史教师。
怎样上课,上什么样的课;教师专业发展与涉及《课程标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一位“学养”与的两条内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教养”双馨的历史教师他的课堂究竟怎样,委员会理应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通过其学术活动有直观的呈现。
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其二,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不仅是一个自由践中的经验教训。
”其中,作为时代大背景的“十月革的学术交流共同体,而且还是一个自愿的学术投入的共命”,已在必修第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有同体。
因此,它的所有会员都有义务包括有同等的机较为详尽的交代。
会贡献学术智慧。
李惠军、郭富斌老师具有学会领导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经济政策”和“一个国者和名师的双重身份,他们的行为本身充分展现了“以家建设模式”。
前者有“了解”和“认识”两个学习层次。
学术为引领,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的深刻“了解”的基础是学生已知“十月革命”的内容,需“认内涵。
识”的部分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评郭富斌的教学实录《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评郭富斌的教学实录《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作者:任世江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2期[关键词]理论,用教材,学生,认知水平[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l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3-0003-07郭富斌这个名字我耳闻已久,但没读过他的文章。
2010年8月,我和他才有了第一次交谈的机会。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思想,第二是阅读广泛。
但这次看到他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所开列的参考书目(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郭富斌:“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文后附录),共61种,说实话,其中很多书名我不知道,要我开这样的书单,我至多能写十几种。
他是一位非同一般的中学历史教师。
他的“《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实录”(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
这是郭富斌在上海为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做的一节公开课的实录)我仔细阅读了两遍,也看了后面的评论文章,感觉要听懂富斌这节课,理解他的教学思路,还需诠释,于是撰文。
抓住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内容,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分成三大模块,但不是只有最后一个模块才涉及思想理论问题,有些专题本身就有理论色彩,如: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中课程应该重视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包括不同史观的解释,否则从史实到史实,初高中就只有详略的差异,学生并不能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
课程标准必修2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基本史实大家都很熟悉。
这个专题的教学教师如果只在补充史实,或方法手段上下工夫,很难引发学生的思考。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是这个专题的“魂”,用这个“魂”贯穿这个专题,苏联经济建设的道路选择就解释清楚了,否则就是一堆史实,到学生那里就是死记硬背。
富斌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他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比喻为“一场悲壮的实验”,实验又分成三次:“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实验”。
行走在幸福的历史教育之路上
行走在幸福的历史教育之路上摘要: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其实就在平凡的学习、工作中,就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
针对教师群体出现的职业倦怠,笔者从教师自身角度,阐述了在阅读中、教改中、教育中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历史教师。
关键词:历史教师幸福阅读教改爱心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其实就在平凡的学习、工作中,就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
我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体会着作为历史教师的“幸福”。
一、在阅读中启迪智慧郭富斌老师曾说过,历史教师的阅读就是在备课。
通过历史阅读不但可以提高素养,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1)历史阅读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见解和历史观念。
一个历史教师,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在授课中歪曲事实,融入个人情感。
曾有位老师专业素质非常过硬,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有一点却不值得提倡,就是以自我观点为中心,讲课中融入了太多的自我见解。
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是不利于引导学生领悟正确的历史史实的,甚至会误导学生。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要做到求真、求善、求美,要在历史教育中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历史观念,要学会用发展的视角对待历史教育。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全面、客观、发展、理性、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让历史教育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2)历史阅读能练就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判断力。
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判断力是一个历史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视野和判断力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的。
而专业教学杂志对最新史学研究动态的介绍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关注以至于对课堂教学每一个细节的探讨,几乎可以说是历史教师获得视野和判断力的“捷径”。
(3)历史阅读能扩大知识面和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料。
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但囿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往往是高度凝炼、概括的语言。
对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遥不可及的年代,轻描淡写的叙述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别是对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既要拓展,又要精干,所以,教师要选到合适教学资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
历史教学主题设计
经济模块单元主题 ——从权力经济到市场经济 权力支配的农耕文明 市场导向的工业经济 两种模式撞击的世界 两种模式转换的中国 市场统领经济的世界
第1课农耕时代的生存模式 ——汗水浸泡的精耕细作 第2课农耕时代的生存依托 ——迷雾重重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农耕时代的生存空间 ——水平迁移的经济重心 第4课农耕时代的生存高度 ——高开低走的中国制造 第5课农耕时代的生存质量 ——两极之间的商业生活 第6课农耕时代的生存瓶颈 ——世界视野中的古代经济
站在时代高点的历史思考 1、从‚开国大典‛到‚开府大典‛ 2、从‚临时国歌‛到‚正式国歌‛ 3、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 4、从代表民意机构到参政议政机构
5、从教育价值出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主题:教育是制约国家发展的短板
三、历史的魔咒 ——往复的中国与求索的世界
李约瑟问题 费正清问题 马克斯∙韦伯问题
‚南通模式‛
我知道,我们政
‚荣宗敬速度‛
‚卢作孚神话‛ ‚永久黄‛
府绝无希望,只有我
自己在可能范围内,
精神
得尺得寸,尽可能得
心而已。
……
布热津斯基的预言 进入21世纪后, 在中国最具象征性 的将不再是国营钢 铁厂中辛勤劳作的 产业工人,而是掌 握了高技术、在环 太平洋地区的国际 市场上积极竞争的 工商企业家。
主题:走向共和:世界政治潮流中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鸦片战争——天朝梦的破灭 太平天国——天国梦的破灭 甲午战争——帝国梦的破灭 八国联军——古国梦的破灭 辛亥革命——王朝梦的终结 五四运动——民主梦的觉醒
自以为是的天朝——没有预计的战争
不成对手的天朝——不肯认输的战争 国脉动摇的天朝——无法遗忘的战争 错失机遇的天朝——没有痛感的战争
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
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这是西安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郭富斌老师的一篇关于中学历史教育的文章,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10期上。
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近六个春秋,可是至今仍有其价值。
作者所提出的历史人物的教学到底要给学生什么、目前缺乏什么、应怎样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
历史人物教学在历史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如郭老师在文中所言“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历史人物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人物传记;如果从来没有过一次和历史人物刻骨铭心的对话和体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历史人物作为他的精神导师;……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历史教育。
”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陕西省西安中学郭富斌缘起写下这个题目是由最近在高一年级的一次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性口头调查引起的。
我在讲抗日联军时,因为学生在初二时学过,随口问了句:抗联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是谁?回答者寥寥无几。
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可能把杨靖宇将军已经淡忘了,便马上在课堂上进行了口头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所带的高一年级五个班学生中(每班约63人,总数315人左右)知道杨靖宇将军的人数由少到多分别是5、7、11、14、17人。
平均每班10人左右,占总数17%。
进一步追问,在知道杨靖宇将军的学生中仅限于知道姓名,而对发生在将军身上的历史事迹知之甚少的又占了绝大多数。
更让人不安的是,在关于杨靖宇将军有限的知识的来源上,从初中历史教科书和课堂这一主渠道了解的不到20人。
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父母讲述或通过电影、电视剧等途径了解的,还有个别学生是看课外书知道的。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事迹是非常壮烈而感人的。
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人物,教材所给予的篇幅很大,教师在课堂上又肯定会花不少时间去介绍,为什么只短短的二年多,学生就淡忘了?由此想开来,像淡忘杨靖宇将军一样而被淡忘的历史人物绝不在少数,何况杨靖宇将军是离今天比较近的历史人物,那些和今天相隔遥远的历史人物在学生脑海中是什么样的情况就不难想象了。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动口”更要“动手”。
你做过的你记住了,你说过的你却忘记了!正如一位数学家指出的,“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在数学课上,我有很深的体会。
当我在课堂上讲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而且大部分能听得懂。
但是,一旦让他们拿起笔来做作业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课堂上要十分讲究课的节奏。
该用眼观察时,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该动脑思考时,就给足时间安静思考;该动手操作时,就给足空间让学生摆弄;该动笔练习时,就要学生认真练习。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机结合,使课堂思看结合,说写结合,动静搭配,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合作有“形式”更要有“实效”。
现在,小组合作正成为老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宠物”。
因为,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课堂上就应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氛围。
可我总觉得,现在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常常流于一种形式。
我认为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三、上课如何做到“活而不乱”呢?有的课表面看上去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学习效果一定好吗?其实,我认为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
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让学生“动”起来是一个目的,但只“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使课堂活而不乱呢?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
期待得到大家的赐教。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暑期为期十天的研修就要结束了,回顾这十天的培训,有汗水,更有收获。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暑期教师培训心得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18月26日—28日,我接受了金溪中学青年教师及20xx年在琢玉楼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教师培训。
学校领导根据学段、学科、班级管理等性质的不同精心设计了5个主题的培训,通过名师讲学、骨干教师传授经验、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迅速转变角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两位老师让我受益颇多。
一是来自重庆八中宏帆中学的语文名师张静堂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为我校教师做“学校促我成长”的交流培训。
张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切身了解到了一名八中老师身上的使命感。
张老师说“一个人把握好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中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到极致,不计代价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到一项事业中,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
所谓的工匠精神,本质上与这种对职业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
最后张老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建议:一是关注课堂,作为一个课堂的管理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建立一套固定的章程,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是研究试题,他鼓励青年教师多做中考试题,全方位掌握中考动态。
三是树立目标,他鼓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优秀教师,并努力成为知识全面而扎实、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魅力型教师,推动自己不断成长。
其次是来自我校优秀班主任周迎春老师的经验分享,他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集体。
”给予我们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周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笑言道,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都“谈班主任色变”,他用了三个短语教我们摆正心态——抱怨无用、苛求不来、契合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