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doc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文化对于人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从精神层面来说,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不断的文化追求应成为教师的自律。
读书即是人类生命个体与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改变着世界,又改变着教师本人。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应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教师的发展来源的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源于读书获取的智慧和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一、教师要爱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更为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更履行教师职责。
欲渡人者先渡己,人们将教师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先在书香中浸润灵魂,打造自己生命的品质,追求自己生命的丰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滋润学子心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结出满枝桃李芬芳,实现身为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思考。
而读书是教师最基本、最自主、最普遍的学习提高方式。
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对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充电”。
二、教师要读好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教师要有能力使自己的才学、智慧和能力提升,使自己做到“开阔、精深、深厚”,最有效的举措就是读书。
夯实文化底蕴
夯实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拓展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先“厚实”起来。
“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当然是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
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师就要认真阅读《中国文学史》,必须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创作特点:1、读书和壮游时期——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
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充满浓厚的浪漫色彩,如《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杜甫困居长安10年,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朽,诗风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等。
3、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山河破碎、生活灾难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如《春望》、“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入蜀后的经历)——待学生高中阶段再介绍。
教师有这些知识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诗歌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开展拓展教学——在什么时候拓展、在哪里拓展、拓展什么内容。
教学《奇妙的克隆》、《桥之美》等说明文时,教师更要博览课外书籍。
如果教师不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把这些材料摆在那里,也很难做到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就不可能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作者:王志勇来源:《人间》2016年第26期摘要: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修炼,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修炼自己的文化底蕴,用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3-01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而“有文化”并不仅仅是指读了多少书、会做多少题、有多高的学历,“文化”一词意义深远,涵盖面很广。
有人说“有文化”是指“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可见,要培养有文化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广博而又丰腴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生活情趣,更要具备无私的爱。
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兼容并蓄的文化修为语文是一门涵概极广的学科,容纳了社会、民族、历史、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思等元素。
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对人类社会、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教师从何来提升自己的修为呢?那就是多读书看报。
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精神文化遗产,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积淀了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根”。
教师自然应该积极吸取精华,丰盈自己。
只有在接触大量信息、洞察人生百态后,才会有所反思、批判和感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受鲁迅先生喜欢的作品,它是鲁迅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叙述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经典个案。
在《孔乙己》文本中,有“二十年”前、后的两个“我”,那么,到底哪一个“我”才是“孔乙己”的真正叙述人呢?是“二十年前小伙计”的“我”,还是“二十年”后现在的“我”,或是这两个“我“的合成体?要弄清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看过钱理群先生的《(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王富仁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一鲁迅》和严家炎先生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并向学生加以介绍上述各先生的各自观点,人物的前后关系、命运结局以及文化背景,这样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
以文化人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成为文化人的行列,深感责任重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文化人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人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对现代文化的把握。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其次,文化人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爱心和耐心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面对学生,我们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再次,文化人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文化人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文化人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尊重家长,与他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与同事交流时,我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文化人教师要有责任感。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教育事业。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等。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
总之,作为一名文化人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是文化底蕴的传承者
教师与读书
教师是文化底蕴的传承者,是人格力量的塑造者。
教育,天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地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教师首先是读书人,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
我们必须要多读书,多读一些文学经典,用经典的东西来塑造我们,洗礼我们,提升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纯。
“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不读书,又去哪里寻找“活水的源头”呢?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
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课堂教学
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课堂教学摘要: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人文性,这要求语文教师须在课堂教学中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文化底蕴的养成与提高要靠持之以恒的坚持,课堂教学的成功要靠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化底蕴课堂教学对于“语文”的阐释有很多种,但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一内涵。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的地位和作用,更决定了语文老师的地位和对语文老师的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主阵地,先进文化的教育是养育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源泉,提升教学艺术的文化品位则充分体现在师生互动、共建文化的过程之中。
高品位的课堂文化能促使学生认识和发展自身的价值,能帮助他们求得精神的自由发展,寻求内心的完美与和谐,而这种高品位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
何谓文化底蕴,有人这样解释,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它需要博览群书,需要体验生活,更需要对书籍和生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它的深厚与否,往往会外化为人的谈吐水平和修养。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语文教师,他们的文化底蕴的丰厚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良好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两者可谓息息相关。
一、成功的课堂教学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教师文化积淀的厚薄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这样两则教学案例:两位老师同样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文章,两者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明确略读课文的教法,在处理教材内容和时间的关系时都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法,都重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但是,不同的是,教师甲教学时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最基本的层面: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讲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说明了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一堂课下来,就围绕这几个问题,零零碎碎、反反复复地提问(如带星号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结果一堂课宝贵的40分钟就这样被耗费掉了。
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5
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五周)樊立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必须要求老师要有内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必须先充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力求突破,使自己上升为优质教育的资源。
例如文学、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往往是增添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因素,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保证。
语文教师最缺的就是自然知识,很难列举恰如其分的自然科学的实例。
只有你的脑海中储备更多的关于各方面的知识你才能成为最具魅力的的老师。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
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乡中学应玉国教师的文化底蕴,首先是教师进行教材处理的基础,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品质的高低。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心里时刻充满着阳光,眼睛常会闪耀着智慧的光彩。
这样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上,就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的教书匠了,更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教育者。
而在今日的课堂上,教师因文化底蕴的缺乏,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教参几乎成了“如来佛的手掌”,怎么也翻不过去,也压根就不想翻过去。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去复制着教材,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致使学生在“涛声依旧”的题海中拼命地遨游着。
有时或许多了些五颜六色,动来动去的多媒体课件,然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导,学生演,甚至是教师自导自演。
学生没有激情的参与,没有充满向往的探索。
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失去了一个美妙的、丰实的、精彩的,让人可以酣畅淋漓感受生之美好的大世界。
课堂上一旦学生有“离经叛道”之举,教师如临大敌,不知所措,尴尬应付。
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师范生比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能较快进入角色,教学效果好。
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之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教学效果突飞猛进。
此时再做比较,师范生相形见绌了。
究其原因,师范生经过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从教技能强,能尽快适应教学需要。
而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缺少这一学习过程,适应性较差,但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实的教学经验之后,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科专业功底便使他们成为后起之秀。
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教师,不会死守教材,死盯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是有着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解读,也有着对教材的独特处理。
用新的理念去指导教学,从新的角度去参与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彻底释放。
的确,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人,会让人如温润于美好大自然中;一个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魅力。
做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做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作者:王有鹏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年第02期摘要: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以如饥似渴的态度读书,以谦虚卑下的态度学习,以深思熟虑的态度思考,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写作,以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才能厚积文化底蕴,从而使自己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文化底蕴;文化品位;提升路径教师被称为“文化人”。
“文化人”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是指读过书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人。
教师作为文化人,自然就存在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问题。
所谓文化品位,就是教师所展示出的内在的文化气质和外在的文化形象;所谓文化底蕴,是指教师所蕴藏的才智、见识、学识修养和文化涵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努力做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一、读书——以如饥似渴的态度作家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这句话说明了高尔基对书籍的嗜好和如饥似渴的态度。
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位崇高的人,一定都是嗜书如命的人。
一名教师,如果不喜欢读书、不爱好读书,做不到酷爱读书,就做不到有文化底蕴,更谈不上有文化品位。
完全可以这样说,读书是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
从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角度看,教师读书就应该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放射着智慧的光芒。
教师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过程,就是用文化的阳光雨露滋润心灵、滋养精神的过程,也就是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
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老教师往往是“文革”期间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严重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和熏陶;年轻教师则是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也是很不够的。
因此,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来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任务。
优秀文化教师发言稿
优秀文化教师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优秀文化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体会。
作为一名优秀文化教师,并不仅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文化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质和做法。
首先,优秀文化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术素养。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创新,不断开拓教学的边界,以提供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其次,一个优秀的文化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教育理念的崇高性,以积极向上的行为影响和激励学生。
只有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倾听,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优秀文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和实践实训,我们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最后,一个优秀的文化教师应该具备时刻保持热情和耐心的精神状态。
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困难化为推动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契机。
亲爱的同事们,作为一名优秀文化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之责。
让我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一)老师们:上午好!近两个月的假期转瞬即逝,我们带着一份对家长的重托和教育的责任,又回到了各自熟悉的工作岗位,开始了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掀开了新学期崭新的一页。
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憧憬,在此,我希望全体教师尽快调整心态,继续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实现本学期工作目标开好局、迈好步!老师们,有缘人相聚。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四名新老师,他们分别是洪艳群老师、周萍老师、胡永华老师、陈爱华老师。
下面有请他们上台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让我们再一次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当然,有聚也有散。
这学期,我们有三位老师调往了渝水六小,他们分别是刘琳、胡小艳、黄志平;有一位借用老师高冬莲回了原单位;有两位借用老师李晖、杨桂芳调往了仙来学校。
虽然他们不再在渝水三小工作,但渝水三小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在此,我提议:我们全体教师也用最热烈的掌声欢送他们!这学期,我们还有五位老师响应区教体局的号召,分别派往新溪中心小学、罗坊中学轮岗支教。
他们分别是:李克彬、肖翠萍(新溪);胡鸟英、姚小娟、许小放(罗坊)。
这五位老师当中,除了李克彬老师是个人主动申报外,其他四位老师克服了身体的种植皇视爰彝ド活的诸多困难,勇敢地走在教师轮岗队伍的前列。
在此,我也提议:把最感动、最美的掌声送给他们!同时,我也希望这五位老师所在的年级组今后所有的活动要邀请他们参加,多与他们交流,并创造机会到他们所轮岗的学校看望他们。
老师们,新的学期,借此机会,我有四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
因为,作为生活者和教育者,我们需要经常被提醒。
由于每一个人所站的立场和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也由于人们眼界不同,志趣不同,对教育理解的层次不同,所以对这四句话的价值取向、精神内涵就会不同。
但一个心灵开放和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这四句话。
优秀文化教师发言稿
优秀文化教师发言稿尊敬的领导、教师同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文化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文化教育是我一直以来热爱和专注的领域,也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有着高尚情操和广博眼界的优秀人才,才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想谈一谈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它涵盖着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
正是因为文化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建立起独特的民族魂和民族特色,也才能够让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而文化教育正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途径和手段,它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我们培养出有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国民。
其次,我想谈一谈文化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一名文化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将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渊源,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文化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也需要我们和家庭、社会、国家一同努力。
接下来,我想就如何开展好文化教育,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觉得要注重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根植。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传媒的普及,学生们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并不够强烈。
因此,我们要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传统节日的活动、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名人事迹的宣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感。
其次,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文化体验和体验。
文化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到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体验中培养爱国情怀、弘扬文化传统。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
要求教师要做平等的合作者、做谦虚的倾听者、做真诚的赏识者、做得体的协调者、做资源的开发者、做得法的组织者、做有效的促进者、做勤奋的学习者、做扎实的研究者、做精明的反思者等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呢?这里谈谈个人浅见:一、加强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每个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有它的特殊性。
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当然这并不要求教师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
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
并重视以学促教。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思想。
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广泛涉猎,博采杂家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读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
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之的必需,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与思维。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教师教育故事:传承教师的职业精神与文化底蕴
教师教育故事:传承教师的职业精神与文化底蕴教育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在教育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卓越的教育技能、卓越的教学质量和高度的职业敬业精神和文化底蕴。
为此,传承教师职业精神和文化底蕴成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教师职业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性。
这位教育工作者名叫王老师,他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多年,教授过许多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
他的教学很有针对性,适时地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们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和帮助,是受到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在王老师的教育生涯中,他坚守教育初心,把信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他始终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成功的艺术,而教师就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
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教育活动中,他始终注重学生的才能培养和全面发展,力图给予学生更好的培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由和坚定。
在教育工作之余,王老师还会经常参加各种教育研讨会和培训,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中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他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续的自我反思和修正。
除此之外,王老师还致力于传承教师文化底蕴。
正如他所说:“教师是把灵魂的命脉输送给学生的,必须保持文化的历史传承、文化自信心、文化情怀。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
在王老师的教育生涯中,他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无私奉献,扎根于教育工作的第一线。
通过他的努力和付出,他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和新的教育观融合在一起,从而完美体现了教学成就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今天的教育中,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文化底蕴还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追求的“圣杯”。
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热血,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成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也要初步了解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与语文相关学科的梗概。
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还堂而皇之的说出许多自己的理由——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简单,根本用不着去认真钻研……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它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是小学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况且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和态度。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
特别是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
对此,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这个问题学生能在课后找到答案自然最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答案的,是否这个问题本身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老师的高明之处,属于教学机智的范畴,可我不敢苟同。
我以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应做到有疑必解,言无不尽。
诚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种连教师也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但是也不能把这个问题当球踢给学生而不了了之。
而应积极应对,在课外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也几意味着我们教师不能死抱书本,墨守陈规,在平时必须时常给自己“充电”,增加一点“新能量”了。
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是的,我们教师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自己也得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阅历才行,那何止是“一桶水”。
【精品】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
【关键字】精品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聆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讲座有感2012年的第一场培训是在文化广场的礼堂中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的讲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李方院长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国内外教育实践的例证,无论从教师的专业化视角,还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
讲座中,李院长不但帮助我们分析了时代的形势--“强国必须强教,强教必须强师”,而且还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广大教师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即一个教师要想胜任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不断学习,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李院长的“教师专业素养与文化底蕴、教师专业智慧与文化底蕴、教师专业发展与文化底蕴”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授,它更是行为文化的养成,思想文化的熏陶,主流文化的传承。
从“今日教育即是明日社会”、“操纵年幼人的命运就是操纵国家的命运”中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的重大,因此说,作为一名教师仅有工作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方院长的讲座让我懂得了“教育是艺术,更是智慧”。
讲座中,李院长给我们讲了北京优秀班主任郑丹娜老师处理学生“丢失转笔刀”的故事,我一边听故事,一边在心里发感慨:不愧为名师,处理学生的问题就是有智慧。
面对丢失的转笔刀,郑老师的处理办法是“把学生带到远离教室的楼道拐角,给每一位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到教室里,绕着每一个座位转一圈,然后再回到学生中间”的办法,结果,短短的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里转笔刀就回来了。
谁拿的?不知道。
换成我遇到这个问题,一定会和大多数老师一样不是翻书包,就是“三堂会审”,查它了水落石出。
试想这样的结果会是怎样?也许能查出结果,但是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正是因为郑丹娜老师的智慧,才会出现了“拿”转笔刀的学生写给老师的“悄悄话:“老师,我错了,今后我绝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我的文化底蕴
我的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成长、生活和思考的基础。
对我来说,我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将分享我的文化底蕴。
首先,语言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文化底蕴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拥有中文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语言。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我们的祖先用中文创造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传承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中文也是我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对中文的学习和使用,我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宗教信仰也是我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中国拥有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
我家族信仰佛教,佛教对我来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
通过学习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我学会了平等待人、慈悲为怀,对于生命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佛教教诲我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给予我重要的生活指导和精神支持。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也对我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包括中国画、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艺术的魅力吸引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我经常参加书法、中国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通过欣赏和创作传统艺术作品,我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我的文化底蕴也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与不同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学习国外文化,我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我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通过与国际友人的交流,我了解到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美。
总而言之,我的文化底蕴来自于语言、宗教、传统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融合。
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塑造了我的人格特质和行为习惯。
努力去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
努力去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
张振瑞
【期刊名称】《吉林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最近读了清华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两篇博文《成长,需要我们回到
‘学习的常识’》和《回首生命的来处》,再次撩起了我对时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大凡听过窦桂梅老师课的人,无不为她那激情洋溢的神情、满含诗意的教学语言,以及每一个眼神、动作,每一个激励、总结所深深折服。
窦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如此让人留恋,不只在于她那美丽传神的外表,贵在于她那深厚的教学功底,也就是精深的文化底蕴。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张振瑞
【作者单位】辉南县抚民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建设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会 [J], 严锡禹
2.努力去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 [J], 张振瑞
3.云朵我会努力去做一个称职歌手 [J], 蓝蝴蝶
4.修底蕴,为“人”师——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J], 杨雪梅;
5.修底蕴,为“人”师——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J], 杨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文化对于人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从精神层面来说,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不断的文化追求应成为教师的自律。
读书即是人类生命个体与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改变着世界,又改变着教师本人。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应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教师的发展来源的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源于读书获取的智慧和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一、教师要爱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更为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更履行教师职责。
欲渡人者先渡己,人们将教师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先在书香中浸润灵魂,打造自己生命的品质,追求自己生命的丰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滋润学子心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结出满枝桃李芬芳,实现身为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思考。
而读书是教师最基本、最自主、最普遍的学习提高方式。
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对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充电”。
二、教师要读好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教师要有能力使自己的才学、智慧和能力提升,使自己做到“开阔、精深、深厚”,最有效的举措就是读书。
第一要博览群书,夯实基础。
无论科普读物还是人文图书都应纳入视野,读经典、读网络、读报刊,读天文地理社会科学、读经济政治军事历史、读文化艺术古今中外……。
教师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高层次的经典之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无不具有独特的气质精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师应吸取经典之作中的文化营养,在丰富的知识殿堂里滋养情感。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从而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读书成为支撑起人格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
第二要有所侧重,突出专业。
教师的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教育教学专著、经验介绍、案例随笔等,这些都该认真阅读,细细品味。
重点内容重点章节更要反复阅读,直到读懂,有的还可以尝试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有专业功底又热爱教学的教师,才有精彩的课堂,才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教师读书又一重点的所在。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就是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三、教师要善读书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和教育教学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教师如果缺少了书籍,缺少了静静的阅读、思考、积累、沉淀,无论有多大的外力促使着他改变,都会缺乏成长的后劲。
真正的成长,必定是来自于自身内部,而改变自身内在的方法,只有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良伴,是教师成长的沃土。
考察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读书的路上能够坚持多久,将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得多远。
四、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和诗人,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念念不忘,除练就一身扎实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外,重要的就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当成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当成一种生命享受。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文化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底色,文化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好教师会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那时我们的课堂,甚至我们的校园都会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而生活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