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技术操作规范文本课题编号国中医药科 2002ZL41课题名称运用长圆针以解结法辨证松解膝周结筋病灶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研究第一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一完成人薛立功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 18号邮政编码移动电话电话 /传真电子信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四年制一、前言1、疾病简要概况关节痹痛是常见病,关节炎是头号致残疾病。
全世界有 3.55亿人患有各种关节疾病。
关节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约为 60至 80%,致残率高达 53%。
关节疾病如此猖厥是与对本病的诊治存在盲区分不开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 , 中老年骨性关节病受到人们的关注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
由于膝关节处于股骨与胫骨两个长骨之间 ,在屈伸活动过程中承受体重与加载重量数倍的杠杆力 , 经数十年的劳损 ,致使关节软骨、半月板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 , 因此,关节间隙变窄。
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和运动量的减少 ,骨量也在不断丢失 , 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尤其是膝关节周围肌腱附着点的骨皮质、腱周附属组织的长期疲劳损伤及其纤维化、骨化性修复 , 使腱附着点处逐渐出现骨性赘生物。
从而发生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的 x 光表现为增生性、狭窄性改变。
据统计报导 , 50岁以上约 80%, 60岁以上约 90%、 70岁以上约 100%有这种增生性与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
膝骨性关节炎可使膝关节变形 , 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主要痛苦是膝部活动时疼痛。
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主要来自经筋损伤 , 可用“ 长圆针疗法” 治疗。
2、疗法简要介绍(尤其是特点和优势长圆针疗法是从《黄帝内经》挖掘整理的新疗法。
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 , 运用长圆针,以解结法,辨证松解结筋病灶点,以治疗骨解深邪远痹 (关节顽痛及筋性经络、内脏疾病的诊治疗法。
是《内经》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
本方法快速消除关节顽固疼痛, 大部分可以根治或明显减轻疼痛, 可明显改善膝功能 , 可避免本病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中医健康管理
• 民间传统:养生、治病、康复的民间方法
02
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
中医健康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
体质辨识:了解个体体
质特点,制定个性化健
康管理方案
健康调养:
根据体质
特点,进
行饮食、
起居、运
动等方面
的调养
疾病预
防:运用
中医养生
方法,预
防疾病的
发生
疾病治疗:
运用中医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
DOCS
01
中医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中医健康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中医健康管理的定义
• 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基础
• 运用中医特色方法
• 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健康干预
中医健康管理的目标
• 维持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
• 预防和治疗疾病
结合:结
合现代健
康管理技
术,提高
健康管理
效果
02
04
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
持续改进
• 健康状况: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 反馈机制:收集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反馈
• 生活质量:评估个体或群体的生活质量
• 方案调整:根据反馈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 健康效果:评估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 持续优化:不断优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人才培养
• 提高中医健康管理人才的教育水平
• 加强中医健康管理人才的实践培训
提高标准化程度
• 制定中医健康管理行业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12.04•【文号】国中医药规财发〔2017〕30号•【施行日期】2017.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规财发〔2017〕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直属(管)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共享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对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以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健康为本,便民惠民。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
1.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
民。
2.服务内容
每年按照老年人中医
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
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36
个月常住儿童。
2.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
24、30、36月龄时对儿
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一、指标体系分值1.学术水平(22)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2.队伍建设(16)队伍结构(4)*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3.人才培养(16)*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4.科学研究(18)*科研课题(6)*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5.条件建设(18)*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6.管理水平(10)*目标管理(3)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
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
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
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方面(1)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
(3)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2.方法与技术方面(1)修订中医体质量表,形成中医体质分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服务规范及考核标准解读
1问:老年人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如何理解
• 填表说明:
• 1.该表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近一年来平时的感受,避免采 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
• 2.采集信息时要避免主观引导老年人的选择。 • 3.记录表所列问题不能空项,须全部询问填写。 • 4.询问结果应在相应分值内划“√”,并将计算得分填写在相应空
• (31)您容易大便干燥吗?(阴虚质) • (32)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如果自我感觉
不清楚可由调查员观察后填写)(痰湿质) • (33)您舌下静脉瘀紫或增粗吗?(可由调查员辅助观察后
填写)(血瘀质)
2问:平和质加分做得是否正确?
• 评分标准:平和质(1)(2)(4)(5)(13) • (其中,(2)(4)(5)(13)反向计分,即1→5,
• 1、填写患者姓名及编号 • 2、根据服务对象的体质结果在对应体质前打√ • 3、体质判定标准表依据台账按月单独归入中医药健康管
理档案。
体质辨识
• 体质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接受服务者回答问题准确程度,如果出 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回答,则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辨识结果,需要提供服 务者核对其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 1问:如何正确理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 33项问题,你问的是老年人的真实情况反映吗?
• 2问:平和质加分做得是否正确? • 3问:体质判定标准如对象? • 5问:中医药保健的内容你指导了多少?(情志调摄、饮
• ①乡镇级抽查的月份都按要求时间上报得5分(每月5号前 报中医院),有1月未按时间要求上报扣1分,超过3个月 未按时间要求上报本条不得分;
历年“973计划”中装神弄鬼的中医药项目一览表,国家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
历年“973计划”中装神弄鬼的中医药项目一览表,国家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按官方说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
因始于1997年3月,也俗称973计划。
中医药管理局也承认:“由于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按照973计划项目评审立项的一般程序,在评审竞争中,中医理论研究项目往往较难获得立项的机会”。
于是在“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幌子下,科技部在2005年降低门槛,为973计划增设中医药专项。
这么多年过去,那我们看看这些由国家科技部拿纳税人的钱支持的中医药973计划项目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这些道貌岸然、仙风道骨的中医药院士、教授一次又一次的装模作样重新定义其实不存在的车轮,什么“肺与大肠相表里”、“肾藏精”、“十八反”、“脾主运化”...咋一看,简直怀疑我们还生活在宋、明时代... 按科技部、中医管理局官方说法:“为保证国家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可持续研究,科技部在973计划中设立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以下简称中医理论专项),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
截至2012年,已开展28个专项研究,其10个已通过项目验收,国家财政已累计投入5.2亿元经费支持。
共有2194人,总计84个单位参与研究。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经费(万)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以下三项为2014年候选研究方向)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效应机制“上火”的机理与防治2013CB531700 “脾主运化、统血”的脏象理论1074.00杨关林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CB531800 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1009.00 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CB53190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1153.00万有北京大学2013CB532000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研究446.00 潘桂娟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CB518400 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1400.00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CB518500 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1315.00 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CB518600 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1348.00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CB505100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935.00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CB505200 针刺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及其机制573.00 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011CB505300 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908.00 段金廒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CB505400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423.00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CB530400 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1018.00王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CB530500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852.00许能贵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CB530600 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1044.00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9CB522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1021.00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CB522800 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1033.00叶祖光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2009CB522900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465.00 吴焕淦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CB523000 若干中药成方的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548.00 董竞成复旦大学2008CB5174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失治节”的发生机理及治节功能重建的研究45.00李泽庚安徽中医学院2007CB51250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1205.72 韩济生北京大学2007CB512600 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1129.04 王振国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CB512700 基于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492.60 房敏上海中医药大学2006CB504500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1400.00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CB504600 中医辩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499.83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CB504700 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968.93黄璐琦中国中医研究院2006CB504800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病因学说研究1238.58 刘平上海中医药大学2005CB523300 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1800.00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2005CB523400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1700.00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05CB523500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1700.00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注:数据收集自历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预算表。
中医诊所方案
(3)中药配送:提供便捷的中药配送服务,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3.中医养生保健
(1)中医体质辨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2)中医食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食疗方案。
(3)中医运动养生: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养生运动。
4.诊所管理
4.教育与培训
-课程设置:制定系统的中医教育和培训课程,提升专业素养。
-评估反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
五、监测与评估
-质量监控: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服务效果。
-患者满意度: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质量。
六、风险管理
二、项目目标
1.提供专业服务:确保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特色。
2.文化传承: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提升中医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3.健康管理: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管理意识。
三、项目内容
1.诊疗服务
-内科诊疗:涵盖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医疗法。
-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合规性。
-风险预防:建立医疗风险预防机制,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结语
本方案旨在为中医诊所的运营管理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通过专业的服务、严格的管理、持续的改进,实现中医诊所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3)中医妇科:针对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
(4)中医儿科:针对儿童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运用中医推拿、贴敷等疗法。
中医药健康管理与治疗指南
中医药健康管理与治疗指南第一章中医药健康管理概述 (2)1.1 中医药健康管理概念 (2)1.2 中医药健康管理原则 (2)1.3 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法 (2)第二章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 (3)2.1 体质分类与特点 (3)2.2 体质辨识方法 (3)2.3 体质调理策略 (4)第三章饮食养生 (4)3.1 饮食养生原则 (4)3.2 食物性味归经 (5)3.3 药膳调理 (5)第四章运动养生 (6)4.1 运动养生原则 (6)4.2 常用运动养生方法 (6)4.3 运动养生注意事项 (7)第五章睡眠养生 (7)5.1 睡眠养生原则 (7)5.2 睡眠养生方法 (7)5.3 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 (8)第六章起居养生 (8)6.1 起居养生原则 (8)6.2 起居养生方法 (8)6.3 起居养生注意事项 (9)第七章中医药治疗感冒 (9)7.1 感冒病因病机 (9)7.2 感冒辨证论治 (9)7.3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 (10)第八章中医药治疗咳嗽 (10)8.1 咳嗽病因病机 (10)8.2 咳嗽辨证论治 (10)8.3 咳嗽的中医药治疗 (11)第九章中医药治疗失眠 (12)9.1 失眠病因病机 (12)9.2 失眠辨证论治 (12)9.3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13)第十章中医药治疗脾胃病 (13)10.1 脾胃病病因病机 (13)10.2 脾胃病辨证论治 (14)10.3 脾胃病的中医药治疗 (14)第十一章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15)11.1 心血管疾病病因病机 (15)11.2 心血管疾病辨证论治 (15)11.3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15)第十二章中医药治疗慢性病 (16)12.1 慢性病病因病机 (16)12.2 慢性病辨证论治 (16)12.3 慢性病的中医药治疗 (17)第一章中医药健康管理概述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60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6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6.23•【文号】国中医药建字〔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60号建议的答复国中医药建字〔2021〕17号丁光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完善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明确中西医并重发展模式,加快促进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的建议。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成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下同)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药法》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中医药法》颁布后,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启动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中医药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
坚持把推动《中医药法》实施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相结合,推进《中医药法》的落地见效。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医药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配套制度逐步落实,中医药事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
《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两种医学在增进维护健康中的叠加效应,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少数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8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5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6亿元。
1. 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1.1.1名老中医特色方法技术和重大疾病防治经验研究研究内容:对100名以上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国家评选公布的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批全国师承指导导师)临床诊疗案例进行系统的收集,在统一规范术语、统一数据采集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循证医学以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与技术,对每位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核心方药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现代难治病对不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治疗方法、方药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100位名老中医学术观点、辨证施治方法、诊疗技术、用药特点、传承要点、疗效评价的系统研究,提交每位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研究报告;系统采集每位名老中医不少于500份的完整诊疗病例。
每份病历包括最少3个诊次以上诊疗记录以及疗效评估与离院随访的记录;每位名老中医形成系统研究报告一份,并提炼不少于一种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有效方药或特色诊疗技术,录制成可推广应用的视频资料;建立网络化的开放式的现代传承服务平台,并在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不少于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不少于1000名中医医务人员进行推广使用;完成10种以上疾病不同名老中医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简介1、背景与意义2、1997年6月4日, 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
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3、目标与任务4、973计划的战略目标: 加强原始性创新, 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5、973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 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6、定位二、973计划的组织实施, 以国家目标为宏观导向确定工作总体部署, 形成合理布局, 体现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求。
在973计划项目的安排过程中, 我们加强对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 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未来, 面向科学前沿, 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三、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1.背景与意义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 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国家科技计划。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方案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方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方案1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__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__〕26号),为实施好我毓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到20__年底,我辖区65岁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35%以上。
二、主要任务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驻居民和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具体内容为: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实施主体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实施。
四、工作步骤(一)开展培训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训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
培训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有关中医药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中医药内容概述、公共卫生的.概念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老年人及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培训培训人员:从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医师、预防保健人员、注册护士和乡村医生。
培训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有关中医药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计思路及其有关中医药内容概述、公共卫生的概念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老年人及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二)完成项目任务10月8日-12月31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驻居民和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是指通过中医理论与方法,辨识个体体质特点及其与环境、疾病关系的系统化过程。
中医体质辨识能够对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准确分析,为个体提供合理的药膳食疗、运动指导、养生保健等建议。
这个项目通过辨明体质,帮助人们了解自身体质的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使健康管理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
2. 中医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人体体质特点和疾病表现,采用中药材和食材进行烹饪,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药膳重视营养均衡和药膳搭配,通过不同的食材搭配和制作方法,调理脾胃、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这个项目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健康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药膳方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3. 中医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流通,平衡阴阳失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能够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这个项目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经过专业的中医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疗程,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4.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推拿、揉捏和按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疏解经络阻塞,起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情况,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和压力,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 中医养生辅导中医养生辅导是指通过中医理论,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指导和建议。
中医养生辅导包括合理的饮食指导、均衡的作息调理、科学的运动建议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习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这个项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养生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预防疾病,增强健康。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推广和应用,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健康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这些项目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强调预防为主,兼顾个体的治疗需求。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几大问题.doc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几大问题“中医原创思维”是近几年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它吸引大量的学者从不同观点发表了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意见与学说,其意义可与“中医科学性”、“中医现代化”、“中医方法论”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等重大理论命题相提并论。
这些命题的提出,都离不开当前语境下中医学发展的需要,看似高妙空玄,实则很接地气。
提出这些命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在西方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十分不易。
相对于另外4个命题,中医原创思维更具有基础性,一旦研究到位,不仅有助于合理说明其他命题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发挥消除存在已久的中医异化与分化的积极作用。
从字面而言,中医原创思维的说法较为宽泛模糊、学理性较弱,为方便系统深入探讨,本文采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提法,这样可以提高命题的刚性,增强论证的强度。
由于命题本身复杂,需要首先明确如下3个问题,以作为全面研究的基石。
1何谓中医原创思维模式首先需要对“中医”、“原创”、“思维”和“模式”做出符合命题本意的说明,不可望文生义地随意发挥。
这里所说的中医,其主体是狭义的,是在汉文化背景下生成、发展、演化而来的医学知识体系,不包括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回医学等广义中医学范畴的民族医学,因为不同医学体系的文化背景与实践环境有所不同,若不加区分,势必造成新的混乱。
原创也有2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基于医者个体实践的,不同于传统,也有异于同时代其他医者的个性化创造;另一种则是基于中医传统整体的、不同于其他医学体系的差异化创造,后一种理解符合命题本意。
思维在此处的含义不是局限于严格意义的概念、判断、推理范围内的形式逻辑,而是综合性的认识过程,更接近于“认识论”和“认知”。
模式不是对一种或一类具体中医学认知方法的说明,而是对中医学知识积累中带有共性的普适规范的概括。
在上述4个概念中,最重要且争论最多的是模式,共有3种代表性意见:一种认为中医不存在模式,只有灵活机动、因时随势的各种方法,充其量可以说是方法体系;另一种主张模式在中医学中存在多种形式,是一系列类似武术套路的程式,属于技术范畴;第3种观点认为中医学尽管个性化色彩较为明显,看起来缺少一个共同的标准化基础,但实则形散神不散,共同的基础其实是存在的。
国家基本公卫服务包 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儿童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按 儿童月龄的不同,提供针对性的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指导、常用穴位按揉、摩腹、捏脊等中医保健方法。
谢谢观看
王国强要求,2013年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 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同时,重视完善效果评价机制,争取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逐步提高过 程中,纳入更多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
服务规范
2013年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3年我 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25元提高至30元,在扩大部分项目服务范围、提高部分项目补助标 准的同时,增加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根据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对不 同体质老年人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 区内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并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 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 四神聪穴的方法。
国家基本公卫服务包 中医药健康 管理项目
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01 基本信息
03 服务规范 05 功能特点
目录
02 最新政策动态 04 服务试点
从2013年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将首次增加中医药项目。2013年2月25日在京召开的2013年全国中医 医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要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的途径和模式。
岐黄纵横:王琦大师提出的“中医原创思维”是什么?
岐黄纵横:王琦大师提出的“中医原创思维”是什么?原创《岐黄纵横》栏目岐黄火炬 2019-11-03王世保:记者:为何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王琦:思维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之一,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原创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现今,在对创新要求更加强烈的时代,原创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原创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
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的原创思维,就会失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思维,是东方特色的原创性思维。
研究和构建中医原创思维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原创思维:国家进步的灵魂——王琦教授谈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1日13 版)王世保:这是“中医原创思维”的“来源”。
王世保:记者:请您阐述一下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王琦:我们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是以“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即中医学的“象数观—形神观—一元观”。
——摘自“原创思维:国家进步的灵魂——王琦教授谈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1日13 版)王世保:这是“中医原创思维”的“内涵”。
王世保:大家可以从王琦大师对自己构建的概念解读了解一下“中医原创思维”的来源与内涵。
王世保:大师对“中医原创思维”背景的阐述可以用简明的等式来表达,即“创新+中医思维=中医原创思维”。
大师很会用科技的热点来为自己的研究进行伪饰。
王世保:创新本就是中医思维的功能,不仅中医思维具有原创功能,西医和科学思维也有原创功能,所以用这种思维的功能在思维前面做定语,就好比“会走路的人”。
问“中医原创思维是什么”,就好比问“会走路的人是什么”。
王世保:创新是设置的眼障,而中医思维的研究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已经被前人做过。
一旦将其用“创新”伪饰起来,整出个“中医原创思维”,就立即点石成金,让这个概念放出无比夺目的光芒。
中医药领域项目科研课题
附件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课题申报指南项目一、“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为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重点项目。
本项目将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经验基础上,整合中医药研究成果,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中医治疗有优势、疗效突出的常见病及特色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形成可推广的诊疗方案,以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
一、研究内容选择30种左右中医治疗有优势、疗效突出、有较好前期临床和科研基础的常见病,采用符合DME原则的多种临床研究方法,针对同一种疾病(研究病种自主选择,已列入“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研究的内容不在此范围)同时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一)临床治疗方法或方案研究针对临床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或方案开展临床研究,客观规范地评价其疗效和优势。
在各自申报的基础上,同一种疾病可对多种方案同时进行研究。
在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合、优化治疗方案。
鼓励针对中医的证(症),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路进行方案研究和评价。
(二)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规范研究对所选疾病,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医特色显著、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的临床治疗技术,通过规范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安全性,完善技术操作,形成应用规范和指南。
(三)中医常见病基层医生诊疗规范的示范研究根据农村医生的诊疗需求,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于农村基层的(成本低廉、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中医疾病临床诊疗规范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须进行方案的临床验证和修正完善等工作。
二、研究目标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实用有效、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和技术方法。
三、申报方式和要求(一)本项目将在课题自由申报的基础上,通过评审,以协作组形式实施研究。
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也可以联合若干单位申报。
有条件、有意向竞争协作组牵头单位者,必须联合多家有良好基础的单位共同申报,鼓励联合西医单位、省级以下中医医疗机构参与课题研究,且要说明竞争牵头单位的基础和条件。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项目推介[可修改版ppt]
产品介绍——专业版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专业版)
主要适用于医院、健康管理公司、医药保健品销售公司、 美容理疗机构的中医体检操作。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专业版)除具有判断中医体质分类 的功能外,还能够根据体质辨识结果,为居民出具相应的 《中医体质辨识报告》和《中医体质辨体施养方案》,为居 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其中有均衡饮食,合理运动, 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等诸 多内容,对于居民的健康改善、疾病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义。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由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国中医药科技 开发交流中心监制。
该软件包括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健康档案版)和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专业版)两 个版本。
产品介绍——健康档案版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健康档案版)
主要适用于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 院进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科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跟人的体质密切相关,人 的体质各有不同,疾病的易发程度与病种也会有所不同。 真正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早预防,及控制 风险。
所以,辨识体质便成为国人健康的头等大事。
政策机遇
中医体质辨识成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 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1年,按照国 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30%,城市地区居 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 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
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
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方面(1)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
(3)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2.方法与技术方面(1)修订中医体质量表,形成中医体质分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2)揭示体质偏颇的影响因素和易患疾病风险因子,建立健康状态风险评估体系。
(3)运用高通量技术绘制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类型“图谱”,进而从全基因组水平判定不同的体质状态。
再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体质“图谱”中特征性的“印迹”,为中医健康状态体质微观辨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4)建立计算机辅助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实现对各种体质的计算机信息集成。
(5)研制中医健康状态测评量表,为整体、多维、动态评估中医健康状态提供测量工具。
(6)通过数字化信息提取、识别与集成,开展四诊合参健康信息研究以及经络测量方法研究,对脏腑经络功能状态进行辨识。
(7)设计并建立契合中医辨证思维的智能辨识算法模型,整合健康状态参数系统和计算模型的研究成果,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健康状态辨识系统;通过验证性试验研究,对模型进一步训练和优化,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搭建可靠、可行、可拓展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平台。
(8)基于中医学健康相关理论,以“形神一体”观为指导,建立包括症状量化诊断辨识、体格检查诊断辨识、客观检查诊断辨识的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方法。
3.基地建设(1)发展壮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中医诊断重点研究室、中西医结合重点研究室。
(2)充实发展广东等地的“治未病”中心、北京同仁医院的体检中心。
(3)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的科研基地网络。
4.考核指标和人才培养计划(1)开发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软件及硬件系统。
(2)制定、修订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相关量表。
(3)修订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标准。
(4)出版专著3-4部,发表SCI学术论文12-15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110篇。
(5)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或报告12-15次。
(6)申报专利5-6项。
(7)培养博士研究生25-30名、硕士研究生25-3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4名,并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三、研究方案(一)总体思路提出假说:以“象”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运用规律和法则;健康状态是个体体质对外界影响因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自然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应答反应,是内外、身心和谐程度的综合体现。
明确要点:围绕假说,按照“两个层面六个要素”的学术思路开展研究,两个层面是指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理论层面包含“思维升华”和“认知实证”两要素,应用层面包含“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及“多维辨识法”四要素。
通过整理提升中医原创思维,并应用认知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把握主体:在理论层面上,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为指导,基于系统思维,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中梳理出以“象”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和方法,阐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独特的运用规律和法则(思维升华);②以中医的“象”思维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阐明中医在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思维特点(认知实证)。
在应用层面上,①体质辨识法应用中医体质学理论方法,把握人体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②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构建反映人体即时健康状态的辨识方法;③整体动态辨识法体现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互动,建立整体状态参数体系,构建健康状态辨识体系;④多维辨识法以“形神一体”理论为指导,从多角度建立反映中医健康状态的辨识方法。
以上四个辨识法从不同视角把握中医健康状态,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技术路线图:(二)创新点1.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揭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并进行哲学和科学的升华。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具体临床思维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揭示中医以“象”思维为代表的科学内涵,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体系。
3.构建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系统。
(三)课题设置和课题间的联系项目拟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一、阐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
二、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及其科学内涵。
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
本项目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设置相互关联的六个课题:一、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二、中医思维认知科学研究;三、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法研究;四、中医健康状态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研究;五、中医健康状态整体动态辨识法研究;六、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法研究。
6个课题的内在关系是,通过整理提升中医原创思维,并应用认知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课题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研究目标:1.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
2.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主要研究内容: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研究(1)核心观念研究主要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观念入手,阐明其对原创思维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析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根源与特点。
(2)基本模式研究包括:象思维的思维活动基本单位(意象概念)研究,象思维概括事物的境遇式、守常式、感应式等基本形式研究,象思维的直觉体悟方法研究,象思维形象直观、功能动态、模糊整体特点研究,象思维的随时律、易简律等基本逻辑规律研究,象思维观象、取象、意象、想象、联想方法研究。
(3)思维模型研究基于中国原创思维的核心观念,从气本论、认识路线和系统模型的角度,研究“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包括阴阳模型(一阴一阳、太少阴阳、三阴三阳等)、五行模型(类比、生克、制化等)。
2 中医理论与实践中的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研究(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在中医理论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基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结合现代中医原创思维相关研究成果,疏理《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藏象、经络、气化、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重要范畴所体现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重点研究“象”思维模式在上述理论范畴中的具体运用),立足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术语,阐明中医理论与实践中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与方法。
(2)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全面分析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对伤寒、火热、脾胃、攻邪、肾命、温病、汇通等历代中医各家学说创新的积极影响,纵观学术发展历史全过程,厘清和阐明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和思维方法演化机制。
(3)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研究通过选取石淋、黄疸病、消渴病、风水病、真心痛、历节病、癃闭、支饮、带下病、狐惑病等10个(类)诊断指征明确客观的典型病证古代医案分析研究,以中医临床解决具体问题的诊疗实践记录为对象,阐明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等实践方式的思维过程,辨析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具体运用原理与规律。
3.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应用研究(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应用调研与分析进行中医科研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
(2)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诠释与科学意义研究立足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本体,借助现代科学哲学、思维科学等多门类学科诠释方法,阐明中医原创思维的原理、内容、特征、本质和规律;基本阐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通识”特征、生成逻辑、辨识模式、推类内涵、形式化系统及其实践规律;系统阐释中医学理论思维、临床思维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学术理念和认知特点。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认识论基础的哲学表达、理论揭示、内涵升华及现代应用调研,比较中医“生成演化”世界观与现代“构成还原”世界观,开展中医“生成论”与现代“构成论”的对照研究,明晰中医学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与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区别与关系,阐明其对促进未来科技原始性创新的方法论意义和作用,提出促进中医学和我国科学技术原创性发展的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