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

浅谈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

浅谈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当前,中职教育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如何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中职学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技能导向中职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将技能导向置于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理论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

创新的中职教育应该从技能导向出发,注重实践教育,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

中职学生应该拥有“学做合一”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二、体现人文关怀中职教育不仅仅是技能输出,也含有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的意义。

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中职学生是转化为社会的重要人才,应该在学校中受到全面的教育,包括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不断提高他们的根基和修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方向。

三、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育者,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新中职教育的关键。

应进行教学方式和课程结构的优化,采用更加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激发他们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另外,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也应增加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关注个性化差异中职教育涵盖广阔的学科领域,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也千差万别。

创新中职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倾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征,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发挥学生的潜力。

总之,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职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进行创新教育摘要:提高人们对小学实行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角色的转变将课堂创新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课堂创新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崭露头角。

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以当今社会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这种精神和能力是通过教师的长期培养才能达到。

因此,面向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一、提高人们对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当今,人们对在中小学进行创新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但他们都对创新教育做了共同的阐述: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这一论述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不同,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心理品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活动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它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

对学生而言,只要是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解决问题不循旧轨、不趋老路,不死搬硬套某一固定模式,就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人们对在中小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旋律。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但也不能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

人的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早读和班队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还要求学生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等节目,并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并不是像科学家和文学家那样一定要创造出新产品或新作品,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解法,不落俗套的建议或思路,便是“创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

创新精神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

创新精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敢作敢为”。

敢想,即敢想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别人想不清的;敢为,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为别人所不能为,敢为前人所未为。

有时学生的行为难免“出格”,我总是尽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这样想,大胆去这样做。

记得有一次返校劳动,我班参加返校劳动的人比较少,但任务却很繁重,除了做教室、公地、厕所外,还要扫一块大操场以及清除操场周围的洒了除草剂的杂草。

我安排了六个男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要求他们把清理完的杂草堆成一堆焚烧。

我很清楚这一组分到的任务最重,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一再次强调虽然这组任务重,但一样要做好。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采用阅读教学法;对于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

只有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下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一讲学生听,缺乏互动。

而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实践性。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比如,在化学课上,可以进行化学实验;在物理课上,可以进行物理实验。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注重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教学。

比如,在教授自然界生态系统时,可以融入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总之,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学的灵魂。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结合政治学科特点,谈一下自己的实践经验。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速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的观念,努力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思想,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能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相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工作能符合并遵循学生心理特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教育者。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要有敏锐的眼光,用新的思想、观点充实自己,只有自身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指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造性人才。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兴趣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而兴趣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了搞好多媒体教学,我把中央台“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中丰富、鲜活的事例材料整理下载下来,精选剪辑后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接受最新的信息,获得最强的心理体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良好的铺垫。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欢乐。
二、 创设 民主 和 谐 的 课 堂 气 氛 是 保 证
成 为人 云 亦 云 的 应 声 虫 。 如 在 教 学 “ 方 形 和正 方 形 周 长 ” , 鼓 励 学 生 创 新 意识 。 长 时 先
自己 寻找 长 方 形 和 正 方 形 周 长 的 计 算 方 法 。 开 始 时 , 生 找 到 以 下 三 种 计 学
学 的热点问题。下面 , 笔者谈谈个人 的看法 。 建 立 平 等 融 洽 的师 生 关 系是 前 提 要实行创新教育, 平等 融洽 的师生 关系是 基础。教 师必须 学高 为上 , 身 正 为 范 , 渊博 的知 识 吸 引学 生 , 妙 趣 横 生 的 教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言 感 染 学 生 , 灵 用 用 用 活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法 教育 学 生 , 学 生 信 服 老 师 、 欢 老 师 。 这 样 , 生 的 潜 使 喜 学 能 就 会 得 到最 大 限度 地 发 掘 , 学 工 作 才 得 以 顺 利 开 展 。 学 质 量 也 就 会 教 教 得 以提 高 。 要平 等 对待 每 一 位 学 生 , 不 能 歧 视 学 困 生 。 在 教 学 中 , 予 更 给
厘 米 。 得 到 异 曲 同 工 的 效 果 , 励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 题 多 解 , 他 们 产 生 学 鼓 一 使 习数 学 的 自信心 , 利 于 发 展 学 生 解 题 的思 维 敏 捷 性和 创 造 性 。 有
三 、 入 独 立 思 考 的 竞 争 氛 围是 手段 引
在教 学 中 , 提倡 独 立 思 考 , 竞 争 中进 步 , 在 根据 现 在 孩 子们 争 强 好 胜 的 特
争论 , 各抒已见, 出根据 , 说 最后教师指 出, 此是没有限定 范围, 分不 同情况比 较 大 小 , 且 零也 是 整 数 , 0 5> 10<15,. 0 5 从 而 得 出 “ 一 定 ” 而 如 . 0,. . 10> . , 不 在课 堂教学 中, 不能教师一人说 了算 , 敞开言论 , 要 允许学 生提出不 同 的结论。学生们在争论中思维得到升华 , 避免了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的想法, 激发 他 们 的主 体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维 , 以免 教 师 包 办 代 替 学 生 , 学 生 使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素质 , 从 小 抓 起 , 充 分 利 用 课 堂 教 学 培 养 学 生 的 应 要

浅谈创新教育应从细节入手

浅谈创新教育应从细节入手

冒险精神 。 要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 首先必须 培养学生
的 冒 险精 神 。 可 以想 象 , 个 没有 冒险 精 神 的 人 , 切 都 循 一 一
个 圈 , 孩 子 们 想 象 这 个 圈可 能 是 什 么 ? 果在 两 分 钟 内 要 结
规蹈矩 , 里会 有什 么创 新 。 日本人说 得好 : 哪 ”改 良加 改进
J a g La i n n S n n hu o g Yig i
Ab t a t I e fin v t e e u a o .s h os s o l t tf m te d ti , o kn o e r m te w oe scey n s r c : n t ms o n o ai d ct n c o l h ud s r r h ea s lo ig fr h l f h h l o it,i I v i a o l p o
关 键词 :创新精神:自 信心;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机房软、 硬件 中图分类号 :G 3 4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2 2 2 ( 0 0)6 09 - 2 10 — 4 2 2 1 0 — 0 7 0
A i f Dic s o l o u n De a l Bre s u so n Th t I n v tv u a o h u d F c s o t i i s
考 上 了 北 京 某 重 点 大 学 , 来 到美 国 深 造 求 职 。 求 职 过 程 后 在
想象 , 独辟蹊径 , 与众 不同, 能适应瞬息万 变的环境 , 能 才 才 跟 上飞速 发展的时代 步伐 。实施创 新教育则是 素质教育 的
核 心 课 题 , 养 创 新 意 识 或 创 新 精 神 更 是 核 心 之 核 心 。 学 培 大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李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精髓,是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

因此,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从课堂教学抓起。

现在,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一般都是45分钟,要搞好素质教育,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因循守旧肯定不行,必须创新。

要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所以,我们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借助现代科学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把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还是占主导地位。

但灌输式教育只能死板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如此一来,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都是不利的。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在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验》中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

所以要进行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由灌输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在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启发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目的,想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自己解决了!现在,我们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这样就给我们的创新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搞创新教育,就必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我们可在课外举行一些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创设最有情境,提高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教育的法宝——质疑;培养创新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核心又是创新精神。

日本提出“把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做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观,认为未来社会人的生存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韩国提出“中小学实行以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创造力为主的教育转移”。

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趋势,也是我们的教育之本。

如何坚定不移地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

它包含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综合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力、人格情操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年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一些经验。

一、创设最有情境,提高兴趣有趣的,使人兴奋的环境,胜过单调的、沉闷的环境。

民主的、可亲的环境,是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的令人害怕的环境则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考。

一句话,民主的、刺激丰富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力顺应学生的心理机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创设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环境。

课文不同,学生对象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教师的意图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进入预期的情境。

或者就地取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的契口;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大脑中贮存的知识信息与新知识信息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将学生导入新的知识天地;或者直接用情去感染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与激发;或者设置疑问,引而不发,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学习;或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缩短师生距离。

浅谈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知识是能力 的载体 ,能力是 知识 的运用 。重视 基础是亘卉不变 的真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高 、再新 和再美 的房 子 ,它的基础成 分还是水泥 、沙石 、钢筋等 。因此,重要 的历 史时问 、地点 、人物 和事件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 。就 是思维含 量较 高的要求学生有 创新意识的开放性材料分析题 , 答题时也不能离开 当时的历史环境 , 分析历史 问题 ,也不能脱离历史 唯物 主义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 。都需 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做铺垫。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 不能脱离历史基础 知识 ,否则就 不是 一种有 实际意义的创新 ,而是
联 想 ,能充分体 现发散性思维 的灵活性 。 X l ; 4 , 平同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 :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即 “ 三个面 向” 。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 国际 竞争 ,为 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 民同志
在 全同教 育工作一个 同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创新教育是摆彳 F 教育工作者面前一
浅谈怎样在初 中历史教 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 育
; - . - ] : l k 省滦平县第八 中学
创新 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历史教学 中创新能力 的培养 主要 是创造性培养 ,即培养 学生不拘于教 材 、不囿于成规 ,能进行独立 自主 的思维 ,培养 学生 质疑求 异 、对有关历史问题提 自己看法 的 辩证批判思维 ,能不被 同定 的模式与方法所禁锢 ,多角度 、多方位 、 多途径地思考 问题 和解 决问题的多向性思维等等。本人在长期初 叶 1 历史教学 中,就创新教育进行 了一些探究 ,现谈几点体会 。

上创造发 明的重要途径 。哥 白尼对传统 的地球 中心说提 出挑 战,就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创新教育是一个大的题目,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对于青少年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守旧为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

本人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生长的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现代学生观,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并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一个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创造性,但这些创造性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就有可能被扼杀。

那么这样的宽松环境来自哪里呢?第一、宽松的课堂氛围,来自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活动并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目前,青少年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学校的课堂教育。

虽然学生主题性教育思想推广已久,当时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等方面,学生依旧是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

学生真正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首先,课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这是学生个性化培养中的重点部分。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自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独立、自由的思考,并呈现出一种主动参与的积极状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和尝试创新中学习。

只要学生课上的活动没有完全偏离方向,教师不必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多看、多听、多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观点、新行为,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

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教育浅谈
模式 、机 制存 在着一 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 。 越 雷池半步的思维禁锢 , 正是在教 师尊严
比如 , 偏重知识传授 , 忽视智 能开 发 ; 偏重 的光环笼罩下 , 甚 至是如 同绳 索束缚 的产 识都传 授给他们。 所以必须培养他们 良好
共性制约 , 忽视 个性发展 ; 偏重 岗位 职业 物 。 这种有距离 、 有鸿沟的师生关系 , 严重 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 自学能力。 这样他们
学 校 教 育 一 方 面 要 使 学 生 学 到 新 知
从“ 培 养德智体 全面 期形成的个人 习惯 , 有些学生 不愿 、 不敢 创新教育 是素质 教育 的一 个重要 组 按教育 方针的要求 , 成 部分 , 是 以培养 创新精神 、 启迪创新 思 发展 的社 会主义 建设者和 接班人 ”的角
中国 的 师道尊严 ”是 由来已久的。 “ 师尊” 则“ 生卑 ” 。多年来 , ~批 又一批 的
导性作 用。
识, 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 的能 涌现 , 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生将遇到的知
在基础教育 阶段 中,传统教育思想 、 学 生所表现 的亦 步亦趋 、 畏首 畏尾 、 不敢 力。 当今世界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不断
才可能在 今后 的工作生 活中不断汲取 新 5 . 注意发展个性 , 充分开发学生潜能 。 教 师在教学过 程 中要 正确处理 学生
现 代 教 育 思 想 强 调 民 主 施 教 ,给 学 知 , 充实 自己 , 适应未来发展。
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通过 多年的
工作 实践 , 笔者 以为在现阶段实施创新教
首先要 “ 做人 ” , 然后是 “ 成 才” 。“ 做 灌 ,不 准照本宣科 ,不 准使 用讽 刺性 语 的心理 、 无私奉献的精神 。“ 成才 ” 要 有坚 实的基础文化 知识和过硬 的专业技能。 4 . 树立科学的教育 质量观 。 3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呼唤教育的创新,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已成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

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依靠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孩子的创新能力虽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养成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因此创新教育也应从提高个体的智力,培养个体的个性和增加个体的知识入手。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创新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所不曾注意到的。

创新教育作为塑造面向新世纪一代新人的立定点,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境界,也是素质教育中最高的形式。

二、目前创新教育的一些不足一是把创新教育完全的等同于开发智力,甚至一些学校领导老师或家长认为创新就是让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这种理解只看到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忽视了创造力是个体产生新颖、有社会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解决独特性问题的能力,误以为只有通过智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创新教育。

孩子的创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保证的,我们常常把课外活动当作孩子创新实践的大好场所。

可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迫于孩子升学的压力,把课外时间几乎全部当作课堂学习的提优的补差时间。

这些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听话,不许孩子犯错,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只能是一种空想。

三、创新教育的要求1、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形成了以课堂和教材习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题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 6 权利 与义务 、 权利与责任 的设 置是 否合理 。只有这样认 真把好关 , 才能起到对 法规统一审议 的 目的 , 提高地方立法 的质 量 。 是 法 制 委 员 会 进 行 统 一 审 议 时 , 抓 住 重 点 各抒 二 要
己见 。 要在诸条审议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 难点 和有争议 的条 款进行审议 , 着重在合 法性、 协调性 和规范性上把好关 。三 是要不 断完善统一 审议机 构, 力创造条 件逐步增 大具有 努 法律 和经济专业 知识 素养 的专职委 员 的比例, 以便 更好地 担负起统一审议 的职责 。四是要 健全和完善统一审议 制度 的规划 , 使统一审议工作步入规范化 、 制度化、 程序化轨道 。
健全 的人格 。 广义 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 狭
义 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 力进行培养 和训练教 育 包括创造思维、 创造方法 、 创造技能 、 创造精神等方面 的
培训 。
二 、 新 教 育 与 素 质 教 育 的 关 系 创
“ 素质教育” 以提 高民族素质 为宗 旨的教育 , 是 它是依 据《 教育法 》 规定的 国家 教育方针 , 眼于受教育 者及社会 着
可行性和立法依据 。( ) 2 法规 的基本框架 、 体例结构和 主要 内容及法规条文表述是 否简明 、 准确 、 规范 。 3 创制性 问题 ()
及 其 它 焦 点 问 题 。 4 与 宪 法 、 律 和行 政 法 规 是 否 相抵 触 。 () 法 () 世贸 组织规 则和 本省 其他地 方性 法规 是否 相矛 盾 。 5与
维普资讯
委员 会 的 作 用 。 制 委 员 会 在 统 一 审议 中要 注 意 尊 重 、 真 法 认
听取 、 充分吸纳专 门委 员会 的审议意见 , 这是提高地方 立法 质量 的 重 要 环 节 。 三、 完善统一 审议 制度是提升审议 水平的根本保证 。 实 行 统 一 审议 制 度 , 立 法 在 立 法 程 序 上 所 强 调 和 在 立 法 实 是 践 中所 坚 持 的 基 本 审 议 制 度 , 立 法 程 序 中 不 可 逾 越 的 重 是 要环节 。 作好 这一环节的工作 , 要 一是法制 委员会要加强 与 法制工作机构和有关专 门委员会 的合作 。法制工作机构 应 及 时 综 合 整 理 各 方 面 意 见 , 调 研 、 证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法 规 在 论

浅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摘要: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

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

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

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

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浅谈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

浅谈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创新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分析当前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二、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一大亮点。

(1)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育设施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3)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项目式学习已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得到推广。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1)多元化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更在创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创新教育的任务:(1)在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学习和实践为重点,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培养能直接推动科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管理改革的创新人才。

(3)拉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的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的功能:(1)将教育体系引向经济主战场的功能。

(2)促进教育推动民族创新文化构建功能。

(3)推进素质教育大体系构建的功能。

(4)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功能。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也可指以全人类知识积累和创新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开发为基础,建立由创新机制、创新案例、创新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的创新教育平台,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的教育。

创新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新教育强调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训,而且要在各学科进行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广义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育。

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态、能力发展为特征的教育。

推动创新教育

推动创新教育

推动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关键。

为了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创新教育的理念是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学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推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最新的科技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要推动创新教育,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

例如,采用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教育环境的创新创新教育需要一个积极、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而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六、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长应该关注并支持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与学校共同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七、评价机制的创新创新教育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来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传统的考试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水平。

因此,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江西省萍乡市八一小学文娟
当今社会提倡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导。

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推进科学文化向前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

那么,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与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

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统治及其长期深厚的影响,造成我国尚未形成创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观念氛围,尤其是明朝闭关锁国以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进取创新意识偃旗息鼓,很多消极的处世哲学、处世观念充斥社会。

到了近代,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观念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更何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

因此,扭转整个社会陈腐的观念,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

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

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2.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

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

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

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

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3.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

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真正有水平的创新
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

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

应获取何种知识呢?当然是宜于创新的知识。

这种知识的获取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知识可迁移的程度要大、范围要广。

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规律及其结构,掌握那些“含金量”高的知识(2)要选择那些在未来利用率高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具有超前性,也才能使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世界的创新领域,也才能更进一步的有益于社会。

应如何获取知识呢?其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其二,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4.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的参加学习与进修,必须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

因为知识的更新是很迅速的,身为创新教育的主导者的教师,如果不经常的学习与探索,有什麽资格身为人师呢?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乃至研究生化已发展成必然的趋势。

教师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掌握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参与着教育的创新。

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

第三,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代同步。

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思想的启迪者,只有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教师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意旨,才能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才能成为推动创新教育坚定的实施者与推动者。

5.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教育的格局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打破。

电子技术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
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1)计算机的使用对于人脑的创新思维具有开发作用。

知识具有易老化性的特点,而人的记忆又具有易遗忘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计算机记忆很多东西,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能进一步的开发人脑(2)高级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

(3)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机,人们可以更直接、及时的追踪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