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与解译流程及方法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的准备和操作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的准备和操作遥感是指通过航空器或卫星等远距离拍摄地球表面的图像,并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解读和分析。
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对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的准备和操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获取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了解地区的地理背景和特征、选择合适的处理软件等。
1. 数据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包括商业遥感卫星、政府遥感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是进行影像处理和解译的第一步。
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集,考虑影像分辨率、时相、数据格式等因素。
2. 地理背景和特征的了解在进行地物解译之前,了解地区的地理背景和特征对于准确解译很关键。
包括了解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分布、土壤类型、水体分布等信息,可通过地图、相关文献和实地勘察等方式获取。
3. 处理软件的选择遥感影像处理和地物解译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
常用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包括ENVI、Erdas Imagine、ArcGIS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处理和解译。
二、遥感影像处理在进行地物解译之前,通常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影像质量和减少噪声。
1. 影像预处理影像预处理是指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处理,以纠正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定标和大气效应等问题。
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影像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2. 影像增强影像增强是指对原始影像进行对比度增强、滤波和色彩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影像的可视化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
常用的影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拉伸变换和滤波处理等。
3. 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指将影像像素划分为不同类别,常用于地物分类和变化检测等分析。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等。
通过影像分类可以获取地物类别信息,为后续的地物解译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航空器等探测装置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一种手段。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对于地质勘探、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一、解译方法1.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和纹理等特征来识别地物。
对于经验丰富的解译员来说,目视解译法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解译结果。
然而,由于人眼的主观因素和解译员的经验水平不同,目视解译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计算机辅助解译法计算机辅助解译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分类、目标检测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和识别地物。
计算机辅助解译法具有时间效率高、结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得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更为高效和精确。
二、处理流程1.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将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去噪和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常用的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校正影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大气校正(去除大气光对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纠正图像的畸变和扭曲)、噪声去除和影像增强等。
2.遥感影像分类遥感影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的像素根据其反射率、纹理和几何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以获得各类地物或地物类型的分布和面积信息。
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类、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统计学的分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等。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由于其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成为当前遥感影像分类的主流方法。
3.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指根据已经分类好的遥感影像,对不同地物进行解译,以获得地物的具体信息和分布。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通过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和专家解译等方法进行。
同时,遥感影像解译还可以结合地面调查和其他信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与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提取地物信息和研究地表特征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中,遥感图像解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数据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判读、验证与评价以及结果应用。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每个步骤所涉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数据获取。
遥感图像解译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遥感数据。
常见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
在选择数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地理特征来确定最合适的数据。
此外,在数据获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二个步骤是图像预处理。
在进行图像解译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噪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融合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
第三个步骤是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解译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找到与地物分类相关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直方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模糊集方法等。
在进行特征提取时,需要了解地物类别的特征分布规律,并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来提取地物的表观特征。
接下来是分类与判读。
分类与判读是将图像上的像元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在进行分类与判读时,需要依据遥感数据和特征提取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参数调整,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分类结果。
第五个步骤是验证与评价。
验证与评价是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的过程。
常见的验证与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矩阵分析、Kappa系数和精确度评价等。
在进行验证与评价时,需要参考地面调查数据以及其他可靠的参考数据,分析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偏差情况,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获取地物和环境信息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中,遥感技术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以及资源调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图像复杂性和解译难度的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解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一些启发。
一、多光谱图像解译多光谱图像是指通过多波段的遥感数据获取的图像,其中每个波段对应一种特定的光谱信息。
多光谱图像解译是最常用的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之一。
它基于光谱特征来识别和分析地物,通过比较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和亮度值,可以获得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并进行分类判别。
在多光谱图像解译中,常用的技巧包括:光谱特征提取、光谱段的组合以及光谱变换。
光谱特征提取是指从多光谱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光谱信息,例如反射率、亮度值等。
通过提取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地物的分类和判别。
光谱段的组合是指将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进行组合,以突出地物的特征。
例如,在植被遥感图像中,将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进行组合,可以更好地区分植被和非植被地区。
光谱变换是指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数学变换,以改变光谱分布和强度,从而获得更明显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光谱变换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单波段反射率之间的比率。
二、纹理特征分析除了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也是进行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指标之一。
纹理特征通过对图像像素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反映了地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
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纹理特征分析可以用于识别和判别不同地物的纹理特征,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在纹理特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特征值和基于波谱变换的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是一种常用的纹理特征计算方法,它通过计算像素间的灰度级对出现的频率来描述图像的纹理特征。
纹理特征值是一种通过计算图像像素间的像素差异和空间关系来描述地物纹理特征的方法。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测绘数据提取方法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测绘数据提取方法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器或卫星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因此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解译遥感影像和提取测绘数据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译遥感影像是将影像中的物体和地貌进行分类并提取出有用信息的过程。
这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深入理解遥感影像的特点和不同对象的影像表现。
首先,解译遥感影像需要熟悉不同光谱波段的反射特性。
遥感影像包含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的信息,这些波段对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反射率。
因此,在解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波段的反射率以及物体的光谱特征来判断影像中的物体类型。
其次,解译遥感影像还需要考虑地表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表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都会对遥感影像的解译产生影响。
因此,解译遥感影像需要将影像上的物体与实地观测进行对比,并结合地形、植被等因素进行分析。
此外,数据源的呈现方式也是解译遥感影像的关键。
遥感影像可以以栅格或矢量的形式呈现。
栅格影像以像元为单位,每个像元代表一定的空间范围,而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的形式表示地物。
对于栅格影像,可以通过像元间的空间关系进行解译;而对于矢量数据,可以通过矢量对象的属性进行分类和解译。
在提取测绘数据方面,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地物信息。
常见的测绘数据提取方法包括:1. 目视解译法: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直觉判断地物类型。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准确性有限。
2. 物体识别法:通过建立物体特征库,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遥感影像中与库中特征相匹配的物体。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提取的自动化程度,但需要精确的物体特征库和准确的算法。
3. 分割法:将遥感影像划分为多个区域,通过划定不同区域的边界来提取地物。
这种方法能够考虑到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可以通过像元间的灰度差异来提取。
4. 监督分类法:通过样本训练和监督来提取地物。
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并进行分类,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这些样本推广到整个遥感影像中,从而提取地物信息。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遥感影像就像是地球的超级照片,从太空或者高空给我们展示地球的模样。
那怎么从这复杂的影像里提取有用的信息呢?有一种方法是目视解译。
这就像是我们看一幅画,用自己的眼睛去识别里面的东西。
比如说,在遥感影像里看到一大片绿色,形状像树,那可能就是森林啦。
有经验的解译者就像厉害的侦探,能从影像的颜色、形状、纹理这些蛛丝马迹里判断出是城市、农田还是山脉。
不过呢,这个方法比较依赖人的经验,而且要是影像特别复杂,就很容易出错,眼睛也会看累的,就像看一幅超级复杂的拼图看久了一样。
还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
影像都是由一个个像元组成的呀,每个像元都有自己的数值。
我们可以根据像元的数值特征来分类。
就好比把一群小朋友按照身高、体重这些数值来分成不同的小组。
像监督分类,我们得先找一些已知类型的样本,就像先认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朋友,然后根据这些样本的特征去给其他像元分类。
非监督分类呢,就像是让像元们自己抱团,根据它们数值的相似性自动分成不同的类别。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小缺点,有时候像元的数值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可能就分错类了。
决策树分类法也很有趣。
它就像一棵大树,有很多分支。
每个分支都是一个判断条件。
比如说,先判断影像里这个地方的植被指数,如果植被指数高,再判断别的特征。
这样一层一层判断下去,就像走迷宫一样,最后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类型的地物。
这种方法很直观,不过要是树的结构没设计好,就像迷宫的路线画错了,那结果也会不对。
还有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它不是只看像元,而是把影像里相似的像元组合成一个个对象。
这就好比把一群志同道合的小朋友组成一个小团队。
然后根据这些对象的特征来分类。
这样能更好地利用影像里地物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比只看像元要聪明一些。
但是它的计算量可能比较大,就像要组织很多小团队,比较费精力。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就像不同的小工具,我们要根据具体的任务和影像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从遥感影像这个大宝藏里挖到最有用的信息呢。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和技巧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和技巧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分析的过程,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可以分为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选择和精度评价等多个环节。
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是为了纠正影像中的各种因素,例如大气、几何和辐射校正等,从而确保影像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特征提取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关键一步。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取影像中的特征信息,来判断和分类不同的地物类型。
这些特征可以是形状、纹理、光谱等多种多样的属性。
其中,光谱特征是最常用的一种,通过提取不同波段上的数据,并利用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判断出不同类型的地物。
分类器选择是指从众多的分类器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解析任务的分类算法。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等。
这些分类器各有特殊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解释需求和数据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最后,精度评价是对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通过对比解译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可以对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客观评价。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者准确性、用户准确性、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等。
除了以上的步骤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遥感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是合理选择合适的训练样本,样本的选择应该兼顾各个类别的特点,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
其次是合理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通过选择适当的波段组合,可以突出地物类型的差异特点,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此外,引入其他数据源,如地形、土壤等辅助信息,也可以对解译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遥感影像解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一方面,如何处理遥感影像中的大数据和高维信息是一个挑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优化和改进,以提高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防治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通过获取并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出有用的地物信息。
它基于遥感技术,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反射、发射和传输情况,利用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来解读地物的属性、分布和变化。
1. 光谱解译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发射率差异,分析物体的光谱特性,判断其类型和性质。
例如,在红外波段中,不同植被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光谱解译技术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
2. 空间解译技术: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判断其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例如,在城市遥感影像中,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测出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
3. 时间解译技术: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观察和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例如,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植被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可以监测植被的生长和衰退状况。
二、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应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快速分类和监测。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可以判断土地的植被类型、建筑物分布、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生态保护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各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
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灾害相关地物的分析,可以获得灾害范围、破坏程度等信息,为灾害应急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与评估:借助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例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各种污染指标的反映,可以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方法。
它通过获取、处理和解释遥感影像数据,从而得出有关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一、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第一步。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通过发射器发射电磁波,利用被测对象反射、散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信息。
被动遥感是指利用地球表面主动发出的电磁波,如太阳辐射能、地热辐射能等进行信息提取。
具体的遥感数据获取方法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器搭载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影像数据,而卫星遥感是利用遥感卫星携带的传感器获取影像数据。
遥感数据获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遥感技术,以获取高质量和高精度的影像数据。
二、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是指通过对采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校正和增强,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数据。
预处理阶段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几何形态与地面特征相对应,辐射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辐射能量与物理量相对应。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减少信息噪声和歪曲,使得影像更加真实和准确。
处理完预处理后,还可以进行影像增强,以突出地物特征和减少影像中的杂乱信息。
三、遥感数据解译遥感数据解译是指通过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信息。
遥感数据解译可以采用目视解译和数字解译两种方式。
目视解译是通过人眼观察和判断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
数字解译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对遥感影像进行解析和识别。
遥感数据解译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解译方法和分类算法,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遥感数据应用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最终目的是将获取到的地表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如何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
如何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一、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基础知识红外遥感影像是利用红外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物体的红外辐射信息,与可见光影像相比,红外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多的地物信息。
红外辐射的不同波段对应不同的地物特征,如热红外波段可以用于火灾监测,近红外波段可以用于植被状况监测等。
在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之前,首先要对红外图像的预处理进行必要的操作。
这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预处理过程可以提高红外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与解译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常用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常用的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人眼观察红外图像,根据地物的红外反射特征进行解译。
例如,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红外反射的变化来判断植被的生长状态,提供农作物的生长信息。
2.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是利用计算机对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分析与解译的方法。
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分类等。
其中,图像增强可以提高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使地物的边界更加清晰;特征提取可以识别地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其进行定量化的描述;而分类是将图像上的像元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实现对地物的自动识别与分类。
三、实际应用案例以环境监测为例,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在环境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到地表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而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红外遥感影像的数据,我们可以制作城市表面温度等级图,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红外遥感影像还可用于监测水体污染。
通过红外图像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水体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而判断出水体中的污染源。
通过定期监测,我们可以追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遥感技术是通过捕捉、检测和记录地面或其他物体的电磁辐射,以获取关于这些物体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在本文中,将介绍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其应用领域和潜在价值。
一、遥感数据的类型和获取方式遥感数据主要分为两类: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通过向地球表面或大气中发射电磁波来获取数据,如雷达和激光雷达。
被动遥感则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自然辐射来获取数据,如卫星和航空摄影。
二、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等。
首先,数据获取是通过卫星、航空拍摄等方式收集到的遥感数据,如多光谱图像和雷达回波数据。
然后,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匹配,消除噪声和异常值,以得到可用的数据。
接下来,特征提取是通过计算图像的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以识别和提取图像中的目标,如土地覆盖类别和地物边界。
最后,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分配到不同的类别,如植被、水体和城市等。
三、遥感数据解译的方法与技巧遥感数据解译是对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在解译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直观解译是根据人眼对颜色、纹理和形状的感知来进行解译,如通过观察图像的视觉特征,判别图像中的不同地物。
此外,计算机辅助解译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模型来自动分析和解读图像,如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像元分类和目标检测。
四、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应用领域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和水体分布,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数据来监测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
此外,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还在农业、林业、地质勘探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也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影像解译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通过人工直接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纹理、形状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判断地物类型的一种解译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图像上地物边缘清晰、大尺度地物的解译,如城市、河流等。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较好的解译结果,但主观性较强,解译效率较低。
2. 图像数字化解译图像数字化解译是将遥感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分析的方法。
数字化解译可以提高解译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利用像元的灰度、光谱特征等进行解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细节解译方面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3. 分割解译分割解译是将遥感影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对象,并对这些区域或对象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中地物的空间信息,有利于对图像进行更细致的解译和分析。
分割解译在城市、森林等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遥感影像分类技巧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地物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
不同地物类别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取和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别。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指将遥感影像根据像素的光谱、空间等特征进行自动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决策树分类等。
选择适合的分类算法对于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非常重要,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3.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和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融合可以通过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等多种方式进行。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影像解译技巧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影像解译技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它以其高效、准确的特点,成为许多领域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分享一些影像解译的技巧和经验。
一、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1. 数据导入与处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通常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Landsat、MODIS等。
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功能将想要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导入软件中。
导入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并为后续的解译工作做好准备。
2. 遥感数据的可视化在导入和预处理完成后,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可视化。
软件通常提供多种图像显示方式,如伪彩色合成图、真彩色合成图、灰度图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更好地观察和解译影像信息。
3. 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图像特征和地物光谱信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常见的影像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目标自动识别等。
用户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和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在解译过程中,可以结合地理标志、空间位置信息等,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输出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还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对解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等。
同时,软件还支持将数据输出为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矢量文件、栅格文件等,方便用户进行后续的专题制图、建模等应用。
二、影像解译技巧1. 光谱特征的分析光谱特征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
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因此,在进行影像解译前,应首先了解各种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并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进行解译。
2. 空间信息的利用遥感影像中不仅包含光谱信息,还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
通过利用影像中地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
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已经成为了现代地理学、环境学、农业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从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进行影像预处理、提取地物信息以及应用解译结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进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关键。
合适的遥感数据包括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时序遥感影像等。
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为细致的地物信息,而多光谱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地物的光谱信息,时序遥感影像则能反映地物的动态变化。
因此,在选择遥感数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数据。
其次,进行影像预处理是进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必要步骤。
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影像校正可以排除由于大气、地表反射和传感器等因素引起的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
辐射校正则是将原始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可比较的辐射能量值,以进行定量分析。
几何校正能够纠正影像的几何畸变,保证影像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影像预处理,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可信度,为后续的解译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然后,提取地物信息是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核心内容。
地物信息主要包括地物类别、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特征参数等。
在提取地物信息时,可以使用传统的像元分类方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地物特征参数进行解译和分析,如纹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等。
在提取地物信息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解译方法和技术,同时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工具,提高解译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用解译结果是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解译结果的应用可以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农业资源管理等。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一、引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遥感影像的解译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遥感影像的解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二、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遥感影像具有多光谱信息、时空变化、遥地观测等特点。
这些特征为解译提供了基础。
三、目视解译方法目视解译是遥感影像解译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解读影像上的图像信息。
目视解译主要基于人眼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对图像特征进行判断和解释。
目视解译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
但是,在复杂的光谱组合和空间分布的情况下,目视解译的效果就会受限。
四、图像分类方法图像分类是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通过将影像中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可以实现对影像的定量解译。
图像分类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是将影像像元与事先确定好的类别进行对应,然后根据一定的分类算法对像元进行分割和分类。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邻近的像元组成一个个对象,并给予对象相应的属性,然后对对象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更贴近于人类的思维方式,适用于复杂的场景。
五、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在遥感影像解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别的地物在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提取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和解译。
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纹理的方法、基于形状的方法等。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影像的统计分析,提取出反射率、亮度等统计特征。
基于纹理的方法则是从影像的纹理信息中提取特征,如纹理的分布、平滑度等。
基于形状的方法则是通过对地物的形状进行描述和提取特征。
六、目标检测方法目标检测是指在影像中找出具有特定属性的目标。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目标检测通常是为了找出人工构造物、植被、水体等地物。
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目标形状的方法。
测绘中的遥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技术
测绘中的遥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技术遥感技术是测绘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是如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信息提取技术来准确获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分析和推断遥感图像上物体或现象的成因、性质、空间分布等的一种方法。
对于遥感影像的解译,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图像预处理和信息解译。
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而信息解译则是通过分析遥感图像的可见光、红外等波段信息,来确定图像上物体的类型和分布。
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像元分类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图像上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来实现对图像的解译。
根据图像上像元的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等算法,可以将图像上的不同像元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建筑物、道路、植被等。
通过对像元进行分类,就可以对整幅图像进行解译和信息提取。
除了基于像元分类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如基于目标的解译方法和基于知识的解译方法。
基于目标的解译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已知物体的特征和形状进行分析,然后在图像上寻找类似的物体进行解译。
而基于知识的解译方法则是利用专家系统和知识库来进行解译,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来解释遥感图像中的物体和现象。
二、信息提取技术信息提取技术是指在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遥感图像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和环境信息,通过信息提取技术,可以从中获取到各种地物的空间分布、数量、形状等信息。
在信息提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图像分割技术。
图像分割是将遥感图像分割成若干个连续的、无交集的区域的过程。
通过图像分割,可以将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分割成不同的区域,然后针对每个区域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提取信息。
图像分割可以根据像素的相似性来进行,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来进行。
遥感影像处理与测绘数据提取技术详解
遥感影像处理与测绘数据提取技术详解引言:自工业化时代开始以来,人类对于地球的了解与探索不断加深,在这一过程中,遥感影像处理和测绘数据提取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图像数据,为我们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而测绘数据提取技术则从地面上获取的各种数据中提取有关地理特征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影像处理和测绘数据提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遥感影像处理技术1. 遥感影像获取技术遥感影像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离地球表面的平台获取的地球表面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提供宽广的视野,从而获得地球不同部位的图像数据。
遥感影像获取技术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等。
其中,多光谱影像通过记录地表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信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
而高光谱影像则通过记录地表众多的光谱波段,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地表信息。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则基于雷达信号,可以在夜晚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获取地表图像。
2.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原理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三个步骤。
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主要是为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用的标准化数据。
特征提取步骤则针对不同的地物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取出地表的不同要素,如水体、道路、建筑等。
信息提取步骤则是将特征提取的结果整合并分析,以获得一定规模的遥感影像数据集。
3.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等重要指标,以便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快速提取城市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带等信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还可用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等诸多领域。
二、测绘数据提取技术1. 测绘数据获取技术测绘数据的获取通常通过测量和观测来实现。
地面测量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距仪等,可以测量地面上各种特征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对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分析解释,以提取和解译地表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1.了解遥感平台与遥感波段在进行遥感目视解译前,需要了解所使用的遥感平台和遥感波段。
不同的遥感平台和波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波段。
2.确定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影像中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
在确定解译标志时,需要了解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及它们在影像中的表现形式,从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作为解译标志。
3.制作解译样本解译样本是指用于训练解译人员的样例数据集,通常由专业人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区域制作而成。
解译样本应该包含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并能够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4.训练解译人员解译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熟悉遥感影像的特性和解译标志,并掌握目视解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对解译样本进行训练和练习,提高解译人员的解译能力和精度。
5.进行目视解译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需要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进行,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目视解译需要关注影像中的细节信息,如颜色、纹理、形状等,以便准确地识别和解译地物。
(2)综合考虑:目视解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光谱特征、空间特征、上下文信息等,以得出准确的解译结果。
(3)交互式操作:目视解译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解译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进行交互式操作,如放大、缩小、旋转等,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影像。
6.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在完成目视解译后,需要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
精度评估可以通过比较目视解译结果与实际地物信息进行,如使用实地调查、GPS测量等方法获取实际地物信息。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法、原则和程序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方法、原则和程序遥感解译:即为从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某种影像,赋予特定的属性和内涵以及测量特征参数的专业化过程。
遥感地质解译:机助地质解译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数字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以ERDAS、MAPGIS、PCI和PHOTOSHOP等软件为解译平台,根据地质体遥感解译标志,解译圈定岩性、构造、接触关系、地质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现象;二是以遥感影像为背景,叠合专题地质图层,结合典型地质体影像特征,进行对比修正解译。
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过程(行为)。
遥感数据的收集,它包括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和地质资料的收集,是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
以前通常是目视解译为主,现在一般是在计算机上以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识别和解译工作,其基本方法有五点:1.解译是认识实践的反复过程,首先要熟悉、吃透本工作区域的有关资料(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土壤、物探、化探资料及前人各类工作成果);分析研究前人对区域地质遥感解译成果的合理、可靠程度,弄清遥感资料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已解决及有待解决的地质问题。
地质体的性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大类,遥感主要是反映地质体的光谱特征信息,对全面认识地质体而言,有其局限之处。
遥感影像记录的是地质体光谱反射(SAR为后向散射)和辐射特征,地质体性质和表面特征不同所反映出的光谱特征差异可通过色、形、纹、貌四种影像特征要素加以表征。
不言而喻,能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多方信息去认识地质体,则是更为全面、可靠的。
因此在遥感解译中,应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
地、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综合研究,在区域上常采用计算机多元信息迭加处理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将对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取得更好效果。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色彩增强技 巧:通过调 整色彩对比 度、亮度等 参数,突出 目标特征
空间频率分析 技巧:利用傅 里叶变换等方 法,分析图像 中的空间频率 分布
纹理分析技巧: 通过计算图像 的纹理特征, 识别目标表面 的细节和结构
目标跟踪技巧: 利用图像序列 中的目标运动 特征,对目标 进行跟踪和识 别
多源信息融合 技巧:将不同 来源的遥感影 像信息进行融 合,提高目标 识别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显示方式:计 算机屏幕显示、 投影仪显示、
打印输出等
输出方式:矢 量输出、栅格 输出、混合输
出等
显示与输出的 关系:显示是 输出的基础, 输出是显示的
应用
显示与输出的优 缺点:显示方式 灵活多样,输出 方式方便快捷, 但显示与输出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PART FOUR
直接判读法:通过遥感影像直接获取地 物信息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发展的建议: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解译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提高解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全球发展。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应用的建议:加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强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遥感 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
汇报人:
遥感影像目视解 译是遥感技术应 用的基础
目视解译能够直 观地反映地表特 征和现象
目视解译在遥感 技术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目视解译能够为 其他遥感技术提 供辅助和支持
获取遥感影像: 通过卫星、飞机 等遥感平台获取 地面物体的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开展以下工作:
DEM数据精细化处理
地理国情普查信息采集
• •
地表覆盖分类 地理要素信息提取
图例 草地 耕地 林地 道路 裸地 水体 建筑物
参考资料:
《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20121115
一、概述
地表覆盖分类
主要任务: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资料,对地表覆盖据《地理国情信息内容体 系和指标》中地表覆盖分类体系中的一、二级类开展全国地表覆盖分类 主要成果:完整的地表覆盖数据
矢量数据
图斑编辑
二、主要问题
缺乏统一有效平台支撑项目建设,难以保证质量进度
试点单位 陕西局 地表覆盖分类 ERDAS 2011、PCI 10.0、 eCognition8 ENVI EX、 eCognition Envi EX、GLC_Info、 eCognition GLC_Info ArcGIS9.3 ArcGIS9.3 Titan、GLC_Info eCognition ENVI、ERDAS ArcGIS ArcGIS GeoWay3.6 GeoWay3.6、ArcGIS 10 后期编辑 ArcGIS9.3、 AUTOCAD2004 ArcGIS 基本要素提取 ArcGIS9.3、4D Mapper V1.0、 GeoWay V3.6、 AUTOCAD2004
三、主要技术方法
面向对象分割技术
面向对象分割技术
多尺度分割 均值漂移分割 分水岭分割
第3层 尺度=100
统计区域增长分割
第2层 尺度=50
第1 层
尺度=20
第0 层
象元
分割技术
分割精度
分割结果破碎程度较小; 可利用专题数据进行分割;
分割效率
采用并行处理方式进行分割, 分割的速度更快; 可以针对TB级影像的分割。
数据质量检查
影像分割
多种分割算法
系统提供多尺度分割、统计区域增长、均值漂移三种分割算法
二、主要问题
数据处理量大,效率受到影响,急需高性能处理技术
数据 处理步骤
影像融合
数据大小
1G-3G
处理耗时
5-10小时 FeatureStation:0.3-3小时
高分辨率数据 (WorldView-2、 ZY-3)
影像分割
DLG整合
1G-10G
500M-1G 1万-10万图斑
eCognition Server:1-10小时 约1-5个工作日 约5-20个工作日
优点:充分利用 人的经验和认知 能力; 缺点:费时费力、 效率低;
基本要素采集——半自动提取技术
面状和带状要素可以实现半自动提取,比如水域、草地、房屋、道路 等,充分利用人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量算能力。
DLG数据辅助——分割技术
利用已有DLG数据辅助分割,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成果, 分割边界准确度高。目前,eCognition和FeatureStation GeoEX
利用解译标志,通过 人工判读的手段,对
人工构造规则集 eCognition Envi_EX 自动构造规则集 FeatureStation
地表覆盖要素进行人
工解译。
GeoEX
基于像素自动分类
基于对象自动分类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
构建规则集
eCognition、ENVI EX中,各种图像分析算法的设计可以通过对规则集的设计实现。规则 集包含任意数量的子规则和很多不同类型算法,一个单一的规则能使一个具体的算法应 用到一个具体特定的区域,它们所显示的结果是影像分析所定义的结构和流量控制图。
缺点 样本采集需作业员具备影像判读 解译经验; 样本采集需耗费一定时间。
针对分割后的对象,采用 训练样本的模式,自动构 建分类规则,实现遥感影
FeatureStation GeoEX
像面向对象自动分类。 类别逐级细分策略; 信息提取难度大,难以满足技术规定要求 操作简单,无需专业培训; 专题矢量批量赋属性。 利用多尺度分割技术,利 用光谱、形状、纹理等特 利用影像特征知识,建立规 则,对于单景特定对象分类的 不同数据源、不同时相、不同地 区的规则集普适性较差;
图形要素采编—道路半自动提取
属性信息采编
属性采集
支持地类批量赋值属性 支持选择集批量赋值属性 支持字段运算赋值 支持字段查找与替换
数据库(表格) 字段(Field) 记录 (Record)
R1 R2 F 1 F 2
…
Fm
…
Rn
数据质量检查
两线相交
线重复
伪节点
自相交 220.00 线打折 200.00 240.00 点线矛盾 面缝隙
二、主要问题
信息自动提取难度大,难以满足技术规定要求
eCognition 的规则集分类,对不同影像时相、数据源、区域的高分
辨率数据分类,很难普适,而且技术门槛很高,因而不适合工程化 项目实施。
GLC_Info提供的GLC分类技术,通过训练样本,进行自动规则集构 建,具有技术门槛低、便于操作员作业,适合工程的特点,但是采 集样不需要作业员有一定的影像解译经验。
FeatureStation_ 可以利用专题数据控制地物边界,控制多 GeoEX 级分类的级别,避免过度分割;
分割边界基本正确,复杂地物分割需结合 矢量数据。
分割结果破碎程度较大;
可利用专题数据进行分割; 可以利用专题数据控制地物边界,不能控 制多级分类的级别; 分割边界基本正确,复杂地物分割需结合 矢量数据。
分割速度较慢;
不能处理整景影像分割,只能 进行分块分割。
eCognition
ENVI_Feature Extraction
分割结果破碎程度最大;
不能利用专题数据进行分割; 对于复杂地物,分割边界错误严重。
分割速度较易康快; 可以进行整景数据的分割。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
监督分类 最小距离法 最大似然法 平行六面体 非监督分类 K-均值 ISODATA 决策树分类 人工目视解译
对于大片水域 有时需要多次 提取,然后将 这些提取结果 合并,构成一 个完整的水域。
图形要素采编—道路半自动提取
道路纹理稳定,与周围地物相比具有较大对比度。 通过计算角度纹理特征提取道路,加入道路模型修正提取结果。
图形要素采编—道路半自动提取
道路提取需要指定三个初始点,计算道路的起点、前进方向、宽度, 根据这些初始条件由计算机自动追踪道路。当追踪停止或偏出时,由 用户引导下一步进点,继续追踪。
黑龙江局 四川局 海南局 河南局 江西局 浙江局
二、主要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技术问题
数据整合需要统一转换工具 DLG与DOM数据配准问题 如何利用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DEM等) 缺乏基于航摄资料的自动分类软件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问题 三、主要技术方法 四、地理要素提取与解译技术流程
地理要素信息提取
主要任务: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对《地理国情信息内容体系和指标》 中到达规定尺度要求的重要河流湖泊、交通道路、、构筑物、地理单元进行 要素和属性信息采集,补充、更新和细化。 主要成果:河流湖泊、交通道路、构筑物和地理单元为主的地理要素信息数 据。
普 查 试 点 的 技 术 流 程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问题 三、主要技术方法 四、地理要素提取与解译技术流程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对1:1万和1:5万的基础测绘数据进行处理,为基本要素采集和地表覆盖分类做准备, 由于影像的现势性不同和地形的变化,有很多地物已经不能与影像准确的套合,需要方 便、实用的平台对已有DLG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整合数据、新测、修测等。
支持全色、多光谱影像虚拟融
合进行分割
基本要素采集——半自动提取技术
地理要素解译是对遥感影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 和判断,最后提取出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 人机交互解译 优点:结合人的 认知能力和计算 机的数据处理能 力,提高效率; 缺点:需要人工 干预; 全自动解译 优点:可大大节 省人力及生产时 间; 缺点:算法精度 不高、鲁棒性低、 后处理复杂;
eCognition
征建立规则,对目标信息
进行提取。
精度较高;
规则集建立耗时耗力,需专业人
作业;
可以利用专题矢量参与分类。 员完成,技术门槛高,不利于工程
针对分割后对象,利用选 Envi_EX 择样本或使用规则的方式 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
操作简单,便于操作; 提供分割分类预览功能。
提供的影像特征较少,不能满足 分类要求; 受硬件配置影响较大。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问题 三、主要技术方法 四、地理要素提取与解译技术流程
二、主要问题
信息自动提取难度大,难以满足技术规定要求
信息提取后期编辑工作量大,难以保证项目进度 数据处理量大,效率受到影响,急需高性能处理技术 缺乏统一有效平台支撑项目建设,难以保证质量进度 其他技术问题
二、主要问题
信息提取后期编辑工作量大,难以保证项目进度
0.2米分辨率航摄影像1幅1:5万满幅,人工采集地表覆盖1人平均 需30天完成(加班情况下)。
地表覆盖分类软件并不能够达到分类标准的要求,人工参与工作
量大,一幅1:1万图幅需要15天以上。
单景WorldView-2 多光谱 行x列:10656x11424 影像大小:929MB 软件:FeatureStation GeoEX 分割尺度:100 生成图斑个数:4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