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简史

合集下载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
第 一 节
摄 影
第一章 摄影简史
简 史
课题概述:
主要讲述摄影 术于1839年 诞生以来发展 的主要流派及 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时代 的摄影代表作 品,为今后的 摄影创作打下
铺垫。
章节重点:
了解现代摄影 的发展以及不 同时代的代表
作品
第一章 摄影简史
第 一
本章内容:


影 简
第一节 摄影技术的发展
技简 术史 的
影家齐伯尔制造的最大的摄影机是1860年完成的,这是一架带有车轮, 并且必须用马拉的庞然大物,玻璃感光板的尺寸是44х36吋,重量为44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摄影简史
第一章 摄影简史




摄影作为一项人类的重要发明,它把人类记录历史事件的方

式拓宽了,从单一的绘画和文字,到把自然的影像以拷贝的形式


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真实性是任何文字和绘画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人们称之为“阳光画”或“自然的手印”。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的孩子》
第 一 节
赛璐璐软底片




使用玻璃片携带起来比较笨重,而且容易打碎。于是人们期待着一种
轻便软片的诞生。
早在1861年帕克发明了一种名叫赛璐璐的物质。1888年,从英国移
居到美国的卡巴特(Carbutt)说服了一位赛璐珞制造商,为其制造极为
理想的薄膜赛璐璐版,在赛璐璐上涂上胶质乳剂,并把它们分割成小块。

技简
伦敦光学机械商威斯特(West)。
术史



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

1世界摄影艺术简史

1世界摄影艺术简史

世界摄影艺术简史有了科学、机械和人类的创造性,许多想象都可以变为现实。

摄影就是这样产生的。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经过暗房工艺制作,塑造真实、生动、具体可感艺术形象的艺术样式。

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摄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要影响到摄影艺术的美学效果。

摄影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现场选择,即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迅速选择典型事物的最佳瞬间和拍摄角度进行拍摄。

摄影家只有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造型技巧,并具备高度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浑厚的生活经验,才能抓住感人的瞬间,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摄影由诞生到19世纪下半叶,发展极为迅速,并开始形成和产生摄影艺术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产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即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出现,摄影艺术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多样,以及摄影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成熟。

摄影艺术经历了早期各种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和美学特征。

不受国界,不受民族和语言的限制,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一、绘画主义摄影1、英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的先驱雷兰德和鲁滨逊绘画主义摄影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和画意的境界。

该派摄影家把影像形成的气氛看得比题更为重要。

严格控制、精心制作、造型优雅是绘画主义作品的突出特征。

《生活的两个方面》引起一场对雷兰德的技术和他对裸体照片运用的大争论。

雷兰德:生活的两个方面1857年摄1869年,鲁滨逊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这本书为绘画主义摄影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书论证说,摄影的美学标准和绘画是一样的,无论从直接阐述和言外之意都可看出,艺术摄影越是忠实地模仿绘画就越接近真正的艺术。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的进步,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2、法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德马奇·罗贝尔。

第三章 摄影工艺发展简史

第三章 摄影工艺发展简史

• 五、明胶乳剂和干版法
• 明胶:动物软骨的提炼物,透明无色的粘合剂。 • 1871年开始使用。 • 1880年后,明胶干版法取代湿版法。
• 干版法 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里可以买到, 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胶棉 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
干版法的发展与演变 然而,人们还是不满足,越来越多的摄影者希望能够有连续拍摄而不
必来回更换干版的新摄影材料,同时,强感光度干版的出现也促使了新型 手持照相机的问世。美国一家银行的一位24岁记帐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伊 斯曼(Eastman)发明了一个干版涂布机,并于1880年开设了“伊斯曼干 版公司”。 摄影要普及必须具备轻便、价廉、操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感光 片。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于1888年6月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架“柯达” (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特点
• 火棉胶法制作过程敏感度十分高,而且多变,要在每一片玻璃上用手 工涂上火棉胶的混合物(用军用强棉药溶解在天空醚和酒精中),当 玻璃还是湿的时候,小心地用银硝酸钾激活,曝光和冲晒,然后在氰 化钾溶液中固定,最后在金属版上涂上温暖的山达脂和薰衣草油混合 物从而完成制作,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的操作。由于成像 过程的不可预计性,这种火棉胶技术可以产生独特又富有个人风格和 情感的影像。
在底片和感光相纸都处于湿润状态时就对其进行曝光,然 后用五倍子酸进行冲洗,并在酸性溶液中浸泡相对久一点,最 后将相纸取出在阳光下曝晒,就可以将照片上红褐色的色调转 变成丰富而浓郁的黑色调,这样拍摄和制作出来的摄影作品, 成像效果非常细腻。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表面进行过抛光处理的蛋白相纸 非常受欢迎。火棉胶湿版的玻璃底版和蛋白相纸的结合,使 得大规模商业化输出摄影作品成为可能。

摄影简史-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简史-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26年 尼埃普斯在他的工作室里利用“日光摄影法” 1826年,尼埃普斯在他的工作室里利用“日光摄影法”,把涂有沥青的金 属锡板放在装有镜头的暗箱中,并将镜头在窗口对准室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 属锡板放在装有镜头的暗箱中,并将镜头在窗口对准室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 再将锡板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 再将锡板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目前存世的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幅最早期 的影像照片,但由于日光摄影法光敏度特别低,不可能成为实用的摄影方法。 的影像照片,但由于日光摄影法光敏度特别低,不可能成为实用的摄影方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应用CCD 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 CC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2000年 2000年5月,佳能(Canon)公司推出高档数码相机EOS-D30,它使用CMOS代替 EOSCMOS代替 佳能(Canon)公司推出高档数码相机EOS D30,它使用CMOS CCD。 CCD。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41年 1841年,英国塔尔博特把墨底白图象的负片与另一张感光的药膜面 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 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最后得到了无数张与原物影像一样的正 ,(“卡罗式”摄影法)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 ——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 像,(“卡罗式”摄影法)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缺点是 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以后, 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以后,又发明用透明的片基代替纸 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 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照片的质量有了很大 的提高。 的提高。

第二章2.1摄影简史

第二章2.1摄影简史

10
达盖尔摄影法的改进
1839年时达盖儿式摄影法的标准步骤: 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
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 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 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 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 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 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面朝 下,进行“显影”; 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但是这种摄影术的暴光时间较长,运动的物体拍不下来 1840年的改进:增加如下两个步骤: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 黎街景》。摄于1838年, 曝光约15分钟。因为曝光 时间长,巴黎街头熙熙攘 攘的行人与车辆都不见了, 只留下一个擦靴子的人。
贡献 ①卡罗式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拍摄了一张负片之后,就可以
比较便宜地印制任何数量的像片.而这个优点,一般人都忽视了。 达盖儿式摄影室能在拍摄之后的片刻间交件,并且,影像纹理非常清 晰。所以,塔尔博特要说服人们购买执照使用他的方法十分困难。
② 由负相到正像,现代摄影法的奠基人。
17
摄影法的发展
名称 日光摄影法
13
他也是第一位自拍的摄影师
他为了扩大影响,1855年拍了本人 肖像,是世界上第一批本人肖像(第 一位自拍者) 1939年3月20日贝亚德在摄影机里面 装上了一张感光纸,第一次完成了 一张质量较好的相片,不过他使用 了近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在此之 后的日子里,贝亚德完成了许多幅 这种照片,内容包括静物、建筑物、 雕刻作品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贝亚德没有公开他的发明。尽管他 的技术,发明照片流传的很广泛,但 是政府对他并未有任何奖励,于是他 郁郁而终,投河自尽,成为了真正 的“被淹死的男人”

摄影摄影简史

摄影摄影简史
塔尔波特的“卡罗式”摄影法能用一张负像反复印制出多张正像,这种 正负系统奠定了现代摄影的基础。 塔尔波特拍摄的《巴黎林荫道的风景》1843年
1.3湿版 有尼普斯的表弟尼普斯·圣·维克多 (Niépce Saint-Victor 1805-1870) 最早尝试使用玻璃取代金属版和纸张,发明了湿版摄影术。
1.5胶卷
另一名美国人汉尼巴尔·古德温( Hannibal Goodwin,1822-1900) 发现了一种名叫赛璐珞的物质,它具有透明、软、轻等特性,比纸张 更加适合制作感光胶台相机,名为The Kodak,它使用 柯达胶卷,可以拍摄100张左右的照片。这个相机的外型是一个长方 形盒子,镜头光圈为F9,焦距是57mm,只有一档1/25秒的快门。 柯达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许多由业余摄影爱好者自行装卸胶
1.2达盖尔时期的摄影术 “达盖尔摄影法”即“银版摄影术”
达盖尔摄影法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
达盖尔摄影法的显湿机
1.2达盖尔时期的摄影术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发明不久,摄影术迅速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传 播开来,并且逐步得到改进。摄影术的诞生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和 工业、旅游业以及铁路交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在欧洲的许多国家 和美国的一些大城市中,都相继出现了肖像摄影室,这些摄影室被 称为“达盖尔式摄影室”。
1.5胶卷 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 George Eastman,1854-1932)(见 图34)在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进行感光材料的试验,他将纸张用蓖麻油进 行浸泡,增加纸张的透明度,制作出纸质负片。这就是胶片时代人们常用 的120 和135 胶卷的前身。
乔治·伊斯曼
柯达NO.2 Bull-Eye型相机
1871年,一位英国医生理查德·菜阿切·马多克斯(Richard Leache Maddox,1816-1902)利用动物的皮骨熬制提炼出明胶,然后加入溴化银 进行加热,趁热涂布在玻璃上,待其干燥后就是干燥的感光玻璃片,即玻璃 干版。1878 年,英国人查尔斯·贝耐特( Charles Bennett)对马多克斯的 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在乳剂的配制过程中,把加热的时间进一步延长,使 乳剂的光敏度大大提高。用明胶作为涂布材料制成的玻璃干版片的感光性能 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摄者的室外拍摄提供了便利,也为摄影的快速曝光做好 了准备,使得以前一些拍摄不了的题材得以实现。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摄影啊,那可是个神奇的事儿。

就像用一个小盒子把时间和空间都给装起来了一样。

咱得从很早很早以前说起,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相机。

人们要是想留下个影像,可费老劲了。

最早啊,就有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人像或者风景,这就好比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复制眼前的世界。

那时候的画家可真是厉害,他们就像一台精密的复印机,只不过这复印机全靠自己的眼睛和手。

可是呢,这画画再怎么像,也不可能和真实的场景一模一样啊。

这就像是你用泥巴捏一个苹果,再怎么捏也不会和真苹果一个味儿。

后来啊,就出现了暗箱。

这暗箱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

它能把外面的景色投射到一个平面上。

你想啊,这就像把外面的世界偷偷地给拉进了一个小黑屋里。

不过呢,这个时候还不能把这个影像固定下来,只能看个新鲜。

这就好比你看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梦,可是你一睁眼,就没了,多可惜啊。

再后来啊,摄影技术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

有人发明了可以记录影像的东西。

这可不得了,就像给时间按下了暂停键。

最开始的照片啊,那可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漂亮。

拍个照片得等老长时间,就像等一锅老汤慢慢熬好一样。

而且那时候的相机啊,又大又笨重,就像个大铁疙瘩。

拿着这玩意儿拍照,感觉就像是扛着一门大炮似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技术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了。

相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

胶片也出现了,这胶片就像是照片的家。

各种各样的相机也冒出来了,有小巧玲珑适合出去玩带着的,也有那种特别专业的,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彩色摄影的出现更是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以前的黑白照片虽然也有它的韵味,就像水墨画一样,简单却充满了意境。

可是彩色照片就像是给这个世界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

每一种颜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你看那些老照片里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候。

到了现在啊,数码摄影又把摄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你看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能拍照的东西。

手机摄影让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了。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

连环会和摄影分离派
连环会(The Linked Ring Group) 1892年5月成立
189 连环会为了使画意摄影成为独立的表现艺术而成立的, 将世界画意摄影运动推向了高峰。 1908年,连环会解体
摄影分离派(Photo—Secession) 1902年成立 通过各类活动来促进美国本土艺术摄影的发展,并与欧洲形成 竞争。摄影分离派以它的前卫精神,促使艺术摄影向直接摄影的转 变,为艺术摄影在20世纪的发展方向上开了先导。
物影照片
剪辑与拼贴 抽象与超现实 主观摄影
保罗·斯特 兰德(Panl
Strand 18901976),纯粹派摄 影的先驱人物 。
他的追求直接摄影
的坚定信念影响了 一代美国摄影家,
对纯摄影的发展,
起有重要作用。
新客观主义摄影
20年代后,纯粹派摄影就彻底取代画意派摄影,成为艺术摄影 的一大主流,这与20年代产生的新客观主义摄影和 3 0年代崛起的 f\64小组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是分不开的,
表现形式。剪辑和拼贴常做混合运用,一般就把剪辑和拼贴列
为摄影的一个类而统称做剪辑技法。
代表人物:霍奇(Hannah Hoch ),德国人 亚历山大 · 罗德钦科( Alexander Rodchenko),俄国构成派 艺术家。
霍奇
亚历山大· 罗德钦科
抽象与超现实
抽象的本意是从现象的本质中,提取要素来突出 特征。
摄影术
小孔成像 暗箱的工作原理。光线通过镜头,经过反光镜的反射, 到达磨沙玻璃,并产生一个影像。把半透明的纸张放 在玻璃上,即可勾画出景物的轮廓。
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小孔成像 这种光学现象
暗箱
《窗子里看 到光景》, 1826年 ——尼埃 普斯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发展历史
摄影简史
主讲人:
路百乐
我要学摄影
谁都当不了你的老师, 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老
师。 --静水深流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发明“日光蚀刻 法”。
窗 外 的 风 光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837年 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 “银版法摄影术”。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 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出40万像素mc200数 码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7年东芝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33万像 素CMOS图像传感器数码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尤瑟夫•卡什摄于1941年12 月。拍摄过程中,丘吉尔 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 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 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 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 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 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 快门。就这样,一幅世界 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 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 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 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照片本身也成了世界摄影 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29年禄莱生产出双镜反光120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 光135相机“康太克斯S型”。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瑞典生产出第一台可换镜头和片盒 的120单镜反光相机“哈斯勃徕德”。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59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自动曝光照 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挟尸要价---金镜头奖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88年美国人伊斯曼制造出第一部“柯达” 照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91年,柯达生产出可装卸胶卷。 • 1936年,柯达生产出彩色胶卷。 •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生产出一

第二章 摄影发展

第二章 摄影发展

德国奥斯卡试制的小型照相机—— 莱卡U型照相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胶片 的照相机
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一、画意摄影 二、写实派与自然主义摄影
三、纯粹派与新即物主义摄影
四、抽象派与主观主义摄影
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一、画意摄影
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
样式同等的地位,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捷径, 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 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
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四、抽象派与主观主义摄影
1、抽象派
2、主观主义摄影
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四、抽象派与主观主义摄影
1、抽象派
用摄影的手法来表现非具象的画面,以点、
线、面、影调、色彩等抽象符号组合来表达
情感。
第二节 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
四、抽象派与主观主义摄影 2、主观主义摄影 极力主张摄影艺术的终极应该是提示摄影家
第二章 摄影发展
第一节 摄影简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二、摄影的发展
第一节 摄影简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1)第一张照片 约瑟夫· 尼埃普斯:《窗外》 (2)摄影术的诞生 路易斯· 达盖尔 “银版摄
影术”,作品:《巴黎寺院街》
一、摄影史的诞生
(1)第一张照片 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2016/5/2
窗外 约瑟夫· 尼埃普斯
(2)摄影术的诞生 路易斯· 达盖尔:《巴黎寺院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 的发明人。他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 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法”。 达盖尔因银版法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术发明人。摄 影取代了绘画主要功能——记录影像,摄影的诞生是向 绘画的挑战,它迫使绘画向不同定位的视觉形态转换。 摄影的诞生从而引起了摄影是否为艺术的争论,摄影与 绘画最终经历了:绘画视摄影为其附庸——摄影以绘画 为范本——绘画向摄影学习——绘画和摄影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渗透的过程。

第01章 世界摄影发展简史

第01章  世界摄影发展简史

• 1. 银盐变黑现象 • 2. 德国医学教授的研究
• 3. 感光成像的研究
• 4. 日光摄影法
• 1. 达盖尔摄影法的诞生 • 2. 达盖尔摄影法的推广 • 3. 摄影术的诞生日
1. 摄影的萌芽──小孔成像
• 提起摄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照相机和胶 片。但作为照相机的前身──“暗箱”, 早在摄影发明之前的几百年前,就被画家 用来作为绘画的一种工具了。1558年,意 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画家乔万尼 .波尔塔 ( Giovanni Parta , 1538-1615 )对用暗 箱绘画作过如下描述:把影像反射在放有 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画出轮廓,再着色, 就完成了一幅画。这种方法很简单,即使 不会绘画的人,也可以使用这种装置。
3. 感光成像的研究
• 17世纪末,一位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韦奇 伍德(Wedgwood)将不透明的树叶、昆虫 的翅膀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 作“阳光图片”( Sun-picture )。他将 这种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后,取下树叶时 出现了非常优美的白色轮廓图案。遗憾的 是,他没有找到将这个优美的图案固定下 来(即定影)的办法,因此,受光后仍有 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很快也变黑了。但韦 奇伍德的功绩在于证实了感光成像的可能 性。
4. 日光摄影法
• 20年后,法国中部夏龙市的一名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 (Niepce, 1765-1833)因不善于绘画,就想创造一种 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 光而硬化的材料 -“犹地亚沥青”,这种沥青受光后会 变硬,未受光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薰衣草油溶液中。 尼埃普斯将沥青溶液涂在锡与铅等金属的合金板上,用 浸过油呈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 变硬,因黑线条遮挡而未受光的部分用薰衣草油洗去后 露出金属板,于是,在较暗的金属板上呈现出了与原稿 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摄影法” (heliography )。 1826 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合金 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 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尽管所得到 的影像很粗糙,然而,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 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中国摄影简史

中国摄影简史

2. 历届全国影展的特点
• 在中国大陆的历届全国影展的入选、获奖作品中,画意 摄影占了大多数。尽管纪实摄影理论经常批评性地指出 “摄影沙龙”作品陈陈相因,很少创新,且片面追求光 影效果,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但客观地讲,“摄影沙 龙”在培养业余摄影爱好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摄影爱好者从拍纪念照到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必须经过 一个控制光影、把握画面结构的学习过程;而“沙龙” 的月赛,正是促进这种学习的有效手段。当然,学习过 程中的习作难免会有不少模仿之作,但即便如此,也是 无可非议的。有才能的摄影家正是在这继承中掌握了摄 影艺术创作的要领,才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最终能够跳 出“沙龙”,自成一家。
3. 照相馆的出现
• 19世纪50年代,沿海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了照相馆。最 初是在画店、镶牙馆里附设,后逐渐独立挂牌营业。照 相馆的开设使摄影术在中国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当时的 照相馆不仅以拍摄人像为业,同时还拍摄一些城市风光、 风土人情及新闻照片,然后编印成册出售。这就是风行 一时的“记事照片册”。这种照片册多是采用人工晒印 的照片直接裱贴在册页上的,出版简捷,发行方便,不 仅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极富历史文献价值的图片资料,而 且,首开我国的纪实摄影和图片报道的先河。摄影经由 照相馆流传于民间的同时,也传入了清王室。由于清政 府的腐败愚味,没有认识到摄影的真正价值,初期还把 摄影视为“邪术”,鼓吹照了相会丧神失魂。后来,道 光的两个儿子奕訢、奕儇迷上了照相,从此摄影慢慢地 成了宫廷王公大臣们的娱乐活动之一。光绪也喜欢照相, 珍妃不但喜欢拍照片,而且是清宫里最早研究摄影和进 行化装摄影的先行者。
2. 艺术摄影的探索
•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摄影爱好者已 经不满足于摄影的纪实报道,而开始了艺术摄影的探索。 1924年,光社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第一次公开展览。 此后每年一次,持续了四年之久。展出的作品多以写意 为主。 • 光社第一次影展之后,陈万里就在朋友们的鼓动下,从 自已参加展出的60多幅作品中选出12幅,编辑成《大风 集》出版。俞伯平曾为《大风集》题词:“摄影得以艺 名于中土将由此开始。”具有中国国画风格的绘画派摄 影大约便从此开始了,并以此与艺术联姻,使“摄影得 以艺名”,结束了称摄影为“夷术”、“方术”,称摄 影家为“术人”的时代。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

摄影简史4个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发明了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数码相机开始出现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摄影鉴赏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1)一个鲜明的主题;•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3)画面简洁,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作品技巧娴熟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摄影出烂片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1)镜头多2)随便拍3)学习少4)俗旅伴5)缺准备6)闹哄哄7)居高位8)交孬友9)缺风格10)无恒心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1黄金分割点•2大小对比•3明暗对比•4色彩对比•5动静对比•6虚实对比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1.2摄影发展简史

1.2摄影发展简史

1928年,德国弗蓝克与 海德克公司制造的禄莱福莱 (Rolleiflex)照像机,是世界 上第一架双镜头反光式照像 机。这架照相机和莱卡A型 相机的出现,标志着摄影技 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德·哥多 渥斯基和利尔波尔德. 曼内斯生产了柯达彩 色胶卷。这是一张早 期的彩色样片。
§1.2 摄影发展简史
一、小孔成像原理
春秋时期,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世界上 最早的小孔成像———豆荚映画。
如墨子对小孔成像原理论述道:“景到,在午有端与 景长,说在端。”(《墨子·经下》)即一个明亮的物体, 经一个小孔可以通过光束,从另一端射出来,会在黑暗房 间内的对面墙壁上形成倒置的影像。“足敝下光,故成景 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 (《墨子·经下》)物 体的下部,在另一端的影像中变成上部,物体的上部,在 影像中变成下部。绝大多数的西方史学家都认为,墨子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探索光学理论的人。
温哥华太阳报配备这台相 机后,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全部使 用数码照相机的报纸媒体。
奥林巴斯 Deltis VC-1100
1994年,Deltis VC-1100内建数据机, 可以使用拨接上网的方 式,把照片传到网络上 。它拥有44万像素,是 第一台可以不借助电脑 或其他设备通过电话线 传输图像的数码相机。
尼埃普斯和他的巨型暗箱
《窗外景色》
1837年,尼埃普斯的 合作者达盖尔(L.J.M.Daguerre) 用经过碘蒸汽处理过的镀 银铜版拍摄出影像清晰的 照片,创立了“达盖尔摄 影法”即“银版摄影法”。
《工作室一角》是首 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银盐干 板,是达盖尔摄影术发明 的凭证。
《工作室一角》
《巴黎寺院街》
1905-1915年,美国柯达 Kodak No.3-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成像:透镜装代替小孔,调整被摄物体、光屏与透镜之 间的距离,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这就是透镜成像。
镜头成像:镜头相当于小孔或透镜,一架复杂的照相机, 其成像原理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如图所示。 (现代相机的基本模型)
二、定影器材的发展
人们对摄影术的追求应该源于绘画, 鉴于绘画的复杂性,渴求一种能瞬时、真实 还原外部世界的方法,于是就诞生了摄影。
二、时间:1888年,代表人物:乔治·伊斯曼(美)。采用卡罗式摄 影法的纸基生产可卷负片,称为“美国胶卷”,每次可拍100张直径6厘米 的圆形负片。1889年,伊斯曼公司改称“柯达干版与胶片公司”,“美国 胶卷”也改用赛璐珞片基,感光度有明显提高。
意义:柯达软片胶卷风行世界,成为摄影感光材料最有代表性的模式, “胶卷”一词几乎成为感光负片的代名词。
由于曝光大约需要 20到 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 拍摄静物、风光、人像等等。
特点: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而且一次只能得到一幅 照片,复制困难,不利于传播。
1837年 《工作室一角》 达盖尔
摄于1838年,《巴黎街景》
《母亲》 摄于1840年
《阿布辛拜勒神庙》 杜冈·马克西姆 摄于1850年
黑盒子又称描画箱,它的后部有磨砂玻璃可以 铺上薄纸描画。
利用黑盒子绘图的场景
日光蚀刻法
时间:1826年 代表人物:尼埃普斯(法), 创造了世界第一张照片《窗前的景色》。
日光蚀刻法原理:
是以锡合金板涂以沥青(这种沥青感光),放 在尼埃普斯自制的照相机,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曝 光,然后在薰衣草油中对沥青进行溶解。沥青感光 层中受光曝晒部分变硬不溶解,其他部分按受光晒 多少而全部或部分溶解,从而使影像显现并永久固 定下来。
达盖尔(法)
达盖尔银版法的意义以达盖尔银 版法为标志的摄影术的诞生,意 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使人类第一 次掌握了即时捕捉并永久固定、 长期保存外界影响的能力,它开 创了人类直接采取视觉沟通达到 交流信息的一个新记录,为以后 视觉信息时代的来临奠定了第一 块基石。同时它开辟了人类的又 一个领域,为建立一种超越语言、 超越文化、超越民族与国家的全 球艺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万恶的架立
时代广场上的抗日战争胜利日
长崎升起的蘑菇云(日本)
简单的一个动作 伟大与卑劣
伟大的站立
卑劣的挥手
繁华的细语
荒凉的倾诉
通过摄影我们能达到世界的任何地 方,能了解任何的生物,能看清任 何的角落,把世界交给了你,同时
交给的更多的是责任!
摄影术发展的过程
摄影器材的发展过程总的说来分为两大类。
阿切尔(英)
特点:湿版虽 然操作不便,但因 曝光时间大大缩短, 又兼有银版法得精 美细腻和卡罗摄影 发的负正系统可方 便复制多幅正片, 所以火棉胶湿版法 产生之后,摄影便 很快进入商业性应 用。在此之后,进 入了摄影的第一个 “经典时代” 。
《乔治·桑》 纳达尔(法) 摄于1871年
《查理斯·波德莱尔》 艾蒂安·卡尔雅(法)
记录缤纷,镌刻人生!
从缤纷色彩人生路中,走出自己的美丽与自信,虽然即将落幕,但也从容,这也是人生。 你,感觉到了吗?
世界尽在你手中!
美丽的化身:天使赫本
恶魔的降临:利比亚内战
山盟海誓:幸福的见证
不忘誓言:永远在一起
男孩的喜悦 (二战,奥地利)
血色星期六(二战期间,中国上海)
爱的表达
善意的拥抱
《悲痛时刻》 德米特里·巴尔特茨曼 克里米亚战争
数码时代: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录照相 机”,其原理是将光学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记录于磁片上, 再经转换系统将磁信号复原成图像输出,并印成图片。
9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介入摄影,电荷耦合原件 (CCD)和计算机芯片相互配合,成功取代传统光化学乳剂感 光片。CCD相当于感光乳剂,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而芯片将电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存入存储卡中,存储卡就 相当于底片。要取得目视图片,只需将存储卡放入解读设备, 配以激光制片或激光打印设备,就可以得到照片。
发展过程一览:绘画定影(16世纪) →日光蚀刻法(1826年)→达盖尔银版法 (1837年)→卡罗法(1843年)→火棉胶湿 版法(1851年)→干版法( 1871年)→彩 色时代(1945年)→数码时代(20世纪90年 代)。
绘画定影
最早人们开发出了照相机的胚胎——黑盒子,用 笔照着小孔成像来绘图定影。
摄于1865年
摄影家是辛苦 的
《暗房》阿切尔湿版摄影法的帐篷暗房
《摄影装备》:19世纪 50 年代风景摄影家的装备来自干版法:(两个代表性事件)
一、时间:1871年,代表人物:马克多斯博士(英),发明:明胶溴 化银干版。
意义:明胶干版使摄影摆脱了笨重设备,并可以先期制成随时使用, 使摄影可以迅速应对各种变化,从而使即时摄影成为可能。明胶干版开创 了延续百年之久的摄影感光材料基本模式,以后虽然在感光乳剂的组成, 感光层的涂布上不断改进,但基本技术模态始终没有根本的改变。
《打开的门》 摄于1843年
塔尔博特所开创的负正 系统成为一个半世纪摄 影发展的主流。其本人 也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 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
册。
塔尔博特(英)
火棉胶湿版法:(摄影快速准确写实能力的需求)
时间:1851年。代表人物:阿切尔(英)。 原理:火棉胶主要做照相感光层的支持乳剂, 而以碘盐、银盐为感光剂。因其仍需在浸过碘盐溶液、 银盐溶液后,在湿的状态下曝光,故称为“湿版”。
摄影术简史
1
前言
说点骚情的话:摄影是泡妞 把妹之神级辅助,兴家旺业之康 庄坦途,行走天下之必备神器! 摄影精髓在于记录缤纷,镌刻人 生,掌中玩出世界!
说点骚情的话:摄影是泡妞把妹之神级辅助!
摄影是兴家旺业之康庄坦途!
摄影是行走天下之必备神器!
记录缤纷,镌刻人生!
在纷纷攘攘的人群中,总有人在为了心中的向往而执着,这是人生。 你,感觉到了吗?
缺点:曝光时间过长,影像模糊不清。
(第一幅永久保留照片)1826年 《窗外的景色》 8小时曝光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时间:1837年。代表人物:达盖尔(法)。代表作品 《工作室一角》、《巴黎寺院街》。
原理: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铜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 然后以汞蒸汽进行显影,再以热食盐溶液定影。银版摄影 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由于银粒细腻,汞合 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
第一类:成像器材的发展。分为三个过程指小孔 成像、透镜成像、镜头成像。
第二类:定影器材的发展。这个过程发展漫长, 主要是因为定影成片的技术难度大,其中有无数先人 为之做出了努力。从最早的日光蚀刻法到今天的数码 成像,将近180年。
一、成像器材的发展的过程
小孔成像:在一个不透明的暗箱前端开一个小孔, 在暗箱后端贴一张白纸,作为光屏。被摄物体的反射光 经过小孔,即可在暗箱的后端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 孔孔成像。
柯达I型相机
《在勃朗冰川上》 维托里奥·塞拉
摄于19世纪80年代
《动力房》 路易斯·海因 摄于1925年
《月升》 亚当斯 摄于1941年
彩色时代:
1910年至1914年间,德国费舍尔研究减色法彩色片, 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德国国家专利,这标志着彩色摄影开始找 到自己发展的正确途径。
1918年,克利斯坦森申请了减色法印相专利。 1935年,美国柯达公司研制开发世界上第一款多层减色 法反转彩色片“柯达克罗姆” ,上市后立即成为市场最受欢 迎的彩色片。 1942年,柯达公司又率先推出减色法多层彩色负片,并 配合彩色相纸,至此,现代彩色工艺最终定型。 60年代之后,由于电子精确测光照相机以及冲洗、扩印 彩色片的专业化,彩色摄影成功解决了曝光宽容度较低以及 冲洗、扩印、放大工艺复杂的难题,彩色摄影逐渐取代黑白 摄影,成为摄影中应用最广泛,群众性最强的门类。
特点:数字摄影设备轻灵小巧,性能优异,取得图像简易 便利,完全去除了暗房、湿冲等笨重工艺,使得摄影更平民 化。
特点:数字摄影设备轻灵小巧,性能优异,取得图像 简易便利,完全去除了暗房、湿冲等笨重工艺,使得 摄影更平民化。数字照相系统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就 是能使任何人可以利用电脑的数字处理能力,对影像 信息进行加工、修改和编组。
卡罗摄影法:
时间:1843年。代表人物:塔尔博特(英)。代表作 品《打开的门》。
原理:在纸上生成碘化银,形成感光负片,使用时曝 光约5分钟,再以相关溶液定影,得到纸基负像。然后再以 浸过食盐溶液的白纸涂以氯化银溶液面对纸基负像,阳光 曝晒约20分钟后,得到纸基正片,即最终的照片。
特点:“卡罗摄影”由于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 清晰度低,反差大,虽经改进仍难与达盖尔银版摄影媲美, 但是,它最突出之处是使用纸基,成本低廉,采用负正系 统,可以从一次曝光取得的负片上,反复印制正片,这就 为以后摄影的小幅底片,随意放大正片,乃至随意剪裁复 制,提供了便利,利于传播。
意义:在数字概念下,影像已经没有任何先天规定性 可言,摄影终于成为人类自我表达的又一个工具,如 同往日写字的铅笔、绘画的画笔一样可以随心所欲。
对传统冲击:直接、真实、即时、客观这些原本不言 而喻的摄影理念,必须在严格界定、事先声明的范畴 内,才是有效的。“你眼中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