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读懂文章,了解情节,把握主旨,塑造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人物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到历史的可贵性,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讲授法、历史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导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阅读、视频、图片展示等教具来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源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思考。

2、分析情节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3、解析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深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陈太丘和友期的性格、行为特点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旨。

4、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并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5、总结通过对故事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自己阅读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6、反思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让学生分阶段地进行阅读,同时配合阅读题目的讲解,完成一些阅读理解的课堂作业。

2、课堂提问: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古代记载道德故事的文章,了解友情的真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及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故事内容撰写相关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2.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故事的情节转折和人物心理的描写。

2.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理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朗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的情节。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个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晨读课文: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读一遍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撰写文章,表达对友情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故事中陈太丘和友的关系如何演变?”、“故事中的友的行为是否值得称颂?”等等。

然后让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晨读课文: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撰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友情的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友情的重要性、友情的真谛、如何对待朋友等等。

6.展示与分享:选取几篇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与提高。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表现,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讨论质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文学常识【解题】《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方正即为人方方正正,品德正直,作风正派。

汉朝选拔人才设“贤良方正”科,始于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

《世说新语》设“方正”门,所记均为有“方正品德”之人的轶事。

课题中的陈太丘指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其勤奋好学、德行高尚,为官清正廉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以操守严正闻名于朝野。

期行,为约定时间一同出行之意。

二、作者介绍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三、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这是一则文言小故事,学习文言文,读是手段,读通读顺是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走进这个小故事吧!自由诵读全文两遍,要求:自正字音、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疏通文意(一)补齐省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疏通文意结合文后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这个故事吗?(明白有几个人,讲的什么事即可)去后乃至这里有个副词很特别,请同学们关注一下“乃”,请问“乃”有哪些意思?于是、才。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2.故事情节分析: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陈太丘与友人的诚信交往。
3.重点词汇与句式: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如“期行”、“诺言”等,并举例说明。
4.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友情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中诚信的基本概念。《陈太丘与友期行》展示了古人如何重视诺言和友情。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它体现了个人品质和道德准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陈太丘与友人的故事。这个案例展示了诚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对诚信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来阐述诚信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汉语词汇方面仍有一定困难,比如对“期行”这个词组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请一生口译全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

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四、课堂讨论: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2)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3)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守信识礼,(聪明机灵)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为大白话。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友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谊。

(2)培养诚实守信、宽容待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为大白话。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背景资料。

1. 导入新课(1)简介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友情有什么看法?友情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的生动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students to cherish friendship and learn to be honest and trustworthy.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7. 课后反思教师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一、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2. 词语解释与句子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修辞手法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教学步骤1.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背诵2. 词语解释与句子翻译: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让学生翻译为大白话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词语解释与句子翻译: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3. 修辞手法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检验其掌握程度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课文朗读与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词语解释与句子翻译;修辞手法分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特点如下: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

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

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四.指导背诵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由2001年高考作文题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

彭城(今*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⑴解释加点文言词语: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⑨元方入门不顾⑵翻译文言句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的品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3.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2)复习相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解释和句式结构。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4.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语。

(2)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找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扩展知识面。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特点如下: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

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

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诚信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意,掌握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
1.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出课题。

2.初读文言文
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理解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4.分析人物
1.分析陈太丘、友人、元方的人物形象。

2.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5.朗读背诵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言文。

6.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诚信故事。

7.课堂小结
1.总结文章内容和品德教育。

8.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增强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2. 课文解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如陈太丘的宽容、友人的诚实等。

(3)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探究,发现课文中的奥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3)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信任朋友。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诚实、宽容和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课文朗读录音和视频。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预习感受和问题。

2. 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跟读并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子。

3. 故事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深入理解。

在主题思想探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6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6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6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

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

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

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

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能力,提高语言感悟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守信和有礼貌的人。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二)掌握文中生字、生词(三)体会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正确使用文言文中的词汇。

2. 准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深刻理解守信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 通过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守信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守信意味着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守信的重要性。

(2) 分享一则关于守信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 简述《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2) 介绍作者刘义庆,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3. 课文概览(1) 朗读课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

4. 文化链接(1)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

(2) 讨论古代与现代关于守信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古今文化差异。

(二)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1)教师首先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语境。

(2)教师以标准普通话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和重音,以体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练习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反馈】
学生能够找出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
教师通过这两个方面,启发学生归纳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过程设计
【从题目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1. 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首先请一名写字漂亮的同学上台书写课题。

2.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理解“期”的含义。

2.启发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用地名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特征)
【 自由朗读】
1.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

2.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
1.检查文中通假字“不”的读音是否存在问题。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划分故事段落 】
1. 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这段内容由哪几个小故事构成?
2. 学生自由读。

3. 学生发言
4. 教师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
1.通过朗读,学生思考,理清文章脉络。

2.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太丘与友”
1.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含义写在小白板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
述第一个故事片段,也就是“太丘与友”的故事。

2.重点字词有:“期、舍、去”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元方与友”
1.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含义写在小白板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一个故事片段,也就是“太丘与友”的故事。

2.重点字词有:“委、引、顾”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1.合作分工,合作学习。

2.在合作中理解文章的含义。

【小组合作,分析友人的形象】
1.请大家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友人性格特点的句子,写在小白板上。

2.看看你们写的内容都是什么?(都是语言,行为)
3.课外迁移
4总结元方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
1.学生写的句子都是语言和行为,由此启发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2.及时迁移,从古文迁移到《背影》,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本课我们知道了用地名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特征,
2. 了解了课文含义,知道一些字词的含义。

3. 也知道了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语言和行为入手。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从题目中抓文化信息,由此导入课文,是一个特色。

2.小组合作,小白板记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问题与建议】
时间安排不够,课上做练习的时间几乎很少。

【优点与特色】
1.学生参与度很高,学习具有积极性。

2.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合作,课堂参与度好。

【问题与建议】
结构划分时,可以再多引导学生,在引导学生高度概括文章上还有待提高。

【优点与特色】
1.课堂参与度高,学生积极性强。

2.课上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有兴趣点。

【主要问题反思】
1.文言知识比较难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简单有趣的语言,使学生不惧怕文言文。

2.文言文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要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事情。

3.引导学生高度概括文意。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今后会注重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往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1.引导与启发很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2.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语文学习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