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历史成就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司马迁《史记》传记文学成就的理解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司马迁《史记》传记文学成就的理解本文旨在探讨司马迁所著《史记》在传记文学方面的成就。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史书。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卓越的笔墨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他高超的传记文学成就。
首先,《史记》在人物刻画方面表现出色。
司马迁不仅注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关注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他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例如,他描写孔子时,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博学,也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困惑和迷茫。
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其次,《史记》在叙事结构方面独具匠心。
司马迁在书中采用了纵横交错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他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交织出中国历史上一幅壮阔的画卷。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历史巨著。
最后,《史记》在语言运用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司马迁的文字清新自然,简洁明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史记》的文字更加优美和生动。
例如,他用“身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来形容人们的麻木和迟钝,
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表达公民的责任和担当,这些语言的运用,都使得《史记》的文字更加深刻和生动。
综上所述,司马迁的《史记》在传记文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是魏晋时代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历史类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史书之一,使中国历史文学艺术飞跃史各方面都有极大成就,其艺术成就在传统文学史有重要的影响。
一、史学视角1、活泼的视角,以构建广阔的历史知识体系。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开创了史学技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以记录历史的方式,形成一种活泼的视角,努力记载下多彩的历史文化,构建广阔的历史知识体系,而且更能体现出过去世界的兴衰,展示出时代的变迁。
2、确认历史文学研究的三大受性格。
《史记》对历史文学研究方面有着深远影响,文章结构清晰,分类恰当,且言辞简练,体现了准确性、系统性、权威性这三大文学研究受性格。
二、编纂成就1、实现了“史学十分章”的理论。
《史记》的编纂成就是史学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其中首次实现了“史学十分章”的理论,把历史文献记载分为十部分:太史公书、公羊传、谷梁传、子路传、春秋穀梁传、周书、书策、禹贡、尚书以及世家,它使历史的叙事和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2、介绍了关于历史的内容,井然有序。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但介绍了许多关于历史的内容,而且以独特的技巧使其井然有序,通过把许多历史内容在故事情节中表达出来,使历史被表现出来,引人入胜,是介绍历史的有效工具。
三、抒情成就1、融合到历史的表达中去。
《史记》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思想,谈及历史的同时融入了抒情的文字,淡淡的抒情为记叙活灵活现,更增添历史对人们叙事情节的催人泪下。
2、强调历史情怀与历史认同感。
除了运用抒情的描写式表现历史之外,《史记》更加强调历史情怀与历史认同感,以节日之间的搭配、地域之间的联著、皇帝之间的称谓以及时代上的年令因素等等多种多样的历史元素,使人们更加能够连系到历史的精髓。
总体来说,司马迁的《史记》改写了历史叙述的方式,从而催生出了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一轮革新,其史学、编纂以及抒情艺术成就显而易见,对当时的历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被视为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1.《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它比以前的《左传》《战国策》诸书更注重于人物描写,写出一系列人物传记。
以历史和现实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展开历史的纵横面,因而《史记》既是记载重大事件的宏观的历史,也是表现人物的生平际遇,思想品质,性格情感以及行为方式的微观的历史。
个别人物的精神世界,实践行为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他们一旦被载入史册,他们便成为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单个的”艺术形象。
《史记》之同时具备史学与文学的意义,根本原因便在于此。
2.《史记》于个别人物的纪传而外,又首创合传与类传。
这类纪传集中展现了某一阶段,某一阶层,某一行业,或思想性格,行为方式,身世际遇相似的人物群像,更表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已有相当自觉地认识。
此外,为弥补纪传体不能以事为纲,统辑人物的不足,司马迁又成功地运用了“互见法”,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
如“鸿门宴”一事,以《项羽本纪》记载最为完整详尽,在高祖,张良,樊哙诸纪传中又予以提及。
互相法的运用,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上述因素,使《史记》避免流为见事不见人的概念化的史书,而成为由个性丰满的人物群像与生动活泼的历史事件融汇而成的史学而兼文学的名著。
《史记》的这一成就,素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3.《史记》又善于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人物传记更为生动。
此以《项羽本纪》中鸿门之宴最为典型。
4.《史记》对后世的主要影响在于文章。
司马迁既是史学大师,又是驾驭语言的大师;《史记》的语言艺术也有突出的成就。
对于《史记》的文章,后世学者多所称道。
苏辙说“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上枢密韩太尉书》);朱熹说“司马迁文雄健”“有战国文气象”(《朱子语类》);桐城古文大家刘大櫆则以奇,高,大,远,疏,变,雄,逸,“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意到处言不到,言尽处意不尽”等语概括之。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
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
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
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
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
”(《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
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
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史记》的成就
《史记》的成就一、《史记》的史学成就1、为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包含的五体,虽然各自都有所本,但并非都由司马迁所创3,但司马迁能综合各体,将先秦时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史体加以改造加工,归于一部书中,使之相互配合,各尽其用,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的基本情况,这是以前的史书所不曾有的。
2、《史记》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史记》中的史料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即:(a)父亲的遗稿,(b)国家藏书、档案,(c)游历察访所得的资料。
应该说,在《史记》一书中,每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人物、事件、年代都有集中地反映。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少数民族、科技、外交以及各色重要人物材料莫不涉及,并且在记述时,有意识地略古详今。
3、《史记》具有进步的历史观。
(1)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重视探讨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记史方法。
(2)古今关系上:略古详今,注重近现代史研究,记事越古约略,越近越祥。
(3)重视经济问题的研究。
(4)敢于揭露残暴,歌颂人民起义。
4、《史记》奠定了通史的规模即时间上、地域上、内容上的汇通。
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史记》开创了及专题的恢弘气象,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基础,规范了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创立了中国封建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在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一书除了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外,它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是传记文学的典范。
它文笔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议论也十分精彩。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上古传说时期到秦朝的历史。
它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力强:《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历史,文辞简练,语言优美,表达力强。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以一段精彩的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在开篇中点明中心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抓住核心。
例如,《史记》开篇的“太史公曰”、“考之前世”,以及“列传第一,本纪第三,三十篇”等经典语句,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文章体例独特:《史记》的文章大致分为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其中本纪主要是按照年代编排的记载国家的历史,列传则是按照人物进行编排的,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成就。
这种独特的体例使得《史记》既有纪实性,又有个性化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描写方法新颖:《史记》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写作范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议论纷纷”和“劝谏君王”的描写方式。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常常在关键时刻发表演说,用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警示读者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这种议论和劝谏的描写方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重视人物形象:《史记》中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将历史人物视为成就历史的中心力量。
《史记》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品德、能力和智慧,使读者对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和敬佩。
这种突出历史人物的描写方式,为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历史观的影响:《史记》提出了“史以继世”的观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使得历史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同时,《史记》也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历史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事件和现象。
2.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史记》以其优美的文辞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方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读书有感简叙《史记》思想内容上的特色贵阳图书馆任瑞羾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三千年发展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重要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是记叙诸候王国和辅汉功臣。
“列传”是一般人物传记。
在这五类中,除“列传”中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写了三千年的历史,详细记载的却是从战国时代起,特别是汉初的时代。
它所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形。
在《货殖列传》里,描写了当时各地生产和交易的现象。
在《礼书》、《乐书》等篇里,叙述了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
在《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等篇里,叙述了邻近各国和民族的历史。
总之,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描绘。
这些作品有的是很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能引人入胜。
但是,《史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不在于这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
《史记》里面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它写了许多帝王将相,也写了刺客、游侠、和占卜的人。
它还写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失败的历史人物,等等。
《史记》写这些人物,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而是在几乎每个人物身上表现了作者的爱憎。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爱憎态度又是和作者的整个思想联系起来的。
在《史记》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几个物点:首先,司马迁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和批判的精神出发,对于封建帝王就持有和当时封建统治者不同的态度。
《史记》的文学成就简答题
《史记》的文学成就简答题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学成就。
以下是其文学成就的简答:
1. 体例创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事本末和传记形式相结合,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经过,还深入叙述了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
这种体例的创新,为后来的史书写作奠定了基础。
2. 文笔雄浑:《史记》的文字雄浑有力,表达精准,语言简练明晰。
作者司马迁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和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3. 描述生动:《史记》中的人物描写生动鲜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
同时,作者也注重描写背景环境和时代风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 客观公正:《史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尽力还原历史真相。
作者不回避历史中的黑暗面,也对英雄人物的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展现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
5. 影响深远:《史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对后来的历史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开拓了新的路径,例如后来的“志怪小说”即以《史记》为基础发展而来。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历史记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当中,古代文学的题目是经常出现的,尽管大部分的题目不算太难,但也有一些题目往往容易弄错,主要是由于对古代文学成就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剖析一下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一、《史记》说到汉朝时期的文学,不得不提《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坎坷,受了腐刑后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写下这旷世之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史记》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题目】单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 )A.《汉书》B.《周髀算经》C.《史记》D.《后汉书》【答案】C 解析:《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本题选C。
二、《汉书》东汉时期的班固看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事情停止在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同时也为了能够继承父亲班彪的意志,终于完成了继《史记》后的又一部大作。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史记》第一次确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写作方式。
《史记》的人物传记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又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如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便前后相连。
《史记》构撰人物列传用了专传、合传、类传三种形式。
专传是一篇一个传主;合传是两人以上的合一篇传记,如《屈原贾生列传》;类传则是同类之人,合为一篇,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等。
第二,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种叙事方式,处理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
其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司马迁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史记》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场面描写很精彩,如荆轲刺秦王场面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
第三,《史记》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焦点,突出表现传主的主导性格。
如《项羽本纪》中,着重描写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桩事件典型而深刻地展示了项羽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三部曲,揭示了项羽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既匹夫之忍又妇人之仁的性格特征。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宏伟壮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展现了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人物的命运,有着深邃的意蕴。
·
·
1。
司马迁的成就
司马迁的成就司马迁最重要的还是史学上的成就,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史学家之一。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无论在史学、文学、戏剧等诸多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
可以说在5学方面,司马迁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另外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在经济学上提出了超前的“市场机制”的构思,司马迁强调国家口不用过多的千预经济的发展,经济规律自行调节市场经济,这人前卫的观点也是司马汗的员之一。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减少宏观的手调控。
除此之外司马迁在天文历法上也有颇高成就,曾经和汉武帝等讨论过历法的改革,司马迁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地理学家,这和他早年游历山水的经历分不开。
司马迁在《史记著有地理专篇,对汉朝山川河流,都城郊区都有详细的记载,就连少数民族的信息也有涉及。
司马迁自传进的什么司马迁自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归类在了列传中,为《太史公自序》,是后世研究司马迁重要的资料,也是班固在《汉书》中为司马迁写传记的重要资料。
这一篇自席交代了司马家族的家族世谱,向人们介绍了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的历史。
还在文章中谈到了自己父亲司马谈所推崇的老庄道家的思想,也介绍了司马迁本人的成长经历,包括自己早年的经历,还有继承父亲之职,成为太史令的始末,和自己写《史记》的始末。
整篇文章文字精炼,笔法错落有致,上下文累如贯珠,也是司马迁文章中的精品。
司马迁用一篇文章写了自己家族千余年的家世,却不过用了短短的数百字,不但次序井然,而且还没有让人有整述之感,可见司马迁的文墨的功力。
在这篇文章中,后世能够看到司马迁-个周傥风流的少年形象,也能够看到在老父亲病榻前以史相托的场景;还能看到蒙受腐刑心中债渍却依旧难言放弃的司马迁.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也用一定的篇幅来写六家的要管,这个内容,司马迁父亲是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司马迁根据父亲的著作《论六家要旨》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对六经的要义进行分析,充分的反映了司马迁父子的学术思想。
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当中,古代文学的题目是经常出现的,尽管大部分的题目不算太难,但也有一些题目往往容易弄错,主要是由于对古代文学成就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剖析一下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一、《史记》说到汉朝时期的文学,不得不提《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坎坷,受了腐刑后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写下这旷世之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史记》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题目】单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 )A.《汉书》B.《周髀算经》C.《史记》D.《后汉书》【答案】C 解析:《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本题选C。
二、《汉书》东汉时期的班固看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事情停止在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同时也为了能够继承父亲班彪的意志,终于完成了继《史记》后的又一部大作。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键入文字]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的贡献
史学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于是,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
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
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 课《将相和》。
文化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
1。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
就?
1.《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也很高,《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2.《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3.鲁迅曾因此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再加上作品中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和气势充沛的语言,《史记》便带有一种狂飙雷电般的力量,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史记》为后代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了后代散文家学习写作的圭臬。
它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成为后代戏曲、小说取材的
《史记》的文学成就1
渊薮。
其中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使历代文人受到了熏陶。
2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人物的成就和技巧是啥
史记人物的成就和技巧是啥
《史记》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收录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重要成就和技巧的人物。
1. 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秦朝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通过一系列改革,例如实行法家政治,推行端严律令,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韩非子: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人物。
韩非子主张法律的严厉实施,以威慑和控制人民,藉此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3. 张良:张良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后成为汉高祖的重要谋士。
张良的谋略和智慧对于汉朝的建立和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董仲舒:董仲舒是汉朝时期的儒家学者,对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君主的德治和仁政,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后来的王朝统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李斯:李斯是战国末期秦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推行了许多改革政策,建设了一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嬴政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斯也是《史
记》这部著作的主要作者之一。
这些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和思想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技巧,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的成就
史记的成就一、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代表。
自公元前109年完成以来,它就成为了历代人们研究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史记的成就。
二、编纂方式在中国古代,编写历史著作有“纪”、“传”、“志”、“系”等多种形式。
其中,“纪传体”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它将历代君王和名人的事迹按时间顺序编排,并以传记的方式进行描述。
而《史记》正是采用了这种形式进行编写。
《史记》共分为十二卷,包括夏、商、周三代和秦汉两朝共280余位君臣名人的生平事迹。
这种编写方式不仅使得历史更加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三、收集资料《史记》中所收集到的资料极其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当时的中国,这些资料是非常难以获取的。
然而,《史记》作者司马迁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古籍、访问各地名士等,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水平。
四、文学价值《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杰作。
在《史记》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太公钓鱼”、“伍子胥泣血”等篇章。
这些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而且也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才华。
五、思想价值《史记》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于后世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史为鉴”,即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吸取教训并指导未来发展。
同时,《史记》中也包含着很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影响力自《史记》问世以来,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史记》成为了中国历史著作的典范,对后世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其次,《史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一、《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
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幺,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幺,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
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羣星。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着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
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
史记的成就
史记的成就一、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巅峰之作。
编写于公元前94年至前91年间,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以全面、详实、深入的方式,记录了从上古到西汉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史记的成就进行探究。
二、文学成就1. 语言运用史记以较为简练明快的文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领悟。
同时,司马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使史记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史记中也注重了人物的塑造,通过丰富的描写和对话,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2. 体例结构史记主要分为纪、传两部分,共分为十二篇。
其中纪部主要记载历史事件,而传部则主要介绍历史人物。
这种纪传体的体例结构,使得史记既以事件为线索,还以人物为重点,从多个层面全面而深入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
3. 史学方法史记是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借鉴了古代文献和史家的观点,同时注重了对史料的辨别和考证。
他通过详实的史料搜集和整理,确保史记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度。
史记的编写方法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框架。
三、历史成就1. 塑造历史观念史记对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史记中记载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事实与人物形象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叙述方式。
通过史记的广泛传播和教育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化,形成了对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同时也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2. 保留文化记忆史记记录了中国古代从上古到西汉前的历史,使得许多历史事件、文化和传统得以留存。
史记中记载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历代君王的事迹以及文化传统等,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3. 建立史学范例由于史记在内容、体例结构和编写方法上的优秀表现,史记成为后世其他史书的范例。
史记的编撰方式和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史书编写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
《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
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
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
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
《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
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
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
《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
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
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
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
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
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
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4、《史记》的文学成就
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
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
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
对《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这里强调三点:
第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为历史着作,《史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忠实于历史事实的,
所以,刘向、扬雄、班固等都称之为“实录”。
可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史记》善于提炼和组织题材,往往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加以细腻描写,以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
典型如《项羽本纪》写项羽一生,除了开头部分写他起义前几件小事之外,突出写他参加抗秦斗争的八年历史。
这八年历史又分两个阶段:前三年写他率领起义军推翻秦王朝的历程,后五年写他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变弱直至彻底失败的经过。
这八年之中重点写了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巨鹿之战写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抗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鸿门宴写他天真坦率、优柔不忍、放虎归山的坦荡情怀;垓下之围写他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所向披靡的影响气概和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
——叱咤风云、勇武过人、直率磊落、刚愎自用、勇有余而智不足的项羽形象。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的机智和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耿直、勇于改过的精神。
再如《李将军列传》,不仅写出了李广保卫祖国、奋身疆场的功绩,而且写出了他体恤士兵、热爱人民的品质:“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第二,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多篇,以便塑造完整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如《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叙述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三个关键的历史事件,突出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性格;至于项羽在政治、军事方面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以及个性中残暴嗜杀的一面在本传中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是在《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目中分散补叙出来。
运用互见法来叙述描写人物,往往既忠于历史又尽量使人物形象丰富完整,如项羽的性格既有仁厚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既有英武果断的一面,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再如写张良,《刘侯世家》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即关于张良的一些言语行为在项羽、韩信的本传之中。
其他各篇也常常有这类提示语言;也有的地方虽然采用了这种“互见”的方法,但并未注明。
第三,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梁启超:“寓论断于叙事”;顾炎武:“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通过叙述事情的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态度。
司马迁对人物事情的态度往往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最后的评论“太史公曰”,如《李将军列传》结尾: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语,见《论语?子路》)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恂恂,诚谨貌;鄙人,乡野之人),口不能道辞(不善于说话)。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他那忠实的思想品德的确能使士大夫信任)。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能言语,但华实并茂,引起人们的爱慕,在树下面踩出一条一条的小路)此言虽小,可以谕(通喻)大也。
这里,司马迁通过议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李广将军的高度赞扬之情。
另一方面,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自己的思想态度寄托在叙事过程之中,如《项羽本纪》中,“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表明项羽沽名钓誉的性格;“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表明刘邦流氓无赖的性格;霸王别姬及自刎乌江等英雄末路的场面描写充满了同情和无奈。
这些作者都没有明言,而是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寓褒贬于叙事的方法是对春秋笔法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成为后世史家追求的标准。
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记》的史学价值:本书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古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史记》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