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e3c7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2.png)
五年级传统文化一、传统节日。
1. 春节。
- 起源: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 习俗:- 贴春联: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放鞭炮:传说可以驱赶“年”兽。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限制燃放。
- 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表达尊敬和祝福,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保佑平安。
- 吃团圆饭:家人团聚在一起,菜品丰富,如鱼象征年年有余。
2. 清明节。
- 起源: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习俗:- 扫墓祭祖:人们到墓地祭扫,缅怀祖先,清理墓地杂草,添土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 踏青:在春天到郊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
- 插柳: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也有辟邪之意。
3. 端午节。
- 起源: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习俗:- 吃粽子:粽子有多种口味,如红枣粽、肉粽等。
最初是投入江中,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
-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 挂菖蒲、艾叶:菖蒲形如剑,艾叶有特殊香气,都有驱邪的寓意。
4. 中秋节。
- 起源: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习俗:- 赏月: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仰望明月,寄托情思。
- 吃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有多种馅料,如豆沙、蛋黄、五仁等。
二、传统艺术。
1. 剪纸。
- 特点: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纸材易于取材,工具简单,一把剪刀或刻刀即可。
- 表现形式:- 窗花:贴在窗户上,造型多样,如花卉、动物等,有吉祥的寓意。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3a3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1.png)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进行同学评议。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和小组表演的评议意见。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5d7c9ad76a20029bd642dd0.png)
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2、《诗经·国风·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买椟还珠--------《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曾子杀猪------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5、秦西巴纵麑----《淮南子》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281ae6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c.png)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诗经》:《关雎》、《卫风·淇奥》等。
(2)唐诗:《春晓》、《静夜思》等。
(3)宋词:《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 第二单元:历史故事(1)三顾茅庐(2)草船借箭(3)岳飞精忠报国3. 第三单元:成语典故(1)成语的起源与发展(2)成语故事讲解: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
(3)成语运用练习4. 第四单元:名言警句(1)古代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2)现代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3)名言警句的运用与鉴赏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1)春节:习俗、食物、民间故事等。
(2)端午节:起源、习俗、龙舟赛等。
(3)中秋节:传说、习俗、赏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含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传统文化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da18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2.png)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2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五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4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1-14课古文大意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1-14课古文大意](https://img.taocdn.com/s3/m/4ea0f9bbf78a6529657d530e.png)
1..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译文: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
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学者不可不择友。
道义相砥,道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学主忠信,友先直谅。
圣人之戒严哉。
”译文: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这样的朋友为“畏友”;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急关头,都能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可称“密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的朋友是“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是“贼友”。
3.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译文:俞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死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宁割断席子拒绝和华歆同坐一席读书,是因为他们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经商分利时宁肯让管仲多拿一份,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很贫穷;把绨袍送给范雎,是须贾对他的困窘深表怜悯。
要知道主人和宾客要靠感情来联络,那么双方都应该是东南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合乎道义,双方都要表现自己的诚意。
8·君子慎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译文:人在少年时代,品性还没有形成、固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臭了。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598dde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上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上册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56fcd4a417866fb94a8e18.png)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 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 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 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经典(古诗中的花儿)
山村咏怀
[宋]邵雍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成为了文人墨客写作的材料!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成千上万的诗词歌赋进入到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教育课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花鸟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人墨客 在花鸟之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 通过仔细的观察,铸成了不朽的 名篇佳作。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让我们用心去观察花鸟, 一起享受花鸟之情吧。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03fddc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d.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一:成语故事1.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寓意。
能够运用成语“画蛇添足”正确地造句。
1.2 教学内容:讲述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
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1.3 教学活动: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章节二:传统节日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能够简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经历。
章节三:中国历史人物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孔子。
能够简单描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
讲述孔子的一些著名故事和言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对教育的贡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章节四:中国民间故事4.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情节。
能够复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主要情节。
4.2 教学内容: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五:中国诗词5.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能够背诵唐诗“登鹳雀楼”。
5.2 教学内容: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六:中国传统艺术——书法6.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基本分类。
能够简单描述几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da2b5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d.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1.引言五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包括了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传统礼仪等方面。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五年级上册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统节日2.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一个新的年份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等,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赏花灯等习俗。
2.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是人们祭奠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献上食物和鲜花,并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称为龙舟节。
它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用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还有观赏和吃粽子的习俗。
2.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还有许多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活动。
中秋节的象征物是圆月,寓意着家庭团圆和美好祝愿。
3.传统艺术3.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北京,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为基础,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元素。
京剧以其独特的音调、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3.2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以水墨为主要媒介。
它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墨色的运用,追求意境和笔墨的韵味。
国画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3.3四川面变脸四川面变脸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源自四川地区。
演员通过快速换取面具的方式,展示不同情绪和角色,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
这一技艺需要演员掌握精湛的技巧和配合,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
4.传统礼仪4.1鞠躬鞠躬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敬礼方式,表示尊敬和感谢。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行鞠躬礼来表达敬意和恭敬。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bbbef6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6.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古诗词、成语、典故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诗词学习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望庐山瀑布》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掩耳盗铃》2. 《刻舟求剑》3. 《画蛇添足》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节日2. 中国传统习俗3. 中国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所学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和传统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2)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美食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美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制作传统美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古诗词学习(2课时)第1课时:《静夜思》第2课时:《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1课时:《掩耳盗铃》第2课时:《刻舟求剑》第3课时:《画蛇添足》3. 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知识(4课时)第1课时:中国传统节日第2课时:中国传统习俗第3课时:中国传统美食(1)第4课时:中国传统美食(2)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成语故事文本。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562d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2.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元素;(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成语的来源与演变;(3)成语故事的教学意义。
2. 第二单元:典故解析(1)典故的含义与类型;(2)典故的来源与流传;(3)典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 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1)古诗词的分类与特点;(2)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3)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与特点,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2)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与类型,能够解析和传承典故;(3)让学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来源与演变;(2)典故的流传与教学方法;(3)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能够理解典故的含义,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3.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1)成语故事:10课时;(2)典故解析:10课时;(3)古诗词鉴赏:15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周至第二周:成语故事;(2)第三周至第四周:典故解析;(3)第五周至第七周:古诗词鉴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成语、典故、古诗词,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8749f60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9.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典故,如《四大名著》、《诗经》、《楚辞》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5.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https://img.taocdn.com/s3/m/20b4a1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
一直保持着如一体的性质。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学
者和传教士都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影响其他整个世界。
2、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和谐统一,其中以“孔孟之道”为核心。
“孔孟之道”有五个原则:仁义道德、尊师重道、博学多闻、严于律己、尚书艺文。
它把“仁爱”作为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将“孝悌”作为最重要的价值理念,把“信守”作为最重要的品格教育,而仁义礼智信则是这五项智慧
精神的总结和汇集。
3、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致力于“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表示不同文化类
型之间的调和,即尊重相互的区别,又允许存在的交流。
意思是说,
即便彼此有所差异,但各能和而不同,互相保持尊重,互相理解和接受,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秩序。
4、中国文化特点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文化形式,如诗歌、舞曲等,这些
文化形式在艺术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例如,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抒情、婉转、婉约,奔放,飘逸、华丽、雄辩等特点,而中国传统舞曲则充
满着欢快,轻快,激昂,浪漫等元素,让人在学习中受到艺术和文化
熏陶。
二、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让世界向中国寻求智慧,学习传统文化,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向更高的层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a11346cc7931b764ce152a.png)
)
中
华
优
传秀统
文
化
导读
辣铁 手肩 著担
单 元
文道 章义
五
诗
意
江
杨 继
苏
盛
自
题
联
·· ·
· ·
诗 , 方
单 元
其 志
四
也 。
文 学
《瑰
礼 记
宝
乐 记 》
知君 柔子 知知
单 元
刚微 ,知
三
万彰 创
夫, 《易之望
造 之
经。 光
系 辞 下 》
知 者 乐
单 元
水 ,
二
仁九
者 乐 《山
州 风
论语。 景
雍 也 》
人
后来项羽入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息。
物
造坟墓
赢政初即位,就在骊山造自己的坟墓。并六国后, 更征集七十万人工作。坟高五十多丈,周围五里余, 掘地极深,灌入铜液。墓中有官殿及百官朝位,珠 玉珍宝,不能计数。用水银造江河大海,机器转动, 水银流注。又用人鱼(据说是种四脚鱼,生东海中) 膏做烛,在墓中燃烧。没有生育的宫女,全数殉葬。 令工匠特制弓弩,有人穿坟,弓弩自动放射。赢政 已经下葬,封闭墓门,工匠都活埋在里面。
赢政初并六国,图画各国宫室,照样建筑,有宫
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一万人以上。他还觉得太
小,在长安县西北筑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
单 元
造宫室
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立五丈旗。发罪 人七十余万,分工营造,北山的石料,楚蜀的木材,
一
都运输到关中。计关中共有宫室三百所,关外四百
风 流
余所。工程没有完毕,赢政死了,胡亥继续兴修。
五年级上册语文当中的文化常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当中的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3d46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4.png)
一、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概述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涉及我国文化常识的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我国古代诗词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国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更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三、传统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介绍了一些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是我国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节日,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理解。
四、历史故事除了诗词和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涉及了一些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这些历史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风云变幻和峥嵘岁月。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总结通过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些内容既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新时代少年!六、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也涉及了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内容。
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绘画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我国传统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以墨、笔、纸为主要材料,充分展现了我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观。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fa3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7.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古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学习《孟子二章》、《出师表》等古代散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3. 第三单元:古代寓言故事学习《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古代寓言故事,领悟故事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4. 第四单元:古代历史人物学习《诸葛亮》、《岳飞》等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人物品质,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5. 第五单元:民间故事学习《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故事、文章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散文选》等3.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视频资料等4. 教学工具:PPT、黑板、投影仪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2课时)第1课时: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古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2课时:进行诗歌欣赏和默写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3课时)第1课时:学习《孟子二章》、《出师表》等古代散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传统文化鉴赏:一花一鸟总关情 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传统文化鉴赏:一花一鸟总关情 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d20b5e5a8102d277a22f27.png)
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 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 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 恼人偏在最高枝。
中华经典(古诗中的鸟儿)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成为了文人墨客写作的材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成千上万的诗词歌赋进入到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课本中的花鸟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传统文化鉴赏:一花一鸟总关情 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单元 传统文化鉴赏:一花一鸟总关情 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cb9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d.png)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来源和含义。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提升个人修养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3.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第二单元:典故解读1. 孔子典故“仁者爱人”2. 孟子典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诸葛亮典故“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第三单元:名言警句1. 儒家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道家名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3. 励志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个单元中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来源、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深刻理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所蕴含的哲理,并将其实际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来源、含义及运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运用能力: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10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每课时讲解一个成语、典故或名言警句,穿插相关的练习和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成语卡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金求马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和诚心,表里如一,别人才会相信你。
赵威后问齐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威后问齐使》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关爱人民,才能使国家安定,使国家富强。
第二单元人物长廊姜尚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吧较容易。
管仲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他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先了解一下。
孙武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司马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
苏武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苏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你还想了解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吗?那就赶快读读《苏武传》吧!2、把你知道的苏武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3、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因此教学比较容易,关键是情感教育。
第三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三单元名胜游踪济南泉城济南 1课时佛教名山——千佛山 1课时名泉之冠——趵突泉 1课时泉城明珠——大明湖 1课时崂山海上名山 1课时崂山名瀑——龙潭瀑 1课时第四单元第对联妙联集锦 1课时读书名联 1课时成语成语探源 1课时成语诗画 1课时1、泉城济南教学目标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设想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
板书:泉城济南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济南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
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板书设计:千佛山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
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二、指导学生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