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 制度的加强
C、主题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D、城内规划形如棋盘并且封闭
①特点:a.内容集中,条理分明。
幻灯片 9
b.增加了经济立法。 c.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d.对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 厉而残酷。 e.以严法整饬吏治 ②实质: 体现封建君主的意志,维护地主阶 级的利益
③目的: 维护皇帝独裁的专制统治
《大明律》
《大明律》共有30卷,460条,分为名律、吏律、户 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刑法上,《大 明律》渊于《唐律》,比《唐律》完备。为了强化君主 专制,明律加重对直接触犯封建统治行为的处罚,规定 犯有谋反、谋大逆罪,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处死。 《大明律》还增加了经济立法。如明律禁止盗卖、换易、 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如系强占,最高可判处杖一百, 流三千里刑。对“占田过限”“欺隐田粮”者也有惩治, “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明初为了整顿吏 治,以重法治赃吏。《明律· 职制律》中专列“受赃”名 目共11条。如严惩“枉法赃”,明律规定一贯以下杖七 十,八十贯则绞。对御史犯赃的惩处,规定“凡御史犯 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律对擅权失职的官吏的惩 处也较为严厉。
幻灯片 15
时间:
人物:
国号:
年号:
朱元璋(1328-1398)
都城: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 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丞相的设立起源于何时?职责是什么? 历代是如何削弱相权的?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有何影响? 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形成了内阁制度。幻灯片 7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约。
明成祖朱棣
材料:自古建立都邑,率在北土,不止 我朝(明朝),而我朝近敌为甚。……我朝 定鼎燕京,东北去辽阳尚可数日,去渔阳百 里耳。西北去云中尚可数日,去尚谷亦仅倍 渔阳耳。近敌便则长时封殖(巡逻)尤勘, 常时封殖则一日规画措置尤亟,是故去敌之 近,制敌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古今 治平略》)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明成祖“定鼎燕京” 是基于何种考虑吗?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体系】一、明朝建立:。
二、专制制度的加强:(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1、在中央:①②2、在地方:(二)制定律法:(三)加强特务统治:目的:1、设立锦衣卫特点:2、其他特务机构:(四)加强文化专制——八股取士1、目的:2、举措:3、后果:三、靖难之役1、原因2、经过:3、结果:四、营建北京:【重点、难点】:1、如何认识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明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其特点:(1)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
(2)内容详尽完备,涉及政治、军事、司法、监察、文化、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历》的严酷、特务统治、廷杖制度、八股取士文字狱诸方面。
(4)体现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特点: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逐步走向反动。
思考: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2、关于明朝的科举制度(1)科举制在隋唐初创时期,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比较严密正规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其次,它有效地克服了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的弊端,有利于出身贫寒的庶族地主参与政治,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而明朝的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没有丝毫的进步意义。
八股文最大特点是“代言”——“代圣人立言”。
考生严格地按朱熹的注解来铺陈,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见解。
皇帝就利用这种呆板乏味的文体,严格地控制了考生们的思想自由,培养出了忠顺的奴仆。
(2)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从正反两方面钳制知识分子,其实质与作用同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代的“焚书坑儒”没有多少差别,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权威。
【知识联系】1、回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它的评价。
2、回顾隋、唐、北宋及其明朝的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并对唐朝和明朝的科举制进行评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o统一: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o灭亡:隋炀帝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o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o政治: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分工。
o经济:减轻百姓负担,重视农业生产。
3.女皇武则天o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的发展政策,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4.开元盛世o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o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唐朝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o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6.对外友好往来o遣唐使: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
o鉴真东渡: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
o玄奘西行:玄奘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o辽、北宋、西夏、南宋、金等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并存,形成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2.经济重心的南移o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o影响: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宋代的社会生活o城市发展:宋代城市繁荣,出现了许多人口超过十万的大都市。
o市民生活:市民阶层兴起,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的出现。
4.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o统一: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完成全国统一。
o民族融合: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元朝的疆域与行省制度o疆域: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北到阴山以北,南到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建立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
在明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强化君主专制是明朝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强化君主专制的意义强化君主专制可以有效地加强皇权,增强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和促进社会进步。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六部制度明朝在建立六部制度时,明确规定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并对官员进行了分类管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限制官员的权力,并加强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2. 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明朝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人士子能够为国家提供优秀人才。
同时,科举考试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士子们对于政府和社会事务产生过多干预。
3. 设立东厂东厂是明朝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机构,主要负责监视和打击政治上的异己。
通过东厂的存在,皇帝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社会和政治局势。
4.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明朝在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设立巡抚、提督等官职,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以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5. 推行“一统江山”思想明朝在推行“一统江山”思想时,强调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最重要的。
这种思想可以有效地增强皇帝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控制力,并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6. 加强对军队和武将的控制明朝在加强对军队和武将的控制时,采取了许多措施。
例如,规定所有武将必须服从皇帝命令,并且不能私自招兵买马。
同时还规定武将必须接受科举考试才能晋升官阶。
7. 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宗教团体的管控明朝在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宗教团体的管控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规定所有民间组织必须向政府申请注册,并接受政府的监督。
同时还规定所有宗教团体必须接受国家的认可,并且不能干涉政治和社会事务。
四、总结明朝在强化君主专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加强皇权,增强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明朝时期知识点梳理
明朝时期知识点梳理(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二)政治方面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废了丞相,设立了三司。
这三司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分别掌管民政、财政,刑法,军政。
2.设置特务机构(1)朱元璋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立东厂和西厂。
厂卫的设立是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
3.“八股”取士1370年,明朝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三)中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强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明朝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全歼该地倭寇,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四)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重,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陕北地区尤为严重。
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爆发。
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战死后,起义军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一、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导入新课:元朝末年,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红巾起义爆发。
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了霸业。
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代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朝的统治》。
三、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2、辩证认识强化皇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四、新课讲授:明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元末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有功之臣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政局动荡不安。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宰相。
臣下敢有奏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文芳-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
殿阁大学士
君
中 央
工 部
权
刑 部
加
皇 帝
兵 部 礼 部
强
殿阁大学士 户 部 吏 部
地 方
布政司 (民政)
按察司 (刑狱)
都司 (军政)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稗史汇编》
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1.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议一议
明朝时期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君权的?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 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朝:(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中央 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 央,废丞相,撤中书,权份六部。(2) 设厂卫特务机构,(3)实行八股取士。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结果:使皇权高度强化 说明了我国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总结归纳图说历史
削 藩
皇族 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皇 帝
知识分子
中央
八股取士
群臣
人民
废丞相
厂卫特务机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习题演练
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创设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汉朝和清朝 2.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4.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高三历史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例题解析-旧人教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 (2002年上海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
明朝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时期.废丞相,有利于力口强君权。
撤行中书省,地方设立三司,直接隶属中央。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D。
【答案】D例2 (2000年上海卷试题)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明朝中央机构是A按察使B都察院C大理寺D锦衣卫【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也考查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秦朝时御史大夫的职权是负责监察百官;明代的按察使是地方监察机构,大理寺是中央司法机构,锦衣卫是特务机构,都察院是中央监察机构.解此题时可用排除法。
【答案】B例3 (2000年全国高考题)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的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四个选项均围绕明初加强专制统治。
而本题的落点在于与后来的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
宦官专权的直接根源,认真分析一下就可知道是由于厂卫被宦官把持,封建专制走向极端—-特务统治而导致的。
【答案】B例4 (1999年全国卷)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B.《春秋》《易》《论语》《书》《诗》C.《易》《诗》《书》《孟子》《礼》D.《诗》《书》《礼》《易》《春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概念的能力。
【答案】D例5.(2003江苏卷考题)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①七国之乱②靖康之变③靖难之役④陈桥兵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归纳总结能力,本题的关键是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七国之乱是指西汉初年七个受封的诸侯王为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实际上是皇族内部争权夺的斗争.靖康之变则是北宋末年,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于1127年打败北宋,俘虏北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变,不符本题题意。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成祖
2、清朝的建立
1636年,皇太极(清 太宗)在盛京(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迁都北京, 开始了清朝在中国的 统治。
康熙帝
雍正帝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 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 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乾隆帝
二、皇权高度膨胀
朱元璋像及其”圣旨”
1、废除宰相制度
胡 胡惟庸案: 蓝 官职:丞相 之 罪名:谋反 狱 牵连3万余人
蓝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余人
思考:朱元璋 为什么要杀这 么多的功臣?
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 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 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废除宰相制度
目的
设立厂卫制度 设立廷杖制度
政治
设立军机处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思想
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 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 控制,利于国家统一。
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 它的渐趋衰落。
使皇帝的权力扩展到顶峰 是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四书》书影
《五经》书影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记硬背经书, 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 兴起的大狱。
结果: 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 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政治重视作用:明朝建立君主专制的措施之一是高度重视君主的政治作用,明朝重点讲求“以真宗为体”,把真宗列为万民之主,赋予其临时地位,因此,任何政治活动,无论大小,都要经过真宗的同意和批准。
2、统一司法权:明朝把司法权统一掌握在皇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实施严格的审判制度,推行“纠罝田库制度”,以镇压和惩戒重犯。
3、实行礼制:明朝清朝均重视实行礼法,把宫廷的礼仪贯彻在全国的官吏和民间,将礼制树立为司法中的重要原则,周规范礼制,加强专制统治。
4、下令实施:明朝清朝拒绝任何一种势力抗拒的建议,凡是明朝的大学士、尚书都必须服从君主的下令,一切以君主的命令为准绳,权力在君主手中,下令必须执行。
5、维护国家威信:明朝清朝希望用国家政策维护和提升国家威信,加强对宗族的统治,维持英明的君主统治,以获得国家尊严和民众的支持。
6、军权绝对:明朝清朝都实行军队的绝对统治,军权绝对地归真宗所有;军队以军长元老为追随者,一再以君主的话为准绳,顶住民众问政,将诸军纳谏,不可背书,不可乱实,全心全意服从君主。
7、整合各类衙门: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主要是要让官吏把注意力放在真宗的命令上而不是朝野大政,当时明朝官府把朝野大政、端直巡视、推行纠罝田库等政策整合成一个衙门,统治朝野,一统各类衙门,使政治秩序更加完善。
8、加强宗教控制:明清实行礼崩乐坏、重庆宗教的政策,对寺庙进行监管,明朝清朝都把教会作为一种宗教,加强了教会的管理,严格执行宗教仪式,教会参与宗政事务,以稳定皇室的统治。
9、实施教育政策:明朝清朝准许民间建立学校,给官府成立府坛,要求官吏、士大夫以及将员对学问有所认识,明清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了校名院规、考试宁节、书章制度等。
10、建立政教合一体制:明朝清朝希望消除宗教控制下带来的乱政策,通过政教合一体制,强力实施宗政活动,使宗政活动更加权威,把宗教活动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彻底拔除,并以君主的权威和权力推行法律。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 个儿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1370年受封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 京),曾屡次受命参加北方军事活动, 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 中旳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 不但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逝世后, 继位旳建文帝朱允炆实施削藩,朱棣 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1423年攻 入南京,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用过哪些措施来 加强思想专制?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施八股取士。
“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是 个好地方,自从 有了朱皇帝,十 年倒有九年荒。”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后来,为了巩固自己旳统 治,朱元璋把自己旳子孙分封到各地 做藩王,同步还授予他们军政大权, 这么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势力旳日益膨 胀。朱元璋逝世之后,继位旳建文帝 开始着手实施削藩政策,最终造成了 燕王朱棣旳起兵。
导入新课
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要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君权旳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朝旳建立
时 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 帝,太祖,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 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做了和尚。 1351年,红巾军起义暴发,第二年朱元璋投 奔了濠州起义军郭子兴旳部队,今后屡次立 下战功,被郭子兴视为心腹。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就领导了这支起义部队,在扫灭各地 割据势力以及元朝在中原旳残余势力之后, 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 立明朝。
列举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
列举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加强皇帝的权威•朝会定制:明朝规定皇帝每年定期与百官举行朝会,这是皇帝展示自己权威的重要场合。
通过这种方式,皇帝能够直接接触到百官,并对其进行命令和指示,强化了皇帝的权威地位。
•尊奉神灵:明朝君主以自己为天子,代表天地,因此要尊奉神灵。
每年举行祭天、祭地等宗教仪式,以彰显君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的服装仪仗:明朝皇帝的服装仪仗非常讲究,通过豪华的服饰和精致的仪仗来展示皇帝的尊贵地位,让百姓对皇帝怀有崇敬之情。
二、设立机构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朝通过设立中央机构,如内阁、都察院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
各级官员由中央任命,对地方的政务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
•官僚系统:明朝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由考试选拔,确保了官员的能力和忠诚度。
朝廷通过选拔官员,使得君主能够更好地控制各地政务,维护自己的权威。
•总督制度:明朝实行了总督制度,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总督司,由总督负责统辖地方行政、军事等事务。
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地方行政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皇帝对总督的控制。
三、加强监察与惩罚手段•内监系统:明朝设立了内监机构,对皇宫内的宫女、太监等进行监察,确保皇帝的安全和权威。
内监系统更是对皇族和高级官员进行监察的重要手段,以防止有人对皇帝进行谋逆或背叛。
•锦衣卫:明朝设立了锦衣卫,是专门负责维护朝廷的安全和秩序的特殊机构。
锦衣卫负责监视和打击内外敌对势力,对有可能破坏皇帝权威的人进行打击和处罚。
•重文轻武政策:明朝更加注重文治,弱化武装力量对皇帝的挑战。
通过控制武将的权力,减弱武装集团的势力,使君主专制得以得以巩固。
以上是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不同方面的,旨在加强皇帝的统治地位,巩固君主专制的统治体系。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明朝在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广泛应用了君主专制的原则和手段。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 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 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a.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b. 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 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 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清朝军机处内景(图略) (1)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职能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 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职能:跪受笔录,承旨下达 特点:简、速、密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由丞相统领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削弱了皇权;
后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3、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置
(1)原 因: 办理西北军务
跪受笔录,承旨下达(皇帝挑选亲信充任,皇帝 (2)职 责: 每天召见,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按皇帝的 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 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 特 点:简、速、密
(4)影 响: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皇帝利用太监牵制内阁,造成了太监专权乱政。
明朝的统治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建立和皇权的强化,通过“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以及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
3.引导学生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中体会我国历史上出身最贫穷的皇帝的奋斗历程,感受他参加元末大起义并最终登上帝位的传奇人生。
教学内容:
一、明朝的建立
1.引导学生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讲解朱元璋的身世和早年经历,包括给地主放牛、到寺院当和尚和四处流浪乞讨的经历。
3.探讨朱元璋参加元末大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最终登上帝位的历程。
二、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
1.讲解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包括废除丞相、中书省等机构,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
2.分析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包括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八股取士”的具体内容和危害。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明朝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新课讲解:讲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和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朱元璋参加元末大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最终登上帝位的历程。
4.讲解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的危害:通过实例讲解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八股取士”的危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八股取士”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
6.珍惜自己的生活。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1 人民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北宋加强
强干弱枝: 将地方军 权、行政 权和财权 都收归中 央,消除 了地方割 据因素。
元朝新发展
行省制度: 既是郡县制 的发展,又 是后代省级 行政机构之 始。
明清强化
明初废除了秦汉 的丞相制度,将 其职权分给六部, 实现了皇权和相 权的合一;清前 期增设军机处, 皇帝直接指挥地 方军政首脑。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固 统 治,加强君权呢?
朱元璋(明太祖)
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五军都督府
调整中央与地方官制
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4.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封建经济 继续发展 6.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 朝 建 立
时间:1368年 地点:应天(南京)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年号:洪武
唐朝:完善
武则天始创武举与殿试,增加录取人数 玄宗命高官主考,提高地位 顾炎武说:“八 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 于咸阳之郊所坑 者凡四百六十余 人也。”
严格考试程序(分三级)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北宋:发展 减少考试科目 扩大录取名额 明清:僵化(八股取士) 清末:废除(1905年)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 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 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 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 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 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 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 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朱棣(明成祖)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ppt2 人民版
材料一:(明大学士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 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日饮酒否?坐客为 谁?馔何物?宋濂具以实对。帝笑曰:“诚然,卿 不欺朕。” ——《明史》 材料二:钱宰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 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朱元璋朝见钱 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 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连忙磕 头请罪。
明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分别是哪些部分?它们之 间关系如何?有何作用?
(05上海卷)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 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 (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答:殿阁大学士。 (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02年上海卷) 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 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D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2000年上海卷) 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 似的明朝中央机构是 B A按察使 B都察院 C大理寺 D锦衣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2.(04天津15)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 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 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C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 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zxls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科举制:唐朝(积极)——明朝(消极)
1.八股取士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 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 儒还要厉害。”
2.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 错,罗织罪名而制造的冤假错 案。明清两朝尤为突出。
灭亡 1644年,李自成农民大起义
人物大解密之传奇朱元璋
• • • • 朱元璋 名字: 安徽凤阳 籍贯: 贫苦农民 出身: 职业: 和尚--军人--皇帝
导游的讲解
一、明朝的兴亡与清朝的建立
2、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的贡献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皇太极的贡献 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顺治的贡献 1644顺治帝入关建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由谁建立的? 答:秦朝;秦始皇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答:唐朝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 何变化?哪位皇帝完成了千年的“皇帝专权梦” 答: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 趋势。 答: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全国政权,迁都北京
一、明亡清兴 1、明: (1)兴—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明成 祖迁都北京; (2)亡—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 2、清:1644顺治帝入关建立全国政权,迁都北京
活动二: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明清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 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破题 承题 “四书”“五经” 起讲 入手 考试范围: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考试题型: “八股文”,不能自由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起讫时间:
2、阶段特征:①
A、明朝:
B、清朝:
②
3、世界历史:进入新时期——表现:
①
②
③
4、中国历史:未能与时俱进,从以后逐渐落伍——原因:
A、
B、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及其表现(特别是废除丞相和三司的名称、职权);
3、《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
4、明朝的主要特务机构及其影响;
5、八股取士的目的、命题范围和文体;
6、靖难之役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动者;
7、迁都北京的时间、人物。
一、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建立:①时间:②建立者:
③年号:④都城:
2、君主专制的加强——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①中央——政治上:A、
B、
②中央——军事上:A、
B、
五军都督府:
兵部:
战时:
③地方——实行三司:内容:A、
B、
C、
相互关系:
二、《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1、《大明律》:①制定者:
②内 容:A 、
B 、
③实 质:
2、设立特务机构:①目 的:
②设立者:
③机构:锦衣卫:A 、
B 、
东厂、西厂:由 统领, 直接控制。
三、八股取士
1、目的:
2、特点:①命题范围:
②答题要求:
③文 体:
3、影响:
四、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①背 景:A 、明太祖:
B 、建文帝:
②时 间:
③发动者:
④结 果:A 、 下落不明, 登位
B 、1403年改元 ,改 为
2、迁都北京:①时间: ②人物:
基础网络
(南京)。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②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监察司法和军政。
年,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南下。
1402年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三司互相牵制 大权统归中央
②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高考题:
1、(2006年江苏高考题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2、(2005上海单科29)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2006年江苏高考题27)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并指出其影响。
(11分)
思考题:
1、从明代官制的调整中,可以看出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受命于皇帝)
2、从明朝君主专制发展的过程看,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①不断改革中央政权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理;
③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3、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大基本矛盾?历代封建王朝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的?
4、科举考试在历史上曾起过什么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又造成什么后果?
高考题参考答案
1、B
2、(1)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答:殿阁大学士。
(3)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答案要点(共11分)
①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①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