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要求应 处罚的违规行为列表_ref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旳不符合项1、质量手册(原则条款)(1)各部门执行旳文献与手册旳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献旳程序。
(3)对原则旳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应该组织旳性质特点。
(6)程序文献中规定旳控制和操作措施与现行旳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献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旳公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献控制(原则条款4.2.3)(1)程序没波及失效文献旳控制。
(2)外来文献、发外文献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旳文献未受控。
(4)公布旳文献无同意人。
(5)不能识别文献旳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留旳作废文献。
(7)外来文献没有办理识别性旳手续。
(8)未对文献进行定期评审。
(9)文献旳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献。
(11)文献更改记录没有或不合适。
(12)文献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旳文献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原则条款4.2.4)(1)供方旳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旳质量记录控制措施。
(3)质量记录保留环境不符合规定。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留期、处置旳措施。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原则条款:5)1、管理承诺(原则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懂得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组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旳各有各旳理解。
(3)资源配置局限性,检查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条款5.2)(1)拿不出文献证明顾客旳规定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原则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旳旳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晰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旳评审证据。
(4)有旳部门也制定了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体系认证不合格项
体系认证不合格项
体系认证不合格项可能包括:
1. 管理制度与程序不完善或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非法或违规行为,例如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
3. 设备设施不符合相关安全、环境或质量要求。
4. 员工培训不足或未能按要求进行培训。
5. 内部控制不完善或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6. 非法占地或未获得必要的土地使用证书。
7. 未能达到相关社会责任要求,如未落实环保措施、未支付员工合理工资等。
8. 未能及时处理相关投诉或纠纷,导致不满意的客户或供应商。
9. 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经营行为。
请注意,具体的体系认证不合格项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标准和认证机构要求进行评估。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及处理
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及处理质量审查是一种监督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本文将就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及处理方法展开讨论。
一、不符合标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就属于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
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制止措施,并责令企业整改。
二、虚假宣传有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在产品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或者使用虚假广告语,属于质量审查中的违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被要求立即停止虚假宣传,撤回不实广告,并对公众进行澄清。
三、未经授权销售一些企业未经授权销售其他企业的产品,侵犯了知识产权,也是质量审查中常见的违规行为。
对此,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应当介入处理,并要求侵权企业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
四、生产过程混乱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混乱无序,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属于质量审查违规行为。
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应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要求企业整改生产流程。
五、质量检测不合格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经质量检测不合格,不能上市销售,也是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
相关部门应当对产品进行查封并要求企业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回收处理。
六、厂房环境安全隐患企业的生产厂房存在安全隐患,如消防设备不完善、工作环境不达标等,也是质量审查中常见的违规行为。
相关部门应要求企业立即整改,确保员工和产品安全。
七、员工操作不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也是质量审查中的违规行为。
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操作规范,避免质量问题。
八、违规生产材料使用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或者添加剂,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属于质量审查中的违规行为。
相关部门应查处违规企业,要求其停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九、擅自改变产品配方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擅自改变产品配方,导致产品质量变差,也是质量审查中的常见违规行为。
监管部门应要求企业恢复原配方,并对产品进行重点监测。
十、造假防伪标识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擅自造假防伪标识,欺骗消费者,属于质量审查中的违规行为。
QMS认证规则处罚列表.
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应处罚的违规行为列表(征求意见稿)(请认证机构于9月25日前将公函形式的修改意见扫描件连同原始电子文档一起发送会议专用信箱2014jgh@)质量体系认证规则条款 已发认证证书后被发现不符合认证规则的行为《认证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处罚条款(对审核员的处罚)现行《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处罚条款(对认证机构的处罚)2.3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6.2审核组成员不得参与对审核项目的认证决定 对同一个企业的认证中,认证机构人员同时参与了受理、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认证决定中的两项以上工作。
(无) 第五十四条第(七)款情形,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4.2.1审核时间 A.体系覆盖人数低于审核时的职工名册(个税登记、社保登记)人数;B.对非固定人员换算成等效全职人员出现明显遗漏;C.减少了审核时间但减少理由不成立或者超出了应有时间的30%;D.现场审核时间低于应有全部审核时间的80%。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6个月。
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情形,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批准证书。
4.2.3审核计划 A.审核计划不符合4.2.3.1规定,内容有遗漏;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6个月。
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情形,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4.2.3.1至4.2.3.3条下各项要求) B.对多场所审核的抽样低于相关标准要求的数量;C.对不具备抽样审核条件的分场所采取了抽样审核方式;D.现场审核是在企业生产或服务活动暂停期间进行的。
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批准证书。
4.3.3.2第一阶段审核应至少覆盖以下内容((1)至(4)条的内容) A.在与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主要程序、工艺、组织结构、质量目标及与质量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点的监视、测量、报告和评审记录等方面,企业实际情况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描述存在不一致情况;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ﻫ(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ﻫ(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ﻫ(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ﻫ(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ﻫ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ﻫ(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ﻫ(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ﻫ(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ﻫ(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ﻫ(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ﻫ(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ﻫ(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ﻫ(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ﻫ(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ﻫ(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ﻫ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ﻫ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
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
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
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
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
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
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处罚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处罚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一种通过审核和认证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一定标准的过程。
如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或质量问题,认证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处罚。
具体的处罚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1. 警告:对于一些轻微的问题或第一次违规行为,认证机构可以给予企业口头或书面警告,提醒企业注意问题并及时整改。
2. 限期整改:如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认证机构可能会给予企业一定的整改期限,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3. 暂停或撤销认证:如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严重违规或质量问题无法解决,认证机构可以暂停或撤销企业的认证资格。
暂停认证意味着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了认证资格,而撤销认证则意味着企业完全失去了认证资格。
4. 经济处罚:认证机构还可以对企业进行经济处罚,例如罚款。
这种处罚通常用于对于严重违规行为或对消费者造成的质量损失进行惩罚。
通过处罚,认证机构可以强化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促使企业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此外,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
行为或质量问题,处罚也能够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不合格项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
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
2。
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
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
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质量检测单位质量管理违规行为分类标准
仪器设备使用、维修保养记录不全
一般
13
未标识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
一般
14
化学试剂存放不符合规范规定
较重
15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未经县以上计量部门检定
严重
16
试验室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
较重
(三)
质量检测专业技术工作
17
采样或抽样、样品准备和制备、检测和校核、签发检测或校核报告等工作未由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严重
24
试验检测报告出具不及时
一般
25
试验检测报告出具结果、结论不明确
较重
26
检测报告的修改未追加文件
较重
27
检测报告的检测项目未在资质认定或授权范围内
严重
28
出具虚假质量检测报告,纂改、伪造或随意抽撤质量检测报告
严重
29
未将存在工程安全问题、可能形成质量隐患或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检测结果及时报告委托方
严重
7
现场检测试验室检测试验项目授权不满足工程需要
较重
8
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与其从事的检测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严重
9
承担第三方检测任务的质量检测单位未做到独立公正开展检测业务
严重
(二)
仪器设备情况
10
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不全
较重
11
未建立检测试验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或未按照检定计划检定
较重
质量检测单位质量管理违规行为分类标准
序号
质量管理违规行为
分类
(一)
质量保证体系
1
质量检测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
严重
2
未制定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认监委暂停其执业资格,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执业资格注册处理】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应当根据国家认监委暂停或者撤销认证人员执业 资格的行政处罚,及时暂停或者撤销相应认证人员的执业资格注册证书。 认证人员自被撤销执业资格之日起 5 年内,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不再受理其执业资格注册申请。 第三十八条【违反其他法规的处罚】 认证人员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从其规定。
4.4.2 审核报告应随附必要的用于证明 审核报告既未直接附有 4.3.3.6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条的各项审核要求相关的证据 相关事实的证据或记录 或记录,也未形成对应已保存的 相关证据或记录档案的索引,致 使找不到证据档案或者看不出 相关档案与审核报告的关联性。 4.5.1 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认证机 审核报告中开有不符合项,但未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要求企业纠正。 构应要求申请组织在规定期限内采取措 施进行纠正 4.5.2 认证机构应对申请组织所采取的 已要求企业纠正,但未对纠正有 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效性进行验证。 纠正和纠正措施及其结果的有效性进行 验证。 5.5 监督审核应在获证组织现场进行, 且 应满足第 4.2.3.3 条确定的条件。由于 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原因,在每次监督审 核时难以覆盖所有产品的,在认证证书 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需覆盖认证范围内 的所有产品。 A.未在企业现场开展监督审核;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认证人员管理办法摘录
第二十三条【认证人员禁止行为】 认证人员禁止有以下行为:
(一)隐瞒本人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注册信息,获得执业资格注册; (二)在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执业; (三)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认证结论,编造或者唆使编造虚假、失实的文件、记录,或者冒名顶替其他 认证人员从事认证活动; (四)增加、减少、遗漏法律法规、认证规则或者标准规定的认证程序和要求,缩减认证审核时间、认 证审核范围; (五)进行误导性、欺诈性宣传或者虚假承诺; (六)接受认证客户及其相关利益方的礼金或者其他形式的利益; (七)从事或者参与与其认证活动有关的不正当竞争或者交易行为; (八)向认证客户提供相关认证咨询,并收取额外费用或者其他形式的利益;
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点的监视、测 量、报告和评审记录等方面, 企业实际情况与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的描述存在不一致情况; B.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尚未超过 3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个月; C.认证范围覆盖人数少于审核 时的实际员工数; D.企业的活动范围存在不符合 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E.审核报告中没有确定重要审 核点,或者确定的重要审核点严 重不足(遗漏三分之一以上) ; 4.3.3.3 除以上情况之外, 第一阶段审核 不具备特殊情况条件,没有在企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业现场进行一阶段审核 应在申请组织的生产经营或服务现场进 ( (1)至(4)条的内容) 行 4.3.3.6 第二阶段审核应当在申请组织 A.没有在企业现场进行二阶段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审核 现场进行。重点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符 B.没有采集重要审核点的监视、 合 GB/T 19001/ISO 9001 标准要求和有 测量、报告和评审记录的证据,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或者虽采集了证据但证据不完 效运行情况,应至少覆盖以下内容: 整或者不真实; ((1)至(5)条的内容) C.总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不明 确; D.各层级质量目标没有针对性,
B.监督审核是在企业的产品生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产或服务活动处于暂停状态下 进行的; C.对于非季节性产品生产企业, 监督审核没有覆盖全部产品生 产活动; D.对于季节性产品生产企业,在 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各次监督 审核活动总和没有覆盖认证范
5.6 监督审核时至少应审核以下内容: (1) 上次审核以来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 活动及运行体系的资源是否有变更。 (2) 按 4.3.3.2 条要求已识别的重要关 键点是否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正常 和有效运行。 (3) 对上次审核中确定的不符合项采取 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是否继续有效。 (4)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涉及法律 法规规定的,是否持续符合相关规定。 (5) 总质量目标及各层级质量目标是否 实现。目标没有实现的,获证组织在内 部管理评审时是否及时调查并采取了改 进措施。 (6) 获证组织对认证标志的使用或对认 证资格的引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7)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否规范和有 效。 (8)是否及时接受和处理投诉。 (9)针对内审发现的问题或投诉的问 题, 及时制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持续改进。
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应处罚的违规行为列表
认证规则的行为 审核员处罚条款 A.体系覆盖人数低于审核时的 4.2.1 审核时间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职工名册 (个税登记、 社保登记) 人数; B.对非固定人员换算成等效全 职人员出现明显遗漏; C.减少了审核时间但减少理由 不成立或者超出了应有时间的 30%; D.现场审核时间低于应有全部 审核时间的 80%。 A.审核计划不符合 4.2.3.1 规 4.2.3 审核计划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定,内容有遗漏; (4.2.3.1 至 4.2.3.3 条下各项要求) B.对多场所审核的抽样低于相 关标准要求的数量; C.对不具备抽样审核条件的分 场所采取了抽样审核方式; D.现场审核是在企业生产或服 务活动暂停期间进行的。 4.3.3.2 第一阶段审核应至少覆盖以下 A.在与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相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关的主要程序、 工艺、 组织结构、 内容 质量目标及与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体系认证规则条款 已发认证证书后被发现不符合 《认证人员管理办法》
(九)透露认证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十) 向所执业的认证机构或者认证客户隐瞒本人真实姓名、注册级别、注册领域、专兼职情况以及 兼职认证人员实际工作单位; (十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认证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十二)恶意诽谤或者诋毁其他认证机构及其人员;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违反一人一户的处罚规定】 认证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认证机构执业的,由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由国家认监委暂停其执业资格 1 年;逾期未改正的,由国家认监委撤销其执业资格。 第三十六条【违反禁止行为的处罚】 认证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一)、(二)、(三)、(六) 规定的,由国家认监委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以公布。 认证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四) 、 (五) 、 (七) 、 (八) 、 (九)规定的,由国家认监委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国家认监委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以公布。 认证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十) 、 (十一) 、 (十二)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核没有识别并采取应有措施。 5.7 监督审核的审核报告, 应按 5.6 条列 对照 5.6 条的要求,监督审核报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明的审核要求逐项描述审核证据、审核 告叙述不完整,或者缺少对重要 发现和审核结论。 关键点的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和 审核结论的描述。 12.2 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 A.认证记录有编造情形,导致认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得到有效实施。 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 证结论失实。 保存时间至少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 致。 12.3 以电子文档方式保存记录的,应采 B.认证记录有编造情形,但尚未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 影响认证结论的整体真实性。 C.对于认证过程中的会议记录 13.2 本规则所提及的各类证明文件的复 以及其他在认证活动中产生的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印件应是在原件上复印的,并经复印件 记载有机构和企业人员签字信 提供者签章(签字)认可其与原件一致。 息的记录,没有保存原件; D.各类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缺少 提供者盖章并签字; E.记录缺少足够中文信息使得 (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相关人员无法理解记录的真实、 准确和完整性; F.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认证记 录有缺失。
4.4 审核报告
不可测量; E.运行质量体系相关的实际工 作记录存在虚假或者没有记录; F.管理评审没有识别和评估质 量目标是否有针对性以及实现 情况; A.审核报告有编造的虚假内容,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导致认证结论失实。 B.审核报告存在编造的虚假内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情形,撤消执业资格。 容,但尚未影响认证结论的整体 真实性。 C.审核报告未完整叙述按照 4.3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条列明的程序及各项要求的审 核工作情况; D.审核报告未逐项描述 4.3.3.6 条的各项审核要求的审核证据、 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 E.审核报告未评价质量目标实 现情况,评价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时没有叙述测量方法; F.对不符合项的表述不清楚,企 业人员及监管人员都看不懂,企 业难以实施准确的纠正。
围内的所有产品生产活动。 A.监督审核时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情形,暂停执业资格 6 个月。 体系覆盖的活动范围及运行体 系的资源已发生变更,但监督审 核没有识别并作出应有的处置; B.重要审核点的监视、测量、报 告和评审记录等不符合体系文 件的规定,但监督审核没有识别 并采取应有措施; C.企业的活动存在不符合法律 法规规定的情况,但监督审核没 有识别并采取应有措施; D.监督审核上一年的质量目标 存在未达到情况,企业的管理评 审未关注此问题并采取改进措 施,监督评审没有识别并采取应 有措施; E.获证企业超出认证范围使用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结果,或者未 正确宣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结 果,监督审核识别并采取应有措 施; F.获证企业没有按照体系要求 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监督审核 没有识别并采取应有措施; F.获证企业没有针对内审或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