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奥运祥云图案

合集下载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学术命名:四神云气图出土地点: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所属年代:西期早期器物规格: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出土时间:1987年“文物概览”《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米长巨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四神云气图的出土,告诉我们:中国神仙世界关于莲花的“联想”,比佛家更为大气磅礴;中国神仙世界里的莲花,与释迦牟尼一步一莲的传说相比,一则落到了实处,二则更大胆、更浪漫。

在四神云气图中,青龙从胫到脚到尾,身上处处生莲,朱雀胫、尾生莲,白虎两耳生两莲。

在四神云气图中,莲花升仙寓意之烈,堪比云气——花朵与云朵,共同成为升仙媒介。

灵芝虽然参与了升仙活动,但在四神云气图中,它只是个“点缀”,少得很。

也许在西汉神仙家的眼里,其显要性,是不可与莲花、云气同日而语的。

灵芝在立壁壁画中,出现较多;到了升天的时候,似乎就不怎么顶用了。

“发现故事”芒砀山从西北奔来,到了永城市西北三十多公里的柿园村只剩下低矮的余坡,当地人称为保安山,月,一入眼帘。

只见墓顶上有一幅生动传神的壁画。

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除了青龙,壁画上还画了白虎、朱雀、怪兽等图案,四神兽与灵芝、云纹等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礴、灵动飞扬的画面。

在中国,关于四神的说法久已有之。

《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东汉张衡着《灵宪》亦云:“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这些文献记载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天之四灵及其方位的认识水平。

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四神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应当是一个蛇绕龟的形象,可是,这幅壁画上的四神之中,青龙、白虎、朱雀都有,却唯独不见玄武,而是有一只鸭嘴怪兽取而代之,那么,这只怪兽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只见怪兽,不见玄武呢?有人认为,法,白虎、期墓种四灵组合,如南阳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等。

6-8岁《“峭壁上的人文史书”敦煌九色鹿》—美术课件

6-8岁《“峭壁上的人文史书”敦煌九色鹿》—美术课件

步骤四:将剪好的云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 依次用胶棒粘贴在背景纸上
绘画教程
步骤五:通过同样的方法 粘贴出大大小小的云朵和山峦
绘画教程
步骤六:用蓝色、绿色的油画棒 侧面刮擦的方法刮出复古的色彩
绘画教程
步骤七:除了用油画棒刮擦色彩 还可以用水粉喷溅的方法 为背景喷洒出细细密密的点营造氛围
绘画教程
步骤八:最后将剪下来的九色鹿 粘贴固定在画面合适的位置
敦煌壁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敦煌壁画种类丰富,意蕴深厚,壁画中人物、图案、故事繁多不同的壁画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也反 应出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在今天的绘画中,我们所画的就是出自于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
课程引导
画面中我们该怎样进行创作呢?
我们在绘画中将用流畅的线条,体现九色鹿的造型和神态 还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敦煌壁画,提取山、水、祥云等艺术元素进行表现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峭壁上的人文史书”敦煌九色鹿
九色鹿
一、适合年龄
6-8岁
三、教具准备:
素描纸、黑色卡纸、记号笔、油画棒
二、教学重难点
C O N T E N T S 1.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文化,欣赏敦煌壁画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祥云纹

祥云纹

祥云纹,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祥云纹造型独特,婉转优美,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博大精深。

祥云纹作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它同龙纹一样,都是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传统装饰云纹统称为“祥云纹”,祥云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重要代表,包含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美学价值。

祥云纹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生命的美好境界祥云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图形。

北京奥运会一系列标志设计的选材上广泛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装饰韵味的祥云纹作为设计元素,引起人们对祥云纹的极大兴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祥云”火炬的图案设计,“祥云”火炬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形式构成了奥运火炬的完美造型,让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装饰的独特艺术美感惊叹不已。

“祥云”火炬不仅传达了人文意蕴,且将中国传统纹样与高科技造就的火炬完美的融合,诊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这也同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的理念之一“文化与和谐”不谋而合。

“和谐”一词很好的淦释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追求天人和谐、身心与人际和谐的思想,诊释了和谐的发展理念以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祥云纹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传统装饰图案,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旋纹,原始旋纹是古人对于云这种旖旎壮美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崇拜,随着朝代更迭,人们的审美取向不断的发生变化,祥云纹在造型上不断地被改造,包含在其中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与简洁生动的线条在改造中不断被强化,成为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

至今,设计师仍然对祥云这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纹样进行深入地发掘、变化和改造,使之在保持原有传统寓意的同时,更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理念。

同时,这也要求设计师在对传统纹样的传承、挖掘与不断创新中建立起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结构祥云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里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而且传达着中国“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和中国哲学的气论思想祥云纹具有5000年的历史,其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已被人们认同接受,选用祥云纹来表现中国元素、中国味再贴切不过,运用祥云纹来表达某种情感、意味、特别象征和思想再合适不过,在对祥云纹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再运用现代设计视觉语言进行整合,具有更多可能的意谓:首先,祥云纹具有构成现代标志的基本元素,其次,祥云纹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寓意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寓意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寓意敦煌壁画中曼妙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来历?这需要回到印度的语境中,去寻觅那些在古⽼的神话中诞⽣,数千年来留下了⽆数奇异美妙故事的“阿波斯罗丝”——天⼥。

■从汉语中的“飞”和“天”来理解飞天,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飞天⽆疑是敦煌壁画的标志和象征,不过,飞天形象并不仅仅属于敦煌,⽐如,云冈⽯窟的飞天雕像也⾮常有名;进⼀步,飞天形象也不仅仅属于中国佛教艺术,在印度、中亚、东南亚以及⽇本,飞天形象也都极其迷⼈:但凡有佛教艺术的地⽅,飞天形象必然会出现。

飞天形象是如何产⽣、如何演变的?这是⼀个⾔⼈⼈殊的问题。

学界多从印度古代⽂化中的乾闼婆、紧那罗甚⾄是⾦翅鸟等神话形象上追溯飞天的渊源,最常见的说法是将飞天与乾闼婆相关联,认为飞天是“伎乐天”,即“⾹⾳之神”或“⾳乐之神”。

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是天国乐师,善于演奏乐器,这与飞天形象有密切的联系,但思考⼀下,便会发现乾闼婆并不是飞天形象意义的根本所在,因为飞天形象的要义显然在于歌舞,⽽⾮演奏。

“飞天”之“飞”的意义固然在于飞翔,但这只是汉语⾔表达中字⾯的意思,因为佛教中所有的天神都会飞翔,真正使飞天区别于其他天神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飞翔,⽽在于歌舞或飞舞;再者,“天”的意义也不在于“(天)神”,因为⽆论乾闼婆还是紧那罗,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神,⽽是半⼈半神、类似于精灵⼀类的存在。

⼈们常常从“飞”和“天”的⾓度来理解飞天,实际上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因为“飞天”的意义并不是在天空中飞⾏的神,⽽是天庭的舞⼥,即天⼥或仙⼥。

■天⼥本是淫荡的⽔性精灵,被因陀罗带到天庭娱乐众神早在距今三千多年之前的《梨俱吠陀》中,天⼥的說法便出現了。

天⼥,⾳譯為“阿波斯羅絲”。

從字⾯意義上說,“阿波”的意思是“⽔”、“⽔滴”,“斯羅絲”的意思是“湖”或“池塘”,“阿波斯羅絲”的意思便是“⽔滴”或“湖泊之⽔”。

因此,印度古代神話傳說中下凡的天⼥常常在湖泊中沐浴。

從神話⽣成的⾓度看,學界多認為,“阿波斯羅絲”的意思是“⽔⽣”、“濕⽣”、“露⽣”、“霧⽣”或“雲⽣”,她們不僅是“⽔仙”,更是與露⽔、霧氣、雲霧或雲⾬相關相連的精靈。

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的案例分析

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的案例分析

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的案例分析作者:张岚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3期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课程需要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本文以“画说敦煌”为例,明确如何将敦煌经典元素融入初中美术课堂,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文化素养。

一、案例要点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敦煌壁画经典元素。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将敦煌经典元素应用于初中美术课堂,我们引入一个名为“画说敦煌”的项目,有助于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还能引导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项目目标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敦煌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驿站,因此,敦煌艺术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敦煌艺术的历史渊源,包括其起源、发展和演变。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色彩、图案、纹样设计等。

这些技能是美术创作的基础,通过项目的绘画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提高绘画及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学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通过绘画,学生可以传达他们对敦煌历史、寓意和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对这一独特文化的个人感受。

(二)项目任务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敦煌壁画作品进行研究。

分组是项目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协作选择一个敦煌壁画作品或壁画经典元素,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决策技巧。

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了解所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寓意,这对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进行研究,以确保他们的绘画作品可以传达出正确的信息。

学生学习敦煌壁画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图案、纹样设计等。

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绘画作品,学生需要掌握绘画技巧。

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艺。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001 中国书法002 篆刻印章003 中国结004 秦砖汉瓦005 兵马俑006 京戏脸谱、皮影、武术007 桃花扇008 景泰蓝009 玉雕010 中国漆器011 红灯笼(宫灯、纱灯)、012 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汉代竹简上的隶书013 茶、中药014 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015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016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017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018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019 彩陶、紫砂壶、腊染、中国瓷器020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021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022 石狮023 飞天、太级024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025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026 大熊猫、鲤鱼027 芭蕉扇028 风箱029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030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031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032 泥人面塑、锄头033 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034 华表、牌坊、长城035 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036 筷子037 数字8,4038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039 汉字040 金元宝、如意041 烛台、罗盘、八卦、司南042 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042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043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044 饼、油条、豆浆、小笼、茶、中药045 毛泽东、人民币、古钱。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

由于它的题材、表现⽅式具有很⾼的艺术情趣,所以世代相传,为⼈们所喜爱,以⾄超出佛教的意义,⽽成为⼀种祥瑞的象征。

⾃佛教传⼊敦煌,开凿敦煌⽯窟起,飞天就是画师们着⼒创作的形象,成为佛国天宫中的最活跃的精灵,其创作与敦煌⽯窟的开凿相始相终。

先来复习⼏个知识点1.飞天来⾃何⽅?“飞天”⼀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

书中记载:“有⾦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垂⾦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三天等。

因此,汉译佛经,⽤“飞天”两字很贴切。

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和礼佛、乐舞的天⼈。

飞天的形象来⾃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是诸天伎⼈,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紧那罗为天乐神,为天上能歌善舞者。

与乾闼婆形影不离,是恩爱的夫妻。

作为古印度神话中能歌善舞的天⼈,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佛教系统。

随着佛教艺术审美和创作的需要,他们的职能逐渐混为⼀体,形象也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体,成为体态俏丽,持乐歌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2.为什么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有飞天漫天飞舞?宗教有⼀系列严格的教义,并通过制定诸多戒律、仪礼来规范信众的⾏为,具有庄严、神圣的特质。

为了展现佛国世界的美好,佛经中极⼒渲染佛国世界的庄严神圣,但佛经往往晦涩难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由佛经改编成的讲唱⽂学的 “变⽂”和由佛经绘成画作的“经变”(下⽂会多次提及)。

佛经中虽提及飞天,但并未对其形象有⽣动具体的描述,这给古代画师们的创作留下了⼴阔空间。

画师们⼤胆地加⼊了⾃⼰的想象,让飞天拥有了仕⼥们姣好的⾯容,曼妙的⾝姿。

借⾐裙和飘带显⽰空间和飞舞,画⾯更具天宫仙境的神秘之感,使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此外,按佛经所⽰,飞天的职能有三:⼀是礼拜供奉;⼆为散花施⾹;三为歌舞伎乐。

这三项职能本来毫⽆情节可⾔,但为了显⽰对佛的崇敬与供养,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和创造⼒,加⼊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因素,将这个毫⽆情节可⾔的题材表现得琳漓尽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程序。

敦煌壁画中的绝美飞天,看完只想去敦煌

敦煌壁画中的绝美飞天,看完只想去敦煌

敦煌壁画中的绝美飞天,看完只想去敦煌谈到敦煌,不能不提飞天。

飞天,虽然不是敦煌独有的艺术形象,但却是敦煌最美的艺术形象。

婀娜多姿的飞天已经成为敦煌壁画中典型的形象。

飞天是佛教传说中的天人,常常在佛说法时飞舞在空中,奏出美妙的音乐,洒下美丽的鲜花。

飞天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中音乐舞蹈之神。

意译为天歌神、天乐神,由于她周身散发香气,所以又叫香音神。

敦煌最早的飞天,即第249窟西魏时代的飞天,就是富有阳刚之气的男飞天,其双臂、双腿奋力大张,跳向空中,身披的长巾高高扬起表现了舞姿的雄健。

中国几乎没有裸体画,但敦煌早期有裸体飞天。

后来飞天逐渐地演变为女性,变为中国女性,又变为中国的漂亮的、轻盈的、舞蹈的女性。

目前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为漂亮的女性,但是第303窟隋代的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已经是漂亮的女性。

她的头饰及长裙飘拂上扬,似乎是刚从天宫徐徐下降而来。

臂部上翘,双腿屈膝,与唐代舞俑“S”形、“三道弯”的舞姿非常相似。

盛唐时期的飞天更是优美女性的典范,第172窟的飞天,她发髻高耸,身材窈窕,伸左腿,曲右腿,面朝说法会,背向天空。

右手刚刚把花撒掉,左手又高高举起一朵鲜花,准备撒向空中。

飘逸的长裙和流动的浮云,更衬托出她轻盈美丽的身影,她飞翔的姿态极其优美,身体修长,而衣裙飘带随风舒展,勾画出一个横空飘游的飘逸形象。

第39窟的飞天,我们能看到飞天身上的衣饰花纹繁复,质地华美。

随着她飞舞的身体,衣服和飘带轻盈而舒展地围绕在身旁,表现出一种极度的优雅的旋律美,天空中的流云和作为底色的花朵,天空中的流云和作为底色的花朵,也无不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神奇意境。

盛唐的飞天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文化的鼎盛。

总之敦煌飞天是中国人物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是动人的艺术形象。

她使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在严肃中有了活泼,在静止中有了运动,在无声中有了音乐。

初唐吹笛飞天第329窟飞天吹奏横笛,曲身向下飞翔。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集锦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集锦

贝贝贝贝的灵感来源:中国年画——莲年有余、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样。

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

她是一条小鲤鱼。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她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晶晶晶晶的灵感来源:我国濒危珍稀动物:熊猫、宋代瓷器莲花造型。

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

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他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欢欢欢欢的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火纹图案、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

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

它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迎迎迎迎的灵感来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藏羚羊。

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美好的祝福传向世界。

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

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

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他也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妮妮妮妮的灵感来源:北京的传统:沙燕风筝,北京雨燕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

她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

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将在体操比赛中闪亮登场,她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实用标准文案大全。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集锦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集锦

贝贝贝贝的灵感来源:中国年画——莲年有余、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样。

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

她是一条小鲤鱼。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她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晶晶晶晶的灵感来源:我国濒危珍稀动物:熊猫、宋代瓷器莲花造型。

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

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他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欢欢欢欢的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火纹图案、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

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2008对世界的热情。

它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迎迎迎迎的灵感来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藏羚羊。

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美好的祝福传向世界。

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

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

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他也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妮妮妮妮的灵感来源:的传统:沙燕风筝,雨燕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传统的沙燕风筝。

“燕”还代表燕京(古代的称谓)。

她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

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将在体操比赛中闪亮登场,她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敦煌石窟藻井井心莲花图案的探析——北朝至隋唐时期莲花纹样造型的变化

敦煌石窟藻井井心莲花图案的探析——北朝至隋唐时期莲花纹样造型的变化
水 , 自然 洁 净 无所 染 也 丽 5 相熙 怡 熙 , 乐貌 怡 , 悦 血 . . 和 喜 菩萨 心常
缔 装 饰带 来 r 一 新 的活 力 』 斤 的大 开石 窟 和南 些 七 方 的 大修 院 . 都需 拦 I 性 饰 . 纹 样 也影响 及于 哥案
禅悦. 则【尤颦蹙, 相网满 , 瞢悉皆欢 喜, 比喻莲
维普资讯
敦煌石 窟 藻井井心莲 花
图案 的探 析
北朝至 隋唐 时期莲花纹样造型 的变化
口 莫殿 霞
莲花纹是我 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 。莲花与人 们 的生活息息相 关 , 可谓 大俗大雅之 物 。俗可 作美
食、 器具 , 雅可入艺术境界和宗教文 化。 在佛 教传 人 中 国前 ,文 物上 就 已 出现荷 花 图 案 。如春秋 时代 的青铜莲 鹤方壶I 出现 了展瓣莲 上
莲 花 为构 巾心 是 很 }遍 的现 象 这 里 说 的北 朝是 }
指 北 凉 、 魂 、 周 统 治敦 煌 地 区 的 ¨期 ,枷 问约 北 北 寸 j
为公 4 0年 『后 到 M 1 2 j i = 『 8 年 北 朝 是敦 煌 t 窟 艺术 的韧 发 期 ,啦 个 艺术 形态 l 都 呈 现 听域 文 化 中 原 文化 交 融 映 的 岂术 特 色 . .
4 奉 体清 净 .
菩萨 持 戒故 . 身心 清 净 虽处 五
汉代深沉罐大的遗风, 爵『 变僻俊俏飘逸. I , J 至南
北 朝 叫期 .叉加 J一 层 宗教 的 色 彩 佛教 的 兴起 ’
浊 之 中 , 能 无 染 无 著 .-i 华 时 虽 处 污 混 浊 而 1f L ̄连
性开悟 , 众生诺证 , 自性开 发。 则 三如莲华 , 为群蜂 所

敦煌壁画中地“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地“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姓名:梁晨专业:美术教育准考证号:年月日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目录一、引言 (4)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一)灵动美 (6)(二)色彩美 (6)五、结语 (7)参考文献 (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一、引言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一)“亁闼婆”和“紧那罗”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敦煌壁画历经十个朝代,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展示了我国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流传及演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乘象入胎《乘象入胎》壁画,描绘其母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有身孕的画面: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

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

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府降胎。

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

”表示能仁(或护明)菩萨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

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壁画中多有表现。

夜半逾城《夜半逾城》壁画的故事情节生动:释迦牟尼涅槃图太子在出外游观后更欲出家。

太子二十九岁那年的四月七日夜里,太子决心离世出家,急命马夫车匿为他备马,白马不忍太子离去,前后跳踏,不愿让太子接近,太子扶拍马背,口说颂偈,才得以上马。

骑上白马,离宫而去。

此时国中人均昏睡不醒,为了不使马蹄踏地时发出声响,天神托起马蹄,腾空而起。

行至城门,在诸天的帮助下城门无声而开,太子乘犍陟马逾城而出,开始了漫长的苦行生活。

这一故事是莫高窟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早期画面构图简单仅绘出太子骑白马一情节,之后情节及画面有了进一步的丰富。

涅槃图《涅槃图》是敦煌故事壁画的重要内容,涅槃指灭尽烦恼解脱生死。

早期《涅槃图》用色简捷,笔触强烈,人物分布排列简单。

隋以后,《涅槃图》形成规模较大的独立涅磐经变故事,强化叙事情节,突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整个画面趋于写实。

除《涅槃图》外,还有表现各国哀悼释迦牟尼涅槃的故事壁画,如第158窟中的《举哀图》,画工们用线描方式准确把握各国人物形象特征,不仅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各国的人情风貌,还以写实方式准确记录不同的哀悼习俗,是十分珍贵的民俗画史和历史人文艺术史资料。

传世的洋河大曲:曾经使用过的五种商标图案,不懂如何收藏

传世的洋河大曲:曾经使用过的五种商标图案,不懂如何收藏

传世的洋河大曲:曾经使用过的五种商标图案,不懂如何收藏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洋河镇。

洋河大曲属于浓香型白酒。

洋河大曲酒色清而明、味鲜而浓、质厚而醇。

洋河大曲酒以当地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焙制高温大曲;在工艺上采用老窖发酵、回沙发酵、慢火蒸馏、分级贮存、精心勾兑,以保持名酒本质。

▲1950年代洋河大曲酒标据传,洋河大曲在唐代就已享盛名,尚可考证的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明末清初已闻名遐迩。

当时曾有九个省的客商在洋河古镇设立会馆,省内外七十多位商人客籍于此,竞酿美酒,使洋河镇的酿酒业更加兴隆繁盛。

据《泗阳县志》记载,明朝著名诗人邹辑在《咏白洋河》中写到:“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

▲1950年代洋河大曲酒标清雍正年间,洋河大曲已行销江淮一带,颇受欢迎,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之誉,并被列为清皇室贡品。

清代同治十二年编纂《徐州府志》载有“洋河大曲酒味美”。

又据《中国实业志·江苏省》说:“江北之白酒,向以产于泗阳之洋河镇者著名,国人所谓‘洋河大曲’者,即此种白酒也。

考洋河大曲行销于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余年之历史,厥后渐次推展,凡在泗阳城内所产之白酒,亦以洋河大曲名之,今则‘洋河’二字,已成为白酒之代名词矣。

”据记载,清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在宿迁建有行宫,留住七天,品尝洋河大曲后挥毫留下了“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赞语,并指定其为向皇室的贡品。

▲1950年代洋河大曲酒标二十世纪初,洋河大曲的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15年三义酒坊所酿之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曲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1932年有八家酒坊,年产白酒经6040担,以洋河镇聚源涌、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乡镇的树泉、润泉酒坊著称。

1934年江苏全省物品参展。

可见流传数百年的“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这副对联,对洋河大曲是最精彩的赞誉。

《四神云气图》鉴赏

《四神云气图》鉴赏

《四神云气图》鉴赏摘要:前几天,我和班里面的同学参观了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的河南博物馆,这次参观,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博物院的九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武曌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在这九件宝物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四神运气图:画面上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等,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

这幅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比煌壁画还要早上600多年。

国家档案里就有一集专门介绍过它。

站在它的面前,安静的展厅只有从别处传来的隐隐人声,感觉自己好像就要被四神兽带着踏云而去了。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这所博物院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院,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文明历史。

它的展品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

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和《国之重宝馆》。

虽然时间紧迫没有看完所有的展览品,但是我们对博物院还是有了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比如让人印象深刻的九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武曌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为什么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日本”?

为什么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日本”?

为什么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日本”?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1991年的1月29日,一个叫井上靖的日本老人逝世了。

他的挚友巴金在挽文中写道:“三十年并不曾白白地过去,两个作家的友情也不会徒然地消亡,我们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中日人民友好的事业将永放光芒。

”井上靖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他一生对中国文化饱含深情,甚至宁愿为之下跪。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中国人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文明?巴金与井上靖(右 1907-1991)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1979年,一位日本教授试图前往中国西北,去膜拜一处古老的遗迹。

在得知申请可能不被批准后,他竟然在中方管理人员面前下跪请求通行,乃至老泪纵横。

这个日本教授名叫井上靖,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敦煌》和《楼兰》的作者。

他为之下跪的圣地,便是:敦煌。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打开一道封闭的隔墙,将一个被闭锁近千年的文化宝库展现出来。

从此,在日本乃至世界若干国家的东方历史学者眼中,敦煌便成为这样一个需要以朝圣的态度面对的地方。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英国大英图书馆藏1958年元月,中国敦煌艺术展在东京开幕,当平山郁夫看到“飞天”生机勃勃的姿态,苦闷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他随后创作的《佛教传来》,成为他的成名作。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平山郁夫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为敦煌壁画的强烈魅力所感动。

回到日本后,他开始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募集资金,还通过民间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得以成立。

平山郁夫常常率领学生到敦煌观摩学习敦煌艺术,并要求学习东洋绘画的学生必须去敦煌学习过才能毕业。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亲善大使期间,常常奔走于中亚、南亚和中国等地,为中国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002年,中国政府为表彰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

在世界各国的敦煌研究中,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可称走在前列。

敦煌藻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敦煌藻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设计创作[摘 要]随着国潮风的愈演愈烈,敦煌藻井纹样也逐渐被年轻人所喜爱。

从古至今,敦煌一直是各代艺术家的朝圣之地,众多专业人士以及艺术爱好者想要探究其根本,以全新的方式去诠释传统民族文化。

因此,众多设计者将传统藻井纹样中的经典元素运用到服饰中,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出一系列的服装。

从藻井纹样的发展来讨论不同时期藻井纹样的特点,通过实例来研究藻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纹样;藻井元素;服装设计;色彩;构图特点[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008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艺湘,高兆媛.敦煌藻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天工,2022(1):83-85.敦煌藻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王艺湘 高兆媛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王艺湘(1971—),女,汉族,山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与教学。

高兆媛(1995—),女,汉族,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敦煌藻井纹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初唐和盛唐时期,是敦煌文化的兴盛时期;后期是中唐和晚唐时期,是唐代敦煌文化的衰落期。

唐代的中国是最繁荣昌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在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又有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所以,一座座石窟中精美绝伦的藻井纹样颇具研究价值。

运用纹样中立体的装饰构件、层叠结构、严谨构图法表达现今的创意思维,并融入富有生命力的服装设计中,能使传统纹样得以继承与发展。

一、敦煌藻井纹样概述在古代建筑内部装饰中,藻井的明显特征是“穹然高起,如伞如盖”,其是模仿古代穴居时期的屋顶结构发展而来的。

远古人类生活在地下,环境黑暗,于是人们将洞口顶端搭成藻井的样式,利用树枝层叠交错。

罗哲文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中也曾提到过,“早期的藻井呈伞盖形,是天花向上凹进为穹隆状的东西”。

冰丝带雪如意雪飞天语文寓意

冰丝带雪如意雪飞天语文寓意

冰丝带雪如意雪飞天语文寓意
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雪飞燕、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冰菱花……这些耳熟能详的冬奥会场馆,有没有被它们富有诗意的名字惊艳到?
敦煌飞天
“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和“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飞天”元素。

雪飞天,不只是名字和“飞天”相似,从远观看,外观也很像“飞天” 中飞舞飘逸的裙带。

另外,冬奥会的火炬“飞扬”,也取形于“敦煌飞天”。

游龙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么大的运动盛会怎么能少了它呢。

“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犹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上。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不仅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更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02
服饰里的大语文
千里江山图
冬奥会服装既满足了抗寒保暖等功能需求,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

其整体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与冬奥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围绕“山河映朝霞”和“河山初春霁”为理念展开诗意设计。

从奥运“祥云”看中国传统图案的价值

从奥运“祥云”看中国传统图案的价值

从奥运“祥云”看中国传统图案的价值
于静源
【期刊名称】《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4
【总页数】2页(P24-25)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图案艺术;祥云;太极图形;图案设计;设计法则
【作者】于静源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美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
【相关文献】
1.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 [J], 王滨
2.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案的分析——从图形符号看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J], 雷敏
3.敦煌壁画中的奥运祥云图案 [J], 赵玉平
4.中国传统图案\"祥云纹\"和\"花卉纹\"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J], 陈斌
5.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吉祥图案的表现特征 [J], 张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中的奥运祥云图案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作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祥云图案在中国渊源久远,历时千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地处西北戈壁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缩影,内容丰富的壁画遗存成为了祥云图案千年历史的见证。

祥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抽象符号,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图画中都被广泛使用。

在“祥云”这一称谓中,“云”是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物的指称,而“祥”则是一种主观审美倾向的表达。

祥云是心物合一的产物,是对“心中之云”的表达,体现着中国人诉诸于云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艺术形态上,云纹以涡形曲线为基本构成元素,按一定结构模式和组合方式构成抽象化、程式化的装饰纹样。

其形态或如云朵舒卷缭绕,或如云气弥漫飘逸,或如云霞五彩斑斓,在翻腾盘曲、飞扬流动间,既妙合云象的空间形态特征,又深得其脱俗飘逸的风情神韵。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历时千余年的精美壁画,云纹是敦煌壁画中出现数量最多的图案形象。

无论是在飞天佛教画还是建筑装饰画中,丰富的云纹点缀都折射出中国古代艺术家对
“云”的文化兴趣、审美热情及艺术创造力。

飞天是佛国中专施花香和音乐的神灵。

莫高窟中的飞天多达6000余身,是敦煌佛教壁画中典型的艺术形象之一。

敦煌飞天在祥云的映衬下臂挽飘带、凌空翱翔的姿态是中国艺术家的伟大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佛教壁画分经变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和佛教史迹故事画等。

祥云图案出现较多的是经变画和佛传故事画,如第148窟东壁盛唐的《药师经变》,第397窟西壁龛顶北侧的《乘象入胎》与龛顶南侧的《夜半逾城》,第323窟南壁《昙延法师入朝图》等都有祥云托于脚
下或浮于头上。

祥云仿佛是连接人世与佛国世界的纽带,于庄重中透出洒脱,于写意中透出幻化。

在中国传统神话题材壁画中,多用云纹来表现羽化飞升的神仙。

第249窟、第285窟等的顶部,于中心画方井,四面画祥云代表仙界,下部画山林、野兽代表大地,形成了具有整体感的宇宙空间画面。

祥云在这里宛然成了人间与仙界的分界线,在它那卷聚如菊的祥云纹中,寄托着人们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祥云图案在敦煌建筑装饰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藻井、台基、勾栏、柱坊等处,每每有祥云图案点缀其间。

例如第
272窟十六国时期的天宫伎乐澡井、第329窟初唐飞天莲花藻井及第245窟西夏团龙藻井中,都装饰有层叠连续的云纹图案。

特别是第245窟的团龙澡井,游龙飞舞,云霞萦绕。

此图置于窟顶,使人自然联想到天际的高远、绚丽与神秘。

图中的云纹与水纹、宝相花相互辉映,一鳞苍龙游走其间,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祥云在这里成为中华民族将生命融入自然、追求飞扬飘逸的生动写照。

祥云图案在敦煌壁画创作中体现出了虔诚的宗教美和
强大的艺术张力,被赋予了永恒的生命。

寓意祥和美满的祥云现身于奥运火炬,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支源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理念的祥云火炬,通过万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让世界再一次认识了伟大的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