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小学劳动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与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2T16:01:19.68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1月作者:余蓉莲[导读] 体育是基于生活生产的基本需要,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增强自身体质,在运动的同时增强运动技术,加强思想教育,丰富社会生活,对体育而言,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别样的社会活动。
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维持生活和发展生活的运动,因此体育和劳动是相似且密不可分的。
劳动生产和教育相互结合是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德、智、体、美的承重墙,劳动教育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余蓉莲三明市三元区贵溪洋小学福建三明 365000【摘要】体育是基于生活生产的基本需要,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增强自身体质,在运动的同时增强运动技术,加强思想教育,丰富社会生活,对体育而言,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别样的社会活动。
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维持生活和发展生活的运动,因此体育和劳动是相似且密不可分的。
劳动生产和教育相互结合是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德、智、体、美的承重墙,劳动教育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关键字:小学体育;劳动教育;融合分析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23)1-065-01引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纯劳动,而是进行劳动精神的教育,但是劳动教育首先应该是明确劳动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规划,进行发展创新,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进步。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实现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劳动的方式体会到长辈的不易,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便于更好地热爱生活。
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所谓劳动教育,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养成劳动习惯,用正确态度看待劳动。
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新时代,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要积极改革体育课程,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体育课程,增强体育与劳动教育的互动性和融合性,进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的意义(一)增强体育课趣味性劳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有趣的特色体育或游戏项目,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
体育和劳动本就关系密切,两者同样需要消耗体力,也需要一定的脑力,在体育训练中将适当的劳动技巧传授给学生,可以使劳动变得不再单调乏味,更容易让接受。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一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无法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性,因而,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劳动的机会,比如,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搬运体育器材,当他们把器材搬来后会得到其他学生的感谢,听到感谢后他们心中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深切体会到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带来方便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地不再排斥劳动,甚至转而爱上劳动,并能加深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劳动需要用到手脚和大脑,在劳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分析研究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在具体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锻炼了实践能力。
(四)传承优良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条件好转,人们正在慢慢地失去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想要什么东西就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多劳才能多得,不劳只能不得,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增强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如今丰富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滋生懒惰的温床,再加上父母长期的帮助和庇护,很多学生只想要永远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愿意迈出“舒适圈”去接受更多的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或挑战就容易灰心丧气,缺乏拼搏向前、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初探作者:甄大勇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劳动是我们都认可的获得成功的一大基础,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的习惯,因此劳动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不断强调的重点,国家也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但劳动教育现在还无法直接走入课堂,体育课需要劳动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如何构建一座劳动启蒙桥,促进儿童夯实劳动之根基、养成劳动之习惯、培育劳动之素养、获得劳动之情趣很重要,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入体育课程中来让学生们学习。
而劳动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力劳动,一类为脑力劳动,如果将它渗透进入体育就意味着我们要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用身体和思维来进行表达,这样学生们便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课程;劳动教育前言:我国的劳动教育处于一种时废时兴的状态,而现在劳动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现在来看劳动教育还不能完全融入进课堂,这对于我国孩子们的发展是具有极大影响的,现在的大多数中小学生严重的缺乏劳动意识,北京城市小学的孩子是幸福的,但正是这种“幸福”,正在一点点残杀着孩子们对劳动理解的缺失,北京城市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或者保姆承担了大部分的劳动,学校由于场地原因及安全原因还有动不动就被扣上变相体罚的大帽子,很少学校能让学生真正的去实践,更谈不上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这个词很早就提出来了,只是这几年劳动教育问题凸显,才被教育部在五育并举中提及,劳动教育涉及的面非常的广,体育教学中是否也应该渗透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将劳动教育重新拾起,可将它与体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一、制造小比赛来从侧面渗入老师首先可以通过制造小的比赛,让同学们一一参加,最后对取胜的来进行表扬,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究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究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勤劳节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培养优秀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关键。
而体育作为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具有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作用。
因此,将劳动教育与体育课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体育课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并在实践中提出相关策略。
二、劳动教育与体育课的联系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两者在内容和目标上具有紧密联系。
首先,劳动教育和体育课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一定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体育课也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和体育课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劳动教育往往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和同学们的互相合作和沟通,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团队协作的精神。
而体育课也是以团队合作为核心,通过各种团体项目和比赛,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
最后,劳动教育和体育课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亲手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与贡献意识。
而体育课则通过各种挑战和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进取精神。
三、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针对小学体育课如何渗透劳动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究:1. 设计体育课程内容与劳动任务的结合在设计体育课程时,可以结合劳动任务来设计相关内容。
比如,在体育课中设置一个团队项目,例如建设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地,由学生们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引入工具和器材的使用在体育课中引入一些常见的工具和器材,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摘要: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能劳动、会劳动、善劳动的学生,但当前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尚未构成体系,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使体育和劳育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意义,其次探索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劳动教育当前小学生存在劳动意识缺失和劳动技能薄弱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落实不到位。
劳动是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现状(一)劳动教育的意义1.劳动教育是社会性发展需求。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途径,是一个人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方法,尊重劳动就是在尊重人本身。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求。
2.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良好的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3.劳动教育减少不良影响。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
比如家庭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教出来的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比如社会存在歧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不良意识形态。
(二)劳动教育现状1.教学现状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差。
学校未能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而体育教师未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理解劳动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形式,或者找不到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衔接点。
另外,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不够丰富,难免会有走过场的意味,学生简单应付,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学生提不起兴趣,效果不会太过出色[1]。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飞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学校往往也更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发展。
在全国各级学校大力推进“素质育人”、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共行”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分别从小学体育课现状、劳动教育的意义、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的合理策略,以期探究出体育课与劳动教育的良好整合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劳动教育;渗透教学一、引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劳动教育,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使许多儿童从小就无法接触到劳动,自然也不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体育课来弥补这一缺失。
小学是儿童身体素质的最佳培养期,也是心理素质的最佳塑造期。
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养成热爱劳动和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从劳动中获得知识。
二、小学体育课现状(一)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单纯的运动,忽略了在运动中关注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层面,导致体育课的内容往往无趣枯燥,学生自身的主观参与度不高。
(二)教学师资分配不均学校在学科师资设置上的不公平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数远少于其他文化课教师的人数,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往往需要承担多个年级段、多个班级的教学,负担过重,对于工作没有热情,很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学生身体素质是否合格往往被反映在各项运动测试的达标程度上,这一硬性指标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恐惧身体素质测试,进而恐惧体育课。
其次,这种单一的素质衡量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活动,劳动素养是保证人类自身持续发展的必要素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完善,完善劳动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期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53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期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文/王景坤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此,各地要不断培育优质师资、推进课程建设、革新课程样态、构建评价体系、营造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对体育与劳动结合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日益严肃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强调智力和轻劳动的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紧迫性日益凸显,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五育融合;融合发展;育人方式“五育融合”不仅是“五育并举”,而且是德、智、体、美和劳的简单拼凑或叠加。
通过“五育”,它将被整合并渗透到学生的课程和活动中,通过“五育”的综合产生,即“五育”的相互教育和有机整合,彼此实现了与各自的教育不同的新事物,这是一个高效的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宁本涛教授的话为我们促进“五育融合”和思考改变人们的教育方式指明了方向。
1 研究背景2015年,教育部等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削弱和软化了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一些学生看不起劳动,不会劳动,也不重视劳动成果。
当前,一些父母和舆论偷换学生勤奋也是劳力的概念,而劳力在狭义上不能理解为体力劳动。
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力依据,它只强调知识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
孩子除了学习外,许多父母几乎做了所有事情,许多孩子甚至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这如何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教育部的2019年工作点指出,发布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方针和劳动教育指导方针并修订教育法以将“劳”纳入教育政策非常重要。
在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以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政策之后,所有学校均已完成包括法律规定的劳动教育在内的全部义务教育课程,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创造了条件。
探析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探析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小学体育课堂的目标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
只有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勤劳、自律的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引言劳动教育是小学体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体育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性活动,如搭建体育器材、整理运动场地等,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更要求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操作。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器械操、舞蹈等活动,学生们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和实践,从而磨炼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体育课堂上的劳动性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体会到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将劳动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劳动教育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实用技能。
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勤劳的品质,让学生学会尊重人们的劳动成果。
小学体育教师要综合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取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增强体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具体研究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劳动教育;渗透;实践小学体育渗透劳动教育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的本质,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状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创设体育劳动情境,激发劳动意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属于一种经常被运用到的教学模式,模拟和设计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知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小学生表现出对体育知识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可以更主动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如插秧、收割稻谷的情境。
教师在操场上划分四个场地,先把全班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其中甲乙为插秧小组,丙丁为收割稻谷的小组。
在刚开始时,由甲乙两个小组学生在两块场地当中,根据相同距离做好放置稻谷标志盘的练习,完成这一练习后,丙丁小组学生分别到甲乙两个小组插秧的场地当中收取稻谷标志盘,从而让四个小组学生完成对应的交换练习。
这一堂课当中,教师安排学生利用插秧、收割稻谷的体育活动形式进行劳动。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趣味比赛,比如教师运用秧苗标志盘,将其放在固定的位置,每一个小组学生到这个位置上,取出五个标志盘,回到场地中摆放,即为插秧完成。
四个小组学生一同比赛,比赛哪一个小组完成插秧更多,完成的最少的一个小组要得到惩罚。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及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及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研究发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建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劳动教育;策略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重要阶段。
[1]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及实践探索,以期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一)教学方法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设计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要求,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教学方法。
例如,任务驱动法可以被应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此外,合作学习法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关于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教学评价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设计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要求,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评价时,可以将学生的劳动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关注体育技能的同时,关注自己的劳动表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分析
小学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分析摘要: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对原有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全面改善,要提高综合教育水平。
教师可以引进新型教育形式,例如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合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制定科学有效教育策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要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就小学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对策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渗透;劳动教育;对策分析现阶段我国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已经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更新,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
教师在对现有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时,对各方面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开发和利用。
并且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合到了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时,制定了相对应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
一、小学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要求在当前教学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融合到了各个阶段教学中,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体育科目教学时,需要将教学活动与劳动理念进行充分融合,要保证学生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中能够获得丰富体验,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感恩心理。
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劳动素质和生活能力。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且引进最新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期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并且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2]。
二、小学体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对策(一)调动学生兴趣在对劳动教育理念进行学习和研究时,教师需要对不同劳动特点进行全面了解。
传统劳动主要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类型,教师要想提高体育教学中劳动教育效果,就要将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充分结合,确保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能够促进思维与动作双向传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善学生劳动技巧。
小学体育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融合的探讨
小学体育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融合的探讨摘要:现如今,国家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小学教材的优化与融合十分关键。
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与劳动实践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建立劳动意志,培育学生高尚的劳动精神,使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意义,这对践行小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强化小学校风建设都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劳动实践;课程融合引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活动起着作用。
在小学时期是学生们成长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班主任们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并引导学生更加全面、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为学生成才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石。
一、关于推进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和劳动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义(一)有利于培育小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小学体育项目和劳动实践项目的结合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劳作的辛苦,养成学生能吃苦耐心、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
劳作的过程虽然是很辛苦的,但同样也是值得快乐的,在劳作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孤身一人,而是会和许许多多的伙伴们一起劳作。
在劳动实践的活动中,伙伴之间可以彼此帮助、互相关心,遇到困难也一起帮助,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优秀品德。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作为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人才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相对传统教学,即所谓教书育人,育人则更注重于促使学生德智育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小学体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德育的关键手段;体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的智能发展;体育也为体育活动增添了兴趣,让体育项目更富有生活气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将小学体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教学融合的策略性意见(一)提高学生对生产的理解,搞好劳动文化的传播工作现代小学生普遍对劳动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对劳动成果也不够重视,并普遍存在着劳动能力低下的情况,这对学生们将来的全面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体育教学中的劳动实践课(2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团队协作和竞技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劳动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劳动实践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从劳动实践课的意义、实施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动实践课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劳动实践课强调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生病的风险。
2.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劳动实践课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还能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劳动实践课强调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实践课涵盖了体育、劳动、德育等多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三、劳动实践课的实施方法1. 课前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体能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准备教学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体育器材。
(3)场地布置:合理规划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2. 课堂教学(1)热身运动: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2)技能训练: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3)团队协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劳动实践: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打扫卫生、整理器材等。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课后反思教师对劳动实践课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劳动实践课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劳动实践课,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生病的频率降低。
以劳动实践促体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和竞技成绩,而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为此,本文提出以劳动实践促体育教育的理念,旨在探索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的融合1. 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的共同目标劳动实践和体育教育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劳动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的品质,而体育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的相互促进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劳动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耐力、速度、力量等;而体育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劳动实践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1. 课堂体育教学中的劳动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劳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劳动技能。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篮球场地的打扫和整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校外劳动实践与体育活动的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实践,如参加农田劳动、植树造林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学校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如举办运动会、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
3. 家庭劳动实践与体育活动的结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在家庭劳动中,孩子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参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羽毛球等。
三、劳动实践促进体育教育的具体措施1. 建立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制定劳动实践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劳动实践融入体育课程,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劳动技能。
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体育是基于生活生产的基本需要,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增强自身体质,在运动的同时增强运动技术,加强思想教育,丰富社会生活,对体育而言,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别样的社会活动。
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维持生活和发展生活的运动,因此体育和劳动是相似且密不可分的。
劳动生产和教育相互结合是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德、智、体、美的“承重墙”,劳动教育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关键词]体育教学;劳动教育;教育;劳动[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43-0214-02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武青那(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221000)一、引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纯劳动,而是进行劳动精神的教育,但是劳动教育首先应该是明确劳动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规划,进行发展创新,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进步。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实现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劳动的方式体会到长辈的不易,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便于更好地热爱生活。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主要因素劳动教育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教育的基本,是因为劳动维持的是人的生命机体,而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正因为如此,劳动教育才使人们被定义为高级动物,人们通过劳动进化,通过教育学习新的技能知识,身体劳动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支撑生产,更多的是支撑发展,在此劳动教育的作用下人们得以进化,从而更大化地区别于其他动物。
正因为劳动教育使人们可以更加有机会、有能力接受自然考验。
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主线就是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劳动教育对中国来说是一直追寻的目标。
劳动教育不仅表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规律,而且还表现了我国对劳动的尊敬,对教育的敬重。
自始至终我们都在围绕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作为培养新教育体育改革的产物。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翟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努力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以促进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劳动、体验劳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随着新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
于是,我想到将劳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现对体育教育的实践体验,使如今在宠爱中长大的孩子体会到老一辈的辛苦,让他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本校作为城乡接合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经验。
加之本校一直以来就很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劳动,如永旭嘉园亲子承包楼垃圾分类等活动。
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情境教学、快乐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激起了我对体育课上开展劳动生活情境式教学的探索。
将劳动技能引入体育课,在不改变体育课类型的前提下,如何取得成功,关键是教师应该怎样合理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建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获得身心健康,获得成功。
比如在游戏“穿过森林”这堂课中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体验森林的感觉,让低年级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爬行练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来到草地”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坐在地上唱歌、跳舞、嬉戏等调整好身心,最后来到河边,利用“捕鱼”这个劳作游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小学体育教学中也要有效渗透劳动教育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比赛中的体育道德教育:组织学生进行 比赛,强调积极、健康的竞争态度,加 强对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学生 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提高学 生的体育锻炼量,同时加强学 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手把手教学:对于技能较为复 杂和需要注意的项目,教师可 以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帮 助学生掌握技能。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技能和 知识,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第四部分: 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教材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 教材,例如图文并茂、生动形 象的教材。
课时安排:合理安排体育课的 课时,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 知识训练。
第一部分:教育意义
融入劳动教育:体育教学和劳动教育有 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勤奋努力、团队精 神、合作意识等,体育教学很容易渗透 和融入劳动教育中。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意志力和毅力的培养:教师要 在课程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在困难面前不向退缩,锻炼学 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组织学 生团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共同合作、协调配合,加强团 队合作精神。
重点小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教育意义
第一部分:教育意义
学生身体健康:体育教育不仅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还有 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毅力:在体 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 意志力和毅力,有助于学生勇 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 。
体育劳动教育教案设计及反思
体育劳动教育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体育劳动教育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体育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劳动意识和能力。
2. 掌握体育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通过体育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体育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体育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3. 体育劳动与团队合作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体育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发学生对体育劳动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体育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体育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如扔球、接球、跳绳等。
3. 强调体育劳动与团队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体育劳动技能训练,如扔球练习、接球练习等。
2.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体育劳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引导学生讨论体育劳动对身体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作用。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劳动的过程和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体育劳动任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技能掌握情况和团队合作程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书面作业。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设计注重了体育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团队合作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体育劳动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
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作者:刘海涛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3年第06期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学生活动进行引导,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将课程实践的基础根植于学生真实的经历,实现跨学科融通,达到既出力流汗又学创融通、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针对肌肉无力,设计提升肌肉力量的练习设计目的:一是提高搬运能力。
让学生在搬运物品中感受到自己上肢力量变强,能够较轻松地搬运一定重量的物品,且能做到搬运方法正确;二是形成“反思”的意识。
当遇到问题,学生能“反思”自己不能轻松搬运的原因,能够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具体方法:观察与引导。
学生观察教师搬运物品时的身体姿态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动作技能状况并与教师进行对比,学生开始观察自己的身体形态,分析力量偏小、技能不强的原因,认识到姿势或方法不正确、自身力量欠缺是形成搬运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搬运能力。
搜集资料。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提高搬运能力的方法,认识到“上肢力量欠缺”“下肢力量不足”“协调发力较差”等都可以引起搬运能力不强,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整体力量不足、缺乏针对性训练。
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体育课堂上寻找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明确锻炼方法、要求和步骤。
实践和练习。
明确基本的搬运物品方法,如,搬较重物品时一定要养成先下蹲的习惯,借助下肢力量搬起物品,防止因动作不正确造成腰部的损伤。
学生依据锻炼原则进行针对性练习:上肢力量不足的学生要进行俯卧撑、推举轻物等;下肢力量不足的学生可以选择立定跳远、靠墙静蹲等;协调发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做上下肢协调性练习和搬运的模拟练习,如搬运废轮胎、桌椅等。
同时,教师做好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训练的时效性,同时针对出现的怕苦、怕累等思想问题,要做好疏导工作,使学生认识到“锻炼是自己的事,坚持才能增强力量”。
四年级体育学情分析融合劳动
四年级体育学情分析融合劳动
四年级体育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劳动的考虑:
1.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表现、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情。
在评价时可以加入劳动方面的指标,比如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责任心、自律性等。
2. 设置项目:在体育课上安排一些需要劳动的项目,如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等,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实际的劳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3. 创设环境:在体育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例如,设计一些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并对他们的劳动贡献进行肯定和奖励。
4. 培养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让他们明白劳动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品质、习惯以及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综合评价、设置项目、创设环境和培养意识等方式,四年级体育学情分析可以融合劳动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随着新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想到将劳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现对体育教的实践体验。
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农村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让他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我校为城郊结合部小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经验。
本校一直以来就很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劳动,举行各种劳作活动。
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情境教学、快乐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激起我对农村劳动生活情境式体育教学进行探讨。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本文中的劳动是指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动作和思维在劳动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双向传导,启迪学生智慧,改善劳动技能和技巧。
在体育课堂中尝试设置劳动技能,借以廓清学生良好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当然体育本身就来源于劳动。
在此,不过是学以致用。
如何使学生把学习的东西再转变为现实的劳动技能,这或许也应该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向或尝试。
将劳动技能引入在体育课中,在不改变体育课类型的前提下,如何取得成功,关键是教师应该怎样合理地设置劳动技能: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
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
体育源于实际生活,让劳动生活走进课堂,让体育贴近劳动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建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获得身心健康,获得成功。
比如在游戏“穿过森林”这堂课中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体验森林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先来“草地”这个环节,然后,让学生坐在地上唱歌、跳舞、嬉戏等调整好身心,最后来到河边,利用“捕鱼”这个劳作游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体育课上场地的布置及借还器材等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比如利用学生的兴趣,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根据需要自己去布置场地器材,学生也可以满足劳动的体验。
再如大家都认为借还体育器材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总会有许多同学争着去做。
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虽是小事,却是在为大家服务”这一闪光点,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光荣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自制体育小器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动劳动教育。
体育器材多种多样,大多数是由学校配置的,也有很多是可以通过自
己动手制作的。
它们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趣味性很强。
而制作小器材,其实是一种手工小劳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注意不断完善其性能,调整制作规格,客观上又促进了劳动方法的掌握。
制作完成以后,他们在自制的器材上进行练习时,即满足了他们的炫耀心理,又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劳动生活情境是大自然给于我们的最佳创作条件。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创设劳动场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尽情参与:运用展板描画各种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运用歌谣口诀创设劳动动作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领会动作要领;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创设情景,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
比如“立定跳远”教学中,采用模仿动物来进行教学,模仿“青蛙跳”、“小兔跳”、“老虎跳”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紧接着引导学生创编出青蛙、小白兔、老虎的动作。
这时,学生们便讨论开了,青蛙应是?小白兔应是?通过及时启发青蛙怎么跳,小兔怎么跳,再让学生担任这些角色.并加上音乐,他们就模仿青蛙跳、小白兔跳,嘴里还不停的学着动物的叫声,操场上就顿时出现了一番热闹的场面。
通过实践,充分利用劳动创设体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等方面的发展。
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
最后,我希望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学科为什么而教、用
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