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公式表
中学考试数学重要公式(全归纳)
重要公式 代数部分一.数与式1. |a |a 2=2.)0()(2≥=a a a 3.a a =334.)0(1为正整数,p a a app≠=-,特别地,)(011≠=-a a a 5.)0(10≠=a a 6.)(11-为奇数)(n n-= =为偶数)(n 12.分母有理化 ①)0(>a a ab ab =②)00())(()(>,>b a b a b m a m b a b a b a m b a m -+=+-+=-3.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9的算术平方根是34.(1)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例如:要使1342--x x 有意义,则1±≠x ; ②如果分子分母中有开平方,则分子根号下的式子必须≥0,分母根号下的式子必须>0, 例如:要使42123-+x x 有意义,则3x+12≥0 解得x >22x-4>0(2)要使分式值为0,必须保证分子为0的同时分母不为0.例如:1322+--x x x 的值为0,则010322≠+=--x x x 同时必须使,解得x=3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0(2≠++a c bx ax 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0(2≠++a 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21x x 、,则a b x x -=+21 acx x =213.△的作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0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与x轴只有一个不同的交点<0 无实数根x轴无交点三.函数1.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名称K、b的符号图像经过象限增减性一次函数y=kx+b(k≠0,b≠0) k>0b>0一、二、三y随x的增大而增大b<0一、三、四k<0b>0一、二、四y随x的增大而减小b<0二、三、四正比例函数y=kx(k≠0) 【是特殊的一次函数】k>0 一、三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 二、四y随x的增大而减小2.(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 )0(≠=k xky k 的符号k>0k<0图像性质①x 的取值范围是x ≠0, y 的取值范围是y ≠0;②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免费打印版)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A card ABC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f x +--<⇔()0()f x N M f x ->- ⇔11()f x N M N>--.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m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m ⎧-≥⎪⎨-<⎪⎩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 (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 Nb a N =⇔=(0,1,0)a a N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0a >,0b >,0x >,1x a≠,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log log log 2a a a m n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ϕ= ).48.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49. 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22(||||)()OAB S OA OB OA OB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 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 )=(λμ)a ;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AB AB AB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11t λ=+).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 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 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 向量m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x y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 (1()0()0()()f x g x f x g x ≥⎧⎪>⇔≥⎨⎪>⎩.(2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3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 (1)2121tan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 81. 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 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 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其中22BA C 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 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 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代y 即得方程 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 AB y AC =+⇔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 〉=a ·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a b ⇔(0)a b b λ=≠⇔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0a b ⋅=⇔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 |cos ,|a b θ= =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 特别地,当90ACB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 1212||180()θθϕθθ-≤≤-+(当且仅当90θ=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 ,向量b =PQ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22cos d mn θ.',d EA AF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F n =,EF d =).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以下是高考数学必背的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1.一次函数的定义式:y = kx + b;-斜率公式: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截距公式:b = y - kx;2.二次函数的标准式:y = ax² + bx + c;-顶点坐标公式:x = -b / (2a),y = -(Δ) / (4a);(Δ表示判别式)-开口方向:a > 0(开口向上),a < 0(开口向下);-判别式:Δ = b² - 4ac;- x与y轴交点:x₁ + x₂ = -b / a,x₁ * x₂ = c / a;3.直线的斜截式:y = kx + b;-斜率公式:k = tanθ,θ为直线与x轴的夹角;-截距公式:b = y - kx;-直线的两点式:(x - x₁) / (x₂ - x₁) = (y - y₁) / (y₂ - y₁);4.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 cosA;-正弦函数:sinA = a / c,正弦值的取值范围[-1, 1];-余弦函数:cosA = b / c,余弦值的取值范围[-1, 1];-直角三角形中,cosA = sin(90° - A);5.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₁ + an) * n /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₁ * (1 - q^n)) / (1 - q);这里只列举了一些高考必备的数学公式,但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深厚,其中还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立体几何的计算等等,这些需要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中学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中学数学计算公式大全一、整数运算公式1. 两个整数之和:a + b = c2. 两个整数之差:a - b = c3. 两个整数之积:a × b = c4. 两个整数之商:a ÷ b = c(其中b ≠ 0)二、分数运算公式1. 两个分数之和:a/b + c/d = (ad + bc) / bd2. 两个分数之差:a/b - c/d = (ad - bc) / bd3. 两个分数之积:a/b × c/d = ac / bd4. 两个分数之商:a/b ÷ c/d = ad / bc三、乘方运算公式1. 平方:a² = a × a2. 立方:a³ = a × a × a3. n次方:aⁿ = a × a × ... × a(共n个a)四、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a = b(其中 b × b = a,b ≥ 0)2. 立方根:³√a = b(其中 b × b × b = a)五、代数运算公式1. 两个代数式之和:(a + b) + c = a + (b + c)2. 两个代数式之差:(a - b) - c = a - (b + c)3. 两个代数式之积:(a × b) × c = a × (b × c)4. 两个代数式之商:(a ÷ b) ÷ c = a ÷ (b × c)六、百分数运算公式1. 求百分数:a% = (a/100) × b2. 求实数:b = (a ÷ (a/100))七、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 矩形面积公式:S = 长 ×宽2. 正方形面积公式:S = 边长 ×边长3.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底 ×高) / 24. 梯形面积公式:S = [(上底 + 下底) ×高] / 25. 圆面积公式:S = π × 半径²八、三角函数计算公式1. 正弦函数公式:sin(α) = 对边 / 斜边2. 余弦函数公式:cos(α) = 邻边 / 斜边3. 正切函数公式:tan(α) = 对边 / 邻边4. 余切函数公式:cot(α) = 邻边 / 对边九、排列与组合计算公式1. 排列公式:A(n, m) = n! / (n - m)!2. 组合公式:C(n, m) = n! / (m! × (n - m)!)十、统计学计算公式1. 平均数:平均数 = (数据之和) / (数据个数)2. 中位数:将所有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取中间的数值(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3.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4. 极差: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5. 方差:[(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之和] / (数据个数)6.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以上仅列举了中学数学计算中的一部分常见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全)
数学公式及性质(完整版)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2.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b )n=nnab;⑥a-n=1na,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a|-|b|≤|a±b|≤|a|+|b|(定理);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a+b|≤|a|+|b|;|a-b|≤|a|+|b|;|a|≤b<=>-b≤a≤b ;|a-b|≥|a|-|b|;-|a|≤a≤|a|;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①求根公式是x =242b b ac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中学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中学数学定理公式大全中学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数学定理和公式: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18.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大的线段是原线段与较小线段的比例中项。
19.笛沙格(Desargues)定理:已知在△ABC与△A'B'C'中,AA'、BB'、CC'三线相交于点O,BC与B'C'、CA与C'A'、AB与A'B'分别相交于点X、Y、Z,则X、Y、Z三点共线。
20.摩莱(Morley)三角形:在已知△ABC三内角的三等分线中,分别与BC、CA、AB相邻的每两线相交于点D、E、F,则三角形DDE 是正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称为摩莱三角形。
21.帕斯卡(Paskal)定理:已知圆内接六边形ABCDEF的边AB、DE延长线交于点G,边BC、EF延长线交于点H,边CD、FA延长线交于点K,则H、G、K三点共线。
22.托勒密(Ptolemy)定理:在圆内接四边形中,AB? CD+AD? BC=EF? AG(AG为圆直径)。
中学数学常用公式大汇总
中学数学常用公式大汇总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根的求解公式:对于ax²+bx+c=0,求根公式为x=(-b±√(b²-4ac))/2a。
- 一次方程的解:对于ax+b=0,求解公式为x=-b/a。
-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两点间距离公式:对于坐标点A(x₁,y₁)和点B(x₂,y₂),距离公式为d=√((x₂-x₁)²+(y₂-y₁)²)。
-两点间的中点公式:对于坐标点A(x₁,y₁)和点B(x₂,y₂),中点公式为M((x₁+x₂)/2,(y₁+y₂)/2)。
2.几何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海伦求面积公式S=√(p(p-a)(p-b)(p-c)),其中p为半周长。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a²+b²=c²。
-圆的周长公式:对于半径为r的圆,周长公式为C=2πr。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对于平面Ax+By+Cz+D=0和直线的方程为lx+my+nz+p=0,两者垂直的条件为A*l+B*m+C*n=0。
3.统计学公式-平均数:对于一组数值x₁,x₂,...,xₙ,平均数公式为xₙ=(x₁+x₂+...+xₙ)/n。
-中位数:对于一组有序数值,其中位数是中间数(对于奇数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对于偶数个数)。
-众数:对于一组数值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方差:对于一组数值x₁,x₂,...,xₙ,方差公式为s²=((x₁-xₙ)²+(x₂-xₙ)²+...+(xₙ-xₙ)²)/(n-1),其中xₙ为平均数,n为样本数。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标准差公式为s=√s²。
4.概率公式-基本概率公式:P(A)=n(A)/n(S),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的样本点数除以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基本事实,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基本事实及定理近年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数学公式、基本事实以及定理更是成为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基本事实以及定理,希望对广大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常见数学公式1.1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为:$S = \pi r^2$, 其中$r$为半径。
1.2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pi r$, 其中$r$为半径。
1.3 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为:$c^2 = a^2 + b^2$, 其中$a$、$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
1.4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顶点坐标公式为:$(\frac{-b}{2a},\frac{-\Delta}{4a})$,其中$\Delta = b^2 - 4ac$。
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S_n = \frac{n}{2}(a_1 + a_n)$,其中$S_n$为前n项和,$a_1$为首项,$a_n$为第n项。
二、基本事实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2 圆的性质圆的性质包括: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直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3 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的正负决定,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4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包括:$f(-x) = f(x)$时为偶函数,$f(-x) = -f(x)$时为奇函数。
2.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包括:$\sin^2x + \cos^2x = 1$,$1 +\tan^2x = \sec^2x$,$1 + \cot^2x = \csc^2x$等。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中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解直线方程:y = k x + b,其中:k 为斜率;b 为截距。
2、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a x2 + b x + c = 0,其中:a,b,c 均为实数,a 不等于 0,则x 可用下列公式求解:x1 = [(- b + √(b2 – 4 a c))/ 2a], x2 = [(- b –√(b2 – 4 a c))/ 2a]3、三角形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S=1/2×a×b×sinC,其中a,b 均为三角形的边长,C 为其夹角的度数。
4、海伦公式:海伦公式是用于计算一般三角形的面积的一公式,S=√p(p-a)(p-b)(p-c),其中:p=(a+b+c)/2,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5、勾股定理:即给定的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符合对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a2 + b2 = c2。
6、等比数列:若满足等比数列 a1,a2,a3,a4,...,an 的比率为 q,那么,an的值等于:an=a1 qn-1。
7、等差数列:若满足等差数列 a1,a2,a3,a4,...,an 的公差为 d,那么,an 的值等于:an=a1+(n-1)d。
8、锐角三角形公式:对锐角三角形的内角(不是顶角)α、β、γ 的度数满足α+β+γ=180,那么其面积S=1/2×a×b ×sinγ,其中:a,b 是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γ 为其钝角的度数。
9、平面向量叉乘:若 U = (x1,y1), V = (x2,y2) 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那么其叉积为 U×V = x1 x2 + y1 y2。
10、椭圆公式:椭圆的面积为S = πab,其中,a 为长轴的长度,b 为短轴的长度。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一、小学数学公式
1.折线图的面积:S=(x1+x2)*(y2-y1)/2
2.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a
4.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5.圆面积公式:S=π*r*r
6.梯形面积公式:S=(a+b)*h/2
7.圆的周长公式:C=2πr
8.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9.长方形周长公式:C=2a+2b
10.三角形周长公式:C=a+b+c
二、中学数学公式
1.直线方程:y=kx+b
2.二次函数方程:y=ax2+bx+c
3.三次函数方程:y=ax3+bx2+cx+d
4.圆的方程:(x-a)2+(y-b)2=r2
5.椭圆的方程:(x-a)2/a2+(y-b)2/b2=1
6.双曲线的方程:(x-a)2/a2-(y-b)2/b2=1
7.抛物线方程:y2=2px
8.反比例函数方程:y=k/x
9.分式方程:x/a+y/b=1
10.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者ax2+bx+c≥0
三、高中数学公式
1.n次多项式定义:Pn(x)=a0*xn+a1*xn-1+...+an-1*x+an
2.定积分公式:∫f(x)dx=f(x)*x-∫f’(x)dx
3.极限定义:limx→∞f(x)=L
4.函数定义:f(x)=y
5.解析函数:f(x)=ax+b
6.反比例函数:y=k/x
7.曲线的斜率:1/m=dy/dx
8.勾股定理:a2+b2=c2
9.变分法:d/dtS=∫F(x,y,y’)dx
10.泰勒级数展开:f(x)=∑an*(x-x0)n/n!。
中学数学公式与用表
中学数学公式与用表
中学数学公式与用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主题,涵盖了许多数学领域和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数学公式和用表:
1. 代数公式: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 × (a - b)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2. 几何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πr^2,其中π约等于,r为圆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sin(x) = y/r,cos(x) = x/r,tan(x) = y/x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等。
4. 常用数据表:
三角函数值表:列出不同角度下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列出30°、45°、60°等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平方、立方数表:列出1至30的平方和立方数。
以上仅是中学数学中的部分公式和用表,实际上还有更多复杂和深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中学数学教材或相关教辅材料。
中学生数学公式完整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衡水中学是中国著名的中学,高中数学组整理的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如下:1.二项式定理:(a+b)^n = C(n,0) * a^n * b^0 + C(n,1) * a^(n-1) * b^1+ ... + C(n,n) * a^0 * b^n2.二次根式相加减公式:设a,b是任意实数,且a > b根号(a) ±根号(b) =根号((a ± b) ± 2 *根号(a) *根号(b)))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设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c = 0 (其中a ≠ 0)有两个根x_1和x_2则有以下关系成立:x_1 + x_2 = -b/ax_1 * x_2 = c/a4.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 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 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 - sin^2(A) + cos^2(A) = 1- 1 + tan^2(A) = sec^2(A)- 1 + cot^2(A) = cosec^2(A)5.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 6.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A) = 2 * sin(A) * cos(A)cos(2A) = cos^2(A) - sin^2(A) = 2 * cos^2(A) - 1 = 1 - 2 * sin^2(A)tan(2A) = 2 * tan(A) / (1 - tan^2(A))除了以上公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也值得掌握和熟练运用,比如导数和微分积分的基本公式、平面几何的性质和定理、概率和统计的公式等等。
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一、数的运算公式1. 加法公式:- 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 = 加数1 + 加数22. 减法公式:- 两个数相减的结果:差 = 被减数 - 减数3. 乘法公式:- 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积 = 因数1 ×因数24. 除法公式:-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商 = 被除数 ÷除数二、几何公式1. 矩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面积 = 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 边长 ×边长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底边长 ×高 ÷ 2-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边长 ×边长× √3 ÷ 4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圆的周长:周长= 2 × π × 半径- 圆的面积:面积= π × 半径 ×半径4. 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 2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 = 底边长 ×高三、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根:x = (-b ± √(b² - 4ac)) / 2a 2. 因式分解公式:- a² - b² = (a + b)(a - b)- 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3. 平方差公式:- a² - b² = (a + b)(a - b)4. 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四、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2. 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c² = a² + b² -2abcos(C)3. 正切公式:- 在三角形ABC中,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tan(A) = a/b五、统计与概率公式1. 平均数计算公式:- 平均数 = 数据之和 ÷数据个数2. 方差计算公式:- 方差= ∑((数据 - 平均数)²) ÷数据个数3. 概率计算公式:-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总次数六、其他常用公式1. 速度公式:- 速度 = 路程 ÷时间2.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3. 百分比计算公式:- 百分数 = (某数 ÷总数)× 100%以上就是中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包含了数的运算、几何、代数、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以及其他常用公式。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一、平面几何公式1. 直线方程- 一般式:Ax + By + C = 0- 斜截式:y = kx + b- 截距式:x/a + y/b = 1- 两点式:(y-y₁)/(x-x₁) = (y₂-y₁)/(x₂-x₁)2.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r²3.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定理:tanA = b/a4. 圆锥曲线- 椭圆:x²/a² + y²/b² = 1- 双曲线:x²/a² - y²/b² = 1- 抛物线:y² = 2px二、空间几何公式1. 空间中的直线- 参数方程:x = x₁ + at, y = y₁ + bt, z = z₁ + ct - 对称式:(x-x₁)/l = (y-y₁)/m = (z-z₁)/n2. 空间中的平面- 一般方程:Ax + By + Cz + D = 0- 点法式:A(x-x₁) + B(y-y₁) + C(z-z₁) = 0- 三点式:[ABCD] = 03. 空间中的球面-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z-c)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z² + Dx + Ey + Fz + G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z-l)² = r²4. 空间向量-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 混合积:[a,b,c] = a·(b×c)三、解析几何公式1. 直线和平面- 平面方程:Ax + By + Cz + D = 0- 直线方程:(x-x₁)/l = (y-y₁)/m = (z-z₁)/n- 点到直线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 - 点到平面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2. 点、向量和运算-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3. 曲线和曲面- 曲线斜率:y‘ = f'(x) = dy/dx- 曲面切面:z = f(x, y)- 曲线弧长:L = ∫√(1 + (dy/dx)²)dx四、数列与级数公式1. 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1)d-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qⁿ⁻¹- 通项公式求和:Sₙ = (a₁+aₙ)n/22. 级数- 等差级数求和:Sₙ = n(a₁+aₙ)/2- 等比级数求和:Sₙ = a₁(1-qⁿ)/(1-q)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应用五、概率统计公式1. 概率- 事件概率:P(A) = n(A)/n(Ω)- 加法公式:P(A∪B) = P(A) + P(B) - 条件概率:P(A|B) = P(A∩B)/P(B)2. 统计- 样本均值:μ = Σxᵢ/n- 样本方差:σ²= Σ(xᵢ-μ)²/n- 标准差:σ = √σ²3. 随机变量- 期望:E(X) = ΣxᵢP(X=xᵢ)- 方差:Var(X) = E(X²) - [E(X)]²- 协方差:Cov(X,Y) = E((X-E(X))(Y-E(Y)))六、函数与导数公式1. 基本函数- 幂函数:f(x) = xⁿ- 指数函数:f(x) = aⁿ- 对数函数:f(x) = logₐx- 三角函数:f(x) = sinx, cosx, tanx2. 函数性质- 奇函数和偶函数- 单调性和极值- 函数图像和性态3. 导数与微分- 导数定义:f'(x) = lim(h→0)(f(x+h)-f(x))/h - 函数求导:(xⁿ)’ = nxⁿ⁻¹- 链式法则:(f(g(x)))’ = f’(g(x))·g’(x)- 微分运算:dy = f’(x)dx七、积分公式1. 不定积分- 基本积分公式 - 定积分计算 - 变限积分求导2. 定积分- 定积分性质 - 定积分应用 - 变限积分求导3.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定解 - 微分方程解法 - 微分方程应用八、高等代数公式1. 行列式- 二阶行列式 - 三阶行列式 - 克拉默法则2. 矩阵运算- 矩阵相加- 矩阵相乘- 矩阵转置3. 线性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 矩阵法解方程组- 克拉默法则以上是高考数学必背公式的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一、初中数学公式(1)代数:1、两个数的积:a*b2、二次方程的一般解:x=(-b±√(b²-4ac))/2a3、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sin A=opp/hyp;cos A=adj/hyp;tan A=opp/adj4、比例公式:a/b=c/d(2)几何: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b²=c²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 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b4、圆的面积公式:S=πr²5、球体的面积公式:S=4πr²6、棱柱和圆柱的体积公式:V=sh7、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³二、高中数学公式(1)代数:1、一次函数的一般解:y=ax+b2、二次函数的一般解:y=ax²+bx+c(2)几何:1、体积:V=Ah(A为底面积,h为高)2、交叉体积:V=p(a+b+c+d+…)3、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S=2πrh+ 2πr²4、共轭矩形的面积:S=2ab5、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6、椭圆的面积公式:S=πab三、中学数学公式(1)代数:1、一次函数的一般解:y=ax+b2、二次函数的一般解:y=ax²+bx+c3、指数函数的一般解:y=a·bⁿ4、对数函数的一般解:y=a·logbx(2)几何:1、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3、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4、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5、椭圆的面积公式:S=πab。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b+a-减法:a-b≠b-a-乘法:a*b=b*a-除法:a/b≠b/a2.指数与幂运算公式:-a^m*a^n=a^(m+n)-(a^m)^n=a^(m*n)-a^(-n)=1/a^n-a^0=1-1^n=1-(a*b)^n=a^n*b^n3.根式运算公式:-平方:√a*√a=a-开平方:(√a)^2=a-乘方:√(a*b)=√a*√b-乘方:√(a/b)=√a/√b4.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 / (2a) -因式分解公式:a^2-b^2=(a+b)(a-b)-平方差公式:a^2-b^2=(a+b)(a-b)-一次方程求根公式:x=-b/a-求非零分母:1/(a*b)=1/a+1/b5.几何公式:-三角形面积:S=1/2*底边*高-直角三角形斜边:c=√(a^2+b^2)-圆周长:C=2πr-圆面积:A=πr^2-矩形面积:A=长*宽-圆柱体体积:V=πr^2h-平行四边形面积:A=底边*高6.概率与统计公式:-概率的加法公式:P(A∪B)=P(A)+P(B)-P(A∩B)-概率的乘法公式:P(A∩B)=P(A)*P(B,A)- 数列公式:an = a1 + (n - 1)d7.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θ = 对边 / 斜边- 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sθ = 邻边 / 斜边- 正切函数的基本关系式:tanθ = 对边 / 邻边- 正弦函数的倒数关系式:cscθ = 1 / sinθ- 余弦函数的倒数关系式:secθ = 1 / cosθ- 正切函数的倒数关系式:cotθ= 1 / tanθ8.转化公式:- 长度单位转换:1千米(km) = 1000米(m)- 面积单位转换:1平方千米(km^2) = 1 000 000 平方米(m^2)-体积单位转换:1立方米(m^3)=1000升(L)- 角度单位转换:1度(°) = π / 180弧度(rad)这些公式是中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公式,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中学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公式:1.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常数,判别式Δ = b^2 - 4ac。
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实根x1 = (-b + √Δ) / (2a)和x2 = (-b - √Δ) / (2a)。
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 = -b / (2a)。
如果Δ < 0,则方程无实根。
2.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设直角边长为a和b,斜边长为c,则有a^2 + b^2 = c^2。
3.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表示斜率,可通过任选两个点(x1, y1)和(x2, y2)来计算斜率k = (y2 - y1) / (x2 - x1)。
4.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第n项为an。
5.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第n项为an。
6.平方差公式:(a + b)^2 = a^2 + 2ab + b^27.平方和公式:(a + b)(a - b) = a^2 - b^28.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 tanθ = sinθ / cosθ cotθ= 1 / tanθ sin(θ ± π/2) = ±cosθ cos(θ ± π/2) = ∓sinθ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每个数学分支还有更多的公式。
在学习中学数学时,会遇到更多的公式和定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你可以进一步探索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中学数学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学科,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供中学生参考。
一、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其求根公式为:x = (-b ± √(b² - 4ac))/(2a)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其顶点坐标为:x=-b/(2a)y = -Δ / (4a),其中Δ为b² - 4ac,表示判别式。
3.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4. 二次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5. 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其斜率为k。
6. 一次函数的截距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其截距为b。
二、几何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已知边长a、b和夹角C的三角形,其面积S为S = 1/2 * a * b * sin(C)2.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和b,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a²+b²=c²3.圆的面积公式:对于半径为r的圆,其面积为A=π*r²4.圆的周长公式:对于半径为r的圆,其周长为C=2π*r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平行四边形,其底边长为a,高为h,其面积为S=a*h6.矩形的面积公式:对于矩形,其长为a,宽为b,其面积为S=a*b7.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sin A = 对边 / 斜边cos A = 临边 / 斜边tan A = 对边 / 临边三、概率与统计公式:1.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任意一个随机事件AP(A)=(A的有利结果数)/(A的总结果数)2.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两个互斥事件A和B,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因此有P(A∪B)=P(A)+P(B)3.A与B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为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因此有P(A∩B)=P(A)*P(B)4.期望公式:对于一组随机试验的结果X1、X2、..、Xn,其期望值E (X)定义为E(X)=X1*P(X1)+X2*P(X2)+...+Xn*P(Xn),其中P(Xi)为结果Xi发生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an a n1
• (3)前n项的和: an a1q n1
•或
Sn
a1 1 q n 1 q
• (4)等比中项:若a,G,b成等比
Sn
a1 an q 1 q
• (5)若m+n=p+q,则:
G 2 ab
am an ap aq
第21页/共30页
(1)向量:
• 25.向量:
• 若点
2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3log a M n n log a M
log a
N
lg N lg a
第8页/共30页
11、三角函数定义:若点
Px, y
r2 x2 y2
1sin y
r
2cos x
r
3tan y
x
4cot x
y
5sec r
x
6csc r
y
第9页/共30页
f x f x
f x f x
第5页/共30页
a0 1a 0
ap 1 ap
a ma n a mn ab n a nb n
m
a n n am
am n amn
am an am amn an
a2 a
a b
n
an bn
2
a
a
第6页/共30页
• 8、指数与对数关系:
x1
x2
b a
第3页/共30页
x1
x2
c a
•
(3)当
•
•
当
• 5、二次函数: • (1)顶点:
y ax2 bx c
•
( 2 ) 对 称 轴 :
b , 4ac b2 2a 4a
时,
;
x b 2a
时x, b 2a
y m in
4ac 4a
b2
x b 2a
ymax
4ac 4a
b2
第4页/共30页
2
2
2
31
3
∞0 3
--∞ 0
1 3
3 0 --∞ 0 ∞
3
第11页/共30页
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sina ,
+
csca
cosa ,
+
seca
tana , + cota
+
—
—
—
—
+
—
+
—
第12页/共30页
1y Asinx
y Acosx
T 2
2y A tanx y Acotx
• 若: 则:来自a a1, a2 , b b1, b2
1 a b a1 b1, a2 b2
2a b a1 b1, a2 b2
3 a a1, a2
4 a b a b cosa, b a1b1 a2b2
• 27.向量的关系
3cos2 cos2 sin2
2 cos2 1 1 2sin2
第15页/共30页
a 2 1 cosa
22
a 2 1 cosa
2
2
2
a 1 cosa 2 sin a
sin a 1 cosa
第16页/共30页
y a sin x b cosx
ymax a2 b2
ymin a2 b2
a N • (1)若
• (2)若
b
则
,则b=lgN
• 190、b对数公N式
b log a N
log a a b b
3log a 1 0
5 a loga N N
2lg10 b b
4lg 1 0
610 lg N N
第7页/共30页
1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2.集合运算
• (1)集合的交: • (公共部分)
x x x
• (2)集合的并: • (全部)
• (3)集合的补: • (属于U但不属于A)
x x x
Cu x xU x
第1页/共30页
•若
• 3. 逻辑:
•
若
则 (1)A是B的充分条件;
,
(2)B是A的必要条件。
则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 (4)
=tana
• (5) sin a =cota
cosa cosa
1
sin a
tan a
1
sin a
1
cosa
第10页/共30页
a0 sina 0 cosa 1 tana 0 cota ∞
• 1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3 2
6 4 32
2
1
2
3 1 0 --1 0
22
2
3 2 1 0 --1 0 1
d an an1
• (3)前n项的和:
an a1 n 1 d
•
•
或
Sn
a1 an 2
n
•
•
S na (4)等差中项:若a,A,b成等差
n
1
n
n 1 2
d
• (5)若m+n=p+q,则:
2A a b
am an ap aq
第20页/共30页
• 24.等比数列:
• (1)公比: • (2)通项:
• (6)cota= • • (7)csca= • • (8)seca=
• 12、三角恒等式:
• (1 )(S i n α)²+ (C o s α )²= 1
• (2 )1 + (t a n α)²= ( s e c α ) ²
• (3 )1 + ( c o t α) ²= ( c s c α) ²
第2页/共30页
• 4、一元二次方程: • (1)求根公式:
ax2 bx c 0
x b b2 4ac b 2 4ac 0 2a( 2 ) 判 别 式 : b 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根与系数的关系:
则:
P1 x1 , y1 , P2 x2 , y2
• P P (2)1距2离: x2 x1 , y2 y1
• (3)中点公式:若点 则:
是
的中点,
P1P2 ( x2 x1 2 y2 y1 2
M x0 , y0
P1 P2
x0
x1
2
x2
y0
y1
2
y2
第22页/共30页
• 26、向量的坐标运算:
T
第13页/共30页
1sin sin cos cos sin
2cos cos cos sin sin
3
tan
tan
1 tan
tan tan
第14页/共30页
• 17、.倍角公式:
1sin 2 2sin cos
2tan 2
2 tan a
2
1 (tan a)
sin cos
abc sin A sin B sin C
第17页/共30页
1a 2 b2 c 2 2bc cos A
2b2 a 2 c 2 2ac cos B 3c 2 a 2 b2 2ab cos C
第18页/共30页
1 a
a
第19页/共30页
• 23.等差数列:
• (1)公差: • (2)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