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3年安徽省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与探索+课件

2023年安徽省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与探索+课件
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1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1分)
考点预测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翦藩(中国丧失对朝鲜等国的宗主权)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 ,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惋惜、哀叹)!……用特集会众以 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凡尔赛条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
第 三
国际背景
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强迫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由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②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

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
英法各800万两白 银
/
赔款白银4.5亿两 白银2亿两→日本
,→英美等11国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 禁止反帝;拆毁大
口岸开设工厂(商 沽炮台,允许外国
品输出变为资本输 军队驻扎;划使馆
出)
界;设外务部。
特点
赔款额整体上不断增大;索要赔款的国家不断增多;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屈辱史
时间 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真题演练
(2019·江苏镇江)2.“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
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
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近代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

近代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

专题四近代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知识体系构建)线索一近代的侵略与反抗视角1| 对列强发动的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认识(1)从原因来看①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由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②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目的来看①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

②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

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日本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

(3)从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

这体现了列强实力的变化,也反映了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勾结和斗争。

(4)从规模来看①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中日战争又大大超过了前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国家、军队数量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以前的历次战争。

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①除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日本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

②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原因。

视角2|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西方列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长期贫穷和落后的局面。

(2)建设性: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邵固中学:耿国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点与难点(一)专题重点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史实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中国人民浴血抗日的斗争;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二)专题难点理解中国怎样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

三、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一)复习策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复习法,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

初中历史《侵略与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侵略与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侵略与抗争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这是鸦片战争后至 20 世纪初近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本单元共包括5课,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次侵华战争和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四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内容。

2、林则徐虎门销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邓世昌浴血黄海大战学习难点是:四次侵华战争的影响。

本单元划分为两个专题:1、战争篇。

2、人物篇。

两个专题之间紧密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过程、签订条约、影响;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堂收复新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2、通过本单元让学生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历史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掌握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标考纲】【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高考回眸】【考情分析】①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讲,非常适合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比较容易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等,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部分内容。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③日本侵华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后出题的可能性很大。

④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应对策略】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

在客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

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

4专题四 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4专题四 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专题四近代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知识点梳理】一、近代列强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发动战争。

结果: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南京条约》的附件。

此外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①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

罪行:A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B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结果: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一:侵略与反抗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一:侵略与反抗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一:侵略与反抗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三、中考演练1.(2020.大庆中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B)A.英国B.沙俄C.美国D.法国2.(2020.遵义中考)林则徐在《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下列举措与“此事”不相符合的是(B)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B.设立烟局,向鸦片商颁发营业许可证C.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D.命令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3.(2020.青岛中考)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里的“无理举动”是(A)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4.(2020.河北中考)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

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

“他”是(A)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5.(2020·益阳中考)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B)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变法通议》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6.(2020.齐齐哈尔中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A)A.洪秀全B.关天培C.左宗棠D.李鸿章7.(2020.烟台中考)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C)A.①B.②C.③D.④8.(2020.青岛中考)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

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初中历史《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抗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容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评价要点
1.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了然于胸 2.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阐述正确到位 3.师生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现场点评,视情况加分 奖励。
专题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展示美丽的罂粟花图片,简单介绍罂粟花到 鸦片的制作过程; 出示烟枪、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士兵吸食鸦片的 病态,让学生说一下鸦片的引入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1、 播放《十九世纪的中西方》视频,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中英两国 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详细比较。 2、 通过情景假设:假设 你是当时一名唯利是图的英国资本家,将通 过哪些途径在中国牟取暴利? 3、 多媒体展示英国向中 国输出鸦片情况以及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 活动三: 播放《虎门销烟》视 频,设置争议问题:有人说:“林则徐不进行虎门 销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 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活动四: 结合提供的课件《鸦片战争中的形势示意图》独立讲解鸦片战争简要过 程。 活动五:出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指定表 格,逐条分析讨论《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
适用年级
பைடு நூலகம்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抗争 初二
所需时间
四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中国从此由闭关锁国的独立 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抗争》既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一部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启迪我们落后就要挨 打,启迪我们民族要自强奋进。本单元可划分为四个专题: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学习的重点:1.四次侵华的名称及过程 2.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 内容以及危害。难点:1.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 2.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各专题按照事 件发生顺序步步深入,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层层递进。本单元的 知识前后衔接,系统性强,可采取列图表的方 法记忆基础知识;对探究问题的解答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ppt课件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ppt课件
阶段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扩大资本输出,加 紧瓜分中国。出现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英 俄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等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掀起瓜分狂
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
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
3.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4.制制造大屠杀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5.使用毒气战、细菌战等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
1、人民群众的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 侵(杨靖宇)。 2、地主阶级领导的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一、近代列强的五次侵略(华)战争
时间
条约或结果
主要影响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精拓展】列强侵华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列强侵略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

(2)从侵略国家上看,既有老牌强国英国、法国等,又有新兴强国日本等。

(3)从侵略方式上看,经历了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战争侵略到“以华制华”的转变。

(4)从影响上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角度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精拓展】1.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对应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自强”为口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为何学了西方的技术仍旧失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础上,以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的戊戌变法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主要任务的辛亥革命兴起。

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统治阶级没有坚决反抗侵略的决心。

(3)客观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侵略者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跟踪练习】1.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3. 右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A .军事技术B .文学艺术C .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四课时,一周两课时,课外一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抗争史。

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屡屡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反抗侵略。

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南京条约》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等内容。

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解读、问题牵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知历史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意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学会阅读运用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并能分析不同种类史料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小结: 鸦 片 战 争
起止时间
原 因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 法 联 军
甲午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梦想 日 本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通 设 商 厂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增辟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工厂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害 大 大 加 深
割地
破 坏 主 权,刺 激 瓜 分 加 重 负 担,控 制 经 济
侵 略 势 力,深 入 内 地 加 深 掠 夺,阻 碍 民 资
影 响:
2、主 要 内 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起止时间发动国家抗争史实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进一步加深大大大大加深完全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

专题复习导学案《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中学武宏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本节专题所处的历史阶段;
2、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掌握西方列强在近代初期侵华的主要史实,归纳理解中国人民所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基本史实与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大屏幕演示,教师引导,师生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列强侵华的暴行,铭记历史,记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学习民族先辈的爱国精神、探索精神、牺牲精神。

◆引入:回忆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知识梳理
◇一、列强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一)列强侵略史
2、结合列强发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尤其是上述相关条约的签订,简要说说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历程。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请列举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壮举(至少列举三例)?
2、知识延伸:你觉得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近代化的探索史
1、回忆并说出中国人民进行近代化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

3活动探究:纵向观察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思考其中表现的思想主张与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幻灯片)
◆课堂收获:通过《侵略、反抗与近代化的探索(1840-1919)》这个专题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提示:掌握了哪些知识、认识上有何启示)?
◆知识拓展: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

(二)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锋是学生,主力军是工人),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启示: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 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民族,御侮自强、 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中国人 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主要内容及口号: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 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以及筹建 海军和新式学堂 (4)影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 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
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1.五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南京 大屠杀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

唐老师认为(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C、李鸿章是爱国者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历史题、广州虎门历史博物馆打算在销烟池旁边竖立一尊雕像,以下哪个人选最合适( )A、孙中山B、左宗棠C、关天培D、林则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A、大东沟B、威海卫C、黄海D、旅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时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你判断此联书写的具体时间应在( )A、中法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马关条约》签定后D、《辛丑条约》签定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暑假某同学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

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高三历史)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高三历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解其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2)熟识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中国被侵略的原因,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明资本主义的贪婪性和侵略性本质。

(2)近代列强侵略过程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3)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方法】1.通过利用课件,播放相关教学影片,再现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的经过,使学生对近代列强侵华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在课堂上利用讲述、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事实,启发同学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思考,进一步认识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把鸦片走私到中国。

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四近代中国的侵略史与抗争史专题突破1:1840年至1900年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知识背一背】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一.虎门销烟1.虎门销烟前的中国:(1)时期:清道光帝统治时期(2)经济基础: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政治状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八股取士下的科举制使得中国人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文化陷入被动局面。

2.过程:(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为扭转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时间:1839年(3)地点:广东虎门(4)结果:林则徐在虎门将鸦片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企图发动侵掠战争。

(5)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展现了中国反对外来侵掠者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林则徐也因此壮举堪称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1.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导火索):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4.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挑衅5.过程:(1)前期:1840年6月-1841年,英军北上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

(2)后期:1841年-1842年8月,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对英宣战,英军沿长江攻至南京。

6.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三.《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定夺5.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延续:1843年英国又被迫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美法两国趁火打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法国美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

2.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3.时间:1856年-1858年4.过程:(1)前期: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实行殖民统治。

使得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2)中期:1857—1858年,法国因马神甫事件加入战争,使战争扩大化,北上攻打天津,签订《天津条约》(3)后期:1858年—1860年,英法不满清政府指定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五.《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1)公使进京(2)增设10处通商口岸(3)赔偿巨额白银(4)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5)外国舰队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2.《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3.帮凶:美俄两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特别是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乘机抢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大片领土。

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六.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大陆政策。

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避战求和,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

西方列强纵容日本,默认日本的侵略。

2.直接原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3.时间:1894年7月4.开始标志: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5.过程:黄岛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6.结果: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清军战败,1896年签订《马关条约》。

7.《马关条约》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8.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到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时间:1900年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3.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完成。

帝国主义为争夺资本输出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要变中国为殖民地。

4.直接原因(导火索):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5.过程: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战争——廊坊大捷——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6.《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9月(2)国家:中国同十国(八国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3)内容:赔款:赔款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使馆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驻军: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以华制华: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外务部:设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使帝国主义侵略(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列强除了穷杀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技能+方法】融合知识方法,塑造解题能力要点一中国近代史综述知识点睛:1.时间段限:1840年-1949年2.四个阶段:清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时期3.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任务目标: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建立民主进步的国家。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资产阶级完成了历史任务,但革命性质未发生改变6.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7.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还占有主导地位,随着近代化的不断深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试牛刀:01. (2017年天津卷5)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近代中国发展海军知识被动的接受和本能的反映,民意认识到发展海军是世界的潮流,排除ABD;发展海军知识一种被动和短视的现象;故本题选D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人民的反抗【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02. (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争••清政府外交近代化【名师点睛】本题以清政府外交称呼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认识,意在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晚清近代化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考生一定要掌握。

晚清近代化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晚清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

要点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知识点睛:1.概念:半殖民地指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多方面都受到殖民控制,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不断增长,社会已开始了近代化,是历史的进步。

2.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表现:(1)政治主权受到破坏。

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2)经济受到列强控制: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控制中国工业、交通运输业主要部门;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3)军事上取得在华驻兵权。

小试牛刀:(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二历史试题)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南京条约》)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