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
外语教学第三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外语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外语教学第三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外语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中,少数民族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外语教育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而少数民族学生外语的学习过程不同于汉族学生,除了母语和汉语,外语是第三语言。
所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总结第三语言习得理论,进一步讨论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所给的启示,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师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即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也存在多种语言。
在我国的教育中,少数民族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外语教育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目前,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根据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的少数民族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第二语言,第三语言是外语(在中国,第三语言一般是英语)。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是习得第三语言的过程,会比汉族学生英语学习即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存在更复杂的问题,因为两种语言对第三语言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复杂性,要更深入地研究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并且要在实际课堂上,有意识地、系统地运用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
一、第三语言习得定义第三语言习得的发展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是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的领域,它与第二语言习得一样,是研究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虽然它研究起步有点晚,但是三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发展速度也较快。
西方学者对第三语言习得的真正关注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三语习得指的是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习得过程。
Jorda指出“三语”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不确指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数目,而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可能是不完善的)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
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习得新语言时,原有语言会对新语言的习得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语言迁移的主体,其三语习得状况在语言迁移理论的视阈下可以被理解为
个体在习得三种语言时,原有语言对新语言的学习产生的迁移效应。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
讨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原有语言也可能对新语言的习得产生消极迁移效应。
消极迁移效应指的是原有语言中
的错误和不准确的知识、规则和技能对新语言的习得产生干扰和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习得
第三种语言时,可能会将原有语言中的错误发音、语法结构等问题带入到新语言中,从而
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法语时,可能会将英语中的发音规则错误地应用到法语中,导
致发音不准确。
语言迁移理论还强调习得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学生在习得三种语言时,不仅
存在从原有语言到新语言的迁移效应,还存在着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学习西班牙语时,可能会借鉴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而学
习中文的外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将中文的语言习惯带入到英语的学习和表达中,影响学习效果。
三语习得国内外研究综述
中图 分 类 号 :H 9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 0 0 0 — 0 8 0 2 0 6 2 1) 6 0 4 - 4 6
袁庆玲 ( 西师范大学 ・ 广 广西桂林 ・ 4 04 5 10 )
内 容 提 要 : 三 语 习得 是 语 言 习得 研 究 的 一 个 新 的 研 究领 域 。 本 文 详 细 介 绍 国外 三 语 习得 研 究
状 况 ,并对 近 十年来 国 内三语 习得 研 究进行全 面 总结 , 同时提 出国 内外三语 习得 研 究的前 景展 望 ,
武思敏从结构与非结构两个角度例证分析三语习得中的二语迁移讨论学习者三语习得与其掌握的其他语言的交互作用原万方数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总第卷驰界定中介语概念且进行了大量的汉英英法汉法比对指出语言异同对学习者产生干扰并分析常犯错误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外语的目的瞄赵靓通过调查兰州大学学生英语专业二外德语的德语学习水平对比分析了三种语言间的影响并找出第三语言习得规律申冬宁主要探讨三语习得中来自第二语言的影响并揭示多语种交替过程中语际影响的本质同时讨论二语习得和三语习得的区别以及探讨导致语言习得时产生混淆的多种因素王瑗以部分英语专业学生作业中的语言迁移实例分别按语音形态词汇语义句法和语用层次进行定性分析不仅考察迁移来源还考察母语和第一外语在第二外语中的迁移分布情况以及第二外语对母语和第一外语的反向迁移现象指出多语情境中所涉及的各种语言都向其它己习得或正习得的语言进行迁移此外分析了第二外语的中介语发展受到其它内外部因素语言心理认知
国外“第三语言习得的跨语言影响”研究
语 语 言 文 学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第 9卷
杂, 与二语 习得 有 很 大 差 异 。多 语 种 间迁 移 的特
是指 母语 的影 响 , 当学 习者 习得 了两种语 言 时 , 这 两种语 言 也会 对第 三种 语 言 的习得产 生 影响 。这
一
点 和 O l ( 0 1 的 说 法恰 恰 一 致 。三语 习得 di 2 0 ) n
征不 仅表 现在 母语 对 目的语 言有 迁 移 现 象 , 且 而 作为 中介 语 的第 二语 言也 同样 有 迁移 现象 。 多语
三语 习得研 究的发 展 , 多语 种 教 学提供 参 考 。 为 [ 键词 ] 跨 语 言影 响 ; 关 第三语 言 习得 ; 言迁 移 语 [ 中图分 类 号 ] 0 H8 [ 文献 标识 码 ] A [ 章编 号 ]6230 (0 1 0 - 8 -4 文 17 —85 2 1 )40 70 0
可 能成 为 迁 移 的对 象 , 括 语 音 、 法 、 汇等 的 包 句 词
迁移 。根 据 连通 理 论 的学 习 观 , 言 迁移 并 不 总 语
语 言作 为渗透 于人 类 存在 几 乎所有 领 域 的一 种力 量 , 其重 要 性 怎 么 强 调 也 不 会 过 分 。三 语 习 得研 究是 在借 鉴 二语 习得 理论 和 研究 方法 的基 础 上形 成 的。三 语 习 得 涉 及 的跨 语 言 影 响极 其 复
用语 言 学家 奥德 林 O l di n指 出 ,当学 习者 已掌 握 两 门语 言时 , 两种 语 言都 会 对 第 三 种 语 言 的学 这 习产 生影 响 , 就是 说 学 习者 原 有 的语 言 知识 都 也
三语习得机制国内外研究综述_刘韶华
“第三语言”(L3)并不具体指语言的数目,而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L1)和已经掌握的其他语言(L2)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Jorda ,2005)。
“近年来国外学者从心理语言学(词汇习得、语种的选择、跨语言影响)、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普遍语法等多个角度对三语习得进行了深入研究”(陶伟等,2012)。
尽管国内三语习得研究才开始起步,但是在三语习得的理论、三语习得机制、三语习得教学、三语习得学习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硕果。
本文拟对国内外三语习得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三语习得的研究队伍中。
一、国外研究自Ringbom (1987)《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的发表标志着三语习得研究的正式开始,学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三语习得的理论背景、三语教学、三语使用现状((Hoffman ,1985;Thomas ,1988)。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内容开始涉及到三语学习者的语言特征和各种社会与心理因素等(Clyne ,1997;Cenoz ,et al ,2001;Jessener ,2006;Leung ,2009),其中有关语言习得机制的重要研究成果体现以下两大领域。
第一,元语言意识研究。
元语言意识(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是个体反思与运用语言结构特征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的分析和语言加工的控制(Baker ,2001)。
元语言意识是提高多语学习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De Angelis ,2007)。
国外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多语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发现多语习得经历能促进多语学习者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元语言意识的发展。
例如,多语习得者的多语言意识有利于语音和词汇学习(Thomas ,1988),其掌握的语言越多,句法能力就越强(Kemp ,2001),而且他们比单语习得者在语用意识和语用产出方面更具有语言学习和语言认知的优势,能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发现语言规则(Nayak,et al,2005)。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论文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论文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论文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将多语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双语研究。
然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需求增强,这种交流可能是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
在此背景下,多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语习得研究作为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三语习得的文献进行梳理,剖析了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三语习得后续研究的发展做出展望。
二、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肇始于Hoffman和Thomas的研究。
Hoffman 的著作Language Acquisitionin Two Trilingual Children 是三语习得研究的典型作品。
Hoffman 在此研究中主要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方面跟踪调查两个从小同时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与习得。
在此期间,Cenoz,Gorter,Kemp &Jorda 等学者对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enoz & Gorter探究了在巴斯克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语环境下写作技能的培养,并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与交互。
语言学家Kemp给多语现象下了定义,他所提及的影响元语言意识的变化因素为三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包括语言习得者同时掌握的两门语言,学习者的读写能力、成熟度、学校教育等因素。
Jorda基于言语行为和语用能力的分析,阐述了三语语用意识的产生以及影响。
语言学家De Angelis 探究了习得的语言之间的距离、近因的使用、语言习得的顺序、文本的形式和对目标语与源语言的熟练程度。
三、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相比,国内的三语习得研究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较晚。
从已有的三语教育研究成果可知,国内三语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
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缘起与进展
洲公 民能说除母语外 的另外两 门外语 的 目标 。欧盟 多 语政 策的两个层面相互联 系 : 第一 , 能说外语 的人 可以 更方便 地旅 行或移居 到他 国 , 以更 宽容 地看 待他 国 可 文化 习俗 。第二 , 对他 国对能 说 自己 民族语 言 的外来 者也 会更欢迎 、 更包容 , 进而尊重对方 的文化 习俗 。欧
后“ 三语 习得 ” 究提供有 效的借 鉴 ; 研 也通过 对这 个问题的探讨 , 为我 国多元 文化 下的 少数 民族外语教 育提供一 些有益参 考, 有助 于制定既符合 当前社会 、 经济 、 文化发展 需要 , 又符合外语教育 自身特 点和规律 的政策 , 而提 高我 国少数 民族地 区外语 从
21 0 0荨 饕 4冀
仆 ;簪 譬 , 筹 军 辛 f j 宅 措 ‘辱!
.
牛 砧
)
【4 J .
( 蓼 12 ) 2
J1Il t O1]l) .  ̄ {Guz o 、 £i t t n l is()l s1 d sco ce  ̄ FJ ih u U sl jrNai aie 1i. ,’ e s ) o l I1 7h o il ln s
j 2 0 . 0l
国外“ 三语习得” 研究
口 曾 丽
缘起与进展
( 州 民族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州 贵 贵 I贵 阳 5 02 ) 5 05
摘 要 : 过 对 国外 “ 语 习得 ” 通 三 的研 究缘 起 、 究 的现 状 、 点 以及 研 究 涉 及 层 面 的 分 析 , 现 有 价 值 的观 点 , 我 国今 研 特 发 为
巴斯 克 语 、 利 西 亚 语 。西 班 牙 新 宪 法 确 认 西 班 牙 语 加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
2019年5月第32卷第3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May2019Vol.32No.3doi:10.3969/j.issn.1674 ̄6341.2019.03.048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李建荣(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ꎬ黑龙江黑河164300)㊀㊀摘㊀要:采用内容分析法ꎬ对2004-2018年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文献进行梳理ꎬ探究国内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整体趋势和研究特点ꎮ研究结果显示ꎬ近十余年国内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呈波动式发展趋势ꎬ研究范畴涵盖少数民族三语教育㊁元语言意识和语言迁移等交叉内容ꎮ指出目前研究中待发展的空间ꎬ并提出相关建议ꎮ关键词:少数民族ꎻ三语习得研究ꎻ外语教育中图分类号:H319.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 ̄6341(2019)03 ̄0150 ̄03AReviewontheStudyofMinorityStudents TrilingualAcquisitioninChinaLIJian-rong(HeiheUniversityꎬHeihe164300ꎬChina)Abstract:Adoptcontentanalysismethodtosortouttheliteratureontrilingualacquisitionofethnicminoritiesfrom2004to2018ꎬandexploretheoveralltrendandresearchcharacteristicsoftrilingualacquisitionofethnicminoritiesinChina.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studyoftrilingualacquisitionofethnicminoritiesinChinahasafluctuatingdevelopmenttrendinthepastdecadeꎬandtheresearchscopecoverstheinterdisciplinarycontentoftrilingualeducationꎬmetalinguisticaware ̄nessandlanguagetransferofethnicminorities.Pointouttheroomforfurtherdevelopment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Keywords:EthnicminoritiesꎻThestudyoftrilingualacquisitionꎻForeignlanguageeducation㊀㊀收稿日期:2019 ̄03 ̄1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一带一路 视域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外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17YYE419)的阶段性成果ꎮ作者简介:李建荣(1973 )ꎬ女ꎬ黑龙江嫩江人ꎬ教授ꎮ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ꎮ0㊀引言国外学者对三语习得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ꎮ国内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比国外晚ꎬ始于本世纪初ꎬ但近年来ꎬ三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研究者的关注ꎬ而且研究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ꎮ三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和第二语言之外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ꎮ因此ꎬ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母语和汉语后的外语学习属于三语习得的范畴ꎮ本文检索整理近十多年来国内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研究文献ꎬ分析研究整体趋势和内容ꎬ反思研究的不足ꎬ以期为少数民族三语教学及研究提供启示ꎮ1㊀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回顾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了近十五年(2004-2018年)有关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文献ꎬ输入 少数民族三语习得 ꎬ在检索项为 主题 的状态下ꎬ显示有关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文献共219篇ꎬ去除无关检索结果5篇ꎬ共计相关有效文献214篇ꎮ在这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ꎬ梳理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趋向和研究内容ꎮ1.1㊀整体趋向从2004-2018年ꎬ研究论文数量总体上存在差异ꎮ从研究文献的发表年份来看ꎬ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研究呈现出波动式发展的趋势(如图1)ꎮ图1㊀2004-2018年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文献的数量统计2004-2009年期间ꎬ研究相对较少ꎻ从2010年开始ꎬ研究成果数量开始稳步增加ꎻ2012年开始研究文献增长幅度明显ꎬ研究的力度急剧加大ꎬ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ꎻ2013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峰值(分别为33篇和37篇)ꎮ教育界对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日益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外语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ꎮ1.2㊀研究内容在以 篇名 为检索项条件下ꎬ共计相关文献42篇(见表1)ꎬ有较多交叉研究范畴ꎬ研究内容呈现出多元化态势ꎮ051㊀表1中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概况研究内容文献数量(篇)所占比例三语习得3324.09%少数民族学生2823.34%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及教育1913.87%少数民族地区96.57%语言习得及语言获得85.84%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学习75.11%第三语言及外语教育75.11%元语言意识及语言距离64.38%语言迁移及语际影响42.92%㊀㊀统计结果显示ꎬ少数民族三语习得涉及的研究领域涵盖三语习得㊁少数民族三语教育㊁元语言意识和语言迁移等方面ꎮ以下按照上述研究数量分类ꎬ对具体研究内容进行阐述ꎮ1.2.1㊀影响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因素研究国内学者对影响三语习得因素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具体ꎬ既有理论探讨ꎬ也有针对某个特定因素的实证性研究ꎮ第三语言与母语和汉语的距离㊁语言习得的顺序㊁学生的语言水平㊁学习动机㊁学习策略和学生的年龄及语言环境等都是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ꎬ国内学者对影响三语习得因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增加ꎮ欧亚丽和刘承宇(2009)在分析了某高校蒙古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和原因后ꎬ得出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对三语习得效果的影响超过了语言类型距离对三语习得效果的影响这一结论ꎮ蔡凤珍和杨忠(2010)调查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汉语在三语习得中是否对他们产生影响ꎬ研究结论是二语水平对三语习得有显著的影响ꎬ学生们不是通过母语来习得三语ꎬ而是通过二语来习得三语的ꎬ并且汉语水平与英语水平成正比关系ꎮ练丽娟和邓雪琴(2017)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为研究对象ꎬ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三语习得特点ꎬ总结出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教育环境㊁语际迁移和背景语言等语言因素ꎬ动机㊁文化和语言认同等情感因素和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因素ꎬ并阐述了每个因素对语言生成过程的影响ꎬ提出了三语习得的有效路径ꎮ综上所述ꎬ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ꎬ因为其认知系统有别于汉族学生ꎬ客观语言距离㊁学生的心理语言距离㊁学生的元语言意识和背景语言的水平都有可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三语学习ꎬ是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ꎮ这些研究结果对提高三语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和借鉴价值ꎮ1.2.2㊀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第三语言教育现状研究从全国情况来看ꎬ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ꎮ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经历从母语㊁汉语到外语这样一个三语过程ꎬ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和思维方式与汉族学生有很大差别ꎮ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教育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水平ꎬ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多民族的特点ꎬ对多语和多文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进行研究ꎬ力争建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三语教学研究体系ꎮ滕峻弘(2015)对麻阳苗族自治县两所有代表性的初中进行调查ꎬ发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ꎬ英语整体水平偏低ꎬ教学设施条件落后ꎬ教师专业素质较低ꎬ教学评价形式单一ꎮ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ꎬ找到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下的原因ꎬ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促进苗区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ꎮ裴邦清(2016)分析了三语习得理论下的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区多语言环境英语教育现状ꎬ提出应构建以三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质量ꎬ如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条件ꎬ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教师的综合素质ꎬ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ꎬ采用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等ꎮ杨斯琦(2017)通过问卷㊁访谈及课堂观摩等方法对云南省167名傣族小学生和1名英语教师㊁1名教学管理者㊁12名家长进行调查研究ꎬ研究结果显示ꎬ傣族地区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ꎬ师资力量薄弱ꎬ英语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不高ꎬ傣族学生学习状况不佳ꎮ另外还有ꎬ教学资源匮乏ꎬ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ꎮ文献在课程设置㊁教师队伍㊁傣族学生英语学习㊁教学资源㊁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复杂ꎬ民族种类具有多样性ꎬ各个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不平衡ꎬ因此ꎬ三语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ꎮ国内学者在三语习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ꎬ对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ꎬ并提出了相应建议ꎬ这些建议对改进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现状有很大促进作用ꎮ1.2.3㊀三语习得与元语言意识研究元语言意识在构成个人语言能力素质的要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ꎬ是提高多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ꎮ三语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元语言意识的发展是三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ꎬ主要体现在语音㊁句法㊁词汇和语用意识方面的能力拓展ꎮ研究者主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过程中语音㊁词汇和句法意识等元语言意识的研究ꎬ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多种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征ꎬ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ꎮ曾丽(2010ꎬ2011)从三语习得和元语言意识的发展两个方面ꎬ研究分析了苗族单语学生㊁双语学生和双语学生学习第三语言后的元语言意识情况ꎮ研究结果显示ꎬ苗族学生的元语言意识从第一语言㊁第二语言到第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呈现发展态势ꎬ其发展过程受到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㊁语言类型以及年龄的影响ꎮ该研究建议ꎬ学校制定苗族学生的外语教育政策时应考虑学生多语学习发展起来的元语言意识状况和影响元语言意识发展的因素ꎮ李增垠(2016)对藏族单语学生和双语学生的元语言意识在语音㊁词汇㊁句法以及语用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ꎮ研究发现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的元语言意识会随着语言数量的增加㊁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年龄的增长而发展ꎬ但是学生元语言意识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却有差异ꎮ从其他的一些研究中还可发现ꎬ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发展与元语言意识也有密切的关系ꎬ对它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ꎬ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外语教育产生很大的启示ꎮ1.2.4㊀少数民族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很多三语习得文献中都涉及对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ꎮ151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语音㊁词汇㊁语法㊁语义和语用方面对三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进行研究ꎬ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迁移的因素大体归纳为语言类型㊁二语地位㊁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和语言距离等ꎮ苏梅(2009)通过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英语句法习得进行研究ꎬ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习得中有负迁移现象ꎬ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第二语言汉语ꎮ田有兰和刘彬(2012)从语用和社交两个方面对傣㊁彝㊁白㊁哈尼族学生英语学习进行研究ꎬ发现这四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都具有负迁移的特征ꎮ研究发现造成此类迁移的原因是ꎬ学生会不自觉地在语义和句法上寻找与其母语相同的地方ꎬ因此在目的语交流中混淆地使用了语用策略ꎮ何晓军(2014)以四川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为例ꎬ对藏族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情况进行数据分析ꎬ发现语言距离越近ꎬ迁移作用越明显ꎮ另外ꎬ背景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会促进正迁移ꎮ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ꎬ目前国内文献多以正迁移和负迁移研究为主ꎬ涉及三语对二语㊁母语或者二语对母语的逆向迁移研究较少ꎮ另外ꎬ文献研究基本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的方法ꎬ以文献介绍㊁分析和概括为主的非实证研究成果居多ꎮ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国家对多语人才需求的增多ꎬ还需要更多的语料及实证研究来进一步丰富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种类ꎬ揭示出少数民族语言习得的规律ꎮ2㊀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的不足和启示近十五年来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学习者三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均有一定发展ꎬ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ꎬ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ꎮ2.1㊀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丰富综合目前的研究多数是对现有理论进行阐释和总结经验的定性研究ꎬ含有数据的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少ꎬ方法比较单一ꎮ在本文统计的214篇中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文献收集数据的方法中ꎬ调查问卷和访谈占的比例较多ꎬ基于学习实践过程ꎬ探究母语㊁二语和三语之间相互迁移的实证研究还很欠缺ꎬ缺少系统㊁全面的实证材料ꎮ所以ꎬ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有必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采集数据ꎬ进行全方位㊁多变量的研究和动态考察ꎬ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视角ꎬ揭示出更多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内在规律ꎮ2.2㊀部分研究内容有待拓展深化有的文献研究内容太宏观和笼统ꎬ未能针对某一点进行深度剖析和挖掘ꎮ有关语言迁移的研究ꎬ大多文献只关注了正㊁负迁移过程ꎬ却没有探究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言对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逆向迁移ꎮ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ꎬ很多研究仅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跟汉族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同ꎬ却并没有真正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过程中在情感㊁策略和动机等因素方面的特点ꎮ今后ꎬ可以结合逆向迁移和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薄弱领域的研究ꎮ2.3㊀研究对象还需均衡目前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维吾尔族㊁蒙古族和苗族的初中生和本科生ꎬ少量研究关注少数民族初中英语教师和管理者ꎬ很少有研究涉及高中生和研究生等学生群体ꎮ第三语言研究对象多集中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ꎬ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为主ꎬ对其他语言的研究较少ꎮ在三语习得过程中ꎬ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语言类别所产生的迁移现象㊁元语言意识的发展不同ꎬ因此ꎬ在未来研究中ꎬ我们还需均衡研究对象ꎬ研究不同三语习得群体的民族特征及个体特征ꎬ进而全面阐释和理解此领域的发展状况ꎮ综上所述ꎬ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者还需关注除维吾尔族㊁苗族和蒙古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ꎬ进一步拓展三语习得研究涉及的领域ꎬ如逆向迁移㊁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三语习得认知特点和语言距离相差较大的语言研究ꎮ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ꎬ增加实证研究ꎬ提升研究结果的确凿性ꎮ研究者还要通过从实践到理论㊁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研究将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培训中ꎬ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ꎮ参考文献:[1]蔡凤珍ꎬ杨忠.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ꎬ2010(2). [2]何晓军.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影响 以四川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为例[J].外国语文ꎬ2014(1). [3]李增垠.藏族学生在第三语言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6(1).[4]练丽娟ꎬ邓雪琴.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生成路径 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语言与翻译ꎬ2017(3).[5]欧亚丽ꎬ刘承宇.语言距离对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蒙古族学生语音迁移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ꎬ2009(4).[6]裴邦清.基于三语习得理论的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区多语言环境下英语教育现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ꎬ2016(6).[7]苏梅.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句法负迁移现象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ꎬ2009.[8]滕峻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ꎬ2015. [9]田有兰ꎬ刘彬.三语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对比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2(5). [10]杨斯琦.傣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以云南省景谷县X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ꎬ2017.[11]曾丽.从 三语习得 视阈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ꎬ2012(1).[12]曾丽.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D].成都:西南大学ꎬ2010.责任编辑:李增华251。
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
语言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三语习得状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或第三语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语言迁移的挑战。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旧有的语言知识对其造成的干扰和帮助。
在语言迁移的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语言迁移现象对于促进三语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语言迁移理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英语)和第三语言(日语)时的语言迁移现象。
首先,研究发现,学生在接受外语教育之前,他们母语的指称系统、语法结构和语音特征对于其学习新语言的影响较大。
例如,中文和日语的语法结构和音节规则较为相似,这将有助于中文母语学生学习日语。
另一方面,中文和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相差较大,因此对于中文母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时可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语法理解。
其次,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结果会对其第三语言学习产生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如果学生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他们在学习另一门语言时,对之前学的语言的知识应用,并在这两门语言之间进行迁移。
因此,英语能力较强的中国大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可能会受到英语知识的干扰,比如在一些日语单词和词汇上出现英语化的倾向。
最后,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迁移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记忆。
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语言时,可以通过迁移来提高其词汇量和语言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将已知的语法规则应用于新语言中,从而更快地掌握新语言的语法结构。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对已知语言和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来更快地理解新语言的发音和词汇。
但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隔离,避免出现混淆或口误的情况。
总之,在三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因此,学生应该利用语言迁移的优点,同时也应该提高他们连接不同语言之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以便于更好地运用不同语言的知识。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述评
接触相当频繁 , 少数 民族语言的地位得到了越来 越 多 的国家 和地 区的 承认 , 些 现 象 都 为三 语 习 这
得 提供 了必 要 的社 会 和教育 环境 。在我 国民族教
后期 ( o m n18 ; hm s18 ) , H f a 95 T o a 9 8 其研究 高 f 峰期是在 9 0年 代 末 至 2 1世 纪 初 ( eo 0 1 C nz20 ; K m 0 1Jra20 ) e p20 ; d 05 ] o 。很 多著 名 学 者 都纷纷从各个角度探讨三语习得的理论背景, 给 出定义 , 并针对实际教学 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
国 内有 些 高 校 开 设 了双 外 语 专 业 , “ 语 专 业 即 外
、
三语 习得 研 究现状
国外对三语 习得的研究始于 2 世纪 8 O O年代
+ 第二外语” 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看出, 国内对
收稿 日期 :0 1 0 0 2 1 — 7— 5 作者简 介: 李佳( 97一) 女 , 17 , 汉族 , 州安顺人 , 贵 云南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 , 士。 硕
语产生和习得 的影响较大 : 如果词汇借用 在实义
词上 比在功能词上 L 和 L 1 2在类型上与 目的语越 接近 , 就越有 可能被借用到 L 3中。其次 , 2在 L 语 言类 型 上越 接 近 目的语 , 三语 学 习者 越 有 可 能 使用 L 。也就是说 , 言距离 比 L 2 语 2对三语 习得
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综述
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综述外语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国内外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也越发受到重视。
在外语学习中,自主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核心理念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在国外,自主学习理论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策略等研究课题,倡导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提供学习情境和资源,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
而在国内,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等问题。
国内学者还致力于将自主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控制,而自主学习理论的应用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和主动性。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以及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和控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能,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整理、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等。
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基于外语教学的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国外第三语言习得语言迁移研究评述
国外第三语言习得语言迁移研究评述作者:段然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7期摘要:语言迁移是国外三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目前的成果集中在迁移来源的探索、影响因素的确定等,已挖掘的因素有:语言类型相似性、“二语地位”、语言水平、近现性等。
句法层面的迁移研究也十分突出,相继提出“累积强化模式”“ 语言类型优选模型”等理论。
对国外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不仅可以加深对迁移本质的理解,更能推动国内汉语作为第三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三语习得;语言迁移;句法迁移一、第三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三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三语习得”)一直被学界归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分支。
Gass (1996:318)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了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语言的习得,并且这之间没有区别。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语言多样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区分二语习得和三语习得的必要性,开始呼吁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三语习得涉及了多种语言之间、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因而更加复杂。
Fouser(2001:150)以“L3”来表示三语习得,De Angelis(2007:10)以“第三语言或多语(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来泛指第三语言、第四语言乃至第n种语言。
Herdina & Jessner(2000:84-98)将三语习得的特点归纳为:非线性发展;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维持性、可逆性、稳定性;相互依存性;质变性。
在实际层面上,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的多语者和多语习得迫使我们站在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去探寻语言习得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语习得得到真正关注,在欧洲和北美迅速发展,多是与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多语教育领域相结合。
目前三语习得的研究已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研究的重点逐渐集中在多语之间的语言迁移、元语言意识发展、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三语习得研究等;涉及的语种则包括英语、法语等印欧语系及日语、韩语等非印欧语系30多种语言。
综述国内国外会话分析研究.docx
综述国内国外会话分析研究一、会话分析的社会学溯源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缩写为CA),也称谈话分析,是研究人类语言互动交际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会话以及机构会话,所谓“机构性会话”,是指会话中至少有一方是一个正式机构中的成员,并且谈话具有任务取向,如课堂中的师生之间、医院里的医患之间以及法庭中控辩双方之间的会话。
会话分析的概念由美国的社会学家HarveySacks和E.A.Schegloff在美国洛杉矶的自杀预防中心研究求助者的电话录音时共同提出。
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源头是社会学家Garfinkel[1]所提出的民俗学方法论(ethonometh-odology)和社会学家Goffman所提出的互动交际理论。
[2](P287)会话分析把会话看成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会话行为建构的方法,强调会话的本地意义(local meaning)和语境的重要性,这些都与民俗学方法论所持的观点一致。
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两者的研究范围都包括研究“常识的不可见性”(invisibility of common-sense);(2)会话分析的话语序列组织(sequenceorganization)与民俗学方法论研究的指示性表达(indexical expressions)在一定程度上是同质的;(3)会话分析的过程很好地解释了民俗学方法论所关注的日常行为的“体验性产出”(embodiedproduction)这一问题,所谓体验性产出是指日常行为由行为双方在行动过程中逐步构建,这一构建过程基于双方在行动过程中的即时理解和认知。
[3](P385-418)另一位对会话分析研究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Erving Goffman.Goffman的研究关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际活动(face-to-face interaction),他认为对日常行为的恰当描述意义重大但极为困难。
语言迁移与二语、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语 言学 习者在 学 习第 二种 语 言 ( 二语 ) 时, 母 语
( 一语) 的语 言 规 则 和 表 达 习 惯 应 用 于所 学 目的 语 的语言 现 象 称 之 为 语 言 迁 移 , 又称 “ 语 际影 响” 或 “ 跨 语 言影 响” 。母 语 在形 式 、 结 构、 规 则 和 意 义 上 和 目的语一 致 时 , 有 助 于语 言学 习 者 更 快 地 理 解 目
输 出和输 入 中 的错 误 , 从 而使 学 习者 不 犯 或尽 可 能
少犯 错误 。 L a d o认 为 语 言 迁 移 现 象 是 语 言 习 惯 中
的 主要 障碍 , 主张在 教学 中通 过语 言对 比 , 促 进正 迁
移 的发生 , 防 止 和纠 正 负 迁 移 。其 建 议 对学 习者 的
主题 的文章 共 有 1 3 8 0篇 ; 以“ 习得理论” 为 主 题 词 的文 章有 2 8 0 0篇 ; 以“ 二 语 习得 ” 为 主 题 的 文 章 有 7 7 1 0篇 之 多 。文 章 来 源 有 学 术 期 刊 、 国际会 议 、 国 内会 议 、 博 士学位 论 文 、 硕 士学 位论 文 、 报 纸等 ; 涉及 的学科 有 外 国语 言 文 字 、 中 国语 言 文 字 、 教育学、 心 理学 、 社会 学 、 统计 学 等多 学科 领域 。
语言迁移 与二语 、 三 语 习得 研 究 综 述
陈桂 华
(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6)
摘
要: 2 0世 纪 6 0年 代 以 来 , 语 言 迁移 理 论 、 语 言 习得 理 论 , 特 别 是 二 语 习 得 理 论 一 直 是 应 用语 言 学研 究 领 域 的 重要 课 题 。 在 世 界 文 化 多 元化 、 经 济 一 体化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借 助 二 语 习得 研 究 的 成 果 , 三 语 习得 研 究 成 为 应 用 语 言 学 新 的 研 究 热 点 。 三 语 习得 探 究在 一 语 、 二 语 的 同 时 影 响 下 所 涉 及 的 更 为 复 杂 的社 会 和 心 理 因
三语习得研究概述
一 次 国际三语研究会议 ,并分别于 2005年 、2007 其他类型。也有些 习得者处 于这几种情况之间 ,
年 、2009年 、201 1年 在 瑞 士弗 里堡 、英 国斯 特 灵 、 或在生 活 中会从 一 种类 型转 化为 另 一种类 型 。他
意大利博 一博尔扎诺 自由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举 还 认 为第 三种 类 型 ,即在 学 校 这 种 环境 下 学 习三
第 29卷 第 7期 2013年 7月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
V01.29.No.7 Ju1.2013
三 语 习得研 究 概 述 来自张武江 ,张 ·卓2
(1.2.北 京 电子科 技学 院 ,北京 100070)
摘要 :三语/多语 习得研 究始于 20世 纪 70年代初期 。在 20世 纪 9O年代后 期和本世 纪初 出现 了一 个发 展 高峰期 ,出版 了一 系列重要 作 品。 国外在 三语 习得研 究的理论 模 式建设 、研 究方 法方 面都作 出了重要 贡 献 。国 内的三 多语 习得研 究,尤其是 少数 民族 学生 L3习得研 究,落后 于西方。另外 ,中西方在 三 多语 习得研 究方面还存在 一些不足 。
1999年 ,在英 国维 多 利 大 学 Jasone Cenoz、奥 地利 因斯布卢克大学 Ulrike Jessner教授和德国
达姆 施塔 特 大 学 Britta Hufeissen教 授 的倡 导 下 , 第一届国际三语 习得与三语现象研究会议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il Third Langu age Acquisi—
国外“三语习得”研究述评
一
、
引 言
究在西方语言学研究领域 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 也引起 了国内外语教学研究 界的关注 与思考 ¨ 。在 我 国这样
一
三语习得是指除学习者的第一种语言 ( 1 和已经掌 L) 握的第二语 言 ( 2 之外 目前 正 在学 习 的一 种或 多种 语 L) 言 j 。近年来 , 世界经济全球 化不断深 入 , 口流 动 日趋 人 频繁 、 语在 全球 范围 内的推 广、 英 越来 越多 的 国家 和地 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e r s: h r a g a e Ac u s in; Me ai g i i wa e e s C o s —ln it n u n e;Unv r a y wo d T i L n d u g q ii o t tl u s c A r n s ; r s n t ig s c If e c u i l i es l
Re i w f Re e r he v e o s a c s Abr a n i d La ua e A c u sto o d i Th r ng g q i ii n
ZENG i L
( col f o i agae,G i o oeef a oa t sG i n , uzo ,50 5 S ho o r g L nugs uz uC l g r t nli , uy g G i u5 02 ) F en h l o N i ie a h
c e a e t o et u t e e n er lt n h p b t e eu ie s l ̄ a a r n i a g a e a q ii o . h sh v o b d n of r rd f e t e ai s i we n t n v r a rn ma a d t r l u g c u st n e h i h o e h hd n i
近二十年第三语言习得研究综述
3、第三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策略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策略,如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策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 果。
结论
结论
近二十年来,第三语言习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对第三语言习得的 定义、特点、影响因素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尽管研究成果丰硕,但研究仍存在不足和空白之处。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第三语 言的使用、认
结论
知机制、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通过不断深入探索,我们 期待在未来能够为第三语言习得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语言习得看第三语言习得
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除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 也就是第二语言。对于许多学习者来说,英语和德语常常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学习 的重要选择。然而,英语和德语的词序规则有很大的差异,这给学习者带来了不 小的挑战。
研究方法
班牙语)时的表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词序对比对第三语言习得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和德语词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了明显影响。学 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得分高于学习德语作为第二语 言的学习者。此外,他们在学习第三语言时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学习德语作为第二 语言的学习者。
2、第三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限,如实证研究能够揭示实际现象,但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实验设计的影响; 文献研究能够梳理历史脉络,但可能受到文献来源和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语料 库分析能够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但可能受到语料库规模和质量的影响。
论外国三语习得对国内英语的启发-模板
论外国三语习得对国内英语的启发1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三语迁移研究多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来源,普遍语法是否可及,参数值能否得到重建,功能语类是否得以体现,以及近年来开始讨论的第三语言句法系统的损伤问题。
Vinnitskaya等人(20XX,20XX)对母语为卡萨克语,第二语言为俄语,第三语言为英语的儿童和成人为被试,考察他们限定性关系从句的习得情况。
结果发现,在限定性关系从句上英语三语习得者的表现与母语为俄语(中心语在前)的英语(中心语在前)习得者相似,二语中的标记词短语特征迁移到了三语;儿童三语习得者的目标语处于发展之中,与一语习得较为相似,而成人三语学习者能够将二语句法特征匹配到三语中,从而能较快习得三语中相应的句法。
其他很多学者还从介词、主谓一致、特殊句型、性和数等层面对三语习得者进行了考察。
2多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影响因素在三语学习中语言迁移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和二语习得相比,影响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的因素会更多。
语言类型距离许多学者认为多语习得者会从他认为与正在习得的语言距离最近的语言中借用更多的语言知识促进目标语的习得。
当语言类型距离和二语地位或近现率同时发生作用时,语言类型距离的影响会更大。
二语和三语水平由于三语习得涉及两种非母语的语言,习得者的L2和L3的水平都会对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产生作用,同时也会对L1的迁移或L2迁移产生作用,这使L3习得中语言水平因素研究更为复杂。
二语和三语地位另一个影响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重要因素是第二语言的地位。
许多学者通过对三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认为三语习得者尤其在最初阶段使用三语时,倾向于迁移母语以外的外语知识,他们经常在L3产出(尤其是词汇)中无意识地使用部分L2成分,而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我国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特点国外的三语习得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而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大体上可分为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印欧语系等5个语系。
大学生三语或多语习得研究
大学生三语或多语习得研究摘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工程。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在未来世界舞台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言是传播中国声音、掌握世界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单一的外语教育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业人才的要求了。
因此本论文在三语习得理论框架下,对当下大学生的三语或多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大学生的三语学习提出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三语习得一、项目介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类型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本论文研究属于创新训练项目,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注重研究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思想认识、道德水准、业务能力等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是祖国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
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和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语言首当其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最有效的工具。
而且校园里三语或多语现象已然较多,大学生的多外语学习需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本项目基于三语习得理论,对大学生的三语和多语学习情况展开了探讨。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三语习得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三语”并不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具体数字,而是一个整体概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更新尤其是近20多年对三语习得理论的广泛研究,单纯的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人类语言能力的理解了,三语习得正在成为国内外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或者说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将多语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双语研究。
然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需求增强,这种交流可能是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
在此背景下,多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语习得研究作为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三语习得的文献进行梳理,剖析了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三语习得后续研究的发展做出展望。
二、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肇始于Hoffman和Thomas 的研究。
Hoffman 的著作Language Acquisitionin Two Trilingual Children 是三语习得研究的典型作品。
Hoffman 在此研究中主要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方面跟踪调查两个从小同时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与习得。
在此期间,Cenoz,Gorter,Kemp &Jorda 等学者对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
Cenoz & Gorter探究了在巴斯克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语环境下写作技能的培养,并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与交互。
语言学家Kemp给多语现象下了定义,他所提及的影响元语言意识的变化因素为三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包括语言习得者同时掌握的两门语言,学习者的读写能力、成熟度、学校教育等因素。
Jorda基于言语行为和语用能力的分析,阐述了三语语用意识的产生以及影响。
语言学家De Angelis探究了习得的语言之间的距离、近因的使用、语言习得的顺序、文本的形式和对目标语与源语言的熟练程度。
三、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与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相比,国内的三语习得研究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较晚。
从已有的三语教育研究成果可知,国内三语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
从研究理论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语习得与汉族学生的二语习得进行对比研究,将语言迁移理论、认知优势理论、语言损耗理论、文化濡化、涵化理论、元语言意识理论运用到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研究中。
关于研究领域,学者们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神经学、教育学等方面展开了
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时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解决办法和途径。
就研究内容和方向而言,国内三语习得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三语教育现状
国内不少学者对三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姜秋霞和刘全国对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做了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教学条件和与语言接触的限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掌握英语是极其困难的。
胡德映(P99-120)的研究发现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并没有在外语学习上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因为授课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几乎不会考虑或者时常忽略学生的双语(汉语和民族语)能力以及由双语能力导致的认知差异。
张贞爱等发现相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质量和三语教育认同都较高。
(二)语码转换
在国内,从语码转换这一视角研究三语习得的学者较多。
刘全国研究了中国西部的藏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三语习得的语码转换。
他在研究过程中观察了藏族学生的英语课堂并记录下课堂中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对中国的语码转换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并为国
内外关注中国三语习得研究的学者提供了研究证据。
吴白音那,文秋芳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某蒙古族学校3名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探究了三语环境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功能及其分布特征。
(三)学习动机
原一川对中国云南省的500 多个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云南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大多数取决于他们在目标语言学习中获得的分数。
同时,原一川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言动机的因素还包括他们对目标语的态度,目标语背后所涵盖的文化,学习中的焦虑以及学习的内在动机等。
四、未来研究展望
由以上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概况可知,国内外的三语习得研究都关注了语言学习的动机、态度、障碍、语言迁移、二语和母语的影响以及语言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短期的抽样调查,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纵向实证研究较少,不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认为,未来对三语问题的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按“三语语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关三语语用的文章只有9 篇,因
此,国内学者可以结合国内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的特有现象,拓展三语习得在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分析三语语用的产生与语用意识。
第二,将三语习得研究渗透到语言各层次,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篇等层次。
通过对国内24 种主要外语类期刊有关三语习得的文章进行归纳,发现对词汇的研究居多,而对语音的研究只有8 篇,未来对语音层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第三,国内的三语习得主要集中在对藏语、彝语、状语、苗语、蒙古语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少数民族语中,有助于丰富语言文字的研究。
第四,探索三语习得研究的新方法,将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相结合,提供更多有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作为支撑的研究报告。
第五,目前探究二语对三语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反过来研究三语对二语的影响的并不多见。
因此,三语习得对二语习得的逆向影响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