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言
本文旨在研究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旅游业是兰州市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兰州市旅游业的现状,我们将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兰州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旅游资源丰富
兰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兰州黄河湿地、兰州七里河文化景区等。
这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
1.2 旅游设施落后
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兰州市的旅游设施相对落后,如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品质和数量都有待提高。
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2.1 提升旅游设施品质
通过增加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提升其品质和数量,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供在线预订、导游服务等,进一步便利游客的旅行计划。
2.2 加强旅游行业协作
兰州市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相关方应加强协作,通过共同
开展旅游推广、联合举办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兰州市旅游业的整
体竞争力。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
协作的重要内容。
结论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旅游设
施落后等问题。
通过提升旅游设施品质、加强协作等对策,将能够
促进兰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O 引言 31景点分散 、 . 空间联系不畅 , 旅游资源总体开发程度 不高 甘 旅 游 业 作 为 全 球 的 朝 阳 产 业 取 得 了突 飞 猛 进 的发 展 , 国 正 在 肃 呈东 西 长 南 北 窄 的 狭 长 地 带 , 东 南 到 西 北 1 5 k , j最 宽 处 中 从 65m 南 E 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西部是 2 世纪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 , 5 0 m, 窄处 2 k 旅游资源丰度较低 , 1 3k 最 5 m, 居全国第 1 7位 。景点之 而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有着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 的民俗风情。 间距离较远 , 例如兰州黄河风情线距敦煌莫高窟约 1 0 k 2 0 m。旅游发 近几 年甘 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趋 势 迅 猛 , 其 发展 总体 水 平 仍 然较 低 。 但 展缺乏统一规 划, 景点之 间各 自为政, 难以形成统一的有规模 的旅游 1甘肃省旅游资源概述 品 牌 。 外 线旅 游 设 施 建 设 较差 , 务 设施 还 不 配套 , 观资 源 的 开 发 服 景 甘肃 是中华文化 的发祥地之一 , 其古迹与建筑类资源特 色最 为 较 单 一 , 如甘 南 大 草原 等 旅 游 资 源开 发 仅 以 人 文景 观 为 主 。 自然 、 例 具 代 表性 的 为世 界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的 艺 术宝 库 — — 敦 煌 莫 高 窟 , 中国 32旅 游产品 结构单调 , 乏特色 旅游 业涉 及行 、 、 、 . 缺 游 住 食、 最 大 的 室 内泥 态 卧 佛 — — 张 掖 大 佛 寺 卧 佛 , 国 旅 游 标 志— — 武威 购 、 等 多 个 方 面 , 一 个综 合 性 很 强 的产 业 。 但 甘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中 娱 是 雷 台 汉 墓 的铜 奔 马 , 州 白塔 山 、 兰 黄河 水 车 , 教 第 一 名 山— — 崆 峒 的 各 个 环 节 失调 , 交 通 、 宿 、 饮 等 虽 然 基 本 能 满 足 旅 游 市 场 的 道 如 住 餐 山 , 传 佛 教 格 鲁 派 六 大 宗 主 寺 之 一— — 夏 河 拉 卜 寺 , 文 始 祖 需 要 , 问题 多 , 别是 饭 店 结 构 不 合 理 , 藏 楞 人 但 特 能适 应 国 内 一般 游客 群 消 “ 伏羲庙” 等。甘肃地域辽阔 , 自然风光优 美, 独具魅力的甘 南藏族风 费水平而价格适 中又具 有令 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非常少。 情、 苏南裕 固风情 , 让许多人新奇不 已。 截止 2 0 0 8年甘 肃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只有 2 0家。旅游商品中具 8 2 甘 肃 旅 游业 发 展 现 状 有特 色 的且 便 于携 带 、 既具 有纪 念 意 义 又 物有 所 值 的产 品很 少 , 有 仅 21基 础 设 施 较差 , . 整体 发展 水 平 仍 然 较低 旅 游 业 分 发 展 与 其 夜 光 杯 、 包 等 工 艺 品 , 价格 不菲 , 香 且 品种 单 一 。 配套 服 务 的基 础 设 施 , 游 环境 休 戚 相 关 , 甘 肃 省 旅游 业 的基 础 设 旅 而 33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意识差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不 . 施 却 相 对 比较 落后 。甘 肃 主 要 有 一 条 东 西 交通 大动 脉 , 季 时 交通 足 , 旺 生态环境脆弱, 景点及旅游设施 的开发建设、 大量游客 的到来会消 运输能力不足。公路损坏严重 , 交通工具老化、 交通秩序 混乱 , 没 耗 不 足 的水 资 源 , 剧 恶 化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 些景 点 ( 威 沙 漠 公 还 加 有 武 有 为 国 外 游客 服 务 的 出租 车 业 务 。 兰 州 、 煌 机 场 较 小 、 线 较 少 、 园、 敦 航 敦煌 月牙 泉 ) 为缺水 面 临 危险 境地 。 不 少地 方只 关注 眼 前经 济 因 而 航 班 密度 低 。 旅 游商 品品 种 单 一 、 乏 特 色 , 缺 销量 约 占旅 游 收 入 的 十 利益 , 忽视 对旅 游 资源 及 环境 的保 护。 分 之一 。旅 游城 市 和 宾馆 缺 乏高 品 位 、 方 特 色 。 外 旅 游业 从 业 者 地 另 34 缺乏旅游人 才 截 止 2 0 . 0 7年甘肃省全省旅游业从业人数为 专业素质较低, 管理人才及管理体制缺 乏, 旅游市场缺乏规范等原 因 3 9 3人 , 全 国 倒 数 第 四位 。 旅 游 人 才缺 口大 , 游 人 力 资 源 总量 81 居 旅 都导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 的程度。 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 , 而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 专业服务 能力 不够 , 使整 个 甘 肃 旅 游服 务体 系存 在着 服 务 质 量 偏 低 、 管理 不善 致 且 等 问题 , 以适 应 旅 游 业发 展 的需 要 。 难 35旅 游形 象不佳 ,宣传力度不够 甘肃省 处于 西部落后地区 , . 气候地理条件特殊 , 容易让人联想到荒凉、 穷 , 很 贫 直接导致游客们 对甘肃望而却步。 由于观念及资金 因素, 甘肃省对外宣传的力度严重 从 表 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项旅 游产业 实力在 全国 3 1个 省、 不足 , 与其他省份 有很 大差距 。2 0 0 6年甘肃宣传经 费 1 0万 元, 5 而 自治 区 、 直辖 市 中 都 处于 倒 数 行 列 , 数 据 中 直 观 的反 映 出 了甘肃 省 周 边 宁 夏 1 0 从 4 0万 元 , 海 16 青 8 0万 元 , 疆 2 0 新 0 0万 元 , 直 观 的 体 这 旅 游业 的发 展 水平 在 全 国 范 围 内还 处于 较 低 水 平。 现 出甘 肃 省 对 旅 游 宣传 投 入 力度 不 足 , 低 了 对外 的市 场 吸 引 力。 降 22 旅 游产 业 形 象 日趋 明显 , 游 品牌 具 有 一定 影 响力 经 过 2 . 旅 O 4 推 动 甘 肃 省 旅 游 业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相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品位高、 潜力大、 受 41 加 强旅 游软 硬 环 境 的 建设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基 础是 环 境 设 施 , . 广大游客欢迎的景区和景点。 并依托甘肃 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 甘肃省应扩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 了具有 影 响 力的 覆 盖全 省 的旅 游景 区 网络 和 沿丝 绸 之 路 、 以城 市 为依 造。大力培养旅游业 方面 的人才 , 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 , 提高管 托、 布局 合 理 、 主题 突 出 的旅 游线 路 。截 止 目前 , 肃 省 已拥 有 各 类旅 理 与 服 务 水平 , 善 关 规章 制 度 , 范 旅 游业 市 场 。 甘 完 规 游 各 类 旅 游 景 区 、 点 3 0个 , 景 6 已有 中 国优 秀 旅 游 城 市 4座 ; 家 级 国 42创立精品, . 注重包装 , 塑造特色鲜 明的旅游形象 旅游部门应 历 史文 化 名城 4座 ; 国家 级 风景 名 胜 区 3个 ; 家 级 生林 公 园 1 国 : 根 据消 费 者 的经 济 实力 , 5个 进行 多层 次 、 元化 的市 场定 位 与开 发 , 强 多 加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7个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3个。总体而言 , 甘 旅 游资 源开 发 , 丰富 旅游 产 品。 针对 甘肃 不 同地 区旅 游资 源 的特点 , 对 肃 品牌旅游资源数量还是比较丰富, 开发空间仍很大。 不同景点、 景区进行包装 , 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 把甘肃主要几条 23 甘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总体呈上 升趋 势 甘肃 游客人数 旅 游路 线本 身所 具 有 的 文化 内涵 进~ 步 外 化 为各 路 线 “ . 包装 ”注 重 旅 , 从 19 9 9年 6 63 4 .9万 人 次 到 2 0 0 7年 的 2 2 .5 万 人 次 ,增 长 了 游产 品 营销 , 大产 品营 销投 资 : 发 具有 甘肃 特 色 的旅 游纪 念 品。 4 30 加 开 27 .5倍 i 游 收入 从 1 9 旅 9 9年 的 1 .2亿 元 到 2 0 年 的 1 59 91 07 .1亿 1 43 多 方筹 集 资 金 , 大 投 资 力 度 改 变 目前单 靠 政 府 单 方 面 的 . 加 元, 增长 了 5O .6倍。 0 3年 由于“ 20 非典” 影响导致甘肃旅游人数和旅 投入现状 , 加大对外开 放和招商 引资力度 , 争取社会资金 , 同时采取 游 收入 全 面 萎 缩 。但 总体 而 言 ,O年 代 以来 甘 肃 省 旅 游 人 数和 旅游 各 种 鼓 励和 优 惠政 策 , 力开 山投 资 环境 , 宽 政策 , 9 着 放 鼓励 社 会 投 资 , 收入一直保持着较 高的增长势头。 加快甘肃旅游业 的发展。 24 政府 对 旅 游 业 的投 入 逐 步 加 强 , 发 展 资 金 仍 不 足 近 年 来 . 但 44 提 高 服 务 质量 , 大 宣传 力度 旅 游 业 最 关键 的 一环 就 是 服 . 加 甘 肃 省 政 府 对 ��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毕业届别2011届姓名马永亮指导教师张艳荣职称教授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1.1 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于弱化 (2)1. 2 旅游业发展处于省内中游水平 (2)1. 3 旅游业发展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 (3)1.4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3)1.4.1 优势 (3)1.4.2 劣势 (4)1.4.3 机遇 (6)1.4.4威胁 (7)2 兰州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2.1 市场定位不合理 (8)2.2 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不足 (8)2.3 旅游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8)2.4 交通和旅游服务等设施滞后 (9)2.5 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9)3 对策 (9)3.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9)3.2推进旅游企业制度的创新改革,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多元化改革 (9)3.3改善交通落后的局面,提高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 (9)3.4强化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10)3.5对生态的保护和对环境的治理 (10)3.6创新旅游开发模式,拓宽资金渠道 (10)3.7加大旅游精品建设力度,培育旅游产业精品,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
(11)3.8优化旅游产业管理,加快人才培养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 (12)致谢 (12)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马永亮(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7级农林经济管理)摘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结合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多种文化交融,旅游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兰州旅游业的发展在省内比较而言仅列中游,与它的省会地位不符。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则差距更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兰州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于弱化。
甘肃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分析
甘肃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分析一、概况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甘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刹古堡、草原绿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红色胜迹和民族风情等独特景观。
其境内现有国家级5A景区五家,分别是:二、甘肃经济发展分析2019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8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862.4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805.4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5∶32.83∶55.1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95元,比上年增长 5.7%。
全员劳动生产率53019元/人,增长6.3%。
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7%。
2019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3.4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增长9.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53.9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93.9元,增长6.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2%。
三、甘肃旅游发展分析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是秦岭山地和祁连山地的过度地带,地理空间跨度大,具亚热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和干旱等多种气候类型,差异性很大,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显著。
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甘肃省境内的生态旅游的多样性,包括森林、湖泊、草原、温泉、地质等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省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3个、自然保护区8个、地质公园4个、湖泊26个、草原14个等。
因此,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类型和数量上都比较丰富。
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发挥“中心”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兰州市旅游局局长刘刚)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是对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认识的高度深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
兰州做为省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现代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何抓住机遇,彰显区位优势,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区域旅游跨越发展,促进兰州乃至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兰州旅游业发展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一)现状分析兰州旅游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兰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明确把旅游业纳入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加以发展。
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之后,2010年,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兰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多元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在政府主导战略的全力推进下,兰州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行业收入不断增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兰州作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游客集散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
“十一五”期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年平均增长24.9%;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5%。
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在全省名列前茅。
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兰州旅游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条件分析1、座中四联区位优势兰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是西北重要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古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
兰州座中四联,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有较强的辐射集散功能,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具有开发跨区域旅游市场,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区位优势。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1.兰州市旅游也发展现状 (1)1.1 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1)1.2旅游业产值发展速度快 (2)1.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2.兰州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景区政企不分、规划与管理不甚科学 (4)2.2市场宣传力度薄弱,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 (4)2.3旅游景区及附近乱收费现象严重 (5)2.5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环境影响较大 (5)3.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3.1明确行政主体,科学规划经营与管理,改革现有门票制度 (6)3.2加大宣传力度,争创特色,培养优雅大方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6)3.3明码标价,综合治理,经常监督 (7)3.4提高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技术,加强宣传教育, (7)后记 (8)参考文献 (8)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在省内比较仅列中游,与其省会地位不符。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差距更大,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通过去探索、了解分析,让我们也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兰州背倚甘、青、藏,面向陕、宁、蒙,连接川、黔、滇广大的地区。
是丝路民族风情旅游带、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的交汇地带。
丝绸之路、千里黄河风情线、唐蕃古道、红色之旅、西部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六大西部旅游的优势产品和旅游线路在这里尽显风采。
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加快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等宏观战略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
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一、市场调查概述根据对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的调查,发现市场需求量大,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兰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他们在游览景点的同时,也对综合体提供的服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景区是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酒店、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配套服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三、市场竞争分析在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综合体企业和外地综合体企业。
本地综合体企业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但在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而外地综合体企业则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在本地市场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挑战。
四、市场特点及消费者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显示,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费者更注重旅游综合体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对价格和服务体验的平衡有较高的要求;2.消费者对旅游综合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3.由于兰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消费者对旅游综合体的文化气息也有很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市场调查的结果1.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服务品质,增强竞争力;2.增加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引进外地综合体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地综合体企业的运营水平;4.加强与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5.加大对本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宣传,提高旅游综合体的文化氛围。
总结而言,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旅游综合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兰州市旅游商品调研及发展对策
兰州市旅游商品调研及发展对策刘银辉,龙争,李建华,覃喆(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近年来,兰州市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在旅游商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问题。
本文通过对兰州旅游商品市场调研,对兰州市旅游商品市场有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了解,弄清了诸多问题,并对兰州市旅游商品的今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兰州市;旅游商品;存在问题;建议一.引言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旅游商品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旅游产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据统计,在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收入一般会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60%;而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则相对发展缓慢,从1996年至2002年,国内旅游商品的平均百分率仅维持在20%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旅游商品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旅游商品的开发研究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而西部地区在旅游商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规模、商品设计还是生产销售都和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为此,本为拟通过对兰州市旅游商品市场实际的调研分析,通过向来兰州游客调查了解他们对兰州旅游商品的认识和了解,探讨西部旅游商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二.调研方式与数据分析根据旅游商品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这次调查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
一是抽样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来兰州的旅游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2)对兰州市旅游商品从业人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二是走访,笔者对几家大的旅游商品经营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向他们详细了解了目前兰州市旅游商品市场的相关情况。
在这次调查中,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兰州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和水车园等著名景区,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对旅游者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经过筛选剔除,回收到有效问卷281份,占总数94%。
首先,我们对调查所得有效问卷进行了基本信息分析,从对旅游者的基本统计结果来看:来兰州旅游者当中男性旅游者多余女性;年龄构成以19~30岁的旅游者最多,占到72.4%,这说明中青年是来兰州旅游的主体;职业结构上则以学生为主,占44.3%;学历层次上,本科占到53.1%;另外一点是游客大多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尤其周边城市游客居多。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兰州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本文将从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兰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兰州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传媒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
1. 文化创意产业兰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传统工艺、设计、影视、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
兰州的刺绣、青铜器、丝绸制品等传统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
兰州也拥有大量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独到的创意和表现力。
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兰州的旅游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景点游览,还包括民俗文化体验、文化节庆等各种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兰州市的文化传媒产业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
兰州的传媒业在宣传文化、推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兰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宣传平台和舆论支撑。
兰州市的文化教育产业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艺术学校,不仅为兰州市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兰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兰州市的文化产业主要以传统工艺和旅游业为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2. 文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兰州市有许多传统文化产品,但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文化人才短缺虽然兰州市有多所高校和艺术学校,但文化产业人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文化创意领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4. 技术创新不足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给兰州旅游业的建议
给兰州旅游业的建议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然而,兰州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促进兰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
兰州作为中国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兰州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兰州的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等交通设施,提升旅游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3.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兰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发展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黄河漂流、丹霞地貌观光等,吸引更多的游客。
4. 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要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有一个愉快的旅游体验。
5. 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
兰州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应该加强对这些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游客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风景和文化遗产。
6. 发展农村旅游。
兰州周边的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可以开发农家乐、农事体验等农村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选择和体验。
7. 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兰州旅游业的发展应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如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旅游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机制。
8. 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布局。
兰州的旅游景点分布较为分散,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形成景点之间的互动和联动效应,提高整体的旅游吸引力。
9.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在旅游市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和虚假宣传,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0.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
兰州周边有众多的旅游城市,可以加强与这些城市的旅游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链的互补效应。
兰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兰州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G D P比例达 到 5 %以上 的 经济 结 构优 化 调 整 目标 。本 文在 上 述 研 究 背 景 下 ,深 入 分 析 了兰 州 市 旅 游 经 济 发 展 的现 状 着 重探 索 了 兰州 市 旅游 经 济 发展 中存 在 问题 或 者 阻碍
近年 来 ,在兰 州 市 政 府 的积 极 引 导 和大 力 扶 持 下 , 兰
.
州市 的旅 游 经 济整 体 实 现 了非 常 良好 的 发展 。如 表 1 、 图
图 1 兰 州 市历 年 接 待 游客 圈 2 兰 州市 历 年旅 游 总 收入 ( 万人次 l I 亿元 )
2 0 1 4年 突破 3 0 0 0万 人 次 , 2 0 1 5年 突破 4 0 0 0万 人 次 。旅
游总 收入方 面 , 2 0 0 8年 突 破 3 0亿 元 , 2 0 1 0年 突 破 6 0亿
元 , 2 0 1 1年 突破 1 0 0万 元 , 2 0 1 2年 突破 1 5 0万 元 , 2 0 1 3年 突破 2 o 0万元 , 2 0 1 5年 突 破 3 0 0万 元 。
因素, 提 出 了切 实 、 可行 、 有 效 的发 展 对 策建 议 。本 文 的研
注: 表 1 数据来源于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2 0 0 9 -2 0 1 6年 ) , 图1 一图 4均 依 据
表 1数 据 绘 制
究 目的是 为政 策 制 定者 提 供 有益 的参 考借 鉴 , 进 而充 分 挖
旅 游 经济是 各地 政府 稳定 经济增 长 的重要抓 手 ,兰州 市政府 也采 取 了一 系列措施 大力 发展旅 游经 济。 文章运 用 兰 州市 2 0 0 8 -2 0 1 5年 的旅 游经济 数据 , 采 用 图表 分析 、 相关 性分 析和 回 归分 析 的方 式, 实证分 析 了兰州 市旅 游经济 发 展 情况 。研 究指 出兰州 市 的旅 游经 济不论 是从 历年 接待 游客 总人 次来看 , 还是从 旅 游总 收入来看 , 都 呈现 了持续 增 长 的 态势。其 中接待 游客 总人 次 的增长 对旅 游 总收入 的增长起 到 非常 关键 的作用 。在 此基 础上着 重探 索 了兰州 市
促进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兰 州市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现 状
近年来 . 兰 州 市将 文 化 旅 游 业 列 为 国 发 展 目标 方 面 有 几 个 诉 求 . 尽 可 能 地 体 现 空 . 其 营运里 程 、 建设 密度均低 于相 邻 的 民经济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 有 效 推 动 了旅 城 市 功 能 和 地 位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但 是 . 每 陕 、 川 1 、 宁等 省 区 , 更 低 于 东 部 沿 海 省 份 的
游 业 已 成 为 全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增 购 、 娱” 六个方面 , 它们 相 互 交 织 构 成 一 个 不 去 ” 及“ 一票 难求 ” 的感觉 . 这 也 是 制 约 旅 游 接 待 设 施 逐 步 完 善 . 目前 兰 州 项 复 杂 且 投 资 需 求 较 大 的链 条 。 目前 . 兰 州 市 的 旅 游 投 资 份 额 总体 偏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伴 随 西 部 大 开 发 , 兰
多家 , 景 区景 点共计 6 4处 。 兰 州 利 用 黄 少 。这 点 可 从 三 大 旅 游 支 柱 产 业 来论 证 。 州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取 得 了显 著 的 成 绩 . 极 河 穿 城 而 过 的独 一 无 二 的 条 件 .以 独 特 旅 行 社 方 面 .过 多 的 投 资 主 体 与 较 低 的 大 地 促 进 了 城 市 的 建 设 与 发 展 . 但 快 速 的 的 历 史 人 文 和 浓 郁 的 地 方 特 色 .经 多 年 进入 门槛导 致旅行社 “ 多、 小、 散、 弱” , 产 城 市 改 造 更 新 中 所 出 现 的 问 题 给 城 市 造 城 市建 设 使 打造、 锤炼 . 逐 步 成 熟 了 以 黄 河 风 情 线 为 品 质 量 与 服 务 水 平 较 低 且 盈 利 差 。景 点 成 了 无 法 挽 回 的损 失 和 遗 憾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甘肃省会兰州“座中四联”,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现在是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蜚声中外的“黄河之都”。
近年来,兰州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本文从兰州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和发展愿景对兰州旅游发展的前景进行综合性描述。
一、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条件概述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大陆版图处于“陆都心脏”位置,占据“坐中四联”的区域优势。
兰州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和区域条件。
首先,兰州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且类型多样、品味较高。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了这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有了“本”。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这对于旅游市场的开发是很大的优势。
再次,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兰州都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区域性扶持性政策和导向。
这些问题在本人的论文《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中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再不累述。
总之,如果兰州能利用好政策利好,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自身区位相对优势得以发挥,就能创造可观的旅游经济价值。
二、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兰州市将文化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2012年推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
(一)接待人次与接待设施(1)接待人次逐年提高①“十一五”期间整体状况。
“十一五”期间,兰州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②近五年整体状况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兰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均日益提高;同时,旅游收入占GDP的份额也逐步攀升。
(2)接待设施逐步完善①景点景区到2010年,兰州市景区景点共计64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A级旅游区(点)19处。
关于对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曹丕玉2010年5月旅游业是一项包含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诸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新兴产业,由于旅游业产业链条长、资源消耗低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它“一业兴,百业旺”的巨大产业带动性,对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购物等行业带动效应明显,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作用非常显著。
今年,市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加快培育,为此,我于4月中旬开始,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市旅游也发展较快。
呈现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开发不断加快、宣传促销有声有色、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
2004年我市步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6年被誉为“中国十大旅游避暑城市”之一,2007年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旅游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行、游、购、食、宿、娱”配套完善的接待服务体系。
全市拥有星级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25家,二星级18家,一星级2家),标准床位2万多张;旅行社157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店、旅游餐馆30多家;开辟国际国内精品旅游路线50余条;与国内18个城市建立了互通客源的经济协作关系;现已开放的旅游景区(点)64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6家(4A级4家,3A级4家,2A级8家)。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人数达15万多人。
近几年来,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尤其是2009年,旅游业在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各项经济指标仍然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全市接待旅游人数703.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实现旅游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2%,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4.1%,占第三产业的8%。
今年一季度,全市旅游经济承接上年高位运行态势,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8.9%,实现旅游收入14.13亿元,同比增长59.3%。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目前兰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兰州市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艺术表演等领域,而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二、创新能力不强。
兰州市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三、人才培养不足。
兰州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四、市场需求不充分。
兰州市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不够旺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和引导,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文化产业人才。
四、拓展市场渠道和提升产品质量。
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兰州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作者:刘艳石惠春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从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产品策划、旅游形象定位、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了设计研究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K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62-03一、兰州市旅游资源概况兰州,古称金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文化古迹众多。
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市内不仅有全国独有的百里都市黄河风情旅游线,沿途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主题雕塑,中山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以及南北滨河路的绿色长廊、亭台楼阁,形成“黄河之都”的独特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兰州市周边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等众多的旅游景区。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
东迎陕西,西通新疆、青海,北接宁夏、内蒙古,南达四川、西藏。
且兰州市东连麦积山景区,西接敦煌莫高窟,南依桑科大草原和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北与景泰黄河石林和宁夏沙湖等自然景观相连。
此外,兰州市的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国独有的百里都市黄河风情旅游线,且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
二、兰州市生态旅游产品策划(一)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1.优越的区位条件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是西陇海兰新经济的支撑点、辐射源和西北地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
国家旅游局对外推出的主要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黄河文明、万里长城、红色革命、青藏铁路六条线路都与甘肃息息相关,均以兰州为枢纽。
2.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向西最远到达了条支(今伊拉克)及地中海沿岸,打通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及良好发展战略机遇,也有自身的劣势和外部的竞争威胁。
本文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如何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标签: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策0 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
西部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而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民俗风情。
近几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趋势迅猛,但其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1 甘肃省旅游资源概述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古迹与建筑类资源特色最为突出,集中体现为石窟寺观建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各具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大的室内泥态卧佛——张掖大佛寺卧佛,中国旅游标志——武威雷台汉墓的铜奔马,兰州白塔山、黄河水车,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夏河拉卜楞寺,人文始祖“伏羲庙”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苏南裕固风情,让许多人新奇不已。
2 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2.1 基础设施较差,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旅游业分发展与其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旅游环境休戚相关,而甘肃省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却相对比较落后。
甘肃主要有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旺季时交通运输能力不足。
公路损坏严重,交通工具老化、交通秩序混乱,还没有为国外游客服务的出租车业务。
兰州、敦煌机场较小、航线较少、航班密度低。
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缺乏特色,销量约占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
旅游城市和宾馆缺乏高品位、地方特色。
另外旅游业从业者专业素质较低,管理人才及管理体制缺乏,旅游市场缺乏规范等原因都导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程度。
表1 甘肃省旅游产业实力评价排名表(2006年)从表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项旅游产业实力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都处于倒数行列,从数据中直观的反映出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较低水平。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1.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趋于弱化兰州市旅游业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力大大提高,已由1986年接待入境旅游者0.5万人次,创汇123.2万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5.82万人次,1980万美元。
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1.3%和11.5%,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006年,兰州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07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54万人次。
但是从兰州市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兰州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弱化,从1999年到2006年,兰州市旅游总收入占兰州市GDP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并且旅游业的发展处于省内中等水平!(见下图)2.旅游业发展处于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兰州也属于省会城市,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兰州旅游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发展的那么快。
它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导致旅游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间接影响了兰州的经济发展。
(以上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问卷调查分析:据调查到2010年,兰州市景区景点共计64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A级旅游区(点)19处。
目前,全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53家,旅行社164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旅游餐馆等旅游企业共5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达18万多人。
开辟旅游线路50多条,其中精品线路18条,与国内18个旅游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由此看来,兰州的旅游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但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和“兰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来看,兰州的旅游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其发展的不足之处,这些也是导致兰州的旅游业房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的原因。
谈起兰州旅游存在的不足之处,市旅游局副局长练克勤曾说过:“第一个短处是缺少主打项目。
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中心城市,地域文化丰富,有56个景点。
但缺少留住游客的主打项目,比如黄河水车是个名品,但规模太小;第二个短处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 23卷 第 2期 2009 年 2月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3 No. 2 Feb. 2009
文章编号 : 1003 - 7578 ( 2009) 02 - 084 - 06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 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3
李斌 1, 2 , 董锁成 1 , 李泽红 1, 2 , 郑华玉 1, 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提 要 :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在省内比较而言仅列中游 ,与其省会地位不符 。与其他省会 城市相比 ,则差距更大 ,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兰州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 于弱化 。文章应用 SWOT方法对兰州市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 ,剖析了目前兰州市旅游业发展 具有的优势 、劣势 ,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最后根据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1.兰州市旅游也发展现状 (1)1.1 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 (1)1.2旅游业产值发展速度快 (2)1.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2.兰州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景区政企不分、规划与管理不甚科学 (4)2.2市场宣传力度薄弱,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 (4)2.3旅游景区及附近乱收费现象严重 (5)2.5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环境影响较大 (5)3.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3.1明确行政主体,科学规划经营与管理,改革现有门票制度 (6)3.2加大宣传力度,争创特色,培养优雅大方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6)3.3明码标价,综合治理,经常监督 (7)3.4提高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技术,加强宣传教育, (7)后记 (8)参考文献 (8)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在省内比较仅列中游,与其省会地位不符。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差距更大,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通过去探索、了解分析,让我们也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兰州背倚甘、青、藏,面向陕、宁、蒙,连接川、黔、滇广大的地区。
是丝路民族风情旅游带、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的交汇地带。
丝绸之路、千里黄河风情线、唐蕃古道、红色之旅、西部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六大西部旅游的优势产品和旅游线路在这里尽显风采。
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加快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等宏观战略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旅游业是一项含“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更是一项朝阳产业。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通过去探索分析,让我们也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1.兰州市旅游也发展现状1.1 兰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即对旅游者有新引力的客观事物。
兰州市的旅游资源不论是社会人文方面还是自然方面都是与众不同的,再加上市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5-9℃,最热月平均气温仅22℃。
年平均降水量33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好和兰州市的旅游黄金季节一致,游客旅游时的舒适度大大增加。
首先,兰州市市域内生态条件良好,兴隆山、吐鲁沟、官滩沟、石佛沟、兰山等森林资源,共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8处, 2004年兰州被评为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有利于助推兰州市避暑胜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沿黄河风情线一路走来分布着中山桥、金城关、黄河母亲公园、水车博览园等十多处质量、品味都很不错的旅游景点,这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宝贵的资源基础。
其中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是兰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万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
其次,兰州市域内多元文化兴盛,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彼此渗透,永登鲁土司衙门、青城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的大力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馆藏“四库全书”、“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读者》杂志等文化精品享誉国内外,为人文旅游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彩陶文化、农耕文化等的交汇点,也是联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纽带历史悠久的兰州有多种文化交融,伊斯兰文化特色突出,西北和全国最大的阿拉伯风格清真寺—西关清真大寺;七里河五星坪拱北群,是西北和全国最大的门宦教派拱北群,淋漓尽致的展现着伊斯兰文化的风采,是发展清真体验旅游的宝贵旅游资源。
自古以来,兰州市就是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还有就是兰州市现代科技文明、工农业和兰州人民改变恶劣自然生态环境的精神开发潜力大。
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地质所油气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所;有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20所高校,科技旅游潜力较大。
兰州市是西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兰州石油化工企业是西北最大的现代化石化企业,核工业部五○四厂被称为新中国的独子,具有发展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基础。
除了以上内容,兰州还具有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有榆中高原夏菜、永登苦水玫瑰、安宁鲜桃等优质农产品,加之民族众多,特色突出,少数民族的民居、古建筑和田园风光等对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力。
兰州人民"背冰挑水"绿化南北两山,"引大入秦"引水工程等体现了兰州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兰州精神文化的瑰宝,是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生态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资源。
1.2旅游业产业发展速度快2013年1月23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旅游总收入五年实现翻两番,由116亿元增加到471亿元,年均增长32%。
预计兰州市“十二五”末GDP总量将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人均年收入将接近7万元人民币。
旅游业作为三次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将为兰州市提供经济总量支撑,为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支持。
同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为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兰州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促使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兰州市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是西北重要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古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
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等广开门户,是我国大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有较强的辐射集散功能。
兰州是全国12个主要交通枢纽之一,国道102、109、213、312穿城而过,通往全国各地,中国四大铁路干线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铁路交汇于此;六条高速公路已建成,并与中国高速公路联网;兰州中川机场现已开辟35条航线,其中中外航线21条,并开通有国际定期旅游包机航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比较发达的交通体系为兰州旅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便利优良的条件。
旅行社,即以盈利为目的的旅游企业。
兰州市有200多家旅行社,主要有单向旅游产品和全包旅游产品,旅游者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要求提供服务。
并且饭店业趋向集团化发展,在极力培养一些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高等服务人人员。
所以,语言、行为习惯、风俗等等差异将不再成为旅游者来兰州的一大难题,大大提高了旅游质量。
由以上状况也许你觉得也不错,但是事实上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这就包括了诸多因素,如旅游业在兰州市经济格局中功能定位不太明确,不太到位,在兰州市GDP中的比重只有3.42%,甘肃省的十四个地市州中,兰州市是唯一没有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旅游资源开发和营销投入不足,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兰州市的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趋于弱化。
从2000年到2009年兰州市旅游总收入占兰州市 GDP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0.66%。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性,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2.兰州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旅游景区政企不分、规划与管理不甚科学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载体,是旅游产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旅游景区管理是个综合而动态的系统概念,它包括景区开发与规划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日常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应变管理(危机管理)、标准化管理、门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
各个方面的管理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一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个旅游景区的运作,甚至影响到景区的旅游竞争力。
旅游景区多数保留着事业单位体制,这些景区干部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景区旅游服务质量低,景区小、弱、散、差的问题突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话语权,导致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市内许多旅游资源、旅游区(点)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管理权等权限的模糊,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存在一个景区(点)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恶性竞争,既损坏了游客利益,又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缺乏有效管理使得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进而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这几年,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
从旅游线路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功能区之间的合作来看,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机制,各地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并没有形成合力。
2.2市场宣传力度薄弱,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非常薄弱,不仅不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宣传资金业内各类人才短缺,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随着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游客需求的提高,以及国际旅游企业进入的挑战,对人才素质要求会不断提高,需要大批管理、公关、导游、优秀服务员工和娱乐方面的旅游人才。
但是从目前兰州市各类旅游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来看,人才比较短缺、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外来旅游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
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旅游产品特色性不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景区商品,千篇一律,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导致被市场所淘汰。
我国的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也试图在为游客提供一种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参与性,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产品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
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2.3旅游景区及附近乱收费现象严重存在一些对游客和资金的争夺,如门票经济现象突出,我国的旅游景区主要依靠两票收入(门票和厕所票),所以作为旅游景区产品价格的主要表现-景区门票一直居高不下,旅游景区产品的消费对于中外游客来说无疑都算是奢侈品。
旅客没有他人意识有些可能也算“入乡随俗”乱停车,交通堵塞,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秩序停车场收费是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却还是经常出现乱收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