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武威产业布局分析报告

武威产业布局分析报告

武威产业布局分析报告一、引言武威市位于甘肃省的北部,是甘肃省的地级市之一。

该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武威市政府加大了对产业布局的重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报告将对武威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武威市的产业结构现状1. 传统优势产业武威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和能源产业。

农业方面,该市具备较为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水资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畜牧业方面,武威市是中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和肉羊养殖基地,具备发展乳制品和肉制品加工业的条件。

能源产业方面,该市煤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煤炭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2. 新兴产业发展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武威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一方面,该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嘉峪关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武威市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武威市产业布局的特点1.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武威市紧密依托该经济带,积极推动产业布局。

该市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交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进产业升级。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武威市注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做出贡献。

3. 产业链整合发展为了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武威市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在农业方面,武威市提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

在制造业方面,该市鼓励企业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

四、发展建议1. 加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虽然武威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当地经济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武威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威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威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威市位于中国甘肃省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武威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武威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武威市的经济状况。

作为甘肃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威市的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

城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武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甘肃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工业方面,武威市以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

服务业也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和金融业。

武威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鸣沙山、嘉峪关长城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金融业方面,武威市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武威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首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武威市将继续享受到来自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节点城市,武威市将加快打造成为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其次,武威市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工作和资源保护。

作为一个环境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武威市要充分发挥其农业、能源和旅游等资源的优势,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相协调。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再次,武威市将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教育和科技是一个地区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武威市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武威市将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武威市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武威市要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杨昌宏(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

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

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

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武威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是什么

武威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是什么

武威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是什么武威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威市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东北部,是该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

与其他城市一样,武威也在积极努力发展自己的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市民生活。

本文将对武威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1.现状分析1.1 农业产业武威拥有广阔的耕地和良好的灌溉条件,农业一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

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棉花等。

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在武威遇到了一些挑战。

近年来,市政府提出了节水灌溉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工业产业武威作为甘肃省的工业基地之一,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

主要的工业领域包括煤炭、化工、建材和纺织等。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武威的传统工业产业面临着调整和改革的需求。

政府正在鼓励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1.3 旅游产业武威以其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著名景点包括鸣沙山、嘉峪关和雷台等。

近年来,武威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市政府正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以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2.未来趋势2.1 农业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农业智能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武威市政府应该引导农民学习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和大数据分析,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市政府可以积极推广农业创新,如土壤改良和新型农作物种植,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2.2 高技术产业发展武威市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提升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

可行的举措包括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此外,市政府可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提高本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武威市政府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和举办音乐剧等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武威发展前景如何

武威发展前景如何

武威发展前景如何武威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甘肃省及武威市的发展规划,武威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作为河西走廊的核心城市,武威享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武威市境内有兰新铁路、平兰高速公路、武威机场等交通设施,连接着兰州、西宁、银川等主要城市,方便迅捷的交通网络为武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武威市坚持走生态优先发展道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武威位于黄河流域,拥有宽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被誉为“绿洲中的明珠”。

市政府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这将为武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武威还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武威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鸣沙山、莫高窟、雅丹地质公园等,以及武威天祝、民勤等风景名胜。

这些独特的地理、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武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使武威成为了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武威市政府注重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力打造兰州新区的背景下,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大了引资工作的力度。

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领域,为武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最后,武威市还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武威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这些举措为武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有利于提高武威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武威市作为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加之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各项发展措施的实施,武威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武威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方向,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推进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关于推进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推进” 的区 域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威 市确 定 的金 武 经 济 圈 就 是 这 一 武
战 略 的具 体 体 现 。 实现 金 武 经济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关键 还在 于要 形
州 文 化 的传 承 , 为 旅 游 业 的 发展 拓 宽 了渠 道 , 统 文 化产 品 向 也 传 特 色 文化 旅 游 产 品 的转 变 ,使 地 方文 化 得 到 了更 好 的 传承 和 推
与现代化的客源 市场连接起 来,不仅仅是旅游 业本 身发展的需 求 , 是传承凉州本土文化 的现代化要求 。 还 通过旅游开发将文化 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旅游者
的 需 求 相 结合 , 生 符 合 旅 游 者 心理 的文 化 旅 游 产 品 , 仅 是凉 产 不
加快武威经济发展 的步伐 , 实现社会 , 经济 , 文化和 生态 的协调 发展。而根据甘肃省关 中心带动、 两翼齐飞 、 团发展 、 组 整体
动。
成优 势 互 补 。 目前 , 昌市 的工 业 经 济发 展 已具 有 优 势 地 位 , 金 而
武威市的相对优势还不明显 ,主要有两个领域 ,一个是传统农
业 , 一个 是 文 化旅 游 业 。就 经 济发 展 来 看 , 业 不 容 易 在 短 期 另 农 内产 生 明显 的经 济 效益 ,那 么 作 为第 三 产 龙 头 的文 化 旅 游 业 则
产业应 该立足本 区域 经济发展 的现状 ,与其他产业形成优势互
而实现 文化旅游资源 向产业化发展,是当前武威市文化旅游产
业 面对 的重 大 课 题 。
补整体推进 , 使其在一定区域 内更具有 竞争 力。 对经济欠发 达的 武威市来说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尚处于弱势地位 ,但 就当前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武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现将《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威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24日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2月8日武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9一、“十三五”时期发展主要成效 9(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0(二)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11(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3(四)生态产业体系支撑有力 16(五)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19(六)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20(七)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2(八)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24(九)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26(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7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和趋势 31(一)发展环境 31(二)重大机遇 32(三)主要挑战 34第二章总体要求 35一、指导思想 35二、基本原则 36三、发展定位 37(一)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 39 (二)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40(三)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 41(四)西部通道经济重要枢纽 42(五)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 43四、发展目标 44第三章主要任务 49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49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9(二)加快发展生态工业 53(三)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56(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61(五)加速发展数字经济 65(六)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67二、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勇担生态报国新使命 70 (一)持续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70 (二)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70 (三)巩固提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 72(四)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72(五)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 74(六)开展科学防沙治沙 75(七)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76(八)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76(九)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79(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80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81 (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81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82(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83(四)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85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86 (一)扩大消费需求 86(二)拓展投资空间 87(三)推进供应链优化升级 88(四)推动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 89五、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89(一)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90(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92(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92(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93六、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发展新环境 94(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94(二)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 95(三)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96(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97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保障新支撑 98(一)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98(二)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 100(三)强化能源支撑保障 102(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05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新发展 107 (一)优化全市国土开发保护格局 107(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108(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09(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109(五)加强城市综合治理 110(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10(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111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事业新气象 112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12(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14(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15十、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15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15(二)完善和拓展口岸功能 116(三)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117(四)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117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117 (一)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 118(二)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119(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21(四)全面推进健康武威建设 122(五)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 125(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26(七)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 127十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水平 128(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威 128(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129(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市 131(四)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132第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32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32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133第五章保障措施 134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34二、落实统一规划体系 135三、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135四、形成规划实施机制 136《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制定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武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十四五”时期的行动纲领,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阐明市委、市政府发展意图和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武威市文化旅游开发与思考

武威市文化旅游开发与思考

的旅 游活 动 , 以文 化 现 象 为 消 费对 象 , 游 者 通 过 指 旅 对 旅游 资源 文 化 内涵 的特殊 体 验 , 获得 精 神愉 悦 和文
化 享受 的旅 游 活动 . 旅游 活 动 的特殊 形 式 ¨。 是 j ]
物 古 迹 、 教 文化 共 融 的 局 面 , 宗 为文 化旅 游 的发 展创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1年第8 00 期
Junlo C ogigU i rt o c ne adT cnl ySc l c ne di ) N . 00 ora f hnq n e i fS i c n eh o g (oi i csE i n o8 2 1 n v sy e o aSe t o
势 南 高北 低 , 自西 南 向东 北 倾斜 ,相 对 高 差 达 3 5 84
米 , 域差 异 大 。全市 下辖 凉 州 区 、 浪县 、 地 古 天祝 藏族
自治 县 和 民勤县 。 积 33万平 方 公里 , 口 1 2万 , 面 - 人 9 主要 有汉 、 、 、 乡 、 、 古 等 2 土 藏 东 回 蒙 6个 民族 。 由于武威 所 处 的独特 地 理位 置 , 使得 历 史人 文 景 观 与 自然 景 观有机 结 合 , 文化 旅游 资 源在 空 间分 布 上 形 成 了一 定 的 区域性 : 祝是 草 原 区 , 天 藏族 风 情 浓厚 ,
凉国都 曾在这里建都兴 国 , 之隋末唐初李轨 在这里建 加
立大凉 国, 凉州成为显赫一 时的“ 五凉古 都” 。 深厚 的历 史 文 化 积 淀 、悠 远 灿 烂 的独 特 人 文 优 势. 为武 威市 发展 文 化旅 游形 成 了 自身鲜 明 的文化 旅 游 资 源特 色 。 市境 内现 有 全 国重 点 文 物保 护单 位 5 处 . 级 重点 文物 保 护单 位 5 省 3处 , 已公 布 的文 物保 护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内容提要:甘肃省地域广阔,民族风情浓郁,山川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悠远,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来看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过纵横向比较来看,甘肃的旅游业在时段和结构上发展还不够平衡,表现出起步低,发展慢,总量小的特点。

关键词:甘肃旅游业;比较;建议一、2010年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2011年,是全省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复苏增长的一年。

面对一系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9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3%,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5.2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增长40.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9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 的5.7%。

2011-12-14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共计368个,项目投资总额84.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4.55亿元,招商引资39.65亿元。

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投资28.4亿元,完成投资额的33.7%。

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由原来的同时培育六大产品调整为重点实施“221”品牌带动战略。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与南部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游两大特色旅游干线,陇东黄土风情红色之旅线和陇南生态旅游线日渐繁荣,以兰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系列休闲观光旅游圈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高中端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开发也有新的收获,在2009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甘肃省一举夺得1项金奖和4项铜奖,并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是全国获得奖项最多的省之一,也是西北省区唯一获得金奖的省。

二、纵横向比较(一)纵向比较1.甘肃旅游业20年的发展情况1990-2010年,甘肃省入境旅游经历了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快速回落—恢复—快速发展—回落的运行轨迹。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旅游资源分析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旅游资源分析

典型的现代 冰川 、 沙漠戈壁。这就使游客 一次武 威之游 , 可领略 到全 国不同地域 的特色旅 游资 源 , 享受到不 同 的景致 ( 威 自 武
然旅游资 源见表 1。 )
[ 收稿 日期 ] 020-0 2 0—42
[ 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资助项 目( 准号 OB S 1) 基 批 1Z O7 [ 作者 简介 ]李巧玲 (9 4 , , 17 一)女 河北 宁晋人 , 地理 学硕 士, 助教 , 主要从 事旅游规划与 管理研 究。
● 李巧玲 王乃 昂2 ,
(. 州商 学 院 工商 管理 学 院 , 肃 兰 州 702 ; .兰州 大学 资 源环 境 学 院 , 肃 兰州 700 ) 1兰 甘 300 2 甘 300
[ 要 ]本文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摘 总结了武威旅游资源的特色, 并对旅游资源进行 了分类, 在此基础上, 对
已被 国家 旅游局列为探 险旅游基地 。大漠戈壁 景观 : 东北部茫茫腾格 里沙漠 , 开展 沙漠探 险旅游 。千姿 百态 的风 沙地 貌景 可 观、 沙生动植物 、 绿洲 和湖泊构成 了相 映成趣 的大 漠风光 ; 于武威城东 2 公 里处腾 格里沙漠前缘 , 位 o 占地 面积 12 亩 的沙漠 .万

28 —
维普资讯
表 1
武 威 自然 旅 游 资 源 分 类

类 典型地质 构造
亚 天梯 山丹霞地貌 大雪 山、 花山 、 莲 天梯 山
腾 格 里 沙 漠
类 地 文景观类 来自名 山 沙 ( 石 ) 风 景 砾 地
湖泊 水 域风光类
( ) 文 旅 游 资 源 二 人
远在 4O O O年前 , 武威的发展 已经与中原地 区相近 , 古文明在这里起源 , 古丝绸之路从这里 入河 西走廊 , 汉族农 耕文 明和游 牧 民族草 原文 明在这里交 融 , 中原 传统文化和西域外来 文化在 这里交汇 , 漫长 的历史发 展过程 中 , 在 大量 的城 堡 、 塔寺 、 窟 、 石

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

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

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武威市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武威市的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武威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的现状分析武威市位于甘肃陇东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武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

与此武威市的工业、旅游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 农业产业武威市的农业产业是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主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

农业生产规模较大,产量较高,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产品的品种相对单一,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2. 畜牧业产业武威市的畜牧业产业也十分重要,主要以绵羊、牛羊养殖为主。

由于武威市气候干燥,适宜草原草木的生长,因此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

畜牧业发展面临着环境保护、草原生态恢复等问题。

3. 工业产业武威市的工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

主要以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

由于技术水平、资金、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限制,工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及效益相对较低。

4. 旅游产业武威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因此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但由于旅游资源整合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以上分析表明,武威市的县域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有必要对武威市的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武威市的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需要结合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以下是对武威市县域特色产业选择的建议。

1. 优势资源产业在选择县域特色产业时,需要充分发挥武威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金武一体化下的武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金武一体化下的武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原 景 观 、 谷 景 观 、 岳 景 观 、 林 景 观 、 族 民 俗 风 情 、 代 峡 山 森 民 现 宏 伟 工 程 、 流 与 天 池 景 观 、 教 文 化 、 特 地 貌 景 观 、 城 与 河 宗 奇 古 古建筑 、 墓 、 凉文化 、 窟艺术 。 古 西 石 全 市 旅 游 资 源 空 间 分 布特 点 为组 团性 分 散 格 局 ,景 区 景 点 呈 现 出 以主 要 道 路 为 轴 线 的密 集 地 段 性 , 1 3 2国道 不 仅 本 身 是 旅 游 资 源 线 ,而 且沿 路 向 两翼 不 断延 伸 出次 一 级 旅 游 资
景观 、 大漠风光三大特色旅游带 。 这三大特色带形成组 团性分 散 格 , 是 又 形 成 明显 的十 字 交 叉 形 分 布 模 式 : 3 2国道 为 但 以 1
纵 轴 、石 羊 河 为横 轴 ,6 景 点 中 分 布 在 3 2国 道 附 近 的 就 2个 1 有 1 个 , 布 在 石 羊 河 流 域 的 1 。另 外 , 0 分 6个 天祝 县 的 3个 景 点也都分布在天祝小山峡一线。同时 , 游景点接近绿洲 , 旅 有 1 景 点 分 布 在 绿 洲 区 域 。 种 分 布模 式 的形 成 是 有 一 定 渊 9个 这 源的 : 方面 , 人文 历史的角度来看 , 1 一 从 3 2国道 沿线 是 古 丝 绸 要 道 , 发 历 史 悠 久 , 类 活 动 频 繁 ,1 人 文 景 点 就 有 开 人 4个 1 分 布 在 这 一 线 ; 一 方 面 , 自然 条 件 的角 度 来 讲 , 0个 另 从南 向东北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 依次分布着高 山河谷 地带 、 山前 绿 洲地 带 和沙 漠 地 带 三 条 自然 景 观 带 , 就 是 从 南 也
到 北 依 次 呈 高 山森 林 草 原 和 少 数 民 族 风情 、平原 绿 洲 的人 文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甘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甘肃旅游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便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潜在机会,为相关旅游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线上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大众用户了解他们对甘肃旅游的认知和需求。

•线下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旅游景点,与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的观察和意见。

3.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深入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甘肃旅游市场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点:•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甘肃旅游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地域分布广泛:游客主要来自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同时还有不少来自国外的游客。

•游客类型多样:甘肃吸引了各类游客,包括自然风光爱好者、历史文化追寻者、摄影爱好者等。

3.2 甘肃热门旅游景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热门旅游景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和历史文化追寻者。

•兰州白塔山: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集合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张掖丹霞地貌景区:以其独特的红色岩石地貌而知名,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

3.3 甘肃旅游市场发展机会除了已有的热门景点外,甘肃旅游市场还存在以下发展机会:•文化旅游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以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甘肃许多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可以开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品质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高端游客。

4. 结论综上所述,甘肃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相关旅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甘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挖掘和开发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张掖金昌武威调研报告

在张掖金昌武威调研报告

在张掖金昌武威调研报告张掖、金昌和武威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城市,这次调研报告主要基于对这三个城市的考察和分析。

首先,张掖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被誉为中国西北边陲的明珠。

这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丹霞地貌和丝绸之路遗址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张掖市在保护和开发丹霞地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丹霞地貌景区的规模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张掖市还注重发展旅游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均衡和旅游产品创新不足等。

其次,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被誉为中国的非金属矿藏之都。

这个城市以盐湖资源和瓜州县的月亮湾风景区而闻名于世。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金昌市在盐湖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另外,金昌市还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通过挖掘和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不过,与此同时,金昌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旅游产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和旅游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等。

最后,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个城市以武威酒泉机场和甘肃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功能区为支撑,拥有较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武威市正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武威市还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景点,并致力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但相对而言,武威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够充分,且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总结来说,张掖、金昌和武威都是甘肃省内具有独特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这次调研发现,这三个城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这三个城市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投入,同时注重文化和环境的保护与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这三个城市才能充分挖掘和发展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甘肃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摘要:本文将从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分析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等方面。

最后,本文提出了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贡献一些思路和意见。

第一章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及意义一、甘肃旅游产业的背景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甘肃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甘肃旅游产业的意义1. 经济意义:旅游产业是甘肃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甘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有重要作用。

2. 文化意义:甘肃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甘肃独特的文化遗产。

3. 生态意义: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甘肃的生态环境。

第二章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一、甘肃旅游产业的现状甘肃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旅游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甘肃的旅游品牌得到了一定的塑造,例如丝绸之路、甘南草原等。

同时,甘肃旅游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等。

二、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1.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甘肃旅游业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有待提高。

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分布不均衡,存在一些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

第三章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文化旅游1. 强调文化价值:在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中更加注重文化价值,通过挖掘和传承甘肃的丰富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2. 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应进一步发挥丝绸之路文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发展。

加快武威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武威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衰退时 ,德 国政府对煤炭和钢铁两大支 用 。 现在 , 国经 济社 会步入 “ 我 黄金 发 风光 和 民族 风情 游 , 五凉 文化 ” 以“ 和 柱产业给予特殊 的政策扶持 ,为老工业 展时期 ” ,国 内外旅 游市 场需 求 日益 文物 古迹 为代 表 的 中部 历史 文化 游 , 基地改造和矿业城市 转型树立 了典范 , 旺盛 , 大众旅 游时 代” “ 已经到 来 。甘 以大 漠 风 光 和 自然 生态 为特 色 的 自
等原因 , 在兴 旺时期 上缴多 , 积累少 , 导 廊 的 门户 , 中国与西 域经 济文 化交 源 , 旅 游 资 源 开发 创 新 不 足 , 少 是 但 缺
致转 型困难。甘肃省可 以确定一定时期 流 的大 都会 , 河西走 廊 东端 多 民族 对资源 文化 底蕴 的挖 掘 , 缺少 对资 源 是 内重点扶持的矿业城市名单 ;也可 以设 文 化的 交 汇点 , 具有 自然 地理 、 历史 价值 内涵 的提 升 , 少对 资源 优势 的 缺 立矿业城市转型专项基金 ,作 为产业转 文化 、 民族 风情 、 区位 交通 等 多 方 面 有效 整 合 ,总 体 上处 于初 期 开 发 阶 型所需 资金 , 用于扶持 替代 和接续产业 的优 势 , 资 发展 旅 游产 业具 有得 天独厚 段 , 源优势 尚未 转化 为经济 优势 。 的发展 , 确保 资源枯竭后矿 业城市的成 的条件 。 武 威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主 要 不

这与联合国的产业分类标准相悖。基于 此, 建议我国把矿业调整到第 一产业 , 并 武威 拥有 类型 多样 、种 类 齐全 、
重 要 的作 用 。
武威 旅游 产业 总体 上有 发 展 、 有
有 有 突破 、 成效 。但 差距 和不 足 也是 显 尽快制定科学 的符合我国国情 的矿业发 特 色鲜 明 、丰 富多彩 的旅 游资 源 , 而易见 的 。 势武 威旅游 资源 的开 发 审 森林 草原 、 大漠 奇观 、 绿地 展 战略 ,以避免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短期 冰川雪 山 、

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诠释

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诠释
弘化公主墓 、中国第一座沙漠公 园、河西
早 期 石 窟 之 一 天 梯 山石 窟 、濒 危 野 生 动 物
斯兰文化 、藏传佛教 文化 、儒道文化等 多
研究 中心 等。 还包括8 个距兰州市最近 , 在
元 民族文化 交汇并存 的人文地理 区域 。旅
游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 度 后逐步 发展起来 的新兴产业 ,具有 “ 无
济 的差异性与特殊性 。在旅游市场 中不 同 区域 间具有鲜 明的区位性 、地方特色 、产
业特长和产 品特色 的经济结构 ,并且 因为 文化源流和发展水平 的不 同而 呈现 出不 同
物类 5 ,总计 4 个类型 ,占旅游分类中 个 5
7 4个类型的 6 .%。 08 历史遗迹 的独 占性。武威 市拥有在国 际国 内旅游市场 中占重要地位的文物与景 点 ,铜奔马与 出土地雷台汉墓 、西夏碑与
旅游资源品种多样化的特点。武威市拥有
武威 市现 有文物保 护单位 5 3处 ,被列为 4
市县以上文物保护 点 3 5处。其 中全国文 0
旅游产业属于特色经济的范畴 。从哲 学 角度上来说 ,特色是指事物 区别于其他 事物 的个 性,即事物 的特殊性 ,是一般 中 的个别 , 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问题 。
区 域 特 色 旅 游 业 发 展 现 状
基 础 设 施 建设 带动 资源 初 步 开 发 。 2 0 年以来 , 02 武威市通过各种渠道投入近 16 .亿元资金用于景区 ( ) 点 的新建 、 改建、 扩建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 主要景区 ( ) 使 点 的道路 、通讯 、供水 、供 电等基础条件得 到了明显改善。一批 以历史文化 、生态农
销 、客源市场开拓等方面 ,仍然存在着提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 请大家记得 在中国的某 个角落有个 叫武威的地 方,那里人 们淳朴善良, 那里人们幸 福安康,那 是一片乐土!
谢谢观赏!
距今有1580多年的历史。
• 天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的鼻祖,大佛塑像的 高度堪称中国石窟佛像之首;这里还是中国 的人参果之乡,《西游记》中生长人参果的 万寿山实为武威天梯山,正月初一,当地四 千群众聚集在这里,以烧香拜佛、燃放鞭炮 的形式祝福新年。
对于天梯山石窟我的想法
a.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加入油菜花观赏项目。 b.也可以借助当地山多的优势,增加攀岩和爬山项目, c.更加可以从水库入手,加入水上游乐活动设施,建造水上公园. d.在旅游淡季比如冬天,可以加入溜冰项目。 e.结合乡村特色,开展农家乐旅游项目等。
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旅游资源之铜奔马
•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 和人文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出土于雷 台,现收藏于甘 肃省博物馆。
• 铜奔马又叫 “马踏飞燕”, 属于国宝级文 物。
旅游资源之
•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 一、发展概况 •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 2.民族民俗风情浓郁。 • 3.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 5.文化艺术不断创新。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2.文化底蕴深厚。 3.综合实力增强。 4.品牌效应显现。 5.旅游商品丰富。
三、存在问题
• 1.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 2.城市形象塑造不到位。 • 3.历史文化研究严重滞后。 • 4.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 5.文化旅游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资源之白塔寺
旅游资源之沙漠公园
我的想法
• 1.首先要有配套的旅游设施,比如吃、住、行、游、购、娱等。不仅 提升了旅游者的感受,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武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武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武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武威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该省的重要地级市之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对武威市的环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 自然环境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气候干旱。

这一地理环境使得水资源稀缺,土地脆弱,生态环境脆弱。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水资源武威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市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开采速度加快,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动合理用水。

4. 大气环境武威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煤炭、化肥、水泥等重点工业在市区密集分布,工业废气排放严重。

大气污染成为该市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治理水平。

5. 生态环境武威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保护和发展资源的有效途径。

因此,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与管理,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立。

6. 垃圾处理垃圾处理问题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当前,武威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但填埋场已逐渐面临容量枯竭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应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引入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7.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武威市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加大对环境治理技术的投入,促进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

8. 结论综上所述,武威市的环境发展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应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应加快推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综合治理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一、发展概况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

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旅游景区(点)20多处。

其中: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现已形成以雷台、文庙、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林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等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2.民族民俗风情浓郁。

武威现辖三县一区,93个乡镇,1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居住汉、藏、回、蒙、土等38个民族。

因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独有的地理位置,使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非常丰厚。

藏、土等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原始风貌,武威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3.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农家乐”旅游休闲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乡村农户依托旅游景区、果林苗圃、沙产业和交通环线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纷纷投资开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全市初步形成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乡村旅游格局。

据统计,全市现有“农家乐” 235家,其中:凉州区144家,古浪乡56家,天祝县12家,民勤县23家,全市“农家乐”项目总投资6331.8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1043人,年营业收入1944.98万元。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全市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33家,旅游商品经营网点25家,已开发以“马踏飞燕”文物复仿制品为代表的文物复仿制、轻纺编织、酿造、医药保健、农副特产、旅游纪念工艺品、图书影像等7大系列千余种商品,其中:“马踏飞燕”及“铜车马阵”复制品系列荣获2009年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展示评选会名优产品”第一名和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5.文化艺术不断创新。

我市创排的以五凉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历史秦剧《暮色西凉》,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重点创作剧目参加国庆献礼会演,创编的大型诗乐歌舞剧《梦幻西凉》在第七届“天马”旅游节参加展演,凉州区《攻鼓子》表演艺术团已成为独俱武威特色的文化品牌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大型展演,我市创编的文艺节目先后在全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全省第四届群星艺术节、全省新创剧目调演活动中荣获奖项。

二、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

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的重要门户,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区位优势。

2.文化底蕴深厚。

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五凉古都和西夏陪都,保留了大量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8 处。

拥有馆藏文物47347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一般文物46063件。

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3•综合实力增强。

近年来,全市共投入4亿多元,完成了雷台、白塔寺、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苏武景区、马路滩林场、天祝三峡旅游景区及步行街、三大广场、凉古公路等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目前,全市现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宾馆4家,其他社会宾馆、饭店、招待所50多家。

国际国内旅行社18家。

4.品牌效应显现。

近年来,通过连续举办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为标志的武威文化旅游品牌为代表,以雷台为重点的汉唐文化景区,以文庙古代建筑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景区,以罗什寺、海藏寺、白塔寺、天堂寺为重点的佛教文化景区,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为重点的大漠休闲旅游景区的四大特色旅游精品板块。

5.旅游商品丰富。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理位置优越,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甘肃省的文物大市,馆藏文物 4.7万多件,在悠远的历史传承中,孕育了灿烂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是陆路交通的枢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域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具有开发历史文化类旅游商品的相对优势;近年来,着力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推动了生态农业、绿洲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绿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酒文化” 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利于开发“酒文化”类系列旅游商品。

三、存在问题1.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武威作为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投入不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相当落后,一是外部交通设施薄弱,旅游可进入性差,主要体现在客运列车停靠车次少,没有国内直达机场。

二是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档次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招待所床位数量不足10000张,而且没有4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酒店,无法接待国内大型旅游活动,不能留住高档次旅游客商。

三是旅游娱乐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武威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仍在延续,旅游业无法进行更大的发展。

2.城市形象塑造不到位。

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特色民居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此外在城市规划中拟建和保留的几处文化景区,如文庙历史文化景区、大云寺黄土民居区、罗什寺佛教文化景区、雷台汉文化景区至今没有规划建设到位。

特色文化市的形象从总体上讲不突出。

3.历史文化研究严重滞后。

一是我市原成立的“五凉文化”、“西夏学”、“藏学”研究会等民间研究组织,因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基本上名存实亡。

二是高级专业研究人才缺乏,使我市大量珍贵的文物得不到专业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文物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掘利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是文化挖掘没有与导游员、景区讲解员解说词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旅游解说内容贫乏,缺乏吸引力。

4•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提升了武威的知名度。

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形象宣传,武威文化旅游大市的形象没有真正展示出来。

文化旅游产品内涵挖掘不足,形象设计跟不上旅游者的需求,地方特色不明显,开发水平较低,品牌形象塑造和整体宣传模式还没有形成。

另一方面,我市旅行社业务大多为向外组团旅游,没有形成地接业务,加之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缺乏必要协作营销手段,无法对外地游客形成吸引力。

5.文化旅游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历史文化研究、文博研究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文博、旅游窗口单位导游讲解人员年龄老化,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旅游营销人才不足,都制约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影响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

四、发展思路2010年至2015年,全市围绕文化大繁荣、产业大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城市形象塑造为主线,以武威历史文化游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集团化经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办旅游等多种方式,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三大品牌,积极培育乡村休闲观光游和“农家乐”度假体验游市场,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进旅游企业发展,促进武威市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使我市成为全省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至2015年,把武威建成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管理有序、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全市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四星级旅游宾馆2家,星级农家乐200家,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2000张。

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232万人次,年均增加14.5 %;实现旅游收入8.5 亿元,年均增加8.1 %。

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0000人次,旅游创汇310万美元,年均增加10.1 %;旅游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5.03%。

五、主要任务1.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 的原则,做好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组农家书屋续建工作。

至2010年,力争完成全市94乡镇综合文化站,111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二是完成书画院内部装修及文化墙、雕塑、石刻、绘画等绿化美化工作;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武威市公共图书馆、市博物馆、五凉文化艺术中心、天马艺术剧院和“天马苑”等建设项目。

2.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维修和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城乡建设工地文物清理发掘和日常巡查工作,对出土和馆藏的文物及时进行修复保护。

二是做好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分年度完成田野文物普查任务。

三是加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争取力度,加快西夏历史文物陈列馆、文庙保护修缮、市博物馆建设、儒学院恢复重建、雷台三期建设工程、鸠摩罗什寺、亥母洞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莲花山寺、皇娘娘台、古钟楼、长城遗址、瑞安堡等项目保护维修工作。

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力争于2015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项。

3、推进旅游景区配套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形式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武威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武威市“天马之都大酒店”、天马宾馆会展中心、天祝三星级宾馆等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工作;二是做好清水玫瑰园、清源王庄小康住宅村、威龙葡萄酒堡、莫高葡萄庄园、黄羊绿色食品观光区、天乙生态园、金羊果木烤鸡农家乐、高坝休闲农家菜馆、枣园生态休闲美食园、五一乡韵度假村、松涛柳湾湖旅游度假区、永昌石碑滚灯、四坝攻鼓舞艺术、下双休闲餐饮园、张义休闲避暑观光区、新华生态农家、高沟堡祭祖项目、长城沙乡农家乐、西营镇农业多功能开发、丰乐8000亩生态植物园等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三是做好武威市沙漠旅游综合开发、凉州风情园、武威市旅游景区改造提升、西郊公园、武威四十里堡西路红军战斗遗址、古浪烈士陵园、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雕游艺城、动物观赏项目、民勤苏武牧羊旅游区、红崖山水库旅游、马牙雪山天池景区、石门沟药水神泉景区滑雪场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四是做好武威沙漠探险旅游道路、天梯山石窟旅游公路、亥母洞景区旅游公路、重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改造、本康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和石门沟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是做好武威市旅游商品综合开发、民勤旅游商品开发、天祝藏区特有白牦牛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天祝县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古浪旅游商品开发项目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