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合集下载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考评办法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考评办法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考评办法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考评方案为了加强我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科学考核准确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建设及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 考评目的1.1 强化质量意识,明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范与教学质量标准。

1.2 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师德、教学和科研情况,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1.3 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工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聘任及奖励等提供依据。

2 考评对象考评对象为承担全日制教学任务的校内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如因脱产进修、长期病假等经学校批准的原因未承担教学任务期间不予考评,兼职教师未承担教学任务期间不予考评。

3 考评指标体系及权重3.1 考评指标体系3.1.1 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包括教师师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考试与考核等内容;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内容。

3.1.2 科研考评科研考评主要考评教师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情况。

3.2 权重分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考评工作由党委宣传部、教师考评处、科研处和教师所在系(部)共同完成,教师考评处负责汇总统计并在年底公布考评结果。

4.1 教师师德考评由党委宣传部负责,每学年进行一次,年终将考评结果报送教师考评处,(见《锦州师专教师师德考核评估实施办法》)。

4.2 考评处负责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

考评处组织专兼职督学对全校专、兼职教师进行听课并对教学秩序进行检查,根据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检查结果进行评分,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不得少于1/2。

4.3 各系(部)成立教学质量考评小组。

系(部)教学质量考评小组负责对本部门专、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评。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高2006 14、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 14、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新闻类型:评估知识加入时间:2010年10月13日13:55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我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创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办学水平。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因此,各门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直接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而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经济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现状并不适应我院(高职)教育特点,例如,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按照当代高职教育理念,各专业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那么,数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应如何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发挥它的作用呢?即我们应如何设置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才能适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呢?阐述如下。

1我院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数学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在中学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等;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工具。

通过多次调研和亲身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希望降低理论证明和大型计算量,增加应用知识的学习。

由此,根据高职数学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我院数学教学应改变过去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形式化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所学的数学内容,增加一些数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使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即数学教学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导入案例—提出问题—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我院办学特色。

教育部16号文

教育部16号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试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和途径[摘要]教学质量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线。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按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观,深化课程整合,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院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学质量一、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1.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和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殷切期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九条指出:“民办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广大青年学生渴望成才。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率,是使家长满意、国家和社会满意的必然途径。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工作开展。

2.提高教学质量事关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

近几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民办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混乱和不足。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2008年16号文件

教育部2008年16号文件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 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形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新优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现提出如下意见: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状况,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遴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要加强专业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必考简答题整理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必考简答题整理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问答1、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高职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3、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6、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7、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8、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9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10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1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12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13、国家对高职教育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是:教育部2006年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 以上。

14、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有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必要的说明15、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6、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

17、为什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所以它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18、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哪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19、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和为高职教育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3)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4)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校园通知加入时间:2009-3-9 10:30:43 点击:561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1.16•【文号】教高[2006]16号•【施行日期】2006.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3.16•【文号】教高[2012]4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教高[2006]16 号文件

教高[2006]16 号文件

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之一)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如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专业设臵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知 识问答.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知 识问答.

与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原则。原则上首先对未接受过首轮评估的 高职院校进行评估,其次对接受过首轮评估的国家和省示范性 高职院校进行评估,再其次是对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评估。有关 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实际可以申请提前进行评估,原则上不得推 后评估。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19、评估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内涵建
2、高等职业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办学要求是什么? 答:16号文件指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3、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 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4、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什 么?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7、如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 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8、如何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答: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 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 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25、评估为什么要建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答:《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状态数 据采集平台》不仅具体展现了各校办学概况、教学状态、人才培养工作 水平和办学特色,也记录了各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揭 示了学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管理科 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第一部分 评估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
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十一五”
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
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
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九、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政策措施,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社会,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办学,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学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
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