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11章 PPT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概论第11章

行动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第一阶段
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 陈述语句本身。
三是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 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故事文Leabharlann 理论教程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 容的基本成份就是故事 。
故事主要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等 几个因素。
事件
文学理论教程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本章导航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四、叙事的构成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视角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二、结构 三、行动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态则是结构。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
成份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 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历时性向度和共时性向 度。
表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 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 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作叙 述句。
㈠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 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解释。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
主讲:阎 嘉 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绪论 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学概论”的含义
“文学概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通常 被称为“文艺学”或“文艺学基础理 论”。“文艺学”是从苏联引进的一个概 念,其含义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 学科。这种用法在中国延续了几十 年,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h
8
文学理论是对各种文学实践活动和 文学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概括。它 通过理论上的反思、概括和研究,为 理解和评价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学现象 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尺度。
h
9
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h
Hale Waihona Puke 10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文学实践 活动(文学史,文学批评)、文 学理论家的思想观念有关外,还 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论传统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h
71
“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 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h
72
“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 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 式。
h
73
2. 从人类思惟的角度看,一般认 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惟方式有两 种:抽象思惟和形象思惟。
h
74
3. 抽象思惟与形象思惟的关系
h
75
(二)艺术思惟的基本特征
h
11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
h
12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
h
13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 论。
h
14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 著。
h
15
第一讲 文学本质论
h
16
一、文学的本质
h
17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文学概论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文学概论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 文学哲学 • 文学社会学 • 文学心理学 • 文学符号学 • 文学价值学 • 文学信息学 • 文学文化学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 象的理想形态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
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性 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 “意境”说
•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无
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心理 距离”说、“直觉”说
• “比兴”说
• “滋味”说
➢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 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 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 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 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 所乏耳。”
文学接受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
•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
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 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 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 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 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譬如《旧约》是希伯莱 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 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 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 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 形态。 譬如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 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左拉肖像
四、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第二节 叙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本章将对叙事作品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 和研究,首先考察叙事理论从传统到现代叙 事学的发展,提出了对叙事与叙事作品概念
的解释,然后将叙事作品分为叙述内容、叙 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中
国和西方传统叙事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到现 代叙事学研究的框架中,从不同角度具体说 明叙事作品的共同特征和叙事艺术发展演变 的特点。
普洛普的“功能说” 在《民间故事形态 学》
1、某个家庭成员不在家。(β) 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γ) 3、禁令被破坏。(δ) 4、坏人试探虚实。(ε) 5、坏人获得受害者的消息。(ζ)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事件 情节 人物 场景
1、事 件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 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11 Image and Symbol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学概论 教学课件

11 Image and Symbol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学概论 教学课件

Here lies the wild—rural Tennessee, chaotic and formless, which
let us assume is a symbol of the world of nature, or the reality. Then the “I” of the poem places in it a round jar—a man-made object, which is suggestive of the world of art, and by extension, the world of imagination. What happens when the jar is standing upon a hill is almost a miracle: it controls the whole disorderly landscape, (“The wilderness rose up to it,/And sprawled around, no longer wild.”) and makes everything in order (“It made the slovenly wilderness/Surround that hill.”). The poem thus seems to be tal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nature. The world of nature—a “wilderness”, shapeless and “slovenly”, takes shape and order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jar—the art. That is to say, the world of art and imagination gives form and meaning to that of nature and reality; any society without art is one without order. Besides, art takes “dominion” over the nature, in the poet’s opinion.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事件 情节 人物 场景
1、事 件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 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西 厢 记惊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 小生姓张, 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 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 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 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 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 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 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 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 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 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叙事性作品主要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 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
当代作家陆文夫的一篇小说 《美食家》,讲述的是“我”与 一名饕餮成性的所谓“美食家” 朱自治在几十年交往中的一些零 零星星的琐事,那些年代跨度很 大而又没有什么重大意义的一桩 桩琐事之间似乎没有多少紧密的 联系,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平 淡淡的故事中,人物、行为和事 件都是围绕着“吃”这样一个线 索相互联系和组织起来,从而构 成了一个整体。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
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 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 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 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 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譬如《旧约》是希伯莱 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 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 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 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 形态。 譬如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 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 两种不同的作者 ➢ “跨话语的作者” ➢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 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
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 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 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 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 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 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 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活或社会现实。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
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文学概论PPT文字

文学概论PPT文字

第一讲导论什么是文学?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言其采色发扬,谓之彣。

以作乐有阕,施之笔札,谓之章。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象交文。

”文学是一门审美的语言艺术。

什么是文学研究?例亚里士多德《诗学》第6章作为一个整体,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

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

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

)姓甄名费字士隐。

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醒得无痕,不落旧套。

)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

(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又见奶姆正抱了英莲走来。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美]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讲文学的本质与功能什么是文学的本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易区分)“直指式”←→多歧义(ambiguities)/ 高度“内涵的”(connotative)仅仅指称和说明←→表现情意传达语调和态度←→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例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因为爱情》日常语言←→文学语言(难区分)对语源的发掘利用,更加用心、更加系统文学的“个性”不求实用(“无为的观照”、“美感距离”……)“虚构性”(fictionality)、“创造性”(invention)、“想象性”(imagination)以上讨论的文学与非文学的所有区别……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由此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文学概论11.5 课件

文学概论11.5 课件
比如《美国的悲剧》《苔丝》《阿Q正传》《悲惨世 界》。
(二)第一人称。比如《简爱》、《尘埃落定》 等。一种自己亲身经历,另一种以第一人称进行 评价。
(三)第二人称:主要是戏剧作品。
叙述者为主人公:余华《活着》
叙述者为旁观者:鲁迅《孤独者》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 为。叙述者和接受者。 1、叙述者(叙述者并不一定等于 作者)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
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故事时间是确定的。比如《悲惨世界》
的故事时长主要是从1795-1832年。《芙蓉 镇》的故事时长是从1963-1979年。《百年 孤独》的时长是百年。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中的事件 可分为若干层次。
比如《西厢记》中的故事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事 件,即张君瑞与崔莺莺的恋爱经历。这个总的事 件中包含着一系列小的事件:两人在前殿的邂逅、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老夫人赖婚、红娘传信等等。 这些小的事件还可再分为更细小的事件,如崔张 的初次相见就包括崔氏母女寄住西厢、张生游玩 至此、佛殿前偶遇等等。整个总的事件就由这不 同层次的小事件构筑而成。我们可以这样 切分下去,直到最小的细节,只 要是对整个叙事有意义的东西, 便可成为最初级的事件,也就是 最小叙述单位。
二、视角
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叙述人决 定)
(一)第三人称叙事。“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 限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大于人物)多是与故事 无关的旁观者,他们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 个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也可以了解过去、预 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

童庆炳文学概论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知识梳理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内容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涵义: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特征:(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不同于表意性作品(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西游记》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一)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的解释. 神话,史诗,英雄传奇(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 写实主义主张客观和真实,体现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四,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语言组织+叙述行为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一)事件.1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 塑造生动形象举例: 西厢记(二)情节按照因果联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人物行为矛盾冲突,揭示命运变化过程.(三)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情节的动因)角色(形象的基础)(四)场景.二,结构(一)表层结构.——历时性向度(句子之间,事件之间的关系)叙述句序列——叙述句之间的结构关系(二)深层结构.——共时性向度(各要素与故事之外背景之间的关系)三,行动行动逻辑基本形式: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典型的行动序列复合形式:首尾连续式(武侠小说)中间包含式(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左右并列式(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讲”故事的过程故事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两者关系表现在:时序,(顺逆插)顺序对照时距,(变快,变慢)长度比较频率《老人与海》同一动作有节奏地重复显示,提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某种强烈的象征意蕴二,视角(一)第三人称叙述.——无焦点叙述(二)第一人称叙述.——内在式焦点叙述(三)叙述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和人称的变换.第四节叙述动作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三,叙述者与接受者复习要点[基本概念]叙事学情节——按照因果联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表层结构——历时性向度深层结构——共时性向度行动元——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行动要素,情节的动因角色——形象的基础本文时间——讲故事的过程故事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叙述频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及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视角——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角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中使用的口气和态度[思考问题]1,如何理解叙述事的特征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 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 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深层结构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往往呈现为暧昧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 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 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
行动
叙述者与声音
文学理论教程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 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 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 音”。
从叙事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 达内容意义,然而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 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 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叙事的基本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㈠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 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 感情,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
㈡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 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 所指对象不同。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理论教程
场景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 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 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 其环境显现为生动、个别的形象。 场景在作品中的安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叙事作 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交待交替出现,二者 形成叙述速度的对比。

文学概论 小说PPT课件

文学概论   小说PPT课件

③审美创造——典型的艺术魅力
别林斯基:“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其 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 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
由于典型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又含有深刻复杂 的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它不但与读者的感性状态的 生活体验相一致,而且还帮助我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提 高一步,帮助我们更深地把握生活的本质。所以,典 型自然就具备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激动,让我们拍 案叫绝,终生难忘。
然而这颗心仍出自肉眼凡胎支配的世俗环境, 便给这颗心打上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这使她既 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 弱和小性儿。这就使她的恋爱史,几乎成了不断 的拌嘴、误解和流泪的历史;使她的叛逆和反抗 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 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 的反抗。然而林黛玉灵魂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 无疑又增添了林黛玉性格的悲剧美,表现了性格 的多侧面,以其性格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 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②普遍意蕴——典型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
艺术典型要真实地描写社会关系,要含有“较 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表现人物 从“历史潮流汲取来的”行动动机,展示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
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黑 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 中,“认出他自己”,是为了“观照自己、认识 自己,思考自己”。
情节与结构:
结构即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包括人物的 配备、情节的处理、环境的安排;
链式结构
线式结构
树式结构
水系式结构
网式结构
立体性结构
情感价值高于实用价值才能增加情节的感染性。

文学概论第十一章

文学概论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查看答案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应当从“话语虚构”与“社会生活事件过程”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叙事的特征:一、从内容来看,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动态过程。

二、从形式来看,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话语中所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叙事话语之中,因而使得叙事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查看答案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括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节由事件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情节是较大的事件。

但情节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件,表现为:一、情节必须体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情节必须表现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查看答案答题要点在于:分析行动序列可先将故事分解为较小的叙述单位,按照行动逻辑找出基本的行动序列,即“可能──现实──结果”三段式序列,然后再找出不同序列之间的复合关系。

分析应当具体,分出层次。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首先应当阐述清楚本文时长和故事时长两个概念,并进一步说明两种时长在叙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关系,即省略、概括、场景、休止等形式及其对叙事速度的影响。

然后再从作品的宏观角度分析叙事速度是怎样交替变化的,这种速度的交替变化就是叙事的节奏。

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作品的对比来进一步分析叙事节奏在不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审美效果。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查看答案叙述角度即视角。

根据教材中的分析,首先按照人称区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同特点。

重点说明不同叙述方式中视角或焦点的差别,即“无焦点叙述”和“内在式焦点叙述”的差别。

“无焦点叙述”的特点在于叙述者的无所不知,因而使读者得以洞悉故事的任何细节,充分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和试图公正、客观地了解故事内容、判断故事意义的愿望。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PPT课件

5
-
文学创造离不开独特的生命体验,因为作 家的生命体验即是创作主体面对“对象”且在 场的亲临性过程,又是创作主体反观内省 个人生命记忆历史性的过程。这种“体验丰 富性”使文学创造本身具有永不衰竭的精神 想象动力,或者说,心灵活动借助作家的 生活经验获得了创造性保证。
6
-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陶东风
类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自觉能动活 动,这意味着人类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而文学作 为人类活动中的一种,就不是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 一种合作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完全 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 文学创作过程主要指作者的写作过程。而正是在组织 的写作过程中,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创造属性会获得更 为具体的展示。文学创造过程是具体文学作品的成文 与成品过程,大致包括如下阶段:伫兴、发兴、构兴、 成文、成品。
7
-
《文学理论新读本》南帆主编
强调文学与历史语境的关系。他认为文学 创造是无法脱离历史语境的。文学并非自 给自足的存在,而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 不同的历史语境赋予文学不同的内涵,因 此文学并不具有超历史或非历史的恒定不 变的本质。
即文学创造是在历史语境中进行的。
8
-
关于文学创作技巧
在西方,理论家很早就开始注重创作技巧。如亚里士 多德《诗学》主要谈悲剧技巧,书中列举六要素即: 情节、性格、思想、语言、唱段、戏景。古罗马贺拉 斯《诗艺》中剖析的文学创作技巧涉及选材、条理、 韵律、性格、情节、幕次、音乐等。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 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 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 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 重要的阶段。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包 括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 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等等。 构思方式: 综合,突出与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课堂PPT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课堂PPT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它是将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作为反映的 主要对象,作为描写和表现的主要对象的,它要把人 和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表现。
四、文学的反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所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 谓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 生活加以概括,但是这种概括并不扬弃事物的感性现 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 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造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 现象中见本质的艺术形象。
二、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是《文学概论》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重点与难点就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文学是社会意识、 文学是审美意识、文学是语言艺术?以及文学和其 它艺术的异同等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我们对文学的本质要加强识记和理解,如何理 解文学的本质?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 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理解是基于“文学作 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 为语言艺术”这三个层面的探讨得出的。
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
种位置?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
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 4.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
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 5.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专
门方法加以说明。
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 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 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 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 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 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 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文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文学风格

文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一章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是文 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的出现,既标志着文学创作的成熟, 也标志着文学活动发展的成熟,同时还标志 着文学接受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风格概念
一、风格界定 (一)风格辨析 在西方,"风格"(style)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 为"雕刻刀",后引伸出比喻意,表示组成文字的一 种特定方法,或者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 在我国,风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汉魏,起初称 为"体",但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评价人 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特点。刘勰的《文心雕龙》最 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并写出了专论 风格的篇章("体性"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风格的地域性 在同一时代和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中,由于环 境条件的不同,民俗风情的不同,反映在文学风格 上,可能形成不同地域的特点。 在中国文学史的地域划分上,最明显的表现是南 方和北方的不同。《北史· 文苑传》:“江左宫商发 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南北 朝时代,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风格也很不同。 北朝民歌风格豪放爽朗,慷慨激昂。 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钱钟书指出:"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 匙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 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 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 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 彼也。 意思是说,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 地以文观人。因为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人如其文 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文如其 人的"文",不是指的"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 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 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 度。这个解释是比较恰当的。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11章文学批评PPT课件
• 第四节 文学批评写作 一、写作步骤 二、写作技巧
3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
•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 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首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 切相关 。 其次,文学批评是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一 部分,两者有着内在的深刻关系。 最后,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 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评价和判断。
14
(二)社会历史批评
▲属于阐释批评。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 活的关系,认为文学再现社会生活,在一定社会 历史环境中形成,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 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365页下)
▲其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 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 生活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8
• 第二,指导阅读欣赏,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的 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读者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 。文学批评可以深入分析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帮助读者体味文学作品的意蕴 、旨趣,培养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第三,研究新的问题,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促 进文学和社会的发展。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是相 互促进的。一方面,文学批评促使作家不断提高 自己的创作水平,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文 学批评也在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过程中不断完善, 发现出新的问题。
• 6
• 第三,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文
学批评是批评家对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
研究,作为具有主观性的批评家的思想倾
向一定会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在文学批
评中也应注意把主观倾向性和客观性、科
学性统一起来,使之更贴近作品。文学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则是结构。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
成份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 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历时性向度和共时性向 度。
表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 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 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作叙 述句。

行动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第一阶段
叙述者与接受者
文学理论教程
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有 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
在中国古代的话本和拟话本之类的小说中,叙述 接受者是明确的 。但这种由作者所设定的叙述 接受者只是个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接受者即隐含的 接受者。实际阅读作品的读者很难符合这种理想 化的要求。
复习要点 ㈠
[基本概念] 叙事学 情节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行动元与角色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叙述频率 视角 叙述者的声音 [思考问题]
2.恶化:恶化的可能性→恶化过程(或没有
恶化的过程)→产生恶化结果(或恶化得到避 免)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文学作为话语,它的基本结构是线性历时结 构,因而时间是一个基本要素。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一个是本 文时间,即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另 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复习要点 ㈡
[思考问题]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
点。
习惯上人们常把叙述者等同于作者,这其 实是一种误解。
叙述者与声音
文学理论教程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 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 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 音”。 从叙事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 达内容意义,然而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 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 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与叙述者的声音相对应,作品中还存在着其他的 声音。
叙述动作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如果所叙述的内容是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真实事 件,那么叙述动作——即以什么方式讲述这些 话语——便不很重要。反之如果内容是虚构的, 那么,如何讲述便具有了重要性。文学便是如 此。叙述动作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 评价。
叙述者与作者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显然要 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 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 陈述语句本身。
三是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 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故事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 容的基本成份就是故事 。
故事主要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等 几个因素。
事件
文学理论教程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
叙述频率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
关系。
重复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 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 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视角
文学理论教程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
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 定的。
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 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 称叙述的多了起来。第二人称叙述是较为罕见 的特殊现象。还有一类较重要的特殊情况是变 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作品中的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每个叙述单位的 关系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单 位在故事进展中的作用而划分出两大类别:第一 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 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
情节
文学理论教程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
件。
黑格尔认为,情节应“表现为动作、反动作 和矛盾的解决的一种本身完整的运动” 。
文学理论教程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都包含着 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这些传统的叙事理论的普 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从而形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以人物、情节、环境 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自20世纪初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 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 论观念,被称为当代“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的基本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㈠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 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 感情,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
㈡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 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 所指对象不同。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变为现实 第二阶段
取得结果 第三阶段
故事行动的典型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No.1



接续
No.2
中间包含 式
No.3 左 右 并 连 式
行动发展的两大类型
文学理论教程
根据行动发展同人的计划和目的的关系,可以 分成两大基本类型:
1.改善:改善的可能性→改善过程(或没有
改善的过程)→得到改善(或没有得到改善)
人物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
同情节相比是第一位的,这一点不存在问题。但 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者未必就是具有完整、 真实的性格特征的人物。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问题是叙事理论史上的一 个争议点。其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 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场景
文学理论教程
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 主要体现于时序、时长与频率中。
时序与时长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
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顺时叙与逆时叙)
时长是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长与本
文时长两者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可概 括为四个运动形式:省略、概括、场景、休止。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本章导航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四、叙事的构成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视角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二、结构 三、行动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
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
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 其环境显现为生动、个别的形象。
场景在作品中的安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叙事作 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交待交替出现,二者 形成叙述速度的对比。
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
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化简提炼的结果是形 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 的结构关系,即序列。
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 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 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深层结构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往往呈现为暧昧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 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 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
㈠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 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解释。
㈡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 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 之一就是意识形态。
叙事的构成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一词一般包含三方面涵义:
一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 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 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心的对象。
叙事的涵义
文学理论教程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同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 一种基本的话语类型。
举一个例子:古老的后羿传说与《阿Q正传》,二 者显然差别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后羿的 传说与《阿Q正传》都是讲述故事;“讲故事”即 叙事,构成了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narration)?简单地说,就 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